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赤壁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1:2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赤壁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赤壁教案设计》。

第一篇:有关赤壁教案设计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建功立业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5、齐读、背诵

四、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对对子

出:白 对:黑出:来 对:去出:美 对:丑出:是 对:非出:蓝天 对:白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2、完成课后练习四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赤壁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第二篇:长征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词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词。【学习者分析】

职业中专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结构把握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需要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苏轼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本词的思 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情感价值目标:使学生懂得作者的人生感悟,更好地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用典的贴切自然

3、诵读本词

【教学难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

讲解

演示

谈话法

讨论法

探究法

小组讨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聚】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利用ppt课件进行展示),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学生谈对苏轼的了解。

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才华横溢的苏轼文“ 唐宋八大家 ” 词“苏辛” 诗“苏黄” 书、画“宋四家”

(三)反复朗读本词(正音,学生多读)本篇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 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

(四)学生分小组表达阅读感受,派代表发言

(五)讨论要点:

1、总领全词,江山如画,英雄可敬,而“淘尽”二字与篇末功业无成的感慨也相呼应。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

2、分析景的特点及其作用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实景)强虏(樯橹)灰飞烟灭(虚景)

景物特点:气势宏大 雄奇壮丽 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为何写人物周瑜

周瑜: “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都是抒发对周瑜少年得志的仰慕。“小乔初嫁”写他婚姻如意;“雄姿英发”写他威武英俊;“羽扇纶巾”写他风流潇洒;“谈笑间”写他临阵从容;“强虏灰飞烟灭”写他战功卓著。

(六)学生反复朗读本词

(七)小结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同学们要对词的豪放风格有个感性认识,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体会情景结合的技巧和用典的贴切自然。

【教后反思】

制作团队:长征队 团队成员:

王东伟(周口幼儿师范学校)、张利华(周口幼儿师范学校)、王小飞(郸城职业中专)、郭永军(淮阳科技职业中专)、张玉玲(周口卫校)、张平(沈丘职高)

第三篇:赤壁

吊古抒怀,抚今追昔

——《赤壁》、《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濉溪初级中学

邵理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牧、张养浩的文学常识;背诵和默写。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走进诗境,理解诗的含意。

3、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赤壁》

一、导入新课

《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二、朗读此诗

三、写作背景及作者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

《赤壁》作者杜牧,唐朝诗人。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杜甫为“老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则为“小杜”。

四、细读品味

1、疏通大意

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自将磨洗认前期。(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东风不与周郎便,(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铜雀春深锁二乔。(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前两句是第一层,交代兴感之由。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后两句是议论,是第二层,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间接

反映这种变迁。

2、问:《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3、问: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五、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赤壁之战,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讽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得胜的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兴感之由(借物)——议论感慨(咏叹)

——借古讽今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便是一首散曲。

二、整体感知:

1、“潼关”,关名,在今陕西潼关县境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冲。“怀古”,意思是凭吊古代遗迹,追怀古人古事,抒发作者的情怀。

2、作者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这是作者路过潼关途中所作。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深感忧虑,写下此曲。

三、细读品味:

1、师生共读(可采取多种形式)。

2、疏通大意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2、梳理层次 全曲分三层:

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3、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明确: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之多,而且化静为动,赋予群峰以生命和意志,生动地表现了群峰聚集的动态;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一个“怒”字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奔腾咆哮的气势。

4、问: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明确:“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四、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怀古抒怀之作,通过描写潼关地势的险要和朝代的兴衰,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中挣扎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曲。

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写景——怀古——抒情 ——吊古抒怀,悲愤伤感

整合总结

一、学生集体背诵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咏史怀古诗、曲,咏史怀古诗、曲: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第四篇:赤壁

赤壁

拾起一把断戟,上面还残留着时间所赋予的青铜和血的气息。那种味道,经过历史的洗涤更显沧桑。杜牧一身青衣,恍若一个侠客。他手持断戟,轻轻抚摸着。仿佛能从断戟上找到曾经的故事。他抚过历史的沉沙,也揭开了那层迷雾。

杜牧站在江边,任风拂起他的发丝。遥望赤壁,好像又回到了东汉时期,又回到了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曹操周瑜大战赤壁,周瑜大败曹操。但,这场战争并没有划上休止符。一场恶战又在赤壁拉开帷幕。万剑齐发,几十条船在水中战争。正当曹操得意时,诸葛亮不紧不慢地在刘备手心写下“欲破曹军,需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上天在这时正好给了周瑜一阵东风:瞬时,曹军的船火焰四起,竹梗燃烧得愈加强烈,熊熊大火烧红了整个赤壁,也激昂了无数东吴战士的心。

但这场战争,并没有胜负。刀光剑影争夺下的只不过是半壁江山,又怎能算是成功呢?周瑜并不是所谓的胜利者,只是幸运者罢了。“唉,英雄!何为英雄?”杜牧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是啊,什么才是英雄,英雄是靠成败所论的吗?他不解。

其实,上天给周瑜的不只是一场东风,更是决定东吴命运的重要武器。若没有东风,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周瑜神色黯然,伤今世之哀。大乔小乔在铜雀台中,伴着梅花飘落,用古琴,琵琶弹出一曲离歌,用舞蹈舞出沉痛。更多的东吴人会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所以,周瑜并不是胜利者,而曹操也并不是失败者,只是曹操缺少一个机遇罢了。

杜牧从大江声中回过神来,他叹了口气,然后凝视天空:“谁能给我一场东风呢,谁能用一场东风去改变晚唐的命运呢?”杜牧对着天倾诉道。

怀念古时盛唐的繁荣,怀念三国的那场东风。感伤如今晚唐的颓唐。

一场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是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是谁能用一场东风挽救唐之堕落。为什么我没有我的东风?

第五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关于苏轼: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三、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四、诵读词作:

1、诵读: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2、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

3、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五、品析词作:

(一)上阕:

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绘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2、这样的景物时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

明确:大江东去 浪淘尽(壮阔的景色)——空间

千古风流人物 ——时间

3、赤壁是不是古战场“赤壁之战”的赤壁?

明确:不是,注释解释。同时还有“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试背上阕。

(二)下阕:

1、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

学生读然后找原句。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将“初嫁”换为“初嫁”?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赤壁之战当年小乔嫁给周瑜已有十年。

明确:为了说明周瑜年轻。“小乔初嫁了”,静静的语言传出喧闹的喜悦,英雄美人,年轻有为。

3、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通过下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4、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5、试背下阕。

六、拓展练习

1、当代社会谁堪称英雄?谁堪称风流人物?

学生讨论(教师多媒体提示),联系现在社会事件,寻找思考讨论,最后总结。

与时俱进,能就人民于危难,无私奉献,坚强……,学生各抒己见。

2、诵读背诵本词。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

绘景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羽扇纶巾

写人 谈笑间

墙橹灰飞烟灭

感慨 人生如梦(壮志难酬)

下载有关赤壁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赤壁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赤壁--杜牧

    赤壁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

    赤壁 杜牧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

    赤壁 杜牧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的沙里,拿来磨洗后能看出是三国时的东西。如果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提供方便......

    泛舟赤壁

    泛舟赤壁,放飞心境 溶溶皓月,淡淡清风,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你摇着桂棹兰桨,泛于断岸千尺的赤壁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像一团浓浓的哀愁,淡淡地晕着。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

    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摘要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造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统一天下。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

    《赤壁》影评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观《赤壁:赤壁之战》小悟 初一(10)班王誉蓁 翻天覆地携手浪逐浪,千杯不醉只醉月光 ,会心一笑不必讲,对看一切都雪亮,赤手空拳心机里攻防,臂铜墙也敢......

    感赤壁

    感赤壁冷云涌,一泻赤壁东流。北风伏佛,逐波江皱了。横槊悠哉悠哉,歌行短送月鸦空。烽火并起,周郎万俱哀东风。可笑诸葛祭毕,破曹公。 湘潭风车坪学校五年级:木果果木 点评教师:季义......

    赤壁影评

    教育学1班姓名:林梅学号:112062010022 《赤壁》:缺乏心灵震撼力的快餐商业大片 摘要:耗资6亿的《赤壁》,从整体质量上是一部浩大壮观的不错的电影,但却无法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感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