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月祭杂文随笔
也许是偏向日记形式的一篇十月祭文。
不由自主把一些琐碎的事情变成很复杂的令人烦恼的集合。随便列举出来的话就是早晨也许由于起床气而郁郁寡欢,由于帮助好友未遂而最终的无奈和失落,中午睡午觉之后比以往早一点准备却还是比不过光速春晴的速度最后以资料室迟到告终。最让人失去喜悦的就是在下班前的一个半小时里与一对学霸情侣的共处一室,必须要在他们的余光里装作镇定自若的那种急于想要逃离的情感。
逃离,看来必须去远方了。
真是多愁善感到随便听一首鲍勃迪伦,前奏一响起就热泪盈眶的地步。
最后一件事是随笔的被否定。当我发现我满心欢喜、满含自信的珍宝被否定的那种失望。今天也许就是丢失自信的一天吧。不愿意与未来招手了,只希望我能驻足现在一会儿,看着曾经从路边采来的娇艳花朵慢慢的凋谢。
默默地在心里改变了最喜欢的季节,即秋天。总有一种若即若离的留恋在渐渐泛黄的树叶中生成,平静地决绝。前段时间却疯狂地迷恋梵高笔下的明黄色,现在,那种颜色在琐碎的朦胧回忆中淡去,变成斑驳的不知名的墨。有时候觉得我所存在的世界就是一个个蒙太奇,而去看或是拍照就是记录它们的过程,它们无声无息地被赋予意义,却逐渐找不见自己。
这是一个蓝色的时代,青年追求着颓废和无望。但是他们却在这种灰暗中竞相开着芬芳的花朵,这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的伟大之处。天才不断被埋没,在不知何处的地面之下不能继续他们一生的叹息。
比起以前,我还是有所进步的。或是说至少在向着这个社会的趋势在成长。变得更加依赖朋友,变得更加嗜酒,变得更加能享受孤独,变得更加认识了自己,知道在内心保护属于自己的那份个性。生理上了迎来了青春期的第二次发育,向着妈妈的身材和爸爸的身高发展,但十分清楚却又难以克制的还有时而犯病似的矫情。如果比较起来,还算是同龄人中比较独立的一个。坚强,就不太行,表面看上去坚不可摧,内心脆弱不堪。喜欢去闻各个季节的树叶味道,喜欢与拂过耳间的微风私语,喜欢在月明时开始对未来的遐想,喜欢自己在喜欢某件时或某个人满怀的热情,喜欢大多数时候的自己。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希望能在未来的几个月过好这个二十岁,希望2017年能以不辜负所有生命的姿态继续向前逝去。
第二篇:十月围城杂文随笔
人潮似海,看手中风起风落
只等深夜广场绚丽烟火
停船拢岸,看眼里雾聚雾散
只听楼台歌舞迷幻短暂
过了十月,摸不透白昼是否就是黑夜
只剩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过了十月,想不到沸水居然自动冷却
只有残缺微弱烛光立在窗前忽明忽灭
过了十月,安逸的虫子再也无处可躲
高冷的空气将要把惬意的风狠心封锁
过了十月,骤降的温度不再如烟似火
而空心的人们即将寒冬之后放飞自我冷风即将袭卷大地,然而大地却还呼吸着惬意的空气
从未想过沼泽被乌鸦抽离,雷鸣之后竟然全部装作失忆
眼前的钟表依旧漫无目的地旋转,而它面前的灰尘早已被呼吸吹散
地上的影子时坐时站,灯光浸透墙壁似乎显得有些冷淡
从黑夜到白昼,似乎度过了一个白色的春秋
从黎明到黑暗,不过只是夕阳散去的一半
深夜很静,清晨也很静
似有似无的心脏依旧半死不活地发病
此刻的钟表呈90度弯曲
只等失心的疯子飞向深海领域
第三篇:四十岁祭杂文随笔
不经意间,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到了孔子说的不惑的年纪。我突然间有了一点伤感。按照人的寿命平均八十岁来算,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逝去了一半,以后,我又该往回走了。走回到我来人间之前的那个神秘的永恒的空间。
我现在充分懂得孔子所说“四十不惑”的含义。按照孔子的这个标准,自己或许没有提前,但也没有滞后,自己符合他的这个说法。四十岁的自己对人世间的道理已经清楚明白了;这个“不惑”的道理仅限于生活常识和人情世故的社会学问。要是针对自然科学,我想人类永远会有“不惑”的地方。但明白了这些,不等于自己就能做到这些。自己为什么做不到,现在四十了,就明白了。明白了其中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自己终于看清了自己。看清了自己,才能正确看清身外的一切。
四十岁之前,在自己往前走的路上,自己看到了很多的风景,却唯独没有看到自身的影子。路边花开花谢,头顶云卷云舒,使路途变幻无穷。欢乐是应该的,苦恼是不应该的。这都是只看身外不看自身的结果。四十岁过后,就豁然明朗,对自己来讲,天下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因为还有个自身总会有个不合时宜的时间,出现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在这个前提下,再说什么话,做些什么事,终归是事与愿违的。
活到四十岁,才明白了以后该怎样活着。有人说,四十岁之前为别人活,四十岁之后该为自己活。也有反过来说这句话的。我现在觉得该为谁活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该怎样活。同样,这也得先看清自己。
当孩子的时候,自己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的活着;成人之后,自己在父母和周围关心自己的人的鼓励下活着;成家之后,自己在责任的压力下活着。活的也算丰富多彩,活的也是顺其自然理所当然,但唯独缺少自主掌握自己活的能力;四十岁前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自己身后,不由自己的控制,推着自己往前走。当自己明白自己应该怎样掌握自己生活的节奏和能力,而不受身外事物的影响时,已经四十岁了。
有人或许认为,到四十岁时,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就算表明在人世间活的明白。但实际当中,我倒看到许多功成名就名利双收的人被法律制裁,进了囚房。仅此一象,我就认为这些人还没有活明白。也就是说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就未必是活的明白。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活的是否明白与身外的名和利多少无关。这也是在我四十岁的年龄认识到的。
与外在的名和利无关,剩下的只有内在的精神思想。
四十岁之前的精神,不应该叫做精神,应该叫做闯劲;四十岁之前的思想,也不应该叫做思想,应该叫做想法。
四十岁之前的身体机能是旺盛的,有闯劲也是必然的;暂时看不清方向,也敢于迈开腿往前走。到了四十岁,身体就疲惫了,步伐就缓了下来,就有时间思考一下除了迈开腿往前走之外的其它一些问题。豁然间,就可能想到自己为什么走到这里的问题。当他再能想到自己走到这里已经四十岁时,他会坐下来回头望去自己一路走来的情形,他会又有更多的认识。顺着一路的脚印,他终于会把目光最后落在自己身上。
四十岁之前,由于身体精力的充沛,大脑总是活跃的。由于对世事的积累有限,看到的景象总是新鲜的,故而想法也是层出不穷。但想法和思想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未经世事的孩子,一个是饱经风霜的老者。此刻提到的孩子,寓意着思想的不成熟。而老者,寓意着成熟的思想。
人一过四十岁,人的思想会加速迈向成熟。同时,他的身体也会明显感到,一年不如一年了。
四十岁是人生当中一个重要的坎。迈过去就是一个思想健全的人,迈不过去,仍旧还是一个娃娃。
既然人迈过了这道坎,眼前就有了不同于迈过前的风景。实际上,眼里的风景未变,变化的只是心里对风景的重新认识。于是,已过四十岁年纪的人,再也不会轻易产生伤感。
四十岁过后,尽管不再具有四十年前走路的气力,但向前方望去,不论晴空万里,还是烟雨蒙蒙,心中早已有数。知道自己该走到哪里歇息,该走到哪里停停。该让后来人的,就让他从自己身边过去吧。别人从自己身边走过时的身影,也可以当做自己眼中的风景。
四十岁后,尽管自己走路的步伐变慢,但自己知道了脚步踏稳,不再冒失。尽管路上看到的是别人已经看过的风景,但自己仍能看出不同于别人的景致。
四十岁后,就逐渐不再在意年龄。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乃至再往后,只不过是永恒的时间上一个个刻度。对待生命的终点,自己不再畏惧。
时间分秒不停的往前走。刚说完四十岁的时候,实际上四十岁已经过去。过去的就是逝去的,死亡的。四十年前的自己已经不在人世间了。
时间又不断催生出现在的我。又是一个重新的我。我能不断认识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这就够了。我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以后的路,怎样走下去。路途平坦时不必一路高歌,路途崎岖时也不必垂头丧气,直到生命的终点。
四十岁,我终于看清了自己。实际上,我此时的认识,过来人也早已有总结:这叫“自知之明”。多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然而四十年后,我深刻的懂得了它的含义。
第四篇:清明祭的杂文随笔
梦中泪成诗,流自心灵寂;
起书难执笔,忧思无处寄。
孤魂千里夜难眠,残花飘零追无际;
半世朱颜堪落燕,一生躬耕无所息。
寸草思报春晖情,春去秋来无留意;
寒风,寒月,寒彻骨;
心思,吾思,泪相思。
一曲离歌祭春月,三杯浊酒诉别离;
千里思伊空洒泪,幽径甘露天也泣。
清明祭双亲
清明祭双亲 王浴海 题记: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又清明,雨霖零,檐头滴沥,不尽悼念父母情。点点珠滚,粒粒玉蹦,彻夜不停敲击芭蕉声。半世无奈,一生疼:老父临...王浴海
《江城子》.清明祭母
《江城子》.清明祭母 含辛茹苦母先亡,事难忘,心更伤。千里孤坟,可怜我的娘。正是孝亲亲不待,空悲切,痛断肠。身在国外心在乡。独依栏,正凄恍。满腔思念,化作泪千行。只是阴阳各落泪,清明时,更思娘。
云之憾
《感恩节,想你了父母》
(一)今天是感恩节,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我的伙伴们。这是一个外国人的节日,传到了我们中国。我们都喜欢感恩两个字。人的一生要感谢很多人。父母是最重要感谢的,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世界上。我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了。跟父母相聚的日子却越来越少了。今年回老家...
第五篇:十月随笔
我骄傲,我是沁阳人
沁阳一小 郜娟
啊, 太行巍巍,巍巍太行, 沁水滔滔,滔滔沁水, 623.5平方公里的热土啊, 滚动着比李商隐更加磅礴的诗情, 震撼着比朱载育更加昂扬的旋律, 充满着比宋学义更加豪迈的气概.这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啊, 我骄傲,我是沁阳人!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 捧读故乡的历史, 自从树起改革开放的大旗,短短30年创造了沁阳历史有始以来最繁荣的时期.我们古老的府城, 已由过去的十字街发展为纵横交错的宽阔的大道, 历史文化名城洋溢着浓烈的现代化气息.城镇的草棚土屋成了历史文物, 昔日的古庙和危房已被教学大楼所代替, 亚星盛世润太名苑焦百商厦……… 连栋成片的高楼大厦在阳光下巍然耸立;我们的环境日新月异, 污泥池臭水河变成了优美的天鹅湖滨河公园;五彩缤纷的音乐喷泉,正承载着我们的梦想, 奏响走向新时代的昂扬旋律.我骄傲,我是沁阳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48万人民正在用双手再造辉煌.既然我们是李商隐、朱载育的后代,那么就让我们多一份诗情,多一份梦想; 既然我们是何塘、宋学义的后代,那么,就让我们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刚强。让我们每一个沁阳人
将我们的诗情化为前进的号角,将我们的音乐化为海燕在暴风雨中飞翔,将我们的意志千锤百炼,将我们如画的家乡描绘的更加漂亮!
众志成城,关山重渡,团结一心,铸铁成金。
让我们每一个沁阳人都挺起钢铁般的胸膛,沁阳的经济必定是火中再生的凤凰,前进,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阔步前进,我们的希望就是明天的太阳。我骄傲,我是沁阳人!
人类无情动物有爱 ——读《藏羚羊的跪拜》
六六班 亢孟婷
在这个地球上,除了人类,还生活许许多多可爱的生灵,那就是野生动物。他们本来生活的自由自在。但在人类的迫害下,他们越来越稀少,即将灭绝。不少点动物倒在了人类的猎枪之下,人们真的是很无情。
我读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藏民把羚羊逼到了一个悬崖边上,想把他们的皮剥下来卖钱。他们想羚羊肯定跳不过悬崖。然而,一些羚羊在人类这样残忍的猎捕之下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让其他羚羊踏在它身上跃过悬崖,自己粉身碎骨。
面对这样感人的场景,谁不为羚羊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呢?而这又侧面反映了人类的残忍,是他们把羚羊逼上了绝路,是他们想把羚羊置之死地,是他们导致了一场悲剧的发生。人,为什么就不能好动物友好相处呢?
动物有时比人还要高尚,有些人类对动物是无情的,但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爱是很深的。我诚心地呼吁全人类:好动物做好朋友吧,让它们也拥有我们的爱。
《藏羚羊的跪拜》有感
郜娟
读完《藏羚羊的跪拜》一文,我不由感到心情十分沉重,既为母藏羚羊那份沉甸甸的爱,又为老猎人所丧失人性感到悲从心来。
《藏羚羊的跪拜》记叙了一个老猎人正要捕杀藏羚羊时,藏羚羊向前走了两步,用哀求的眼神望着他,双腿扑通地跪倒在地,流出了眼泪„„可是,老猎人还是硬下心肠扣动了扳机。第二天老猎人给藏羚羊开膛破肚时,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从此,老猎人离开了藏北草原。
“贝恩,可我们从不伤害马驹!”记不得在哪读过这句话了,它并不出自人的口。可一读完文章,这句话便油然记起。读了文章,我为老猎人所丧失的人性而感叹。人,本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因为这种聪明,人的情感比动物要高,人不会弃自己的孩子而不顾,而动物可能;人不会为了寻求伴侣而互相嘶咬,动物会。„„这便是人性与兽性的不同,这便是文明与野蛮的差异,更是人性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
可文中的猎人呢?他在藏羚羊跪拜只时,虽然有瞬间的犹豫,但仍然残酷地杀害了那只藏羚羊,他的善良在哪?他的人性在哪? 相反,那只藏羚羊在声死之时所表现的对孩子的爱,对声的态度,使他放弃了宝贵的尊严,给要取它性命的“人”跪下了,这比起猎人的残忍,我到底该说是兽伟大,还是人伟大?
这篇文章,也使我想起了电影《可可西里》,片中主人翁为了保护藏羚羊,而声死置之度外的超然态度,令我深深折服。两相对比,老猎人岂不是丧失了人性吗?
还好,他还有些良知,懂得感动,所以他离开了草原。
由此,我又想起《猎人的诅咒》中的“猎人与熊的故事。它记叙了几个残酷的猎人,为了得到熊掌、喝到熊血,在山林中守了几天,终于捉到了一只小熊,这只还没有断奶的小熊,就活生生地被他们剁下了熊掌,熬成汤,喝干了熊血。这些人比起老猎人还有一点良知,我认为他们简直就是禽兽不如!简直就是半兽人!
我虽然不喜欢流行音乐,但还是想起一句歌词,虽然它不能完全表达我的心意:“半兽人,至人类落为半兽人,世上再没有纯洁的灵魂„„”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沁阳一小 六六班 冷琪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风暴海啸,全船除鲁滨孙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孙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孙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孙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孙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孙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孙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孙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
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沁阳一小 六六班 冷琪妈妈
作为家长,我们更需要和孩子一起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有源头活水,滋润孩子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不断生成新的信息,才能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心灵对话;也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孩子读书。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风暴海啸,全船除鲁滨孙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孙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孙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孙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孙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孙成
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孙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孙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善于读书的人才思才不会枯竭。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够更好地育人。做一个阅读者,远离浮躁和平庸,作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师生共读《乌丢丢的奇遇》
六八班
买宁
今天,我读了乌丢丢的奇遇。这是一个忧伤的童话,他珍惜生命的可贵,懂得用爱回报生命,他是谁?他就是乌丢丢。乌丢丢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是珍儿给了他脑袋、身子、手,才使他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存在,他从来没有体验过快乐和悲伤,他的不辞而别,只能说明他的年幼无知,他不知道这样做会给珍儿带来什么样的痛苦。
无意中,他闯进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诗篓子、木头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他们因陪伴吟老过日子,感受着他的气息和灵感而获得了生命,在他们为吟老举行的“重返童年”的晚会中,乌丢丢才真正体会到了快乐,因了爱的滋养而产生的快乐。
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的旅程。在远行途中,他们碰到了逆风的蝶,他让乌丢丢懂得,对自己所爱的人,应该靠自己的力量来到她身边,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种鸡蛋的芸儿,让他相信,只要心存信念,理想的种子一定会发芽、开花的„„这种种经历,让乌丢丢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是多么幸福,这幸福来自于内心的丰富。
为了让自己更完美,他最后将自己变成了珍儿的一只健康的脚。“布袋爷爷给了他生命,珍儿给了他血肉,吟老给了他智慧。他现在虽然只剩下这只脚,但他是有生命、有智慧的。他要把自己融入珍儿 的生命中。”乌丢丢因为被爱而获得了生命,更懂得用爱去回报而使生命美丽。
爱,让乌丢丢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教师感受:
我愿意把这本书当作一团明亮的火焰,在我觉得冷的时候,偶尔我也会有这样的时刻,就用它来暖暖我的手和心。
太美的东西,总带有那么点淡淡的哀伤,因为易逝,因为寂寞。吟老总不满意的经常丢在“诗篓”里的那些美丽的残章断句让人伤怀,那个去了“没有年龄的国度”的美丽的可人让人伤怀,印在木娃娃可可额上轻轻的一吻让人伤怀,小脚丫和跛足的珍儿在灯下翩翩起舞,要去赴一株蔷薇花的约会而被狂风卷走的蝴蝶,被多情的雕塑家打碎的雕像,都让人几乎要落下泪来。为什么坚信它们是最美丽的,却又选择让它们永远地离开?
但是吟老告诉乌丢丢说:死并不可怕,那是每个人的归宿。人死了,还活在别人的记忆里。在记忆里还爱着他,他就没有死。比如布袋爷爷活在小木偶们的回忆里,那个恋人活在雕塑家的心里,可人、母亲活在他的清晰的记忆里。这也是老人的自言自语罢? 也许,这就是一个老人对死亡的思索和坦然?——“我感受过欢乐与悲伤、爱与被爱,这就是年龄老去的收获。对逝去的岁月我毫无遗憾”。
亲子共读《天使没长大》
六八班 成媛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叫贝尔迪的女孩,她的妈妈水媚儿和她的爸爸贝加尔是天使国的信使,她们被贬下人间时生下贝尔迪,在贝尔迪身边发生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经历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在这期间贝尔迪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不自信的孩子长不大,不要妄想自己会和贝尔迪一样,即使犯了错误也会有天使的魔力相助,要接受现实,知道生活中有苦有乐有酸有甜,人生不可能一路顺风,总会经历挫折、坎坷、失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家长感悟:
这本书都让孩子们知道了,生活的不易和艰辛,父母为了孩子什么事都会做,使孩子能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体会到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在孩子心灵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如同光、空气和水,一个都不能缺。这本书既能帮助孩子走出敏感多疑、缺乏自信心的困扰,又能让孩子了解到他们在爱的阳光和雨露中成长。
爱的感悟
——读《爱的教育》有感
六五班 宋楚瑜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但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
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教师的话: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窗边的小豆豆》师生共读
六七班 黄璇
学生感受:
小豆豆:是一个很可爱,顽皮,懂事,乖巧,爱哭的小女孩,她好像在这本书中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我很喜欢她
妈妈:在我的眼中是一个温柔、贤惠的一位母亲。要是我有这么好的一个妈妈还不幸福死了!
校长: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校长,也是一个称职的校长,他给了我许多快乐,真希望世上的校长都像他这么好!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巴学园的学习生活是那么的丰富,我真羡慕小豆豆,她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好校长;他们的教室是用电车做的。从中我明白了:老师是教给我们知识的人,不要觉得老师是没用的,我觉得老师是智慧的锦囊,老师传授给了我许多在外面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因这个知识而延长的知识,学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我爱我的老师。
家长的话:
其实天下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动(比如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较大咧咧。但是不管他们因此犯了错误还是怎么样,都不可以妄下“坏学生”的定论。他们都需要尊重。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先尊重学生,尝试从他们的那个角度想一下这件事情,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跟他们
平等地交谈,解开他们的心结,然后再教导,巴学院就是这样。比如说,巴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的时候听她讲了四个小时话,不打断,知道她想停的时候才停。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够沟通。而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