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桔灯语文教案

时间:2019-05-15 11:0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桔灯语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桔灯语文教案》。

第一篇:小桔灯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小桔灯”对烘托小姑娘的精神作用。

2.认识小姑娘生活在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的社会,学习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3.揣摩修饰词语对增强语言表达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2.恰当的使用修饰词语。

3.复述。

教学方法:第一课时精讲全文,分析人物形象,提示中心,使学生有个整体认识,第二课时以练为主,讨论写作特点,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都同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社会生活是个更广阔的领域,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描绘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小桔灯》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重庆,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喜爱和敬佩那个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

默读课文,正音解词:

仄(zè)挪(nuó)掀(xiān)唇(chún)聊(liáo)髻(jì)揉(róu)捏(niē)叩(ku)愣(lèng)瓤(ráng)瓣(bàn)盏(zhǎn)

①仄仄:形容狭窄。②无聊:此处是由于清闲而烦闷之意。

③越发:更加。④朦胧:月光不明,这里指小桔灯不亮。

⑤光景:表示对数量(时间)的估计。⑥灵巧:灵活而巧妙。

⑦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⑧乐观: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跟“悲观”相对)

⑨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再读课文理出文章结构层次

(一)1—4段,点明时间,写初遇小姑娘。

(二)5—10段,写探望小姑娘母女的经过,侧重表现小姑娘的乐观精神。

(三)11—13段,小姑娘的乐观和信心,十二年后得以证实。

预习提示,作者介绍。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这一句独立成段(倒叙)

提问:“这”指代什么?这句话有何作用?(有关小桔灯的事,点明故事的时间)

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故事发生的时期“黎明前的黑暗”时期)

(交待了具体时间、地点,朋友住处的环境、格局布置等)

2.找出描写朋友住处环境格局布置的句子,说说其描写方法和作用。

(第2段第三句话,这里用像电影镜头移动一样的方法“走上……进到……再进去……”镜头随着“我”的视线的变化而改变。这样写具体形象,如临其境。“楼梯”“竹凳”“电话机”“布帘”等物,为下文写小姑娘登场做了准备,埋下伏笔。)

3.作者是如何描写小姑娘的?作用如何?

(板书)

作用:饥寒交迫,加上母亲病重,这样的境遇即使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也是要有很大勇气才能应付的,可见小姑娘不寻常的,也是下文“我”去探访小姑娘的原因。

4.“我”帮小姑娘查电话,用了“赶紧”;电话打通后,她谢了我就走,“我”拉住她,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赶紧:出于怜爱,也有钦佩。拉住: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

政治环境

1.作者描写“天色越发阴沉了”“窗外是一片迷茫的浓雾”有何用意?

(把这阴沉的景色与小姑娘的不幸联系起来,表现一种压抑感,也暗示当时重庆政治环境,气候的黑暗阴沉。)

2.5段“忽然想去”,是“我”因为无聊之极才产生的想法吗?

(不是,并不突然,虽只见过一面,小姑娘的形象已印在心中)

读第6、7、8节,9、10节

3.作者怎样描写小姑娘的家境及言行的?表现出她怎样性格?

(板书)

4.第8段,小姑娘制小桔灯送“我”,带有儿童情趣,用“我”送的大桔子制成小桔灯送“我”,这是在困苦岁月中一个懂事的小姑娘表示一种心意的特殊方式,也正是这盏小桔灯赋予这个故事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

这一段有两个词用得好①“极其敏捷地”既说明小姑娘怕耽误我赶路,又表现了她的灵巧②“相对地”把怎么穿说明白了。

5.第9段,送别时“我不知说什么好”,把“我”的话一概省去,把笔墨集中于小姑娘一人身上,使她形象更鲜明突出。

6段用了“安慰我似的说”,第9段又写“又像安慰我似的”表现了小姑娘心理上怎样的特点?(稚气,早熟)

6.第10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我”提着小桔灯走在山路上的感受)

△作者在这里把什么和什么作对比描写?

(黑暗和朦胧的桔红的光)

灯光呈朦胧,但能照亮黑暗的山路,也正是在黑暗的映衬下,这一点朦胧的桔红的光,越发显得鲜艳突出。

△作者在文章中以小桔灯象征什么?(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正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美好的心灵的象征揭示***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必将被消灭,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必将诞生。主题得以深刻的开拓。)

第三部分“惊异”:疯狂镇压,白色恐怖,反衬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

1.文章结尾补充交待了小姑娘的爸爸,目的是什么?

(敌人疯狂镇压,白色恐怖,反衬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可敬)

2.“再也没听见”在文中有何作用?(想念为下文“每逢……就想起……”做铺垫)

3.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思念之情)—抒情

(关于结尾的含义和作用,作者指出:“说明这小姑娘的乐观和信心,在12年之后早已得到证实)

[作业]①书后习题一二三五②背诵第10段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字词复习情况

写作特点:

1.以“小桔灯”为中心组织全文,以小见大。

本文重点在写人们在黑暗中渴望光明的精神,这种精神形象地体现在小桔灯上。(板书见后)

2.抒情与叙事交融。

叙事展开的过程,也正是作者感情深化的过程。

3.语言简洁精当。

检查第10段背诵。

做书后练习。

(放在第二部分最后)小姑娘制作小桔灯的过程。也正是“我”越深入了解她美好心灵的过程,送行是情节发展的高潮,小桔灯是作者激情的凝聚点,用它象征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供它抒发自己受到的教导。

(第二课时板书)

语法·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事物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2.分类:

A.表示形状

大、小;扁、矮;长、短;粗、细;曲、直;方、圆;高大、矮小。

B.表示性质(抽象)

优秀、伟大、镇定、勇敢、乐观、漂亮。

C.表示状态

愉快、慌张、急躁、迅速、缓慢。

3.如何判定形容词。

第二篇:《小桔灯》教案

《小桔灯》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学习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品格; 2.学会恰当地使用修饰词语; 3.进行复述训练。[教学过程]

根据“我”与小姑娘交往的经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初遇小姑娘、探望小姑娘和离开小姑娘。

一、讲读“初遇’部分,着重理解修饰语的作用。

《小桔灯》写于1957年,它回忆了十几年前的往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重庆。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一个特殊的地点,想一想,特殊性表现在哪里?(1945年,正是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的时候,重庆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国民党特务正疯狂地屠杀革命党人、革命群众,文章巧妙地暗示了这一背景。)在一个乡公所的楼上,“我”与小姑娘相遇了,文章先描写了小姑娘的外貌。哪些词语体现出小姑娘的外貌特点?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分别用“瘦瘦”、“苍白”、“发紫”、“短”、“破旧”等词语修饰小姑娘的脸、嘴唇、头发及衣裤,这些描写暗示了小姑娘饥寒交迫的生活处境。)

看着小姑娘打电话的一系列举动,“我”对小姑娘产生了一种同情心理,并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去探望小姑娘及她生病的母亲。

〔提示:讲“初遇”一段,教师可着重抓住小姑娘的外貌描写的文字,体会修饰语的作用。〕

二、学习“探望”部分,理解“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我轻轻地扣着板门„„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教师提问: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一写小姑娘接待“我”,二写她为“我”送行。)

进到小姑娘的家,作者先写了她家的陈设。注意:作者反复使用了一个“小”字,如“小炭炉”、“小沙锅”、“小凳子”、“小矮桌”,这个“小”字说明什么?(说明小姑娘的家十分简陋,一贫如洗。)

家境如此清贫,而妈妈的病又是这样严重(“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小姑娘的表现如何?请找出关键语句分析。a.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安慰”一词体现出小姑娘在困难面前很镇定。b.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笑”这个词体现出小姑娘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年夜饭”让人想起这是除夕之夜,正是小孩儿放鞭炮、吃团圆饭的时候。小姑娘却在又小又黑的房子里陪伴着病危的母亲,没有欢笑,没有温暖,而她却“笑”对困难,这不得不让人对她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

指名,朗读课文:炉火的微火渐渐地暗了下去„„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教师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送行”部分。①从人物言行看人物性格。“小姑娘”为“我”送行时,哪些动作和语言最能体现她的性格特点?(文章运用“拿”、“穿”、“挑”、“点”、“递”等动词生动地描述了“小姑娘”制灯的经过,她的这些动作,体现她处事镇定的性格。“小姑娘”与“我”话别时所说的话也很能反映她乐观的性格。如“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一句,说明“小姑娘”坚信妈妈的病会好起来;“我们大家也都好了”则说明“小姑娘”对未来生活怀着美好的憧憬。)

②理解“写灯”与“写人”的关系。

在“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一句中,作者先讲小桔灯的光是“朦胧”的,后面又说“眼前有无限光明”,这样前后矛盾吗?(“朦胧”是对“小桔灯”灯光的实写,而“光明”是指“我”受到“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鼓舞,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小桔灯在“黑暗”的山路上闪着“朦胧”的光,同样,“小姑娘”的形象在“革命胜利的前夜”闪着“桔红”的光。作者以“灯”写“人”,“灯”与“人”交相辉映。)③比较人物形象,加深认识。

“小姑娘”与《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年龄相近,他们的性格有哪些不同?原因是什么?(“小姑娘”生活在中国40年代的山城重庆,父亲王春林是个地下党员。“小姑娘”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因此,她“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与特殊时代和特殊家庭分不开。小弗郎士由一个顽皮厌学的孩子变为一个懂事、好学、爱国的孩子,也与“最后一课”的情景分不开,与阿尔萨斯人即将成为“亡国奴”的大背景分不开。可见,刻画人物性格时,作者必须注重对人物的生活环境的描述,离开了成长的环境,人物形象就会失去真实感,就会显得很单薄。)

〔提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得起”和“撒得开”。所谓“提得起”,是指教师善于抓住重点、难点,以精要的问题提挈课堂教学。上述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分析人物言行,理解人物性格,然后扣住“朦胧”与“光明”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所起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思路明确而集中。所谓“撒得开”,是指教师能够想方设法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面,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上述环节中,教师巧妙地将“小姑娘”和小弗郎士两个形象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辨析,使他们懂得人物性格形成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度。〕

三、略讲第三部分(“离开小姑娘”),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三个问题:

1.王春林是“小姑娘”的爸爸,他给那些“被当作共产党抓走”的学生送信,以后也“失踪”了,这些内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它暗示了什么?(这些内容是以侧面描写的形式表现的,它暗示当时的重庆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正疯狂地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侧面描写的作用在于突出“小姑娘”成长的家庭环境,同时以当时的恐怖气氛反衬出“小姑娘”的镇定、勇敢和乐观。)2.文章结尾写道:“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这个句子中,“好”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前一个“好”的含义是病好了,后一“好”的含义是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这一部分,流露出作者对“小姑娘”怎样的感情?(深切的思念之情。)

〔说明:第三部分以侧面描写的形式暗示了“小姑娘”父亲王春林的身份,这使读者找到了“小姑娘”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尾一句则“说明这个小姑娘乐观和信心,在12年之后,早已得到了证实。”(作者语)〕

第三篇:小桔灯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小桔灯”对烘托小姑娘的精神作用。

2.认识小姑娘生活在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的社会,学习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3.揣摩修饰词语对增强语言表达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2.恰当的使用修饰词语。

3.复述。

教学方法:第一课时精讲全文,分析人物形象,提示中心,使学生有个整体认识,第二课时以练为主,讨论写作特点,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都同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社会生活是个更广阔的领域,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描绘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小桔灯》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重庆,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喜爱和敬佩那个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

默读课文,正音解词:

仄(zâ)挪(nuó)掀(xiān)唇(chún)聊(liáo)髻(jì)揉(róu)捏(niē)叩(kòu)愣(lâng)瓤(ráng)瓣(bàn)盏(zhǎn)

①仄仄:形容狭窄。②无聊:此处是由于清闲而烦闷之意。

③越发:更加。④朦胧:月光不明,这里指小桔灯不亮。

⑤光景:表示对数量(时间)的估计。⑥灵巧:灵活而巧妙。

⑦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⑧乐观: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跟“悲观”相对)

⑨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再读课文理出文章结构层次

(一)1—4段,点明时间,写初遇小姑娘。

(二)5—10段,写探望小姑娘母女的经过,侧重表现小姑娘的乐观精神。

(三)11—13段,小姑娘的乐观和信心,十二年后得以证实。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这一句独立成段(倒叙)

提问:“这”指代什么?这句话有何作用?(有关小桔灯的事,点明故事的时间)

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故事发生的时期“黎明前的黑暗”时期)

(交待了具体时间、地点,朋友住处的环境、格局布置等)

2.找出描写朋友住处环境格局布置的句子,说说其描写方法和作用。

(第2段第三句话,这里用像电影镜头移动一样的方法“走上„„进到„„再进去„„”镜头随着“我”的视线的变化而改变。这样写具体形象,如临其境。“楼梯”“竹凳”“电话机”“布帘”等物,为下文写小姑娘登场做了准备,埋下伏笔。)

(板书)

作用:饥寒交迫,加上母亲病重,这样的境遇即使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也是要有很大勇气才能应付的,可见小姑娘不寻常的,也是下文“我”去探访小姑娘的原因。

4.“我”帮小姑娘查电话,用了“赶紧”;电话打通后,她谢了我就走,“我”拉住她,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赶紧:出于怜爱,也有钦佩。拉住: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

政治环境

(把这阴沉的景色与小姑娘的不幸联系起来,表现一种压抑感,也暗示当时重庆政治环境,气候的黑暗阴沉。)

2.5段“忽然想去”,是“我”因为无聊之极才产生的想法吗?

(不是,并不突然,虽只见过一面,小姑娘的形象已印在心中)

读第6、7、8节,9、10节

(板书)

4.第8段,小姑娘制小桔灯送“我”,带有儿童情趣,用“我”送的大桔子制成小桔灯送“我”,这是在困苦岁月中一个懂事的小姑娘表示一种心意的特殊方式,也正是这盏小桔灯赋予这个故事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

这一段有两个词用得好①“极其敏捷地”既说明小姑娘怕耽误我赶路,又表现了她的灵巧②“相对地”把怎么穿说明白了。

5.第9段,送别时“我不知说什么好”,把“我”的话一概省去,把笔墨集中于小姑娘一人身上,使她形象更鲜明突出。

6段用了“安慰我似的说”,第9段又写“又像安慰我似的”表现了小姑娘心理上怎样的特点?(稚气,早熟)

6.第10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我”提着小桔灯走在山路上的感受)

(黑暗和朦胧的桔红的光)

灯光呈朦胧,但能照亮黑暗的山路,也正是在黑暗的映衬下,这一点朦胧的桔红的光,越发显得鲜艳突出。

第三部分“惊异”:疯狂镇压,白色恐怖,反衬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

1.文章结尾补充交待了小姑娘的爸爸,目的是什么?

(敌人疯狂镇压,白色恐怖,反衬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可敬)

2.“再也没听见”在文中有何作用?(想念为下文“每逢„„就想起„„”做铺垫)

[作业]①书后习题一二三五②背诵第10段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字词复习情况

写作特点:

1.以“小桔灯”为中心组织全文,以小见大。

本文重点在写人们在黑暗中渴望光明的精神,这种精神形象地体现在小桔灯上。(板书见后)

2.抒情与叙事交融。

3.语言简洁精当。

检查第10段背诵。

做书后练习。

(第二课时板书)

语法·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事物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2.分类:

a.表示形状

大、小;扁、矮;长、短;粗、细;曲、直;方、圆;高大、矮小。

b.表示性质(抽象)

优秀、伟大、镇定、勇敢、乐观、漂亮。

c.表示状态

愉快、慌张、急躁、迅速、缓慢。

3.如何判定形容词。

第四篇:小桔灯教案

《小橘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及作者的思路。

2、学习复述课文。

3、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品析,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点。

4、理解小橘灯与小姑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文章以“小橘灯”为标题的含义。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及作者的思路。

2、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小橘灯与小姑娘的内在联系,文章以“小橘灯”为标题的含义。教学方法:阅读——概括——理解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及作者的思路。

2、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诗句导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说集《超人民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冰心早期作品的三大主题是“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这就是冰心所坚持和提倡的“爱的哲学”。写于解放

后(1957年)的《小橘灯》一文,既承继了早期作品的特点,又表现了冰心对旧中国的控诉,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这使她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充满活力的精神力量。来看这首小诗:有一盏灯亮了几十年/ 闪亮在很多人的心间/ 它的光芒

四射/ 给人无限温暖/ 没有比孩童更纯真的笑容/ 没有比那个更温馨的夜晚/ 有了爱的牵引/ 何惧山道弯弯/ 诗中所写的这盏灯就是冰心老人为我们点燃的小橘灯。板书课题

二、默读全文,整体感知,完成字词练习

1、请根据有关文字描述画出小橘灯的示意图。

2、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家境贫寒、聪明能干、镇定勇敢、善良乐观)

3、文章是如何描写小姑娘的?(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人物,学生划出相关语句)仄仄 光景 无聊 打量 朦胧 掌握这些词语,除了正音明义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练习造句,学会使用这几个常用的词汇。

三、理清思路。

问题一:课文写“我”访友未遇而碰到小姑娘的故事。请同学们以“我”的行动为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交流解答)明确:

1、“我”去看朋友--故事的起因。

2、“等着”朋友①看见小姑娘--故事的发生。②探望小姑娘生病的妈妈--故事的发展。③辞别小姑娘--故事的高潮。

3、见到朋友,补叙小姑娘一家的情况--故事的结束。

4、怀念小姑娘--故事的尾声。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事情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的要素,使他们懂得,记叙文必须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表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清楚开始,表述若不清楚,思路混乱,那就更不用谈什么了。这里强调的是叙事的思路。(交流解答)问题二:请同学们按照“小姑娘做什么”的问题,整理文章写人的思路。

1、(小姑娘)打电话请大夫--一写其外貌神态。

2、谈家境,掏橘瓤,制橘灯--写其言谈举止。

3、赠橘灯,送客人,做手势--写其动作表情。

问题三:请同学们按“小橘灯怎么样”的问题,整理文章写物的思路。

1、小姑娘制作、赠送小橘灯--小橘灯的来历(动作描写)。

2、“我”提着小橘灯--小橘灯的作用、意义,“我”的感受。

3、朋友见到小橘灯--小橘灯引起的疑问和联想。

4、“我”想起小橘灯--小橘灯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四、小结

文章记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我们看出了小姑娘在艰难的处境中表现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布置课外作业。

1、用“仄仄 光景 无聊 打量 朦胧”等词造句。

课后记:

指导学生概括和理解,我认为是贯穿整个记叙文阅读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概括和理解能力,这便是我通过这节课所感受到的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通过关键语句的品析,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点。

2、理解小橘灯与小姑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文章以“小橘灯”为标题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1、抽一学生简述《小橘灯》的故事情节。

2、教师以此导入新课。

二、小姑娘的形象分析,精读选读,圈点批注

选择一段或几句你认为人物描写得好的段落或语句,作具体分析(词语方框,句子用浪线,疑句用直线加问号),1、学生边读边划出语句,并归纳出她的性格特征。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回答时边读边分析。

3、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适当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学习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三、分析“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刚才是大家自由选读并作批注,做得很好。下面老师推荐一段文字,请大家齐读第10段。

1、齐读第10段.2、作者在提着小橘灯上路时会想些什么?

3、究竟“小橘灯”象征什么?它和小姑娘之间有何关系?你自己如何理解?

4、小组交流,抽查2、3名学生回答。

5、教师总结式归纳。

四、课堂拓展

仿照课文的写法,选取一个熟悉的人,通过外貌、语言、行动的片段,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表现(他)她的性格。(比如课外活动中、体育课上、班级晚会等公开场合)

五、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记者,受冰心奶奶委托,到重庆去看望当年的“小姑娘”会是什么样呢?

课后记:

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结合起来,感觉较好。这种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以后要经常强调,课课使用,天长日久,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

第五篇:小桔灯好句

《小桔灯》好词好短好句

好句:

1.人生的路线,曲折得很,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2.„„好像白莲出水,玉立亭亭。

3.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而,已悄悄地远引了。

4.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5.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吗?

6.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7.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8.落红万点愁如海。

9.叶子像眉毛一般,细长细长的,树梢开着黄色的小花;相思树的后面,是一行英雄的木麻黄树,这种树,值得我们大书特书,讴歌颂赞!

10.它的直立的躯干,长针形的叶子,比柳坚强,比松柔媚,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的,总像笼罩着一身轻纱似的烟雾。

11.这几千万棵树,就像并肩交臂、迎风欢笑地披着长发的姑娘,在海浪喧哗摇撼之中,聚沙垒石,与海争地„„聪明勇敢。

12.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13.光景一年不如一年,心境一年不如一年,人还没老,心先老了。

14.“时间”呵!你来限制无限的太空,什么年月日时,分出“过去”,“将来”,“现在”,这三面旗影子,指挥了多少青年!

15.水仙花的诗句:“生意不须沾寸土,通词直欲托微波”。

16.正义和真直是要最后得胜的。

17.在秋高气爽的风光里,在满眼黄花红叶的山头,饮着菊花酒,插着茱萸的兄弟们,也更会忆起“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王维,他们并肩站在山上遥望天涯,也会不约而同地怅忆着异乡的游子,恨不得这时也有他在内,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欢乐的时光。

18.出水芙蓉一般的皎洁秀丽。

19.一场春雨,纤草绿得像一张绒毯,几树不知名的浓红的花,在远远的亭子边开着。

20.我的回忆像清泉一般,遍地喷溢!就是像蜜蜂一样、辛勤而热闹地在花里劳动的人们!

21.千万朵含苞的花里,散溢着扑面的浓香。

22.我喜欢阳光!天气的阴晴总会影响我的情绪,阴天或下雨,我的心情就不开朗,无端的惆怅抑郁。可是太阳花一开始开放,我就知道太阳一定出来,我这一天就欢畅起来。

23.„„像一片灿烂的阳光。

24.“得奇书读胜看花”。

25.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26.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插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

27.“绿”是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28.„„像一面明亮晶莹的镜子一般,29.好象一滴水投进了海洋,感到一滴水的细小,感到海洋的壮阔无边。

30.礼堂上的灯,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样,„像是在一片空旷的地上,31.饱满圆大的葵花蕊中,一颗伟大的红星,发射着条条灿烂的金光。

32.朋友,让我们把自己的滴水,投进这浩瀚无边的力量和智慧的海洋中去吧!

33.像一朵朝阳下亭亭出水的芙蓉,皎洁,挺拔,庄严,美丽,在万头攒动,万目瞻仰之下,愈升愈高„„

好词:朝气蓬勃巧夺天工满壁琳琅萋萋芳草敏而好学春雷一般月光比较冷清铺天盖地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重复拖沓铺天盖地 写作要求:

(1.)多看、多读、多写(2.)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3).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2012.10.5

下载小桔灯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桔灯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桔灯读后感

    读《小桔灯》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冰心的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小桔灯》。这篇故事讲的是作者去朋友家拜访,可朋友没在家,于是便在朋友家等待。在等的过程中,她帮了一个小姑娘。之......

    小桔灯读后感

    篇一:小桔灯读后感今年暑假,我读了《小桔灯》这篇文章,文中主人公的精神让我感动。文中主要写了一个只有八九岁的女孩因为妈妈生病而吐了许多血,由于家中没有其他人,所以便自己上......

    《小桔灯》读后感

    双休日,我阅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心情十分激动。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镇定,勇敢,乐观的......

    《小桔灯》读书笔记

    读了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我感触很深。文中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形象一一留在我心中。小姑娘的妈妈生着重病,躺在木板床上,爸爸又在远方,照顾妈妈的重担就落在她肩上。......

    《小桔灯》读后感

    《小桔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心里十分激动。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

    小桔灯读后感

    小桔灯读后感15篇 小桔灯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小桔灯》这篇文章。它主要讲了1954年抗战的时候,革命者被压迫和革命者对胜利的渴望。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一名地下党员的女儿。她......

    小桔灯读后感

    篇一:小桔灯读后感暑假里我读了《小桔灯》这篇文章,文中主人公的精神让我感动。文中主要描写了一个地下共产党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逮捕,打杀地下共产党里的人,白色恐......

    小桔灯作文

    铅笔我是一支铅笔,我本来是根小小的木头,但是,自从我被人们运进一个工厂里时,我的生活命运就彻底得改变了。 我先是看到了我许许多多的兄弟们,然后我们都变得很瘦很瘦,直到变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