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米粽之忆”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子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收割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着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唉,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个纪念吧。
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选自2010年06月12日《今晚报》,有删除)
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划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母亲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福建省模拟题
答案 1.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2.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及端午节的来历。
3.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待。
4.表达了“我”对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之情。
5.母亲是个勤劳、能干的人,她手巧,干什么活儿都利索。她爱她的儿子,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在一针一线中融入了浓浓的母爱。
第二篇:茶道之精神阅读理解及答案
茶道之精神
佚 名
①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配料来泡喝;另一类是“清饮”。“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 ”;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
②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③茶道追求“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中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④“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是指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合。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虚怀若谷、心中常乐。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⑤“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这种怡悦性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⑥“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 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 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 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8.请根据“混饮”的定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叫“清饮”。(2分)
19.请将下列有关“清饮”的四个层次按适当的顺序填充到第①段的方框内。(2分)
A.品茶 B.茶道 C.喝茶 D.茶艺
20.下边的句子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请问还原到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1分)
句子: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21.作者认为“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那么,“和”在茶道精神中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分)
22.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请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入第⑥段的方框内。(3分)
A.情 B.性 C.道
2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浣溪沙》中有关“酒困思茶”的两句诗。(2分)
参考答案
18.(2分)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答案表明“不添加任何别的东西,只用开水泡喝”即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已有信息给特定事物下定义的能力。)
19.(2分)① C ② A ③ D ④ 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提示辨析近义词细微差异的能力。)
20.(1分)还原到①和②自然段之间最合适。(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部分关键语段关键作用的掌握情况。)
21.(2分)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或“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任意答对一点即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
22.(3分)①C ②A ③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提炼中心词句的能力。)
23.(2分)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第三篇:忆读书阅读题及答案
忆读书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忆冰心所著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忆读书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 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 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 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 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的《 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
⑧《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⑨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 9 8 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 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 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 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 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 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节选自冰心《忆读书》,略有改动)
12.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几岁?(1分)
答:
13.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
D.读过《 聊斋志异》,对作者写作很有帮助。作文老师曾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批语,其中的“柳”与“长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贺。
14.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2分)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1 5.根据作者的本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读《 水浒传》? 答:
15.为什么不喜欢读《 荡寇志》? 为什么喜欢读《 西游记》? 为什么不喜欢读《 封神传》?(4分)
答:
16.《 三国演义》《 聊斋志异》《 水浒传》《 红楼梦》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 从它们的体裁上看,《 聊斋志异》与其他三部书有何不同?(3分)
答:
17.马南邨在《 不求甚解》一文中谈到的读书方法与冰心的读书实践不谋而合。结合冰心的读书经历,说说你对马南邨文章中“读书不求甚解”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
(一)(14分).7岁(1分).D(2分).(1)作者很想知道下面的情节那种急切、期盼、不舍。(2)作者暗自下定了自己去读书的决心时毅然决然的内心感受。(2分).喜欢读《 水浒》,因为它的人物栩栩如生(或有极其生动的人物个性);不喜欢《 荡寇志》,因为它索然乏味(或人物没有个性)。喜欢《 西游记》,因为它写得精彩;不喜欢《 封神传》,因为它写得烦琐。(4分).罗贯中 蒲松龄 施耐庵 曹雪芹体裁不同之处:《 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其它三部书都是长篇小说。(3分).(1)马南邨认为读书不必过分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重在兴趣。冰心儿时读《 三国演义》就是由兴趣引发的,一知半解地读,字音都读得不对,居然越看越懂。(2)马南邨在《 不求甚解》一文中还认为有些书应该反复读,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冰心在少年时期读《 红楼梦》只看到了贾宝玉女生女气,林黛玉哭哭啼啼,到了中年以后,才读出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2分)
第四篇:《忆故人》阅读题及答案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忆故人①无名氏别君彼此两平安,别后恓惶凡几般。虽然更寄新书去,忆时捻取旧诗看。一更独坐泪成河,半夜想思愁转多。左右不闻君语笑,纵横只见唱戎②歌。[注]①选自《全唐诗补编·敦煌遗诗》,作者不详。②戎:旧时中原人对西部民族的泛称。
(1)“恓惶”主要意思有:①匆忙烦恼的样子;②陕甘方言,思念,想念;③可怜,穷困。你认为“恓惶”应作何解释?请说明理由。(4分)
(2)第三、四联运用哪些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
14.(1)“恓惶”应为“思念、想念”意。(1分)从诗歌出处、注解看,“恓惶”应为陕甘方言。(1分)从题目看,“思念、想念”与“忆故人”照应。(1分)从内容看,与思念故人的“几般”情形相吻合。(1分)
(2)第三、四联运用夸张、对比手法表达思念故人之情。(2分)颈联“泪成河”运用夸张手法,强化了思念之深。(1分)尾联将满耳皆是“戎歌”与再也听不到故人“语笑”对比,突出了别后的孤独与思念。(1分)
第五篇:四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11-8
最贵的项链
①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
石项链看。
②她说:“我想(买卖)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猜
疑 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
③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
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以 已)。
④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
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
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⑤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连蹦带
跳地回家了。∥
⑥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
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
这儿买的吗多少钱
⑦本店商品的价格是卖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店主回答道
⑧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⑨店主接过盒子,(细心 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
“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小心翼翼:
(2)货真价实:
2、在文中括号里恰当的字、词上打“√”。
3.给6、7两个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4.小女孩很想买那项链,这可以从文章第一节中“”、“”这两
个词了解到。第三小节中“连蹦带跳”一词写出了小女孩买到项链后的心情。
5、文章用“∥”分成了2段,请用简洁的话语概括第一部分的段意。
6、请仔细阅读第一部分,并联系下文的第二部分店主所说的话“她给出了比任
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想想店主听了小女孩的话,会怎
么想?请写下来。(50个字以上)
听了小女孩的话,店主想:
7、文章题目是“最贵的项链”,你认为其中的“贵”是因为什么吗?至少写两点。
最贵的项链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
项链看。
①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
石项链看。
②她说:“我想(买√卖)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猜
疑 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
③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
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以 已√)。
④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
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
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⑤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连蹦带
跳地回家了。∥
⑥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
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儿买的吗?多少钱?”
⑦“本店商品的价格是卖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店主回答道。
⑧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⑨店主接过盒子,(细心 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
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2=2分
(1)小心翼翼:形容非常的谨慎和小心。
(2)货真价实: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
假。
2、在文中括号里恰当的字、词上打“√”。0.5*4=2分
3.给6、7两个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0.25*10=2.5分
4.小女孩很想买那项链,这可以从文章第一节中“出神”、“盯着 ”这两
个词了解到。第三小节中“连蹦带跳”一词写出了小女孩买到项链后
喜悦、高兴、兴奋等的心情。0.5*3=1.5分
5、文章用“∥”分成了2段,请用简洁的话语概括第一部分的段意。1分
小女孩想用几个硬币给姐姐买条蓝宝石项链做礼物,店主卖给了她。
6、请仔细阅读第一部分,并联系下文的第二部分店主所说的话“她给出了比任
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想想店主听了小女孩的话,会怎
么想?请写下来。(50个字以上)3分
听了小女孩的话,店主想:这是一个多么乖巧、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她小小年
纪已经懂得感恩,懂得关心。这几个硬币一定是她省吃俭用才积攒起来的所有的零花钱吧!她姐姐也是个了不起的姑娘,在母亲去世以后,照顾妹妹,一定很辛苦!这姐妹两个的所作所为,真的十分令人感动!这个小姑娘(姐妹俩)的心灵
比这项链更加宝贵,胜过一切的金钱!让我来帮帮她吧,我必须要帮助她!„„
(不谈到姐姐,但谈到妹妹的行为令人感动,是无价的,也可以了)
8、文章题目是“最贵的项链”,你认为其中的“贵”是因为什么吗?至少写两点。
3分
令所有人感动,是无价的,胜过一切。
姐姐:坚强——妈妈去世以后,担负起照顾妹妹的重任。
诚实、正直——知道妹妹的钱是买不起项链的,回到商店想不足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