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作盅杂文随笔

时间:2019-05-15 11:1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妈作盅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妈作盅杂文随笔》。

第一篇:大妈作盅杂文随笔

夜读小说红楼梦,看到赵姨妈请孟道婆给宝玉、王熙风下蛊,暗害宝玉、王熙风的故事,就不由的想起,童年时期在农村老家亲历的一段大妈作蛊的往事来。

那是1975年的一个夏天,我还在上小学,我们家和大妈家共住在一个院子里。那时的农村还是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大集体,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各家的成年人都参加集体劳动。在那个靠挣工分维持生活的艰难岁月,农户家的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只有到年底才能分到一点少的可怜的现钱,而这些钱则是全家的命根子,一年内家里的油盐酱醋等日常开销全靠它了。

大妈家,因为劳力多,生活条件就相对比我家好一些。再者,那时的大伯精力强,脑子活,他领着能吃苦的堂哥,在自家仅有的六分自留地里,精心种上了黄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等到这些经济作物长到能上市时,堂哥就用一辆加重自行车捎上兩个大竹筐装满近百斤以上黄瓜或西红柿,骑车到距村子五公里外的城上去卖。

有时堂哥为了多卖些钱,就捎着满满的两竹筐黄瓜或西红柿到距村5O公里外的武南火车站或黄羊镇去买,那里的工人多,只要跑远路,就能买到好价钱。

大妈家自留地里那一茬茬黄瓜丶西红柿,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就是家里的摇钱树,聚宝盆。往往一茬黃瓜、西红柿卖完后,就能卖到七八百元钱,同时还能换回一些吃的粮食。

有了这些收入,大妈家的日子自然过的比别人家强。乡下无密秘,在同村的乡亲看来,大妈家的收入不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姑父、姑母家在邻近的另一个公社。姑父和姑母家里的孩子小,常来我家和大妈家做客。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只有姑父、姑母是我们两家经常走动的亲戚。

这年夏天,姑父家为买一台缝纫机,借了大妈家的260元钱,说是到秋后归还。大妈家的财务大权是大妈掌管的,不用说什么,大妈就借钱给了姑父。

秋后的一天,姑父和姑母来大妈家还钱。这天,大妈家杀了一只大公鸡招待前来还钱的姑父丶姑母。因为是星期天,又不用去上学,我也在大妈家跟几个堂弟兄玩的不亦乐乎,同时也想跟着堂弟沾光吃肉,打个牙祭。

大妈把杀好的鸡放在锅里炒,顷刻间我们家的院里院外便弥满了少有的肉香味。就是这肉香味,使院子内外聚了几条嗅味而来的狗。不一会儿,住在我家隔壁的比我大伯小二岁的本家堂哥也闻香来到了大妈家。他刚进家门就嚷嚷着说过来看望姑父、姑母,姑父就跟他打了招呼,他便很自然的被姑父留下了。大妈和我们都知道,他是借故来蹭饭的,这个堂哥时常就有这个毛病,是我家和大妈家窜门的常客,只要家中来客好饭,他过来蹭饭是常事,农村人好客、好面子,虽然心里厌烦他,但谁也不好说出来。在经济不发达,物资匮乏的年月,农村里除了过年,平常是难的吃一顿肉的,这也情有可原,大伯就礼让着他与姑父坐下来。

一会儿,大妈把炒好的香味扑鼻的辣子鸡盛了满滿的二大盘端上桌来,大伯也打开了一瓶平日里难得一见的高梁酒,说是要与姑父和这个不请自来的堂哥喝兩盅。

姑父说在喝酒前,要把正事办了,免得喝酒后误事。说完就当着全家人和这个堂哥的面,从身上掏出一个用手绢包了几层的包,小心翼翼的打开手绢,点清包着的260元钱后,还给了大妈。大妈也客套了一番,接过钱,仍用那个手绢包着,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就到厨房忙着做饭去了。

等到了姑父走后的第二天中午,我和几个堂弟刚从外面玩回来,还没进院门就听到了大妈的吵嚷声,弄的院里的每个人也跟着紧张起来。原来是家里遭了贼了,姑父昨天还回来的260元钱不翼而飞,被人偷了。

也许,这些钱在现在看来也没有多少价值,就是丟了也毫不在乎。可在那个一个鸡蛋值八分钱,一碗臊子面仅卖1角2分钱的年代,这些钱也许就是娶一个媳妇或办十几桌酒席的费用,真可以说是一笔巨款。

是谁偷走了大妈的钱呢?不出一天的工夫,这个问题就初步有了线索。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这件事当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属于严格保密的,根本不可能让我们这些孩子知晓。

后来,我还是在大人们无意的闲谈中,才陆陆续续的知道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原来姑父走后的第二天上午,有到我家借东西的一位村民说,他因借农具到过我们家的院子,见院门大开着,就进去了,喊了半天沒人答应,却见邻居堂哥慌慌张张的从大妈家的正房出来。他听到大妈家被盜后,就及时地把这个情况悄悄的告诉了我大伯,原来就是这个邻居堂哥偷了大妈的钱。

怎么解决好这件事呢?是报警还是釆取什么办法……。

我的父辈们尽管没有文化或文化程度不高,但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平日的为人处事中,他们的言行因为受儒家等传统文化的浸染,处理任何事都是具有大智慧的。

后经我们两家大人们协商,就有了处理这件事的办法。

好事不出门,坏事一阵风。经村里人传播,不到几天工夫,大妈家钱被盗的事,整个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在那段艰难岁月里,村民们过的日子尽管很贫穷,但乡村的民风还是很淳朴的。这种事在农村里很少见,村民们普遍认为做这种事很缺德,如果谁有这事,村上的人会一辈子瞧不起他的。

于是,有人就给大伯和大妈出主意说,到公社保卫部去报案,让保卫部的人去查(部卫部就是现在的乡镇派出所)。对村里这些好心人的建议,大妈和大伯只是听一下笑着摇摇头,并没有釆纳,大妈说我们自有办法解决。

村里的人也不知大妈会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件棘手的事。沒过几天工夫,和大妈关系好、走的较近的几个妇丈,就从大妈处探听到了大妈的解決办法。大妈说她已在神婆子(巫婆)那里已算出了是谁偷的钱,神婆子也给她教了惩治的办法。神婆子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要给偷钱的贼宽容一个礼拜的时间,如果偷钱的人在期限内主动把钱悄悄放回去,就不做追究。否则,她就教大妈作蛊。

作蛊的方法是拿面团捏一个小面人,在小面人上注写上偷钱人的生辰八字,涂上辛红,再在小面人身上扎7根针,其中心上扎1根,双眼丶双手、双足各扎一根,扎上针后,在灶前上三注香,烧了神婆判的符,然后把面人放到蒸笼上蒸上三个时辰,不出三日,这个偷钱贼定会全身浮肿,七窍流血而死。

大妈要作蛊的事,经村里这几个妇女的传播,随即整个乡村的人都知道了。

在大妈焦急的等待中,时间又过去了两天,可是偷钱的人还是没有把钱放回去,大妈可有点沉不住气了。大伯对大妈说再等二天吧,我们得给人家他留点悔过的时间,再者我们二家人都在家,让他怎么有机会把钱放回来呢?经大伯提醒,大妈也顿时恍然大悟有了主意。

次日早上,大伯便借故进城去给生产队办事出去了,我父母也上工出去了,临出门前母亲说让我和几个堂弟兄到村外的小河去玩。大妈也对村上的人说今日上午要去临村的神婆子那去请符,并要在今日晚上按照神婆子教的办法作蛊。这样就有意识的给偷钱的人留下了很充足的把钱放回来的机会和时间。

这天,我和堂弟们有了大妈的允许,便和村里的同龄小朋友到村外的小河里抓鱼,游水,到草丛中抓蝴蝶,抓蜻蜓,抓蚂蚱,玩的非常尽兴。我们一直玩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才回家。

回家后,母亲早已做好饭菜在等着我们。在吃饭中间,听母亲给父亲说,大妈被盗的钱找到了,还是在大妈家放钱的那个抽屉里找到的,仍用那个手绢包着,钱一分不少。

原来,那天上午我们兩家人都出去,包括让堂弟兄和我到村外小河去玩,这都是大伯和大妈的有意安排。

有人看见,那天上午只有隔壁邻居堂哥进去过大妈家的院子。

随后发生的一切,都和大人们预料的一样,至此这件事就有了园满的结局。

这是一段在童年的日子里,被岁月尘封的痛苦记忆。而今,大伯、大妈早已作故,我也兩鬓染霜,每当想起这件往事,无不被父辈们的智慧所折服。

第二篇:舞动吧,大妈杂文随笔

1、舞动吧,大妈

近来被一个有关大妈的新闻一直打扰不断,听说某某城市大妈们正在跳广场舞,忽然从对面楼顶上的定向扩音机里,传出来一阵巨大的声波,大妈们被震撼的东倒西歪;又听说某某小区的大妈们跳广场舞正酣,忽然天降一阵粪雨,熏得大妈们掩耳捂鼻;又听说某某城市广场里的大妈们跳的正猛,忽然几个手持铁棍手牵藏獒的大汉闯入舞群,吓得大妈们落荒而逃;还听说中国大妈的广场舞已经占领美国和俄国,引来了当地警察的干涉;等等之类的消息传遍了中华大地。

有人要说话了:大妈们年事已高,辛苦了一辈子,老了去广场跳跳舞有何不妥,竟引来这么多的绯闻?又有人要说话了:呵呵,广场舞音乐震耳欲聋,扰民啊!大妈说话了:我就是要跳,不跳广场舞,您让我们干嘛去?!

一边是口诛笔伐的批评,一边是热情四射的舞动,广大群众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议论,又是中国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大妈们少则四五十岁,多则六七十岁,基本上都是“闲人”,也就是说不用再被职业所束缚,如果年轻时没有培养出能够有所寄托的兴趣爱好的话,每日除了干点家务、买买菜之类的事情,就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了。那么广场上的舞动就必定成为了大妈们的惟一的必不可少的晚年爱好,不是用“扰民”或者“烦人”这些批评就能够阻止得住的。

大妈们的大多数都是与激情年代一起长大的,一旦遇到奔放的音乐就会即景生情,自然而然的会引起巨大的共鸣,就如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定律一样:一个刺激到来时就会引发类似的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所以广场舞的巨大吸引力,与大妈们的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并非大妈们天生都喜欢激情舞动。

无论反对派也好,还是支持派也好,或者当事派也好,每一派、每一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付诸自己的行为,孰是孰非还真是难以认定。所以又引发了电视台为此专门制作了节目,就是大妈们的广场舞的专题讨论节目。

这个节目办的好不好?嘉宾们辩论的好不好?主持人引导的好不好?大妈们的广场舞到底好还是不好?虽然节目做的很热闹,但是相信观众们还会云山雾罩,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从这档子电视节目又想起了不久前的另一档子电视节目,真是有点不好意思说出来,因为太过风马牛不相及了,但总是感觉到这两档子电视节目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且关联的惟妙惟肖呢。

那一档子电视节目是著名的主持人主持的,规格不能说不高,影响不能说不大,辩论双方估计也都是有名头的嘉宾,命题也是惊世骇俗的题目:《吃猫杀狗》,一时间在中华大地刮起了一阵人性认知的旋风。

猫能不能吃?狗能不能杀?如果用激情年代的价值观来衡量,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你丫有毛病了吧?这种事情还要开电视辩论会?猫猫狗狗算什么啊?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难道还要与猫狗斗?!

如果用现代进步社会的价值观来衡量,吃猫杀狗是丧失人性的表现,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让我们来讨论?这样的电视辩论会是不是同样开的可笑,岂不是小瞧了俺们人民大众的认知能力了吗?!但是现实社会中,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仍然是个不解之谜,近来又有了哪个地方政府轰轰烈烈的准备举办狗肉节呢。

看起来吃猫杀狗与大妈的广场舞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对于人性和价值观的认识上,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我们这一代的年龄与大妈们相仿,最能体谅大妈们的苦衷,大妈们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的吃不饱,大妈们学知识时遇到了停课闹革命的辍学,大妈们形成人格时遇到了阶级斗争和文革的残酷,大妈们四五十岁时遇到了市场经济的下岗。她们经历了艰苦与辛苦,没有本钱去向文明社会的标准看齐,又不能守在家里任凭情绪和身体慢慢地垮掉,所以广场舞给大妈们带来了“欢乐”和“健康”,又能给社会带来和谐繁荣的景象,您说说如果您也是“大妈”,您能够抵挡住广场舞的诱惑吗?!

那些吃猫杀狗者的苦衷也是千头万绪无法理清楚的,强大的意识形态惯性和强大的经济利益驱动,致使吃猫杀狗者们理直气壮毫无羞愧之心,这要比大妈们的广场舞带给社会的“扰民”、“侵犯公共利益”的问题更加震撼。

一方面是普适价值的现代进步意识:任何公共的权益不容侵犯;一方面是现实的社会状态:大妈们需要快乐健康和精神依托,有没有一个能够中和的方法来和谐呢?呵呵,我倒是想出来一个妙方。

现代科技可以说无所不能,如果说互联网改变了现实中国社会,微博微信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呵呵,不要谈虎变色、杯弓蛇影啊,这可是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呢,所以了现代科技照样可以改变大妈们广场舞的负面形象。

技术装备如下:

1、把大音箱丢掉,换成有色幻功能的LED磨砂效果灯箱;

2、使用带有高频或者蓝牙传输的音乐发生器(闪存或者碟片均可);

3、每个大妈配备一个接收终端戴在耳朵上;

4、领舞者使用遥控装置来调整音量、音节、音乐歌曲;

5、接收终端也可以独立调整音量。

这套设备的造价不比大功率的音响设备贵,有了这样的装备,可以说把大妈的广场舞升级到了全天候、全地形版本,再也不会担负起“扰民”、“侵犯公共利益”等指责,真正的过上愉快、幸福、健康的劲舞生活。

愿大妈们的广场舞跳的越来越好,跳的越来越美,跳的越来越健康快乐!

舞动吧—大妈!

2、走动吧,大妈

中国大妈的广场舞,犹如星星之火,迅速地在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如火如荼的舞动了起来。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现今的大妈当年的女娃们,也曾经如火如荼地跳起过另一种集体舞,那就是无比荣光的“忠字舞”,相信稍微有点岁数的国人应该能够记得吧。

每逢夜幕降临,透过家里的窗户,传来一阵阵由“红歌”为主旋律的“噪声+音乐”,如果你家的窗户离音源较近,还能听到一阵阵整齐的脚踏声,呵呵,大妈们正在七扭八扭地跳着呢。

对于大妈们的舞动,引来了社会上乃至世界上不同声音的争议,那日偶灵感附身,写下了“舞动吧,大妈”,从理论上、实践上、方法上对于广场舞做了详细的思考,心里觉得起码站在一个理性的立场上来品议大妈们,提倡在不影响公共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大妈们对于舞动的爱好。

不料今日的一则新闻,打破了我对于大妈们舞动的理论基础。

新闻报道徐州近万名大妈们舍弃广场舞,转投到了城市道路“暴走”,报道还称:大妈们成群结队的游街暴走,占领了机动车行车道,自然也会占领了人行道,对于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哎呀,大妈们啊,如果说广场舞扰民只是影响了市民的安静,那么交通占道就直接影响了政府部门对城市的管理,你们没有糊涂吧?为何要去惹城管和交警?早晚要被拾掇的,现在可不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可以为所欲为。

你听,那万众一心的脚步,夸夸、夸夸!你看,那万众一群的走动,刷刷、刷刷!你想,那万众一心的理念,走走、走走!喝令三山五岳让路,我来了!

此山是我开,此路是我栽,用激情年代的、大无畏的、锻炼身体的名义来走动,何罪之有?我们走在大陆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健身教练领导着我们,迈开大步走向远方!向前进、向前进……。

本来城市道路就拥堵,我们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有何不可?道路如果修得宽点不就可以了吗?本来城市里面的污染就很严重,我们不过是增砖添瓦而已,治理雾霾加大力度不就可以了吗?本来公共场合就不文明,我们只不过是雪中送炭而已,您多多招聘城管不就可以了吗?你们还有许多的先天不足,我们不过是走走路而已,至于大张旗鼓的挑唆官媒来报道吗?呵呵,这片土地都是我们的,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您们管得着吗?天这么热,都给我回家纳凉去吧!

截一段“舞动吧,大妈”片断:《大妈们少则四五十岁,多则六七十岁,基本上都是“闲人”,也就是说不用再被职业所束缚,如果年轻时没有培养出能够有所寄托的兴趣爱好的话,每日除了干点家务、买买菜之类的事情,就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了。那么广场上的舞动就必定成为了大妈们的惟一的必不可少的晚年爱好,不是用“扰民”或者“烦人”这些批评就能够阻止住的。大妈们的大多数都是与激情年代一起成长的,一旦遇到奔放的音乐时即景生情,自然而然的会引起巨大的共鸣,就如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定律一样:一个刺激到来时就会引发类似的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所以广场舞的巨大吸引力与大妈们的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并非大妈们天生都爱激情舞动》。

以上是我对大妈们跳广场舞的理解与分析,本来跳跳舞充其量扰扰民,咱们又不是什么西方社会有那么多的法律法规,你媒体也好、市民也好、男女老幼也好,城管交警也好,谁奈我何?为什么又变出花样来满城暴走呢?

大妈说了:你们不是整天的叨叨我们跳广场舞扰民吗?这回我们不扰民了,改成走在大路上扰扰公共秩序,肠炎说的好:法不责众吗,何况还没有不让暴走的法,哈哈!

哎呀,不好,说了这么多大妈们的爱好,也唯恐把大妈们得罪了,所以呢,偶也赞成大妈们的健身行动!

改成“暴走”也行,您走动吧、大妈!

3、雾霾下的大妈们

这几天全国许多地方都笼罩在雾霾之中,古城西安也不例外,从昨天开始就显示pm2.5值达到了四、五百,据说还是“官方数据”,实际恐怕不止这个数了。

由于事先约好了几个朋友小聚,大家都是有家室的人,平常各自忙东西,约在一起也不容易,所以我只能冒着雾霾的“毒气”前行。

找出了早已买好的防雾霾口罩,据说能够阻止pm2.5的微小颗粒,但愿说明书说的是“真话”,这年头真的假的东西有点难以分辨了。

戴上了大口罩,坐上了公交车,原本是要开车去的,但咱也是有一点良心的人,不能再给古城的空气增添乱了,就放弃了开车去坐公交。

沿途大雾沉沉,前程一片迷茫,路过环城公园时,看到了一群大妈在跳广场舞。

环城公园是古城的门面工程,反复修整了数十年,才有了今日的黄花绿叶、清水护城,更是市民们晨练的好去处。

雾霾和pm2.5是近年来才被我国承认的有毒气体,听说在发达国家只要超过一百,便是严重污染了,四五百的指标,那一定是场灾难,会侵蚀人的健康诱发疾病。

透过雾蒙蒙的车窗,看到这群大妈们面无惧色,有的还没有戴口罩,戴口罩的看似也是普通防尘口罩,并不是那种厚厚的大大的防雾霾口罩,她们全神贯注、旁若无人(却不知旁边周围都是雾霾啊)地翩翩起舞,看得人心里一个劲地着急!

大妈们论年龄,差不多都是经历过激情年代时期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可嘉,但是不畏“毒气”而舍身劲舞的行为可悲又可耻!

用“可悲”来描述可能会认为比较贴切,用“可耻”这个词,也许有点过分了。但是仔细想想:“可悲”是自己没有认知,家人子女也不给大妈们提个醒,任凭老人在“毒气”中运动,大口地呼吸着雾霾,不会是让老人为减少空气雾霾密度做贡献吧?“可耻”的是大妈您自己认为我跳舞我怕谁?但是任性也不能不尊重生命和他人,您考虑到“吸毒”造成的后果了吗?一旦病倒轻则连累家人,重则失去性命啊,无知无畏既可悲也可耻!

这时候我想到了源自东北的小说连播:夜幕下的哈尔滨,又联想到了:雾霾中的大妈们,这两个都是危机四伏、诡异无常的场景,有人却浑然不知。

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这里就不说了,你懂得!

据说雾霾还要持续几日,但愿明天大妈们不会再在这里健身,但愿大妈们能够挺住今天吸入的雾霾,争取见到蓝天白云的到来。

以上的文字写的虽然有点糙了、刻薄了,但道理应该还是个理,恨铁(大妈们)不成钢(不识雾霾)啊!

第三篇:失眠随作杂文随笔

一失眠,就会想家。

想起很久没见过家人的样子了,很久没和他们通过话了,也不知他们最近过得怎么样,身体是否还好?有没有不舒服?……

千万别像我啊,在夜里辗转反侧,惆怅难眠。

白天的自己混混沌沌,夜晚的自己反而异常清醒。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我的身体真的还能长期承受夜夜两点入睡、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的消磨吗?

我真的不知道我怎么了。明明每天说那么多的话,却还是会在一个人的时候,孤独凄凉。

我只是好想回去,回到从前。

和爸爸妈妈睡在一张床上,睡前照例一杯热乎乎的牛奶,关了电视,问一句:“门锁好了吧?”然后钻进被窝,搂着父母的胳膊入眠。后来长大了,自己一个人睡觉,抱着我的小鳄鱼,非要抱着一个东西才能睡着,枕头也好,被子也好,我习惯了这种感觉。

我是上大学以后才开始改变这种习惯的,或者说,即便是抱着玩偶,我也睡不着了。

因为我根本就不是原来的我了啊。

我同原来的环境割裂,一下子要改变十七年以来的生活方式,学会磨合,学会妥协,学会忍让……

我习惯了别人主动亲近我,而不是自己主动靠近他人。所以至今为止,我的朋友几乎只有我的室友。

大家似乎并不怎么喜欢我。因为我,是一个带着刺的人,或者说,不通人情世故,不懂隐忍敛藏。

在大一的时候,我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孤独感。因为那时候,我还有一群亲友,还有一处安放心灵的寄托,还有自己热衷的事物……现在,我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事物了。

写作于我而言是一种习惯,阅读对我来说是一种本能。讲实话,很多时候读一些书不仅不会让我好过,还会让我难受,低沉至极。

因为我睁开眼去看这个世界,所以我清楚了自己的渺小无知。偏偏,心有不甘,有的人,实在喜欢不上;有的生活,实在接受不了。

我不是为了孤独而孤独,我想要热闹,想要被关爱,想要被理解,真的。一个人是有多孤独,才会耗费那么多精力在文字上――只是因为他无处发泄,因为他找不到一个能够排遣他寂寞的人。

我想回家,因为在家里失眠不会害怕。这是我的家啊……我可以嗨到深夜,可以自然醒,有几个最亲的亲人陪在身边,我还有什么好伤心的呢?――每次一回到家,就不想走了。

是不是因为孤独,他们才选择去恋爱呢?是不是他们也害怕这样的生活,所以他们想要自己,显得不那样可怜?

可是我……实在勉强不来自己,那些男生,碰我的手我都嫌弃,更何况是用那种炽热的眼神注视着你、跟你有亲密的接触――我就是不喜欢他们,也许他们有着他们的优点,但我欣赏不来。

我说过,我喜欢的人只会在梦里。我自己也不抱什么期望。正是因为深深知道这一点,内心才会愈发刺痛吧。

对不起,我真的不会交朋友。我只会尬聊。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的钻研。我游戏打得不好,也不擅长运动,也不爱看电影看电视剧,也不追星,也不化妆……我自己都羞于和他们谈论那些空泛的人生道理,他们也不会喜欢听。

像一颗孤独的星球,被隔离在星群之外,默默闪耀着,如此突兀,如此不合群。

谁也说不清这种深深的孤独感来自于哪里。我自己也说不清。我只是觉得人世渺茫,没有谁能陪伴谁一辈子,可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偏偏奢望永恒。

我是一个固执地不肯醒来的,做梦的人。

第四篇:为心作传,为心谱曲杂文随笔

从小我有一个习惯,总喜欢在新笔记本第一页上写上几句唐诗、一段名言等鼓励激励自己,可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最喜欢写的是这样几句话:“事业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的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乐趣,并且永远也舍不得丢到它,这就是事业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知道并喜欢这几句话,源自一本我最喜爱的图书,《穆斯林的葬礼》。

首次听说这本书的名字是上小学的时候,30多年前的农村孩子除了课本几乎没有课外书,我爷爷每天午饭时总喜欢把家里那台老式“戏匣子”开到最大声,那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一个“广播小说”的节目,我天天就像追星族一样,一集不落地听完了这部小说。男女两个广播员用他们的声音把小说的场景、人物心理、人物关系和对话惟妙惟肖地再现到听众面前。大学里第一次去图书馆,我就借阅了它,我慢慢地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地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在又一次为新月、为楚雁潮、为韩子奇、浦绶昌等人物的命运唏嘘时,也由此记下了扉页上霍达老师关于事业心的几句话。

说了这么多,朋友会问我了:它是一本什么书呢?怎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它是一部五十二万七千字的长篇小说,由回族女作家霍达老师写作。1991年以来多次转载、转播和翻译成多种文字,并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等全国多种奖项。书中叙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纠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着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

书中韩子奇小时候偶然对玉器发生了兴趣,便跟随师傅开始了琢玉雕玉的生涯,并且历经艰难成了名冠京华的玉王。在日寇侵华时,他携民族瑰宝远渡重洋躲到了英国,可是,他的这些致命宝贝却在文革中被查抄和损毁。他的女儿,新月,是他在英国避难十年间和妻妹梁冰玉所生,由妻子梁碧君抚养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与班主任楚雁潮产生了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新月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他们的真挚爱情令人扼腕。

霍达老师用穿插的笔法,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感情、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解释了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与融合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体现了他们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这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我们当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人生悲欢与离合,于国于家共蹉跎。不忘初心守如玉,一代匠人似痴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我们不正需要这种不忘初心、坚持本心、立下恒心的伟大精神吗?

朋友们,百闻不如一见,和我一起打开这部著作,在文学画廊中欣赏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吧,他们是那么血肉丰满,他们是那样栩栩如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你会看到许多穆斯林民族知识,你会看到许多玉的故事,你更会看到两代人的爱情故事,你也会在字里行间看到霍达老师的侠义色彩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让我们一起浏览、品鉴、咀嚼、回味这部伟大的巨著吧!

第五篇:也曾想作山中鸟啊杂文随笔

若我来生再能得遇你,我会在月明星稀、就连身处凛冽寒风之处,马毛猬磔的浪者也将生计之恼抛于脑后酣然入梦时,化作灰鹤一只,在夜的浮云里飘荡,于天的薄纱中云游。云丝缕缕划过被群山高举的圆月,以及那被寂静笼罩着的夜幕。其低声在我耳畔吟唱的,那低语正是你的名讳。我便要展开翼膀,毫无顾忌地越过碧海万里,翻过寒风凛冽,也跨过幽深险峻的千山万壑。它们欲要我堕入深渊,再无见天日之刻。而我终于得以,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纵然只是初见这市井繁华象,心仍在胸腔之中欢呼雀跃着,一如水波荡漾。

我唇角不知为何,舒展而启。

许是我笑,我言道。

且瞧、那是我意中人的故土。

且看、那是我光芒所源之地。

当红日初升从地平线一跃而起,和煦的晨光随时间流逝渲染到窗子上,我度过一整个漫长的夜去寻找你房间的窗檐,将满一怀的欣喜都拥入我怀中,去望着你的睡颜。我独爱你的眉梢,那是山川流河,由风月纵边。我自私的想,将会成为你启眸一刻、睡眼朦胧之际所见到的第一道风景。那时的你,面容上又会是怎样的神情。我因得以见到心里住着的人儿,被自由与高昂的兴致驱使,挥动翅膀在青天盘旋同游。而后,你则于晨间惬意煎上一饼香茗,荼穈芳香馥郁,清香袅袅缭绕不绝。且那几缕青烟苒苒也一同在空中,与我无限斡旋。也愿溺入你杯中茶海,纵是陷入烟尘之中也甘愿。

我心底里尽是雀跃,可惜我只能在朦胧梦境中与你缠绵缱绻。——可是,那又如何呢?我总有那么一天会去寻找你,总有那么一刻会再遇你。只盼你能放停脚步,待我跟上步伐。嗳,再慢些、再慢些罢。

下载大妈作盅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妈作盅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晚安杂文随笔

    武汉久违的连夜雨 让我回归于幼年时的习惯随手翻起一本搁置很久的书 慢慢翻看脱离电子产物的时光 原来也过的飞快我愿意与自己对话 以各种方式看过去的划线与注解 “嘲笑”......

    一条路杂文随笔

    公司“退城进园”搬迁到了离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新园区,虽然大家对搬迁工作早就有了准备,但正式确定了搬迁日期,又适逢年关,各项事务冗杂,不免显得紧张忙碌。市区到新园区有班车往......

    存在杂文随笔

    我不存在于此。不,不是说没有存在,而是存在不在此地的意思。通常的,我们会认为,存在即身体的存在。只要身体在这,你就依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是认为,存在不单指肉体,还指人......

    静音杂文随笔

    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滴,滴滴答答的已经沉吟了一天。滴…滴……答……答……我很喜欢这样的天气,天空是纯明的,空气是脱俗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沉静。我躲在暗沉沉的、时刻预示着可以......

    卜卦杂文随笔

    那天在厂里,老公要用一份以前签好的合同,东翻西找了半天才找到。和它躺在一起的还有一盒未开封的扑克牌,不知它在那里寂寞了多久。总之,我已经有好多年未碰过这玩意了,于是趁着没......

    片语只辞杂文随笔

    关于价值针对某人所说的,社会的真实。真实未必是正确的。社会的丑恶是一方面,人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又是另外一方面。如果说是从小就浸淫在丑恶现实中的话,倒不算太坏,因为总有......

    老槐树杂文随笔

    家中的老槐树在我的记忆中就有,树干周长五米左右,高高的树干从三米左右处枯了,但树干周围还是好的,既支撑着高大的老槐树,又供给周围方圆几十米的树冠养分,使家中的老槐树一、二百......

    分水岭杂文随笔

    慢慢地云雾来到山岭尽头,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丝顾虑,就这样泄了下去。那把银壶倾注已过半,那个水盆积蓄已满。不久之前,我还在跟别人形容自己被打碎了,看着自己到处都是,在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