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故事(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11:0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节的由来故事(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节的由来故事(本站推荐)》。

第一篇:春节的由来故事(本站推荐)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最富有特色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由来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春节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传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节日的时间相信和农业劳作影响有关,因为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谷穗成熟的形象,“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像是人头上顶着谷物。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春节来历的民间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来历是怎样的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我国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传说知多少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第二篇:春节的由来和故事

为什么会有春节这个节日、它的背后是否有什么故事,下面由小编来为您揭秘。

春节的由来和故事

一、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另外还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还有一种说法: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比现在的大象还大几倍,比老虎还凶几十倍。专门吃人,而且一吃就是几十个人,被它吃的人数也数不过来。老百姓可遭了殃。有一天,“年”又来了,有个年轻人恨极了,说:“与其让它吃掉,还不如和它拼了,反正都是一死。”他拿把劈斧冲了上去,好多年轻也跟着冲了上去。可他们不是“年”的对手,年轻人都被“年”吃掉了。此后,“年”变得更凶恶了,老百姓个个怨气冲天,恨声震地。

冲天的怨气惊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震地的恨声惊动了地下的地王菩萨。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萨一商量,就派神农老祖到大地收“年”。神农手执打兽鞭,对准“年”的屁股就是一鞭。凶猛的“年”竟乖乖伏地不动了。神农奔上几步,一只脚踏在“年”头上,怒吼道:“畜牲,你吃人无数,作孽极深,今天你的末日到了。”说罢,从腰间拿下两片瓜钵,对准“年”就一合。比象还大的“年”竟一下合在瓜钵里了。神农把装“年”的钵埋在地底下,临走时他再三叮嘱说:“这钵埋在地下,将来会长出瓜来,这瓜不能破,一定要说它不破。”后来,那个埋钵的地方真的长出瓜来,百姓就按照神农“不”的话音,把它叫成“北瓜”。神农除“年”的那天正巧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这一天叫做“过年”,即避过“年”和除去“年”的意思。这天,北瓜供在堂上,以示压邪,并敲锣打鼓,鸣竹张灯,以纪念神农老祖的功德。大概是后人根据年俗传统附会的。不太可能是“年”的起源。

第三篇:春节故事之“爆竹”的由来

春节故事之“爆竹”的由来

爆竹声声辞旧岁

红花朵朵迎新春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欢度“春节”都是在这种气氛里度过的,“爆竹”是中华民族的特产。

爆竹又俗称“鞭炮”,有记载的至今已近三千年的历史。传说在古时候,住在黄河流域的炎黄子孙,以部落群集生活,经常到深山去觅食猎物,不断的在深山露宿,到了晚上就要点一些篝火,一是烧肉、煮食、取暖;二是防止猛兽侵袭。然而,山中却有一种奇怪的动物不怕火光,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或伤害露宿的村民。这种怪物黑夜偷袭后,人们还常常得一种寒热病。人们叫这种怪物为“鬼怪”。

有一位叫“嗥”的山人,他想起了“夕”兽和“年”兽那么凶猛,古人就竹子的炸爆声驱赶了他,心想:这种怪物是不是也会惧怕竹子的炸爆声,于是,就试着在夜晚的火堆中加放了一些竹子,结果,那怪物果然远遁不敢靠近。

这个消息一传开,不少进山觅食狩猎的山人都要带一些竹子,为了携带方便,上山的人们慢慢的就把竹子截成段用绳子串起来,到晚上把它挂在篝火旁的秆子上慢慢的燃,“噼里啪啦”的响声虽然有点嘈杂,但还是吓跑了“鬼怪”。

这种用燃放爆竹的 “噼里啪啦”响声来吓跑“鬼怪”的办法,一代又一代的越传越广,越传越“神”的得到发展到了唐初,又有一种瘟疫(山岚瘴气)四处蔓延,疫病流行,祸害不少人,官府和百姓束手无策,大家都以为这有是一种妖魔鬼怪作乱,邪气太旺,有个叫李氏道人,仿照古人的做法把硝石装在编制好的竹筒里点燃,发出了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制住了疫病流行。

以后火药的出现,人们有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炸”。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了“编炮”(即鞭炮)。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

和平盛世的今天,燃放爆竹已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特色的活跃娱乐活动和增强喜庆日子气氛的催化剂。人们在除了辞旧迎新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来驱逐晦气和增强庆贺气氛。

第四篇:春节故事之“年画”的由来

春节故事之“年画”的由来

“年画”也叫“门神画”,每逢除夕,张贴“年画”,也是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民俗之一。

据东汉蔡邕所著《独断》记载,我国最早的门神画题才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神荼及郁垒。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桃山,山上有一棵生长多年的大桃树,桃树顶上常卧着一只金鸡,总是在日出后,仰着脖子向天空鸣叫。这山上有一棵好大好大的树,树的枝干呈拱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据说度桃山住了许多妖魔鬼怪,常常从东海里跃到海岸上祸害陆地上的村民,但是这些妖怪的出没都要经过这个天然的大门。后来,玉皇大帝为了制止东海的鬼怪到人间作祟,便派了神荼和郁垒两个神将去把守,专门看管这些妖魔鬼怪的行为。

这件事被人间知道了,人们每逢除了“夕”和“年”之后,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挂在门的两边来恐吓妖魔鬼怪,果真是人间平安好多,慢慢的人们越传越广。后来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画了古勇士成庆的画像,那古勇士成庆,短衣大裤手持长剑,样子威武。

到了唐代,唐武德(618—627年)陕西钟馗赴长安参加武举考试,因为相貌丑陋没有中举,于是恼羞成怒撞死在殿阶上,唐高祖听说后特别赐给红官袍予以安葬。后来唐玄宗偶患脾病,请了许多医生救牿,都不凑效,宫廷上上下下都很着急。有一天晚上,唐玄宗睡着后,忽然梦见有一小鬼偷窃宫中财物沿着殿墙边逃跑,唐玄宗急忙喊叫捉拿,只见一位相貌魁伟的大丈夫跑上殿来,捉住了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问他是什么人时,他回答说是“武举不中进士钟馗”。唐玄宗醒来后,第二天病就好了,于是请来画匠吴道子将钟馗的像画了下来,所画之像与玄宗梦中所见一模一样,玄宗大悦,将钟馗的像挂于宫门之上,作为门神。后来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常将钟馗视作祛恶逐鬼的判官,于是钟馗便成了道教驱鬼捉鬼的神将。

唐高祖去世后,又有一次,唐太宗生了病,夜以继日的做梦,梦里不断听见鬼叫,无法安寝。他告诉群臣后,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就全副披挂仗剑执锏,在宫门把守了一个通宵,结果唐太宗睡得很安然,也不在梦见鬼怪了。唐太宗为了使以后睡觉都能安宁,又不忍心叫两位老将夜夜守在宫门侍立,就命画师画了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个人的像,悬挂在宫门两扇门上,结果还真够凑效,时间长了,上行下效,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个人的像,也成了门神。

到了宋代,随着木板雕刻技术的发展,“门神画”就逐步演化成了木板年画,并分为着色套色两种,门神画就日新月异了,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以及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人物年画就更多了。

经过明朝和清朝的演变,到了民国,门神画在不断的发展中,武将门神在全国各地就各有崇拜了,河南人所供奉的门神为三国时期蜀国的赵云和马超。河北人供奉的门神是马超,马岱哥俩,冀西北则供奉薛仁贵和盖苏。陕西人供奉孙膑和庞涓,黄三太和杨香武。汉中一带张贴的多是孟良,焦赞。

第五篇:春节故事之“春节”的由来

春节故事之“春节”的由来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其实过“年”,古人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那时侯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要供上灶王爷的神像,人们称灶王爷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和躲过“年”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保护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回到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会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所以在灶王爷起程归天的时日烧香烧纸、虔诚送别,让灶王爷见了玉皇大帝后“多多美言”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了。因此,送灶神的仪式在各个家庭那也算是一件隆重的事。

辞灶过后,便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传说三尸神是玉皇大帝密报官,因人间世道常有不公,诅咒天帝的人也大有人在,三尸神就在玉皇大帝面前不断的奏本。玉皇大帝听候就降旨三尸神到人间查明犯上之事,凡怨愤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大帝可另命王灵官在除“夕”之夜趁人们忙于除“夕”躲“年”下界,凡遇到作有记号的人家,都要给予降罪辞给灾难。三尸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怨恨上天的人家的屋檐、墙角纷纷作上记号。

正当三尸神在人间作恶时,灶王爷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商量对策。于是,各家灶王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躲“年”这段时间里,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扫尘土,掸去蛛网,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抹去了记号,结果到了王灵官下界时候却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将三尸神永远拘捕在天牢。就这样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从此,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民间扫尘总在送灶爷上天后第二天就开始清扫房子,用一个干净的庭院来迎接灶王爷。这习惯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接下来人们就准备除“夕”躲“年”了。传说古时候的黄河流域,常有“夕”兽很有规律的出来祸害村民。这一次,又到了该是“夕”兽出现的夜里,村民们早早吃了晚饭,在村口点起篝火等待着“夕”兽的出现,准备齐心协力斗“夕”兽。到了午夜“夕”兽大摇大摆的向村里走来,村民们急忙拿着各种棍棒和农具冲向“夕”兽,在村头的一片竹林里与“夕”展开了激烈的格斗,忽然,一阵凛冽的西北风,卷起了村头的一堆篝火,那篝火的火苗呼呼的落在了村头的竹林里,大片的竹子燃着了,一片红色的火光把天空映的通红,噼里啪啦的剧烈响声,是寒冷而寂静的夜,立刻显得沸腾起来。不料这一景象,竟然是“夕”兽哆嗦着逃跑了。

当“夕”兽又一次出现的时候,村民们便在村头纷纷点起竹子架起的篝火,谁知那“夕”兽一见此状,又仓惶的逃跑了。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人们发现“夕”兽是惧怕红色和噼里啪啦的竹爆声。

人们除了“夕”兽,本以为安生的生活,可还又一种潜在东海的兽,更非常凶猛,以捕百兽为食,人们叫这种猛兽为“年”。可“年”又恰巧在除夕之后的那一时刻出现,从东海跃上陆地,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闹得村民们惶恐不安,不知所措。

起初,“年”在沿海一带祸害村民,后来就越入内地,更肆无忌惮的祸害村民。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夜里,村村寨寨的人们又开始躲避“年”关,大家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又到了除夕的夜里,有个村子叫桃园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却来了一个讨饭老人,银须飘逸,手拄拐杖。 乡亲们有的正在封窗锁门,有的正在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正在出走,一片惶恐景象,谁也没有闲心关照那位老人。村东头一对善心的老夫妇看讨饭老人可怜的样子,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后说到:“快上山吧!躲避„年‟兽要紧。”那讨饭老人捋髯笑道:“这么冷的天,若能让我在你家呆上一夜,也许我能把„年‟兽赶走。” 善心老夫妇哪里会信他,还是竭力劝他离开,他却笑到:“我这般年纪了,家里无儿无女,一人吃饱,全家不饥,纵使和„年‟拼上一拼,也许能为大家做点好事。”善心老夫劝他不听,无奈,只好撇下他,和众乡亲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了村,看见村东头善心老夫妇家屋内烛火通明,浑身一抖,疯狂的嚎叫着扑了过去。就在那“年”兽将近扑到门口时,院内突然燃起了“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刹那间映红村庄,原来是讨饭老人在院子里堆放了一大堆的竹子。那“年”兽听见响声,浑身哆嗦着急忙退去了。

第二天山上避难的村民们回来了,人们看到村东头善心老夫妇家的讨饭老人安然无恙,十分惊奇。于是纷纷询问,听讨饭老人一说,大家都猜想这“年”一定和“夕”一样最怕红色的光和“噼里啪啦”地炸爆声响。后来又一次到了除夕之夜,乡亲们就试着除“夕”的办法来躲“年”的侵犯,果真凑效。

从此,村民们用这种办法一次又一次的除了“夕”又躲了“年”,乡亲们欣喜若狂,为庆贺除掉“夕”兽又躲过“年”兽的灾难,第二天,大家纷纷换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开始过平安吉祥的日子。

桃园村的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和除“夕”是一样的办法。

后来,人们发现和总结:除“夕”和度过“年”兽之关,就是新的、平安的、吉祥的生活。从此,人们把这一循环,当作计时,(即“年”)。把年后的第一天叫:初

一、初二…….这风俗越传越广,一代代地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过年。而且不断发展,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称阴历年。

下载春节的由来故事(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节的由来故事(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节的由来小故事[小编推荐]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

    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由来、传说和习俗 桂平市南木镇桂塘中心小学 伦 丽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 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

    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由来正月初一日,历史上曾有元日、元旦、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三十多种名称。称为春节,是近代才出现的事情。辛亥革命后,各省代表云集南京开会,议定......

    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由来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

    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由来》读后感 故事: 夕和年原来都在玉帝手下做事。年聪明勇敢,夕则又懒又馋。夕因为在天庭闹事被玉帝贬到人间,成了一头大怪兽。 夕这头怪兽掉在了原始森林里,他把森林......

    春节发压岁钱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春节发压岁钱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春节发压岁钱的由来由来一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

    关于春节的由来故事(共五则范文)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我们看看下面的关于春节的由来故事,一起阅读吧!关于春节的由来故事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

    春节的由来故事100字左右(共5篇)

    春节是我们的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那么春节的由来故事是什么?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春节的由来故事100字左右,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春节的由来正月初一日,历史上曾有元日、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