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科技局挂牌服务的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强化作风建设,我局以企业及在建项目的服务需求为重点,全面推行挂牌服务企业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支持挂牌企业(利华电瓷制造有限公司)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扶持企业尽快成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制定下发了《科技局关于对企业实行挂牌服务的工作方案》。成立挂牌服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组织推动、政策协调、情况梳理、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明确分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挂牌服务企业推进会、阶段总结会和现场办公会,全面掌握企业生产、销售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挂牌企业科学发展。
二、深入服务,破解发展难题
深入开展“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一是领导干部先后深入企业,收集、梳理问题和建议,截至目前通过与中南大学、学院材料系联系,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引进人才、分析、管理人员问题,正在与武汉大学对接相关技术问题解决企业解决原材料优选的技术问题,赢得了企业主的认可,提出解决方案,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了发展信心。
三、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
召开了有局机关全体成员和局班子成员参加的服务企业大会,传达学习了市、企业服务有关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好服务企业活动。
四、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制定了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规范文件。使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有章可循,使工作人员有规可守,认真落实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长效机制。
五、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加强效能作风建设,找准结合点,把握关键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切实增强行政效能。一是深化窗口服务,打造“流程最短、手续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二是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理论学习,推进作风建设,凝聚精神力量,形成了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率先垂范,中层干部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体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局面。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良的法制环境。
六、强化监督管理,坚持依法行政
畅通举报投诉举报渠道,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和办理流程。领导小组对机关效能定时或不定时抽查,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服务企业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和不断创新。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持续求进、加倍工作,全面推进服务企业工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服务搭平台科学发展惠三农
2010年,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把科技服务“三农”作为科技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在“四强化、四推动”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各项科技工作,以科技支撑促进农业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一、强化科技项目争跑实施,推动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2010年,我局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精心组织、认真谋划、积极争取、周密实施,不断强化主导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一年来,我局获批科技部、省厅项目4个,争取项目支持资金345万元。和河北林科院共同申报的《京津风沙源葡萄园固沙减灾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今年省科技首批计划下达,争取省科技经费25万元;组织瑞云观王爱军鸿安养殖场申报总投资400万元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争取中央投资100万元。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玻璃钢储气罐已基本安装完成,工程投资累计已达到200万元。
二、强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010年我局以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为依托,紧紧依靠省林科院的技术力量,成功与怀来县维克特重型机械公司合作,决定由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我县狼山乡五营梁村建设集技术开发、品种展示、先进技术示范、信息传播及以葡萄、葡萄酒博物馆于一体,具有科技开发示范、观光、采 1
摘、度假功能的中国北方葡萄科技创新示范园(即官厅湖滨温泉葡萄生态庄园),我局提供科技专项资金扶持,该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20亩。为了使园区的建设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我局与省林科院共同组织有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先后到重庆、上海、天津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10月28日,我局又会同省林科院邀请了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数名资深专家教授组织召开了“怀来县葡萄产业发展科技研讨会”,与会专家重点围绕怀来县葡萄种植、产业科技以及葡萄高科技园区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方案,目前该园区的建设方案和园区规划已经完成,葡萄园整地、开沟、备苗工作已结束。
同时,我局积极邀请河北农大专家帮助蚕房营村继续抓好精品果品科技示范园建设,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该村已建立600亩低产果园改造示范基地,新建100亩清香核桃种植基地,100亩优质桃种植基地和400亩三优苹果种植基地,使优质果品逐步实现规模化、区域化、品牌化。
三、强化科技培训服务措施,推动农民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送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我局于春节前后将总价值达36万元与河北农大科教兴农中心共同组织编印的8000册《怀来葡萄标准无害化生产实用技术》免费送到桑园、长城葡萄基地、大黄庄等葡萄主产区的种植户手中;5月中旬会同农牧局、水务局、林业局等单位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邀请河北农大专家深入到北辛堡镇、官厅镇等8个乡镇的11个村,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农民800多
人次,现场集中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20多个。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我局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送科技下乡冬季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邀请河北农大6名专家,深入到桑园镇、北辛堡镇、王家楼乡等举办相关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800人次。
二是集科技之力,解百姓燃眉之急。2010年4月针对我县葡萄大面积遭受冻害情况,我局及时邀请昌黎果树研究所专家,深入桑园镇、沙城镇等葡萄主产区实地考察葡萄冻害情况,形成《怀来县葡萄冻害情况分析报告》,制定了防治措施,向葡萄主产区农户发放相关操作规程2800余份;6月初,葡萄霜霉病害大面积发生,我局及时邀请河北农大专家教授深入桑园、沙城镇等葡萄种植村实地考察了葡萄霜霉病病害的总体情况,形成了《怀来县葡萄霜霉病的考察报告》,并到部分村就霜霉病防治进行了培训和技术指导,发放《霜霉病防治操作规程》1400余份。
三是拨专项资金,建科技传播平台。20111月,我局拨付专项资金50000元,在县广播电台开通了“科技富民之声”栏目,并购置500个音箱设备,免费发放到各乡村农户手中,“科技富民之声”以农技知识、新能源产业介绍、知识产权解读、项目申报须知、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政策法规讲解为重点,让农技知识深入千村万户。
四、强化科技带动引领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抓实玻璃钢沼气罐的示范安装。2009年省厅支持60万元的《玻璃钢沼气罐示范》项目已经在方家冲、东湾等新农村示
范村和北辛堡镇的小庄、蚕房营等有关乡镇的12个村设施大棚养殖小区和农户家中示范安装300多套,总投资达90多万元。目前,该项目工作还在进一步实施当中。
二是全力做好科技帮扶工作。投资1.7万元为方家冲购买沼渣沼液吸运设备;争取省新能源办资金5万元为麻峪口、小辛庄村配备吸运和检测设备;为蚕房营和东八里两个村争取市科技资金各5万元,完善了两个村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同时,组织桑园镇和狼山乡两个乡镇的乡镇长免费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创建新农村远程教育培训。
三是争取科技投入,促基层科技服务网络不断完善。2010年,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网络和科技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怀来发[2009]41号)文件精神,争取财政投资40多万元,用于启动我县基层科技网络和科技队伍建设项目,计划在全县农村设立6个基层科技网络服务站。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张家口农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夹河葡萄专业合作社两个基层站点实施,每个基层科技网络服务站拨付项目资金8万元,用于购置电脑、LED显示屏、测土配方仪器、投影仪等设备,以科技信息技术服务农村农业发展。
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
第三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共鉴定各类科技成果22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6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0余项。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3家、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组建2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火炬计划山东**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主要有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把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对全市**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划分行业特点,围绕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在前瞻性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转移等四个环节进行总体设计,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按照申报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条件和要求,指导、帮助有关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筛选了迈赫自动化等7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推荐迈赫自动化、大业金属、高强紧固件、**生物等4家企业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发展自主创新品牌为目标,围绕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造纸包装、食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努力提高这些企业的高新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引导、促进高强紧固件、天工造纸机械、三维管件等一批企业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引导培育大业金属、液压科技公司、华明建设科技公司、塑业股份公司、**电缆公司一批有高新技术生长点的企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膨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依托北汽福田、义和车轿、新东方汽车仪表、泰盛化工、粉末冶金、兴贸玉米等企业重点开展信息化示范、电子信息、机械产品开发,提升总体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化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围绕这些高新技术领域,在科技项目、产品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引导,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在调整结构、加大投入、产学研联合等方面进行重点推动,不断优化企业的成长环境,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实现了现有高新技术产品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成为经济崛起的“生力军”。
四、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寻求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智力支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了合作水平。今年以来已有市外贸公司、新东方汽车仪表、佳士博、圣阳机械等30家企业分别与青岛农业大学、**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初步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围绕生物化工、机械成套装备、智能包装、光机电设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采取委托研究、联合开发、引进转化等方式,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校企联姻”。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得到了及时转化和应用。大业金属的高性能轮胎用高锡胎圈钢丝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3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国内企业过去一直靠进口高锡胎圈钢丝的局面。
五、努力争取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一是继续争取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期间,我市承担了“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二是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科研计划。今年以来,先后成功申报“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电脑全自动回转式杀菌系统”、“食品天然色素提取成套设备与技术”等各类上级扶持项目12个,争取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有5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2个项目列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个项目纳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个项目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
六、强化服务,全力打造创新型机关
把全面提升机关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为增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和合作,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帮助企业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本着“贴近服务企业,增强服务效能”的理念,印制了科技参考服务手册,发放到全市635家规模以上企业,使企业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规定、管理办法、操作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是加强学习,围绕机关党建、机关制度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五的机关学习日和机关读书周加强各类科技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学习中,重点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保证各项工作与时俱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着力推动创先争。把狠抓工作落实作为机关作风改进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形成真抓实干、敢打必胜的良好氛围。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申请,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交办任务顺利完成。
下步工作,重点围绕市委**年工作要点,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全年新增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0家;新增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组织企业牵头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做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工作,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服务,分类指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培植壮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依托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延伸扩大高新产业链,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尽快实现在潍坊领先、全省甚至全国竞争力、影响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突出我市优势,引导科技资源,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托北汽福田、新东方汽车仪表、信得药业、天旭太阳能、粉末冶金等企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电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新能源与环保、生物技术四大领域。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特别在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企业,突出技术领先、现代化水平、绿色制造、标准化生产、清洁生产等关键环节,促进优化升级和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力度,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5%以上。四是及时做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植认定工作。在抓好组织实施和帮助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复核的同时,按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新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培植认定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层次和数量上在潍坊各县市区领先。
二、加强三大平台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围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企业工程技术平台建设。今年新组建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30家,强化提高现有工程技术中心的功能和水平,使之更有能力承担国家、省更多的科技计划项目。二是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地平台建设。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全力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是根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要求,加强培育指导,依托隆源液压、迈赫自动化等2家企业,争取牵头构建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第四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共鉴定各类科技
成果22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6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0余项。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3家、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组建2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火炬计划山东**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主要有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把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对全市**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划分行业特点,围绕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在前瞻性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转移等四个环节进行总体设计,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按照申报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条件和要求,指导、帮助有关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筛选了迈赫自动化等7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推荐迈赫自动化、大业金属、高强紧固件、**生物等4家企业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发展自主创新品牌为目标,围绕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造纸包装、食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努力提高这些企业的高新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引导、促进高强紧固件、天工造纸机械、三维管件等一批企业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引导培育大业金属、液压科技公司、华明建设科技公司、塑业股份公司、**电缆公司一批有高新技术生长点的企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膨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依托北汽福田、义和车轿、新东方汽车仪表、泰盛化工、粉末冶金、兴贸玉米等企业重点开展信息化示范、电子信息、机械产品开发,提升总体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化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围绕这些高新技术领域,在科技项目、产品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引导,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在调整结构、加大投入、产学研联合等方面进行重点推动,不断优化企业的成长环境,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实现了现有高新技术产品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成为经济崛起的“生力军”。
四、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寻求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智力支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了合作水平。今年以来已有市外贸公司、新东方汽车仪表、佳士博、圣阳机械等30家企业分别与青岛农业大学、**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初步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围绕生物化工、机械成套装备、智能包装、光机电设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采取委托研究、联合开发、引进转化等方式,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校企联姻”。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得到了及时转化和应用。大业金属的高性能轮胎用高锡胎圈钢丝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3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国内企业过去一直靠进口高锡胎圈钢丝的局面。
五、努力争取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一是继续争取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期间,我市承担了“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二是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科研计划。今年以来,先后成功申报“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电脑全自动回转式杀菌系统”、“食品天然色素提取成套设备与技术”等各类上级扶持项目12个,争取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有5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2个项目列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个项目纳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个项目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
六、强化服务,全力打造创新型机关
把全面提升机关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为增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和合作,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帮助企业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本着“贴近服务企业,增强服务效能”的理念,印制了科技参考服务手册,发放到全市635家规模以上企业,使企业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规定、管理办法、操作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
解,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是加强学习,围绕机关党建、机关制度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五的机关学习日和机关读书周加强各类科技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学习中,重点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保证各项工
作与时俱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着力推动创先争。把狠抓工作落实作为机关作风改进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形成真抓实干、敢打必胜的良好氛围。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申请,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交办任务顺利完成。
下步工作,重点围绕市委**年工作要点,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全年新增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0家;新增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组织企业牵头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做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工作,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服务,分类指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培植壮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依托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延伸扩大高新产业链,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尽快实现在潍坊领先、全省甚至全国竞争力、影响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突出我市优势,引导科技资源,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托北汽福田、新东方汽车仪表、信得药业、天旭太阳能、粉末冶金等企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电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新能源与环保、生物技术四大领域。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特别在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企业,突出技术领先、现代化水平、绿色制造、标准化生产、清洁生产等关键环节,促进优化升级和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力度,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5%以上。四是及时做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植认定工作。在抓好组织实施和帮助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复核的同时,按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新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培植认定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层次和数量上在潍坊各县市区领先。
二、加强三大平台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围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企业工程技术平台建设。今年新组建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30家,强化提高现有工程技术中心的功能和水平,使之更有能力承担国家、省更多的科技计划项目。二是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地平台建设。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全力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是根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要求,加强培育指导,依托隆源液压、迈赫自动化等2家企业,争取牵头构建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完善三大创新机制,形成科技创新整体合力。一是完善产学研创新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寻求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智力支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合作水平。加强与北大、清华、中科院、山大等高校、科研机构深层次的科技合作关系。重点抓好新东方仪表与清华大学工业开发研究院、德利源与黑龙江纺织工业研究所、安驰轮胎与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等30家产学研联合企业。学习借鉴广东珠海等城市的经验做法,探索建立分管市长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促进产学研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关于全面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意见”,指导全市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二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在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现有人才激励政策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寻找符合我市实际的吸引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的新措施,尽快使大中型企业的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三是完善科技管理服务机制,努力争取上级科技创新资源。围绕国家、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扶持重点,瞄准国家目标,搞好项目筛选论证,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政策信息,积极为企业争取科技研发资金,搭建科技研发载体。重点抓好美晨科技申报的“耐高温油雾的重卡进气软管制造技术引进开发”项目启动,该项目为国家国际合作专项计划。
四、强化两大保障措施,营造自主创新良好氛围。一是强化科技投入保障。引导企业自身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保证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落实好税收等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国家优惠政策的间接投入功能。二是强化社会环境保障。进一步加大科技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力度,增强全社会的参与意识;推动全社会的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镇、街道、开发区等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增强抓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五、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好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意见》,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精心组织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国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两项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依托农村社区平台优势,逐步实施好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为促进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五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
**年在师市党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兵团科技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科技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实力持续提升,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全年争取国家、兵团科技项目80项,获经费支持**万元;安排师市科研经费1780万元、创新型城市专项
经费1000万元;鉴定、验收科技成果47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9个,获兵团科技进步奖14项,兵团科技合作奖1项。申请专利493件,授权276件,专利授权量居全疆第二。科技馆建设进展顺利。八师获兵团各师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师,知识产权局获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科技局获兵团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及兵团项目质量管理年先进单位。吴彬获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
(一)党委、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将科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师市党委常委会、师长办公会、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科技工作,内容涉及科技馆建设、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人选、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卢政委还专题调研科技工作并听取汇报,副师长分别就高新园区升格和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等问题多次组织调研并赴兵团和科技部进行汇报沟通,师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科技部门全力抓”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师市科研经费继续按15%的速度递增,**科研经费达**万元,创新型城市专项经费1000万也按期到位,同时,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多渠道科技投融资体系正逐步形成。三是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党委、政府出台了《贯彻自治区、兵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发明专利奖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激励政策,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二)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召开了“石河子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大会”和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和重点工作;二是制订下发了《创新型试点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专项资金分配计划》;三是建立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创共建的运行、考核和评价机制,启动了师市部门科技工作联席会制度,四是制定政策,为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创新氛围,科技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开发区管委会等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先后制定了有关人才培养、专利、商标、名牌产品、户籍迁入及现代服务业等鼓励和优惠政策十余个,调动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五是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推动创城工作的全面开展,90万元支持了6个创新团队建设,印发了《**年创新型试点城市人才培养计划》,安排85万元用于组织部、经委、农林牧局等部门开展各类创新培训。
(三)抓科技援疆契机,科技合作交流成效显著
一是以项目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安排本级援疆专项经费210万元,支持15个科研单位、企业与疆内外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二是搭建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对接交流,选派20名科技人员赴辽宁开展节水滴灌跨区科特派服务活动,组织2批24名科技人员赴大连参加科技管理培训,组织5期科技援疆专家学者报告会。三是扩大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协助兵团承办了绿洲现代农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院士召开座谈会并签订了有关科技合作协议;**市、大连理工大学就“校地协同创新”达成合作意向,**科技局与大连理工大学技术研究开发院就煤化工、精细化工等建立“校地协同创新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天业集团与大连化物所共同组建成立了催化联合研发中心就催化反应关健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四是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了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6家企业参加了在杨凌举办的农高会,100多家企业参加了兵团企业技术创新经验交流会、中介机构推介会,企业创新的视野进一步开阔。
(四)强化科技攻关,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凸显
工业围绕氯碱化工、电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和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西部宏远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特高电压电极箔生产线22条,突破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瓶颈,打破了国外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销售收入1.85亿元、创汇1600万美元;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中心开发出含量低于6.5%固汞触媒氯化汞,解决了电石法聚氯乙烯存在的汞资源消耗和污染难题,比国内传统高汞触媒下降50%左右,汞减排效果显著,并率先在国内实现了工程化示范;天富热电开发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多热源联网运行,全网集中控制和管理,并实现供热量按需调度切换,提高了供热效率及质量,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大力推广棉花精量点播及机械化采收技术;会同种子站开展了棉花品种比较试验,向师市推荐棉花主栽品种4个,农科中心培育的早熟、高产、抗病机采棉新品种“新陆早46号”累计推广面积**万亩,新增效益**万元,134团开展的棉花化学打顶剂试验、示范,为解决棉花全程机械化最后一道技术屏障奠定了基础;天业集团“水稻直播膜下滴灌旱作栽培方法”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亩高产地段单产达836.9公斤,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奠定了基础; 148团滴灌苜蓿创造了大面积
亩产干草1520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葡萄栽培调控技术使商品果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含糖量23.5°以上;奶牛性控冻精技术,规模化牛场和猪场的自动喂料、粪污无害化处理、计算机信息等新技术及新装备的应用,提升了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兽医站牵头完成的奶牛营养代谢病调查及综合防控项目,建立了早期监测、防控措施,发病率控制在9%以下。
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惠及百姓。在重大疾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数字化城管系统利用网络将12319热线电话与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结合起来,快捷高效的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城管问题,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人民医院研究的脑中风发病早期识别技术、干预和救助方案,使社区脑中风康复开展率提高了49.8%;园林研究所引种栽培的耐荫植物为石城绿化美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特警支队建设的公共安全与应急反应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查询、调度,提高了公共安全的应急反应效率。场景式信息管理平台将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以更直观、更易懂的方式通过网络呈现给民众,对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五)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园区与基地建设推进有序。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取得积极进展;为推进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组织专家赴基地开展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对产业化基地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修改;基地通过了科技部的复核。为加快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组织多次调研和论证,向师市提出了“关于加快石河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建议”,园区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现场考核,二是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引导企业开展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等申报和认定工作,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惠远等3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惠利等4家企业被认定兵团创新型试点企业;中发、天业节水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如意等5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兵团批准,科神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第四批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新认定 5家民营科技企业,师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56家。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兵团批复成立1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科技服务机构,三是创新平台不断完善。设立了专项资金340万元,支持 “石河子毛织物实验室”等12个研发平台建设,改善了科技基础条件。贵航公司牵头的农机装备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得兵团批准。四是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培育了“PVC专用树脂研发创新团队”等6个团队,5人被兵团授予优秀创新企业家,形成多学科、梯队式的人才发展模式。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师市党委、市政府出台了《贯彻自治区、兵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商标和名牌战略促进师市科学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发明专利奖励管理办法》。建立了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体系,培训各类知识产权人员2500多人次;专利创造和运用能力能力快速提升,申请专利**件,培育6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发放专利申请资助金**万元,争取上级经费108万元。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格局,知识产权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立案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件,案值600多万元,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5起。广电局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宣传打击合力,政府投入**万元购买3100套正版软件,保证了政府部门办公软件正版化的普及和应用。
(七)科协工作扎实推进
各学会、协会围绕师市中心工作,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及会议100余场次,组织开展了第**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围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了“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普益民大讲堂”、“科技之冬”、“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近20万人次受益;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21个单位和个人获各级各类先进,获奖补资金**万元;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学体验调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免费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及各类科技创新大赛、航模比赛等活动,2万余名青少年参与,获各级各类奖305个;科普阵地得到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科技馆建设进展顺利,确定了部分展品,命名了园林科普教育基地,新建5个团场社区科普画廊,实现了科普画廊在团场的全覆盖;利用各种媒体播放科普节目**小时;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在天业成立了兵团首家企业科协,积极举荐各类科技人才,6人受国家、自治区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