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红日”岁月的日记

时间:2019-05-15 11:3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那段“红日”岁月的日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那段“红日”岁月的日记》。

第一篇:那段“红日”岁月的日记

在我姐的日记里有一段话,特别的有味道,我永远都忘不了那段记忆,那是青春最深的记忆,但是现在已经回不去了~~~ 如今是网络时代的天下,往往会存在误会,这不明明看到有些人在线他却不回复,到头来才晓得他是把挂到的,还有些明明说好的发红包,充q币,到头来只是个玩笑,说不好友谊的小船哪天不小心就翻了还不晓得呢?所以上网特别要小心,网络上的聊天不一样如果你在某个地方地方得罪了群主那个地方你也别想呆了。

唯独只有现实生活中才能找到我的存在感,可是现在社会的时间太忙碌了,但是千万不能倦怠,把今天的事交给今天去做,因为明天才能一起去疯狂,偶尔还是会回忆到当年那个像红日之火属于自己的青春时代...又是一个夏天,姐姐正在专心的做功课,而哥哥却死活都不想做作业,无赖之下的外婆拿出了黄金条子,哥哥只好望着窗外的小鸟说:“如果我们像你们就好了,整天无忧无虑的生活着”突然老姐来给哥哥辅导,看见我哥那样子说道:“你如果想早点出去耍的话,那就赶快行动”这不一首歌的功夫他就说ok了,“ok了?”姐姐放下mp3,对着作业端详着,“你这也叫作业,简直就是鬼画连篇,重新做!”无赖之下的哥哥只好忍气吞声.下午乡坝里面的墨蚊一个巴掌就要打死一群,终于可以出去耍了,这不,这不他们又在想我妈要钱了,那时只要有5角钱我们都会高兴的要不得,不像现在请客不超过10元都要被别人说舍家子,妈妈当时随手就掏出了5元,我们随后就到乡坝头里的小卖部买5角钱猪宝贝,大长今,一条2角钱很长的辣条,走着走着你一根,我一根的,辣得硬是舒服,我们在想说不定还可以去买点盗版碟子回来看。夏天很热,游泳却是乡坝孩子一种消暑娱乐方式,当年红日大桥下的孩子基本上都会留有一手,我们哥担心我急忙说:“你不要下来哈,不听话下次不带你来了”看见他们和小伙伴开心的嬉戏,一会扔个蚌壳出来,只有我在石板桥上干坐着。

洗完了澡我和老姐,还有大姐,哥哥他们红日大桥下我们知道只有那里的有宽阔的草地显然我们不是来晒太阳的,我们还有正是要做,沿河边有许多的湿地,只见发现一块泥窝,一只手直接地就伸进了泥巴地不一会一只螃蟹就顺利地扣出来了,大姐告诉我有弯弯曲曲线的地方就有泥鳅爬过,果然只见一条泥鳅的头从泥巴里面探了出来,正在懒洋洋地晒太阳呢!还没来得及反应只见老姐叫:“又抓到一只,还是只虾子呢”可是哥哥的手确被夹伤了。原来红日大桥拱桥下有两个桥洞,也成了我们那时的经常玩耍的地方,据说我哥的一位伙伴还从红日大桥上跳下来事后安然无恙,最后还是被黄金条子伺候了一个下午。

来到桥洞他们一跃就能轻松地进去,而我太矮了跳不上,最后还是被我哥抱了上去,桥洞还有些干柴,二哥带了打火机点燃了,随后把虾子,螃蟹拿来烤,虽然是白味,但是那时我们却莫名地觉得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了,随后我们冲上桥洞顶,坐着有说有笑,无忧无虑,不一会红日就照透了整个大桥,我们才各自回家吃饭了。要说我哥和我姐的关系那是不一般的好,至今以来她们俩还是在一个地方。有一次我哥在黄果山山下骑自行车当时姐姐也在车尾坐到着,突然一不留神自行车就向环溪河冲过去,把旁边路过的大姨妈吓得遭不住,把刚刚买得菜都提落了,后来跑去采野桑葚他们就高兴地不得了,可是晚了一步大部分被别个先折起走了,害得我们冒着生命危险爬到河边上的树子上挨到挨到地去折,结果好多都是酸的,然后去姐姐家看电视了。我前面提到我哥的那个小伙伴,现在与我哥很少见面了,原谅经常一起耍,是要好的兄弟,摘鸟窝,但是那个兄弟不太有爱,那天爬到和尚破悬崖边的一棵柏树上取下了一笼鸟窝直接把里头的鸟蛋捏来耍,把鸟仔仔揉成一团叔来扔,相比我哥只是把鸟窝拿下来看看,事后又放上去,他说鸟跟人一样是有感情的。过后有一次他们俩在公路旁发现了一棵硕果累累的樱桃树,随后我哥的那位兄弟先爬上了樱桃树,先吃起了樱桃,我哥叫他扔下来分享他不理会,我哥莫法只好在樱桃树下摘了几棵酸桃子来吃,哪晓得那棵樱桃树上面是打了药得,而树下完全没事,我哥就幸运了撒,天天看到他兄弟去打针吃药,呛声不开,只是在想兄弟有福不同享,你娃这下子晓得厉害了撒!说起好玩那是五花八门,平时就喜欢一起去爬山,有一次就在承天寺蛮子洞里钻洞耍,乘凉,如今和尚坡的蛮子洞已经被二家公凿来做房子了,还更有人才拿来做棺材洞。还有一次爬过和尚破,接着又登上了官山还在泥巴坑里发现了好些死人骨头,我们还扣来耍,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吓人,过了就一直走到街上。说起我哥当年那脾气暴躁,霉运滚滚,有一次在去往乌龟山的路上突然一直狗蹿出来向他奔来,吓得他纵身跃起,一把抓住了树干,一抓就是几个钟头,当时他也不晓得自己一下就有那么大的能力,还有一次一家子在乌龟山搞野餐(当时我不在)哥哥将将把火点燃,突然狂风四起把火吹得是把四面八方的干草点燃了,当时大家一下就慌乱了有手持饮料来扑的,有手握树丫来打的,还是不行我哥和他的伙伴直接撒尿一场拯救自然的火灾行动才得以结束,有一次不知是我妈想看星星,看月亮,把板凳,椅子拼起做成一张床,我外公说“硬是没得事情做了,有床不睡”我和我哥开个玩笑他刚刚躺下要睡觉的时候,突然将飞雪喷在了他的脸上,他却很不耐烦的说道“你是神经病哇,这如果东西喷到眼睛里!”当时我就哭了,看见正在哭泣的我,我哥的心开始软了,说“对不起哈,刚才是我控制不到自己的情绪”就这样望着天空整个夏天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了。2008年地震那一天,让世间震惊,当时我正在上学的路上,突然感觉地面在晃动,我以为是哪个在修路,看见路人全部都跑到街中央把头捂起,还有个只穿着火炮裤就下来的,我的同学都吓哭了。到了第二天我们在施家坝自己建立了一座账篷,还把床搬了出来,可是家公偏不睡账篷非常固执地进屋里看电视了。翻开我老姐的日记本,里面写得最多的还是我,其中有一篇那是在09年的一个春天,我正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辆摩托车,向冲来,很明显我是出交通事故了,可是到医院检查只是个皮外伤。那天我姐正在为获得全班第一感到沾沾自喜,突然大姨妈说“你弟弟出车祸了,我们得赶紧下去看看!”姐姐那喜悦的面庞刷得一下就白了,说“怎么可能,我不相信”,因为老姐看了偶像剧的原因,眼泪一下子就落了下来到了简阳才知道我只是个小伤,他意外地抱着我哭说“弟弟你没事就好,我好担心”这一抱姐姐却慢慢在张大,最后她日记本成为了她最宝贵的记忆,就在日记本旁还有当年用过的步步高复读机里面还夹着当年没有听完的磁带,停留在隐形的翅膀旁边……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到了2010年哥哥小学毕业后到成都念书红日大桥送走了他,也带走了姐姐圆了她的大学梦,那段青春年华也随着桥下的那条环溪河飘走了,转眼间,大姐已经结婚生子,老姐已经跟随哥哥去成都上班打拼了,爸妈越来越衰老,外婆不再像当年一样跑去赶集了,而哥哥当年的小伙伴有的各奔东西,有得却永远的没有回来,唯独我还没有忘记当年红日大桥一起放风筝的情景,而有些的记忆就同70年代红日大桥一起消失不见。时过境迁,现在红日大桥改建名气一下子就传开了,不像以前一样平淡无奇。几年后哥哥又再次登上了故土,爬上了红日大桥,虽然没有了昔日的欢笑声与旧日的朋友,看见大桥的新貌这时的他已经成熟不再像当年那么稚气,敢于面对新的生活,老姐登上大桥说:“新大桥,新时代,新简阳,新人生,却新不了这么多年的情怀。”忽然远方飞来了一只丹顶鹤...

第二篇:那段岁月,那份爱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陕北农民。我们这些孩子中姐姐最大,兄弟六个,我排行老四,生于1954年。

从记事起到参军,我好像就没吃过几顿饱饭,直到现在,我肚子一饿,心里就发慌,以为是低血糖,一检查,正常——这就是小时候饿怕了留下的毛病。

老家自然条件差,靠天吃饭,广种薄收。遇到天灾,就颗粒无收,吃粮不得不靠国家救济。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我们兄弟几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肚子就像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整天都感到饿。母亲只好精打细算,定量下锅,然后平均分配。红薯每人每顿最多只能分到两个,细心的母亲大小搭配着分给我们,而她自己总是吃最小、最差的。虽说陕北农村贫穷落后,但生产队按工分分粮,而且农民还有点开荒种地的自由,因此那些劳力多、子女少的人家基本都能解决温饱问题。按说我们也可以不必挨饿,但父母立下宏愿,非让我们六个儿子都上学读书不可。家里人口多,只有父亲一个壮劳力,一年到头,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怎能不挨饿呢?

学校食堂是交粮吃饭的,交什么就吃什么,吃多少就得交多少,收齐后统一供应。我们交不上细粮,下午如果吃白面条,我们就在早饭时多买一份四两的包谷面团子,下午饭就用面汤或开水泡着吃。

我们总是感到饿,昼盼夜,夜盼昼,盼着吃饭,经常会饿得心慌意乱,六神无主。白天饿得不行了,就向食堂的大师傅要一点盐,放在水里再加上一点酸菜充饥;晚上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爬起来到庄稼地里偷吃生南瓜、茄子、青西红柿和青枣。

记得一个夏天的早上,我交的粮都吃完了,也就没有饭吃了,我只能饿着肚子,苦等着放学回家吃饭。有个亲戚问我怎么不去吃饭,我如实相告。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变了味的包谷面团子给我。我如获至宝,几口就吞了下去,连一点渣子都没掉。不一会儿,我就开始闹肚子了。肚子里本来就空,越拉越空,疼痛难忍,我只好请假回家。我走了两个多钟头才到家。母亲看到我的样子,焦急万分,她极麻利

地给我做了一碗杂面汤,让我吃完后躺下休息,又到地里挖了些野菜给我煮水喝。经母亲的治疗,我的肚子不疼了,但几天都缓不过精气神来。

那时候,一年到头,我们每人连一双布鞋都难以保证。上学途中,只要是土路,我们就脱下鞋子,拿在手上,赤脚走路。公社收购站的破鞋堆就是我们的免费鞋店。不管什么颜色,无论男鞋、女鞋,只要能穿上就行。当地农民都穷,哪有鞋子还能穿就扔的?帮子不行,底子能用也行,自己稍作加工就是一双鞋子,虽说不伦不类,但是聊胜于无。一次,我找到了一只红色女鞋,一只蓝色女鞋,一只大点,一

只小点,穿上后前面露脚趾,后面露脚跟,虽说是“前面卖生姜,后面卖鸭蛋”,还算能凑合,我很高兴。没想到,一进教室却招来哄堂大笑,我顿时羞得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

我们一大家人住在一孔窑洞里,“吃不上,穿得破,住得挤,欠债多”,是对当年我们家的概括。为了当好这个穷家,不饿死人,母亲绞尽脑汁,省吃俭用,费尽了心血。为了给孩子们多弄点吃的,母亲不得不到山里寻找更多的“进口食品”。为了确保我们吃了安全,她总是自己先尝,有几次都因尝野菜而中毒,万幸的是中毒不深,经抢救后脱险。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未倒过剩饭、剩菜。夏天的剩饭、剩菜酸了,母亲就放点碱,热一热照样吃。刷锅水,清的给猪吃,稠的给鸡吃。我们吃饭的时候,如果不慎掉到桌子上一粒饭,母亲会毫不犹豫地捡起来放到嘴里。日子好起来以后,母亲仍然如此。

从我记事时起母亲就有病,她被病折磨了大半辈子。山区缺医少药,家里连糊口都难,根本无钱看病,母亲对付病魔的办法就是硬撑着。实在撑不住了,就躺下休息一会儿。病重时,起不来床,别说干农活,连饭都做不了。我们兄弟几个都是八九岁就开始学做饭的。母

亲看我们可怜,常常强忍着病痛起来做饭,有几次都晕倒在地。病重的时候,母亲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她叹息着说:“我这病啥时候能

好呢?啥时候才能把你们抚养成人呢?啥时候给你们都成了家,我就可以闭眼了……我还能活到那一天吗……”我们兄弟几个的成人成才、成家立业,是压在母亲心头的几座大山,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常说:“这家里要是饿死人咋办呢?”最艰难时,她曾动过将五弟送给 一户有钱人家的念头,当人家来领人时,终因骨肉难舍而向人家道歉作罢。

那时,村里经常有讨饭的人上门,尽管我们家穷,但是母亲每次都会给他们一点,她总是说:“我们总比讨饭的强点,至少还支着锅灶。就算没吃的,烧上一壶开水,让他暖暖身子也好啊。”

母亲总有操不完的心,劳不完的神。家人、亲戚她都惦记着,但最放不下的还是我们几个孩子。在母亲的培养下,我们一个个都远走高飞了,但不管我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对我们的牵挂和思念。

有一年,我和妻子回家探亲,妻子随便说了一句酸枣好吃,母亲就暗自记在心上。第二年,年迈的母亲拖着病体到山里采摘酸枣,晾干后托人从县城捎到延安,从延安捎到西安,又从西安捎到兰州。那一包饱含母亲心血的酸枣经过一个多月才送到我们的手中。每每想起,我的心里都酸酸的,暖暖的。

古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母亲在世时,我常思念母亲,牵挂她的冷暖,但有时连一封信也懒得写,还常以远在千里、忠孝不能两全来宽慰自己;母亲去世后,我在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中自责、悔过,常常以泪洗面,甚至有时独自失声痛哭。我曾多次祈求上苍原谅我的不孝,但终究无法抹去我心中的愧疚……

我曾答应母亲带她去北京看看,这是母亲长久以来的愿望——一个一辈子没走出穷山沟的妇女,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小脚女人,对党感激不尽,多么渴望去看看天安门,看看毛主席生活过的中南海,但最终,我没有为她实现这个并不难实现的愿望。

母亲去世后不久,为了不再给自己留下遗憾,我带着父亲到北京看了天安门、中南海,这样,我受伤的心灵才稍感慰藉。

我少不更事,曾误以为让一直在苦日子里浸泡的母亲吃好、穿好就是对她老人家的孝顺了,其实不然。母亲去世后,我才听邻居们讲,曾经,我写给父母的信,她总是让别人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没人读时,母亲有时用双手握着信,长久地呆坐在那里……

母亲病危时,不让在县城工作的二哥、三哥告诉我,怕影响我的工作和前程,而

第三篇:那段岁月里的故事

那段岁月里的故事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是一封家书的内容,这是一名丈夫在明知要选择会牺牲的路时寄予他妻子的一封信。

1907年1月15日凌晨,在浙江绍兴这座古城的轩亭口“我离开我的孩子是为了让天下所有的孩子”。一名女子洒下了热血,抛下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名革命者,也是一名妻子,一名母亲,做出的选择。

“嫡亲同胞好弟兄,保此江山其壮丽”,这是来自《保国歌》中的句子,这是一名长久的劳累,身心俱疲,劳积愤成疾,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溘然长逝的一名年仅三十岁的热血青年的心声体现。

林觉民、秋瑾、赵声,辛亥革命中为之付出身心的革命者。还有谭人凤谭胡子、黄兴等等,若详细叙述,可洋洋洒洒一篇下来。这些革命同胞们有的留下了姓名,留下了故事,可有些确什么有关自己的都没留下。究其一生为一个目标,不计回报,付出所有,即使后人甚至都不会知道自己,值得吗?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信仰。为我中华民族更好的明天,为我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为我心中的世界可以在中华民族走下去,我的生命,名利早已不是什么。

这样的说法也许很空洞,那是也许我们都还没有明确我们的信仰。究其一生,能够找到自己的信仰是件幸福的事情,那是心灵的寄托,人生不过匆匆几十年,若然没有可以坚持一生,可以相信一生,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未免显得太过匆忙。

我们还年轻,还在人生这条道上走着,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事,还有很长一段路去走,还有很多要去体验,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找到自己的信仰,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比信仰更好的东西,只要我们能带着它让心灵平静地走下去。

第四篇:那段珍惜至今的岁月

那段珍惜至今的岁月

(珍惜篇)

8月,“初三”两个字终于落到我们的头上了,似乎初中就冲着这两个字,大家摩拳擦掌,兴奋的背后是憧憬与担忧的矛盾,掂量自己的自信又有些害怕。10月,中考的感觉一步步逼进,惜时如金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里,老师每天中午会在教室门口等着所有的同学准时走进教室自习与休息。

12月,期待着飘雪的季节和美妙的圣诞,语文老师在上课时间用抒情的语气说,传说每一片雪花是一个人的灵魂。

1月,是最寒冷的季节,也是我们收获的季节,我们体验了愉快至极的元旦晚会,黑板上开始有倒计时的标记,每天班长都会把昨天抹去,然后把今天写成昨天,明天又到了,循环着往未来走去。

3月,春意盎然。新的一年,我们视命运的转折点。会看见阳光明媚,感觉到轻风拂面,老师会抽出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为我们开展文体活动,大家风风火火闹上一阵,在彼此忙碌的身影中找到自己的前进的动力。

4月,我们开始体会到自己是主人了,什么数理化公式啦,大事年表及时事政治,整天是忙得不亦乐乎。

5月,我们第一次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心情的失落严重影响了学习,看着考试卷,就想哭,只剩下一个多月了,老师还是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人就象一只船,风平浪静时会没有动力,惊涛骇浪时反而越战越勇,心态却平和了。无论何时,都必须自己掌舵,河流虽窄,一个人会寂寞,会怠慢;大海尤宽,一个人会迷失方向,会恐惧。

初三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是我们共同的。有父母、有亲朋好友、有同桌的你、有老师……如果把这一切关爱看成是理所应当,把遭受的痛苦与磨练归咎于自己的运气不佳而抱怨,把竞争对手当作自己的绊脚石,那么,生活会从身边溜走而没有任何痕迹,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一年的宝贵岁月,更是一次温磐。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年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调节自己,学会珍惜。

第五篇: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精选)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五十年代的鞍山一中

鞍山一中是一所历史较久、人才荟萃、设备颇为完善的学校。它在五十年代就与大连一中、沈阳二中等校被称为辽宁省的重点高中。五一年,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原计划将现在的一中校舍改建为标准校舍,后因东北人民政府不久即撤消而未能实现,这也正好保存了一中校舍的原貌。

又红又专

侯铎当时在一中担任领导工作和教学工作,断断续续近二十年,所以他和一中及一中校友特别是一些老校友的感情都很深。他开始到一中工作是在五一年二月,担任副校长。当时学校已逐步走向正规,因为在这之前,学校主要是为解放初期的政治服务如上街宣传、选送干部、以及征集抗美援朝志愿军等。那时无论什么任务,一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完成。五一年,市政府各局急需补充一批干部,要在学校应届初三毕业生中选拔,曾经有六十多名同学响应号召,服从政府的需要,被分配到各局的工作岗位。以后这批同学都成为各局的骨干力量。

1954年前后,教育部重申了要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指示,并提出“教学工作是学校压倒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的号召。当时学校采取了几项措施:①强调备课的重要性,为了使教师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实行单元备课;②思想教育是每科教师的职责,思想教育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是寓于课堂教学之中;③讲求教学原则,加强课堂教学的计划性;④考核学生成绩要平时考查与学期考试相结合。当时学习教育理论主要是以苏联出版的《凯洛夫教育学》为主。虽说该书的某些观点和做法以及受到批判,但在那个时期它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1955年辽宁省又掀起向苏联学生开展生产技术课的热潮。学校曾向社会各方求援,收到不少机床零件,但实际是一批废钢烂铁。后来承五九级同学王智的家长王国璋同志的主动帮助,为学校调来车、钳、铆、电、焊各工种的工人同志。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居然把一堆废料安装成十一台完整的车床和一台刨床。地点就在原来的大音乐教室(现在的一中工厂院内)。竣工之日,对全体工人师傅举行了答谢大会。从此同学们有劳动实习的基地,他们学会了启动车床,并能切削一些简单一零件。但好景不长,六二年上级忽然决定把这批车床给了鞍山职业学校。

一中师生到东山坡植树和校运动会每年都要举行。一中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很强。当时学校有二百多名学生住宿,纪律和卫生状况都较好。记得有一次,粮库在烈士山下马路上晾晒了大批苞米。一天早晨忽然阴云密布,眼看大雨即将来临,学生干部向学校请示愿帮助工人收拾苞米,以免损失。即刻一千多名同学全部出动,在很短时间内将苞米装袋盖好,使国家粮食没有遭受到暴风雨的损害。

才华横溢的校长

一位校友回忆侯铎先生在阶梯教室讲的化学课,内容是“苯”(C6H6)。侯先生讲课有板有眼,不零乱,声音悦耳。左右手都能板书,从不挡学生视线。侯先生,山东人,194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1952年任一中副校长。是当时鞍山市人民政府12名委员之一。侯校长性格平静,不苟言笑,但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位极平易近人的人,毫无架子。

1958年曾被错划为漏网右派。改正后,任市教育局副局长,市人大常委兼文教办副主任,市民进委,后任市政协常委。

1950年3月新华中学改名为鞍山市第一中学,副校长仍为陈宝书。陈校长,鞍山宁远屯人,伪满时任马驿屯小学校长。东北光复被选为副参议长。陈校长,大高个儿,有旷达不羁的性格,属才子性人。讲话时颇有风采,手常飞舞。他写得一手好字,当时的“鞍山市第一中学”校牌就是由他写的。字如其人,潇洒蹁跹,似毛主席字。挂的位置即今校牌处,是紫檀色木板,阴文涂翠绿色。

通宵舞会

校友高玉良喜欢追忆青年时代。在鞍山一中高中的学习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记得高中一年为男女生分班,高中二年以后为男女生合班。学习很紧张。因为步入高中就意味着要升大学,同学们都自觉学习,不肯浪费一分一秒。不过当时学校也很重视文体活动,经常组织跳集体舞、球类比赛。当时一中排球队是鞍山学生队中的一支强队,仅高三•2班就有四名队员。其中有张福俊、绍仁先、郑宝良、苏光翘等。

在生活上,那时的学生真听话。他是住校生,记得就住在教学楼西侧的二层楼宿舍里。像军队一样,每个房间有二床大通铺相对着,每个房间住10名左右学生。生活军事化。每天早晨起床做早操,每个寝室留下2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要求三条线:脸盆放在床下摆成一条线;被子叠成四方形摆成一条线;墙上挂包成一条线。更使他难忘的是老师都非常关心同学。课堂上是严师,课下是兄长。节日组织师生联欢,元旦的茶话会、舞会,“五四”游千山等至今都记得很清楚。1954年元旦的通宵舞会是在三楼东头大教室举行的。当时学校的乐队也很强,师生在优美的乐曲中不知疲倦的跳呀,跳呀!玩得真开心!

走向军旅

校友韩忠录是1949年底由新华中学初中毕业,考入一中的中级师范班。1950年12月由中师班参加抗美援朝自愿入伍,在一中已是第二批了,他们被分配到东北军区军械学校。

校领导和老师们为他们参军的同学在三楼会议室举行了欢送会。副校长陈宝书在会上向同学们讲了话,他说:“同学们,你们去的虽然是军校,但它毕竟是军队,军队的战斗、训练和生活都是紧张的,你们要准备吃苦……”他们在临走之前,刘雨灵老师、付老师都跟他们谈过话,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母校争光。市里为他们这些参加军校的同学,在鞍山饭店(现在的鞍山大厦)招待了一餐便饭。一中的校领导、学生会与团总支的领导人刁迺琦、徐安林、邓国栋等到鞍山火车站相送,一中出动了学生小号队、军乐队、秧歌队、花棍队,在鼓乐声中,各位领导和同学,向他们一一握手话别。

丰富的校园生活

校友刘淼一九五O年春,他随家由上海到鞍山,当时他只有15岁,正赶上鞍山一中招收新生。鞍山一中是全市仅有的一所完全中学。他被录取到文科班。由于学制变革,半年后,他便就读于高一•2班。因没有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他们便是学校的最高年级了。鞍山市市长刘云鹤兼任校长。他经常到学校来。他当年30多岁,身体健壮,喜欢体育运动,经常看见他在球场上参加篮球比赛。接任他任校长的是柳枫和侯铎。

当时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在全国也是堪称一流的。不仅有明亮宽敞的教室、理化实验室、音乐教室,还有室内体育馆及宽敞的运动场。音乐教室位于教学楼的外面,是一幢独立的建筑物,室内置有台式大钢琴及各种中西乐器。学校设有学生宿舍及食堂。全校拥有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著名教师。如:侯铎、周谟、杨凤声、刘雨灵、宋延英和张子伟等。还从南方招聘了一些优秀教师,如:董光珌、胡乃荣、何永祥等。周谟老师的物理课、杨凤声老师的三角课、刘雨灵老师的语文课、宋延英老师的历史课、董光珌老师的代数课、胡乃荣老师的化学课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们教学认真、一丝不苟,板书水平很高。至今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学校每周一第一节课举行全校周会。全体师生参加、唱国歌、校长讲话后各班按次序进行教室上课。上午二、三节课之间作间操。下午第六节课后进行全校文体活动:打篮球、打排球、打垒球、踢毽、跳猴筋、跳集体舞。学生集体观念很强,热情很高。

学校非常重视时事教育,经常请市领导作政治报告。这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提高十分有益。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老师老给予关心并积极帮助解决。学生对老师十分尊敬。到教研室或在校外见到老师都自觉行鞠躬礼,老师点头还礼。

1950年末,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鞍山一中学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绝大多数同学报名参军。有几十名男女同学被批准入伍,同学们都非常羡慕他们。他熟悉的同学有张发云、李震等。后来听说他们都成为空军军官。有几个同学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牺牲,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50年底,由于抗美援朝的需要,中央决定在大中学校招收一批学生,进入军事学校学习。一中被确定为招生学校之后。招生方式,自愿报名,组织审查。当时叫“参军参干”。当时学校出现了“男儿志在沙场”的热潮,记得有一名同学还写了血书,贴在大楼南门里面的右侧。他们初二五班参军的有张华

一、金万志、谷安泽、李香魁,还有一名忘其姓名,共计五人。全校共参军参干103人。

那时的学生政治热情很高,每逢“五一”“十一”及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时,同学们都高举国旗、校旗及领袖画像,列队上街游行或集会。学生中一些党员,如:邓国栋、刁迺琦、孙发隆、叶树声等,都在团总支和学生会中任职。他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走在同学们的前边。团组织多次派他深入街道向居民宣传国内外形势、抗美援朝运动及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在宣传中提高了他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为自己后来走向社会,在大庭广众中演讲打下了基础。

50年代初,鞍山一中的文体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校内有文工团、歌咏队、腰鼓队、乐队、体育队。有一批文体活动骨干。每逢节日在校内体育馆举行各种演出,形式多种多样。有合唱、独唱、小歌剧、小话剧、大鼓书、山东快书、快板、相声及管乐演奏。他是乐队队员之一,吹奏巴斯和长号。每次演出会开始第一个节目便是管弦乐合奏。虽然水平不高,但博得老师、同学的欢迎。建国初,全市各单位的乐队屈指可数,而一中的乐队达20人左右。每次游行在国旗、校旗的引导下浩浩荡荡,威武壮观,走在师生队伍的最前面,边走边演奏“胜利进行曲”,“骑兵进行曲”……。行人不时投来羡慕和钦佩的眼光。校文工团还经常参加市内各类文艺演出,有时去部队慰问演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胜利广场露天演出,校歌咏队由李华同学指挥,他担任领唱,听众有几千人之多。当时演出的曲目大都是歌唱新中国诞生及抗美援朝歌曲,也演唱延安时代的歌曲。一中还选派了10多名队员去鞍山电台歌唱“每周一歌”,并曾由他教唱约一年之久。他创作的一首歌还被选为“每周一歌”,至今回忆起来仍觉得很有意义。

在体育教师张子伟的指导下,学校体育运动的水平堪称全市一流,给全市球迷留下

深刻印象刻他们年级的钟嵩山、钟宪卿叔侄俩的篮、排球技艺高超,配合默契,深得校内外体育爱好者的喜爱。高爱光是女排队长,球艺精湛。他们三人均被选为市排球代表队队员,还曾代表省队到北京参赛。一中男篮还常与鞍山高职(现为科大)、鞍钢各厂矿在球场上一决雌雄。每逢比赛观众人山人海,这是因为鞍山一中的男篮是市内体育竞技场上一支劲旅,深受鞍山市民爱戴。

每逢寒暑假,学校很少留作业,学生们能得以充分的休息,住在学校附近的同学经常到学校玩,有时打打扑克,流行玩法是“打百分”。老师们打桥牌,他从董光珌先生那里学会了打桥牌,此后几十年对这个项目保持浓厚的兴趣。70年代后期,他多次率领吉林省队参加全国比赛,并在吉林省、东北及全国桥牌比赛中担任裁判长。1990年,他获得“吉林省桥牌荣誉大师“称号,这当然要感谢母校一中的培养。

1952年7月,母校借鞍山二中礼堂为建国后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本届毕业生除选留部分学生留作教师外,全部考取全国各大专院校。刘淼先后在北京外语学院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1960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后为院工程承包公司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五十年代的校友经常回忆说,不过几十年来,在一中这片小小的土地上,确实成长起不少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都有建树。应该说,这主要是党的培养。但对一名教育耕耘者来说,学生的成才,即是无比的欣慰。

他们期望如今在校的一中同学们,要继承鞍山一中学生的光荣传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加强品德和体质的锻炼;讲求学习方法,广泛地吸取知识充实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中国人的骨气。一定要一个年级胜过一个年级,要能不断地为鞍山一中校史添写光辉的新页。

他们认为,如果说个人在工作上职得一点成绩的话,可以说与母校一中的教育、培养是分不开的。时值母校九十周年校庆之际,他们衷心地祝愿鞍山一中今后取得更大的成绩,培养出众多的经济建设栋梁之材。

下载那段“红日”岁月的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那段“红日”岁月的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那段温暖的岁月作文大全

    那段温暖的岁月作文7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许多人......

    走过初中那段难忘的岁月

    走过初中那段难忘的岁月 刚步入初中,开始的懵懂,开始的纯真,开始的自由自在,然而,只是最初的开始。那时的年幼无知,并非决定事事的绝对。 初二,开始的懵懵懂懂却变成萌动,不再把事......

    那段温暖的岁月作文[合集5篇]

    那段温暖的岁月作文汇编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

    我与中行的那段青葱岁月

    我与中行的那段青葱岁月 还记得那个夏天,傻傻的我,满怀憧憬的步入了职业生涯之中——中行。从象牙塔出来的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各方面的问题,总会有那么些时候是手忙脚乱的,而后,......

    那段温暖的岁月-记叙文作文 高三作文

    温暖,如同丝丝蜜糖,让心灵充满欢愉;温暖,如同一把火焰,让身体不再寒冷。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段温暖的岁月,它就像一颗珍珠,被时间之海冲刷得愈发闪亮。在我小时候,数学一直不好,正因......

    大学生思想汇报:铭记那段岁月(范文大全)

    敬爱的党组织:三年了,在武汉呆了整整的三年,这一刻,才知道,这个而今繁华缤纷的城市历经了多少的沧桑,这里的发展和改变历经了多少代人的努力。三年了,听了无数的关于辛亥革命的介......

    那段温暖的岁月作文(集锦)[范文大全]

    那段温暖的岁月作文(集锦6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那段温暖的岁月作文(样例5)

    那段温暖的岁月作文6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