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年我们都是坏孩子美文
时间过的真快,那年的我们是一群初三的学生,而那年是在不被看好的曾子度过的,这个如今在我看来依旧是间收容所般的学校。
它也算是我的母校吧。对于母校我不应该这样去说它的。不应该这样去说,这是我脑海中闪过的想法。可是这种想法却一闪而过,我还是说了出来。
我的本意并不是骂它,我也没有骂人意思。我只是在说我自己,还有和我一样的那些人,这应该算是一种自嘲。
一个坏孩子,和一群坏孩子。在本该努力的时候,却放弃了,而且表现出来的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一种潇洒。我感觉说潇洒是不恰当的,但是我又找不到别的词语来把它替换掉。
我很庆幸,自己曾经拥有过那么多的经历,在初三那一年。同时我也很无奈,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即便是想努力,也只是徒劳。现在想想,能够把我们培养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我没有忘。某个人,上课的时候,鼾声能够把老师的思路打断。
我也没有忘,为了打篮球,可以不去上历史课。
我更不可能忘,那个教我们地理的老师,给我们上课的开场白:“哎呀,别说话了,该睡觉了。”至于那个老师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只是记得,她是女的。这样一个老师,我也不屑去记住她的名字。
我还记得,黑板后面的倒计时的天数,被不断的改动着,而这却也丝毫唤不起我们的斗志。
唯一能唤起我们斗志的,就是那个不知被我们骂了多少遍的班主任所想出的量化分数制度。背过几首诗,可以加分。劳动可以加分。扫地,可以加分。分数由班长统计。而我的分数,往往都是靠前的,因为统计的有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我。可是这种东西只是糊弄一下当时已经麻木的我们。对于我们的学习,没有丝毫的推动作用。
种种,种种……
这一切都是在旁人看来是迫在眉睫的初三。
而我们,却依旧还是在混天度日。
时间流逝的很快,转眼间,我们的初三,已经走到了尽头。
六月,太阳像是一个大火炉一样,在拼命的释放着热量。
我想,我该努力了。
于是在剩下的几天里,我开始努力的学习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可想而知,我惨败,只是败了的不止我一个人。
在毕业晚会上,我们这群残兵,也开始肆无忌惮起来。那晚我醉了,醉的一塌糊涂。那晚所发生的事,我也都不记得了。对不起,我只能这样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
成绩公布以后,有些人如愿以偿。
我从未打扰的那个人,去了很远的市里的高中,听说那里热闹繁华。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是没有勇气……
陌生人,终归还是陌生人。
然后,坏孩子们的距离开始变远了。分散到了很多的地方。见面的机会,自然也就少了。
那年,我们都是坏孩子,我们一起哭过,笑过,疯过……坏孩子们,你们还记得吗?
第二篇:123我们都是坏孩子情感美文
不知名的岁月里,我们面对荣辱成败,知岁月流冉春去秋又来,静观窗外野百合花开花又败,靠在窗边发呆,回想曾经的梦想何在?
年少的我们不知岁月的轻狂,一味的和岁月比起嚣张,以至于在辗转的岁月里迷失了方向。不懂世事的变迁,追逐的脚步太匆忙,未来是会通向远方,只是未知的出口让我们动摇信仰。
我们失败,彷徨,没有人能给我们准确的方向;我们成功,悲伤,辉煌背后隐藏的是更大的绝望。在年少的这条路上,我们摸索滚爬,遍体鳞伤,在青春的这条路上我们只身独闯,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然而,又有多少人还记得我们儿时的梦想。
儿时的春天,雨后的春笋夹杂着泥土的清香,我们乖乖的坐在课堂上,听着老师讲着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我们怀揣着梦想,用画笔画出向往的地方。那时的纸张,总是会有金黄的太阳。天空中飘荡的云朵,软软的似是弹指可破。儿时的画作,色彩虽是单调,却珍藏着我们最纯真的欢笑。我们对父母的撒娇,我们对父母吵着吃糖。在蔚蓝的天空中,我们让梦想尽情驰骋。
渐渐的,当日记开始做上记号,当心里的秘密开始深锁。我们再也画不出儿时的欢笑。有多少女生心甘被推倒在床上,有多少男生在网络里一心想要称王。儿时画画的纸张已泛黄,记忆的画面转瞬沧桑。
我们看到的是世事的苍凉,我们看到的是无尽的欲望和人心的肮脏。我们不想迷惘,我们不想绝望,只是生活的姿态太嚣张,不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以称王。
童年的纸飞机,满载着我们儿时的希望,飞向金黄的麦田地,等到儿童长大时,却再也无人拾起。我们的童年,就这样慢慢被丢弃。
这些年,我们没有绝望,这些年,我们不知何为希望。我知道,年少轻狂,只是我们躲避生活的伪装。我们渴望着的王子和公主童话般的恋爱,但所谓的永远,究竟是爱情的表白,还是孤独在作怪?我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想变坏。
我们看不到未来的曙光,我们在黑暗中依旧逞强。任凭再大的风浪,我们带着伤口勇敢去闯。我们宁愿悲伤的笑,也不愿别人笑自己的悲伤。因为123、我们都是坏孩子…
第三篇:那年,时光正好,我们相遇情感美文
没有刻意去寻求,没有特别去关心,但你就这么来了。那年,不是什么特别的时候,没有六月飞霜,没有大旱三年;没有冬雪纷飞,没有盛夏繁花,只是相遇在春季。两个星期前,你出了车祸,一个骑行车手,一个卡车司机,结果可想而知,你伤了,还很严重。但,那时我却还未曾与你相识。身为一名医学生,平常的活动并不多,我们希望能做出点属于自己的东西,让繁重的课业之余,有个可以让自己放松的项目。最后,我们选择了骑行。几个完全是门外汉的人凑在一起能搞出点什么东西来呢?这时,你出现了,作为我们其中一人的好哥们,又拥有骑行方面的知识。作为两个陌生人,只是一次无聊时的谈话,我们开始有了交集。你这样一个好玩好动的人,却因伤躺在床上不能动,是很难受的吧,但你面对这些只是笑笑,说只要没死,就等于没事。这又是怎样的坚强与乐观。在医院的日子定是十分无聊,又或许是我孤单太久了,希望能找个人聊聊,开始真的没有考虑太多。此后,无聊的时候总会想到你,接着,有事的时候也会想到你,但大多时候都是来自于我的主动。两个星期,你回家养伤,日子自然不像医院这么无趣,找你的时候回的没有这么及时了,我却依然热此不疲。到了月末,流量耗尽的时候,你只有每天十一点之后会上线,而我也只是每天傻傻地等到那时候跟你聊天。白天没法上网,晚上就玩的挺晚的,就算我第二天是满课,我依旧会陪你聊天,直至一两点,虽然第二天困得要死,到了晚上却依旧这么干。记得你说过,要带我去西塘,去往那江南水乡。
你知道我喜欢古风,热爱江南的温婉,你说我会喜欢那。有次我们因为一点小事略有不愉快,第二天没有联系。第三天晚上,已经准备要睡了,看到你的消息却还是忍不住跟你聊了起来。第二天是我19岁的生日,有同学打电话来,希望能在零点的时候让我的电话占线,室友已经睡了,电话就暂时挂断,0点到了,看到你的消息,原来你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特意跟我这么久,那一瞬间,感动不言而喻。有一天,你告诉我说你要回来了,参加期末考试,一直认为你的伤没有好,担心你一个人到学校行不行。第一次跟你发了短信,太过温馨的话语我说不就,能做的只是用另一种方式询问。突然,你说要到我们学校来,我问,你是想要我去接你的意思么,你否认了。第二天一直在等你的消息,等着你告诉我你来了,等着你说要跟我见面。却没有等到,下午终于还是忍不住主动询问了,你说你没来,说不失望肯定是假的。回到宿舍开始复习,临近期末,医大总是充满着读书的气氛。突然,你发消息说,你来了。心里出现了那种称之为高兴的感情。一直等到了11点,你还是没有来。最后忍不住的又是我。就算那段描述说的,不是偶遇,也并非刻意,只是知道你要来,我便去了。见面了,没有惊艳,也没有失望,只是平凡的长相,普通的身高。初见,只是平淡,只是自然,没有尴尬的场面,没有寂静的相处,似乎我们早已相识,而如今只是久别重逢。故事还在继续,但我庆幸的是,在那年时光里,我不偏不倚,正好遇上了你。
第四篇:我们都是小绿人美文摘抄
星期一早晨,天还没亮,爷爷就催我们起床了。他说,要赶在乐校长和另几个同学前面到达临时住所。
“我都能变成小绿人了,咱们飞过去吧!”
这件事,我头一天晚上就和小晓商量过了,她完全支持我的做法。她甚至说:“和爷爷一起,咱们三个人一起飞,多么快乐,多么风光。”
可是,爷爷摆摆手,不容商量。
我们只好坐去郊区的长途车。
坐在车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要不要把自己能变成小绿人的惊人消息公布出来。
我和爷爷说了,他还是不赞成。
爷爷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做。
我问爷爷是什么事情,他说:“到了你就知道了。”
我和小晓对视着伸伸舌头,耸耸肩——无可奈何呀!
下了长途车,我们还要步行一段路。这段路行人绝少,只有我们三个人有说有笑地往前走。
爷爷前后左右看了看,不见一个人。他说:
“我们快飞,赶到小房子那里。”
我一听爷爷用了一个“飞”字,就立即明白了,这是让我们变成小绿人的命令。
我们向前奔跑着,渐跑渐变,渐跑渐变,慢慢变成了小绿人,飞上了天空。
飞在天上,风在耳边轻轻地吹着。
在天上听风声吹过,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地上的时候,每逢风儿在耳边吹拂,就会感觉是在赶路,是在躲避风雨,就要匆忙去寻找一个庇护的地方。此刻,在天上,有风儿吹过耳边,却像是在轻松地飘舞嬉戏,像是在和隐身的朋友互相追逐。
还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就是当我和小晓在一起飞的时候,我立刻觉得我的世界变得开阔了。在这个世界里,由于我能变成小绿人,我才算得上有了一个真正的小绿人朋友,我们是没有隔阂的,是平等的。
当我把这些思考告诉了小晓的时候,她说:
“当我在你家慢慢长大的时候,我就这样想过了。”
我承认她说的话,她的确比我更有见识,比我想得更深刻。
“到了。”爷爷说着,渐渐飘浮着下降。
我们落在那片小房子前面,那里安静极了。
我们以小绿人的身份走进了小房子。
爷爷这是第二次走进这小房子,但他看得依然很仔细。
一进这尘封的小房子,便闻到了一股潮湿的气味,还能看到蜘蛛网在空中飘荡。
屋里光线很暗,我们要睁大眼睛巡视四周。
屋里所有的家具杂物,都被尘封着。那些小碗、小碟都落满了尘埃,就连墙上那一幅幅绘画也都模糊了。
爷爷蹲在地上,捡拾着一些碎裂的陶罐。他来不及找到擦拭的抹布,就用衣袖擦掉了灰尘,让陶罐上的纹理显现出来。
墙角堆放着很多枯萎的花,蒙着厚厚的灰尘。爷爷不经意地拿起一枝,轻轻抖落了那上面的浮土,那朵枯花竟闪出了幽幽的光。那光亮并不刺眼,就像阳光照射下的玉石,是一种柔和的有温度的光。
爷爷把花举到小晓眼前,那光立刻给她的脸敷上一种白皙的色泽。小晓笑了,她的牙齿白得像贝珠。
“花灯!”小晓惊呼着。
爷爷也递给我一枝“花灯”。
我和小晓举着花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就在我们随意地闲逛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条阶梯,直通地下。
我们走下去,地下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幸好我们有两盏花灯照明。
我们大声喊着:
“爷爷,快下来。”
爷爷也举着一盏花灯来了。
现在,地下有三盏花灯照着,我们可以看清这间宽敞的地下室四周的摆设了。
在这里也发现了一束束这样枯萎的花,还有装在玻璃瓶里的花种。
墙上挂满了风筝,都是蝴蝶风筝,各种颜色的蝴蝶。我想,如果用人的眼睛看它们,它们都很小,就和真的蝴蝶一样大。但此刻,在我们小绿人看来,这些蝴蝶风筝并不小。
我们摘下一只只蝴蝶风筝,拿在手上把玩着。我发现那风筝的翅膀在扇动,扇几下,就从手心上飞起来,在屋里飞几圈,又落到手上。
这小小的蝴蝶风筝,不需要线牵着。它更自由,它也就更自在、飞得更遥远了。
这里还有许多玩具。我们拿起来,在手里摆弄着,研究了很久都不知道怎么玩。
爷爷耐心地试验着玩了很久,还是没能破解。
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到庙里去了。如果迟到了,乐校长和同学们不知会怎么想。
我们走出小房子。
啊,我们看见几只大脚站在门外!仰头望去,我看清了,那是乐校长和同学的脸。
“小绿人出来了!”
他们的声音好大。声浪冲过来,震耳欲聋。
我感觉有一只大手托起我的身体。我立刻挺直了身体,本能地恢复了我的原形。
我看见爷爷和小晓也在一刹那间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乐校长惊呆了。那几个同学眨着眼睛,张着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张大可走过来,双手握着我的双臂,用颤抖的声音问我:
“是你吗,小叶子?”
林白雪和向蓝天站在小晓两边,惊诧地望着她,说不出话来。
乐校长扶着爷爷连连地问:
“老师,您没事吧,没事吧?”
“我,我们仨,这不是很好吗?”爷爷平静地说,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
可是我们手中的“花灯”,还有蝴蝶小风筝,还有爷爷手中的瓶瓶罐罐、陶片以及那些奇怪的小玩具,一直在吸引着他们的目光。
爷爷笑着,我和小晓也跟着傻笑。
乐校长委婉地问:“你们早到了?”
爷爷只是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
林白雪和向蓝天一直站在小晓身边,一人架着她一只胳膊,好像怕她随时都会飞走似的。
“我好像见过你。”一个说。
“没错,就在小叶子家。”另一个说。
小晓也只是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
张大可可没那么大耐心,他直截了当地说:
“刚才我看见你们是从小房子里钻出来的。”
乐校长马上更正他:
“不是‘钻’出来,是‘走’出来的。”
两个女同学也附和着说:
“张大可,你用词不当。”
张大可立刻承认了:
“对对对,他们仨是从小房子里走出来的。只有小绿人才能走出来。”
这个张大可呀,话里有话。他的意思我明白,他还是在追问我们:刚才你们怎么像小绿人一样,是从小房子里走出来的呢?
我和小晓望着爷爷,看他怎么回答。
爷爷真能打岔,他把话题一转:
“你们先看看这枯萎的花。”
说着,他把花挥一挥,我和小晓也跟着挥一挥,那花就变成了“花灯”,那花瓣变得玲珑剔透,像玉石雕琢成的一样。
不等他们提问,爷爷又把蝴蝶风筝托在了手掌上,说了一个“飞”字,那些蝴蝶风筝就从手上飞了起来。我和小晓也立刻把手里的蝴蝶风筝放飞了出去。
它们飞到周围的野花丛上,翩翩起舞,上下翻飞。
在晨光的映照下,那些蝴蝶风筝就像会飞的花朵,向着每一朵小野花问着“早安”。那些小野花就向一只只蝴蝶热情地点头回应。一时间,那片花丛里,就像开起了联欢会似的。
乐校长和同学们都痴迷地看着,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我在想:让这些风筝蝴蝶绕着乐校长和同学们飞吧,逗逗他们。我刚刚这么一想,蝴蝶风筝就飞到了他们的头顶上,一圈一圈绕着飞起来。
乐校长和同学们欢呼起来,追着蝴蝶风筝跑。特别是林白雪和向蓝天,叫得声音又响亮又清脆。
乐校长也跟着追,他早忘记了刚才的问题,快乐得像个孩子。
当他们恢复平静的时候,爷爷又把那些碎陶片撒了一地,让大家仔细辨认那上面的花纹。他们又像玩“拼图”游戏一样,把碎片合并在一起,不断地发现着奇妙的图案和奇怪的文字。
这种拼图游戏还没玩完,爷爷又拿出一大堆大大小小的玩具,惹得大家一阵阵惊叫。惊叫之后,又沉浸在安静的探索之中。
他们摆弄着那些泥塑的、木雕的形形色色的玩具。大家深深地陷入了探索的快乐之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点。
乐校长忽然停下来,问道:“你们从哪儿弄到这些宝贝的?”
大家恍然大悟,是呀,这些宝贝是怎么来的?
现在爷爷不得不面对大家的问题了。爷爷只好坦率地讲出了他和我变成小绿人的经过。
爷爷话音刚落,大家抑制不住地呼喊起来:
“我们也要变成小绿人!我们也要变成小绿人!”
我发现乐校长也跟着在呼喊,他的表情比同学们更投入,更真诚,更迫切。
爷爷笑了,我和小晓也笑了。
乐校长有些难为情了,他严肃地说:
“小绿人的世界这样神奇,这样美妙,很值得我们变成小绿人去探索。”
……
第五篇:我们都是赶路人美文
我坐过最久29个小时的火车,硬座,火车晚点。我身子瘫在硬邦邦的座位上,望着满车的陌生面孔,觉得累到了极点。我离家最远有2000公里,从中部往西部,从丘陵到盆地,翻越高山,一路穿行。
我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什么也不是,甚至还不如你一场旅行的距离。但是,这对于我,或者说时光转到小时候的我,这样的距离我曾经想都不敢想。我曾经一度以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那个镇,也许再大一点,我们那个市。虽然地理课上知道我的这个镇和我的这个市只不过是茫茫世界的一个点。
我直到高中,才真真切切地来到市里。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我爸扛着棉被,我提着行李,坐上了去往城里的公共汽车。那时候的公共汽车一天只跑两趟,位子不多,拥挤不堪。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市区,刚下汽车,我没有多少兴奋,甚至有些沮丧,我看着热闹的车流和穿着光鲜的人群,再看看我和我爸那灰头土脸的样子,我像受了刺激一般。
高中三年我渐渐适应了城里的生活,不再像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外来客,我努力把普通话说得标准,改掉了我刚来时的乡音,我妈也再没有给我买从集市里讨价还价来的廉价衣服,其实这些我不在意,只是爸妈说,出门在外,总要穿得像个样子。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去了省城,其实路途并不遥远,我爸硬要送我。我爸从没出过省,他说省城还是自己年轻的时候来过,现在早已经是另一番模样了。我爸依旧扛着棉被,我提着行李,不一样的是,以前问路的是他,如今问路的是我。
我爸把我送到学校,在食堂吃了中饭就要回去。我把他送到坐汽车的地方,他把身上的钱塞给我,叫我好好学习,没钱就问家里要。车开走后,我望着这个偌大的陌生世界,周围都是父母和孩子的面孔,望着远去的父亲,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大学四年我努力学习,也努力赚些零用钱,圈子也只是局限在学校,或者说省城。我从没想过旅游,怕旅游回来身上的钱又不够下个月的伙食。记得有个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你们一定要在读大学的这段时间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一定会是你今后人生的一段珍贵的经历。听老师这么说我特别想出去走走,想看看外面的风景,想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经历种进心里。但最后我还是没去,因为我确实没钱,却又需要钱过日子。22岁的年纪,足迹却还停留在原点,说实话,那时候我确实很沮丧,但是我始终没有后悔。
后来我又考上了研究生,学校在离家两千多公里的西部,我当时想,我终于要远走高飞了。这一次,我独自一个人提着行李,挥手告别父母,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这座陌生却又让我欣喜的城市。在这里,我第一次坐了地铁,我尽量装得像经常坐的样子,想想都觉得特别可笑。如今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两年之久,再过一年可能又要离开了,下一个目的地在哪里,我也不知晓。
就像歌里唱的:因为你不知道,你也不会知道。其实比旅行更像旅行的是人生,我们都是赶路人,在每一个节点都要去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可能这个世界你也不曾想过,它不需要你去规划,去计算路程,去想该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它就是你人生的一段旅行,而这段旅行远比其他的旅行更深刻,更怀念,有时候也更苦涩。
未来的我可能走得更远,也许也能走到大洋彼岸,但是不管在哪里,我都是一个赶路者的角色,未来没有止境,只愿生活越来越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