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的活动总结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是应对高校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经过周密组织,精心策划,从9月1日—9月30日我市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开展了以“就业起步,我们共同努力”为主题的阜康市20xx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项服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现就我市20xx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项服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情况
我市依托重化工业园区和周边县市企业,积极搜集用工信息,为大中专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同时通过各社区(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深入摸底,大力宣传,入户帮扶,职业介绍。截止活动结束时,我市共为大中专毕业生搜集工种7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1300个,前来求职登记毕业生300人,通过职业介绍有256人成功就业,其中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者有2人。接待咨询劳动政策法规的达1800人次。
二、采取的措施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搞好协调配合为使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顺利开展,我市劳动就业部门及早把这项活动向上级汇报,上级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市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长程兰芳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策划、督促和考核,领导小组将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了分工明确的工作格局,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了与教育、共青团、妇联的沟通协调,发挥各自的作用,认真组织,抓紧抓好,并积极和广播电视局等新闻媒体联系,争取支持配合,为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设服务窗口,提供免费服务
市、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了专门的服务窗口,对符合条件的历届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及时办理失业登记,并根据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
3、多渠道做好信息收集与发布服务
我市充分发挥市人力资源市场作为我市乃至周边地区信息集散地这一优势,大力搜集用工信息,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一是依托我市重化工业园区内企业搜集适合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二是与乌鲁木齐、昌吉等地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指派专人收集岗位信息;三是与外省市已经达成用工协议的就业部门取得联系,搜集当地用工信息。在搜集用工信息的同时,我市通过阜康站、广播电视、电子大屏、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广泛发布用工信息。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采取登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对辖区的大中专毕业生调查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向他们送岗位、送政策。乡镇劳动保障事物所利用农村大喇叭在农村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宣就业服务月活动的服务内容。
4、加强对困难对象的帮扶力度
面向困难对象,实施重点帮扶。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将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中登记失业的毕业生纳入重点帮扶范围,建立专门服务台帐,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不同时期的帮扶计划,提供“一对一”帮扶,做到人人肩上有任务,每人至少帮扶5个人,并将此次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个人全年工作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5、大力开展创业培训
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一条龙”创业服务。首先加强宣传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大中专毕业生只求稳定不求风险,只求给别人打工不求自己当老板的保守思想,通过让他们参加创业培训,引导他们创业,树立敢于拼搏的思想。其次是给予就业援助政策的扶持,通过印发宣传单等方式将国家针对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发布出去,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第三为提高我市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技能,我市从乌鲁木齐等地的各大高等院校专门聘请老师,开设了SYB创业培训班,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创业培训教材,介绍先进的创业方法和经验,教他们如何开办自己的企业,并对已经开业的创业者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扶持,真正做到对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创业者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最后对已经开始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对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尽快走向成功。
6、落实跟踪服务承诺,提高就业服务的诚信度
为确保大中专毕业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市今年对每个前来招聘的用工企业和每名大中专毕业生都实行承诺服务,对企业和求职者实行跟踪服务。长期为企业免费代理招聘他们所需要的各类人员,加强了我市与各地企业的配合与交流,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挥公共就业机构的桥梁作用。同时督促各企业与被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签定劳动合同,切实保护了大中专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7、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项活动情况和效果进行督促和检查,确保了本次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不愿意到一般的企业和基层就业,而行政事业单位和知名企业招聘人员有限,他们没能力考取,最终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其中又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学历高而技能低,缺乏工作经验,造成了就业的困难。
四、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今后采取的措施
加大对我市大中专毕业生的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的力度。首先改变他们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先从小企业干起,学经验、学技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就业观念,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强化技能,以技能促就业。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总结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总结
为加强毕业生的教育和安全稳定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沟通,指导毕业生就业,根据学校《关于开展“2015年就业服务月”活动的通知》(甘农大招就发【2015】3号)文件精神,我院于4月15日至5月15日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1.做好政策解答和信息发布
在整个就业服务月过程中,各班主任和相关辅导员积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咨询和解答,通过面对面、QQ群、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解答毕业生各位问题百余条。做好各类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在服务月期间,利用微博、QQ群、学院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等新媒体发布就业招聘信息30余条,提供岗位百余个。
2.组织毕业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
各班以主题班会形式,组织学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生毕业资格、学生学位授予资格审查流程》;《甘肃农业大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制作及发放流程》等文件和规定。
3.组织毕业生座谈会
4月30日,学院召开2015届毕业生座谈会,学院领导、系主任、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和毕业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学院领导了解了2015届毕业生最新实习、实训和就业情况,了解了毕业生签约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动态,毕业生们针对毕业工作提出了相关问题,负责就业的老师一一作了回答,同学们并就这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对学院提出良好的建议和意见。座谈会增进了学院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有力的促进了学院就业工作的开展。
4.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
5月8日下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与达内科技时代集团、北京广信联合教育、北京华创恒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就业实训公司负责人在信息楼举行了校企合作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文晓洪、院长王联国、副院长康立军和学院团委书记侯思伟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达内科技时代集团等4家企业负责人就本公司概况、目前就业实训的教学大纲和模式、实训收费标准、学员住宿环境和食堂环境、学生教育管理、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
学技术学院往届实训毕业生的就业等方面情况一一作了介绍。学院领导就以上几方面内容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王联国对校企合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严格规范实训教学环节,确保实训教学质量;二是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三是学习和借鉴实训公司教学模式,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5.组织毕业生实训宣讲会
5月9日上午,达内科技时代集团等4家企业在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毕业生实训宣讲会。学院副院长康立军、2012级4个班20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宣讲会,侯思伟主持。宣讲会上,康立军副院长对近年来我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工作作了简要说明,并就参加就业实训学生的就业工作情况做了汇总分析。结合当前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前景做了介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训,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实际情况,慎重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
6.做好2015年组织部选调生推荐工作
根据学校组织人事处相关通知,学院认真部署,积极做好学院关于2015年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推荐工作,各毕业班符合推荐条件同学积极申报,学院根据相关规定严格审核,择优推荐,最终推荐三名本科生和一名研究生参加本选调生考核。及时公示,工作得到了学院广大师生的认可。
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1.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待转变。由于学院招生地域限制,绝大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观念上仍存在误区。目前,高校毕业生择业目标多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垄断行业,很多学生将就业的重心放在基层就业项目考试上,放弃了很多企业的招聘机会,考虑私有、民营企业的较少,自主创业的也比较少。学生就业观念受传统思维、家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性质、薪酬要求过高,同时,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分析判断缺乏相应的知识支持,致使有些学生对应聘成功的单位持观望与等待态度,而错失就业机会。、2.由于我院大部分学生在大四期间已进入各个实训基地实习和就业,在校针对毕业生的各项活动开展起来存在参与人数少,招聘单位来校后应聘人数少的现实情况有待解决。
3.今后,我院将继续做好2015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各项服务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等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面向基层就业项目参加就业服务工作,并加大工作力度,根据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特点,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完善就业服务内容,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其就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就业服务。
第三篇:创业就业服务月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妇联在全市关于开展妇女创业就业服务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县妇联决定结合“十万妇女创业行动” 从创业、就业、培训、维权入手,在“三八”国际劳动节前后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采取措施,开展妇女创业就业服务月系列活动,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召开妇联系统工作会议按照市妇联《关于开展妇女创业就业服务月活动的方案》,要求各级妇联组织迅速行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妇女创业就业服务月活动。
二是开展“女农民工系列培训活动”,县妇联加强与劳动保障、扶贫等部门的联系,结合各乡镇特色、以“巾帼科技星火工程”为载体,组织农村妇女特别是返乡女农民工参加缝纫、手工编织、电子、花卉种植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使她们充分享受国家培训优惠政策,提高就业再就业能力;并开展了缺工企业与女农民工岗位对接,实现女农民工的就近转移、就业。
三是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围绕全县“三大创业”工程,针对箱包园面临的“招工难”问题,广泛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为妇女提供政策咨询、务工就业、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先后为工业园输送女工1100多人。2月17日,联合伟达利皮具有限公司举办“春风送岗位”女工招聘会,突出关爱女性主题,组织200多名农村妇女进厂务工。
四是组织开展了以“促进创业就业,维护妇女权益”为主题的“三八”维权周集中宣传一条街活动。活动期间,出动宣传车12台次,发放宣传手册2400份,宣传图片3500份,张贴标语200余条,广播宣传450余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积极向广大妇女宣传河南省实施妇女法办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反对拐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切实提高了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五是为女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广泛宣传妇女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用贷信息、贷款渠道等,为有创业意向、缺乏资金的女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为她们开辟绿色通道。今年三月份联合农行为她们提供资金18万
六是围绕“十万妇女创业”行动,广泛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彰显巾帼创业风采。为了宣传表彰先进妇女创业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三八节期间县妇联组织在“十万妇女创业行动”中涌现出的“十大杰出创业女性”、“十大优秀务工女性”、“创业标兵”等各类创业女典型,成立巾帼创业宣讲团,深入乡镇、社区、村庄,先后开展创业宣讲10余场。她们结合自身创业经历,面对不同类型的女性群体开展宣讲,促使自主创新、艰苦创业成为各界妇女的自觉意识,通过进行互动式咨询活动,使更多女性更新创业理念、掌握创业技能。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总结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总结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总结1
根据“20xx年晋城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实施方案”有关文件精神,陵川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在全县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此次活动作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际行动,我们精心组织,取的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基本情况
我中心于7月20日8月31日集中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此次活动分开招聘会、收集信息、整理总结3个阶段,在对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和职业介绍等一站式就业服务的基础上,将享受助学贷款的应届毕业生、失业一年以上且家庭贫困的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中登记失业的毕业生为重点服务对象,采取多种服务手段,合理引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月期间共为197名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服务;举办专场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65个。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精心安排部署。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此项工作作为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保证措施到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活动到位。先后展开全体干部职工活动会议两次,传达学习通知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领导、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服务月”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行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人员认真抓,全体干部齐参与的工作机制,保证了活动有效扎实开展。
三是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根据通知要求,从活动主题、工作目标、活动具体实施、组织领导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
2、广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台、LED显示屏等媒体资源,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全方位就业政策宣传活动。
一是悬挂“20xx年晋城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条福,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
二是宣传发放资料3000份。
三是在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设立宣传咨询服务点。
3、立足工作职能,提供个项就业服务。此次“服务月”活动,其重点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针对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技能人才的需求,采取了多种形式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服务活动。
一是建立专门服务窗口,为了提供便捷的就业服务,职业介绍服务和人才交流中心分别开设了专门服务的窗口,配有专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面对面的求职、失业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岗位匹配等就业服务。
二是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求职、失业、就业登记制度。
三是开展“一对一”帮扶服务。针对“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指定
专人负责,开展“一对一”帮扶,及时帮助他们了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式,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四是共同协作,完善就业服务工作。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相互贯通,逐步探索高校毕业生“一点投档,多点服务”的工作模式。五是广泛收集,发布岗位信息。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服务、企业招聘登记等方式,充分挖掘企业需求就业岗位信息,并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向社会公开发部。六是举办专场招聘会活动,为企事业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搭起了相互交流的平台。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总结2
九月份以来,为进一步推动全县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XX县人社局、县人才交流中心主动作为、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精心部署。XX县人社局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作为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在人社局党务扩大会上专门安排此项工作,由局分管领导主抓,县人才中心具体负责落实,进一步明确本次活动的服务对象、活动要求等内容。同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提高思想认识,正确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及时发布招聘会信息。为了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县人社局充分利用局LED显示屏,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全方位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县人才交流中心结合市人社局文件精神,通过20xx年高校毕业生报到群、县人才交流中心信息平台等发布了《关于市人才中心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有关事项的通知》,及时向20xx年及往届未就业大学生招聘信息,鼓励动员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主动参加市人才市场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同时,建议未就业毕业生可通过市人才公共服务网查阅招聘信息,选择自己有意向的公司和岗位在网上投递简历求职。
三是积极提供贴心服务。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安排专人,对符合条件有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及时办理失业登记,并根据毕业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并为8月底参加SYB创业培训的25名大学生发放培训证书,为1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申报程序指导服务。
四是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宣传活动。针对我县未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薄弱环节,9月20日,县人才交流中心联合县劳服局在县城紫柏广场开展了XX县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县劳服局的工作人员向有创业需求的咨询者逐一讲解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县人才交流中心重点为前来咨询的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家长讲解了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免费创业服务以及大学生创业基金贷款申报条件和申报流程等优惠政策,主动为他们送上宣传资料,提供面对面的政策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当天,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各类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宣传资料3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40余人次。
五是做好实名信息登记工作。因7、8月份属XX县高校毕业生报到高峰期,截止8月底已报到登记了143人,9月服务月活动期间报到人数较少,仅实名登记了20人,其中20xx届毕业生人数2人;办理档案托管业务35人。同时,县人才交流中心对实名登记的1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逐个进行回访,截至目前:已就业81人(经电话联系大部分在外地已就业),准备考研9人,自主创业1人,未就业9人。
后期,县人社局、县人才交流中心将继续加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就业指导、政策咨询和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搭建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扎实落实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促进XX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稳步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总结3
根据高新区的发展需求与本社区的具体工作要求,我社区积极响应20xx年成都高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为保证“服务月”活动的顺利进行,社区领导成立了专门的以劳动保障协管员为具体实施者的“服务月”活动小组,协管员邵迪莉担任组长。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服务月”活动方案,同时找各组组长安排工作,并希望他们积极参与与支持“服务月”活动,积极配合活动的开展,大家都提供可行的活动方案。最终通过集思广益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制造良好氛围
“服务月”活动期间,通过张贴活动信息,在各组积极宣传,以及在农民集中区的.口口相传,现场活动的召开,为活动塑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期间我们接待了11位高校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了20多个的岗位信息。鼓励他们积极自主创业,为他们宣传高新区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为他们做好求职登记,提供招聘职位信息,提供就业政策咨询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积极收集需求信息,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库
“服务月”活动期间采用多种方式收集企事业单位针对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多家企业提供岗位。对在我社区未就业的毕业生,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库,及时、全面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情况,方便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为用人单位选才提供详实资料。
四、积极组团参加各社区招聘会,提供就业机会
根据高新区的要求,各社区都在积极筹备开展招聘会。众多的企事业单位来此参加,招聘相应的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社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已经结束,这次活动对促进我社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参照实施。活动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有一些不足,比如硬件环境不够好,现场招聘场地狭小,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双向交流的需要。总之,在党的精神的鼓舞下,作为就业协管员有责任有义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好务,为单位用人服好务,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构建和谐朝阳,和谐中和,促进中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总结4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10月份在全县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并将此次活动作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际行动,精心组织实施,取的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服务月活动通知要求,我县于10月1日30日集中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此次活动分宣传摸底、组织实施、总结3个阶段,在对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政侧咨询、求职登记和职业介绍等一站式就业服务的基础上,将享受助学贷款的应届毕业生、失业一年以上且家庭贫困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大学生、及“零就业家庭”中登记失业的毕业生为重点服务对象,采取多种服务手段,拓展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方法,合理引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月期间共为23名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服务;举办专场招聘会一场,提供就业岗位18个。在全县范围内积极营造关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氛围,受到毕业生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精心安排部署。我县人事、劳动就业部门将此项工作作为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保证措施到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活动到位。先后展开全体干部职工活动会议两次,传达学习通知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成立了由局领导、劳动就业、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服务月”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行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人员认真抓,全体干部齐参与的工作机制,保证了活动有效扎实开展。三是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根据通知要求,从活动主题、工作目标、活动具体实施、组织领导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
2、广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我县人才网站、人才劳动力市场显示屏等宣传形式,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全方位就业政策宣传活动。一是结合悬挂宣传条福举办了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二是编引发放资料500份。三是在人才劳动市场、人才交流中心分别设立宣传咨询服务点两个。
3、立足工作职能,提供个项就业服务。此次“服务月”活动,其重点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针对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技能人才的需求,采取了多种形式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服务活动。一是建立专门服务窗口,为了提供便捷的就业服务,劳动就业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分别开设了专门服务的窗口,配有专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面对面的求职、失业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岗位匹配等就业服务。二是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求职、失业、就业登记制度。三是开展“一对一”帮扶服务。针对“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指定专人负责,开展“一对一”帮扶,及时帮助他们了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式,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四是共同协作,完善就业服务工作。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相互贯通,逐步探索高校毕业生“一点投挡,多点服务”的工作模式。五是广泛收集,发布岗位信息。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服务、企业招聘登记等方式,充分挖掘企业需求就业岗位信息,并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向社会公开发部。六是举办专场招聘会活动。为企事业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搭起了相互交流的平台。
第五篇: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思考
2007年09月28日16:07
E-mail推
纠错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荐:
提交
为了解各市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陕办发[2005]30号)及《陕西省“十一五”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陕政发[2006]12号)文件精神情况,2006年11月份,陕西省人事厅对全省近年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商洛、铜川、咸阳三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与调研市及其所辖县(区)人事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深入座谈,基本摸清了陕西省大中专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现状,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为下一步加强陕西省大中专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提供了思路。
一、全省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陕西省有普通高校57所,中专学校60余所。“十五”期间,全省共有大中专毕业生645902人,其中研究生39180人,本科生241263人,高职(含专科)毕业生179807人,中专生185652人。2001至2005历年毕业生人数及学历层次结构如下表:
“十五”期间,在陕西省毕业的近65万毕业生中,陕西籍毕业生约有30万人,省内安置就业190476人,省外就业40524人,整体就业率77%,累计未就业人数78060人,占26%。
2006年陕西地区普通大中专院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有毕业生174740人,其中研究生12279人、本科生69090人、高职(专科)生83087人、中专生10284人。2006年陕西省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是比较好的,就业总人数净增16836人,但整体就业率有所下降,截止去年9月初,全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4.0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93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陕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虽经全省人事部门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全省仍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无业可就。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6年,累计未就业人数达10万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解决就业的人数还在逐渐增加,解决就业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毕业生数量年复一年的增长已远远超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消纳能力。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做法
1、加强政策导向作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省人事厅每年都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结合当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会同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陕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人事、教育、发改委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到民营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按照凡进必考制度,积极选拔招聘高校毕业生补充到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干部队伍。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给毕业生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同时改善陕西省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知识层次结构,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省人事厅从1996年开始,连续11年通过笔试、面试、考核、体检等环节,选拔了17588名高校毕业生补充到省、市、县、乡党政机关,其中省级机关及其垂直管理系统2321名,市级机关5087名,县级机关5815名,乡镇(街道办)机关4365名;从2005年起,全省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截至目前,已通过考试选招3233名高校毕业生补充到全省事业单位,其中省直事业单位招聘2112名。
3、精心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省人事厅利用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全、信息量大、互补性强等优势,积极举办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中国西安人才市场除每周三、六、日举办三场人才供需洽谈会外,还与外省联合举办招聘洽谈会。今年上半年,举办大型招聘会3次,专场招聘会6次,定期人才招聘会36场,参会单位共计3050家,进场应聘的毕业生4.12万人次。此外,在中国西安人才网上公告西安地区人才交流会会讯7期。省人事厅还与省教育厅密切配合,指导组织了分科类、分层次的校园招聘洽谈会,使得陕西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招聘活动呈现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强化服务意识,大力开展毕业生人事代理及毕业生推荐工作。近年来,陕西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为大中专毕业生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依托人才市场,积极开展为到民营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办理报到落户手续,实行人事档案代理、连续计算工龄、晋升档案工资、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代办养老和医疗保险等“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了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后顾之忧,为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2004年至今,中国西安人才市场还根据毕业生规模扩大迅速等实际,开办了两项业务:一是建立了人才储备制度;二是设立了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服务的窗口。铜川市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变被动就业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将陕西秦岭水泥有限公司、铜川瑞麦食品有限公司、铜川鑫光铝业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确定为定向联系服务点,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这些企业征询服务意见,及时掌握企业需求,大力推荐企业急需人才,有效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5、全面启动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结合省情,陕西省把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纳入陕西省“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一并组织实施,于2006年启动实施了该计划。省人事厅制定实施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以14条优惠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大力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选派高校毕业生从教、从医、从事农技服务,为农村输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以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去年是陕西省实施振兴计划的第一年,根据陕南、陕北五市各县(不含所辖区)及关中五市10个艰苦地区试点县的基层人才需求实际情况,由省人事厅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55个试点县农村从教、从医和从事农技服务500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生286人,专科生213人;招录特设岗位教师784人,其中本科生337人,专科生447人。今年,陕西省又根据2006年制定的招录计划,为7个市补录了1374名工作人员到农村支教、支医、支农,2007年招聘计划1710名,目前正在上报计划。这些毕业生的基层就业将进一步改观农村人才现状,为陕西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6、积极为毕业生创造异地就业机会,加大低层次人才输出力度。鉴于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学历人才回原籍就业的少,市县相对缺乏,就业容易,而专科以下层次毕业生由于数量多,且毕业生所具有的专业在当地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岗位,难以就业。将专科以下层次毕业生留在本地既是人才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社会稳定。咸阳、铜川人事部门主动与市外、省外用人单位联系,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实际考察,将一些在本地难以就业的毕业生推荐到外地就业,架起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就业桥梁,给毕业生创造了异地就业的机会,并且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协商劳动关系等问题,方便了毕业生,开创了人事部门解决就业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咸阳市几年来先后输送中专毕业生8270人,并采取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措施,组织浙江平湖日本电产科宝公司、广东TCL公司及珠海等地的用人企业来咸到市属中专学校招聘毕业生,推荐输出咸阳籍中专生,目前输出700余人。各县区也积极开展了智力输出工作,渭城区从 2003年至今,已累计向沿海发达地区输送毕业生 3700多人;三原县已向沿海城市输送毕业生800多人;礼泉、武功等县区都由主管县长、局长带队,到省外部分城市进行考察,成立驻地办事处,为今后毕业生的异地输出打好了基础。
7、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向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服务。为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弥补工作经验欠缺,实现素质结构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效对接。目前,全省各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共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36家,如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建立的长庆油田、省医药总公司、陕西中天税务事务所毕业生见习基地已接收200多名毕业生进行实习,并正式向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服务,该中心还计划今明两年建10~20个实习基地,并将在陕西省毕业生网(www.xiexiebang.com)上全面开展毕业生“实习+就业”活动。
8、加强宣传,大力营造毕业生去基层建功立业的社会氛围。今年,省人事厅发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毕业生去基层的有关优惠政策,并以省政府名义召开“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先进个人表彰会”,对近年来在县以下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工作优秀者(70名)进行表彰。陕西省将通过挖掘在基层农村和企业生产一线的大中专毕业生典型,对其进行表彰,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大力宣传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的作用,唱响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充分就业与有限岗位的矛盾。近年来,由于市、县党政机关及其国有企业吸纳人员非常有限,事业单位也面临人事制度改革,使得原有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接收能力明显趋缓。加之军转干部的政策性安置、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等等,这些都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构成了一定的冲击,毕业生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的就业困难。教育制度改革,扩大招生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自身的就业竞争,使得毕业生充分就业与有限岗位的矛盾日益突出。
2、专业学历结构与需求的矛盾。近几年来大中专毕业生的学历、专业结构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一方面造成有需求但无毕业生。据了解,陕西省大多市县急需教育、卫生、城建、农林等专业毕业生,尤其是县乡的教育队伍和医疗队伍急缺专业对口的本科毕业生,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又不愿去这些地方。陕南、陕北一些偏远山区,“缺医”、“缺教”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另一方面造成有毕业生但需求不足。陕西省大部分地区财会、经济、法律等专业的人才在当地很富余,而回原籍就业的这类毕业生又很多,使得毕业生大量闲置,即使就业也学非所用。商洛市到当地报到的毕业生中长线专业毕业生占到了90%以上。这是由于大中专学校设置专业时需求预测的不确定性和专业设置没有紧跟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才造成了这种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矛盾。
3、非公有制单位缺乏有效管理,毕业生的权益得不到根本保证,对毕业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从未来看,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将成为今后大中专毕业生从业的主要途径。据调查,铜川市非公有单位用人机制灵活,效益普遍较好,但在用人方面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引轻留。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对人才有较大的需求量,一些企业只重视引进人才,而忽视留住人才,与人才缺少沟通,工作、生活上关心支持不够,往往注重了用物质待遇留人,而忽视了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使得一些人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私招乱雇。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不通过劳动或人事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直接使用毕业生,使私招乱雇现象经常发生。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得不到落实,争议纠纷也经常发生,毕业生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虽然这些大中专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其工作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导致频繁“跳槽”,既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又进一步加剧就业的深层次矛盾。自主创业是政府对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所大力倡导的方向,但现实的困难使大多数缺乏创业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得不放弃初衷。从2004年至今,商洛市6003名大中专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只有640人,占10%,政府的倡导和一切优惠政策,相对于每个毕业生的具体创业困难来说,已大打折扣,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
4、大中专毕业生的择业观念相对滞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虽有―定的转变,但还没有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具体表现为:一是就高不就低。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抱着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想法,一心攀高枝,向往工资高、福利好的单位。二是就公不就私。不少毕业生的思想上仍然很保守,对民营、私营企业抱有成见,非行政、事业及国有企业坚决不去。三是就工不就农。应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施也急切地呼唤着科技人才。国家也对广大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给予了政策上的特殊优惠,但时下因基层农村条件艰苦,不少大中专毕业生仍然视为畏途。有的大学生在基层就业后,对自身期望值过高,对工作环境过于理想化,思想准备不足,难以找到开展工作的切入点、融入社会的突破口,面对艰苦环境,心理落差较大。一些人自暴自弃,牢骚多、情绪大,甚至一走了之。
5、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已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很难保持长期留住。由于工资福利、养老、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权益无法真正落实,加之受社会大环境和地区差别的影响,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不足千元,待遇偏低,甚至部分一些县乡基本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而政府又尚未建立有效的调控和激励机制,农村基层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医生以及一些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感到改善环境缓慢、个人空间发展不大,从山区流向塬区、农村流向城市、从县城流向大中城市,而且流向外县区和大中城市的差不多都是基层业务骨干和年轻的医生、教师。不要说吸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就是稳定已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都十分困难。虽然省上在待遇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引进人才、稳定人才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地方财力及其他因素的制约,规定的待遇不能兑现,难以形成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环境,从而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人才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加之,当地自然条件差、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办公条件简陋、知识更新缓慢,人才自我价值难以实现,人才作用难以发挥,使大中专毕业生产生强烈的失落感,造成一些人才流失。
6、财政投入不足。一是国家人才经费保障乏力。人事部门没有专门的用于毕业生资源开发管理的相关经费保障。二是各级政府人才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市县人事部门甚至工作经费零预算,无力保障毕业生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正常开展。相对于劳动部门的职工失业、再就业的经费而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财政投入太少,这极不利于此项工作开展。
四、对策和建议
1、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毕业生资源作为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开发利用。通过调研情况看,各类大中毕业生是当前和今后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是高层次人才的后备力量。各地政府人事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十分珍惜毕业生资源,要把他们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陕西的大中专毕业生培养逐渐增多,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已有的毕业生又没有恰当的配置和使用好。毕业生就业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至关重要。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大中专院校要深刻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从维护稳定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不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毕业生培养、就业、使用政策,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摆到重要位置上来。
2、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国家的支持下,做好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工作,合理布局产业,走产业促发展、发展带就业之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3、建立机制,鼓励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将思想统一到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历史任务上来,加大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选拔毕业生的力度,降低毕业生准入的门槛,同时,要建立正确的导向和激励机制,使得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中选拔的毕业生能够下得去、留的住、用的好、有前途,切实增强基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
4、加强法制化建设,为毕业生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对积极接纳大中专毕业生的非公有制企业给予减收税收的政策奖励,并为企业在发展经营上提供优惠贷款,推行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做大、做活企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非公有制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规范非公有制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到这里工作的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打破非公有制单位“家族式”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研究如何落实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生活保障,积极探索将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纳入社会低保范围。同时,实行小额贷款担保政策,支持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扩大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的就业空间,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增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就业吸引力,真正使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成为今后大中专毕业生从业的主体。
5、坚持教育改革与人才开发相统筹,与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目标相统筹,解决毕业生的培养与需求相脱节的结构性矛盾。各级政府及人事部门要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与之适应的的人才培养规划。各大中专院校也要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紧密与企业协作配合,在专业设置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订单式”培养。对就业率低下的长线专业要暂停招生;对急需的短线专业要有计划增设,并加大招生力度。学校要允许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调整所学专业。大中专院校要把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紧密联系,协调互动,始终把学生能否就业作为学校办学好坏的衡量标准。
6、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基地建设步伐,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建立统一开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要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把人事教育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统一纳入到人才市场建设体系,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步伐,将此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就业市场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争取全社会特别是各企业单位的支持。就业市场要以人为本,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择业登记、就业指导等人性化服务,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实现网上资源共享,为毕业生提供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快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毕业生适应就业岗位能力。政府要投入专门扶持资金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各就业见习基地要在政府的扶持下,主动承担为毕业生进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创造更多岗位、吸纳更多毕业生到基地见习,增长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7、争取财政投入,落实人才经费。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才是关键。做好包括毕业生资源配置在内的人事人才工作必须有必要的经费投入,特别对于西部及欠发达省份,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此项工作的投入力度,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解决国内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经验,设立专门人才开发基金,并列入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保障对到西部山区、贫困县区工作的毕业生的工资福利,甚至还应制定更加优惠并区别于发达地区待遇的政策,支持西部和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才开发建设,最终达到加速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建议各级政府把人才开发经费列入预算,以解决人才开发及毕业生经费保障乏力、人才工作经费不足的现状,并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人才市场建设,打造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平台,从而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力指导。(曹耀武 唐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