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礼仪教育,还语文教学之本论文
摘要:礼仪教育肩负着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小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礼仪文化教育十分重要。而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传统美德必然体现其中。长期以来,由于礼仪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礼仪教育语文教学感恩
生活在宠爱和享受里的孩子,不缺乏玩具和食物,经常理直气壮地接受,不感恩、不领情。除了索取很少给予,既不知怎样体会来自别人的爱,也不知如何付出,好象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从来没想过有这么好的身体,受过这么好的教育,享受这么优裕的物质生活,要感激谁?从来没过过感恩的生活,亦无从体验什么是最珍贵。礼仪教育肩负着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小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礼仪文化教育十分重要。而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传统美德必然体现其中。长期以来,由于礼仪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已迫在眉睫。语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可供挖掘与使用,是我们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
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的最大愿望便是使“知识变成空气,人人得而呼吸,知识变成甘霖,处处得其润泽,知识变成太阳,照耀着广大群众,向前行进。”受此启发,在今年执教一年级语文时,我便时时处处以之为理念,指导自己的一举一动。于是,我设计了与学生初次见面开场白:“我是张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谢谢你们的爸爸妈妈把你们送到这儿来学习本领,谢谢你们能坐得这么端正,听我讲课,我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好学生!”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讲述朋友间互相关心,教学生如何给予关爱的童话诗。在我柔情的朗读中,学生的温情被激起:“张老师,秋姑娘真好,她对朋友多关心啊!要是我也是她的好朋友,该多好啊!”学生的愿望就是我的愿望,学生的梦想由我来帮忙实现:我连夜制作了许多树叶状信纸,以秋姑娘的名义,以好朋友的口气,给每位学生写信。第二天,当学生沉浸在“好朋友”的关怀之中,兴奋地朗读着人生的第一封信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三天,我的讲台上居然平平地躺着几封信,彩色的信纸,拼音、汉字结合的表达,洋溢着浓浓的感激之情。我趁热打铁热烈地表扬了这几位模仿能力特强的学生,热切地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一样试着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邻居阿婆、堂哥表弟等等认识的人写信,说说心里话。
对刚入学三个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讲要求很高,可是从短短的“谢谢您,妈妈!”到“谢谢您,老师,教会我本领,我已经会用拼音自己读故事书了,昨天我看的是《长袜子皮皮的故事》,好看极了!”一句句用拼音串起的稚嫩语言,却如璀璨的珍珠一般闪着耀眼的光芒。善意是可以传递和传染的,人格是需要互相感化的,习惯是需要坚持锻炼的。在温馨的课文内容感染下,在时时刻刻榜样的示范下,学生的模仿是惊人的,他们所感激的让无私付出的人激动不已的。最频繁的是物质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欣喜与感激:“天气凉了,妈妈给我买了床新棉被。晚上睡觉真暖和呀,谢谢妈妈!”孩子们心理上的成长也如旭日东升:“今天要交下学期的学费了,爸爸一大早就到银行去等开门拿工资,为我交学费。第二节课时,爸爸骑车赶来,头上都是汗。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报答他!”更可贵的是行动上的表现:“今天,吃好晚饭,我帮妈妈洗碗,妈妈高兴极了!”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乡村教育,就是要用活的方法,活的环境,去大力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将做人、求学、谋生有机结合起来。”知足感恩的品质使人富有,无论何时何地,快乐、喜悦、幸福,最能体验世界之美和人类之爱的美丽元素,让我们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看到了春的壮丽!
知道开始过感恩的生活,生命才真正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心胸才慢慢开阔起来。这样的心灵是健康的,没有任何阴霾,阳光的灿烂远超过以往任何单调的说教。可爱的学生渐渐开始学会很感激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很自然地给予别人爱。从清早亲切的问候开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时时处处传递着人性中最温情的善意,最珍贵的友情亲情。张扬跋扈的学生少了,文明礼貌的学生多了。小日记越写越长了,要感激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像课文《小河与青草》说的那样,学生慢慢体会到:正是人与人的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生活才这样美好。人性化的篇篇童话早已深入人心,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指导着行动;社会化的学校教育更是让学生以喜悦的心情和热情的态度对待家人、朋友,并神奇地产生坚强无比的力量,让学生笑对人生,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上了学就是两样的,我的孙子懂事了!”一位爷爷兴奋地逢人便说。“一(2)班的学生嘴巴真甜,还谢谢我教他们画画呢!”一位课任老师得意地说。“我盛菜打饭这么多年,你们班的学生天天排着队说谢谢,乐得我的胖脸都找不着眼睛了!”一位食堂厨师如是说。
“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是古希腊哲人留下的箴言。21世纪的教育将是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的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正是“面对一丛花也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对沙滩上一条小鱼的生命也在乎的情怀。试想,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高级的生命——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吗?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之本
浅谈语文教学之本
深圳市沙井中学 覃飞
众所周知,追根溯源,都要从该事物的内在结构入手,都要从该事物的内在构成要素及内在关系入手,因为内在构成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决定着事物的本质属性。那么,我们研究语文教学,也应该从语文的内在构成要素入手。
语文的内在构成要素究竟是什么?就是“言”和“意”,这从古人的无数论述中可得知。《庄子·天道》说:“语之所贵者,意也。”这里“语”、“意”相对,“语”最宝贵的是能表“意”,不能表“意”的“语”是没有价值的。《吕氏春秋·离谓》说:“辞者,意之表也。鉴其表而弃其意,悖。”这里“辞”、“意”对举,而且明确表示“辞”是“意”的外表,只注重言辞这个“表”而丢掉了所表示的“意”,是违背常理的,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明确指出,“道假词而明,辞借书而传。”其中“道”、“词”相对,“道”借助“词”来表明,因此“道”为主,“词”为次。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要求达到“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其中“言”与“旨”、“词”与“意”都是相对的。宋代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曾赞誉王安石之作“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仍然是“言”与“意”并举。直到现当代,人们还是从言和意两方面研究文论。朱光潜先生就指出过:“无穷之意达于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类似的论述还有很多,他们都是把“言”和“意”看作是为文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使用的,并且还是一外一内,一次一主。“言”和“意”这两个范畴,构成了我国古代独特的语言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框架,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美学意蕴,我们为什么非要从西方那些“洋名词”硬按在语文的头上,而将古色古香、意蕴丰厚的“言”和“意”等范畴弃之不用呢?丢掉了“言”和“意”等范畴,我们就丢掉了语文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范式,丢掉了语文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基本矛盾决定着事物全局的关键,决定着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语文,纷纭复杂,浩瀚无边。如果不能认清和抓住其基本矛盾,必将陷入茫然之中。语文是有其内在矛盾和规律的,只是我们没有认清罢了,而古人却早就认清了。如《易传·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是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意义。这里提到的“言”与“意”的矛盾,强调了言语、话语、表达手段和方式总是有限的,外部大千世界和深幽的内心世界却是无限的。如何用有限来表现无限,既是哲学问题,又是艺术问题,同时也是人生问题。《庄子·秋水篇》中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这是说,言只能表达物之粗,而意却能致物之精,故语言难以传达精微的义理,言不足以尽意。《天道篇》中说:“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这是说,意与道相关,道是不可言传的,因此,言只能得之于表,这也接触到了言和意的矛盾,是很有价值的见解。魏晋时期,以欧阳建为代表的“言尽意论”和以王弼、稽康等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论”曾热烈讨论过言意关系问题,他们虽然观点截然不同,但都把言和意看作是一对矛盾体。不同的是,欧阳建的“言尽意论”,肯定语言充分表达思想的功能,而没有看到语言还有不能完全表达思想的一面;而“言不尽意论”则看到了语言符号的相对性和局限性,注意到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语言与其所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差别、矛盾,从而把语言和思想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充满矛盾的活动过程。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强调了意可以凭借想象很容易奇巧,而言语却出于实在难以臻于巧妙,这强调了言和意的矛盾,十分精辟而可贵。类似的论述还很多。总之,言和意是既对立又统一着的不可分离的矛盾结构体,言和意的内在联系和矛盾构成了语文内在的最基本的矛盾。
综上所述,既然言和意是语文的基本内在构成要素,既然言和意的矛盾是语文的基本矛盾,既然言和意的内在联系、转换和统一是语文的关键、核心和根本,那么,探究言和意的表现性、它们的内在联系,使言和意尽可能地统一;探寻言和意生成的过程和规律,使个体生命精神的表现更准确、畅达、完美和动人,就是语文教育的不可推卸的本分和理所当然的属性,也就构成了语文的表现性——语文最根本、最独特的属性。所以,所谓语文,就是探究言和意的内在关系以及生成的过程和规律的学科,抓住言与意的吸收和表达、转换和统一,就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这就是语文的本色,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色。
第三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
逍
遥
东
蔡
小
学
二 零 一
李 会三 年云 四 月八 日
第四篇:还语文教学本色
还语文教学本色,造美丽语文课堂
集安七中隋慧
2012年10月20日,在长春物贸酒店会场,参加了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研讨会。尽管研讨会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天,但我始终感动着,收获着,思考着。黄厚江,常常让我们想起大树的叶子。他说,他的每一年都是树上的一片叶子。叶子,在阳光下透出最鲜亮的色彩,那是叶子最本真的色彩。于是,说起黄厚江,当然会情不自禁地去叩开他犹如树叶的“本色语文”的大门,倾听本色语文发出最质朴然而是最生动的声音。
在语文教学谁都可以指手画脚并诘难的当下,有这样一位教师让人充满敬畏:黄厚江老师坚持语文的本原,用本体论的理论去思考语文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认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培养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素养;坚持语文的本真,教师按照语文的规律去教,学生按语文的规律去学;坚持语文的本位,强调语文的学科本位,坚守自己的学科职责,以听说读写为本位。用最简要的语言概括:本原要弄清的是语文是什么;本真要弄清语文应该怎样教;本体要弄清语文应该叫什么。以此体现本色语文的三大特点,就是鲜明的针对性,突出的实践性和广泛的普适性。对我而言,我敬畏的并不是黄老师提出了本色语文的理论主张,而是他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坚守。听省教研室刘华老师介绍,1987年,未到而立之年的黄厚江老师就代表盐城市参加江苏省语文教学评优课并获奖。那年与他一起参加评优课老师大部分都已经退休,其中南京的老师当上了南京市教育局长,常州的当上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以后又升任常州市人大副主任,唯有黄厚江,至今以其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坚守语文教学一线,并以其“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在语文教学领域独树一帜。尤其令人肃然起敬的是黄老师为了践行他的教学主张,在半天的教学研讨中,黄厚江老师为与会者做了专题讲座:《本色语文教学的核心主张》、上了一大节教学示范课:《黔之驴》。生动的讲座,黄老师以其睿智和幽默不时引起全场的热烈掌声。本色的讲课,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诠释了他“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为目的”的阅读教学的核心主张。高强度的上课和讲座,展示的不仅是一个优秀教师的语文才华,更是他作为优秀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
和黄厚江老师相比,自己对语文教育本真的理解是何等的肤浅,对语文教育真谛的追寻是何等的慵懒,对语文教育策略与方法的寻觅是何等渺小。有时总以行政事务的忙碌为借口而忽略了深度的阅读,有时也会在觥筹交错中浪费了沉思的时间,虽然坚持一线课堂教学,但似乎也成了语文教学生涯的点缀。呜呼!何时才能有黄厚江老师的语文的味道呢!
第五篇:幼儿礼仪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家庭礼仪教育
摘要
家庭礼仪教育是促进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幼儿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为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内容和时机,使孩子健康、文明、活波地成长,在起跑线上播种良好的行为种子,在点滴之中展示礼仪之邦的风范。
关键词:礼仪;幼儿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
正文: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礼仪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表、风度;有利于培养孩子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幼儿期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写到,“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青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亚里士多德也有类似此方面的言论,“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在倡导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今天,幼儿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孩子未进入幼儿园之前家庭几乎承担了全部的教育内容,即使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了集体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是根深蒂固、不可代替的。相对于幼儿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处于基础的、关键的地位。孩子能否成功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并为社会所悦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接受的家庭礼仪教育。
2.现代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现在的孩子都成了家长心中的“小皇帝”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在社会交往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谦让、合作的精神。不少家长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作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忽视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行为技能的训练。孩子们今后的发展只有在拥有良好的文明礼仪基础上,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三、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第一部分: 基本礼仪
1、基本动作
2、礼貌用语
(二)家庭礼仪
1、对待长辈的礼仪
2、良好的行为习
3、待客接物的礼仪
(三)幼儿园礼仪
1、入园离园礼仪
2、教学活动礼仪
3、进餐礼仪
4、午睡礼仪
(四)公共场所礼仪
例如:行 走、等 候、乘车、游泳馆、商 场、公 园等地的礼仪和规则。
四、实施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
幼儿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会怎样做人、怎样生活。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礼仪教育灵活地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随机进行。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盥洗、睡觉等环
节。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为礼仪教育提供了很多契机,教育者要在日常的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情境,制定各项行为规则。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把礼仪内容细化到各个环节中。例如,来园时要求幼儿仪表整洁,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等。进餐做到文明用餐,保持桌面
干净,爱惜粮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餐后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教育者只有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随时随地的进行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优化家庭环境,营造礼仪氛围
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认为,创设彬彬有礼,愉快活泼,和谐协调,相互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的教育氛围是搞好教育的主要条件。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建立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和亲情的幸福家庭,让孩子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家庭人际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三)重视榜样示范,强化礼仪行为
家长从思想上应该认识到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本着对孩子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从言行上规范自己。父母的榜样作用胜于千百遍空洞的说教。幼儿,尤其是上幼儿园之前分辨力差,模仿榜样单一,视父母言论为金科玉律,几乎全部照搬父母或是其他抚养者的处世和行为方式。为人父,为人母,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注意在幼儿面前的言行,认真负责地扮演好为人启蒙者的角色,努力实践着规范的文明礼仪。
(四)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不但巩固了礼仪教育,并理解了其真正的涵义。实践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不仅需要幼儿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能获得最佳效果。幼儿通过游戏认识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在游戏中能培养幼儿应有的道德品质,如礼貌、独立、友善等等。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幼儿们在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学习各种社会规范,用不同的方式、语气与周围的人交往。这时,教育者可根据幼儿礼仪行为品质形成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像等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礼仪教育可通过游戏活
(五)达成教育共识,提出统一要求
家庭的成员之间,特别是主要的教育者之间意见分歧,各搞一套,会使孩子感到迷惑不解,无所适从,从而造成孩子是非不明,也容易对家长产生不正常的僧恨感,甚至使孩子养成见人行事、投其所好的不良做法。因此,父母应经常讨论子女的教育问题,以求达成共识,协调一致。在意见没有统一之前,万万不能各自为政,对孩子同时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会抵消教育作用,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文明礼貌是最受各国人民重视的品质。礼仪是发展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是沟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在文明、礼貌、得体的交往中,我们才能够快乐地成长!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首诗:“您的孩子并不是您的孩子,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他们通过您来到人世,却不是您的化身;他们整天和您生活在一起,但并不属于您。”让我们在对礼仪的思考、感悟中,带着诗人的启迪,切切实实地深入开展家庭礼仪教育吧!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