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的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1:3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河颂》的优秀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河颂》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篇:《黄河颂》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诵读诗歌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小结: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⑴ 呼告;⑵ 反复;⑶ 比喻拟人。

四、小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简介】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改道26次。

【查阅资料补充下列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第二篇:《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培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诗歌的朗读训练。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课件。

2、学生:

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黄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全中国。先请欣赏一首革命歌曲《保卫黄河》。这首歌写于1939年,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也正在激烈地进行,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波涛激荡的河水、坚强勇敢的战士,胸中的激情顿时奔涌而出。与冼星海创作了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篇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由刚才地歌词可知,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全中国;那对黄河的歌颂就是对我们中华民族、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歌颂。

下面就让我们放声朗读,体味其中的爱国热情。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3分钟。

2、请两位同学示范朗读,大家评议。

3、两人小组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评议。

三、整体感知

1、整首诗可分为“序曲一主体一尾声”三个部分,能找出主体部分的起止吗?

2、标题是“颂黄河”,“歌颂黄河”的内容有标志吗?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歌颂?

3、“歌颂黄河”之前的内容可用一个什么字领起?都“望”到些什么景象?

附板书:

四、再读,放朗诵词,学生齐读歌词

五、质疑探究

1、摇篮、屏障。

2、铁的臂膀。

六、小组合作配乐朗读

刚才我们分析了课文,并对疑难问题进行了探究,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分小组上台来进行一轮朗诵比赛。听清规则:将全班分为甲、乙两组,1234为甲组,5678为乙组,评分标准有三个:

1、是否准确流利(包括成员间配合是否默契)

2、是否感情充沛(感觉要到位)

3、形式要新颖:

先由小组代表给自己小组评分(10分为满分),老师可给小组适当加分(3分以内)。

七、布置继续观看《黄河大合唱》其他篇章

八、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了《黄河颂》这首诗,也学到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能发扬这种精神,克服一切困难,掌握好本领,为祖国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后反思】

应该说这节课整体来说比较成功,这也是我在课改方面做的一次尝试。整节课以各种朗读贯穿,加强了朗读能力的训练,学生情绪调动较好。前四个环节达到预期效果,特别到了第五个环节,大家经过讨论后,场面较为热烈,纷纷提问,积极作答,实现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形成了一个高潮。第六个环节大家也比较踊跃,甲乙两组集体观念都很强,能在短短四分钟商议后,上台以各种形式进行朗诵,互相评议也比较客观。我们都深深体会到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但这节课缺点也很多:

首先,最大的毛病就是延长了近10分钟,究其原因,主要是容量太大,对学生估计不足。

比如在第三环节,虽对如何引导已作充分准备,但未考虑到学生在回答前的思索犹疑过程。由于整个板书全是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并且中间穿插朗读,这一块花的时间较多,比预期要多出四、五分钟。以后在设计讲解课文部分要充分留出给学生思索探讨的时间。

再如小组间合作进行配乐诗朗诵时,由于时间关系,把全班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多达30人,在商议协调过程中必然出现困难。甚至站在台上还在商讨朗读形式。虽说最后效果尚可,但也浪费了将五分钟时间。改进方法:以后小组合作人数不可过多,应限制在6~12人,可选其中准备较充分的两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可继续准备,留待下节课再表现。这就大大缩减了小组间商议协调的时间,并做到人人参与,让其他小组也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利于下次展示的改进。

其次,对主题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整节课虽扣住了黄河精神,反复朗读体味爱国热情。但具体什么是黄河精神还显得比较抽象。如能在结束词前花5分钟时间继续追问这些问题:历史上、现实中哪些人具备黄河精神?他们都成就了什么业绩?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发扬黄河精神?最后水到渠成,引导作结,就将显得比较完美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课堂效率,将课改进行得更加深入!

第三篇:黄河颂的优秀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突破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播放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有一些流行歌曲,我们非常喜欢像《老鼠爱大米》,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今天,咱们就一起学这样一首老歌《黄》,打开课本256页。

二、黄河本事知多少

说到黄河,我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

出示黄河咆哮奔腾的动画——看了图片,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

第四篇:《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教学用具: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内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图片并欣赏《黄河颂》。(紧凑点击图片,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习。(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八、布置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完成《一课一练》。

九、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课时(课外)

十、利用综合资源,通过浏览推荐的相关网页,自主深入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十一、教学后记:

一直担心这种情感丰富的爱国主义诗歌,难上!在图像、音视频等感性材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仅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头”和一个自主学习的课件,学生是否会觉得过于枯燥无味呢?事实上,这种忧虑是多余的。

我借助同学们自己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和本课件,尤其是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再加上播放、欣赏气势雄伟的歌曲《黄河颂》,学习《黄河颂》竟成了一节庄严肃静的爱国教育课

没见过黄河,但通过诗歌文字描绘及几张黄河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运用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里互读,然后分批朗读(1~30;31~60),最后推选男女学生代表来朗读,课堂的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朗读时声势是一浪赛过一浪。

在朗诵中,我们赞美了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更让我体味到了学生本身就是一股如黄河般彭湃的雄伟力量!

课余时间里,学生利用本课件继续自主地深入地拓展学习。

课件设计以《黄河颂》为主体,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课、音乐文学欣赏课、探究课,同时,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源来自主学习了解黄河的文明、文化和“母亲河”的灾难史以及现状,是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探究的好帮手。

第五篇:《黄河颂》教学设计A

《黄河颂》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一中 施蓓蕾

【设计说明】

采用听歌的途径,以雄浑激昂的旋律撩拨学生的爱国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最后回顾有关“江河”的诗句,改写古诗为现代诗,实现读写链接。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这首歌词豪迈、热情的风格,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

2、欣赏写“江河”的古诗词,感受中国文人的“水情结”。

【教学重点】

品析关键词语。教学难点:改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创作背景,作情感铺垫。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洗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二、感知

1、听《黄河颂》演唱,阅读《黄河颂》,思考:

⑴ 黄河具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雄浑壮丽—滚滚、奔、掀、结、劈、泻、浩浩荡荡)

⑵ 全诗分二节,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是诗的主体部分,由“望黄河”和“颂黄河”两部分组成,“颂黄河”部分中反复出现“啊!黄河!”将诗自然而然分成三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

(历史贡献—养育中华民族;地理优势—保卫中华民族;流域宽广—发扬伟大精神)

⑶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借颂黄河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奋起保卫祖国)

⑷ 你认为读这时诗要用怎样的感情基调?

(激昂、热情,充满豪情壮志)

2、充满感情地自由读。

三、深读

1、质疑: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蓝”和“屏障”?

(比喻手法,摇蓝—是炎黄子孙的诞生地,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屏障是抵御外来侵略的要地,是民族精神上城防)

2、朗诵指导:

小组内合作读,一人读朗诵词,另三人读主体部分,读时想像雄伟的画面。

3、配乐朗读:

请2个小组上台读,配上《黄河颂》的伴奏曲。

4、引申: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自上任以来连续4次参拜供奉二战军国主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还声称自己是“祈念和平和繁荣”,对此你有何看法?

(参考:不顾邻国人民的反应,一意孤行,意在重走侵略他国之路,在历史伤口上撒下盐巴,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针对中韩两国的不满声音,日本《产经新闻》报说:“那是干涉日本内政的行为,可以不加理会)

四、改写诗歌

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历来有许多文人有着强烈的“水情诗”,喜欢借水来抒写自己的思想。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如流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水是离别时的惆怅)

2、学生回忆有关“水”的诗句。

3、将《望天门山》改写成一段流行歌曲歌词。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提示:这是李白行舟从长江上游来到下游,所见有感而成,宁静的画面有着诗人的万丈豪情)

(教师可先提供示范:改写《枫桥夜泊》,夜已经很深了,城外的寒山寺,在这时开始敲钟了。夜里的钟声是沉稳的,遥遥传来。每一声都触动着异乡人的心弦。这似断非断的钟声,多像思乡的心情啊!)

五、总结

热爱祖国先要热爱祖国的河山。

六、作业

收集一个爱国主题的故事,准备讲给别人听。

下载《黄河颂》的优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河颂》的优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概述: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的史诗般的颂歌。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大连世纪中学张玉琴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七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学生准备:通过网络了解诗的背景,文学常识。 二.教学课题:《黄河颂》......

    黄河颂 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 一、音乐激情,诗歌导入。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李白有诗......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了解黄河历史、地理知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朗诵、欣赏能力。 2、过程方法:学习感情朗读的技巧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五课。本单元是一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注重品味内涵。《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