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过初中那段难忘的岁月
走过初中那段难忘的岁月
刚步入初中,开始的懵懂,开始的纯真,开始的自由自在,然而,只是最初的开始。那时的年幼无知,并非决定事事的绝对。
初二,开始的懵懵懂懂却变成萌动,不再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感觉自己就是自己,自己的想法永远是对的,再也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诫。我知道,我学会了叛逆。我不再是最初的自己,不再……
初三了,想想以前走过的路,好无奈,叹息时间为什么这么快,在我还没来得及握紧,就从我的指尖流走。是不是自己对自己太敷衍,才让流年被搁浅。
看了一部影剧《青春期》,里面讲述了一群90后叛逆学生成长经历。这部影剧让我感慨良多,影片结束时,我早已泪流满面,我哭了,我在哭些什么?也许懂,也许不懂。
是不是自己懂事,成熟了一些?会对以前的时光感到愧疚,但是,我明明听见时间对我说:“你回不去了。是啊!回不去了。但是,干嘛要回去,回去了又能做什么?过去早已无法换回,我只想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告诉自己,以前无非都是自尊心在作怪,一切已逝去。当流年被搁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更加努力。
如今,我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再放纵自己,不能让自己的任性耽误了自己。
原来,记忆中,是自己把流年搁浅。原来,叛逆的青春留在了记忆中
第二篇:那段岁月,那份爱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陕北农民。我们这些孩子中姐姐最大,兄弟六个,我排行老四,生于1954年。
从记事起到参军,我好像就没吃过几顿饱饭,直到现在,我肚子一饿,心里就发慌,以为是低血糖,一检查,正常——这就是小时候饿怕了留下的毛病。
老家自然条件差,靠天吃饭,广种薄收。遇到天灾,就颗粒无收,吃粮不得不靠国家救济。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我们兄弟几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肚子就像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整天都感到饿。母亲只好精打细算,定量下锅,然后平均分配。红薯每人每顿最多只能分到两个,细心的母亲大小搭配着分给我们,而她自己总是吃最小、最差的。虽说陕北农村贫穷落后,但生产队按工分分粮,而且农民还有点开荒种地的自由,因此那些劳力多、子女少的人家基本都能解决温饱问题。按说我们也可以不必挨饿,但父母立下宏愿,非让我们六个儿子都上学读书不可。家里人口多,只有父亲一个壮劳力,一年到头,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怎能不挨饿呢?
学校食堂是交粮吃饭的,交什么就吃什么,吃多少就得交多少,收齐后统一供应。我们交不上细粮,下午如果吃白面条,我们就在早饭时多买一份四两的包谷面团子,下午饭就用面汤或开水泡着吃。
我们总是感到饿,昼盼夜,夜盼昼,盼着吃饭,经常会饿得心慌意乱,六神无主。白天饿得不行了,就向食堂的大师傅要一点盐,放在水里再加上一点酸菜充饥;晚上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爬起来到庄稼地里偷吃生南瓜、茄子、青西红柿和青枣。
记得一个夏天的早上,我交的粮都吃完了,也就没有饭吃了,我只能饿着肚子,苦等着放学回家吃饭。有个亲戚问我怎么不去吃饭,我如实相告。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变了味的包谷面团子给我。我如获至宝,几口就吞了下去,连一点渣子都没掉。不一会儿,我就开始闹肚子了。肚子里本来就空,越拉越空,疼痛难忍,我只好请假回家。我走了两个多钟头才到家。母亲看到我的样子,焦急万分,她极麻利
地给我做了一碗杂面汤,让我吃完后躺下休息,又到地里挖了些野菜给我煮水喝。经母亲的治疗,我的肚子不疼了,但几天都缓不过精气神来。
那时候,一年到头,我们每人连一双布鞋都难以保证。上学途中,只要是土路,我们就脱下鞋子,拿在手上,赤脚走路。公社收购站的破鞋堆就是我们的免费鞋店。不管什么颜色,无论男鞋、女鞋,只要能穿上就行。当地农民都穷,哪有鞋子还能穿就扔的?帮子不行,底子能用也行,自己稍作加工就是一双鞋子,虽说不伦不类,但是聊胜于无。一次,我找到了一只红色女鞋,一只蓝色女鞋,一只大点,一
只小点,穿上后前面露脚趾,后面露脚跟,虽说是“前面卖生姜,后面卖鸭蛋”,还算能凑合,我很高兴。没想到,一进教室却招来哄堂大笑,我顿时羞得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
我们一大家人住在一孔窑洞里,“吃不上,穿得破,住得挤,欠债多”,是对当年我们家的概括。为了当好这个穷家,不饿死人,母亲绞尽脑汁,省吃俭用,费尽了心血。为了给孩子们多弄点吃的,母亲不得不到山里寻找更多的“进口食品”。为了确保我们吃了安全,她总是自己先尝,有几次都因尝野菜而中毒,万幸的是中毒不深,经抢救后脱险。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未倒过剩饭、剩菜。夏天的剩饭、剩菜酸了,母亲就放点碱,热一热照样吃。刷锅水,清的给猪吃,稠的给鸡吃。我们吃饭的时候,如果不慎掉到桌子上一粒饭,母亲会毫不犹豫地捡起来放到嘴里。日子好起来以后,母亲仍然如此。
从我记事时起母亲就有病,她被病折磨了大半辈子。山区缺医少药,家里连糊口都难,根本无钱看病,母亲对付病魔的办法就是硬撑着。实在撑不住了,就躺下休息一会儿。病重时,起不来床,别说干农活,连饭都做不了。我们兄弟几个都是八九岁就开始学做饭的。母
亲看我们可怜,常常强忍着病痛起来做饭,有几次都晕倒在地。病重的时候,母亲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她叹息着说:“我这病啥时候能
好呢?啥时候才能把你们抚养成人呢?啥时候给你们都成了家,我就可以闭眼了……我还能活到那一天吗……”我们兄弟几个的成人成才、成家立业,是压在母亲心头的几座大山,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常说:“这家里要是饿死人咋办呢?”最艰难时,她曾动过将五弟送给 一户有钱人家的念头,当人家来领人时,终因骨肉难舍而向人家道歉作罢。
那时,村里经常有讨饭的人上门,尽管我们家穷,但是母亲每次都会给他们一点,她总是说:“我们总比讨饭的强点,至少还支着锅灶。就算没吃的,烧上一壶开水,让他暖暖身子也好啊。”
母亲总有操不完的心,劳不完的神。家人、亲戚她都惦记着,但最放不下的还是我们几个孩子。在母亲的培养下,我们一个个都远走高飞了,但不管我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对我们的牵挂和思念。
有一年,我和妻子回家探亲,妻子随便说了一句酸枣好吃,母亲就暗自记在心上。第二年,年迈的母亲拖着病体到山里采摘酸枣,晾干后托人从县城捎到延安,从延安捎到西安,又从西安捎到兰州。那一包饱含母亲心血的酸枣经过一个多月才送到我们的手中。每每想起,我的心里都酸酸的,暖暖的。
古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母亲在世时,我常思念母亲,牵挂她的冷暖,但有时连一封信也懒得写,还常以远在千里、忠孝不能两全来宽慰自己;母亲去世后,我在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中自责、悔过,常常以泪洗面,甚至有时独自失声痛哭。我曾多次祈求上苍原谅我的不孝,但终究无法抹去我心中的愧疚……
我曾答应母亲带她去北京看看,这是母亲长久以来的愿望——一个一辈子没走出穷山沟的妇女,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小脚女人,对党感激不尽,多么渴望去看看天安门,看看毛主席生活过的中南海,但最终,我没有为她实现这个并不难实现的愿望。
母亲去世后不久,为了不再给自己留下遗憾,我带着父亲到北京看了天安门、中南海,这样,我受伤的心灵才稍感慰藉。
我少不更事,曾误以为让一直在苦日子里浸泡的母亲吃好、穿好就是对她老人家的孝顺了,其实不然。母亲去世后,我才听邻居们讲,曾经,我写给父母的信,她总是让别人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没人读时,母亲有时用双手握着信,长久地呆坐在那里……
母亲病危时,不让在县城工作的二哥、三哥告诉我,怕影响我的工作和前程,而
第三篇:走过那段奋斗的日子
走过那段奋斗的日子
坐在考场上,看着这道作文题,遐想无限。就这样走过了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这样走过了初一的童稚、初二的懵懂、初三的成熟。就这样完成了初中的奋斗。就这样
初中预备令
孩似的我们来到了这所全封闭式的学校,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初中生活,班主任老师很黑不光长的黑,对我们的学习要求也很黑,开学第一天这位黑老师给我们作出了警告:同学们来到这里是为了美好的未来,即来之则安之!不要顾虑的太多,更不要扰乱全局,要不我就不客气了!朴实的一句话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黑老师的黑,并确定了初中努力的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为我们初中努力奋斗做下了夯实的基础。
光阴*奋斗*成绩
我们的黑老师曾经找过我,他告诉我:我现在属于边缘生,并不是很优秀,如果我努力把握这几寸光阴,金子般的成绩永远属于我,一寸光阴一寸金嘛。从那时开始,我不在是那个贪玩的初中生,开始珍惜每一秒钟,每一分钟,因为我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从此我开始了我的奋斗里程:每天晚上刚刚上完自习的我又一次拿起书本,在漆黑的宿舍里,拿着手电筒,在微小的的灯光下,看到很晚,直道没有了婴儿的啼哭,直道没有了教室楼里刺眼的强光,睡觉时只有星星月亮的陪伴!因为我课上的聚精会神,课下的挑灯夜战,得到的是每一个上升的台阶。
我们要相信只要努力总得到回报!
蓝色的天空中,雄鹰在飞翔。我对着辽阔大海回忆这那段奋斗的日子。
第四篇:感悟走过的岁月
感悟走过的岁月
我走在岁月的桥上,欣赏沿途的风景,猛一回头,原来我已留下了点点滴滴的痕迹。
人生如梦,岁月如水。回想往事,好像做了一场梦,梦醒了就到了现在,岁月的河流从未为某个人停止流淌过,可是我清楚地记得那岁月里的梦。我曾经怨恨过生命,埋怨过岁月的无情,质疑过我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现实那么的残酷?为什么给予我生命却不给予我想要的东西?为什么我的亲人在一个个离我而去?后来我明白了:我早已经得到了太多,只是我从未用正确的思想去看待,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在不断地追求,如果想要的东西能够轻易地得到,那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岁月又会留下什么痕迹呢?现实确实残酷,但是人依旧要活的快乐、轻松、自在,要学会将自己正确的定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本是人生的主旋律,我又何必伤悲,至于我为什么活着,我想用我自己的力量给我所真爱的人一个美好的明天,为了——
我热爱自然,自然中的每一个变化似乎都是自然对我的最好的恩赐,甚至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我都会觉得格外的欣喜,因为我懂得失去时候的痛苦。因为自然让我的身心宁静,没有烦恼,我喜欢看着植物成长,我喜欢遥望星空,因为每颗星星都好像在朝我微笑,与我交谈——或许我的性格早已让我习惯了一个人,但我并不孤独,因为时刻有自然地陪伴。
岁月无声,人有情。因为那时候家里贫穷,所以我的玩伴只有一些老人,也正是他们奠定了我一生该做个怎么样的人。从他们的言谈中我知道了人们之间要真诚友善,从他们的辛勤耕耘中,我知道了要做个勤奋的人,从他们对自然的呵护中,我知道了要善待自然——我一直在错误中长大,但我不会迷失最后的方向,可是如今的人们呢?
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我是如何走过那段崎岖与坎坷,很多事情都好像是自己控制不了的,我也不知道为何会发生,岁月不仅让年龄成长,心灵也随之长大。我曾是个懦弱、什么都不敢的女孩,我畏惧老师,但我心中却有着强烈的欲望,初中时候什么机会无从抓起的痛让我在内心一次次的发誓:我不会再放过任何一个我可以抓的机会,机会不抢那就永远不会属于你——现在的我虽然依旧是个小角色,但我知道我在不断地长大着——
岁月的桥上早已留下了无可擦去的痕迹,沿途的风景总在不停地变换中但我依旧前行,岁月不会为我停止流淌,那我何不化被动为主动呢?
板浦高级中学高二:屠芮
第五篇:九十年岁月匆匆走过
九十年岁月匆匆走过,九十年弹指一挥间。
顾盼往昔,岁月如歌。九十年前泛舟湖上,依稀难忘。岁月何曾割断我们真挚的向往;岁月何曾消融我们深沉的感怀;岁月又何曾泼灭我们心中的熊熊的向往,追求崇高信仰的烈火.把信仰扛在肩上,循着历史坎坷的来路,我们寻找那永恒的时间.脚步轻轻,矗立寒风中轻轻的仰望天空的繁星,一个远古的声音飘来,从一个世纪的惶惑融入另一个世纪的飘渺;一个现实雄浑的声音飘来,从一个世纪的辉煌的结束开启另一个世纪辉煌的未来.紫荆花升起的那个零点零刻,天上繁星闪烁,我们唏嘘感叹,一个世纪又五十年的分离太久,朝夕之间,同祖先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从此刻开始互勉,开始没有阻隔的投入母亲的怀抱.岁月成为历史的点,而某个点却成了历史的转折,中国开了很多这样的会议,中国也经历了很多这样的初冬的一天,但再没有另一个会议叫“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党经历了物竞天择的选择后,有了中国改革的开始.有时梦虽然很飘渺,却演绎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有时现实很真诚,却编织了一个可怕的噩梦;历史真实的承载了人们赋予他的命运,我们党的错误的选择,让历史命运悲惨,我们决不会让这样的历史重演.我们是母亲的孩子,我们不是抱怨,我们不是狂妄偏执,我们是以朋友的姿态轻轻的责怪母亲的失误,您能接受我们带着爱的“严词厉语“吗? 战争的硝烟弥漫的太久,走在历史的故土,连空气都依然带着一丝丝火药的味道,耳边依稀响起隆隆的炮声,眼前依稀是革命的先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捍卫祖**亲的尊严,我们的党俨然以为身经百战,浴血无数的统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回想起,嘹亮的冲锋号,万马齐喑,我心驰神往.只有我们的党才有资格领导我们走向胜利,历史的必然都是用鲜血铸成的事实.他们的脸上浮着菜色,他们的眼睛凹陷,他们草鞋已经破烂不堪,他们的军衣已经陈旧累年;可他们的眼睛依旧炯炯的望着前方;他们穿着这样的草鞋却把雪山丈量;他们的军衣依然整洁象征着中国的希望;他们铮铮铁骨,草潭中沉下去的是他们的挺立的身躯,可他们依旧是压不弯的中国的脊梁.没有他们就没有二十一世纪的朝阳,我们不能忘却,中国人的铁骨,中国人的脊梁.九十年弹指一挥间,九十年匆匆走过,走过白色恐怖,血雨腥风;走过二万五千里的真理的跋涉;走过矢志不渝,捍卫母亲的尊严;走过五谷丰登,歌舞升平;走过十年浩劫,拨乱反正;走过改革开放,睡狮初醒;走过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万象更新世纪迭更......这是一条坎坷的路,这是一条光明的路,骄傲的路,反思的路;历史虽然已经是曾经,我们又怎能忘却,怎能忘却.九十年岁月,慷慨,豪壮,婉转,悠扬,哀怨,悲伤,奋进,图强......九十年岁月如歌,忧思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