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角的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摆一摆”、“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组角、活动角。
学具准备:三角板和长方形、三角形纸片、塑料小棒、做活动角的硬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情引题,初步感知。
课件显示: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座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构成的小屋。小兔们正在乔迁新居。
师:小朋友们,兔子家的小屋漂亮吗?谁能在小兔的新房上,找到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回答后,电脑逐步抽拉出小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一种新的图形,请看大屏幕(电脑演示)像这样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自然生成。
(一)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
课件分别显示:剪刀上面的角、钟表上面的角、红领巾上面的角。
(二)体验角的特征
1、摆角
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
学生摆完后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边摆边说出是如何摆的。
2、摸角
师:刚才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了一个角,另外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带有角的物品,请同学们玩一玩这些角,你来摸一摸会有什么感觉?从中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先摸角,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尖尖的、直直的)
3、认识角
师:我们把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两条边。(师在一个角上标出)同时教学角的写法和读法。
4、判断下面各图是不是角。
5、寻找生活中的角
师:除了这些角之外,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到过角呢?现在就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找得准,找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身边和周围物体上的角。)
三、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做成一个活动角。
(2)让每一个学生活动手中的角,发现有什么特点?(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角可大可小。
(3)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全班讨论交流发现活动角的特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2、比一比(老师出示自制学具)
(1)出示一组可以直接判断大小的一组角。
(2)出示一组比较接近的一组角,让学生判断讨论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
(3)比较两个边长不一样,但大小一样的角,从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练一练
课件出示几组角进行比较大小。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深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一填。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角的两边()越大,角越大,与()的长短无关。
2、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3、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几个角?
4、巩固新知,出示角的歌谣。
角
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想知我的大与小,要看张口不看边。
第二篇:认识角 教案
《认识角》说课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教材分析
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
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3、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 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回归生活,了解角的应用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剪刀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
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数学思考方面:能在做角和比较角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知。
解决问题方面:在做角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并能够提出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剪刀、扇子、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图钉、画在纸上的两个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做手工。大家看,老师现场做一个,好吗?(剪出一个五角星)
2.出示“五角星”问:这是什么图形?问什么叫“五角星”?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哦,原来这就是你们认识的角啊。那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想不想得到老师亲手剪的五角星呢?今天,我们就要在图形王国里进行一个夺星大赛好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
1、(电脑出示:剪刀、扇子、钟面)
提问:(1)角之家正在进行化装舞会,他们都在自己身上化了妆,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2)谁愿意指出剪刀上的角?依次指出扇子、钟面上的角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物体上的角,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为数学上的角,也就是角真正的样子,想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吗?
2、(电脑出示角的抽象过程,只留不同形状的角)谈话:上面这些都是角,谁来说说角长什么样子?
(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摸一摸)教师随机板书并画角
师:刚才大家摸到的尖尖的这个地方叫顶点,两边直直的部分叫做角的边,他们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3、板书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过渡:小朋友已经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角,新朋友角想来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4、(电脑出示:想想做做,下面的图形那些是角家族的成员,那些不是,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电脑出示:67指一指的内容,找一找并标出来)过渡:同学们已经能够找出图形中的角,能不能自己画一个角呢?
(二)画角
1、想一想,需要用什么工具呢?(借助工具自己画一个角)
2、展示并对比,发现问题 3介绍画角方法(电脑出示)
4、独立画角。
(三)做角
谈话:我们的小朋友真厉害,什么都难不倒你们,对角这么熟悉了,其实不仅数学王国中有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也有角,你能找到吗?
1、下面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找到了就把你的贴画贴上去,看谁在2分钟内找的多,(音乐起,学生找角)
2、谈话:接下来我们自己来做角吧!为角的家族多添加一些成员,好吗?请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材料,比一比那组做得角多(音乐)
(小组汇报自己做角的结果)
谈话: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做的角真有意思,你们瞧!(那一个活动角大小变化)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比较角的大小
1、用活动较摆出一个角和同桌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口的大小有关
2、老师也有一个大的活动角,你能做一个比老师大的角吗? 师:老师所做的角的边很长,怎样比较呢?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差别大的角,用眼睛可以看出来
差别小的角用什么方法呢?
重叠法、用活动角比一比
三、总结
1、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请同学们看一些图片(电脑出示图片)
2、如果你是角,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师:生活中处处有角,老师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人,发现更多的角。
四、作业
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角
《认识角》教案
学 校:席王中心小学
班 级:二年级一班
教 师: 刘敬娜
第四篇:《认识角》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84—85页内容
陈光凤
2014.5
东山小学
1、认识常见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做角、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等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经历从实际生活、实际操作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学难点:尝试比较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三角尺、小棒、绳子、长方形纸、扇子、剪刀、钟面、活动角
学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小棒、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角
师: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们正在上美术课,小明和小红这组同桌正在干什么?(剪纸)他们手中有哪些图形?(五角星和三角形)。同学们都提到了一个字——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认识角。(板书)课件出示: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二、多种感官,了解角
1.师: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角,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跟着老师一起来摸摸角。
2.出示第2幅图,这些物体中也藏着角。
三、认识角
3.出示第3幅图,刚才我们找到了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我们把这些角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
4.出示第4幅图,师直接告诉:通常我们把尖尖的这一点叫作这个角的顶点。从这个角延伸出来的两条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作这个角的边。通常我们还用一条小小的弧线表示角在哪里.5.请同学用红外线笔完整的指角(先找到顶点,再指延顶点伸出来的两条边)。
6.再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板书:一个顶点
两条边)7.出示第5幅图,同学们学会了找角,那么现在就用小棒试着搭一个角。
8.出示第6幅图,那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理由,再次强调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图形就是角)如果是角,你能用角的标记表示角在哪吗?
四、角的大小
9.刚刚听到有同学说钟面上好像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拨动钟面,1点时,2点时···5点时)这些都是角吗?它们有什么区别?(越来越大)
10.出示第7幅图,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生自由说说,指名说,哪个大?哪个小?
11.到底如何准确的判断角的大小,我们需要一个小道具——活动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就有个活动角。
12.出示第8幅图,判断老师手中的活动角与大屏幕上的角,哪个大?哪个小?指名说,说理由(在比时引导学生注意: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作比较。)
13.其实老师也不知道谁大谁小,最准确的方法就是实际的比一比。(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4.同学运用手中的活动角自由拨角,然后同桌比比。
五、实践活动
15.出示第9幅图,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同学们都学会了,那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折扇慢慢打开,角怎样?剪刀慢慢合拢,角怎样?引导指完整的角(先找顶点再找两条边),再判断角怎么样?(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小)课件演示,请学生也照样子写在书上。
16.出示第10幅图,学生自己找角,同桌交流。指名红外线笔指角,最后揭示答案。
17.出示第11幅图,拿出一张纸,用它折出不同的角。同桌互比角,指名上台演示。找到折出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再作比较。
18.出示第12幅图,总结今天的收获。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说课
东山小学
陈光凤
2014.5
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P84—85的《认识角》。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角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知识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是:比较角的大小及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而充分运用直观手段,特别是加强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去掌握和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则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依据这样的教育理念,而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要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激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抽象出角
多媒体出示小明和妈妈一起去买剪刀、三角板、钟的场景。引出——角。出示三角板: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学生触摸角,经历尖尖的感觉、直直平滑的体验,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图,如三角板、剪刀、钟面等,让
学生找出这些实物图中的角,由实物图抽象出平面图形,便于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在自学书本中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并让学生同桌互相指指学具中角的各部分名称,可以说学生对角的学习是一种“体验性”的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小棒用自己的方法来搭出一个角,学生在操作时我会在旁提醒角的特点及注意点,让学生在做角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理解角,也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比较角的大小等。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利用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拨一拨,观察到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也越小。说明角的大小与角张口的大小有关。学生尝试过后,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角的大小与角张口的大小有关。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这样即便于学生观看,又便于学生理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从而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实践应用,内化升华。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书本上想想做做第1、2题,在判断和找的过程中加深对角的认识。
第二层次是书本上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观察打开纸扇和合拢剪刀的过程,再次直观地认识角的大小与张口大小有关。
第三层次是书本上想想做做第4题,动手操作折一折,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自我评价,促进发展。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并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角,使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反思
陈光凤
2014.5
东山小学
本节课成功之处:
1.本节课是在校级评比的一节评比课。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角。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两次试一试。例题1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引导学生认识作为图形的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这是本课的重点。我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角,采取让学生通过摸角、想象角,找角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角的认知欲望。
2.在“试一试中”主要考察学生对角的认识的理解。教材安排用两根小棒搭成一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让学生通过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这里,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教学思路。通过让小组活动做角,激活学生潜在的认知能力和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各小组相互合作,有的小组用两根小棒搭成了一个角,有的小组作出了能活动的角,有的小组利用活动角,等等不一。还有一个小组用两根小棒搭出了四个大小不同的角(这其中已隐含着直角、锐角、钝角认知)
3.例题2感受角的大小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角引入,通过让学生自己造角,玩角,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从而很顺利的让学生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有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教学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我在黑板上的板书较少,教案的设计衔接有一定的瑕疵。这样,多多少少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反思本课教学,我体会很深的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要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要富有创新意识。要能激发出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
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
第五篇: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学设计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一、教学内容:课本23页到24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认识角,知道角的组成。
三、教具准备:课件、红领巾,三角尺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在上个学期我们班的同学都加入了少先队,成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那么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谁知道?
2、师:对,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同学们一定要爱护红领巾,保护国旗的一角。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3、师: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
4、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角?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板书:认识角)活动二:引导探究
1、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这是哪里啊?(幼儿园)对,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上手工课。在这温馨美丽的幼儿园教室里,你看到了什么?(2)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原来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多近啊!
(3)师: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图片,你能找出藏在物体中的角吗?(出示图片)(4)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快找找。现在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位看。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找到的角。(5)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你能自己画一个角吗?生尝试自己画角。
(2)师:(展示生画的角)观察这些角,它们都有什么?
(3)师:这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两条边一定要直直的,不能有弯曲,那么这两条边相交的点叫顶点。
(4)师: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看一看,角有什么组成?(5)练习辨析角
师:现在你认识角了吗?老师就考考你们。活动三:认识直角
1、师:现在就让我们给这些角都脱去美丽的外衣,看看它们变成了什么样?(将前面的物体去掉多余出现角)
2、师:观察这些角,哪两个角比较特别?
3、师:我们把三角尺的这个角放上,正好重合,那么像这样的角就是直角,可以给它画上直角符号。活动四:巩固深化,自主练习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组成?
2、师:想好了吗?老师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3、练习巩固。活动五:归纳总结
师: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们学的高兴吗?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角,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更多关于角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