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辣椒情缘杂文随笔
“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如果你是遵义人,你一定知道这个谜底就是辣椒。我们还在穿开裆裤时,大人们就出这个谜语让我们猜。辣椒是学名,它的俗名叫海椒,它不仅在我们每天的菜肴中以佐料的身份扮演配角,还时常以主角的脸貌儿走上餐桌。辣椒,我们年年吃、月月吃、天天吃、顿顿吃,从小吃到老,所以,一个地地道道的遵义人,没有不熟悉辣椒的。
我们老家有一句俗语: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岁月里,蔬菜可以当粮食充饥填饱肚子,辣椒还能祛冷驱寒。可以想象,我们农村人与辣椒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厚,对辣椒的依赖有多强烈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就与辣椒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吃饭,辣椒也会欺负弱小的我,辣得我眼冒金花、眼泪翻滚、双脚直跺,牙缝里不停地挤出唏——唏——的求救声,但是,当我抱着木瓢咕咚咕咚地灌了一通水后,那双筷子还是抵抗不住诱惑,毫不犹豫地伸进辣椒碗。母亲一边用严厉的目光阻止,一边告诫说:“怕辣傻了,少吃点!”
小时吃饭没个顿次,每天放学回家,或跟小伙伴们蹦蹦跳跳地疯玩了一阵后总要刨一两碗冷饭。若早上的菜吃完了,就在坛子里舀些辣椒酱,把饭拌得红籽似的,别人见了总要嘻牙露齿惊叹,可我们总是吃得津津有味。
上初中后,辣椒成了我们的最爱,吃不伤,吃不厌。学校食堂无非就吃白菜、洋芋、老南瓜,白菜常有青虫相伴,洋芋常有泥巴依附,老南瓜又不合胃口。一句话,就是没油水,难下咽。我们只好每星期用罐头瓶装一瓶或两瓶菜到学校吃。为这,母亲可操碎了心。她每年都要给我们磨几坛辣椒酱,白天活儿多忙不过来,时常熬更守夜地剁糟辣椒、辣椒鲊,切辣椒丝,撑辣椒鲊,把家里的坛坛罐罐全都装满了。一年四季,轮换着吃。我每次包菜,母亲晓得包到学校大家享用,总是亲自下厨,铆足油盐,放齐佐料,烹得香喷喷的。我每次打开瓶子,都诱得同学们直流口水。这些菜不但开胃下饭,还能长时间保存,够一周享用,是其他菜望尘莫及的。
读初二那年,十四岁的我就俨然是一个大人了。生长在农村,读书从来就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很小就光着脚丫跟着父母下地里劳动,父母也给我量身定做了小背篼、小锄头、小粪桶这些劳动工具。母亲栽了许多辣椒。虽然房屋附近有几块土,可土质太肥,又是邻居的鸡犬之地,头几年辣椒刚开花,就遭鸡群践踏,啄得剩些光梗儿了。所以,母亲就只好舍近求远,把辣椒栽得远远的。周末,我顶着太阳趔趔趄趄把粪挑到辣椒地里倒脚粪。当辣椒苗发枝打桠窜出洁白的小小花蕾时,又要倒一次粪,适当放点肥料。母亲告诉我,肥料不宜放多,尤其不能和尿淋,要不,辣椒苗猛长,枝多叶密,可叶子很小,上面害病似的生出许多斑点——俗称火爆叶,这是很难结辣椒的,即使有几个也很小,并老早就脱枝掉在地上——长不成气。若用清粪淋,淋的次数越多越好,长得枝繁叶茂,结得密密麻麻。
我照母亲的吩咐挑清粪淋。烈日当头,汗水一次次流进眼眶。有两次脚底一滑,粪桶都摔成了几大块,溅了一身粪。每淋一次,肩上就磨掉一层皮,火辣辣的疼好几天。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辣椒的大方馈赠。不久,没膝高的辣椒树上挂满了层层叠叠的辣椒。每一棵辣椒树,从上到下层次分明,颜色由浅入深,树尖上的新枝桠陆续在绽放花蕾。满树的辣椒让人眼花缭乱,但要饱口福来还有些讲究。上面刚结不久,呈淡绿色,还没有长丰满,个头小,又嫩又脆,辣味淡,还不能摘取;中间的呈深绿色,摘来炒肉正当时;下面的长得厚实鼓胀,呈酱紫色,有的开始微红,有的鲜红。酱紫色的是制作泡辣椒和酸辣椒的最佳材料。每到七、八月间,是辣椒的大红季节,山坡上不时出现红彤彤的一大片,美丽极了。红辣椒的用途就更广了,新鲜的可以磨辣椒酱,剁糟辣椒、辣椒鲊,切辣椒丝,晒干的可以切成小截炒菜,可烘焦或者炒到微煳制成辣椒面,是拌凉菜,做豆酱、椒麻鸡、蘸水的必备材料。农村家庭,家家户户都能自给自足。种多了,也可以摘嫩辣椒、红辣椒,或者晒成干辣椒,背到街上去换点钱来补贴家用。
老家种的辣椒一般就四种:大辣椒,说它是大辣椒,是相对个头小的朝天椒而言的,其实只是中等个头,呈不规则的圆锥形,味道辣而香;菜辣椒,柿子形,有小孩的拳头大,微辣带甜,是炒虎皮青椒的原料;朝天椒,个头小而硬,味很辣,是炒辣子鸡的必备原料;牛角辣椒,细长弯曲,像牛角,味辣,一般人望而生畏,不敢下箸。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每年春节过后,老家的青壮年离妻别子,远离家乡,前往浙江、福建、广东打工,在他们并不多的行囊里,总会有亲人精心制作的油辣椒或辣椒面。多少年来,他们整天在繁华的都市里穿梭忙碌,挣了不少钱,回家盖了高房大屋,吃的也营养富足了,穿的也光鲜靓丽了,生活品味提高了,一切都在悄然地变化,唯有对家乡辣椒的眷念没有半点改变。辣椒,不仅是我们遵义人生活的必需品,更是远在异乡的遵义人无法割舍的浓浓乡愁。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已过不惑之年。在物质丰盛的今天,饭桌上的菜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有与辣椒那一份情缘,永远无法割舍,永远延续。今天,我们家里灶台下依然放满了坛坛罐罐:有辣椒酱、糟辣椒、辣椒丝、辣椒鲊、泡辣椒,这些,是我的心头最爱。
第二篇:那年雪霏,忆纸情缘的杂文随笔
雪下得更大了,娇弱的精灵结伴地飘落在灰色的小路上。渐渐的,点缀了整个校园,白的令人刺眼,白得让人辨不出这个世界。
他趴在桌子上,呆呆的望着窗外,回忆着那些美好而又青涩的往事。他合上湿润的眼眶,翻开了那本灰白色的日记本。灰白色的纸上写满了梦想,和他那个永封内心的秘密。但这一切又显的苍白而无力……
同样的雪,飘落在一年前的这片校园里。那个午后,成为理科生的他踏入了一个新的教室,怀着期望与梦想,也带着一丝丝迷茫。随意的坐在一个座位上,手中便响起了属于他自己的沙沙笔声。他并不聪明,有时还会偷懒,但那时的他对自己信心满满。
他抬起头望了望天空。雪越下越大,在寒风中相互碰撞,好像两个牵着手的少女,舞动着轻柔的舞姿,缓缓地落在舞台上。他的目光向下移动,却真的看到了一个精灵般的女孩。雪亮的眼睛,白嫩的皮肤,飘零的头发下是一张看着窗外的雪发呆的神情。但嘴角却带着若有若无的弧度。他呆了一下,微微的摇了摇头,手中的笔声再次响起。
时光就这样慢慢流动。在这个新班级,他是一名数学课代表,而她是一名英语课代表。她的数学很差,同样,他的英语差到了极点。剧情像极了小说中的种种,但结局又是那样的现实……
日记本中翻落了一张紫色的纸片,上面倾斜的美丽英文竟让他不相信是出自自己的双手。但那飘落的一瞬,在他的脑海中切出了一片空白。
在月考之后,她坐在了他的后面。或许是因为他回答数学问题的神速,她慢慢开始注意他。他的同桌是一个帅气的男孩,她的同桌也是一个柔美的女孩,在这个四个人的小天地中,他们越来越熟悉彼此,成为了好朋友。
渐渐的,也不知从何时起,她开始喜欢拽他的帽子,有时连上课也不放过。他知道她顽皮的性格,但他心中的爱恋也变的一发不可收拾。这一切都很平淡,但在他心中却荡起了一圈圈涟漪。
渐渐的,他会斜着眼看她,他会静静的听她和她同桌的谈话,听她们讨论着某某男神。在她伤心时,他开始默默的望着她,想去安慰她,却又不知如何开口。高中岁月就像流火一般飞逝,在那半个月里,他感到迷茫却又感到丝丝甜蜜。
可转眼间,又到了班内调坐位的时间了。他的成绩稳步上升,而她却退步了,她说,还想坐你后面,他听后,内心充满欣喜。他尽可能的在后面挑座位,可她的成绩太差了。在他正失望时,上帝却再次降临了一场意外。老师对班内做了微调,将她调在了他的右边,仅有一条过道的距离,他看了看她,她笑了一下,那么美,那么动人。从此,他可以在午睡时侧着脸静静的看着她,看着她长长的睫毛,看着她粉嫩的嘴唇,然后慢慢闭上眼睛……
雪又肆无忌惮的降落在这个世界,那点点白花在这时,便是上帝的宠儿,尽情的点缀着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美的令人为之颤动。那天是元旦,在既将回家的上午,在回家的那一刻,他递给她一个自制的信封,然后忍住内心的忐忑,慢慢的走开了,在窗外他看到她将小巧的信封塞进口袋……
那件信封是他在一星期内用所有的自习课写的第一封情书,也不知修改了多少次,有中文,也有英文。而一张因激动而写错字的紫色纸片被他夹在一本灰白色的日记本中。
他回到家,坐在窗前,看着手机,等待着她的回信,或许过了很久,或许也没多久。她发来了一条短信,只有一句话,却那么刺眼。“我们还做朋友,好吗?”瞬间,他的眼前一片空白。他没有给她回信。只是一时间不知所措。
他去上学的那天,雪依然飘着,打在他的肩上,打在他的脸上,那年的雪,真的好大,似乎埋没了他和她相处的所有时光。来到教室,他偷偷的看了她一眼,发现她也在注视着他。但从那刻起,她不再在他面前调皮,她开始和他保持距离。后来,他也知道她有喜欢的人,他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因为从那时起他觉得保持以前的关系其实就很不错……
高中的岁月从不等人,就像那年的雪一样,早早的便融入大地。后来,学校对班级进行调整,他和她便分开了,从此,再也没有了交集,就算相遇,也是两个熟悉的陌生人。
来到新的班级,他变的有些沉默,他更喜欢去想想未来,然后默默的努力,他想要遗忘过去,但她总会时不时的勾起他的心弦,让他想起和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他拾起那张飘落的紫色纸片,将它夹在那本灰白色的日记本里。他知道过去的己经成为过去,他知道有些人注定是过客,就像蜜蜂依恋着一株梦紫色的熏衣草,但它终要飞离。但它一定记的属于那株熏衣的独特味道,而他也会一直留着那仅存的紫色纸片,将那段记忆埋藏在内心深处。
他现在有一个梦想,他想去北京上大学,他想让自己更加出彩。他开始付出更多的努力,有时想想她,便会很开心,他知道时间会让一切都淡忘,时间会冲刷掉所有的不愉快。他慢慢的习惯了新的生活。他想成为风,一阵永不停息的风,可能会很累,但他不会停下,因为他不想错过这岁月,他想看遍这个世界,看山上飘起的蒲公英,看那碧蓝的湖畔,看那淡黄色的沙滩。
窗外的雪停了,就连天空也被映的一片雪白,雪精灵们满意的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校园的一切又恢复了正常,一声清脆的铃声响起,他又看了一眼那张紫色的纸片,合上灰白色的日记本,迈出了属于自己的脚步…… 作者:璞酥
第三篇:晚安杂文随笔
武汉久违的连夜雨 让我回归于幼年时的习惯
随手翻起一本搁置很久的书 慢慢翻看
脱离电子产物的时光 原来也过的飞快
我愿意与自己对话 以各种方式
看过去的划线与注解 “嘲笑”当时自己的心境
当时的感受开始慢慢浸透此刻的灵魂
突然想起在很久以前的多个夜晚
下雨时钟爱起身拉开窗帘 看透彻夜空的闪电
听雨声敲击在屋檐的滴答声 以静默 陪伴
书籍就像一面镜子 它一直在那 投射出不同时期的自己 传达的价值观不@知不觉在变 当时觉得晦涩难懂的文字 在阅历不断加深时慢慢显化真意 又或者是当下的真意 热爱每一个时期的自己
当感觉快要迷失方向的时候就要开始快点与自己对话了习惯在晚睡的夜里提醒我 不要丢失童真 即使看的透彻也要继续往前走 每一个人都在往前 马不停蹄 像大家都渴望找到灵魂伴侣一样 即使不知道它是否存在 也仍然积极寻找 这可以看作一种勃勃的生命力量 有所追求的好事 脱下外表光鲜的皮 是否还能够认清二十多岁的自己的内心呢?被越来越多的事物所束缚 每天又有太多人来动摇自己的世界观 要怎么使它健全且不动摇 很难但需要坚持做到。
越来越少的软件可以单纯的书写,或许不久要回归带着墨香的笔记本了把,打下这段文字时窗外有撕裂的哭声与雨声相承,听不出来男女,不知道什么情况,持续了好久打断思路,准备去冲一杯速溶咖啡就睡了。
第四篇:一条路杂文随笔
公司“退城进园”搬迁到了离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新园区,虽然大家对搬迁工作早就有了准备,但正式确定了搬迁日期,又适逢年关,各项事务冗杂,不免显得紧张忙碌。
市区到新园区有班车往返,单程大约一个小时。
每天早上,闹铃要较之前提前一个钟点,才不致贻误班车,谁愿意将暖被里的酣梦截短一个钟头呢?除非他是个傻子!
哪家公司会录用傻子呢?
清早从家里出门到班车站点,有两条路线选择,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以脚力来计,大致相同。
更愿意走东面,迎着晨曦。
天还没有大亮,沿街的门面大多没有开张,早点铺已开始营业。虽是一条小街,吃食却颇为丰盛,当地特色的道和顺的大包子、老东门糁汤、谢家馅饼;外埠的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南京灌汤包亦是顾客盈盈。我习惯自己在家里做早点,所以从未进去过哪一家买过什么,但那热气腾腾的香味与店家一大早热气腾腾的勤勉总是让我感到亲近与踏实。
大悲庵颇有些历史,那灰墙朱门锁着我无尽的好奇,却从未踏进去看过。逢初一、十五,庵门早开,一清瘦尼姑在阶下清扫,看上去年龄不大,薄唇抿着并无表情,一位年长的尼姑整理着安放在庵门外的香火摊,香烛火纸一应俱全供香客选购,回转身又将一侧的一副一米多高的金属支架往前挪了挪,近前看时,上面红纸黄字“外香莫入”赫赫醒目。安放妥当,那老尼便满意的坐在摊位后面,像守护她的信仰一样守护着她的生意。
会通桥下的河水早已冰消雪融,翠碧的绿波映出岸边萌动的春柳。每天和榆叶梅打着招呼,花苞却紧敛一如美人不说话,才仅仅隔了一个周末呢,再去看时,枝头繁花已烂漫到难管难收。
河边的小公园简静安适,虽有不少早起晨练的人,却并不喧闹,连那太极音乐都极轻缓柔和。不知何处来的一泓泉水,由假山处汩汩流着,激荡出碎玉般的声响。三足亭对着有两丛绿竹,在这轻寒料峭的春晨,那扑人眉宇的浓翠赶走了因早起而滞缠的一点儿困意,生命原是如此清朗,于无声处,那苍郁似暗含了动人心魄的力量,使懦者立弱者强的的力量
惊蛰过了,白昼渐长。倘若不加班而又没有塞车,回家总不致太晚。
小街比早上要热闹的多。日杂店里灯火通明,那些杯盘碗盏在灯光的映照下像重新刷了一层釉色,光洁照人;竹编的笸筐紧致细密,又轻巧又扎实;胖墩墩的钢筋锅,似乎在盘算,揽一怀暄软的大白馒头该是多么可喜……陶瓷的砂锅、香椿木的擀面杖、石雕的蒜臼子......都是过日子所需,价钱也都不贵,却自有俗世的清洁朴实。
花鸟鱼虫市场就要准备打烊了。店家招呼着最后一批顾客,马上就收摊了,价钱好商量,四条锦鲤个头可真是不小呢,收50块钱再送一包鱼食儿,着实够划算,买卖双方都喜笑和气约定下次再来;隔壁关在大铁笼子里的哈士奇可不知为了什么不满意,蹙着眉仰着脖子高声叫嚷;猫儿要柔顺的多,间或优雅地坐直了身子,不屑的四下望望,又蜷缩了身子,不声不响;花店的门虚掩着,营业已移到了室内,玻璃窗里的绿叶红花热情的招邀,我闻到了晚香玉的味道……
这世上有没有完全相仿的两条路呢?我不知道,但一生中走过的每一条路都给我好奇,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鲜激起我的探索,在这普通的街,我只是尚葆有热情来爱这当下的一切。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条路呢,或长或短或曲或直,一马平川要过跌宕坎坷也要过,一路风霜磨砺了耿耿之心,不妥协、不怯惧,顺天应时是对岁月的步步礼让。
每天,都含着笑意,在因缘的变化中顺应、无憾、欢欣,相信在每条路上,都能遇到最好的自己。
第五篇:存在杂文随笔
我不存在于此。
不,不是说没有存在,而是存在不在此地的意思。
通常的,我们会认为,存在即身体的存在。只要身体在这,你就依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一种,是认为,存在不单指肉体,还指人所留下的“痕迹”。例如文字、事业、别人的脑海等等。
但是我、我找不到我的存在。
我能感受到它依旧“存在”着,但是、找不到。
我的存在,不曾于此处停留。不曾与我所知道的地方停留。
我所知道的,是另一个“人”的存在。
情感、朋友、亲人……
那是另一个“人”的世界,另一个“人”的存在。
我的存在似乎在更下面、更深处的地方,在那片黑暗里蜷缩着。
我知道找到它的方法。
对啊,我知道。
我知道的。
毕竟我的存在是在……
啊呀,不可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