第一篇:暮春有风吹来的散文
暮春,吹过的风都带了颜色来。邻家的梨花被风吹成雪片,隔着一道院墙,经过一条窄窄的小巷,从母亲家的屋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顿时把这里吹出一处冬天的洁净来。女邻居也风一般的来了,花白的头发夹着几片“雪花”,一会儿是深粉色网筛里盛满嫩绿的榆钱钱;一会儿又是青花大海碗里,黄橙橙的玉米糁子。我说,暮春的风带着颜料哩!你看那一处洁白都能感觉到丝丝的温暖。
暮春的风都带了颜色来。只要有风悄悄路过,母亲的小院里的桃树就落红如雨。落红飘在残壁上,残壁便有了诗意;落红滞留在饱经风霜的门洞里,门洞无端地派生出些许艺术的气息;爷爷留下来的那盏破旧的马灯挂在一段残垣上,风扬起的桃花扑在上面,谁又能不说这是副唯美的画面?暮春的风带了颜色,你看母亲憔悴的面容微微泛起一丝红晕来。
暮春的风一路吹来,吹走了残红,吹开了深深浅浅的绿色。一树一树的紫色的桐花应该是暮春的风最后留下的一份色彩。
暮春的风吹来一场悄无声息的细雨。有雨的时候便带了几分凉意,街面上少了人语,院子里失了鸟音。我守着病中的母亲一起聆听细雨的淅沥。斑鸠在屋檐下终于筑成了自己的爱巢,平日里出出进进偶尔抬头望它一眼,它都很警惕得朴楞楞地飞走。此时,它们都静静地窝在安逸的巢穴里,或许它们同样喜欢这暮春的风吹过来的微雨。
细雨的颜色叫滋润吧!窗外有月季在摇弋,母亲看见许多雏形的花苞;母亲说:月季开始有花骨朵的时候,西墙边上的那捧白色的牡丹就要开了。
第二篇:暮春散文
当阳光不再温柔地抚摸我们的肌肤,当海风突然狂暴地吹乱我们的头发,当你我渐渐沉默地面对我们的离别,我们才感到暮春已至,初夏已来。
校内河边的柳枝,褪去了青色的薄纱,披上了一件银装,泛着朦胧的浅色银光。柳树下是一片微黄与深黄交错的叶子,我在想它们是先变黄再落下来的,还是落下来后变黄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暗示了柳树正在老去,属于它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光过去了。
想起儿时折柳枝编花帽的快乐时光,心里产生一种恍惚的感觉,仿佛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如今柳树仍在,但我却没有再编过花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自己也不能明白。
宿舍楼下的那小片竹子也在渐渐变黄,叶子已落下层层。我想它是奇怪的,在万物生长的季节,它却在败落。或许这也正是它被称为“君子”的原因之一吧。在冬日给我们绿色的希望,在春天,看到我们的欢颜,听到我们的笑语后,默默离去。可我们总在忽视它。
我注意它,似是偶然,又像是必然。因为在无出路高三那一年里,我每天下午会到校内长廊那背英语。那小片竹林就是我的伴读者,在无聊无助时刻,我会细细地观察它,与它对话。我看到了它在一年中的变化,它见证了我一年里的迷茫与坚强。
夜幕落下得迟了,余辉洒落下来,如梦如幻。突然闻到一缕淡淡的花香,驻足,辨识,却又闻不到了。四处寻找,抬头看到了路旁的广玉兰正盛开着大朵大朵洁白的花朵。曾经和朋友争执它生长的地方,两个人争得不亦乐乎,到最后感叹,原来我们是为了得到快乐,无所谓结果。只可惜如今,没有结果,快乐都似乎打了折。
再次看到广玉兰,它已有花瓣落地,树上的花也已从根部变黄。它的美丽从它泛黄的那一刻起已全部消失了。太洁白的花朵,逃不过败落的命运。难道这就是“红颜薄命”?又想到莲花,它似乎以结莲子逃脱了泛黄的命运。不禁为无果的广玉兰悲叹了。
六月,本是无特别引人的日子,但因考试和毕业而成为一个让人烦躁与感伤的季节。路旁的四叶草开花了,密密麻麻,一片片。六年前的中考前夕,我们在校园里采了好多四叶草。或许是紧张,也有祈祷,我深信它能带来好运。每一个简单的事物,只有傅予它意义,它才会与众不同。所以三年前的高考前夕,我也曾找过一片四叶草,夹在日记本里,希望它能听见我的心声。
朋友说想去这一届的毕业典礼,我亦懂得她的所想。我们喜欢从别人的故事里看透人情冷暖,而对自己则是糊涂。有逃避,有向往,不论如何,过得舒服就好了。
暮春时节,有着淡淡的伤感,为着这些正在逝去的事物,但暮春,亦是初夏,一切都在向着盛夏奔去。我们又何尝不是,总在一边伤逝,一边奔向幸福。
第三篇:有风吹来的夜晚诗歌
有风吹来的夜晚
我在风中放飞禁锢的思念
穿过原野,绕过山峦
在你洒满月光的庭前流连婉转
/
有风吹来的夜晚
往事又张开翅膀在眼前翩跹
小桥流水的湖畔,三月桃花的嫣然
还有我飘起的长发和你唇边的笑颜
/
有风吹来的夜晚
一缕眷恋盈满了心事的杯盏
那一季花开的温柔
又一次滴落在我轻蹙的眉间
/
有风吹来的夜晚
我与文字共一场清欢
笔尖轻颤,为你画一程烟雨
描摹一帧那望断红尘的期盼
/
有风吹来的夜晚
想念的忧伤也变得灿烂
若生命里还会有一场相见
我宁愿,宁愿将所有的寂寞坐断
/
有风吹来的夜晚
眺望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灯火阑珊处,我浅笑依然
只待你轻轻回眸,便会轻易可见
/
有风吹来的夜晚
梦像朵云一样柔软
梦里的一切都没有改变
阳光正好花开正艳,我依偎在你身边
第四篇:暮春乱想的散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们很少吝啬,也常不假思索。
可是,春之歌者却以身殉诗了。
春,即便宜人,却并非单调,倒是气象万千的啊。
不列颠诸岛有春,其语也有“春”,只是与我们的有些不同罢了。在我们的语境里,春天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虽有乍暖还寒,虽有冷热交锋,但毕竟是要慢慢地暖起来的呢。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对于我们来说,貌似是顶顶重要的。英伦三岛,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凉爽,而春天,据说是要冷于冬天的。
乔叟吟诵:四月里的甘霖滋润早春三月干枯的大地。不列颠的冬季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吹向欧洲大陆。西风温暖湿润,会带来丰沛的降水,此种气候适宜于牧草的生长,竟然引发了羊吃人的事情。可以说主导了世界现代史。雪莱在《西风颂》里,大唱赞歌,最后豪迈预言:冬天既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看来,在那里,对于春天也是满怀希望的。而艾略特却在一首诗里开篇写道: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不感到疑惑吗?
当英伦的人们步入春天时,澳洲人又是什么感受呢?当大不列颠由冬入春时,澳洲正好由夏入秋了。他们是说过春天呢,还是会说过秋天呢?我不得而知。南澳洲的人虽也会见到降雪,但他们是从来不会度过一个飘雪的白色圣诞的。在圣诞季,他们在过炎夏呢。他们会有遗憾吗?或许有一些吧。毕竟,不列颠曾是他们的故乡啊。我说的是那些欧洲白人的后裔们。有些闲操心了呢!
中国地大,春更是千差万别了。
在中原地区流行一句“春雨贵如油”,妇孺皆知,可是在江南,这句话就不见得那么亲切了。我还记得有一天娘突然念出了一首打油诗:春雨贵似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那大约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不知道她是怎么知道的。是一辈一辈口口相传的吗?二十多年之前,山东台正播放一个楹联轶事的电视剧,主要讲一少年神童,会对各种对子。其实是附会了历代才子的故事而成。家里的那台黑白电视机正好能收看到。那里面好象也有这个典故。娘并不认字,竟也很顺口地念出了那首打油诗,真的令我奇怪。只是,解缙却是庐陵人。庐陵这地儿可是春多雨呀。抑或,那是他当官之后身居中北方时候的事儿了。
杜甫的《春夜喜雨》,写于成都草堂。真庆幸雨是在夜里落下来的,晓后就停住了。如果连绵不断,他又该如何下笔呢?由中原流落到巴蜀,习惯了中原的水土,也难怪了。
杜牧的《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我的记忆中,清明时节真的是清冷的,却极少会有雨下。山西汾阳与山东西南部差不多的纬度,且更往西深入内陆。我也怀疑那里在清明时节会有“雨纷纷“的景象了。或许,古今有别,抑或,杜牧在那一年正好赶上了多雨的清明也说不定呢。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多数是说江南吧。但总是令人欣慰的。如果家是在东北,或者大西北,可不要心生不满哟。
山东内陆春天少雨是真的。村里的人们是极其盼望下雨的。不过,那里的春天也有自己的别致。不用说春暖花开了,不用说草长莺飞了。当南风刮起来时,杨树叶子就会哗哗啦啦地唱起粗犷的歌儿。最妙的是,洗了衣服,挂在晾条上,甚至不过二十几分钟,它就干透了,就又能穿了。这一点儿完全不象湿漉漉的江南。春雨淅淅沥沥,嘈嶆杂杂。上衣湿了,下衣湿了,鞋子也湿了,却不好干。十天半月,难见太阳的笑脸,连陋室都长了黑黑的毛。在这样的雨天,江南人也不见得有多么舒畅的心情。以前,在梅雨季节,连生火做饭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家家户户都得有放柴火的房子,他们称柴火间。住楼的储物室,他们也称柴火间。北方来的人们,的确是有些怪异的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倒是千真万确的。我们有些不耐烦于江南的春雨绵绵,而江南人到了北方也会感觉干燥得受不了。斗转星移,阴阳交替,四时乃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何必有怨?
印度诗哲泰戈尔说“生如夏花”。读之,我们不禁充盈了热情。
散文大师朱自清说“春天象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读之,我们不禁充满了力量。
繁花似锦,姹紫嫣红,大自然总是毫无保留地恩赐于人类。秀色和花香,人人皆享,谁能夺之?对于这伟大的赐主,我们唯有敬畏、感恩和感激!
独木不成林,独燕不成春。春天里,有火热、有浪漫、有意气风发、有心情逐浪高;春天里也会有冰寒、有失意、有英雄气短,有萎靡不振。有人生得意须尽欢,也有愁眉苦脸无酒钱。
春天的故事,是一只老辢之手画了一个圆。总是那样几家欢乐几家愁。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苍凉的歌—— 当有一天悄然离去却渴望被埋葬在再也回不去的春天里。
春天的故事,是一曲千古幽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天,在我,是窄思狭想欲说还休的季节。
第五篇:暮春故地重游散文
四月末,已是暮春。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与大自然脱轨,总会感到些许落寞和寂寥。没太多的时间远游,忙里偷闲,到身边故地重游也是一份惬意。
离家近的书法广场,是我闲暇时经常消遣之处。熟路熟景,行至其间,给人一种亲切安稳之感。只不过,随着季节的变换,每处风景都变换着异样的景观。
书法广场,顾名思义就是把历代书法利用广场展现给广大人们。广场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依河而建,滔滔奔流的沂河成为该广场的天然背景。河中的自然岛屿与河边的芦苇遥相呼应,几座小桥互相连接,清澈的溪流迂回在假山与亭台间,构成了自然与人为的园林景观。这种把大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让书法艺术融于园林景观之中,给人在观赏美景同时,又能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循古而不拘泥,现在而不流俗。
步入广场,第一映入眼帘的便是书圣王羲之的雕像。像高9.9米,身着晋服,手握毛笔,凝目而淡定的神态尽显儒雅之气。这栩栩如生的画面,无不令人称赞。
走过王羲之的雕像,一一排列着的青石卧碑,集纳了自龙山文化陶文至清代晚期,从仓颉直到赵之谦,共计300多幅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再往前,竖立着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10位古代著名书法的半身雕像。在这里,千百年来形形色色的书法代表作尽显眼底,各有各的笔锋,各有各的的风格——筋骨遒劲、笔力雄健的楷书;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行书;古拙、端庄的隶书;龙飞凤舞、狂放不羁的草书......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道道石碑,躲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寻找自己曾经的足迹。曲径通幽,石径的两侧,松柏掩路,翠竹环绕,还有叫不上名字的树种,争相夺阳,尽享春风的千呼万唤。碎步于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轻轻抚摸劲松的针叶,刚冒出的叶子还在柔软中,与墨老的针叶相比显得有些娇嫩。
竹林中一群麻雀被我的手机铃声惊起,飞散在远处的丛林中。那几颗玉兰,枝繁叶茂,比起去年好像粗壮了许多,肥厚的叶子墨绿相间,花期已过,枝条上只留下干枯的花柄。还好,不远处,娇艳的樱花在等待我的到来。花团锦簇,淡淡的粉红色花朵压满枝头,春风拂过,纷纷扬扬的花瓣铺满了芳径,让你不忍心踏上半步,怕践踏了这份圣洁。园林中最张扬的应属火枫树,那一团团的火红在片片翠绿中着实耀眼。
每次到访不想落下每个角落。其实园林尽头的那片果园,在花期到来之时也是一大亮点。遗憾的是,眼前的桃花已不再娇娆,留下的只是翠绿的叶子和那毛茸茸的幼桃。石榴花还在梦中,柿树已抽出新芽,生机正旺,只谢春风送暖。
步步轻盈,处处温暖,惬意中沿溪流前行。一条盘旋而上的石阶将亭台与小桥连接在一起。拾阶而上,踏过石桥,径直走向亭台。抬眉间,一对年轻恋人依偎在亭台的石凳上,喃喃细语,视若无人,把所有的情感缱绻在两人的世界里。不敢惊扰那份缠绵,轻轻走开,走在独自的景致中。
在花草满溢的小径里散步,染香的心惬意温润。静静地听风与花的呢喃,伸出手托住飘落的花瓣,深深地吮吸这迷人的芳香,感受那躺在手心里的瓣瓣静美。
踏过草坪,在空旷的草地上,抬头看看天空,看看飘逸的浮云,看看浮云过后的一片片蔚蓝。在这样的季节里,快乐人生,笑对生活,拥有一份简约的心情,果真让人无牵无挂、无拘无束,眼前洋溢着尽是春天的色彩!身边除了一片宁静,剩下的就只有工作压力慢慢消失而留下的祥和。调整后的心情倍感轻松,一种安然的神态独享一个人的世界。其实,我一直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思考,一个人独品香茗,一个人远游,喜欢独自领阅大自然的美。时常也会像现在这样,习惯取下眼镜,用模糊的眼神辨认那些自己曾经走过的旅程、风景和人群,无比幼稚的到处收集春色,不可理喻的保存春天的记忆。不知年年是否如此,不怕年年岁岁春相似,唯恐岁岁年年心不同。不知道何时还会有如此恬静的雅兴,置外于忙绿繁杂的琐碎生活中,一心投入只属于一个人的情景乐园。又或许,不该如此感伤,人生几人能领悟春色,无论是偶然还是万幸,都该知足,又何必苦苦强留!我知道最美好的春色弥留心间,烦闷的时候,静静地独自分享。
夕阳西下,春色即晚。回走在沂河岸边,努力按下手机“快门”,将眼前所有的委婉保留在相册空间。垂柳悠悠,在春风的伴奏中宛如翩翩起舞的女子,在莺歌燕舞中相得益彰。一群野鸭围绕湖心岛游弋,任游艇在不远处穿梭,惊不起半点骚动。霞光洒满水面,波光粼粼,春风拂起,水波荡漾。一群又一群的飞鸟在如水的天空中轻盈地穿过,潇洒得不留下一点儿痕迹,偶尔一两声尖锐响亮的鸣叫,似乎在自豪地向游人宣告:“我们飞回来了”!
我静静地徜徉在春天的园林中,没有惊扰萱草丛中浅唱的虫豸,且信手从地上捡起朵朵花瓣,抛予蓝穹,让其浸润在鸟语声中,化作小小的音符,便可看见刹那的飞翔。正因为这些美丽,那些生命的火花,点燃我们一程又一程!
一生执着,赏花开花落。一片光阴,独自静阅。一路淡泊,品风情万种。一轮夕阳,洒连连心声。一地春风,蕴开了万草葱茏。心地虔诚,动容万里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