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的休眠的教学设计
《动物的休眠》是一篇说明文,通过蝙蝠的冬眠和海参的夏眠使学生对动物的休眠有了一定的了解。文章词句比较生动,所以不显得枯燥。我将课堂教学设计成几个板块:㈠、师生交流,兴趣导入。㈡、整体感知,了解内容。㈢、圈划词句,积累语言。㈣、探究自然,拓展阅读。并将努力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联系经验,激发兴趣:
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经历和经验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对于动物的休眠,学生或许并不了解,但对动物的冬眠,学生肯定比较熟悉。因此,我从动物的冬眠开始交流,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将课外的信息导入课内,并能拓展学生视野,激起学生兴趣,规范学生语言表达。
二、自主学习,积累语言
课堂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场所,应该在开放、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教师应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的深入,体验的细微,积累的深厚将对阅读写作产生强大的正面效应。因此我将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和语言训练加深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并寻找方法、探索规律、指导表达。
三、积极探索,课外拓展
课文是个引子,要让孩子更多的了解自然科学,就应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中获得信息,在交流中积累语言,在理解中获得乐趣。因此我设计了动物休眠探秘卡,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收获整理,介绍,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第二篇:38_动物的休眠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积累本课8个词语。用各种方法理解“成团成簇、蠕动、三五成群、寒气逼人”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含有数字的成语,能照样子改写句子。
4、了解文中介绍的两种动物的休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照样子,能写出几个带有数字的成语。
2、抓住文中蝙蝠、海参的休眠特点。
3、能用自己流畅的语言向大家介绍文中两种动物的特点。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交流:你知道哪些动物要冬眠?它们是怎样冬眠的?为什么要冬眠呢?
2、过渡:其实,动物不仅有“冬眠”现象,还有“夏眠”现象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动物的休眠》这篇课文。
3、板书课题:38 动物的休眠
4、理解“休眠”的意思。
(休眠:生物处在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伴有代谢活动明显降低。它分为冬眠和夏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找一找课文哪部分写蝙蝠,哪部分写海参?
2、交流:蝙蝠(1~3节);海参(4~7节)
3、补充介绍蝙蝠和海参知识。查字典,多音字组词:
预设答案:(shēn)(人参)
参(cān)(参加)
(cēn)(参差不齐)
4、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蝙蝠和海参的休眠有什么不同?试着完成填空。交流讨论。预设答案:
(1)蝙蝠:冬天来临,蝙蝠既不是(躺着等死),也不是(千里跋涉飞到南方去),而是(在僻静安全能避风寒的地方集体睡眠)。
(2)海参: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在(冬天),而是在(夏天)。因为(海底的虫子在夏天会浮到海面上来),所以海参只好(在海底过冬了)。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抢读词语。
忽高忽低
千里跋涉 三五成群
屋檐 僻静
春暖花开
蠕动
粮食
2、指名读课文。
课后习题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忽高忽低
千里跋涉 三五成群
屋檐 僻静
春暖花开
蠕动
粮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三篇:《动物的休眠》听课感悟
《动物的休眠》听课感悟
夏小玲
今天听了全国青年教师邵苓苓老师执教的《动物的休眠一课》,着实受益匪浅,不愧为一堂灵动活泼的精品课。一点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开展了扎实的言语实践
阅读教学要以语言为核心,聚焦三件事: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效落实了这些关键任务,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是“读懂意思”。这是阅读一则文本的基本前提。老师组织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记了“逮”“檐”“僻”“避”“崖”等生字,理解了“成团成簇”“三五成群”等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知道了作者主要介绍两种动物的休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蝙蝠的冬眠,借助于“蝙蝠的冬眠”这一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是“分析关系”。就是关注作者的表达,重点是搞清楚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三五成群”“成团成簇”与“集体”的关系,“山洞”“崖壁”“屋檐”与“僻静”“安全”“避风寒”的关系,“冬眠”“夏眠”与“休眠”的关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的因果关系……在老师的点拨与启发下,学生对“文理”有了清晰的认识,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锻炼。三是“体会作用”。就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本表达的价值。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语言清新活泼,富有童趣。作者运用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将有关动物学方面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小读者。这样的表达方式,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与认知心理。在教学中,老师巧设台阶,帮助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说清楚“什么是蝙蝠的冬眠”。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如:通过“生命活动几乎停止”品味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通过“怎么办呢?是躺着等死,还是像大雁、燕子那样千里跋涉,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不,都不是。”体会作者语言的亲切自然。在充分感受“具体介绍”和“简单概括”的各有特色之后,老师又给出两个任务:一是为一年级的弟弟妹妹去介绍介绍蝙蝠的冬眠;二是为自然博物馆做一张蝙蝠冬眠的小贴士。让学生根据具体语境有选择地学会运用。
二、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经历 这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体现了“每个人的学”的理念,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自学提示或教师提问的引领下,学生们围绕着“这就是蝙蝠的冬眠”这一主问题,从整体感知,到深度理解,到语用训练,学生们静心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扎实开展言语实践。教学不再是教师与几个优秀的学生的对话,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具体的必要的学习活动之中,享受着教育的公平和学习的快乐。二是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学习真的发生了!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学得怎么样”,也看到了他们“是怎么学的”。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说得不完整到说得完整,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历程和学习发展。学生留下宝贵的学的印迹:•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这就是蝙蝠的冬眠。”学生要么是读读文章的内容,要么是只言片语地琐碎表达。此时的认知是碎片化的、不够全面的、不成系统的。‚老师提醒学生:要说清楚蝙蝠的冬眠,哪些问题一定要讲呢?引导学生通过圈画词句的方式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么冬眠”“为什么要冬眠”这四个方面来逐步说完整。ƒ老师请学生根据板书内容来完整地说说,这样,就讲清了“蝙蝠的冬眠”。
三、运用了巧妙的教学抓手
如何让教学落到实处?必须依靠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抓手。在本课教学中,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抓手”,就是散落在课堂中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熠熠生辉,让课堂多了一份精彩与灵动。
卡片的妙用:老师给每位学生分发了一张卡片,请学生写上圈画到的词语,然后再贴在黑板上。它实现了板书的“原生态”,也就是由学生来完成板书的内容;它实现了板书的“移动化”,轻松地移动卡片,就可以便捷地重组板书的结构。
情境的创设:在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老师在引读的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请学生演一演蝙蝠,伸出双手做做飞翔的动作来,去“捉蚊子,逮夜蛾”。在冬眠结束时,老师又引导学生:“小蝙蝠们,春暖花开,蚊子、夜蛾出来了,有吃的喽,快点醒过来,不要再睡啦……”这些角色扮演,使教学平添了许多情趣,学习变得“有意思”了。媒体的支持:本课教学,媒体虽然简单,却恰到好处。在理解“成团成簇”意思的时候,媒体先是展示了教材中的一张插图,然后逐渐叠加蝙蝠的数量,最后达到了“三五成群”的效果。直观的动态演示,生动而形象,让学生看到了数量变化的过程,帮助他们的理解与记忆。
第四篇:手机电池休眠方法
很多机友在手机使用过后一段时间内发现电池明显不如刚开始了。造成这种原因有很多,也许是刷机后电池依然记忆了上个系统的模式,或者是平时充放电的方法不对等等。下面就告诉大家如何修复和矫正电池。此方法只是激活电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影响电池寿命的.非root 手机:
1.保持手机开机状态,连接充电器充电(USB和线缆充电均可)2.手机LED变成绿色后说明电池已经充满,把手机从充电器拔下 3.关闭手机,再连接充电器充电,让手机再次充到LED灯变成绿色 4.拔下手机充电器
5.手机开机,等到手机开机并完全进入系统后,迅速关机
6.再次连接充电器到已经关闭的手机,等待几分钟后LED灯会再次变成绿色 7.把手机从充电器拔下,开机正常使用
已经取得root权限的手机:
1.保持手机开机状态,连接充电器充电
2.手机LED变成绿色后说明电池已经充满,把手机从充电器拔下 3.关闭手机,再连接充电器充电,让手机再次充到LED灯变成绿色 4.拔下手机充电器
5.手机开机,等到手机开机并完全进入系统后,迅速关机
6.再次连接充电器到已经关闭的手机,等待几分钟后LED灯会再次变成绿色
7.启动手机进入recovery模式(同时按住音量减键和电源键启动),然后选择recovery-> Wipe-> wipe battery stats即可
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后电池校准就完成了,只比平时充电多用了5分钟的时间,但是校准后的电池和以前明显不同。在电池校准前你会发现手机的电池在充满电的情况下稍微使用就会降到93%左右,而校准后可以保持数小时100%的状态才开始降低到99%,总之校准后的HTC 电池绝对会让你惊喜。
另外root的手机通过recovery程序wipe battery stats后效果更好,但也不是必须。注意电池校准只需要进行一次即可,多次尝试也不会让你的电池活性再增强。如果你的电池在进行上述操作后仍然没有提升,那就要怀疑你的电池是否原装还是仿造了。还是仿造了。
二、已Root手机电池校正方法
1.将手机关机,插上电源进行充电直到显示灯为绿色。
2.不要抜下电源将手机开机,下载、启动『RE文件管理器』,打开data文件—选择system—长按删除batterystats.bin文件。
3.将电源拔下,正常使用手机直到没电自动关机。这时候手机还有点残存的电量,等一至两分钟 之后将手机再次开机将仅有的电量用完。
4.此时手机已重新获取了当前电池的电量信息,关机状态下重新充满电即可开始正常使用。
以上就是如何修复和矫正小米手机电池的两种情况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篇:《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六种动物的情景图。
激趣谈话:今天,老师请来的几位小客人是谁?你能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2、结合图片,说话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图上有什么小动物?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例如: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
3、过渡:咦,小动物呢,怎么都不见了?原来这些小客人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动物儿歌)设计意图: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图片可以直观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遇到感兴趣的图片会积极表达、乐于表达。从而抓住契机,训练说话,既突出动物的主题,又与课文内容建立联系,巧妙地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儿歌,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儿歌,把藏起来的小动物的名字找出来,划上横线,并大声多读几遍。
2、指明读课文,纠正字音。
3、课件点击儿歌,六种动物名称从儿歌里跑出来。请学生认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3)(点击)调换词语位置认读。
4、观察生字特点,找认字规律。同学们,看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1)这些字都有一个虫字旁。
(2)这些字都是写动物的。
(3)“蚂”“蜻”只要读半边的字就行了。(4)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形声字。
5、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认识很多字呢!想不想用这种办法来认识其他的字?让我们走进“识字加油站”吧!
出示:蝈蝈 蛐蛐 蜈蚣 蚜虫 蚊子
(先让学生猜字的读音,然后逐个点击出现拼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习儿歌,认读剩下的生字
师:同学们真不错,学习得很好,现在咱们再去看看这些小动物们在忙碌些什么呢?
1、读读儿歌,看谁能把儿歌读得又正确又好听。(自由读)(读中纠正字音)
2、分句朗读,画出生字,方法识记(1)齐读第一句。学习“迷”和“藏”。记字形并组词说话。(迷字可以猜字谜:蚂蚁搬走大米)
(2)齐读第二句。学习“造”“食”“粮”。记字形并组词说话。
(3)指明读第三句。学习“网”。(点击:“网”字放大飞到蜘蛛网的图片旁)你还知道哪些“网”?(上网、网吧、渔网、电网……)
3、利用字卡,巩固生字
开火车游戏:一名学生拿着字卡当“小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其他学生认读字卡并组词。
四、感情朗读,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来个儿歌朗读比赛,比比谁读得最棒。
2、指明边做动作边读课文。
3、学生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4、边拍手边读课文。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小动物。
(点评:教师放手给学生提供读的空间,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读出儿歌的趣味,感受读儿歌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
四、作业
回家把这首诗歌背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