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良的包装是成功的一半杂文随笔(本站推荐)
同志们,假如哪天你有了很多钱,你想用它来做什么?
我最喜欢思考这个问题。而且,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变化,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我相信,这个问题绝对不会只存在于我一个人的心里,是个人都不止一次地想过这个问题。有趣的是,它的答案总和你当下内心的期待保持一致。
比如说,在你最爱打扮的时候,你肯定是渴望买遍天下名牌服装,走在路上,整它个回头率100%。因为服装是我们行走江湖的铠甲和战袍,而且也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有的人说,我们应该追求内在美,不要追求外在浮华的哗众取宠的东西。实际它和追求内在美并不冲突啊。而且,一个人的着装是很能体现他的内在精神追求的。
一个人的气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通过着装和谈吐来体现的呀。我都没法想象,在裸体状态下,一个人应怎样体现气质。
古人非常精明,他们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那时的帝王统治阶级,为了把人划出不同的等级,就从服装的面料、颜色、款式上颁布了严格的条例。比如,只有皇族才有资格享用黄色绸缎丝袍。紫色是高贵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等都是对他们所待的巢穴的美化。所以是不允许民间百姓着紫色服装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想通过对某种颜色的垄断,达到把他们从普罗大众中割裂出来,显示他们与众不同,高人一等的目的罢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服装就是一个人的包装。工厂为了增加产品的衍生价值,往往在包装上要下大功夫。从顾客的角度来说,总希望物美价廉。但从商家的角度来说,总希望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于是就在包装上下足了功夫,有时不惜重金打造外壳,极尽高端奢华,使拥有某物的人感觉到自己恍若高人一等。
商家也是抓住了人的这一心理,才挣了个盆满钵满。这恐怕是商业战略,不是我等小老百姓能揣摩透彻的。
看来,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揣摩透人性。不通人性的人做事是不可能成功的。通了人性,才能对症下药,手到病除嘛。有一位旧上海的流氓大亨说过“不识字可以,但是不识人头就要吃苦头了”。
所以,在做事前,先把你的服务对象的内心摸透,然后再决定说什么话,怎么做事。这恐怕比不分青红皂白地一视同仁效果要好很多吧。说白了也就是要区别化对待,根据个体差异打造不同层次的服务类别。这恐怕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给大家呈现出来的特色吧。很好,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嘛。大家努力挣钱,就可以享受不同类别的服务了。
比起过去,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不是?放在古代,就算你有钱也不能穿黄色的衣服。现在,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合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话说回来,有的人通过打扮外表来获取别人的尊重,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这个社会,以貌取人的事时有发生。穿得体面些,做个自我保护,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那种,在学业和人品上不思进取,只想通过外表来蒙蔽大伙的行为是不足取的。毕竟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糊弄人最终只会贻笑大方,落个驴粪蛋表面光的评语。
第二篇:人间滋味你是一半的杂文随笔
楔子
大抵一种东西第一回吃,总是最好的。
汪曾祺 人间滋味里写到。
我内心感触,想想也是啊,好多东西第一回吃到嘴里,觉得惊喜和意外,吃到好吃的东西就像是获得人生的奖励,再怎么发胖都没有关系。美好的事物总是值得人们倾覆所有去追寻,追到了,也就结束了。
第一次遇见觉得可爱的人,大抵也是你觉得他最可爱的一回了。
1.米花糖
说到米花糖,不太了解全国各地是否都有这样一种食物,但从名字来看,米花糖的食材想必是到处都有的,我家乡这边挨近四川,有一种吃法遵循四川的风俗,将米花糖用开水冲泡开直接喝掉,这样的话就不叫吃米花糖了,应该是喝米花糖开水,老家这边的米花糖是用炒米、花生、以及糖水(具体不太清楚是冰糖水还是糖浆)做成一大块,吃的时候米花糖在嘴里碎开,甜甜脆脆,还有花生的坚果香气来口中弥漫开来。小时候经常有那种推着板车装着一大袋米花糖、爆米花、米花到各个小区大院兜售的手艺人,米花糖被切成小方块,一块块的码得整整齐齐,多少价钱我不太清楚,但是我猜想并不贵,大概3块钱就可以买一大袋,里面会有10小块米花糖。小时候家里的餐桌上经常出现米花糖的身影,但我从来没有自己买过米花糖,我并不太喜欢米花糖这样的甜食,一来是不喜欢吃里面的花生,二是总觉得米花糖的甜并不令人觉得很好吃,不像蛋糕巧克力软糖这样的甜食,米花糖的甜,是一种糖水凝结后依靠唾液融化,伴着米花在口腔里打转的干涩感,和我同样不喜欢各种酥是一样的感受。
然而我外公很喜欢买来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外婆也挺喜欢吃的吧,总之馋嘴的我家里只剩米花糖我也很难去吃它。但是米花糖总是悄悄地买回来没多久就被消灭了。为了解决干吃米花糖的干涩感,我经常看到外公一到晚上,就会去厨房取一个碗,拿一块米花糖放在碗里,冲上滚烫的开水,等米花糖完全泡散开,水稍凉后,不用筷子就这样喝掉。
直到不久之前,我都很难明白米花糖到底好吃在哪,直到我读了汪曾祺在写家乡的食物炒米和焦屑时想明白了。外公年轻那会儿是我完全陌生的年代,家境清寒,小孩也难得能吃上一分两分钱的零食,更别说大人了,也许米花糖就是我外公年少时唯一能吃得到的零食,也许是一天赶着上工,开水冲米花糖简单、快,随便一冲就当早点了,也许是去别人家做客,没什么东西好招待,就冲了一碗米花糖,吃下去竟觉得暖和清甜。在步履不停的人生当中,外公的认知里,米花糖仍然是一种畅销好吃的小食,路过商店时,还是会习惯性的买些来吃。
怎么说呢?就像小时候的棒棒冰、丝丝糖、唐僧肉和永远冲不开的高乐高一样,和一段被珍藏的记忆有关,是某一个饥饿夜晚的小小诉求,是长长的路上的一个老朋友。生活越来越好了,你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但是某一个完全不特别的日子突然会怀念,那时食米花糖的日子,那时陪伴在身边的人,滋味不尽然是当初那般滋味,而万象也非当初的万象了。
外公外婆还经常买的糕点有牛轧糖、牛皮糖、桃片糕、桃酥,牛轧糖是牛乳和花生制作的硬糖,牛皮糖是用花生和明胶制作的软糖,这样的零食环境下我仍然没有养成喜欢吃这些传统中式糕点的习惯,后来手工牛轧糖风靡全国,网上牛轧糖的花样众多,抹茶的、蔓越莓的、奥利奥的……,读书时放假回家之前我买了一些手工蔓越莓的牛扎糖给我外婆吃,她可能是我见过们家里最喜欢吃牛轧糖的人了,外婆尝了以后说很好吃但是并没有吃很多,反而号称不喜欢吃的我吃的挺多。我想是因为甜食很难消化,并且需要不停的咀嚼所以外婆吃不了太多的缘故吧。
不知不觉间,外婆更老了。
第三篇: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我主要谈三点:第一点,自信的重要性。第二点,怎样获得自信?第三点,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另一半又是什么?
首先谈一谈自信的重要性。首先回答什么是自信心?自信心就是一种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自信它是在社会上立足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只有拥有,才会看到希望。奥里森·马登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品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自信可以从困境中把人解救出来,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赋予人奋斗的动力。或许可以这么说:“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同样两个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时总会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度过,当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时,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有实力,当遇到实在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则认为也许任务本身实在太难。而缺少自信的人则会把成功归功于好的运气。只是由于这小小的心理差异,虽然二人花的时间,精力都差不多,但往往较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获要大得多。国内外多少科学家,尤其是发明家,哪一位不是对自己所攻克的项目充满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只会一次又一次地激发起他们的斗志——他们认为:失败越多,距离成功也就越近了。
第二点,怎样获得自信?我们首先看看自信的人的表现。
1、他们往往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能接纳不足,扬长避短;
2、自信的人言语不多,喜欢在内心积蓄力量,收拢五指攥紧拳头用力出击;
3、自信的人胸怀大志,不畏强手,勇于探索,敢于攀登。
4、自信的人立足现实,迈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一路一程收获。
同学们,你看,自信多好!那么怎样会越来越有自信呢?对,我们要学会不断的培养自信!
1、听一听自信的歌。“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六年级动员会上唱得这首歌好极了,它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当我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想想自己走过的不长的经历,自信它使我懂得了:“一旦失败,应当毫不犹豫站起来,从头再来。”这就是信心。
2、经常看一些自信方面的书,如励志书籍,卡耐基的成功学就很不错;读一些人物方面的传记,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的传奇故事;阅读一些培养自信的好杂志,如《读者》、《文摘》等等。其实从潜意识的规律上讲,遇到困难与问题,如果都从积极地方面去想,尽量说一些积极的话语,多和一些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学习的人接触,你会越来越自信,感到自己越来越成功满足。
第三点,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呢?因为自信是建立在真才实学的基础上的。空有满腹自信,那只说得上是自以为是罢了。这种所谓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动人前进,反而害人不浅。同样,在我们的学习中,仅有自信也是不够的,自信应该与努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时常见到有部分同学在考试之际,没有一丝紧张,满怀自信地步入考场。但考试过后,这部分同学中有的分数挺高,有的分数却是羞于见人的。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这部分同学中一种是既自信,又刻苦认真学习的;另一种是单有自信,却未付出努力的。这两类同学看
上去都是充满着信心去应试,但由于平时知识的积累不一样,后果就截然不同。所以说,我们做人,就应当先做一个满腹经纶,然后才充满自信的人。因为自信只是一种虚无的力量,想要成功,就得让自信附着于“实干”这一燃烧自信的机械上,才能使自信发挥出它应有的力量。
那么,“成功的另一半又是什么呢?”我想来想去觉得是自强。人首先要志存高远。“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又自信自己的志向能成为现实,那么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即使屡战屡败,他仍会屡败屡战,最终取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所以我们每位学生,都应该树雄心、立壮志。其次,要严于律己。一个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审查并纠正自己的缺点,才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要自强就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完美自己的人格。再次,要超越自我。一个人要发愤图强,就要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战胜困难不容易,战胜自己更不困难。当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当写作业态度马虎的时候、当想图一时快乐放弃工作、学习的时候„„要战胜自己,确实是最大的痛苦。但是,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迷途知返;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有所进步;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超越自我;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实现自强。从这个角度讲,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当一个人有了自信,又有了自强,就爆发出无穷的威力,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同学们,我希望大家既不要因为竞争激烈而背思想包袱,更不要因为基础差而自暴自弃。应当相信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的惰性,以饱满的热情、自信的姿态迎接生活、学习。应当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结果,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有两分“毛遂”的坚定,三分“爱因斯坦”的毅力和五分“居里夫人”心若止水的自信,去促成十分成功的你。人生是船,自信是帆,自强为桨。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最后,我想说:“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吧!那样,你才会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第四篇:成功的前提是什么的杂文随笔
今天宿舍聚餐出去唱歌。三个小时,我身体的器官就开始提醒我要好好休息了:
嗓子干燥、胸口发热,有种灼烧感、后面脊椎也在隐隐作痛。
直到晚上回来,我也处于一种“虚弱”的状态。
感觉做什么有气无力,不愿意说话,也不愿意思考,只想躺在我宿舍温暖的小床上,什么也不干。
但想到还有我的小可爱们等我更文,便赶紧开始着手写稿子。
今晚吃饭前我还没有想要今晚要写什么文章。
当我想到像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写文章时,我就想要到前几天看过的一篇文章,结合今天我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
文章标题是:ICU里,那些看过死神的90后。ICU中文为重症监护室。文章讲的是几个进过重症监护室90后的自白。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句话“原来年轻人也是会突然死掉的”
?
原来不只是在步入老年后才会突然死掉。
仔细想想这句话没有多么有创新性,它甚至算不上一个观点。
而是一直普遍存在,却被我们忽略的事实。
宿舍中应该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它一直都存在:
宿舍即使熄灯一个小时后,每个床上也还会闪着微亮的光不会还会发出声音和笑声。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在学习或者完成白天未完成的工作,是与这个无关的任意原因。
连我14岁的妹妹在周末放假休息时,也会熬夜到深夜2点、3点追剧。
我很少有追剧到凌晨后还不睡的现象,但如果追剧的话,也会赶在十二点之前就睡了。
若我一连几天都太晚睡,并且所做的事都是好无意义的事,我便会进行自我反思和强制性关机睡觉。
熬夜带给我的影响都是直接性的。
长期以往熬夜,经验告诉我如果今晚不早点睡,结果是早晨会起不来、上课没精神、脸上浮现黑眼圈等等副作用。
所以我很少会让自己长期处于熬夜的状态。
当然,熬夜的危害不仅只有直接性,最大的危害还在于不直接表现性—对身体内部的伤害,在外部是看不出来的。
熬夜更多带来的副作用是诱发疾病,它不制造疾病,但它会“联合”疾病来伤害你的身体。
熬夜也是一个普遍存在,却被我们忽略的事实。
?
我所学专业为电子商务,上课时间的大部分时间都与电脑打交道,长此以往,难免会有不适。现在脊椎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学期开学更为明显。
寒假里使用电脑时间过多,也未及时的锻炼
现在不玩电脑玩手机时,也会隐隐的疼,像是有针扎在脖子上一样。
上课听老师讲话时,脖子感觉“无处安放”好像需要有支架来支撑,他才会回到正确的位置上。
身边也有朋友出现类似的现象,但也没有特别注意脊椎的保护。
长期接触电脑,脊椎出现问题已经不是白领或办公文员才会出现的问题,现在这也是年轻人的通病之一,甚至是未成年人的通病。
时间往前推25年的话,脊椎问题应该只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也就说现在我们脊椎老化的已经像老年人一样,未老先衰。
疾病越来越年轻化,也是与科技越来越发达有关。
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手机、电脑、ipad普及化在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祸害”到更小的孩子。近视眼、沉迷游戏和抵抗力下降等等....我初中时期才学会的偷菜,他们00后在小学甚至更小就接触到了。
科技化虽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服务越来越贴心化,但也把我们的健康剥夺了。
?
“熬夜”“脊椎疼”可以说是最低级的疾病了,两者都是由我们的坏习惯创造出来的,是我们自愿创造出来的疾病。
熬夜算不算病呢?
我觉得是算的。它无法直接拖垮我们,但它可以把隐藏的疾病引诱出来。比起前者这更可怕。
对于熬夜我是主动性强制性地戒掉。那脊椎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其实也很简单,少玩电脑手机,多锻炼。若没时间运动的话,那就买一个更舒服的枕头。
?
比这更有效的方法叫:预防。把自己与“病毒来源”隔离,比治病更有效的是预防。
以此类推生活中很多事情在我们提前知道结果前,知道结果可能会失败时,为什么不更努力一些呢?像是期末考试,像是考试作弊被抓。
成功是一个很泛泛的词,这么说的原因是他没有一个标准来定义成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每个人对于成功理解一样,自然行为也不一样。有人认为平安度过一生便是成功的,有人认为一个月的工资能养活自己,不伸手向父母要钱便是成功的。
并不是只有成为千万富翁才是成功。
成功没有标准,但有前提。你需要用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完成你所认为的成功。
很多身残志坚的名人之所以被看见,一定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暗自努力,付出常人无法企及的痛苦。
但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需要保证自己的健康不受到威胁。
我们都要努力又健康的活着?
萌心《正面管教》工具卡践行:启发式提问打卡4/21?——2?
早上读经典的时候,大妞问了一句:“今天是不是要换新的?”,我才想起来,今天是《老子》第21到30章的内容,及时肯定大妞的仔细。这一过程,小妞一直在眼前,但是在读到《老子》的时候,还是读错了,读成了第11到20章的内容。看到她明显的很沮丧,又遇到了老问题:早上的时间真...萌心心
2018年4月10号 星期二 晴转多云 亲子日记145天
昨天睡得不好,今天一天都昏昏沉沉的,一点精神气都没有,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儿子的月考成绩出来了,考的不太好,昨天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挑战书,他挑战的是他自己,自己写到:听着老师讲课就不自觉的走神,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自己也想学好,就是管不住自己,我问他为什么...
第五篇:一半一半随笔
无意中,周围都安静了
才想起
“大学校园时光过完一半了
那里,有很多东西都不能用一半一半去形容”[由整理]
友谊,知识,偶遇等等都不能
宁可回到高中
一半清水,一半淤泥
一半花蕾,一半草
这鱼龙混杂的环境中,想出淤泥而不染?
舍友,无法成为朋友
宿舍,无法当成家
社团,无法融入了
上课,不再玩手机,也听不明白了
饭堂里的菜式吃腻了
生活费,花得差不多了
最后,只剩下手机作伴了
为什么到此刻玫瑰还没落下一片花瓣?
什么时候才落剩一半?
“期望有一天你像你假装的那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