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养花》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养花》教学反思
官道中心小学 雷仃庭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养花》是小学课本的传统篇目之一,作为名家名篇,我对这篇文章也相当熟悉,但不知道怎么才能上好课,思来思去,我决定让孩子在读中体会。通过初读,让孩子列提纲,再读让孩子体会养花的乐趣,精读品味老舍先生对花的情感,联系实际想想自己的生活“乐趣”,最后通读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
本单元主题是“乐趣”,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养花的乐趣熟识,对文章及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也掌握很好,但是养花是很高雅的“乐趣”,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很难把它跟乐趣联系起来,学生们更容易把“玩”与“乐趣”划等号,所以学生们要通过老师的引领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但不能产生共鸣。我只能要求学生多读。
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结构,我让学生背诵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然后多读中间段落,希望在读中他们能慢慢去体会。
开学初,学生预习的很到位,我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认真预习的重要性,而上课引导问题的设置也很关键,我以后将在这方面钻研。
2018年3月8日
第二篇:《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小学课本的传统篇目之一,作为名家名篇,研究这课的老师自然不少。大多数教学设计总是以“感受养花之乐”作为中心话题,以“找乐趣——谈乐趣——读乐趣”为教学思路,这种教学的不足是:首先,忽视了对老舍先生的爱花之情的感悟。正是因为老舍先生爱花情深,才有了养花之事和养花之乐,脱离了爱花之情来谈养花之乐,恰似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就乐趣谈乐趣,学生的思考呈开放性,但流于琐碎、零散,缺乏整体感和层次性。第三,如何理解“忧和泪也是一种乐趣”成为难点。
在反复阅读中,我渐渐感受到作者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养花之乐,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花之情,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另外,老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丰富的情感——“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这也是一种乐趣呀!同时,在字里行间,还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等。
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学习思路:体会爱花之情——理解养花之趣——体验育花之理。“爱花之情”是“养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础;“育花之理”是“爱花之情”和“养花之趣”的提高与发展。信息技术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第三篇:《养花》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教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进行了点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第二篇: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整篇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法。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齐读总结段,然后引导他们根据总结段找出相应的段落。就这样,学生们轻松地从大体上理解了课文。
在课堂上,我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另外,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养花的情趣,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首先,我问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做是事情是什么吗?由此学生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因此,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爱好。我又问他们,你为什么喜欢你所做的事情?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感受?由此,学生谈出各自喜欢做的事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身上的事的认识和感悟,再走进文章,老舍先生为什么喜欢养花?他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通过这种对比和迁移的教学手法,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来了解作者的生
活体验,能使他们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一方面也引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真正的参与思
考。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能把自己的生活乐趣同老舍先生的养花生活进行对比,把自己的故
事也写成文章,并从小事当中感悟到了一个人生的道理。一是达到了理解课文主题的目的,一是让他们学会了从小事中总结经验及人生道理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因为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教学只有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与成长发生意义关联,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
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养
化》时,我努力架构起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多层次对话,让
学生在经历“叩问”、“体验”、“发现”等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同步发展。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一边朗读,一边找出叙写作者爱养
花的词句。
二、通过设计与“老舍”先生聊天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养花乐趣。通过实践活动和细读感悟,了解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的原因,抓住
“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要求想象作者写这些词句时是什么
样的神态、心情。
三、引导朗读剖析,领悟养花的乐趣。在交流活动的基础上回到
课文中去读,去感悟,从而得出:辛勤操劳,有益身心。接着引导学生剖析:“作者有腿病,养了那么多的花,还要搬进搬出,是不是自讨苦吃?”“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个真理
是怎么得来的?”“这个真理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四、运用类比,理解养花的乐趣。第五自然段,是文章与实际一个衔接点,启发学生类比联想,列举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设
身处地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第六节,讨论“老舍先生有的是稿费,菊秧被砸,全家都几乎
没有笑容,究竟值得不值得?”“老舍生前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友人交换品种,群花放时,常常邀请好友饮酒赏菊,那么他辛勤培植的菊花被砸,心里该是一种什么滋味呢?”再让学
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进行比照,体验作者爱花的情趣。
五、总结全文,全面领略
养花的乐趣。第七节把分析课文与总结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味养花的“乐趣”。这节课
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
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可今天这课
堂,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学生
不是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被激活的精灵。”
转载请保留地址!文章标题:养花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_教学随笔,原文地址:
http:///jiaoshi/201110/53125.shtml
第四篇: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材12册中的《养花》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篇有名的散文。文章讲述了老舍先生的养花实践,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 到了养花带来的乐趣,抒发了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文章的思想,结构,到语言的表达,都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范文。但是,在我班教学进行初读课文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语言,整篇课文如同在报流水账,似乎与同学们心目中的名家名篇相差甚远。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带领同学们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作者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欣赏作者遣词造句中用词的准确,感悟作者的语言魅力。特别是文中的一个否定句和一个反问句,采取了将句子进行比较,如: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与多得些知识是一件好事,进行比较;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与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进行比较,体会到文中的否定句和反问句更能表达出作者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去体会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学生受到语言熏陶,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在理解完课文内容后,我又专门选取一个自然段(第四段),去感悟整段文字是如何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地进行叙述的,再到全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写得很有层次,不仅是自然段,而且全文同样前后顺序安排的清楚得当,都按一定的顺序写,使文章清晰明白。
通过分析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如何去遣词造句,如何去安排好文章的材料,如何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看似报流水账的文章,实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语文的学习,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中积累好词好句很重要,我找到概括老舍养花乐趣的这一重要的句子鼓励学生把它背下来,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通过学习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把“双基”的训练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落实,还能起到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指导学生写小练笔,(你有什么爱好?又是怎么做的?等)模仿文中的格式,口吻去写,使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又有了一定的提高。
第五篇:《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努力追寻着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并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别具特色。在《养花》一人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别开生面的教学形式,即聘请三位同学做老舍的代理人,而后请下面的同学就课文内容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向“老舍”发问。但是独领风骚的外在形式,并没有使内在的内容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展露。相反,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显得有点零乱无章,而我声情并茂的解析和总结也没起到力挽狂澜的成效。
新课改滋润着我的课堂教学,并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但由于我过于注重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使《养花》这篇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文章并没有得到合理的、预期的教学效果。思来想去,这篇文章朴实无华、于平淡中蕴涵着深刻的意味和道理,在教学中,更应侧重于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应相机抓住文中一些重点句子适时引导、点拨,反复朗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让浅显的道理铭刻于学生心中。
繁文缛节,新颖的外壳并不是新课改的精髓所趋,教学的最终目的还在于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别出心裁的教学手段来为教学内容服务。毕竟,内容主宰着一切外在形式。
一、语文课堂首先要读好书,做好“保底工程”。著名教育专家张庆、高万同老师常说,阅读教学要“强化初读,延迟开讲”;还说,“课文不读熟不开讲”。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基础,是“保底工程”。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练读课文,与书本的语言文字进行对话。课堂上学生在练读时,我着意在一些读课文有困难的学生身边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而那些本身有着较好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多次读课文的过程中读懂了文章、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地深入,而第二 课时的教学实际也证明花在第一课上充分的读书时间是值得的。
二、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准确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而在过去,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存在着老师眼里盯的只是教案,脑中想的只是下一个教学环节,对孩子的发言并没有认真倾听、仔细地思考,因而产生了对学生发言进行盲目地鼓励,不加辨析地进行肯定的现象。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着意留心了这一问题,对学生的朗读、发言进行了适当的鼓励,对学生有时不准确的发言进行了及时地纠正,对一些分散性的发言进行了梳理,起到了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在课堂上的导向性作用。如,在开课之初,我和学生交流时,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你爱养花吗?为什么?”有的孩子回答喜欢养花是因为花开得香,我说“原来你看到了养花的成果,感到快乐”;又有的孩子回答自己喜欢养夜来香,我顺势问他为什么叫“夜来香”,当学生回答因为这种花是夜里才开花的,我表扬他“你从养花里还增长了不少知识,真了不起!”看似不经意的谈话,却将孩子们自己从养花中得到了的乐趣与老舍先生的感受相靠拢,让孩子与作者产生共鸣,既激发了学生往下读课文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梳理了思绪、理清思路,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不过,要想使在课堂上的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底蕴。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只有对自己的课堂语言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才行。
三、钻研教材,一条无限延伸的教学之路。通过这次一人一课,我还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对于课文的钻研仍然很肤浅,往往总停留于语言文字的表面,没有深入地去思考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意,因此在驾驭教材的时候,仍不能达到“读透纸背”的功力。因此,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钻研教材,还需要走很长很长的路。
可以说,我由这一节课所想到还有许多,绝不仅仅只是以上简单的几点,不过,我想,反思最重要的还是落实到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去。希望我在这节课中所学习到的,所悟到的能帮助我将以后的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本文以养花为题,多角度的选取材料,意在突出作者在养花实践中的乐趣。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老舍先生1985年底创作的当时反右斗争已经在全国展开,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的老师先生,创作受到种种限制。但是他热爱生活、热爱新生命,他借记养花的小事,抒发了这种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了课外收集的资料,记住了老舍的代表作以及对他的基本评价。综观全文,养花的乐趣都在一个情字上,因为作者爱花,把花当作朋友,所以养花的过程就充满了乐趣。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你喜爱什么,对他给予自己的情感,你就能从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反之,尽管这件事本身有意思、有意义,如果你不爱它,它就没有了乐趣,就成为身心的负担。所以我在课堂中加强了朗读,赢到了学生体会到了不在于说得出的收获上,更在于养的心情上。另外,我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养花实际,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养花的乐趣,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语言平淡朴实,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段落之间布局合理,过渡自然,在平淡朴素中见功夫。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作了课后练习,背诵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特点,和由总到分的写作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理解“忧和泪也是一种乐趣”成为难点。在反复阅读中,我们渐渐感受到作者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养花之乐,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花之情,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另外,老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丰富的情感——“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这也是一种乐趣呀!同时,在字里行间,还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等。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学习思路:体会爱花之情——理解养花之趣——体验育花之理。“爱花之情”是“养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础;“育花之理”是“爱花之情”和“养花之趣”的提高与发展。
一、通过朗读,体会养花拳乐趣。
第一节,一边朗读,一边找出叙写作者爱养花的词句。第二节,通过引读,了解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的原因。第三节,抓住“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要求想象作者写这些词句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心情。
二、引导剖析,领悟养花的乐趣。
第四节是全文重点,要求轻声读课文,说段意、分层次,讲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辛勤辛勤操劳,有益身心。接着引导学生剖析:“作者有腿病,养了那么多的花,还要搬进搬出,是不是自讨苦吃?”“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个真理是怎么得来的?”“这个真理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三、运用类比,理解养花的乐趣。
第五节,启发学生类比联想,列举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设身处地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第六节,讨论“老舍先生有的是稿费,菊秧被砸,全家都几乎没有笑容,究竟值得不值得?”“老舍生前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友人交换品种,群花放时,常常邀请好友饮酒赏菊,那么他辛勤培植的菊花被砸,心里该是一种什么滋味呢?”再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进行比照,体验作者爱花的情趣。
四、总结全文,全面领略养花的乐趣。
第七节把分析课文与总结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味养花的“乐趣”。
【想一想】
1、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作者在课文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
提示:(1)“„„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2)“我得天天照管它们,想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3)“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4)“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子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
(5)“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跨“好香”,这是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
„„
2、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300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里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30多种,100多棵。全家都几天没笑容。
这篇课文是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这里要写伤心的事?
提示:
(1)伤心是因为菊秧被砸死了,秋天就少了许多的菊花„„
(2)伤心之深是因为爱花之切,可以反衬养花的乐趣„„
【做一做】
1、养花怡情
作家老舍从养花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乐此不疲。特别是文中提到的秉烛夜游观赏昙花的情景实在是令人无限向往。
你是否也想亲身体验这种乐趣呢?那么,自己学习养一盆或几盆花吧。
养花是一门学问,你可得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也可以找一些关于养花的书来读。养花还是一件很费心的事,你可得每天花一些时间去精心照料它们。等到花开的时候,可别忘了请你的家人或朋友来观赏,那时候,你一定会很得意的。
当然,你也可以养金鱼,养小鸟或其他小动物,其间也是乐趣无穷的。
在此同时,你还可以记录一些观察笔记,也许在其中你还会有其他的收获呢!
2、认识昙花
从课文中我们发现昙花似乎是很名贵,并且显得有一点神秘,只在夜间开花,还令主人特别自豪。
那么昙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花呢?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进一步认识昙花,了解昙花,揭开昙花神秘的面纱。
把你地说的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昙花介绍”。
【读一读】
【写一写】
生活中的情趣
有一位名人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老舍在平常的养花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并且表现得那么自然真切,这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更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只要你用心体会,你的生活中也一定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新鲜事,把这些都用你的笔写下来,就成为一篇《生活中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