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12年贯穿设置,作为必修课程伴随孩子生命成长的黄金时期;它不同于任何一门传统课程泾渭分明、体系严密;它不等同于学科课程,却要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它不等同于专题教育,却在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中立德树人。
一、扎实有效的教研组活动
(一)XX教研团队
XX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她们各有所长,来自各个学科,最重要的是她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有独钟。在这支团队中,有胸中有沟壑腹内藏锦绣的程涛校长,有字如其名秀外慧中的老牌综实人董自秀主任,有其貌不扬却能量爆棚的专职教师刘朋云老师,更有悉心指导一路呵护伴行的专家团队,省教研员王秀玲主任、市教研员曲文弘主任和我区教研员周秀琴老师一直关心关注XX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情况。多年来,这支团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道路上执着并肩前行,用她们的爱心与智慧书写着XX综实故事,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研组。2018年初被评为市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示范学校,5月22日参与主办了槐荫教研新样态——2018“品牌教研引领月”系列活动综合实践学科分会场展示活动。
(二)多种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去年10月,教育部正式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纲要进一步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各学段的重要地位。作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参与、自我体验、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平台,平台的场景就是社会这个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校确立了“和而不同 各美其美”的办学理念,对于学生而言:“和而不同 各美其美”倡导每一个XX学子在缤纷课堂、多彩实践、多元评价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愉悦。为此,XX综实教研团队深入学习新纲要,梳理多年来综实课程的行走路径,以“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宗旨,着力打造“三级课堂”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具有XX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文化,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来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实施“一二一”齐步走的教研组建设策略:
“一”是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教师大教研,由课程领领导小组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培训,主要涉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顶层设计包括课程规划、课程体系、课程定位等,让全体任课教师达成理念上的共识。
“二”是每月进行两次综实任课教师教研,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教研方式,转而采用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活动”作为教研的着眼点。从资源的挖掘、项目的选择、方案的编写、方案的实施、实录的撰写、学生的评价、资料的搜集、成果的展示、技能的学习等多方面进行研讨和操作,充分凸显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
最后一个“一”是每周由年级任课教师进行的网络教研。我校专门创建校本研修QQ群供老师们互动交流。教研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各教师围绕一个教研主题,在QQ上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在加强教师间交流的同时不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成为颇受老师们欢迎的教研方式。
二、丰富多彩的综实课堂
活动即课程,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紧紧围绕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活动主题、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整合活动资源、拓展活动时空、展示活动成果,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收获、成长。
(一)立足班级,让学习生活有滋有味
根据《新纲要》推荐的主题和我校多年的课程实施路径,形成了以“项目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特色。按照“纵横交错 螺旋上升”的原则对不同年级的活动项目进行了整体设计。如“玩泥巴”、“舌尖上的美味”、“我是小小摄影师”、“有关鸡蛋的研究”等项目学习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
(二)扎根校园,让校园生活有声有色
我校的主题节日课程就为每一个XX学子搭建了这样的平台。有体验诗情画意的“诵读节”,展示艺术才华的“艺术节”,享受运动乐趣的“体育节”,勇于创新实践的“科技节”,有徜徉四溢书香的“读书节”,还有感受魅力中华的“孔子文化节”。
(三)深入社会,让社会实践有情有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特点就决定了它不仅仅是学生在校以课堂教育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它更是学生在社会、在家庭的全部生活实践为背景的教育。为此,我校努力开发社会资源,建立十大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社会实践课程让每个XX学子走进社会大课堂,有走进方特的研学之旅、走进山青的实践之旅、走进省博的文化之旅和走进社区的服务之旅等。校外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中锻炼自我、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的意义,为将来成为一个负责任、乐奉献的社会公民而准备。
缤纷多彩的实践活动为每个XX学子搭建了广阔的成长空间,成就了孩子们有滋有味的学习生活。这种生活的设计师就是我们富有爱心和智慧的教师团队。教育即生活,“用心过日子”已成为我们综实团队的教育共识。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的老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幸福。我们相信:这种种宝贵的生命体验必将成为促进孩子终生成长的源头活水。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采取“点上深化、面上拓展、纵深推进”的措施,深化课程研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和有效化实施,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下面对我校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
对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活动期间,我们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五年级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却对染纸的研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所设计的这些活动内容,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围绕一个内容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教师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三、让学生加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享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程以“实践”为主,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收集、整理各种相关的活动资料,如照片、录像、日记、采访和调查记录、小报等,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撰写活动日记和心得体会,将活动的一刻永远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家长老师分享活动的成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我们的成功。
第三篇:前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前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我校自今年以来,努力实施新课改,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提升,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的课程目标,为体现校本化的观念,在我校一至六年级分别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三个分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就我校2012年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本校有利资源,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我校把科学课搬到我校的认知园来上。充分利用认知园的丰富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不论春夏秋冬,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冬,我校始终坚持每周五下午由科学老师带领两个班的学生前往认知园劳动参观学习。看着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认知各种植物后兴奋的表情,老师们总忍不住为这些孩子感到高兴:一颗爱科学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纯真的心中扎根了!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珍重健康,我们特和在学校附近的菜农、果农联系,带领学生前往参观学习。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走向社会,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社会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所在庄进行统计调查,结合数学学科所学的列表统计的知识,并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针对菜农种植的蔬菜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近两年农村的迅猛发展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
四年级老师结合年级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我爱种菜”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拍下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并在校内开展了“我爱蔬菜”图片展示,将美丽的蔬菜展示在师生面前,再一次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潮!
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与风采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做中学”的乐趣。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活动,而自主动手的机会偏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
我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仅仅是实施新课程改的开始,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任重道远。但我校的广大师生深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和紧密合作,在新的一年中,必将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花朵,愿综合实践活动永远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充满着旺盛的张力,充满着最浓厚的生命力!
第四篇: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结合“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工作方案”,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为目标,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阶段检查”和“综合实践科组巾帼文明岗的创建”为契机,加强对科组建设成果的总结和梳理,同时抓好省、区“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继续在规范中不断向前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尽管科组中大多数老师都有多年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学期围绕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研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围绕主题,推荐科组四位新手老师上校内研讨课,通过课例的展示,课后集体的研讨反思,进一步的改进课例并在市试点学校检查中把改进后的课例进行展示。上课的教师在实践、探究、反思、积累中快速的成长起来。同时,还多次邀请市、区专家到校指导,开设讲座,参加科组的集备,科组的研讨和座谈,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选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级研训活动
本学期,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并把学习、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科组老师传达,共同学习,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科组2位老师参加了9月份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综合实践年会;2位老师参加了10月份在佛山南海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食品教育研讨会”;2位老师参加了11月份在深圳市水库小学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全科组的老师参加了在增城市荔江小学的广州市现场会;科组老师还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每次区教研活动和网络教研。
3、科组内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熟手”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在迎接市试点学校检查课例展示的筹备过程中,各集备小组从课前集体备、试教、课后的反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规范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规范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xx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规范课题建设,推动学校科研上新台阶
教育科研引领学科教研,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坚持以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教科研工作。
1、规范课题成果管理
本学期,我校以“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的中期检查”和“综合实践科组巾帼文明岗的创建”为契机,加强对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梳理。不仅重视研究阶段性的总结、科组以及课题资料的梳理,还对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成果资料做好规范的整理和管理;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上传天河部落,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本学期,区级“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校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由东南大学出版社集正式出版。
2、有效落实各项课题研究实施工作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6项课题:潘国洪校长承担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及市特约教研员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池瑞香副校长承担的天河区“十二五”规划课题面上一般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研究”;以及2项市子课题以及1项区级小课题有序开展研究,同时,本学期还积极申报了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与人数达到60%以上,本学期,在课题的带动下,教师的研究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校的科研工作正行走在规范化化发展的道路上,并向有效化道路迈进。
3、规范奖评制度,调动科研热情
为了增强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也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本学期我校根据学校“科研奖励制度”以及“课题管理”规定,对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的结题报告、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案例、论文等成果资料进行奖励。同时每学期都进行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评选出 “教科研标兵”以及 “教科研积极分子”,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动作用以及促进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四、课程实施成果
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老师们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积极撰写论文、案例,取得了点滴成果。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次研讨会案例论文评比活动中:我校3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校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正式出版;本学期在“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阶段检查”中,我校认真对待,积极筹备,四位新手教师分别展示了4节不同课型的方法指导课,并受到好评;科组的规范管理,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受到检查专家的高度评价。2010年我校综合实践科组申报了区的“巾帼文明岗”,本学期10月份接受了区妇联和妇委会的评估;我校还积极申报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继往开来,我校将不断深化对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丰富和积累成果,创造新的佳绩,不断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规范中完善,在规范中创新。
五、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
在下一阶段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将接续严格执行原方案的计划,致力于课程的深度开发和课程的有效实施。
1、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由于内容的不具体性,从一定程度上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带来
一定的难度,目前我校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2、各项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确保校本开发建设和实施有章可循,保障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它是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对孩子们的束缚,让孩子们亲身参与,给他们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兴趣,使孩子们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如何在低年级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我做如下总结: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有体验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其价值就在活动中,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一种良好的探究品质来支持学生完成实践探究任务。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过程,在实践尝试中培养探究的品质。一般来说,每次实践活动,都应该让学生从活动准备阶段到活动实施阶段,再到活动总结阶段开展自主实践,经历活动主题的提出、制订活动方案、收集处理信息、进入实际活动情景、进行总结交流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养成周密思考、按计划进行的探究作风,让学生在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严谨探究态度。也只有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学生才会真正有所知,有所悟,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内容富有趣味,能极大地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小学低年级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应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寓学于玩,玩中求知。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如果在内容上就不能吸引他们,何谈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有鼓励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发展功能,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与个体差异,不仅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予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样的评价,真正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方能称得上“有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过程才是最美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正在于实践的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研究,学会做事,也让教师不断为了这一目标去研究、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