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轻而安全之重演讲稿

时间:2019-05-15 11:2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命之轻而安全之重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命之轻而安全之重演讲稿》。

第一篇:生命之轻而安全之重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朋友们:

大家好。

伟大的作家昆德拉曾写过一本著名的小说,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究竟有多轻?我们知道火山对庞贝古城文明的一夜毁灭,亲眼目睹了汶川、玉树、雅安,一次次地震对生命的顷刻摧残,也一遍遍经历洪水的无情的吞噬,生命之轻在自然面前,暴露的如此明显。我们也见惯了煤矿频频发生的灾难,经历过高铁与巴士的一幕幕惊险,也对无情的大火和罪恶的狂徒愤愤不安,生命之轻在人为面前,也如此微弱不堪。

安全,这个在无数场合里无数次提起的概念,总让我们带着敬畏的心来与之周旋。我想,我们经历过太多的悲痛,太多的狂呼和呐喊,太多的泪水,太多的崩溃,太多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太多的懊悔与遗憾。每一个安全故事背后,都深藏着血的教训和难以磨灭的伤痛,当生命之轻遇上了安全问题,谁也无法将它们隔开对待,因为,生活,是一棵长满了可能的树。

我们工作的这个领域,所处的实际环境,别人也许不甚了解,但我们自己深深知道。每天我们清早起床,带着前一天还意犹未尽的疲倦,和家人告别,摸摸孩子温暖的手掌,环视这个熟悉而温馨的家,然后,出门。在工作的时间里,面对着巍峨的山地,茂密的山林,陡峭的悬崖,高耸的巨石,或是面对翻腾的河流,高压的电杆,成堆的炸药,重型的机器。在暗无天日的地下施工,在深邃莫测的山洞里摸索,或是在烈日的暴晒下与水相斗,在耸立的高压杆上与电相纠缠……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任何一个微妙的马虎,都可能让我们与命运失之交臂。然后带给自己无尽的悔恨,带给家人无穷的悲痛。

古语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寻之屋,毁于烟焚。”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理由为自己在安全上的失误寻找借口,因为很有可能,它让这个失误再也找不到可以附着的主体了。我相信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有它发生的起因,而这种起因更多的是人为的原因,纵观全球每年发生的所有安全大事,没有一件不是因人而起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生命,其实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手中。

想起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是的,我们无数次的接受安全教育,无数次的重复安全誓言,无数次的敲鸣警钟,却又无数次的在生命受到伤残甚至毁灭时,不断的哀叹惋惜。人的生命是直线前进的,不可循环,也不可倒退。爱是人们前进的动力,生命因爱而精彩。我们每天出门,上班,兢兢业业在工作岗位上平凡劳作,我们的父母,他们还迈着年老的步伐,在家中为我们祈祷平安;我们的爱人,她们总是准时的做好热气腾腾的饭菜,等待我们下班归来;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安安静静的学习,回家认认真真的写作业,然后等着在我们进门时,拿出他们工工整整的字迹,希望得到我们的奖励。也许,就从这一刻起,安全和我们,和家人,和朋友全部绑接在了一起,在这根脆弱的藤丝上,牵挂着多少人的期盼和嘱托,谁能忍心将它拉断?

我有一个在外地工作的朋友,他是做桥梁工程的,几年前,因为他的操作失误,导致一场塌方事故,他因此而致残。那时,他已经有个两个月大的女儿,他的妻子悲痛欲绝,父母也因此难过成疾。直到现在,他的饮食起居还是要靠妻子和年老的父母,女儿渐渐长大了,他却不能抱她一下。一个曾经幸福的家庭,就这样变成了一辈子的遗憾。我每每想起他的时候,自己也会忍不住唏嘘一场。

我讲这个故事,并不是想让大家害怕,也不为勾起大家对他的同情。我只是想说,这个世界,因为有爱,才变得如此丰富,因为我们有家人,因为我们有朋友,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让安全二字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心头。

不仅如此,我们在呼唤自己安全的同时,也要重视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安全影响。我们同在一个环境下,在一个集体里,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幸福。爱己爱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监管工作,从机器到人力,到防护到自护,都有很多细节的安排,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这些外界的保护,安全意识,应该从内心抓起,在我们操作机器的时候,想想这个按钮是不是确定可以按下了,想想家里还有父母在门口望着我们回时必经的拐角处;在我们爬上电杆的时候,想想现在所有防护措施是否齐全,想想爱人正在厨房里忙碌得满头大汗;在我们身入洞隧的时候,想想是否一切就绪,想想孩子正在作文里写到自己,想想他手中的笔还是昨天刚刚买的;在我们实施爆破的时候,想想是不是已经排除了一切安全隐患,想想我们的朋友,想想那么多的关心着我们,挂念着我们的亲人……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也要时时提醒彼此,良药苦口,不要让失误造成永生的遗憾,不要让长鸣的警钟成为贪睡的闹铃,因为生命真的有不能承受之轻。

平安二字值千金,安全常相伴,幸福才久远。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法 袍 之 重演讲稿

法 袍 之 重

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x法院的xxx,我演讲的题目是《法袍之重》。记得几年前,我曾经身着法袍,站在演讲台上,激情澎湃地歌唱审判事业的光荣与神圣!今天的我,已经有了对这份事业更加深刻的理解,真正体会到了法袍的份量,再也不会将法袍当成自己的演讲道具!

法袍,是法官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每次身着法袍,迎着当事人敬重的目光走进法庭,我的心中就会升起一份对神圣法律的炽爱和对公正司法的追求。法袍,象征权力与尊荣,能够穿上法袍、敲响法槌、居中裁判、定纷止争,无疑是法官内心深处一种崇高的精神成就。但---,法袍也只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式,因为它只是一件衣裳、一个物品,并不具有思想和意识,也无法进行理性的思维判断,只有当穿着者用人格和智慧去充实她、支撑她时,她的象征意义才会发挥到极致,她那神秘、正统形式下的丰富内涵才会真实地被人们所感知。

几年前,我还在基层法庭工作。那时的我非常自豪自身职业的神圣,欣赏那袭法袍的肃穆,脑海中所勾画的,完全是一种神圣、超凡的工作模式:崇尚西方发达国家法官的地位和办案形式,追求与当事人的距离感、神秘感、威严感,一步到庭,开庭前不与当事人接触,当庭能调则调,不能调解则立即下判。但是,我经办的一个赡养案件,却让我对自己的审判观念有了重新的审视。事情是这样的:案子立案后,我按部就班的安排开庭,按照习惯,庭前没有会见当事人,原告也没有来找我。凑巧在开庭前的一天下午,我下乡路过老人所住的村子,心里想既然路过,要不顺路去看看,结果看到的情景让我触目惊心!数九寒天,漆黑冰冷的屋子里,七十多岁的两位老人蜷缩在土炕上,没有电、没有煤,已经倒塌的厨房只剩下两面墙,刺骨的寒风吹得残留的半个屋顶摇摇欲坠。老大爷话不多,一个劲地招呼我坐下,而大娘的话却像钢针一样刺得我心痛:老头子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每个月还发百十块钱,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也不会麻烦政府的。那一刻,我羞愧得无地自容。这个案子,在我付出了超乎寻常的耐心和努力后,最终教育了老人的子女,妥善安臵了老人的生活。但---,结案后,我却没有一丝的轻松!我内心最大的震动,不是儿女对老人的不孝,而是自己办案作风的麻木和轻浮!如果不是这次偶然的走访,我只会坐在审判台上听取原告的诉求,那不善言谈的老人又能够给我这个高高在上的法官描述出怎样的凄惨和无助;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的情景让我震动,我又怎么会付出那么大的耐心去说服老人的儿女。直到今天我还在想,如果没有这次重要的经历,我可能至今还沉浸在自己勾画的“理想和神圣”的审判理念中,就像契诃夫笔下的那个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一样,蜷缩在这件有形无实的法袍里,毫无作为!正是有了这样的震动,使我对胡总书记提出的维护人民权益,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目的这一科学论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土和人情社会,是一个法治传统较为薄弱的社会,是一个以“以吏为师”、“导民纯化”的社会,人民群众需要的法官是具有亲和力、不摆官架子、清正廉洁、文明司法、一心为民的平民法官。作为法官,我们要深刻理解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掌权。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人民群众装在胸中,不把善待百姓记在心中,不把为民谋利印在脑中,不把为民解忧握在手中。我们只有明确自己人民公仆的角色,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镜,以民为重,以民为先,才能实现以公心立公正,以公正得民心。

法袍穿得越久,就感觉身上的责任越重。法官穿着法袍,如果仅仅停留于形式,司法理念不能全面提升,法袍就只会蜕变为老爷的官服,法槌也可能异化为吓唬老百姓的惊堂木。穿上法袍就会体现出法官的高贵吗?不!司法要体现出的应有的尊贵,不是高高在上,不是耀武扬威,而是靠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靠严格执法,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和热情服务赢得的!古人云:“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分”。官司不在大小,纠纷不在难易,每一个案件都涉及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不论大案小案,法官都要用心去办,用公心、用诚心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掌握了法律知识,可能仅仅会断案,只有怀着让人民满意、为人民负责、对法律忠诚的强烈感情处理案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化解纠纷。

人生没有草稿,篇篇都是正文。宋鱼水、金桂兰,还有那些在马背上驮着国徽,默默地走在山间、草原上的无名法官们,正是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以最昂扬的斗志、最无私的奉献谱写着为国发展、为民造福的人生篇章。他们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舍生取义,没有震天撼地的豪言壮语,没有光芒四射的耀眼光环,有的只是一名政法工作者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有的只是那份对人民群众深厚的、质朴的感情,有的只是那份在法袍之下最应当具有的人格与智慧,有的只是一名普通法官的昂扬斗志和浩然正气!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闪光的亮点,正是这看似微弱的亮点,凝聚成了政法系统中最耀眼的光环!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他们就是我们眼前的楷模!

有一首歌中这样唱道:绿叶无悔扑向大地,是报答泥土芬芳的情意;鲜花无悔凋落于风雨,因为它有一段生命的魅力。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如满天繁星、默默闪烁,如沧海一粟、静静流淌,但我们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忠诚,选择了无悔;风萧萧兮一肩霜雪,路漫漫兮万里征程,战友们,让我们站立成一个精准的座标,同心同德,携手共进,在善与恶、正与邪的较量中,捍卫人间正道,留住世间温情,将忠诚铸进庄严的国徽,用公正架起金色的天平,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闪烁,为推动依法治国的宏伟事业、为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主题而勇创佳绩、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第三篇:演讲稿:生命之轻,安全之重

演讲稿:生命之轻,安全之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之轻,安全之重》

伟大的作家昆德拉曾写过一本著名的小说,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究竟有多轻?我们知道火山对庞贝古城文明的一夜毁灭,亲眼目睹了汶川、玉树、雅安,一次次地震对生命的顷刻摧残,也一遍遍经历洪水的无情的吞噬,生命之轻在自然面前,暴露的如此明显。我们也见惯了煤矿频频发生的灾难,经历过高铁与巴士的一幕幕惊险,也对无情的大火和罪恶的狂徒愤愤不安,生命之轻在人为面前,也如此微弱不堪。安全,这个在无数场合里无数次提起的概念。

在安全上的失误寻找借口,因为很有可能,它让这个失误再也找不到可以附着的主体了。我相信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有它发生的起因,而这种起因更多的是人为的原因,纵观全球每年发生的所有安全大事,没有一件不是因人而起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生命,其实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手中。

想起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是的,我们无数次的接受安全教育,无数次的重复安全誓言,无数次的敲鸣警钟,却又无数次的在生命受到伤残甚至毁灭时,不断的哀叹惋惜。人的生命是直线前进的,不可循环,也不可倒退。爱是人们前进的动力,生命因爱而精彩。我们每天出门,上班,兢兢业业在工作岗位上平凡劳作,我们的父母,他们还迈着年老的步伐,在家中为我们祈祷平安;我们的爱人,她们总是准时的做好热气腾腾的饭菜,等待我们下班归来;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安安静静的学习,回家认认真真的写作业,然后等着在我们进门时,拿出他们工工整整的字迹,希望得到我们的奖励。也许,就从这一刻起,安全和我们,和家人,和朋友全部绑接在了一起,在这根脆弱的藤丝上,牵挂着多少人的期盼和嘱托,谁能忍心将它拉断?

我有一个在外地工作的朋友,他是做桥梁工程的,几年前,因为他的操作失误,导致一场塌方事故,他因此而致残。那时,他已经有个两个月大的女儿,他的妻子悲痛欲绝,父母也因此难过成疾。直到现在,他的饮食起居还是要靠妻子和年老的父母,女儿渐渐长大了,他却不能抱她一下。一个曾经幸福的家庭,就这样变成了一辈子的遗憾。我每每想起他的时候,自己也会忍不住唏嘘一场。我讲这个故事,并不是想让大家害怕,也不为勾起大家对他的同情。我只是想说,这个世界,因为有爱,才变得如此丰富,因为我们有家人,因为我们有朋友,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让安全二字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心头。

不仅如此,我们在呼唤自己安全的同时,也要重视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安全影响。我们同在一个环境下,在一个集体里,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幸福。爱己爱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四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觉每一个字符都晦涩难懂,然而每一句话语都透露出万花筒一般的哲理性。同张爱玲一样,米兰昆德拉将他对人性细致的观察与体悟转化为种种苍凉荒诞并弥漫于他的文字当中,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剪破众人本千疮百孔的面具,尽致展现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既然很轻,为什么生命还无法承受?米兰昆德拉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轻之所以难以承受是因为我们经历的事情只会发生一次,不会“永恒轮回”,不会一次次重复发生,举无可举,受无可受,自然便无法承受。

可是,何谓“轻”,何谓“重”呢?

我想,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重”,因为不负责任和追求自由为“轻”。人们常常感叹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变得沉重无法承受,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然而,当这些沉重从我们的肩上消失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不是如释重负的豁然开朗,而是我们曾经看重的生命如今变得如鸿毛一般,轻得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托马斯和特蕾莎之间的爱情无疑是美好的,但也是沉重的。托马斯不可控制的爱上了特蕾莎,却不愿依附于家庭责任,更不愿平凡、专一的去生活,去爱,他感受到了他所可能要背负的生命之重,因此他害怕承受特蕾莎的爱,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也要付出他的所有。于是他用极不负责的方式迫使特蕾莎给他所谓的自由。然而,当特蕾莎离开他时,他之前所感受到的一切沉重都瞬时消失了,他却开始为自己的不忠而羞愧,承受不了特蕾莎时的感觉,于是生命之重变成了生命之轻。

尽管托马斯努力的逃避生命的重负,但最终,还是承受不了生命的轻。有时候,生命的旺盛正是因为有了“重”的存在,“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当有一天我们摆脱重担的时候,突如其来的轻松感却变成空虚与空白,生命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然而,过于沉重的负担也可能会压垮脊柱,麻木人的神经。面对生活,我们既不能确定我们的决策孰好孰坏,也不能使生活完美以后再来度过,那么,对于平衡生命的重和轻,我们注定要陷入一种茫然吗?也许生活,就像《活着》所说的一样,是为活着本身而活,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第五篇:生命之轻美文摘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充满着对生命的思考:如果一切都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且这种反复还将无限下去,那么我们任何的罪恶都将被无限地放大,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在永恒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担。可事实上呢?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前世对比,也没有来生加以修正,因此相对于永恒轮回,我们的生命是“轻”的。那么失去重是否就真的意味着“如释重负”呢?失去了承载生命的重量,让我们飘在迷茫和未知的空中,一种失重的压力会把我们摧毁,那就是生命之轻。

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一点。在生命的早期,我们必须要有自己非常清晰的人生目标,或者竭尽全力让自己明白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是什么,总之,我们要能承载生命的重量,否则,只能在轻飘飘的世界里自我毁灭。要认识到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生命对我们的恩赐,每一秒钟都是一份礼物,我们不能浪费,更不能毁伤,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看他经常做什么样的事情。”所以,利用好我们不再回来的光阴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做有价值的事情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大学生都爱随波逐流,看到大家在考公务员,就一哄而上,恐怕落后;看见大家在考研,就毫不犹豫地加入考研大军;看见大家谈恋爱,就害怕自己成为光棍儿。在一次又一次的趋同效应中,我们实际上成了“沉默的螺旋”,没有了主见,没有了真正的追求,走别人走的路,做别人做的事,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却死在自己的信仰中。承受着生命的重负,却还时常吼着空虚和寂寞,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成了信仰的囚徒,我们失去了自我,成了生活的奴隶,灵魂游离于躯体之外,轻飘飘、无家可归,没有归宿。

人性的复杂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内心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简单的爱与恨、轻与重。形形色色的人和纷繁复杂的事在我们心中交织,谁能说得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小说中的主人公托马斯之所以喜欢其他的女人,是因为他想猎奇,他需要在不同的女人身上找到不一样的神奇,而他对特雷莎是一种不愿放弃的爱,不是同情,而是爱。当特雷莎在他身旁的时候,他会觉得压力的重,但是当她真的离开的时候,他会有一种被抽空了的痛苦,生命之轻不能承受。对于特雷莎而言,她也爱着托马斯,但是这种爱也是一个象征的符号,他只是区别于她曾经生活世界的一个标志,是她开始一段新生活的一个救星,因此她抓住不放。

而我们呢?在面对感情的时候,又该何去何从?爱与被爱是人的天性,我们不能蒙昧于“禁欲”主义当中,我们需要理性的爱。因此,太多的时候我们不要因为感情而纠结抑郁,站远一点儿,看淡一点儿,也许他或她就没有那么让你魂牵梦萦或者撕心裂肺了。

《易经》有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万事万物都是刚柔两面,凡事不能剑走偏锋。也许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也许感情总是不投机,但是沉重的负担并不意味着生命的萧条,或者生命之轻才是最不堪的重负。抬起头,直面生活,无论轻与重,勇敢前行。

下载生命之轻而安全之重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命之轻而安全之重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一直听说这本书不错,前几天在卓越网上买了此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拿到书后以为是一本描写爱情的小说,会很快读完,出乎意料,没那么简单。说实话,刚开始我没有看懂! 连小说里的故......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读后感

    我与一本好书的故事断过。用心读完全书,感染我的反而不是大师闳中肆外的大气,而是隐忍在爱的蹉跎中的涓涓始流的细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材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曾在一部讲述大学四年生活小说中提到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近日阅读之后思绪万千。 第一遍,觉得很肤浅、庸俗、不可思议,自小就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 人物性格分析 赵晓敏 对外汉语专业 学号:***3 摘要: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观后感

    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就象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 不是所有的落叶,都会飘成生命的轨;不是所有的微风,都会吟出秋天......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轻与重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三明学院中文系09汉本蔡文文 第五遍仔细研读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灵魂再一次受到拷问。不止是对托马斯......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