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笑话人生杂文随笔(共)
你理解不了的汉奸B,但你痛恨
你理解不了的三体叛军A,但你也无法恨
我也绝对无法理解汉奸B心态,但很好理解三体叛军A心态。如果你一次次让你以为你所在集体所放弃背叛不理解不一致,那么你还会觉得你和这个集体是一个集体,不然你将无所依从。但,如果你从来就不以为那个集体和你有任何关系有任何一致,这根本就不存在背叛,因为一个中国人不可能背叛日本人J,中国人C对日本就是干,当然日本人J也不可能背叛中国人C,同样也是干。可能那些人都是天生的“想像的共同体”人,而另一些人相对清醒。
A从来都不想过你们过的日子与生活,A不要什么生活资源不要什么石油不要什么高科技,A只想回到小国寡民。现代人P,要生活资源要石油要高科技。A和P顶多只有基因上是一致的,A和P不存在如何的背叛,但P一定会在某一时刻将A非定性为邪恶不正义的,无论ta是否是A,这样P才能获得道德正义,才能以道德去骗人骗钱骗资源,同样的能以神之名消灭异己。
以上,很好理解A为什么可以选择自己的死亡去消灭基因上的同类,或许可以在模因上ta们会有传承。模因很多时候与基础都不寄生在同一类生物,模因传承的不是傻*的生物性,在旧人类思维的定义论来观,模因不是更伟大嘛?
所以,如果有一个民族似乎证明的自己在那个时代的正确性与优越性,在这种幼稚的观点上,很多汉奸B倒戈也就不奇怪了。如果,你喜欢骂人,甚至对汉奸B这类咬牙切齿,我会很警惕你,因为你就是他们的同类,因为你无法理解那些汉奸B正因为你与汉奸B一样的幼稚,只是你并没有选择或者可以选择背叛到哪一方明确的异族,但你无法忠于内心,你没有这能力。
对,作选择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不能够再选一次。
同样的,在你将来成为圣人或者神之后,如今的选择与曾经的选择都是那么的幼稚,对吧?
所以人真的好可怜,获得的是小智慧却可用以理解小世界,走到大世界后,又总耻笑自己的愚昧,或耻笑比你更幼稚的同类,人生就是个笑话。很多人笑那位神明的思维狭窄,说他的小国寡民目光短浅,骂他忠实的实践者明王朝造成的后果,但起码ta让你不要闹那么多幼稚的笑话。
第二篇:笑话杂文随笔
近来关于00后CEO怒怼成年人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00后,他们应该和我们这种“成年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又有所不同——因为你大概就能猜到了,关于这件事情下面的评论,成年人是如何评价这个猖狂的00后的言论的。随即关于这个00后CEO的骂战和声讨也就此拉开序幕,不出意外的是,人们也挖掘出了这个CEO的真实身份,以及他背后的家族式的企业等等。
但是很快故事又发生了第一次反转,小女孩以及小女孩的家人承认,其实并不是女儿自己说的这些台词,是节目组提供的脱口秀演讲稿上面要求小女孩需要用这样的言论来烘托气氛制造热点话题,不过成年人似乎也不放过这个猖狂的CEO,连同节目组一起羞辱和嘲讽——我毕竟也不是高尚的人,我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也会怀疑是否是炒作,也是本能的不喜欢,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上有国企出身的老干部们,至今还把酒场文化当成是职场政治的老一辈,结果现在又有了怒怼我们的更加年轻的一代,夹在中间的日子确实不好受,所以怎么可能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她的说辞和评价呢?
与其说这是一个茶余饭后的笑话,倒不如说这是赤裸裸地对成年人的笑话。
但是啊,时代总在推进,总不可能一直都是我们这群人的舞台,更何况,我们这代人成功的早已经成功,而那些失败的和上一代失败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当他们沦为笑话的时候,我们却把这些笑话类比成是对一代人的讽刺,这是否有意味着使我们太过小心眼了?
此前还有一个新闻,是某一个电竞平台对某知名网站的控诉,认为在举办的关于游戏投票的活动之中,该知名网站对玩游戏的人使用了“垃圾”“浪费青春”等字眼,电竞平台发动联名批判的方式,一定要改网站下架投票然后赔礼道歉,其声势浩浩荡荡不言而喻,一时间转发量就达到了让诸多每天都死盯着流量数据的媒体羡煞不已。一开始我也不太能够理解这群人为什么反应这么大,但是再仔细想想,如果我也是一个沉迷于游戏的人,我是否也愿意被人说“玩游戏的人都是垃圾”?当然这个事情怎么可能会如此单纯的发展下去——接下来这群玩游戏的人所要声讨的还有那群不理解自己的人,认为这群人叫嚷着别人是垃圾实际上自己才是垃圾——当然最后事情会发生到什么地步,大概也应该会明白——变成了一则笑话。
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一个问题,那些总觉得别人在笑话自己的人,其实他们的这种行为却变成了笑话——别人猖狂,别人辱骂,别人嘲讽是否意味着你真的就是这样的“垃圾”?是否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你我太过玻璃心了?
第三篇:刺激人生杂文随笔
我很好奇,你人生中最期待的事情是什么?经历过的最刺激的事情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才能让你热血沸腾,激动异常?
昨天,在宿舍里大家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其中一位姑娘说到她想去大理看一看,一瞬间我们就都沸腾了。是啊,大理,多美啊,最重要的是,四个姑娘一起走出北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觉就像,嗯,我歪头想了一想,对了,就像汤姆索亚历险记。
我想去走一走,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旅途太孤单,是我没有勇气,又想要刺激。
我想穿着蒙古少女的漂亮衣服,戴着那些可爱的新鲜的头饰,和一群豪气万千又和蔼可亲的蒙古兄弟们,还有漂亮爽朗的蒙古姑娘们在夜晚明亮的星空下,围绕着那耀眼的篝火,手拉着手,尽情的欢唱歌舞。
我好想,在那辽阔的大草原上,骑着烈马穿着明艳的红衣狂奔,让风肆虐我的脸颊。
我好想,看着一对纯情的蒙古情侣,在那满是牛羊的青草地上深情的的情歌对唱。爱情的结合,没有功利,没有车房,只有草原和你。
我更想坐在世界上最高的秋千上,自由而疯狂的摇荡。越是美丽就越是危险。
我想,和我的爱人穿越深山老林,我们探过神秘的古墓,似乎窥探到古老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抑或是一带霸王背后深深的孤寂与凄凉。
千百年来,一将功成万骨枯,帝王就像太阳,将温暖照耀给别人,却将身边的人无情灼伤。。。
我想。。。
海子自杀了,他觉得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再能够吸引的了他了,他似乎看透了这个世界。
如果一个人的心平静的再也激不起一点波澜,是不是就离死亡不远了?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肩负着各种各样的责任,有时候,身不由己。
因为看重的不一样,所以我们才有了彼此不同却又独一无二的人生。
我们就做特立独行的自己,不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活。
写这篇文章,就是很好奇,很想和大家聊一聊你的热血,你的刺激,让彼此看到不一样的魅力人生。
第四篇:九十人生杂文随笔
住在我外婆隔壁家的阿太死掉了。
我记得她不会做家务,我和我外婆经常听到,她那嗓门细细的儿媳妇,在昏暗的堂屋里长一声短一声地数落她。她咳嗽,然后含含糊糊地分辨。
露天窗台像圮了一角,长绳上挂着湿漉漉的衣服,在风里面,飘一下,停一下。
她以前做过童养媳,一袋米一套衣服,她就买给了一个她不认识的男子。
男子早就去世了。总之我没有见过他。
而她的脸常年又是泛着病态的红。
村里女人说她有病。轻浮的老头说她对自己有意思。
她自己就像终年住在有爬山虎,青苔,露水的夹缝里,潮湿着,沉默着。
唯一会出门,是在村口等自己儿子,拄着拐。我姐姐讨厌这拐,她用它赶过我姐姐,因为我姐姐玩球的时候越过她家的边界。我姐姐不让我理他的问题,我们没见过他儿子。
我在学校门口见过他,他是那一带片儿警。
之后我就很久没有见过她了。
现在,住在我外婆隔壁家的阿太死掉了。
像路边抽掉生气的白猫。
第五篇:充电人生杂文随笔
一日,我孤身一人随团队出了趟远门,路上十多个小时车程的折腾,早已身心俱疲了。说句老实话,坐车上不弄点各自的喜好,吃吃零食、聊聊天也好,刷刷朋友圈、听听小曲也罢,有理由消遣旅途寂寞,打发时间。倘若没有这些那些的喜好,车上浮躁不安,那是必然的。身体一路劳累不说,心中的饥荒滋味,也可想而知,恐怕比坐车不吃饭更难熬。
用什么充实乘车生活,弥补身心的愉悦感,打消旅途疲惫感?于是,我开始把目光转向左右前后,很快留意到两个不同风格的人身上,他们有两种习以为常的消遣方法,便成了意外的收获。这两个人,各顾各的,把玩着各自的喜好,本来都和我毫不相间,但因读书与充电的关系,却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并作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位是中年男子,就坐在我的旁边,见他捧着本书,爱不释手,聚精会神地细嚼慢咽,像似品尝三珍海味一样,津津有味。他告诉我:“带本书走又不重不累,闲时拿出来翻翻,车上还可以解解闷,消磨时光。”我连连点头,表示认可或有同感。然而,坐在我前排位置上的另一个人,是个戴近视眼镜的小伙子,正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玩手机,沉醉在音乐、游戏中,不是听歌曲,就是全神贯注地玩游戏,偶尔还拿充电宝给手机充充电,一刻也没消停过。
年轻的导游过来凑热闹,套近乎,关切地打趣道:“小伙子,你的耳机是什么品牌的?我见都没见过,很特别的嘛!”小伙子这才抬起头来,说是某某某品牌的。导游又说:“能不能借我试听一下?如果效果不错的话,我也要去买一个。”小伙子有些不情愿,但为了顾及面子,慢慢开始从两侧的耳朵孔里,卸下正在享受美妙音乐的耳机,随手递给了导游……
日常生活中,带书有带书的好处,带手机有带手机的重要。特别是出远门,即便是带上手机没电了,照样可以借助电源和充电宝充下电,继续支持听歌、游戏等功能。如果没有带书,就意味着不能给心灵补充精神食粮,难以让大脑充电,无法给知识充电。但一个人,养成带书出门的习惯,培养自己阅读的兴趣,让读书走进生活,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确实很难做到,也不那么容易。
手机没电,必须充电,这是表面上简单的常识。读书学习,不是伸手可及的、直接的,而是深层次客观形象的“充电”。众所周知,不给手机充电,使用功能必然出现罢工。而人们亦然,只有日复一日的学习,一点一滴积累的知识,宛如电量充足的“充电宝”。当我们的心灵感官饥饿时,觉得万般寂寞无聊,大脑就会发出“充电”指令。并通过读书学习,像接受反反复复的充电,渐渐积累知识,储蓄能量,随时支取,深度体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一个人为什么要不断地学习充电呢?因为读书,不仅仅有助于丰厚的物质回报,便于科学理念的形成和树立,能医愚、能治穷、能疗病,更是提升人生境界,砺志明德,致远练达,美丽灵魂。
常言道:“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站得高,望得远,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长,懂得的道理自然也就多了。在读书过程中,循序渐进,领会消化,边读边用,活学活用,陶冶情操,培养情趣,识别善恶,明辨是非。并做到深读、实读、巧读,懂得取舍,注重思考,吸取精华,去掉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野蛮落后走向文明进步。即便是阅读消化不良,长期充当书本的“搬运工”,也是有益无弊,最起码能让书本上的知识,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不忘初心,读书学习,坚持充电,积聚能量,支撑起人生的精彩和生命的活力。通过阅读,多了充电人生,少了游戏人生,才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和人类历史上先贤和伟人进行无声的交流和探讨,而不必回到过去回到从前;才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埃及金字塔的灿烂和瑰丽文化,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观和震撼,海洋世界的浩瀚和富饶,而不必亲临其境;才能从容应对纷繁多变的动态世界和处置繁杂的社会事务,启发智慧,找到“以简御繁”的参考答案,而不必摸着石头过河,进行无数次的探索与实践……
常常给手机充电,也别忘了给自己的人生充电。可是,对一个业余写作的爱好者而言,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无妨出门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乡土人情,风光景致,人文历史,丰富知识面,不就拓宽了视野和创作思路,收获了心情和创作素材,丰富了人生阅历吗!只要我们的心灵家园充实丰满,精神就有了寄托,生命就有寄于厚望,生活也就少了空虚感、冷漠感。
行走的路上,人生因充电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