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雪飘然,思绪悠悠散文
柳絮轻舞,沙尘飞扬,忽冷忽热,茫然不知所措的人们在同一时间过着或冬或春或夏的日子。有人说冬恋上了夏,夏恋上了冬,春呢?其实正逢春天最美时。北方的春就是这样任性和肆意,藏在冬夏的缝隙偷窥蠢蠢欲动盎然生机的生命临风顶雪喷薄欲出。春的势头,有着抵挡春寒的魔力。一夜间,兴许花儿就站满了枝梢头。春有着势不可挡的韧劲,即使忽冬忽夏,它依旧能优雅地着一身绿色,荡漾起面如桃花的笑容,更替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风韵,潇潇洒洒晃晃悠悠地随风起舞或静默风歇中。
早已习惯了在这样迷茫的春韵里找寻生命的色彩,感悟越冬后妖娆的美丽一点一点地在大地上张扬,吐露春回大地的喃喃絮语。
这场春雨是纷纷扬扬的雪花化解而来,大片的雪花毫不犹豫地飘洒,汇成地上的一汪水。令人抓狂的沙尘终于在这场雪雨里停止了咆哮,翻转了几天来的阴霾,沙粒裹在雪花里柔静地落下,洁净、湿润而清新。
清明时节雪纷纷。
飞舞的雪花飘飘逸逸,安静地落下。翠绿的柳树枝上挂满了白色的雪花,那种朦胧的绿意以迷人的晶莹静静地诉说着忽而冬忽而春的莫测。
枝头刚刚饱满的花蕾,包裹在柔软的雪中,是温暖还是冰凉?总之,是一种美丽。
风沙抵不住这场雪的镇压,悄然隐退。
散发着尘土味儿的空气被雪花冲洗得清清爽爽。我更喜欢这样的春。虽然天空依旧阴沉沉的,但精灵般的雪花荡漾,一种静静的柔美深入到了心田。
爱着春风,爱着春雪,爱着春雨。打一把花阳伞,轻盈地移步雪雨飘飘的街头,踩着水花或泥泞,慢步。无需陪伴,无需匆忙,静静地趟过一条又一条熟悉的街道。
这样的天不是常有,偶尔的春雪,美丽了一个清晨。就如你轻轻的一声问候,美丽了一天的心情。
一场春雪之后,即将怒放的迎春花受春寒的影响有些萎靡不振,颤颤悠悠地抖动着几片花叶,全然没有了那种春花灿烂不顾一切的绚丽。
清明去上坟。大地还是一片秃无,偶见低矮处生出一些嫩绿,偶尔有忙碌的身影……田野醒来,期待着。农人正在谋划,如何在春的大地绘制出一幅美景。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农民对待一亩田的忠诚。他们总在用心描摹,精心绘制,细致的很。禾苗长出来时整整齐齐,比小朋友排队还整齐。有一次车子飞奔在绿茵茵的田野边,我说,农民种田都如此精细,难怪要求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是啊!精细,做好每一个细节,就能达到更好。连那么广袤的田地都能耕作的犹如一块画布上的画,有着丰富思想和智慧的人类又有什么事做不到精细,只要用心,想做成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一切都有可能。
上坟之后,去了一趟四婶家。姑妈也在。多少年过去,飞速的发展变化,已让农村的年轻人仿若城里人一样,身上裹胁着一些城市的现代气息,但也还留有浓郁而朴实的乡村味道。四婶和她的家都似乎还和从前一样,只是多了个沙发而已,那沙发也是很古旧的物件。四婶特别贤惠,脸上总是盈溢着笑,永远都是忙碌的样子。小时候祖母告诉我,四婶和二姑彼此为兄弟换亲嫁给了对方。二姑嫁给了四婶的哥哥,四婶则嫁给了二姑的大弟弟。在那个无关爱情的年代,却有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不谈爱情,不等于不会爱,他们恪守不渝的是只要在一起就要永远好好在一起。虽然,走上这条路不是自己选择,但可以选择怎样对待这种生活。相处久了,自然生情。重要的是认定了今生有缘,有责任续好这份缘,为自己也为他人,这是坚持走下去的理由。在那个极其贫穷的年代,爱情是奢侈品。见个面,双方及其家长没有意见,就定了。这一定就定了终身。然后,住进了一间房,恩恩爱爱也好,打打闹闹也罢,一起过日子,生儿育女。生活有了新的盼头,就是盼着生儿子。因为不管那时的思想观念还是现实,似乎都在证明儿子是自己的,女儿是人家的。生不下儿子的人家愁苦不堪,一连生下好几个儿子的人家,同样愁眉不展。无儿无后,这是天大的事。多儿又娶不起媳妇。
人们就在这样的悲悲切切恩恩怨怨里前行,看似幸福的,确有他幸福的理由。那些不幸的人们,终其一生,活着只是一种存在。也许因为我的大伯叔叔们都有着可人的长像、魁梧的身材,且都多多少少上过学,又有一技之长的缘故,都讨到了不错的媳妇。我佩服我的祖父母,他们不管多么艰难,都坚持让儿子们上学。因为祖父有知识,有开明的思想,单就这一点影响了一代人。村里有两户人家哥儿三四个,都只有老大娶了媳妇,其他兄弟打了一辈子光棍,后来生活得都很凄凉。长兄为父,曾山兄弟四人,父母过世的早。从我记事起他们的父母就已经不在了。只有作为老大的曾山娶了媳妇,一定是父母张罗着给他娶的。他们都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曾山的媳妇也不识字。那年月会种地,有饭吃,才最实惠。我不清楚和我父母亲差不多同龄的他们,怎么就都没有想过学习一点儿文化。不管那个年代,没有文化是可怕的,因为他们落后、封闭或是愚钝的思想桎梏了他们的一生。一生仿佛为活着而活着,真就为了三寸喉咙系挣扎了一辈子,过着一种无奈的生活。多年后,曾山家的老小,因为好吃懒做,沦为乞丐,冻死在荒郊野外。是曾山将他拉回来,用一张席子卷住埋进了祖坟。老二老三分门另过,作为长兄怕他们老了孤苦伶仃,只好将自己的二儿子过继给老二,三儿子过继给老三。没有老婆,但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儿子。他们兴许有了一点盼头,开始积极地筹备给儿子娶媳妇。这是一种生活,一种延续。每每经过他们的门口,偶尔看站在门前的他们,让我看到农村几十年缓慢的发展变化。
我的四叔四婶他们有三个儿子,都有了自己的家,或是去了城市,或是做点小生意。那个养育儿子们长大的家,如今只是儿子孙子常来常往的客栈,只有他们常年驻守。我们回老家的次数不多,去四婶家的次数就更少了。四婶很少串门,除了忙碌还是忙碌。我知道四婶那时非常希望有个女儿,女儿才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凡事不可能都随人愿。那时我的大妹已经很大了,在家里因为她活泼好动,总是替我们姊妹挨骂。她曾一度怀疑自己是领养的。她特别喜欢去四婶家。四婶也喜欢她这个侄女,好像想过或是有谁说过她给四婶当女儿。当然,我的母亲一定舍不得。这是过去的事了,或只是一个传说,没有成为事实。成为事实大妹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生活状态。在我的印象里去四婶家最多的还是大妹,我去的次数最少,就那么有限的几次。只要我们去了,四婶都一如既往的热情,总是拿出她现有的美食招待我们。我们进门后和姑妈、四叔寒暄,四婶照了个面,就去忙了。
一会儿端着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米黄儿来了,那叫一个香甜。要知道,自从祖母去世,近二十年了,我们再也没有做过米黄儿了。虽然偶尔城里也有卖,买上解解馋,但就是没有祖母做得那个味儿。现今,吃着四婶刚摊好的米黄儿,是那么松软、甜美和爽口,又吃到了祖母的米黄儿味。看我们急匆匆的要走,四婶端着做出来的所有米黄儿,让我们带走。她说:不嫌弃的话,就带上去吃。母亲还在客气地推托,我看实心实意的四婶将她一大早起来摊好的米黄儿都拿来,想必我们吃了又拿了她也一定是很高兴的,就如曾经祖母一样,只要我们回家就可着劲地做她拿手的好吃的东西。那些东西不是有多金贵,它是小时候吃惯了的粗茶淡饭,有一种令人总是思念的味道。我对母亲说:拿上吧,再说我们也好久没有吃过了,我们也做不出这个味儿。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天天的鱼肉,却很少能吃到很久以前常吃的那些饭菜,即使自己做了,总觉得不是那个味。不知是想念曾经的那个味儿,还是记忆里的曾经让人留恋难忘。也许,这就是家乡,是家乡的味道吧。
我感叹父辈们的勤劳。我的四婶更是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从来不求回报。二儿子住在县城,离村子有三公里路,她天天很早起来给四叔做好一天的饭,之后赶往城里去带孩子,又在天黑前赶忙回家。仿佛忙忙碌碌中忘了自己,忘了自己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在她身上有一位农村妇女所具备的一切传统美德。村庄会老,但四婶的精神不老,微笑不老。在年轻人追赶物质丰裕,生活舒适安逸之时,勤劳的父辈们,他们身上有一种永存的精神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
艰苦的岁月铸就了他们坚忍不屈的性格和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曾经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生活,磨炼出了她们无比宽厚博爱的胸怀。
我们总是匆匆又匆匆。在回来的路上,大妹说想和姑妈好好聊聊天。是啊!我们总是在再也没有机会的时候嗟叹和婉惜,却总是在匆忙中错失一些可以知道更多我们祖辈生活印迹的机缘。我一直寻找这样的机会,想了解更多我的父亲和祖父母生活的真实情况,但相见总是在一种特定的情况下,事情结束后,我们又都回到了各自原来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悠闲地坐在一起,没有人干扰,聊聊远去的人和事,让我用这拙劣的文笔将他们的生活记录下来。其实,有些机会是不能刻意去等的,因为,不知哪天这些苍老而熟悉的容颜就会凄然远离,我们随时需要珍惜每一次在一起的机会,用心用情留下一些他们给予我们的美好。我们为何总要那么匆忙呢?放慢一点前行的脚步,在亲人的身边多停留停留,也许会少许多遗憾。
记得那年,在经过二大妈门口时,和二大妈打招呼。她正吃着一个小米面馒头,想掰半个让我尝尝。我是多么想念那个米面馒头的味道,可我客气地拒绝了。我真实的想法和说出的话全然是反的,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没有人知道。但我清楚二大妈是真心想给我,但她也很委婉,怕我根本不喜欢那种粗粮食品,抑或怕我嫌弃她长满老茧还有深印在指纹里的污垢。在农村长大的我,即使离开农村再久,很清楚那些因时时刻刻劳作而洗不掉的手上烙印,那是勤劳的象征,我怎么会嫌弃那样一双创造财富或是让生活温润的手。那双手,我非常熟悉,因我的祖父母都有那样一双手。那个年月,什么不得用手去做。祖母做饭时,一会和面,一会又要在灶间添柴,她的手反反复复在水里哗啦,每到冬天手指上处处是皴裂开的血口子。她常念叨,这灰一把面一把的,什么时候不愁没煤烧就好了。是啊!祖母没有赶上用液化汽,她想象不到这样的快捷方便。我觉得在城里米面馒头那是一种稀罕物,谷子产量很低,渐渐地很少有人种了,那点小米只够人们喝小米粥,哪有磨成面粉做馍吃的份。我有好些年没有吃到小米面馍和小米米饭了,那是小时候常吃,吃腻了的。现在有小米和米面,可我根本就不会做那种美食。这次客气不只是让我好多年过去还在遗憾还在想念那半个米面馒头,更是拉长了我和二大妈之间的距离,遥远了我和乡村的距离。明明那深入在家乡的根扎得很深,曾经所有的味道都在记忆深处浓郁,只因我们离开久了,变得客气而显遥远。入乡随俗,而我们每每回家,总是门都不出,很少像小时候一样,随意地到大妈或是婶婶家中溜哒一下。虽然,踏上了家乡的土地,却仿若浮尘,如一阵风来来去去。
我也曾刻意去探望生病的二大妈,那只是完成任务似的看望,在声声客客气气的气氛中,进去又出来,心就踏实了许多。后来的后来,她就走了,我还在想念那半个米面馒头的味道,那丝丝的缺撼一直在心头缠绕。我该如何珍惜那些渐行渐远的时光,渐行渐远的亲人?我还在城市忙碌的街头,一条伸向家乡的路边,是我忙碌的亲人,这个距离并不遥远,遥远了的是心吗?不,其实很多时候,我在想念他们,就如我想念老宅一样,他们是老宅的魂。
每次经过村庄,坐在车内看那些熟悉或是陌生的面孔,都有一种亲切感。坐在院地时常聊起家乡的一些人和事,还有发展变化。
我终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第二篇:青春雪散文
悠悠的飞翔之影盘旋徘徊,几多的绽开的花香破碎苍老。青春似雪毫无落差,踏出脚步的倒映在那幻灭的海浪,夜色的指引带着流星陨落。离开的歌颂还在涟漪里荡涤着,紧闭的魂魄张开干涸的翅膀。只有形单影只的花火坠入天幕,相遇的诗触动掌心的指纹。希望挣脱那溺水的窒息的弧线,吟唱的真实是环绕城疆的战歌。
跳动深处的心辰坠海不还,流失的感动只化成夜色流荡。维系不住的缘分再美丽也无法挽救,似星中游荡的暗黑和光芒,撤消的梦幻是握不住的往日。伤中的晕眩停滞了青春的尾迹,要思绪快些怒放在那遥远天端,无法围聚的星空掠过月痕的铭记,终于离开在落叶的归于,风景间已经徒留废墟间的彩虹。
那陨落如雨的思绪绵延不绝,演奏一曲永无尽头的翩翩之声。四季的逝去像海退潮离开天空的依偎,流落的甜美闪耀在呼吸的间隙里,不断,不休,却还是忘了。拼凑的记忆里的温柔是坠入梦中后开放的旋律,浮现的涌动在那荆棘一样的影子里。烙印在天幕彼端的,是最后一抹的迷惘,终结的篇章划过支离破碎的伤口。
用于形容的涟漪一样的光线,和那虚无中悄然流失的绝美青丝。剪去满眸的悠长惆怅,飘散在温柔却清冷的空气里。长相望,短相守。已无泪的星空怀抱着那彩虹一样渐渐黯淡的银河,恒动的倾诉,烟火的崩溃凋零在梦魇的尽头。青春如雪,情动云天,翱翔的歌声穿越月光的淡然。
寻梦之伤,绽放后悄无声息的隐居。空荡的指纹像是干枯的枝桠垂落地面,风华飞舞,柔情飘洒。恬淡的心生出炙热的痕迹来,那封闭的双眸为谁而醉。感动在,一次刹那的触到云雾的梦幻。延续着或是蜕变的涅磐在星空里浅笑,把那最深处的情愫编织成一片温暖,直到到达真实的凌晨的聚合。
画下终点蜿蜒着邂逅,生长出倾城的昙花笑。青春雪凝成谁的轮廓,在相遇的传说幻化为红尘的魔幻的瞬间,冰层下游离的美人鱼沉底。几度残缺了头顶满月的圆期,只有梦中还有歌声划过长楼。绵延的怀抱终究成为了南柯梦一场,伊人以花为妆嫣然万千中。如今余下空枝摇曳雪为蕾间,陨落便再难回那雀儿家。
第三篇:春雪的散文
雪,是冬日里唯一能让我欣喜的东西。它是大自然赐给我最曼妙多姿的礼物,它总能勾起我美妙的回忆......
今年的冬,雪并不是很多,因此,在印象里,只有一场称得上真正下雪了。
那日是在单位看到雪花,小镇架在山峰顶上一片狭长的平地上,四周皆无挡风的东西,所以称为平峰。这地方又寒又冷,那北风从四面而来,呼啸而过,高处不胜寒,这里的雪花也变得凌乱了。它们被风裹挟着,时而急速回旋,时而拍打粉面,时而优雅静谧,时而又狂躁不堪。就是世间最多才的诗人,也无法捕捉它在某一刻的传神动态,就像是一场随性而起的交响乐,找不到它准确的音符。
雪,不拘泥于形式或者束缚。它脱洒奔放、形态不羁,它从来不会按着既定的步伐而来,每一场演出都有它的魅力,独一无二。因而,世间飘雪千万次,却依旧引起诗人赞叹:哦!它是如此自由!惹人羡慕!
这场雪似乎兴致勃勃的,它从早间拉开了帷幕,大气磅礴,倾斜而下,一整日竟未有停歇的迹象。地上积雪已能没过整个鞋子,街道上偶尔有孤单的影子匆匆而去,留下了一排浅浅的脚印。
诗人形容白时常用“雪白”这个词,那小小的千万晶体堆积成的柔软的雪床,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白得如此纯粹。
第二日,天终于放晴了,便急忙收拾了行装,准备回家。家里没有人,不知这般厚重的雪,会不会将那年老高龄的土坯房压垮,它实在太老,很担心它撑不住厚雪的重量了。
出了门来,猝不及防,双眼便被刺得花白睁不开。再慢慢睁开去适应,自己也是呆了,这雪厚得竟然没过了脚踝。
落雪放热融雪寒,天色透亮深远,宝石蓝色晴空,白色覆盖大地,一派妖娆素裹。那悬挂在当空的太阳丝毫起不了温暖的作用,一路上伴随着松软的雪花咯吱咯吱的音乐,呵气成霜,鼻头也渐渐冻得通红。待我爬上这平峰的峰顶时,被冻出了满眶的热泪。
远处富有层次的延绵山脉,被祥瑞之雪覆盖,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气魄!那群山正似蜷伏的卧龙,角顶白装簌簌,身临妖娆素裹。那狭长的沟壑,却似银蛇延绵而卧,低沉静稳。
山坡陡峭,我小心地试探着前行,却还是不小心重重地摔了下去。待整个人陷在雪里面,我开心地大笑起来,而忘记了屁股的疼痛。
还好,回到家里,欣喜地发现一切如故,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院内院外,除了自己的脚印,便再也无人踏足。无人踏足的雪纯粹干净,安安静地消融着。目睹它一点点融化成水的痕迹,那么的静谧。狗狗见我便欣喜若狂地扑闹着,沾满白雪的爪子没商量地就搭在了我的肩上,那么一瞬间,爪子上的雪就化成了水珠,浸湿了我的肩膀。
这时,我似乎明白,这美丽的雪是容易消失的,它短暂而高贵,只能存在于冰寒之中。阳光的温暖,意味着它生命的终结,于我们而言的温暖,对白雪而言,却是结束生命的残忍。
其实,人的一生也是这白雪的慢速重演,干净地来到这个世界,经历了红尘滚滚,逐渐被社会染成五颜六色,直到死亡的一刻,才能化作一滴干净的水珠,这中间的故事,简单而言,像极了白雪的生死。
高中时,曾和朋友有一场操场上的雪战。那场雪静谧而又奔放,疾风呼啸。因为笨拙,吃了她们不少的雪球,直到最后,我通身是雪,像是一个人体雪人。时至今日,那欢笑的俏皮,再也回不到以往了。
昨日,那悄悄发芽的草尖已经有了浅绿色。今日,却随着春日里的北风降下了本属于冬日的雪。它优雅地落下,飘了大半个黄土高原。换了单衣的我站在院子中央,瑟瑟发抖。脸颊上点点水滴顺着脖颈滑了下来,冷得我浑身打了一激灵。春日的雪,倒也不失惊喜。连日来因为干燥扬起的尘土,需要它的净化;淡去的情感,也需要它的记忆去维护,如此一想,我释然地莞尔一笑,任凭它在脸上流淌,那么热烈,那么亲切,那么滚烫......雪,是大自然最悲悯的泪水,因为悲悯而凝结。只有情感滚烫的人儿,才能将它消融,将它化为爱的纽带。
那么今日,面对这春日里的飘雪,你,珍惜了吗?
第四篇:春雪桃花散文
又是一季桃红柳绿,清明悄然地夹杂在季节的扉页里,等待着我们去阅读!
家乡裸露的山崖上到处被桃花点缀,冬日满目的疮痍瞬间消逝,整个山川变活了。除了撞入眸子里描写春天和清明的婉约诗词外,满眼的琉璃轻烟,自然的通透灵秀与时令文化结合的如此完美。春天确实是个令人心动的季节!
而粉红色的四月却是这个季节里另一幅经典的山水画卷!
昨天还是细雨朦朦,在雨里看遍桃花,轻烟泼墨,丹青入画。今晨又是大雪纷飞,稚嫩的草地和花枝柳叶,全被白雪覆盖。于是,这个清明节的诗意从“雨纷纷”到“雪纷纷”了。不管是雨还是雪,时令总归时令,桃李杏花依然存在,牧童还需遥指,游人兴致不减。
清明节里,思绪畅游在花的芬香中,眼波被飘进的雨丝和飞雪柔化以后,春的气息让思想解放了许多。这个节日注定要过的更加深邃、厚重!
必定,清明节的哀思、怀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品味窗外的细雨柔雪,看雨里雪中的桃红柳绿,忽然感悟到在这样一个时节,静心地去读大师们的好书,是最“禅意”不过的事情了。
于是,我轻轻地品读李叔同的文章,欣赏南怀瑾的美文。我从大师们丰富渊博的人生阅历和清新平实的话语中捕捉人生智慧的光芒。我读出了智者胸怀智慧的大爱和博大的情怀、读出了国学、艺术大师们对自然的理解和人生的顿悟。他们怀着一种与万物生灵对话的喜悦,感受着内心的纯粹与完美,使我似乎看到了他们不含任何杂质的灵魂色彩!
节日里去读一本好书,在书中寻找自由的精神世界,和智者对话,与山水交融,从而达到身、心、时节、气候、环境、心灵自由的完美融合,这也许就是大师们一生追求的超度、自由、静谧和空灵的人生大境界。
身处尘世的我自然没有大师的修行和悟道,但读大师们的文章,心灵一样能获得空灵的美感,能将春天大自然的空灵美景与久远的自然力量容入到我的精神世界里来。
在这个有花、有雨、有雪、有灵气的诗意栖居的季节,守护精神家园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读大师的书。
我不是一个佛教信徒,但当我读了这些佛学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他们对生活、人生的感悟、理解,让我真有种“眼阔心空且放歌”的豪迈。从他们的字里行间品味出了“淡泊名利、自由静美、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超凡意境。每一篇美文当中都贯穿了“德、仁、善、爱、美、孝”的美德思想,令人掩卷深思!
自由的精神世界需要和大师们的心灵去碰撞,在自已的灵魂深处不需要春草独生。自然的美景是一本厚重的书,大师们的思想更是一本博大厚重的书!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
我更喜欢哲人的话:“人只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才是作为人而存在。”
四月里,淡泊悠远的心灵、处世安身的思想,随风、随雨、随雪、随春花拂柳,永远地洒脱、涤荡……
第五篇:春雪精美散文
守望了一冬的雪花,终于在立春过后飘然而至。
走进漫天飞扬的春雪里,到处银装素裹,玉树琼枝。洋洋洒洒的雪花,把天地间装扮成一个最纯洁、最优美的童话世界,让这萧条的初春平添了许多浪漫和灵动。
春雪纷纷扬扬地下着,仰面悠然伸开双手,捧手接住那飘舞的雪花,任凭雪花亲吻着手和脸,继而在我的体温里悄然融化,感受着雪的凉爽,春的浸润,此情此景,让我仿佛觉得红尘里的世俗和污秽,都在这春雪飘舞的纯洁中荡然无存,顿感惬意与轻松,温馨与浪漫……随风飘落的春雪轻柔酥软,一脚踏上去如踩在海绵上一样,给人一种温暖湿润的感觉。好像是一种抚摸,一种舒爽的沐浴,让人有一种神清目爽,心旷神怡的感觉。在初春的世界里,雪花静静袒露着纯洁的心,以温暖如被的爱心,以博大无私的情怀,温暖着昏睡的大地。于是,我仿佛看到,春雪过后,柳梢变软,泛出鹅黄,渐渐变绿;小草从冰雪的融化中,钻出一片片新绿;各种花儿都在跃跃欲试,一展自己的艳丽芳姿……我似乎触摸到了姹紫嫣红的脉搏,听到了草长莺飞,花木扶疏的交响曲。
春雪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皎洁的世界和唯美的空间。在雪中,我看到酷爱摄影的人们拿着相机,“咔嚓、咔嚓……”按动着快门,把满天飞舞的美景,抓拍定格成影,留在记忆深处;操场上,刚下课的学生,欢快的笑着叫着闹着,有的抓起地上的雪花,揉捏成团一扬手飞了出去,在白茫茫的世界里拉开了“打雪仗”序幕……最有情调的是,一对手牵相偎的情侣,漫步在这漫天飞雪的世界里,滚烫的爱恋,让美丽的雪花,记录下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春雪,你用美妙的舞姿点缀了人们的视线,你用自身的纯洁净化了初春的尘埃,你捐献了白玉般的身躯孕育着生命的美丽,你把世界装扮的银光闪闪分外妖娆。你为春雨探路,为春天邀客,让人们找到绿色的希望。
我爱你,春雪,爱你的洁白如玉无私奉献精神。你让我找到前进的力量,永远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