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养花》教学反思
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安排了《艺术与人生》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虽然教学是以活动促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四、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五、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教师从一进入课堂便与学生平等而坐,面对面地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谈。学生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即使在后半节的教学中教师也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第二篇:《养花》的语文教学反思
《养花》是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综合复习”中的第一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参考“综合复习”的使用说明及练习提示,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认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2、检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3、自读自悟,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4、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表达其中的乐趣。
在这节课中,我以飞花令引入课题,孩子们在诵读描写花的诗句中开始了学习,接着交流了作者的相关资料,尤其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语言朴实、幽默,生活气息浓厚,蕴含的哲理耐人寻味。课文是个很好例子,引着孩子们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许多细小的美。
课件使用,音乐的播放,增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孩子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作者对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这节课中我还使用了结构图来帮助孩子们梳理文章脉络,导图的方式可以延伸到其他章节的学习中,这样,孩子们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的系统,进行归类和分析。
第三篇:《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小学课本的传统篇目之一,作为名家名篇,研究这课的老师自然不少。大多数教学设计总是以“感受养花之乐”作为中心话题,以“找乐趣——谈乐趣——读乐趣”为教学思路,这种教学的不足是:首先,忽视了对老舍先生的爱花之情的感悟。正是因为老舍先生爱花情深,才有了养花之事和养花之乐,脱离了爱花之情来谈养花之乐,恰似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就乐趣谈乐趣,学生的思考呈开放性,但流于琐碎、零散,缺乏整体感和层次性。第三,如何理解“忧和泪也是一种乐趣”成为难点。
在反复阅读中,我渐渐感受到作者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养花之乐,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花之情,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另外,老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丰富的情感——“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这也是一种乐趣呀!同时,在字里行间,还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等。
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学习思路:体会爱花之情——理解养花之趣——体验育花之理。“爱花之情”是“养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础;“育花之理”是“爱花之情”和“养花之趣”的提高与发展。信息技术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第四篇:《养花》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教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进行了点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第二篇: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整篇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法。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齐读总结段,然后引导他们根据总结段找出相应的段落。就这样,学生们轻松地从大体上理解了课文。
在课堂上,我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另外,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养花的情趣,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首先,我问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做是事情是什么吗?由此学生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因此,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爱好。我又问他们,你为什么喜欢你所做的事情?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感受?由此,学生谈出各自喜欢做的事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身上的事的认识和感悟,再走进文章,老舍先生为什么喜欢养花?他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通过这种对比和迁移的教学手法,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来了解作者的生
活体验,能使他们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一方面也引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真正的参与思
考。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能把自己的生活乐趣同老舍先生的养花生活进行对比,把自己的故
事也写成文章,并从小事当中感悟到了一个人生的道理。一是达到了理解课文主题的目的,一是让他们学会了从小事中总结经验及人生道理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因为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教学只有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与成长发生意义关联,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
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养
化》时,我努力架构起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多层次对话,让
学生在经历“叩问”、“体验”、“发现”等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同步发展。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一边朗读,一边找出叙写作者爱养
花的词句。
二、通过设计与“老舍”先生聊天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养花乐趣。通过实践活动和细读感悟,了解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的原因,抓住
“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要求想象作者写这些词句时是什么
样的神态、心情。
三、引导朗读剖析,领悟养花的乐趣。在交流活动的基础上回到
课文中去读,去感悟,从而得出:辛勤操劳,有益身心。接着引导学生剖析:“作者有腿病,养了那么多的花,还要搬进搬出,是不是自讨苦吃?”“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个真理
是怎么得来的?”“这个真理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四、运用类比,理解养花的乐趣。第五自然段,是文章与实际一个衔接点,启发学生类比联想,列举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设
身处地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第六节,讨论“老舍先生有的是稿费,菊秧被砸,全家都几乎
没有笑容,究竟值得不值得?”“老舍生前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友人交换品种,群花放时,常常邀请好友饮酒赏菊,那么他辛勤培植的菊花被砸,心里该是一种什么滋味呢?”再让学
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进行比照,体验作者爱花的情趣。
五、总结全文,全面领略
养花的乐趣。第七节把分析课文与总结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味养花的“乐趣”。这节课
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
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可今天这课
堂,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学生
不是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被激活的精灵。”
转载请保留地址!文章标题:养花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_教学随笔,原文地址:
http:///jiaoshi/201110/53125.shtml
第五篇: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材12册中的《养花》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篇有名的散文。文章讲述了老舍先生的养花实践,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 到了养花带来的乐趣,抒发了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文章的思想,结构,到语言的表达,都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范文。但是,在我班教学进行初读课文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语言,整篇课文如同在报流水账,似乎与同学们心目中的名家名篇相差甚远。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带领同学们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作者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欣赏作者遣词造句中用词的准确,感悟作者的语言魅力。特别是文中的一个否定句和一个反问句,采取了将句子进行比较,如: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与多得些知识是一件好事,进行比较;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与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进行比较,体会到文中的否定句和反问句更能表达出作者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去体会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学生受到语言熏陶,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在理解完课文内容后,我又专门选取一个自然段(第四段),去感悟整段文字是如何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地进行叙述的,再到全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写得很有层次,不仅是自然段,而且全文同样前后顺序安排的清楚得当,都按一定的顺序写,使文章清晰明白。
通过分析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如何去遣词造句,如何去安排好文章的材料,如何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看似报流水账的文章,实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语文的学习,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中积累好词好句很重要,我找到概括老舍养花乐趣的这一重要的句子鼓励学生把它背下来,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通过学习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把“双基”的训练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落实,还能起到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指导学生写小练笔,(你有什么爱好?又是怎么做的?等)模仿文中的格式,口吻去写,使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又有了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