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乘法的估算》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第二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者:王卓
单位: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 教龄:五年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乘法估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难点: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己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 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
(二)练习: 1.口算
30×7= 60×3= 24×7= 45×8= 15×3= 24×2= 400×3= 168×2=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29 763 8376 7540
(三)引出问题
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好,让我们出发吧!学生欢呼!
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
鱼妈妈有许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近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
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发表意见
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
学生解释惊爆价
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
那请认为够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1)58×3=174(元)
174<200 够
(2)50×3=150(元)
8×3=24(元)150+24比200元少。
(3)58≈60 60×3=180(元)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
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近
准确值。
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 原则:
1、根据题中的要求
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
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
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近似数的式子中要写≈。
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 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
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
(五)巩固练习:
练习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集合迎接妈妈,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 练习2:
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成人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 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
(六)游戏操作
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己去开动脑筋去寻找。
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
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
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
第三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德化龙浔中心小学 林道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掌握估算方法,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最优化的方法,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情景灵活选择最优化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小红的妈妈要到商店买沙发垫,每个垫46元,妈妈要买12个。请你说一说妈妈要带多少钱比较合适?
生:86×894 师:你打算怎样算呢? 生1:直接计算。生2:估算。学生说估算的方法
2、导入
师:是的,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只需要一个大概的结果,这就需要估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分析题里数量关系
2、理解例5中的问题“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3、掌握三位数乘二位数(49×104)的估算基本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的实际。
三、按学习目标自学例5,同学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四、检查自学效果,分组汇报
1、“应准备多少钱买票”这个问题怎样理解?
2、估算49×104≈
各组代表叙述本组的估算方法。
尽可能把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写在黑板上,如:
(1)49≈50
(2)49≈50
104≈100
104≈110
50×100=
50×110=
(3)49≈50
(4)49≈45
104≈10 5
104≈100
50×105=5250
45×100=4500 你们认为哪些方法符合实际情况,更接近于准确值呢?
你们在对两个因数的积进行估算时,将因数看成什么数才能使计算简便?(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的数)
3、结合你们的估算过程,总结一下估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小组交流)
小结: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的数);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什么时候应估大一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五、当堂检测
1、完成60页的做一做。2、61页的1、2、3、4题
3.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运行22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00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把?
4、商店有三种书包,它们的价格分别是22元、31元、37元。学校大队辅导员带着同学们的1912元为山区的小伙伴买59个同样的书包。要求剩余的钱尽量少。请你帮辅导员估算一下,应买哪一种书包比较合适?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黑河镇中心小学
陈晓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3.从现实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叁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秋天的迷人景色)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秋天的美景吧吧!(树叶在阳光下飞舞,大地披上了金色的纱衣,秋天的景色多美啊!)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秋游。秋游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带食品)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但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个忙,好吗?一起来看看。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四年级学生游尧山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己的方法估算一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方法三:49×104≈4500(元)
↓
↓
方法四:49×104≈5250(元)
↓
↓
„„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讨论、比较。
师:如果你是带队老师,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更符合实际需要?为什么?
小组内交流自己认为最适合的估算方法,反馈交流情况,引导开展课堂讨论。
生 :我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00,50×100等于5000,计算很方便。
生 :我喜欢第二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10,两个数都看大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50×110等于5500,肯定大于49×104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可以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
生 :我喜欢第四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05,两个数都看大了一点点,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50×105等于5250,与准确值很接近。
生 :我觉得第四种估算方法计算不简便。还是第一种计算简便,我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
生 :我认为第三种方法不好,因为把49看成45,把104看成100,两个数都看小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45×100等于4500,如果带4500元钱肯定不够。我喜欢第三种估算方法。
生 :第一种方法好,它只把一个因数看小,另一个因数还是看大一点点的,这样,在估算的结果上,再多带一些钱,也是可以的。„„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但要引导学生符合实际情况,在此题中要估大些,才是合适的方法。]
5小结。
师:同学们都各有自己的想法,这很不错。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分,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例子而言,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因为估小了所带的钱就不够用了。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乘法的估算)
[在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注意估算的原则,特别要注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学会根据需要调整估算结果,同时,可以算出精确值,让学生对估算结果有一个比较,考虑较合适的方法,使学生对特殊情况如外出旅游、出差等要适当估大一些。]
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多媒体出示旅游的路线。
1、(海盗船)师:买好了门票,我们出发了。第一个来到 “海盗船”。你们想体验一下海盗船的滋味吗?在坐海盗船之前我们必须算一算我们学校学生能不能全部都玩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海盗船一次可以坐38名游客,全天只能运行16次,全校680名学生,能不能全部玩到?)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
2、接着出示旅游路线。
3、师:参观完最后一个景点,我们该返程回家了。
(多媒体出示: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距离是11千米,如同学们乘车返回,客车每分钟大约可行833米,14分钟能否返回学校?)
(1)学生独立解决。
(2)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评价。
[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巧妙地将例题与练习贯穿在“东江湖一日游”的路线图中,把学生对游玩项目的兴趣引导到估算的运用上。]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乘法估算”。(师板书课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吗?(分别请几个学生来说一说。)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估算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我们经历了“东江湖一日游”,欣赏了我们东江湖美丽的自然风景,我们要懂珍惜我们拥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
五、板书设计
乘法的估算 1、49×104≈5000(元)
2、49×104≈5500(元)
↓
↓ ↓
↓ 50 110
100 3、49×104≈4500(元)
4、49×104≈5250(元)↓↓ ↓
↓ 45 100
105 估算时:
一、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
二、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第五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60页例及对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习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本60页例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习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0,104估成100,0×100=000
方法二:把49估成0,104估成110,0×110=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近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近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
十、整百靠近,小数往小的整
十、整百靠近会较接近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基本练习。
练习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堂小结,布置作业、交流学习收获,进行学习评价
2、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2、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