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之行杂文随笔大全

时间:2019-05-15 11:0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南之行杂文随笔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南之行杂文随笔大全》。

第一篇:甘南之行杂文随笔大全

8月17号下午的目的地是郎木寺。一直以为郎木寺是一座寺庙的名字,到达之后,导游才给我们讲,郎木寺不是寺,是镇,郎木寺镇,一个特别的小镇,一个横跨两省的小镇,一个藏在边远山区的风情小镇,一个藏、回民族混居的小镇,一个清真寺与喇嘛庙共存的小镇。小镇的一部分归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管辖,另一部分归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管辖。地理上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藏、回两族人民各拜各的神,两省人民混居和平共处。据说镇中有一条宽不足2m的小溪流过,名曰“白龙江”,清澈见底的白龙江水把小镇一分为二。江北是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又叫“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又叫“安多达仓郎木格尔底寺”,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这两座寺庙如今都叫郎木寺,导游称之为“四川郎木寺”,“甘肃郎木寺”。这个镇子的曾用名是藏名,为这个镇子起汉名为“郎木寺”的,是长征中的红军将土,这里曾留下无数红军战士的脚印。

我们要参观的是四川郎木寺,即白龙江南岸的归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格尔底寺,1413年建立该寺院。现今意义的郎木寺,不是一座寺庙,也不是一组寺庙,是一个景区,景区内不仅有寺庙,也有民房。寺院建筑分布在山坡上,建筑物颇多,建筑布局很是乱零,有些建筑物与民房并无二致,远不及扎不愣寺的恢宏气派,富丽堂皇。

先进入辩经大殿,辩经大殿是供僧人信徒辩解经义的地方,是一座半封闭殿堂,正面只有几根支撑屋梁的粗大的鲜红明柱,没有墙壁,也没有做隔扇,就那样敞开着,敞亮着。或许是当年辩经殿的设计者要体现佛教虚怀若谷,辩经百家争鸣的思想吧。辩经殿除墙上绘有鲜艳的壁画外,殿内空空,恰似一张白纸,待辩经者来描画,似乎在说明殿内没有成见,辩者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许是如今辩经者众,原殿挤不下众多的辩经者,殿前又用钢架棚布接续扩大二分之一的面积。导游没有多讲,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看不出什么,没几分钟辩经殿便参观完毕。

导游带我们去参观下一处景观,格尔底寺五世格尔登**肉身佛殿。这时天上飘来点点细雨,细雨加速度很大,待我们走到距辩经殿十几米处时,雨点伴着滚滚雷声携着疾风重重地砸向我们,把大部分人都吓回到辩经殿躲避去了。但导游没有避雨的意思,继续往山坡上的肉身佛殿走去。妹妹劝我也返回去避雨,我看看百十米远的山坡上就是肉身佛殿,觉着上去也可以避雨,再者还有很多的景点我们没有参观,导游要是不停,我们岂不是没法跟着导游去参观了?想到此,我选择了跟随导游继续前行。爬到半坡,雨点仿佛对我们充满了仇恨,越发狠狠地向我们砸来,我对旁边的同伴说“感觉要下冰雹了”。山路还都是原始的土路,两旁长满杂草,很少有人走动的样子,路上全是虚土,待爬上坡去,我们已被雨点打在地上击起的泥溅了一身。雨又急风又大,我们急急的跑到肉身佛殿山门下避雨,门庭很小,只容得三五人站避,大门的屋顶还淅淅沥沥漏着水,雨滴还随风向门廊下抛洒着,我们十几个人无法全挤在这小小的门廊下,自然就向院内的大殿廊檐下跑去。此时,在疾风暴雨中,比惊雷更刺耳的一个声音向我们传来“出去!”,这个声音是从寺院厢房内一名僧人的嘴里发出的!正跑在院子当中的导游连忙说“我们买了票的”,导游去和僧人交涉,一开始貌似我们有票也不让进去,我们在雨中等了一阵,才让进去。一名僧人过来打开殿门,让我们在走廊里把鞋脱掉再进殿,大家都很配合,毕竟里面供养**肉身像,而我们踩着两脚泥巴。

大殿里漆黑,也没有灯,仅那名僧人拿着手机的电筒在门口为我们照明,我们十来个人挨个儿摸索着在殿里绕了一圈。我是什么也没看到,只是跟着大家走了一趟,导游也没有讲解。随着最后一个人的脚迈出殿外,一把大锁就又将**肉身像紧紧地锁在殿内。传说**肉身殿不是每天都对外开放的,大约三五天会开放一次,只有有佛缘的游客才能见到。不知道我们是算有缘人还是无缘人,有缘进殿却什么也不曾看见。

外面的雨下得更加起劲了,雷公打翻了王母娘娘的洗脚水似的直起直倒,院子里的水哗哗向外流动,而此时,口口声声要普渡众生的寺内佛教守卫者传播者僧人,却冷冰冰地将我们撵出殿外廊檐下,我们不得不到旁边一个四处漏雨的屋棚下打着伞呆着。莫说普渡众生,这里的僧人,连颗普通人的善心都没有。

站在窝棚下,看看天,云越来越厚,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雨点中夹杂着雪白的冰粒噼哩啪啦打在地上,下起了冰雹,气温的下降让衣着单薄的我们很冷,但僧人的行为让我们感觉更冷。看看远处的山,被黑云遮盖模糊不清。看看寺院里处处破败的木屋,凄凉的景象,我不禁用家乡话说出了“烂(家乡话郎烂不分)木寺,真正的烂木寺”。

我不是无神论者,我相信这个世上有神也有鬼。认为佛教的佛祖,基督教天主教的主,道教的玉皇大帝等等不同教派的最高领袖都是一回事,只不过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叫法不同罢了,就像父亲、爸爸、爹、大大、老子、father等不过是对同一关系人不同的称谓。当时我想,难怪这座寺庙这样破败,一定是这座寺庙里没有神灵落脚,香火不旺,佛祖菩萨怎会收受这样没有一丝怜悯之心的僧人供奉,若有人能给我证明这座庙里有佛祖菩萨神灵存在,那我一定会成为一个无神论者。

雨,没有要停的意思。虽然,凭经验知道雷阵雨应该不会下太久,但想到距郎木寺一百多公里的九寨沟刚刚发生过七级地震,此处的地质结构也必曾受到影响,我们站在山坡上这破烂的屋檐下,看着股股洪流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忐忑,导游先沉不住气决定下山。她先出去探路,见我们来时的山坡土路上洪流泻下,她不敢带我们下去,返回来与我们商量,带我们到处找找,看有没有能下山的地方。我们一起冒雨转了转,没有找到别的道路,决定就从原路趟洪水下山。大家互相叮咛着“小心”“踩稳”,把旅游鞋当雨鞋踩在洪水里,小心翼翼地深一脚浅一脚,淋着雨互拉互拽着安全下了山坡,与躲避在辩经殿没有上去的人员会合。一场大雨就这样为我们的旅行画上了休止符,大家一致同意,放弃景区内其他景点的游览,到酒店休息。

拉格底寺景区入口有一条路面硬化的大路,路两旁各有一条小河,一条有五六十公分宽,一条有大约一米宽,我们来时,两条河水,各有半河道深的水流,向着同一方向流淌,河面上漂浮着一些塑料袋之类的垃圾,这些垃圾让人反胃,却不影响河水清澈见底。我们没能浏览整个镇子,在镇上只见到了这两条小河,它们是不是就是曾经的“白龙江”,我不得而知。我们从山坡上下来时,这两条小河完全改变了模样,从山上冲下来的洪水,带着泥沙冲入这两条河流把两条河塞得满满当当,浊流滚滚。原本平行的两条河水各走各的道,互不干扰,此时,两条河里的洪水有如牛郎织女等到了鹊桥,越过路面互相交汇,宽河的水冲入窄河,窄河的水流进宽河,我们淌着两条河流换来倒去的泥水,走到景区大门口停着的大巴车上,受了几个小时的颠簸来到这个景区,几乎什么也没看便遗憾的结束行程。郎木寺的诸多美景留给了遗憾。

车子载着我们驶离景区,出得大门外,我们购买的门票变为一张废纸时,雨住了,太阳出来了,大地一片阳光明媚。真不知是我们得罪了老天爷,还是老天爷觉得那个地方不值得我们一游而阻止了我们。

我们的郎木寺之旅,是游在四川,住在甘肃,没明白是哪一步跨过了省界,我们就到了甘肃管辖地带的大街上,这条路与四川境内拉格底寺景区大路是平行的,我们就住在路边“白龙江宾馆”,下大雨时宾馆服务员没关窗,房间里刚被大雨清洗过,有的房间被子也淋湿了,拧开水龙头出来的是洪水。被雨水湿透了的导游也不安排我们的包餐了,把我们的晚饭钱和第二天的早饭钱都退给了我们。我们一起的八人,在湿漉漉的房间稍事休息后,相约到小镇去走走。没有游尽兴的我们,在小镇上狂为小镇人民做贡献,没有导游带着强行购物,自己却挨门挨户把镇上小店逛了个遍,乐此不疲地把手频频伸向自己的腰包,有用的没用采购回一大堆。

郎木寺,这是一个停留在远古的小镇。小镇的打麦场上,有人正在用碾子打场,有人在用风车吹去麦壳,有人在向袋子里灌装吹净皮壳的小麦;街边商铺里,藏族中年妇人在古老的织机上熟练地穿梭织围巾;路边正在修建房屋前,木工在用旧时用的刨子一下一下前后推拉,将锯开的木料平整,一朵朵木花,从刨子顶上跳落到地上。除了大路经过现代物质的硬化,山居小路都是一色的砂石土路。这是一个迈入现代化有一丝瑞士味道的小镇。一幢幢高楼在这里拔地而起;一盏盏霓虹灯在街巷里闪烁;一辆辆高级轿车在马路上飞驰;一个个穿着时髦的行人在街市上信步。这是一个原始与现代经过绞胎后的小镇,悠雅宁静、闲适舒缓而多彩多姿!

第二篇:寺院之行感悟人的杂文随笔

我山里红和多情走到千佛寺,进去看看,我不喜欢这地方,我怎么没有感到是有何温暖的地方,我只感到里边阴森森的,没有活气似的。我看到有很多义工在这里边干活,这些义工忙来忙去的,似乎忘记了累,他们完活了,在走出大门时,还十分虔诚地弯腰鞠躬。听说他们干活没有任何回报,没有人给他们工钱,亏这些极普通的人能有如此的奉献精神。看看她们的穿戴与神情,便可知,这都是些最普通的人。我不明白的是,这里可不是穷地方,烧香的可多了,到了关键日子,送钱的多了去了,据说,头柱香要至少十万呢。这么富有,却不能付给这些穷男穷女的义工一点点。就凭这一点,这佛堂至上的说法,就可想而知了。说白了,这不过是敛财的最隐秘的地方罢了。

还有那些烧香敬佛的人,很多也不过是为了摆脱心里的障碍,找些心里平衡,让心里安静一点。其实,要是平时认真地干点实事,平淡地对待生活,何苦烧香,何苦低头,何苦下跪。有的人,纵使烧了无数柱香,也难掩内心的不安,也难掩内心的苦闷与无助。

从那寺院里出来,我都不想重踏进一步。多情说:“看来是你与佛无缘了。”

我心想,我与真主真佛倒是很有缘的,真正的佛主在哪里?在我心里呢。

这里的庭院深深,却不是我呆的地方,也不是我向往的圣境,更没有我心神能为之仰望的圣主。进来转了一圈,没有留下什么好感觉,离开时,反倒是更对本真的生活充满信心,更为之淡定,也从而更加爱我心中的佛,那便是良知,那便是道义,那便是从容,那便是贤雅,那便是悠然。

庭院里所谓高层的“佛”,不外乎一个字“钱”,烧“钱”的也不是钱多了,而是为了祈求得到更多的“钱”。而且那高层的“佛”,因有了这些小“佛”的傻气与慷慨,不知隐藏在哪个角落里,如何窃笑,如何的潇洒,如何编撰美词让香客们更加虔诚呢。这便是智者有道治其旺,愚者无药治其蠢。

寺院之行,路很近,而思之行,何其远。我山里红突发奇想,忽然想到一句不知谁说过的话,很多人一生做的事,无非是自欺,欺人,被人欺。我山里红,只能做到自醒,自信,自尊,自强,唯有这样才不可能自毁。

我山里红不可能看透红尘,更不可能看破红尘,最起码的,我能有心胸享受红尘里发生的事情,包括苦辣酸甜咸,享受了,不感到红尘可憎,更感到红尘的这出大戏,如果没有这么多曲折的爱恨情仇的情节,那还能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吗?看透了这一点,我山里红庆幸生活在山里而感到无比愉悦了,那是一种何其深沉的愉悦呢?

第三篇:乌镇之行的杂文随笔

三月的天是不稳定的,时阴时晴,时晴时雨,今天一个艳阳天,明天有可能就是绵绵细雨,仿佛恋爱中的女人,前一刻还笑靥如花,后一刻莫名的愁绪满怀。

这几天又是乍暖回寒,只好把刚刚脱下的厚重棉衣,又重新找出来穿上。

人说,春天是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给人以无限希望的季节,同时也是无数少男少女做梦的季节。

我已不在做梦,但我会时常回忆过去的美好,当看到相似的某景、某物,必定会触景生情,带着迷醉的心情,走进昔日的画面。

三年前的春天,那时刚好有了两天假期,刚好有了出游的心情,也刚好遇到了多日不见的女友,默契到只一个眼神,仅三两句话,当下即拍板,迅速网上购票,第三天就踏上了前往异地的列车。没有多余的行囊,仅一个挎包,与平日上班无异,两个半小时的动车,一个半小时的汽车,顷刻间人已抵达乌镇,简单、利索到仿若只是从家里到市区逛个街而已。

下车后,离西栅景区还有1.6km,为细细饱览这个充满安逸幽静的小镇途中佳景,决定选择步行前往。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小镇显得异常安静,路上行人寥寥,偶有车辆,也是缓缓驶过,各种店铺有半开的、有卷门未启的,仿佛午休的妇人般困倦地打着打盹,似睡非睡,慵懒的打着哈欠,只一瞬间,我就爱上了这个古朴、寂寥的小镇。

旅店生意清冷,为揽客,店主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不时拦住过往游客询问住宿否,被拦截几次,微笑、摇头,继续前行,最后选定西栅景区外一处绿树合抱的小旅店。

住宿办妥,放下行李,煮水,小憩片刻,待稍稍驱散乏意,立即就直奔西栅景区。

景区内,迂回曲折的小径上,花木扶疏,幽香阵阵,游客不多,却络绎不绝,偶见美丽的裙裾时而与花争艳,时而随风翻飞,犹如蝶儿轻盈地曼妙飞舞,迷醉了人间四月天。

一路闻着花香,穿过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的。小巷落在青瓦黛墙间,多为青石板,历尽风雨洗涮,被行色匆匆的人踩踏,打磨的光滑而明亮。年深日久,小巷两旁斑驳的墙壁上,有些已长满了青苔,缝隙间长出一些嫩草,让人不觉顿生怜惜之心。走出小巷,无需抬头,与视线平行之处,即能欣赏到满是青瓦黛墙,雕梁画栋的明清建筑。

就这样,身影不停地穿梭在染坊、古戏台、大戏院、当铺等古迹间,而每到一处,必徘徊良久,时而轻抚陈旧的门闩,时而细赏精致的木雕,又时而争看巧夺天工的绣品。

最后,走累了,找一处极雅致的临河茶座休憩,饥肠辘辘了,走到了茅老太臭豆腐店铺前,看到排成长龙的队伍,也凑个数,买了萝卜丝饼、梅干菜烧饼,几个小吃的味道,真心不错。

下午的时光,就这样静悄悄地溜走了。

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渐渐隐退,紫色的雾霭悄悄袭来,当夜雾浓得化不开时,小巷深处亮起幽暗的灯光、各家店铺前也投下一地橘色光影、纵横交错的河道上已成了灯火的海洋,此时,迎来了一天中最美的时光。

为饱揽夜景,循河步行,待爬上一级级台阶,跨过一座座小桥后,不经意间来到了颇负胜名素有“桥里桥”之称的通济桥和仁济桥处,初看,被它的奇特所惊异,只见在灯火映照的波光上,两桥成直角相邻,其独具一格的造型,让人啧啧称奇,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不管人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这种独具匠心的构桥技术,堪称桥景一绝。

夜幕中,两桥沉静的暗影,仿佛执手相携的恋人般,虽历经千年的风雨,仍不改初衷,依然一起静观四季的轮回更替,一起目送日月的东升西落,一起守候着彼此不离不弃的誓言。繁华如昔,亘古如斯,沉默的古桥,千年前承载着无数人的踩踏,为过往行人的平安出行而尽职尽责,千年后也将依然履行这一职责,为今人展现自己的大美与气度,虽疲惫而不气馁。

小桥杨柳,烟波画坊,古往今来,这样的景致,于江河湖畔不胜枚举,但今夜,我却赏到了古桥最多、最美的乌镇丽景,这一切于我来说不啻为人生一大幸事。

第四篇:一路行来一路歌之甘南风情杂文随笔(小编推荐)

从旅游的角度讲,“秀美、神秘、奇特”,当是甘南风景最恰当的概括。秀美,美在她温婉圣洁的山水,和丰茂无垠的草原;神秘,神秘在那里的人文景观蕴含的奥秘,那奥秘让人欲思不解欲罢不能;奇特,奇特在甘南州的气象万物变化无常和精彩纷呈。也正是这美、神、奇,才让人感到无比的爽心悦目和遐想翩翩,我想,这才是旅游的最佳境界,难道不是么,带着一份不解的神秘感离开拉卜楞寺,租车前往郎木寺,途中第一个景点,是夏河县境内的桑科草原。

据传,桑科草原是格萨尔王烟祭铸神、赛马称王的地方。藏语中“烟祭”为桑火,即烟祭煨桑的地方,故而称为桑科。

桑科草原为高山草甸(半湿半旱)草原,四周群山逶迤林葱木秀,中间是起伏舒卷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大夏河由南向北蜿蜒在草甸中,平均海拔3000米。

桑科草原是藏族人民的天然牧场,这里水草丰茂风景优雅空气清香。旅行车载着我们,徐徐缓缓地徜徉在满目苍郁的草原上,推开车窗看蓝天、看白云、看明亮透彻的阳光,看散漫在草滩里的牛群和羊群,我们的心情亦如蓝天里飘动的白云,在绿草茵茵的草原上荡漾。不时地,一大片繁星闪烁的小黄花灿烂在缓坡中,过一会,一大片炽烈如炬的小红花,燃情在形若浪涌的坡塬里,再一会儿,一大片晶莹剔透的小百花怒放在夏河两岸……七月的甘南草原,处处都是绿色的海洋,又处处都会给人以惊喜。一个又一个忽现的美景,车内便爆发出一遍又一遍的欢呼与惊叹。激动地的情绪感染着司机,于是车速愈加地放慢了速度,并在花儿特别艳丽的草滩边停下,让我们赤足在草滩里、花海里尽情地拍照、尽情地玩耍和嬉闹。美女们戏谑我说:

“靖哥哥,你咋就想到租车而不是班车呢,我爱你,爱死你,下次出门旅游,没有靖哥哥领队就不美气了。”

话虽嬉皮、玩笑,但道理确实。草原不是草坪,旅游不是赶路,好看的景色都在路上,再说了,按座位算,现在的租车价只比同线路程的班车价上浮最多不过20%,而服务态度和质量,却是班车的一百倍,甚至一千倍一万倍,完全和自驾游没什么两样,更主要的是,当地司机熟悉当地情况,有了奇特的景致,司机自然会提醒,发生突发情况时,当地人自然好处置,这就是我坚持走长途坐火车,走短途租旅行车的理由了。

草原上的国道均为双向四车道,路虽不宽阔,但车辆却不多,走进平坦的草坝子时,司机说,接下来的几十公里全是一样的草滩,问我们要不要下车去草滩里拍照?我们觉得已经拍了不少的草原风景了,就说不去了,于是,司机摘档、换挡,一脚油门放开了速度,我们的心也随疾驰的车轮,在葱绿的旷野里飞奔起来。

当我们翻过一座缓坡草原后,忽见前方一幕疏朗的云雾向我们逼来,待走近了,原来那幕云雾却是雨幕。司机放缓速度对我们说:“再往前面走,一会儿就会见到彩虹了。”

我说:“咿,你怎么就能断定?”

“当然知道,在这个季节里,草原上的雨说来就来,说住就住,像小孩也像少女,喜怒无常颦然多情呢。”

没想到我们的司机还是个幽默之人,幽默话语让车内气氛更加地活跃了。男人说:见到白帐篷时请你一定停下来。女人也说:见到白帐篷,一定把他丢在那里。好在藏族司机毕竟是出租车司机,玩笑话也不当真,反而还“认真地”说:

“那好啊,藏族女人就是想找一个汉族人作老公呢,要不我给你们介绍几个,你们挑选?”

于是,男人们不敢接茬了,女人们反而来劲了,起哄。

司机说:白帐篷的习俗已逐渐在藏族风俗中淡化了,有些地方基本不时兴白帐篷了,白帐篷的故事已经演绎成另外一种故事了。

“哪样的故事,给我们说说?”

司机想了想,说:“和你们汉人差不多吧,不过还是白帐篷的故事美,有背景、有思想、有浪漫的情调。现代人的恋爱很随意、很直接、很势利、很神速,已经没有美丽的过程可言了。”

司机的话竟然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也让我们默然在短暂的思想之中。

不知不觉,我们已进入甘南州碌曲县境内。碌曲和甘南州其它任何一个地方一样,“集结地”很方便。这次甘南行虽然只计划宿住夏河、郎木寺和若尔盖三个结点,并就近周边游以外,没计划再行其它更远的地方,但是,由夏河去往郎木寺途中的尕海湖,是一定要顺道看看的。

我这里之所把“旅游目的地”说成“集结地”,因为旅游甘南州没有“目的地”可言,行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7县1市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目的地”,任何一个“目的地”,都会给你带来留恋忘返的美景,所以,只要有地方能吃上饭、睡上觉,便都是“旅游目的地”,也可称之为“目的地旅游”。沿213国道两边的草滩里,随处可见的简易帐篷和活动板房,就是对甘南“旅游目的地”最好的诠释。

甘南藏族自治州,就是“旅游目的地”。

美景在途中,途中皆美景。到达尕海湖时,雨已经停息,一片明亮的水域映入眼帘。放眼望去,尕海湖如一片椭圆形的树叶,飘落在绿草茵茵的草滩中央。

山为骨,水为魂。再雄峻的高山或险峰,如若没了水的映衬,雄峻便没了风骨;而再婉约的湖水,如若没有山的雄踞,婉约也会失去妩媚的风韵。尕海湖就是这样的湖。

远眺,群山环抱山峰入云端,近看,倾斜环湖的草地延展至群山山脚,镶嵌在牧草葳蕤山峦叠嶂中的尕海湖,如一面明亮的镜子,倒映着如井深邃的蓝天、和蓝天里裙裾飘飘的白云。

我们沿湖边湿地中一条橘色逶迤的木栅栏栈道,曲折向前,柔柔的凉风带着花香和草香扑面而来,湖面漪涟荡漾。黑羽白腹的水鸟于湖边起起落落,一起一落间舒展着轻盈优美的身姿,红色尖嘴鸥悠然于水边的浅草中,并不时地将长嘴伸进草丛间觅着食物。偶尔,一群群野鸭会从头顶“呼呼”飞过,于极远处的水面犁出几道银色的水波浪花。一牧羊女正挥动着手中的长鞭,驱赶着企图越过环湖公路的牦牛群,脑后飘动的红头巾,似蓝天里一抹飞舞的红霞。草原深处,几座牧民帐房正冒着袅袅炊烟,一幅怡然心尖的田园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此时,只恨没有一部高档相机,将这如画般的美景永远定格。

据湖边告示碑得知,尕海湖为甘南第一大淡水湖,距青海湖东北3公里,湖水面积48平方公里,海拔高程3200米。青藏铁路和公路由此通过,是青藏

高原东部重要的一块湿地,甘南州一颗璀璨的明珠。

藏族同胞给尕海湖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措宁”,意思是“牦牛走来走去的的地方。”然而,据司机介绍,尕海湖曾为一座干湖。司机讲,尕海湖原本和青海湖连为一个整体,由于受青海湖水不断地蒸发和水位下降地壳隆起,尕海湖与青海湖母体分离,但水依然是咸水,那时人们饮水,得在湖边刨出一个沙坑,待坑里浸聚了水,这水便可饮用了。后来,两条大鱼在湖中出现,一条红色一条蓝色,两条大鱼不是在湖水里游动,而是在水里打滚,把湖水一层层推向湖岸,那情形惊心动魄,蔚然而惨烈,后来湖水就慢慢干枯了,湖区再也不长牧草了,成为风沙肆掠没有生灵的一块死地。

“那后来呢?”

我们急迫地想知道,怎么又变成如今碧波万顷的淡水湖?于是问司机,司机说:记得是上个世纪末,一场拯救尕海的行动悄然展开,国家投巨资筑坝引来忠曲河水,同时采取围栏育草和禁牧等措施,不久,尕海湖水逐步增加,到了2006年,尕海湖周边原来已经干枯泉眼碧水涌出,水域面积也较以前增加了好几倍,成为现今我们看到的淡水湖。

“那两条大鱼喃?”

“两条大鱼早在湖水干枯前就死掉了。”

“有多大,好吃不?”

司机脸色突变,没有回答,我们忽感惶惑,不知道哪句话触犯了藏民同胞的忌讳,只有默默观景。为了打破僵局,我拿出一瓶矿泉水递给司机说:“在路边休息一下吧,这么好的风景,让我们去湖边再拍几张景留作纪念?”

水接了,但依然不搭腔,倒是在一段宽敞的路边停下了车,叫我们去拍照,时间限定15分钟。

我们拍完照,返回车上时,司机的情绪已有了些暖色。我们再次前行,当绕湖三分之一路程时,见湖畔景色大体相近,便征询司机原路返回怎样?司机爽快答应,我想一方面是减少了路程也减少了燃油,再且刚才的不高兴也已经过去了,出租车司机总会遇到如我们一样,一不小心触犯了他们的某种忌讳,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要不怎么能从事出租车经营呢。

果然,行了一段路程之后,司机说:

“我们是不吃鱼的,藏民有水葬的习俗,鱼是我们祖先的化身,吃鱼等于是吃祖先的肉身,我们之所以把高原上的湖称为圣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若在湖中洗澡或捕食湖中的鱼,是对圣湖的不尊敬,你们刚才问到的那两条鱼,后来据专家鉴定,其身体里藏有大量的寄生虫和虫卵,所以才在湖水里翻卷打滚,这样的鱼,当然更是不能吃的了。”

“呃,原来是这样的啊,真是对不起、对不起,请你原谅我们的不知。”

“这倒没关系,不过与藏民交往千万不要提吃鱼的话题,若遇到蛮横一点的藏民,会跟你急的。”

“好、好,一定记住一定记住。”

忽然,远方一顶白帐篷映入眼帘,帐篷侧后,一架彩虹凌空而起,一头伸入缓斜的山脚,一头扎进尕海湖里。车上所有人立刻兴奋起来,不知是因为那顶白帐篷呢,还是因为那架彩虹,也许兼而有之?

碧蓝的天空下,草原上那顶白帐篷,如那架飞越南北的彩虹一样的耀眼,一样的美丽。帐篷不大但很漂亮,棚顶和棚肋处以及棚沿、蓬门四边等,均为滚动的蓝色饰条,棚前一条形若藏獒的狗,威风凛凛地坐在那里,也许那是一条牧羊犬,它是在等候刚才那位挥动马鞭驱赶牛羊的卓玛么?

距白帐篷约2、3里地的另一处塬上,一顶更大的灰色帐篷泰然地杵在那里,棚顶斜面一烟囱冒着炊烟,也许那顶有炊烟的灰色帐篷,是白帐篷的生命起源吧,不过两顶帐篷距我们都有些遥远,我们不能去探访究竟,也不敢贸然去探访究竟,还是把白帐篷的故事,留在心里去想象吧。把美好的事物,放在各自的心里去慢慢感觉,那才是更美好的事情。

在我们即将游完尕海湖,再次进入主干道时,侧后方那架跨度3千余米的彩虹下面,忽然又出现一架跨度略小的彩虹。一上一下一大一小两架彩虹在同一处出现,这在我的记忆里,还从未见到过,司机说:“这种奇景并不奇怪,我们跑车人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景象,因为草原上的气象变化很平常、也无常,有时分明是大好的晴天,一团乌云忽然飘过来,马上就大雨倾盆了,一会儿功夫又会晴空万里,有时这边山塬在下雨,而那面山塬却是晴天,更有那大晴天里下彩虹雨的奇观异景出现呢。”

“呃,那又是一种什么样奇景呢。”

司机说:“一团灰白的云彩飘过,带来豆大的雨点往下砸,而太阳光速穿过飞奔的云隙照射大地,此时看天,清晰的雨点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的往下落,这样的气象,又最易出现彩虹,而且还会是多处同时出现,其景象甚是壮美。”

可以想象,这样的珍珠彩虹雨,的确是草原上的一大奇观异景,只不过这样的奇景可遇不可求,再说了,这样的珍珠彩虹雨,也许只有称得上是“香巴拉”的地域,才有可能出现的奇景了。

一路美景,一路欢歌,不知不觉间到了郎木寺镇。

刚刚经过一场暴雨,古朴、温馨、干净的郎木寺镇,沐浴在一派金色的阳光里,身着五颜六色的游人们,进出于琳琅满目的各个商店,节日般的欢愉场面,与临街肃穆的达仓郎木格尔底寺和赛赤寺判若两样。

第五篇:牛首山之行随笔

这一天,天还没亮,但我们却是万事俱备,带着满腔热血,向南京牛首山出发。

来到牛首山,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峰。峰顶,一座宝塔高耸入云,令人赞叹不已。山路上,我遇见了佛教徒,他们每走三步就会跪拜天地,虔诚又执着。

才走到半山腰,我的腿就已经像灌了铅似的,累得走不动了。“加油,儿子!你是最棒的!”在爸爸的鼓励下,我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山顶。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峦起伏,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我忍不住尖叫起来:“哇,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

游览完山顶,爸爸提议不坐游览车,徒步下山。我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绕过了一个又一个湖,可是怎么也看不到终点。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只听妈妈在后面喊道:“翻过前面一座山就到了!”我高兴极了,立刻向前面那座山冲去。可是我们都已经翻过两座山了,还没看到终点,我恍然大悟,原来妈妈是为了鼓励我继续向前走才这么说的。走着走着,在路边的一块指示牌上,我看到“离出口还有2000米”的字样,便兴奋地喊起来:“快点!快点!我们快到终点了!胜利就在前方!”这时候的我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几个小时的翻山越岭,雖然疲惫不堪,却让我看到了美如画的风景,也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站在牛首山出口处,回望来路,蜿蜒曲折的山路绵延向远方,胜利抵达终点的喜悦弥漫在心头。这一次牛首山之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坚持是成功的前提,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够成功。

下载甘南之行杂文随笔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南之行杂文随笔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晚安杂文随笔

    武汉久违的连夜雨 让我回归于幼年时的习惯随手翻起一本搁置很久的书 慢慢翻看脱离电子产物的时光 原来也过的飞快我愿意与自己对话 以各种方式看过去的划线与注解 “嘲笑”......

    一条路杂文随笔

    公司“退城进园”搬迁到了离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新园区,虽然大家对搬迁工作早就有了准备,但正式确定了搬迁日期,又适逢年关,各项事务冗杂,不免显得紧张忙碌。市区到新园区有班车往......

    存在杂文随笔

    我不存在于此。不,不是说没有存在,而是存在不在此地的意思。通常的,我们会认为,存在即身体的存在。只要身体在这,你就依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是认为,存在不单指肉体,还指人......

    静音杂文随笔

    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滴,滴滴答答的已经沉吟了一天。滴…滴……答……答……我很喜欢这样的天气,天空是纯明的,空气是脱俗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沉静。我躲在暗沉沉的、时刻预示着可以......

    卜卦杂文随笔

    那天在厂里,老公要用一份以前签好的合同,东翻西找了半天才找到。和它躺在一起的还有一盒未开封的扑克牌,不知它在那里寂寞了多久。总之,我已经有好多年未碰过这玩意了,于是趁着没......

    片语只辞杂文随笔

    关于价值针对某人所说的,社会的真实。真实未必是正确的。社会的丑恶是一方面,人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又是另外一方面。如果说是从小就浸淫在丑恶现实中的话,倒不算太坏,因为总有......

    老槐树杂文随笔

    家中的老槐树在我的记忆中就有,树干周长五米左右,高高的树干从三米左右处枯了,但树干周围还是好的,既支撑着高大的老槐树,又供给周围方圆几十米的树冠养分,使家中的老槐树一、二百......

    分水岭杂文随笔

    慢慢地云雾来到山岭尽头,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丝顾虑,就这样泄了下去。那把银壶倾注已过半,那个水盆积蓄已满。不久之前,我还在跟别人形容自己被打碎了,看着自己到处都是,在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