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荒唐在哪杂文随笔
这几天的早睡早起,体验着别人的朝九晚五,像活进了一个套子里。
早晨,在固定的站点等候,在相同的地方,遇见相同的人,听到相同的呐喊,变化的是往前走的时间,变化的是多变的气候,变的是今天的我们不是昨天我们。在这重重复复之中,我们以为在往前走,把昨天重覆前天,把今天重覆昨天,把明天重覆今天,把未来重覆明天,估计这就能走完这一辈子了。
在每天重复的时间里我们习惯做着相同的事情,让我恐惧的不是我每天要做一样的事情,我恐惧的我活在自己制造的密室里面,然后自己把门的里面锁住,却总以为是外面的人把门锁住了。时间长了,产生的幻觉更厉害。
在依赖这习惯的时候应该改变某些轨迹,让规矩的路变得不规则也是一种趣事,而我们真能看到自己是不是活在这个已经被规则好的空间里。
把自己置身在空间外,你会看到空间里的所有,所有的人都在往固定的方向前进,每个人都在这个空间重复着一种态度。
但,自己又如何跳出去这跳不出去的则。
第二篇:我本荒唐杂文随笔
在生活中,我给别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貌似成熟稳重的那一种人。而网络中和我交集不多的人,更是以为我是一个知书达理,淡定从容的人。这样的假象瞒得了别人,瞒不了自己,没有谁比我自己更清楚我的德性。真实的我其实是荒唐可笑的,几十岁的人了,心智却与年纪不搭配,有时做的事让我自己事后都羞愧不已,让我自己都怀疑我就是十足的脑残。按理说,脑残这一名词不该用来形容我这个老大不小的人,可我对我的荒唐之举实在无法找到更好的解释了,或许就是因为脑残,行为才荒谬吧。
陈年往事就不提了,单说这几个月,我的不靠谱的行为就尽显荒唐。先说建群吧,那是一时心血来潮就建起来了,一时脑筋打结就解散了,再一时感怀又重建了,没过多久,又因为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把控,再次因为芝麻大的事把群解散了。弄得别人一脸懵逼的同时又对我生出一肚子狐疑。在短短的时间里,我的反复无常,我的飘忽不定,我的浮躁不安,我的自卑懦弱,我的敏感多疑,我的偏执狭隘,我的肤浅无知,全部让别人一览无余。
从我建群到解散群的几次折腾中,我已经让文友们看出我的玻璃心和被灌了水的脑袋,而我在一时头脑发热之下加别人为好友,又在一时不快就删除了别人的举动,更是证明了我有轻率的劣根性。我的荒唐,我对别人缺乏足够的尊重,无疑也让别人对我大失所望。尽管别人保持沉默,没有贬损我,但我在换位思考后也能对别人的心事心知肚明,那就是,人家一定在想:我怎么碰上了一个神经病,主动加了我,又莫名其妙地把我删了,真是令人费解!
如今,我为我的荒唐之举后悔不迭。可又能怎样呢?毕竟自己已经错了,解释是枉然,多说也无益,不如就此放过自己,不再因为自己犯了错误就敲破自己的脑袋,而是警告自己:再犯同样的错,你就自个儿去撞墙得了。
今天的我每当反思自己的不堪时,就羞愧不已。为了避免自己再次做出荒唐之举,我学会了在说话前三思,在决定做什么事时,也多考虑一下。
一个人的脑子里之所以频頻冒出荒唐的念头,继而做出荒唐的举动,说穿了是因为智商有欠缺,修行远不够。明白了这一点,我也在下意识中去多看书,多思考,并时时约束自己,不再任凭自己口无遮拦地多说话,也不再任凭自己心里的杂念如杂草丛生,另一个自己总会适时告诫自己,一定要管住那一个虚妄的自己。
我本荒唐,但不能总是荒唐。一时的荒唐尚可接受,一辈子荒唐,就是失败的人生。我不想再荒唐下去,所以写下此文,剖析自己,警醒自己:别忘了你曾是个荒唐的家伙!
第三篇:荒唐的十年杂文随笔
“不是怕死,而是怕活,这便是一个时代的荒唐。”
——题记
看完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那些文字,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底,这一百个人的叙述,其实就是那个十年中全体人们生活缩影。人的十年,如果在幸福,快乐中度过,那将是美好而曼妙的回忆,而那一代人的十年确实给他们的一生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
拜读这部作品是因为在备课《我的小狗包弟》时,张老师提起这本书,让我心生疑惑,一百个人的十年,为什么只写一百个,他是采访了五十个人,然后再抽取典型的一百个人进行创作的吗?“文革”的作品那么多,他又是怎么编写这部作品,使得我们对那个十年有深刻的认识呢?带着这些疑惑,我翻看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
这本书是以口述的方式,将人们的心灵记忆载成史册,可惜文字是无声的,无法传递,他们在讲述时那令人凄楚含泪的心音。在历史课本上,我们大概知道文革的时间,知道文革对人们的迫害,使人们的精神受到伤害,可是那粗略的见解并不能是我真正的体会“文革”的残酷。拜读那些文字,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残酷的时代,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他们的苦难,心灵为之震撼,原来我们的民族有过一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使人无法忘却,倍感今日之幸福。
这次“文革”,并不是大动干戈的革命,而是给人们的灵魂带来的巨大浩劫,拜读过程中,甚至有着:“这文革还不如抗战时代呢,那时候至少人的温情还在,战死都比在文革中受迫害的强”始终,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文革、批斗、右派、灾难……那十年给人带来一辈子不可磨灭的痕迹。那时的批斗方式可谓穷凶极恶,有往人身上倒屎尿,有用钉子插在人的脚丫上,有绞小便、在胸口缝着“反革命”三个字……惨绝人寰,当人缺乏了温情,没有了精神生活,正如行尸走肉一般,很多人由于受不了迫害,采取了很多自杀的方式:每天吃苍蝇、叫女儿割自己的动脉、跳河自杀……死了倒好,没死,还被套上“畏罪自杀”的罪名,真是生不如死,感叹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妻离子散,人性残酷,在当时的背景下,竟不能反抗,带着“莫须有”的罪名,接受惨绝人寰的虐待,哀莫大焉。不少人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不禁让人想起纳粹集中营,那些手段是如此的相似,令人发指。
“文革”结束了,那些生存下来的人该如何弥补他们的创伤,那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一个民族的灾难。一百个人中,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词——饱受苦难,让人思考的实在太多,但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拾纸救夫》:为了一个不知来由的文字出处做了八年牢,她为了救出丈夫,即使一个字都不认识,也拾尽天下纸,为救出丈夫,最后自己被大火烧死,丈夫出狱痛不欲生。在此篇中,我看到的是在残酷的“文革”,至死不渝之爱情的伟大,也在感叹当时的社会如此荒诞,说一句话都要考虑是否犯错,当时所谓的错,在现在看来,都是荒谬,都是身边人为了一己私利,灌之以“莫须有”的罪名,岂不痛哉!这篇文章中,其实妻子可以与丈夫离婚,不至于落得个无依无靠,但她不,她以自己的坚强与忠贞告诉世人,爱和善的伟大。她一个字都不认识,很难想象,她是如何一张纸一张纸的拾起来,再问其他识字人的,那些人会投来怎样鄙视的眼光,会是怎样的嫌弃这个“疯女人”:丈夫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在这拾纸到猴年马月还是徒劳,还不如尽早嫁了,免得自己的孩子也遭受此罪。但她执着而坚定,这让丈夫也倍感温馨,这也许是那残酷的时代里,他还有希望活下去的一点盼头吧!在那个人人说谎,各自揭发而遭残酷迫害的时代,人的灵魂又该如何安放,现在幸存下来的人,提起当时的往事,无不如锥心的疼。
有人说:“痛苦就是你没有能力说清楚。”什么是痛苦?在如今,我们很难想象当时年代的人们遭遇多少个绝望的时刻,现在的他们不忍回忆当时的苦痛,那是一场噩梦,一次鬼门关。当时的人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有话不敢说,有才华不能显示出来,有痛苦不能倾诉,还不能反抗,有多少硬汉也无法改变这些现实,只能低头,活着还不如……
冯骥才的《珍珠鸟》,其中有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觉得十分的温馨,也不禁产生对比,人与鸟都能如此的保持和谐的关系,为什么人与人的关系是那么的可怕?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信赖在哪里?为什么总在无休止的批斗当中?有些问题却没有明确的答案。
冯骥才说到:“我常常感到悲哀的是,我们的民族过于健忘。”作为有良知和责任感的积极分子,他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这段历史为人所铭记,“他们的命运就是我们的警钟。”这部作品在纪念过去的同时,也在启示未来。
第四篇:可别再说在哪都一样杂文随笔
回到成都的第二天,没有了铺天盖地的雨声随之而来的是小贩收废品、收彩电收空调、收电脑显示器的叫卖声,由远及近又远去。留下一阵清醒,摸出手机原来也到了8:30,这是我今年第一个不用起来上班的星期一,可也扛不住固执的生物钟。或许真的是劳碌的命吧,请了年假,跳出了工作的范围,可身体还记得。同事打来电话,心里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休假,可是嘴巴已将事情答应下来了,这又算什么呢?
原来觉得,人嘛!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可是现在,改变环境和适应环境,我想适应会来的容易,可是适应不就是现有环境对人的改变。人,从一出生就开始接受环境的教育,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也好,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也好,或者多方面要求的社会教育也好,环境一直在告诉我们,你要适应你所处的环境,改变你自己,要融入环境。可是到底是环境选择人还是,人选择环境。你无法只呆在一个环境中,就像河水一直在流淌,有新的加入,也有支流分开。你的年龄一直在增长,你要带着家庭给你的教育,去上学接受正统教育的影响变成学历,去生活接受社会环境的培养变成经历。当两者有冲突的时候,你还在学校家长会告诉你听老师的,你还是心有不甘,通过观察、思考来拥有自己的判断。你还在实习父母会告诉你听你师父的,你还是心有迷惑,你会给你的同事,兄弟姐妹来分享,听从多数人的意见。一来二往,或许你活成了自己的样子,或许你成了芸芸众生的一个。走过的路,听过的话都教我们反思,有些人打着教你的旗号坐着伤害你的事,有些人说着帮你的话,却拿着属于你的东西。经历了信任与背叛,即使走在秩序井然的大街上也没有安全感。经历了醒着失去,即使还在重复着以往的生活,可是明显的有什么东西变了。不再相信不止是他人,连自己的感官都开始怀疑,坐着以往每天都要坐的BRT也怕自己坐过了站。你的世界在发生着改变,环境还是对你下了手。你所看见的世界的样子是本来的样子,还是你只看见了你想看见的部分。
珍惜善待他人给你的每一份温暖。
第五篇:你有没有在哪一刻感到孤独杂文随笔
今天忽然想到,在帖子上看到过的这样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在哪一刻感到孤独?
当时,看评论下面的回答,大多是:“一个人过节”、“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去医院看病”等等。
当时,我也觉得那些事情,一个人度过的时候,确实挺孤独的。但是,今天我又感受到了一件过犹而不及的事情,让我周身弥漫着深深的伤感。
因为自己把煮面的汤倒进了马桶,而导致马桶堵塞。真的,在下一秒我就后悔了,想着千万不要堵了。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马桶果然不负众望的堵了。
上午下班回到家,换上睡衣,带上一次性口罩,开始照着网上搜到的“疏通马桶小窍门”进行操作。
操作步骤是这样的:将透明胶带把马桶封住,必须保证密不透风,然后再按下冲水键,因为压强问题,反复两次就可以搞定了。
想着这么简单的办法,可以一试。然后开始小心翼翼的蹲在马桶边上缠胶带,不幸的是,在还差最后一条胶带就可以将整个马桶密封的时候,胶带用完了(这里适合加个“哭笑”的表情)。
没办法,只能将刚贴上的几段胶带撕开,东拼西凑的总算是密封完成了。手抖着按下冲水键,但依旧没有什么用。
而堵了的马桶,水也下不去,将要满溢出来。无奈,找出一个小铁碗,手上套个塑料袋,开始将马桶里的水舀出来,倒进地漏里。感觉这段描写很有画面感。
白忙活这么一通,依然无济于事,不免有些火大。于是,气冲冲的下楼,骑上共享单车去五金店买“马桶疏通神器”。
在五金店老板的大力推荐下,买了一根两米的铁丝状的神器。我几次询问老板是否容易操作,老板问:“你家里没有男人?”我答:“没有!”
然后看老板的表情,就透着一股,我自己搞不定的样子,但人家也总不好砸自己的场子,只说,很容易操作。
果然,白白浪费了我二十块大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笨,反正依然无用。
在经过一番折腾之后,我特别想蹲在地上大哭,感觉自己孤独的像一个影子,在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恶意的。
好了,无论怎样,生活还得继续,擦干眼泪,明天依旧是个大晴天。
下午下班后,得找个专业师傅去疏通。
嗯,文章至此完!
其实,我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