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诚实的考验美文
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九个孩子。
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四间屋的房子里。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亲自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那时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人———法官多恩那儿去要1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母的玉米时欠的钱。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母也欠他一些钱。他说那个农夫曾向他借了40美元。“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你父亲欠我的钱?”法官问约翰。“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在法官的帮助下,约翰凭诚实的劳动和艰苦的努力,不仅还清了其父欠的旧债和自己欠的新债,还积攒了一笔钱并且买了一个大农场。
约翰30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
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他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
约翰打开看,看了看写信的日期。这封信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打猎向他借钱那天写下的。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来未相信过他,但是我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祝你好运,约翰!”
约翰以其诚实守信的不懈努力经受住了法官的考验,不仅自身收获甚大,而且还幸运地得到遗赠。
第二篇:爱的考验美文摘抄
那时他刚离婚,还年轻,却觉得半辈子都耗完了。怕静却也懒得说话,每晚都和朋友出去泡吧,挑一个最爱说话的女孩子坐隔壁。十次有八次,他身边是她,第十一次,她主动说:“你开车来的吧?待会儿捎我一程。”
他会永远记得她的大笑,像几十只烟花同时绽放在夜空;也记得她的裙,随着她的一蹦一跳,是一幅飞扬的梦。他有时会取笑她的没心眼儿,却真心实意地觉得舒服,舒服得让人想打个盹——却总是刹那间惊醒。爱情之于他,仍然是在柬埔寨的地雷田里种小麦,经久不成穗。
认识大半年后,他去香港出差。她高高兴兴送他,在机场顺手买本杂志,指给他看:“这款巴基斯坦手工金镯好好看,呀,有店铺地址呢。”一把撕下那一页给他,“帮我带一个回来。”
真的是顺手吗?在飞机上,他头疼得像要裂开。就像刚离婚那会儿,他躺在黑暗的床上,脑海里反反复复只有两句话:原来是这样,原来我是傻子。原来是这样,原来我是傻子……空姐在他身边关切地俯下身来:“先生,您不舒服吗?”他想:真的是顺手吗?在中环,他的手机丢了,没有手机里的通讯簿,他发现自己记不起她的电话了。忘就忘了吧,像从手腕上揭掉一张创可贴,轻微的一撕痛。
他们后来还是见过。四五年后,在异乡,不知道谁先看到谁:“咦,你也在这里。”两人都很高兴,便去吃个饭,饭桌上她一如既往,滔滔不绝,忽然插播一则简讯:“哦,我结婚了。你呢?”西兰花正在这时上了桌,堵了他的嘴。饭后,他们抢了一会儿账单,他抢赢了。看他从钱包里掏钱,她蓦地说:“你知道吗?有一段时间,我真的很喜欢你。”这一刻的安静,像闪电一样劈过。她的手机,大叫起来,她一看,“我老公。”
“喂,我在和朋友吃饭,……镯子给我买了没?……不,我要,我就要。浪费我也不管。呜呜呜,”她摸拟出童声的哭泣,“你对我不好……”她腕上的一堆手镯,叮铃铃撞起来,她转眼又笑起来,“讨厌。”
从郎索双钏,是一个多么妩媚的姿态,却与他永远无关了。机场的那一刻,是她最真情流露的刹那吧?有人说过,能够爱一个人爱到向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最严格的考验。
他终于承认,这比骆驼穿针眼更艰难的考验,他没有通过。
第三篇:不要轻易考验人性的美文摘抄
芬森是丹麦著名医学家,也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
到了晚年,芬森准备寻找接班人。在助理乔治的配合下,芬森从很多慕名而来的医学才俊中选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是,医学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点担心这位年轻人不能坚持。
乔治建言道:“先生,据我所知,哈里家境贫寒,您不妨请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看他会不会心动。如果他被金钱所诱惑,自然不配做您弟子。”
然而,芬森说:“谢谢你的提议,但是我不能采纳。我一直都很赞同一个观点: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哈里贫民窟出身,怎么会对金钱没有渴望?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说,给你一个高薪的轻松的工作你干不干?那对他来说,内心肯定是纠结的,因为他要在现实生活与梦想面前作出两难的选择。而他跟着我研究医学,根本不必到那一步,我何必苛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
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哈里也成为丹麦十分有影响力的医学家。
有一次,哈里听人说起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这个故事后,老泪纵横地说:“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利益做饵,来评估我的人格,那么我肯定就掉进这个陷阱了。因为,当时我的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如果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一个聪明的人不会让友人在自己与利益中作出选择,而是竭力创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去考验别人的人性,然后,两败俱伤。
第四篇:诚实享用一生的财富美文
去采访一位企业老总。采访前,我做了一些准备,想写他在商海中如何高瞻远瞩,处变不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些东西,总能让人无比折服。这位个头不高的老总却不随着我的思路走。他另外讲了一些故事。
小时候家里穷,他与寡居的母亲相依为命。他们住在大山下,山上长满松树。秋天,松树结满果实。这些松果,是可以摘来卖钱的。附近一家砖厂收购,五分钱一斤。他和小伙伴猴子一样爬到树上,不顾松针扎痛脸与胳膊,飞快地摘着。松果摘回来,摊在院子里晒干,再背到砖场去卖。一个秋天下来,虽然卖松果只换来一些油盐钱,他也很高兴,母亲也欣慰。
渐渐地,他发现一些窍门。别人在卖松果时,总是混些石块。石块黑色,一袋松果混进三五斤石块,很难被发现。即使发现,砖厂里的人也不多计较。他很高兴,也效仿。这样,他的收入比以前便多了一些。
母亲不知晓这些。他把增多了的收入交给母亲时,母亲只当是他能干。换油盐时,顺便给他买了几块糖果。他一高兴,就把真相说了出来。母亲愣住了,看了他半天,然后拉起他的手,就往砖厂方向走。母亲要把多余的钱还给人家。他说什么也不肯去,流着眼泪,却被母亲紧紧拽着。他搞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可以这样做,而他不能。为什么砖厂并不计较,而母亲却要计较。他一次次往回跑,又一次次被母亲揪回来。母亲当着他的面,把多余的钱还给了人家。
回家的路上,他仍难过地流着泪。母亲叹口气,说:“孩子,做人要诚实,尤其要对自己诚实……”母亲的话,掷地有声,字字敲在他心上。
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大学,跟着同伴来到这座城市打工。他在皮鞋厂找到一份业务员的工作。皮鞋厂的效益并不好,大量产品积压在库里。干了三个月,工资一分未发。那天,厂长叹口气,对业务员说:“库里的那些皮鞋,你们拿去卖吧,卖了钱,顶工资。”
正值冬天,天寒地冻,外面少有人来往,他们就去一家家单位推销。有的业务员口才好,能将猪皮吹成牛皮,虽然人们并不容易上当,却总算卖出去一些,再见到同伴,脸上也就神气了许多。
他一直灰头灰脸的。那天中午,他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一家企业办公室。办公室里几个人正无所事事,凑在一起闲聊。他说明来意。有人问:“你们的皮鞋,能穿三年吗?”他沉默一会儿,答:“不能。”又问:“能穿两年吗?”他答:“不能。”再问:“能穿一年吗?”他想了一会儿,用比蚊子还小的声音答:“能穿三个月。”一屋子人哄然大笑。那天他衣着单薄,外衣里,只有一件破旧的毛衣,浑身冷得直打哆嗦,在众人的哄笑中,他满脸通红。
他往外走,像一只落魄的狗。他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此刻,只觉得眼前金星四溅,还没走出大门,扑通一声,他晕倒了。
醒来时他在这家企业的办公室里,有人给他灌了糖水。他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羞愧地逃离,却被人按住了。有人说:“小伙子,我们这里需要一名保安,月薪五百,你愿意干吗?”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搞不清楚天上为什么会掉馅饼。
其实那一天,已经有业务员来过了。他们把皮鞋吹得天花乱坠,人家并不上当,他们一样地被讥笑着离开。过一会儿,他来了。大家准备再拿他开心一次,没想到,这次却让他们感觉沉重。
他不知道这些,只怕人家会变卦,忙不迭地点头,说:“我这就回原单位辞职。”
他把情况跟皮鞋厂的厂长说了。厂长沉默很久,说:“我想留下你,在质检科干,只是工资比他们给得少,你愿不愿意?”他惊讶得张大嘴巴,许久,点点头说:“我愿意。”他更愿意留在质检科里,多学一些技术。后来,他当过副科长、科长、副厂长。老厂长退休时,他做了厂长。老厂长一番话让他记忆犹新:“知道为什么你一再得到重用吗?因为你的诚实。在一个人所有的品质当中,诚实是最重要的。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他一愣,想起小时候母亲的话,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上任后,对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引进新技术。几年下来,他的产品被人交口相传,不但在本地大开销路,在全国也成了著名品牌。
我有些奇怪。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只用几句话,就将公司的发展讲完。他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又说:“时间越久,我越能理解老厂长的话,为什么诚实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诚实会反馈到内心,一个人行为诚实了,他的内心才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付出与收获,而不是投机取巧,自欺欺人。真正的付出与收获永远成正比,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走投无路的时候,我曾怨过母亲,觉得她不能像别的母亲那样,给孩子以富足的生活,却固执地坚持什么诚实。现在我明白,母亲给了我最重要的品质,那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第五篇:有关诚实的果实美文(精选)
赛尔贝尼在黎巴嫩经营木材生意。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与一个来自塞浦路斯的建筑商乔治成了朋友。
塞浦路斯战争爆发时,赛尔贝尼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乔治为了躲避战乱,已经逃到了黎巴嫩,他急需成立一个办事处,并与当地建筑材料供应商取得联系,希望能得到赛尔贝尼的帮助。赛尔贝尼答应了他的求助。
约三个月的时间,赛尔贝尼每天都花几个小时与乔治公司派来的一个年轻男子四处奔走,介绍可以供应乔治所需货物的人给他认识。那些供应商在跟赛尔贝尼交谈时都是说阿拉伯语,他们有时候向赛尔贝尼承诺,如果他确保他们能得到乔治的合同,他们就给他数额巨大的回扣,还会在以后的生意上特别照顾他。每次,赛尔贝尼都拒绝了他们的“好意”。塞浦路斯内战结束后,乔治重返家园。
第二年,黎巴嫩爆发战争,赛尔贝尼被迫逃往塞浦路斯。为了保存他的公司,赛尔贝尼去拜访乔治,请求乔治给他一些订单。因为赛尔贝尼所代理的木材类型正是乔治的建筑公司所使用的,乔治给了赛尔贝尼一个非常大的订单,并请他仔细考虑,第二天再来给他一个最佳的价格。
赛尔贝尼经商以来从未接过如此大的订单,他乐坏了。回到落脚点后,他作了周密的计算,得出了一个他认为合理的价格。第二天,他把价格告诉了乔治。乔治却说他的价格太高了,要求他重新考虑。
在他走出乔治的公司时,赛尔贝尼被乔治的助理经理尼科斯拦住了去路。当尼科斯听了赛尔贝尼复述乔治的话后,对赛尔贝尼说:“无论怎样,你都不要降价。保持这个价格。乔治最终会跟你签合同的。”
赛尔贝尼有些拿不定主意了。也许尼科斯的亲戚也在从事木材生意,想把赛尔贝尼踢出竞争的圈子。又一次仔细计算价格后,赛尔贝尼发现他实在无法低于这个价格供货给乔治。这是他第一次拿出一个非常公平的价格。第二天,赛尔贝尼再次来到乔治的办公室。他向乔治解释,他已经重新考虑过他的建议,但再三核算之后,他真的无法再降低价格了。乔治一笑,马上与赛尔贝尼签了合同。
在跟乔治完成所有的业务细节后,赛尔贝尼再次去拜访尼科斯。“你为什么这么肯定乔治会按原来的价格跟我做交易?”他问。
“你还记得你在黎巴嫩帮乔治建立业务时,你带在身边的那个年轻人吗?”尼科斯问。赛尔贝尼点点头。
尼科斯继续说:“你不知道,那个年轻人懂阿拉伯语。你每次拒绝供应商的回扣时说的那些话,他都听得明明白白。他把一切都告诉了乔治。所以你看,无论你跟乔治开出任何的价格,他都会跟你签合同。他非常感激你的诚实,以及他在需要时你给他的无私的帮助。”
赛尔贝尼怔住了。他想不到那个年轻人会说阿拉伯语,因为他从未显露过任何迹象,并且每一次跟供应商见面,他都是让赛尔贝尼跟他们沟通。赛尔贝尼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作出任何台面下的交易。因为自己的诚实,现在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他得到了回报。
世间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因果循环的。你在某一天种下了一粒诚实的种子,就会在某一天收获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