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伴哀乐或葬礼进行曲):
阴云低垂;半旗致哀;高山肃立;江河奔腾;长街泪送;遗像展示。
2、激情导语(与画面同时):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中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逝世,使群山为之肃立,使江河为之哭泣,亿万中国人民更是悲痛欲绝,泪水洒遍了江河大地。他,就是我们无比崇敬和爱戴的周恩来总理。1月11日,灵车护送总理的遗体前往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火化,知道了消息的、成千上万的首都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冲破“四人帮”的重重阻力,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两旁,为我们的好总理做最后的告别。虽然,我们没有能亲眼见到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会把我们带入到那伤心直至的情景之中。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当时长安街上,人们泪送总理的情景,体会一下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那种崇敬、怀念之情。
4、齐读课题。联系课前预习,说一说:课文围绕一个“送”字,作者抓住了了哪几个动人的场面反映了当时的情景?
(板书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学生谈后再读课题,强调“送”字)
二、读讲课文,体会情感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感受一下灵车到来之前,人们等盼灵车到来的心情。
1、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谈谈你的感受。
2、学生自由谈,随机指导(注意过渡语的运用)。
(1)天气。启发说说这里写阴冷的天气有什么作用,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这里的“天气”暗含了什么。谈后再读,读出沉闷的感觉。
(2)人多。抓住“挤”“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等词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朗读,注意语调的变化。
(3)怎样等。抓住“焦急而又耐心”“挤下”“探着”“踮”等词句,体会人们当时的那种复杂心情。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三、积累语言,深化认识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背诵。
2、完成填空练习。
第二篇:《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体会望灵车、追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慈祥”“不约而同”的意思,为第三课时造句作铺垫。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部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
从感人的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次我们讲到等灵车
[打出投影片]
不管是老人、青年,还是小孩都()而()地等待着灵车的到。(板书:焦急、耐心)
提问:说焦急是因为(),说耐心是因为()。
(以旧带新,为学习新课作知识和情感的准备。)
看,灵车终于来了。[放录像]
(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当年万人泪下的十里长街。)
(二)1、书翻开来,自由轻声读第二节,用直线划出写灵车到来的句子,用曲线划出人们的表现。
[出示卡片]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
从哪里看出来的?[打出投影片]
[出示卡片]品词句:你是怎么理解“不约而同”的?
四人小组讨论,提示从意思、表现、程度等方面展开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相互启发,有利于拓宽思路,营造既合作又竞争的学习环境。)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都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组织教学,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体会发现的愉悦、成功的快乐。)
行动的一致反映了什么?
思想感情的一致:对总理的爱戴,失去了总理的悲痛。
下面我们请个别同学读读这几句,看他能否读出人们当时的心情。
[出示卡片]读出感情
谁来读得更好?适当指点,归纳。
自由练读,齐读。
2、望着灵车,人们想到了什么呢?
自由轻声读下面一节
[打出投影片]填空,接读第二段,教师读句头,学生接读每句剩余部分。
[打出投影片]比较:
1、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
2、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很多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很多次人民群众。
练读,读出自豪感。
那么,你是怎么理解慈祥的呢?
出示周总理像,帮助学生理解。
周总理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看着周总理的灵车,看着周总理的画像,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请三到四个同学发言。
“然而今天”,再接读这句的剩余部分。
(以情促读,通过比较朗读,想象训练等手段不断加温,帮助学生读好课文。)
体会到什么?
(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营造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指导背诵
3、归纳第二段学法,下面我们用这一学法学第三段。
①读,思:写人们心情的句子
a、牵动(板书)
b、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引导理解“牵动”,如果当时你在场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设身处地的想象,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这一句
读第二句,引导学生体会随着车子远去,人们的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
读这一句,读好“!”,请几个同学比赛,谁读得好。
(通过开展竞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语感。)
找出体现这种心情的人们的表现。
②品:人们正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
人们正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读好第二句
③读这一段,读出感情
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能背吗?请二、三个同学背,并引导学生总结能背出来的原因:读得投入,倾注了情感,就能很快背出来。
(适当的归因,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三)简要小结,完成板书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背出来。
板书设计 :
12、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
↑ ↑ ↑
焦急、耐心不约而同牵动
第三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设计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有浓重感情色彩的语文文章,课文记叙的是千千万万人都知道的事件,即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课题暗点了文章的中心,也照有照显的情感色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敬爱与关怀周总理的思想情感。
2、能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课文昨连段成篇的。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级第二段。
教学重点:
能概括段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想象首都人民送总理的悲壮场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1976年1月8日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医院病逝了,噩耗传来,举国悲痛,人们都冲破四人帮的重重阻力,佩戴黑纱,在11日请清晨,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2订在灵车从北京医院驶向入宝山公蓄途经的长安街两侧,等待着总理的灵车。含着巨大的悲痛与总理最后告别,今天,我们就记下当时那难忘场面后一篇课文。
2、提示课起。板书:22、十里长街送总理。
提问:送,送行、送别。都是什么意思?
(不舍分离、不放心、友情深双都活着。)
提问:你从课题中的“送”体会到一种什么情感?(周总理虽然逝世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首都人民多么希望仍然像过送总理出国访问那样来“送”。表现了人民热爱总理、怀念总理之情。)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写的,可以分成几段?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按灵车到来的时间顺序写的,可分成三段)到来前(清晨)―――到来时(夜幕降临)–––––远去(夜色苍茫)
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4、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要求尽量有感情。思考:这一段深课文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几层意思?为什么这么分?层与层之间有什么联系?
(可分为三层意思(1)天气阴冷;(2)总写人多;(3)分别写了老、中、青三祖代表人物。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2)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练习有感情朗读。
(3)找出描写天气和人和人多的词语,谈体会并说说应该怎样读。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表现出人们的心情沉重,用压仰的语气读。写人多的词:挤满、不见头、不见尾、说明周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人发群众不顾天气阴冷,不约而同地来到长安街上送别总理。)
(4)第4句中有一个共同的的字是什么?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是个“都”字,说明人们的动作一致,心情一致,表达了人的无限热爱周总理、怀念周总理的心情。)
(5)为什么说人的即焦急,又耐心、这不是互相矛盾吗?(“焦急”表达了人们恨不得马上看见总理的心情,“耐心”表现了时间再久,也要等下去的心情,共同表达了人民群众与总理决别时的深刻情感。)
板书:心悲痛
(6)有感情地朗读读第一段,总结段意:
人们怀悲痛的心情,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
5、学习第二段。
师:首都万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央泪雨与衷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到来了,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按不同内容分层。
(第一层:人们看到的;第二层:人们的心情;第三层;人们想到的。)
(2)指名第一层:人们看到什么?
(灵车的样子、装饰、给人一种离肃穆、庄严的感党。)
(3)指名读第二层,思考:当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从“不约而同”眼睁睁”“无声地指挥”等词中体会到总理的灵车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全国人民都深深地爱戴,怀念周总理。)
师:当时人们望着总理的灵车,想着总理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心急如焚,然而又没有办法留住敬爱的周总理,“眼睁睁”这个词把人的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板书:心欲碎。
(4)指导朗读,用低沉的语调,轻声慢读。
(5)人们望着灵车想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陪毛主席检阅,迎送国际友人,体会到总理工作繁忙辛苦,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说明总理经常出现在人民群众中间,和人民心连心。)
师:同在长安街上,同是一个总理,同样的人民群众,产生这样的联想是自然的,回顾当时幸福情景,更曾加了今日的悲痛。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并试背诵。
(7)总结第二段段意。
灵车来了,人们眼望灵车,回忆起总理的光辉形象。
(8)齐读、试背第二段课文。
6、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找出描写人的动作,心理的词句。谈体会。
(“牵动”:拉动,好像总理的灵车把人们的心也拉走了,灵车每往前一步,人们的心情就增加一人分悲痛,望着远去的灵车,人们的心都要碎了。)
(“追着灵奔跑”表现了们对总理的怀念与眷念。想再看上总理最后一眼,悲痛难忍的心情,是时总理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情况,)板书:心相随
(2)指导朗读,总结段意:
灵车远去了,人们久久不肯离去。
7、播放亿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迫总理灵车的实况录相。
8、总结全文、提问:全文总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课后练习:
1、组词:
槐()挽()泣()陪()
魁()搀()拉()部()
2、从下面的词语中找出八组近义词,填在()里。
庄严 沉痛 慈祥 等待 庄重 焦急 移动 身躯
着急 缓慢 悲痛 身体 慈善 缓缓 等候 挪动
()–––––()()––––––()
()–––––()()––––––()
()–––––()()––––––()
()–––––()()––––––()
第四篇:《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课时教案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根据这一目标,我利用朗读这个法宝,通过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抓住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制定了“激情导入——用情欣赏——用情诵读——用情诉说——用情书写”这一教学流程。通过“看、听、读、说、写”体会文本内涵,充分体现情感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2、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的真挚感情。
3、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注重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对学生进行虚实、轻重、缓急的朗读指导。
2、教师通过导读和引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领略文本内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灌注一个“情”字,表达对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前辈、缅怀革命前辈、学习革命前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想象当时人们送别总理的场景,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真正领会文本所表达的内涵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收集有关周总理感人事迹的材料。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交流课外收集有关周总理的感人事迹的材料。(由各小组长汇集本组材料在班上交流。)
师:
多好的总理呀!临死前想到的还是祖国、人民。然而,他却与世长辞了,离开了他亲手耕耘的这片热土,离开了他日夜牵挂的祖国、人民。人们将永远记住这个悲痛的日子——1976年1月8日。看吧,长安街上已挤满了男女老少,他们为您送行来了!(课件出示当时人们送总理的电影片段。)
师板书:
十里长街送总理
生齐读课题。
二用“情”欣赏
师:
人间自有真情在。让我们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分别亲人的依恋之情来欣赏这篇课文吧!待会儿请你们说说听懂了什么?(课件出示配哀乐朗读材料,并配上当时人们送总理的电影片段。)
老师相机评价、板书。(从文字内容上:送行的人多、行动一致等;从神韵情感上:崇敬、爱戴、怀念、悲痛等。)
三用“情”诵读
1、初读入情,总览全文。
生带着崇敬、爱戴、怀念之情自由朗读课文,再看看电影片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解疑。
2、精读悟情,理解词句
(1)指名读第一段,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师:老天也收敛起昔日的笑容,露出悲哀的神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侧面烘托人们悲痛的心情。所以,这句话应读得低沉、缓慢。(朗读方法提示。)
师范读,生再读。
师:你把哪些词读得重些?为什么要这么读?(理解重点词句。)
生:挤满、都、焦急、耐心、挤、探、踮、望……
师相机板书:等
焦急耐心
(2)抽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人们等啊等啊,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
抽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不约而同”。
师:到底有没有指挥?是什么在指挥?“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在课文里具体指什么?
生:……(板书:望
不约而同)
师:这表达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能再读一遍吗?“眼睁睁”能换成“目不转睛”吗?为什么?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引:人们望着灵车,勾起对总理无限的回忆,又平添了几分悲痛。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老师相机引导。
师:你们不因为新中国有这样的总理而骄傲吗?你们不因为新中国有这样的总理而自豪吗?前面这几句读时速度逐渐加快,语势逐渐加强,声音再大一点,让总理知道我们新世纪的红领巾也在怀念他。人们越是回忆总理过去光辉的业绩,心情越是悲痛、怀念,所以,最后一句应读得低沉、缓慢。
(4)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引:望着渐渐远去的灵车,人们多么希望它能停下来,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多想再看一眼敬爱的周总理!然而,总理的灵车已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之中,人们只好望着灵车开去的方向,久久地站着,站着……
生齐读这一段。
师:人们目送灵车远去,心里是怎么想的?时间能停下来吗?表达人们什么样的情怀?
师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希望
停
难舍难分
3、再读扬情,回顾全文。
多让人爱戴的总理啊!让我们再送总理一程吧。
齐读全文,能背诵的同学看着老师的手势背诵。(课件再次出现送别总理的电影片段。)
4、情感共鸣,再读诗歌。
多让人崇敬的总理啊!临终前他说:“要把我的骨灰洒遍祖国的五湖四海,我要踏遍祖国的每个角落,看到祖国的新面貌。”
师生齐读阅读材料《周总理,你在哪里》(根据诗歌内容课件出示周总理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工作的画面。)
四用“情”诉说
师:多让人怀念的总理啊!难道你们不想对总理说些什么吗?请尽情的表达吧!
师相机评价:多懂事的孩子啊、多有情感的孩子啊……让我们永远记住周总理吧!
五用“情”书写
拓展延伸:课后写“读《十里长街送总理》后”。
板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
焦急耐心
崇敬
望
不约而同
爱戴
送
希望
停
怀念
(难舍难分)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致力于由感悟到释放,情归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利用朗读这一法宝,抓住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制订了“激情导入——用情欣赏——用情诵读——用情诉说——用情书写”这一教学流程,充分运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在“看、听、读、说、写”中充分领悟文本内涵。
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根。由于时空的差距,学生难以入情,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交流有关总理感人事迹的材料,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对总理有了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在“用情诵读”这个重要环节中,我利用引读、导读和齐读等方式来牵引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同时利用课件展示,做到多媒体信息与文本内容的优化整合。此时,学生已有一吐为快之感,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后面的教学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课教学,课堂容量较大,可把阅读材料放到课后进行;学生的自主发挥欠少,差异性也不能很好体现;如何在课堂中引进质疑问难;如何让读写有机在课堂中结合等等也有等研究提高。
我们要始终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充分的感悟文本。课堂上,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问的,让学生问,学生能写的,让学生写。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深刻体悟课文。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如果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提高了。的确,只有让学生在心灵中受到震撼,在言语上受到启发,这样的动才是语文教学理想的境界。
附原文
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第五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反思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后,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伫立长安街两旁为总理灵车送行的感人场面,反映了人民热爱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课文描写具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教学本课我采用精讲多读,深入情境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一、范读课文,初步感知,引进情境
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回顾《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课文内容,体会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爱护普通战士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进一步认识总理爱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崇高思想,因而周总理逝世后举国上下万众悲痛,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由此出示课题。
接着我范读课文并利用配示,读出感情,感染学生。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儿看出?读后回答使学生了解:(1)课文写周总理逝世后,人们聚集在长安街两旁为总理灵车送行的事;(2)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天灰蒙蒙的”是早晨,“夜幕开始降下来”已到傍晚,“灵车终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了”,说明到了夜里。从中把握课文思路。
最后归纳:这么多人以无比的悲痛,在“又阴又冷”的天气中站了整整一天,为总理灵车送行,充分表现了人民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为时再出示录像,指导学生观察和叙述内容,通过展现的场面把学生引进情境。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受情境
在初步感知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模仿音响朗读,体会语感,并划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再联系句子理解词语,学习字词后,再读课文,体会人们为总理送行的悲痛之情,读出语感,并说出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通过对等灵、望灵车、追灵车等具体内容的梳理,使学生认识人民对周总理逝世的悲痛之情,让学生从中感受情境。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深入情境
有了前面的基础,再对课文逐段细读,弄懂词语,理解内容,使学生深入情境。
齐读第一段,思考:长安街两旁怎么样?人们是怎样在等待总理灵车的?在学生朗读解答后,具体分析:
(1)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队长人多,“挤满”一词,更具体写出了人多的程度,这么多人排这么长的队来向总理告别,可见人们对总理的爱戴。
(2)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是怎样具体描写一位老奶奶年纪大了,拄着拐杖站了一整天,多么希望总理的灵车早点来,再最后看一眼周总理啊,“焦急”正是她急切心情的表现“耐心”一词,是说老奶奶虽然已经疲劳极了,但极不忍离去,还支撑着身子在等待灵车的到来,要亲自送一送总理,说明她对周总理是多么敬重。接着,引导“焦急而耐心”的仅仅是老奶奶吗?不,还有一对青年夫妇和她的儿女,还有一群泪流满面的红领巾,还有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在“焦急”地盼望总理灵车的到来,“耐心”地等待着总理灵车。
四、精读课文,领悟中心,再现情境
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总理了解甚少,缺乏当年人们的深刻感受,为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起感情的波澜,需进一步精读课文,领悟中心。通过感情朗朗再现情境,第一段着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深切哀悼,把握人们等灵车的焦急而耐心的心态;第二段着重体会人们沉痛的心情,把握人们望灵车时悲泣的场面;第三段着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思念之情,把握人们追灵车时希望多看一眼总理的愿望。
通过个别的朗读,集体朗读,开展评议,反馈矫正,读出语言感情,领悟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深厚情意,再现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而感人的情境。
这篇课文作者以深厚的感情,细腻的语言,通过人们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的具体描写,通过千万人的群体和典型代表人物融为一体的具体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向总理告别的悲痛欲绝的情景和无限思想,教学中,过渡性的语言把握还不够熟练,今后应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