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司马光》的优秀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1:3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文《司马光》的优秀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文《司马光》的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篇:课文《司马光》的优秀教案设计

对话平台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待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从政近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山命名。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来,光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更是代不乏人。

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口的东段)的路北。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现为司马光宾馆)。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后来这口井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司马光砸缸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篇:《司马光》优秀教案设计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网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篇:《司马光》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慌”的意思。

3、通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司”“爬”两个生字,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一位小英雄(出示图片司马光)。你们看,他穿的衣服和我们不同,他是古时候的人,他是谁(一起说)注意读准“司”司是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而且啊它还是我们的生字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用儿歌记住:同字左边藏起来就是司。板书课题。

2、知道了他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司马光自我介绍吧!

出示课件:司马光资料语文老师姓一个字郑,而他姓两个叫司马,司马是复姓。

再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 —— 光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让我们走进他,看看他是怎样的小英雄。

请打开书本,听课文录音,思考一下课文到底说一个什么故事?

(听完录音,表扬听得认真的小朋友)

二、检查生字词

过渡: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预习情况。下面的生字谁敢来挑战一下。

我会读:(红字显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司马光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张 吓哭了

叫着 一块 使劲

砸缸 破了 得救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大家生字都掌握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图片,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 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你们玩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啊?(说一下“他”是指司马光)

2、你瞧,孩子们你躲我藏玩的多开心啊。谁来开心地读一读。

3、读的真开心呢,那我们再来看看,花园里还有什么呢?(出示图片)

你感觉这个水缸怎么样?和我们小 朋友的个子比一比呢?它不仅大还怎么样啊?我请小朋友来读一读。(真大啊)

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 个)

4、看到这个假山你想干嘛?(爬上去)

随文识字:我们经常说什么爬啊,手和脚都巴在地上,动物的手与脚又称为爪子,所以我们用个儿歌来记住它: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有一个小朋友和你有相同的想法,他爬上来假山,但是结果怎样?

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5、有个小朋友 “ 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那么别的小朋友们都怎样了?(都慌了)别的小朋友为什么都慌了?(小朋友有着生命危险)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看图边读边思考:别的小朋友“ 慌” 成了什么样子了。

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你们说的和课文一样呢,出示课文(出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我会说:练习“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同学们,想想当时的场景,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其他小朋友都慌成一片,但是司马光又是怎么样的呢?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你能学这他的动作来读一读吗?

5、结果怎么样呢?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6、孩子得救了,这时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长还要那四个小伙伴过来了,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呢?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四、指导生字词

过渡:小朋友们课文读的真好,我想下面的这些生字对于你们来说也很简单了,那我们就来摘下苹果吧。

1、游戏,摘苹果

2、指导生字:出示司。司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右上包围左下,写这个字要注一和口要伸出外面一点点。教师范写。

出示爬。左右结构,第一笔平撇,第二笔直撇,张开幅度不能打,与竖靠得很近,捺张开的角度稍大,以便托住巴字。儿歌: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五、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第四篇:课文《司马光》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几、个、古、友、他”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内容分析:

本课讲的是一篇历史故事。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从中得到启发。

三、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轻松的气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吗?

2.简介司马光

3.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

4.分组读、个人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注意读通、读顺。

6.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人?除了认识这个人,你还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人物是谁?

生:古时候,司马光。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指的是谁?

生:司马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光。

师: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园里。

师:花园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师,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为什么会掉到大水缸里呢?

师:你问得好,那么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我可以,因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这个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师: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学习。

3.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别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借助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从图中你看出哪个是司马光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个学生:老师?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会不会死?

另一学生:不会。

师:你怎会知道的?

生:下文讲到司马光救他呢。

5.指组读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马光动作的词。

②看挂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双手举起来模仿了他的动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又叫同学表演司马光的动作,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个个同学都能把司马光表现得活灵活现了。

④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得救了)

师:当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为什么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学生讨论)

总结: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的品质。

⑤发散学生思维。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三、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五篇:课文穷人优秀教案设计

复习导入:

(课件一)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齐读课文

回忆一下,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板书:桑娜 渔夫 西蒙

学习了课文的1——7自然段,这三位穷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勤劳、坚强

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师:他们除了勤劳、坚强,还有什么别的品质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48页。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课件二)

问题我解决:

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8——11自然段。思考:

桑娜还具有什么品质?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汇报交流:

体会桑娜品质

师:通过刚才学习,桑娜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读课文语句并谈体会

生:桑娜很善良(板书:善良)

她看到西蒙死了,就伸出援助之手,把孩子抱回家

生:桑娜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师:你从哪句体会到的。

生:“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说明她根本就没细想,就把这事给做了

师:体会得真好。

(课件三)

同学们,“非这样做不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生:不这样做,孩子会冻死,会饿死;

生:不这样做,桑娜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对不起西蒙

……

师:就是因为桑娜的善良,她才会毫不犹豫地把死去的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谁愿意把这样句话读给大家听听,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一生读。

互评:他读得怎么样?(优、缺点)

师评:你读得很流利,同学们的建议你愿意接受吗?

师指导读:同学们,在读这句话时,除了“非这样做不可”要重读,“这样做”也要加重语气。

学生练读,试读,齐读

师:在抱孩子的时候,桑娜是不假思索的,把孩子抱回家后,她想了什么呢?

(课件四)

“她忐忑不安的想……也好。”

师: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文中大量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生:省略号

师:省略号的的连续使用,表明了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同学们,你们小声把这段话读一读,思考:课文写了桑娜哪些心理活动?

(生:紧张、激动、担忧、害怕、坚定……)

师:这么复杂的心理活动,谁能通过读体现出来?

一生读:

师:复杂的心理活动读出来了吗?还不太明显。没关系,因为咱们对这段话还不太理解,所以读起来有点难度,那么,我们就先来理解这段话

同学们,如果你是桑娜,当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你会担忧什么?试着把第一个省略号补充完整

生:……

原来桑娜担忧的中孩子和丈夫。那她又害怕什么?又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定呢?这两个问题你们小组自己讨论解决,试着把后面的几个省略号加以补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试着把省略号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补充,现在,你能理解桑娜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了吗?好,下面咱们再来读这段话。读到省略号时,应怎样读?(停顿一下)

学生试读

一生读:(指导读,提醒学生注意省略号)

谁还想试试(自评:自己觉得哪儿读得好?教教大家)

学生齐读

尽管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有没有改变?从哪句话体会出来的?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善良:为了收养孩子,挨打挨骂桑娜也不在乎

生:善良:只要丈夫同意收两个孩子,自己受点皮肉之苦也没什么)

师:说得好。桑娜(板书: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多么善良的桑娜。

老师也被桑娜这种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也想读读这段话,行吗?

(师范读)

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别净说好的,你认为老师哪儿读得还差点?(学生指出,跟学生练读)

再齐读

(二)归纳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8——11,我们认识了桑娜的善良,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

(课件五)

学习办法:

1、读课文

2、划句子

3、找重点词

(三)提出学习问题

师:渔夫又有什么别的品质呢?我们就用体会桑娜品质的学习方法来体会渔夫的品质。如果你是老师,你会为学生布置什么样的学习任务?

(课件六)

问题我解决:

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

渔夫还具有什么品质?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四)体会渔夫品质

师: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渔夫很善良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

(课件七)

师:善良的渔夫决定收两个孤儿,聪明的孩子,你告诉我,这一决定对桑娜、对渔夫意味着什么?对他们的五个孩子来说,孩子们可能会怎样?

这些渔夫想到了没有?从哪句话体会到的?

生:……

在困难面前,他退缩犹豫了吗?而是做好了准备。从哪句话体会出来的(课件七)

哦,我们,我们总能……的)

(课件七)

“熬”这个字如果能替换,你想用哪个字?

生:

哪个最好?好在哪里呢?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日子用“熬”来过?生:苦日子)

师:也就是说,(课件八)

渔夫为了————,做好了————的准备)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同学们,为了体现渔夫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在读这段话时,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生:……

主题的升华

(课件九)

师:数学题中 5+2=7在这篇课文中,你用语文方式算一算:五加二又等于什么?

生:……

师:回答得真精彩!现在咱们再回味一下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穷人,是不是整篇内容都在写穷人的“穷”?你认为他们哪儿不穷?

师:是啊,他们是那样的勤劳、善良、坚强。学到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生:他们这样勤劳、善良,为什么会成为穷人呢?

师:问得好!为什么这样的人会成为穷人呢?(回忆一下,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的)(课件十)

就是因为沙皇的专制统治,使得勤劳、善良的他们成为穷人。尽管他们生活上是那样的贫穷,但精神上却是那样的富有!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课件十一)你看,桑娜拉开了帐子,夫妇二人看到的是,自己的五个孩子和西蒙的两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声中安静地甜甜地睡着。此时无声胜有声,两颗美好的心灵进行着碰撞。桑娜和渔夫会说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抚养七个孩子的?他们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遗憾的是,托尔斯泰老爷爷却没有继续写下去。庆幸的是,多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诞生了!他,就在我们的班级里。就是你们自己呀。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编下去?那就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课件十一)

师:编写的时候要注意:(课件十二:温馨小贴士)

师:昔日的〈〈穷人〉〉己经流芳百世,相信今天你们的续写一定会风云再起,有信心吗?下面就把你的构思跟小伙伴说一说吧。

五、布置作用

师:同学们,课下你们继续构思这篇课文的续写。下节课咱们再一起续写、交流、评价。

托尔斯泰一生著作颇丰,老师在这儿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课件十三)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将这几本书读一读,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下载课文《司马光》的优秀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文《司马光》的优秀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优秀教案设计

    【课前透视】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杰出领袖,他一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本文讲述的是1933年4月,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

    课文《珍珠泉》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思路】本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应当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自学时,以对课文的朗读为重点,在读中感受到珍珠泉的美丽,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目......

    课文《小小的船》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船、两、尖、看、见、闪、星;认识新笔画:横折弯;认识舟字旁、目字底和小字头,说出它们的名称,学会书写;理解月儿两头看见星星弯弯闪闪蓝蓝等词语;会用我......

    二年级课文《丑小鸭》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四册第28课。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浅显的童话故事,主要讲一只丑小鸭自从出生以来就被人瞧不起,受人欺负,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意......

    课文《散步》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散步》一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这一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几篇文章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散步》一......

    《司马光》教案设计10(五篇范例)

    《司马光》的教学设计 进贤门小学 帅丽 教材简析: 《司马光》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

    小学语文《司马光》教案设计(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人......

    课文《我是什么》的优秀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浮、雹等11个生字,会写冲、晒等8个生字。二、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知道云、雨、雹、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