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味不在的元宵的散文

时间:2019-05-15 11:4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年味不在的元宵的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年味不在的元宵的散文》。

第一篇:关于年味不在的元宵的散文

元宵节,是我们精神的灯节,一个个过往的日子被洗得鲜活,我们的心灵趋光,洗刷,淹没的红尘,在璀璨的灯光下翻晒,今夜,将所有的美好用光挥洒。浓浓的年味将在这里告终,甜甜的汤圆为2015新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题记

当雷鸣般的爆竹声把人们从熟睡中惊醒,当 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温情地洒在阁楼的角落;当落日的余辉七点多钟还在点缀晴空的湛蓝,当循规蹈矩的天长夜短在不知晓中莅临;当铺天盖地的元宵节祝福在耳畔轻轻撩起;当满载社火道具的小货车在人们的视线匆匆穿过;当乡镇上的大巴,车头挂彩,乘客满座,在县政府的门前噶然而至。那一刻,方知是元宵节已迈着轻盈的步履,缓缓向我们走来了。。。。

当静谧的长夜被腾空而起的烟花践踏的一败涂地,当水泄不通的车辆和人群被警察同志指挥和疏散的井然有序;当手持标语横幅,龙腾凤舞的庞大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在政府的门前走过;当锣鼓声声,彩扇飞扬,奇装异服的秧歌队,憨态可拘的大头蛙,举止文雅的高跷队,激情搞笑的经典段子频频出现在华丽的舞池;再当众多的人们都怀揣喜悦,兴奋之情,忍受春风的吹打和冷冷的寒意,拥挤在县城今天最最繁华的角落,那一刻,举国上下,全体同盟,都沉浸在一种无法言语的状态,因为那是在喜庆元宵佳节。。。

或许,从那一刻开始,传统已在和2015的新年做好了最后一番谢幕,世俗也和一切做好了最后的交替,新年终止,预示着我们朝思暮想,日期夜盼的新年已接近帷。或许,那碗香浓,美味,滚烫的汤圆也在今日与我们做一次最后的独白。元宵啊元宵,从感性上讲给新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人们的喜悦也将在一天天随着爆竹烟花的鸣响、盛开、飘撒,零落成狼藉的碎屑,最后归于灰飞烟灭,伴随炊烟袅袅,弥漫天宇·····

年啊从除夕到十五算起,追溯的远一点,从元旦起年就让人沉迷,沉醉,沉沦,撩拨澎湃着这人们的心潮。因而说每一个节气里都有约定成俗的物象在推波助澜渲染气氛从而温暖了情怀,净化了身心,调节了心态。当然属年的的物象最多,鞭炮,年画,春联,灯笼,门神,糖果,饺子等。元宵节元宵成了主角,秧歌社火成了里程碑。各种口味的元宵代表着人们的饮食喜好和心情。昭示着日圆月圆团 团圆圆,家和心齐财源滚滚,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这是世代繁衍下来的优良美德,这是国人传承下来的民间瑰宝。

正月里来闹花灯,喜气洋洋又一阵,元宵节一过,年就算过完了,一切都变得平淡无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美轮美奂的繁华似锦又要归于平静。似水流年的光阴侃侃而谈,一切从平淡,平凡,平静开始,打磨三点一线的生活碎片,渐渐地那些新年的期盼,夙愿,理想,目标,都会搁浅为生活的忘忧岛,从此那张优美的画卷将会成为历史,若干年后,让我们再去翻阅历史,重温历史,回顾历史,那岂不是在做一次旅行。

生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轮回。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个念想串起人们的共鸣,只因为每个节气里都蕴含着相似的温暖,不同的人内心深处里流淌着不同的眷恋。不同的人内心深处隐藏着神秘的冬韵,不同的人内心深处都散发和包涵着一份唯美的飘香。所以逢年过节阖家团圆才算完满,五花八门的节日里,你都会过分地被人宠着,疼着,爱着,念着,张扬着,幸福着,当然也会被孤单和寂寞包围着、守望着。画心为牢、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期盼、痴念、纠结,难过,但无论怎样日子都得过。无论怎样生活都得面对,无论怎样一年的二十四个毛毛节还是不容忽视,因为它们都是生活的经典曲目。

说白了年不过是一个字,元宵节也不过是个词,一个延展着生命时光与感情沾亲带故的词,却给人们寄予美好的憧憬。寓意美好的想象,和超乎逻辑,望乎所以的遐思,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杯忘情水。

元宵节里看看过年最后的焰火,嘴里一裹元宵,此岸的烟花在甜蜜过后就变成彼岸的重温和回忆,人们又开始遥想下一个粘着念想的日子······

元宵节啊,你知道今日又让多少人感怀吟叹,编情为经,织爱为纬,细细地密织思念的网,用丰润晕染的唐诗念你,用豪放婉约的宋词粘你,用饱满情怀的丹青妖娆你,用感人心魄的乐曲萦绕你。用笔卓秀丽的文字来书写你,用慷慨激昂的笔调来抒怀你。今天,你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今天,你是神圣伟大的,你是独一 无二的,在青春的字典里,你来过,在生命的乐章里,你谱写过辉煌,可过了明天,你已不是人们手心里的宝。。。

一锅元宵煮飘摇,一场团聚,一世离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个元宵都有亲人的疼爱,粘着血缘亲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浅,或甜或淡····

元宵啊本身就寓意着团圆的圆满。所以我要说,你快乐,天天像过年,你悲伤,日日像末日。

过了今天的元宵节就算过完了年,元宵就是年最后的疼爱!但绝不是生命最后的疼爱。满怀柔情,几丝眷念,花开有声,落英无语,甜黏的元宵嫣然了我的思量。是的,我在想元宵节真是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日子,它是个让甜蜜和思念、离愁和失落、遥想和回忆占据春帏意闹的日子。

为了过年的圆满,今天人们又放响了鞭炮,向年发表最后的祝词,蔓延高挂的灯笼瞪着红眼乐淘淘地在春风里微笑,应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元宵上桌了,我是一个善感的人,总觉着这鞭炮声在此刻是如此的颤动思念的心,我想此时有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又会增添几多惦念,几分哀思,悬挂眉宇间。我们的人生平淡如水,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处处姹紫嫣红,但总有一份从容的明媚在心间。冬天已远,春天到来,无论怎样的凄清都成为了昨天,淡淡薄凉之间总会有绽放的生机在慢慢出现。

红尘俗世,烟火人生。就是一副淡淡和暖的模样。我不悲伤,你不哀怨。就是一份浓浓温情的画卷。

这个节日里,还有点点烟花的璀璨照亮夜空,闪亮苍穹。给我们平淡的日子里带来一丝美好的花火。我们驻足停留的片刻里,还有星星点点的灯火陪伴。还有婀娜多资,载歌弄物的秧歌社火作陪,还有龙腾虎啸银蛇飞旋的瞬间点缀,也有俏皮的阿凡提倒骑毛驴在搞笑,猪八戒背媳妇做插曲,小丑,高跷,大头娃娃,等等五花八门的民间社火无不把今日的元宵节装扮的五彩斑斓,更是 锦上添花,熠熠生辉,再显一方卓雅幽静。。。

''元宵节佳节闹花灯,美味汤圆端上桌,喜气洋洋聚 一回,开开心心把酒喝,明日又要奔西东,为了生活忙不停,难得今日聚元宵''只要你还在,岁月无论如何变迁,依然充满希望与期待;只要我还在,时光无论怎样流逝,依然充满祈祷与挂牵。只要我们还在,无论是花开灿烂,还是雪落苍茫;无论四季更迭,还是日升月落,我们都是俗世里一抹灵动的生命,因感动而精彩,因平静而永远。

天上人间,共享俗世繁华;灯火阑珊,共担红尘风雨。在平淡岁月里,守候一份和暖的心情。在安静时光里,相携一份温馨的从容。这样的节日,这样的人生,都与你共享俗世烟火,此生便已是丰盈。虽然我的畅想已到境界,可我的心扉还有一脉空间在动荡元宵节的花灯,在沸腾节日的汤圆,在挥手告别眷恋的年味!

第二篇:年味现代散文

久居闹市,总感觉年味越来越淡。蓦然发现,城里到处挂着红灯笼。咿呀!又要过年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竞舞比对的鞭炮烟花,将会为新的一年叩开希望。年味是一卷泛黄的刺绣、朴素的针脚,蜿蜒着儿时的快乐与童真。儿时的年味让人怀念,虽然那时候物质生活简单,但那个纯真岁月,却让我们一生都铭记、回忆和眷恋。一进腊月门,浓浓的喜气与忙碌热闹非凡,红红的灯笼、春联和福字,陆续走进千家万户,装饰着来年新的希望。我和何贤辉、唐正平等同学发小,会乘交通车在鹿井下车,再步行跨过省界到十公里外的湖南汝城集龙买鞭炮,那时候集龙的鞭炮包装精致,炸响声更脆亮、更喜庆。家人们开始忙碌各自的分工,爷爷和父亲把从山上砍下来的圆木,用斧头劈成一段一段的柴火,整齐地摆放在墙边,我也会帮着干;妹妹的活计主要是搞卫生;外婆把糯米煮熟后捞出沥干,然后叫上妈妈和隔壁的朱阿姨,把熟糯米抬到古亭老表家里的石舂上抖糍粑。我最喜欢吃外婆做的糍粑了,放一点红糖和芝麻,又粘又香甜的,那是一种说不出的美味。除夕夜,屋子里热气腾腾的。母亲包好饺子,外婆烧着柴火,欢乐的饺子煮在锅里翻滚。捞出饺子,全家人笑着、吃着、闹着,就像一场盛大的聚会,此时有种暖暖的惬意在心间漾开,这是年味的快乐与幸福。虽然再也看不到爷爷、外婆忙碌的热闹劲了,却依然感受到母亲的温暖。过年再忙,母亲都会准备好一桌子菜,大家一起吃着,笑着,除夕年饭就在快乐中度过。感恩几十年来,母亲始终如一地让我在浓浓的亲情里享受到她的爱意。从年三十开始,放烟花,除夕,迎客,拜年,一直忙碌着,一拨客人走了,下一拨又接上。在忙碌中不知不觉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零星的鞭炮声依然不时入耳。年华又添一岁,时光依旧如水,新年新希望,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收获更多。年味是一岁中最浓重的一笔,腊

八、辞灶、除夕、守岁。年复一年的年味,在岁月更迭中拥有了更多的智慧与精彩,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祥和而温馨的幸福。

第三篇:年味,亲情的散文

在我们农村老家,腊八象征着进入春节倒计时,明天就是腊八了,年味一天天地浓了,空气中弥满着过年的味道,家家户户都开始着手忙碌置办年货。小镇上的集市更是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派节日的祥和气氛……

——题记

“腊八祭灶,年夜来到。小闺女要花,小小子要炮。老婆要个破棉袄,老头没啥要,要个破草帽。”这是我们小时候过年时和小伙伴们跳皮筋时常念叨的一首儿歌,如今依然耳熟能详。记得小时候,每当腊八这一天,勤劳的母亲总会早早地起床,在地锅里用红豆、绿豆、花生、芝麻、玉米糁、麦仁等熬上一锅腊八粥,害怕糊锅,母亲就不停地用勺子在锅里转着圈子搅动,虽然是寒冬腊月天,母亲却忙活得满脸汗珠,她的脸上洋溢着满是喜悦的表情。看着色彩鲜艳的粥,闻着浓浓的、香香的味道,让我不觉垂涎欲滴,我和妹妹总会美美地喝上两大碗。

小时候,我盼着过年是有私心的,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好吃的,像白面馍、炖肉、炸丸子……过年还可以穿上新衣服,这是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家里的孩子多生活条件差,从小到大我总是拾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穿。一件棉袄,大了穿破了才舍得给弟弟妹妹;一双棉鞋因为脚长得快,总是在大拇指的地方穿出个大洞,也舍不得扔掉,母亲便在灯下把它缝了又缝,穿在脚上依然感觉很暖和。小时候,只有家里穷,买不起衣服,才会在衣服补丁摞补丁。可过春节那就不一样了,家里条件再不济,做父母的想方设法也会让孩子穿上新的衣服,过年时喜气洋洋的。

腊月里,母亲会亲手为我们每人缝两件新衣服,春节那天,罩到破棉袄、棉裤上。她的线筐里放满了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棉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停在爱的港湾。小孩子是没有多少耐心的,母亲还没有做好鞋,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拿着没有做好的鞋样,在自己的脚上比划来比划去的,看看哪一双是自己的鞋子。鞋子一完工,母亲总会高兴地招呼我:“巧儿,来试试你的棉鞋,看看合不合脚?”我高兴得一穿上就不愿意再脱下来,如获至宝,爱惜得不得了。

父亲也像个孩子似的慌着过年。一向不下厨房的他,每到春节都是最称职的厨师,忙里忙外的。他去赶集买年货、发面、炖肉……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不轻易做饭,只有家里来客人了,父亲才会卷起袖子到厨房里露两手。父亲的厨艺顶呱呱的,绝对不在母亲之下,每听到我们的夸奖,父亲脸上总会露出少有的笑容。

父亲最拿手的是写春联,他的一手好毛笔字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每年春节前夕,我们家总是门庭若市,热闹得不得了,这个说:“叔,麻烦你给写副对联呗!”那个说:“老哥,我把笔墨纸都准备好了,烦请给写一副对联!”并顺手给父亲送上一支香烟,父亲忙得没有空吸烟,把烟夹到耳朵上,就忙活开了。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喜欢向他来讨要笔墨,父亲是个热心肠,他总是来者不拒。如今,人们都用上买的对联,想要什么字体、什么花样,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父亲的墨宝也束之高阁了,这让父亲多少有些失落,但他依然如孩子般喜欢慌着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记得第一年上班,我每月工资并不高,自己吃吃花花也没有几个钱了,但毕竟是自己亲手挣的钱,不用再向父母伸手要钱了,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回家过年,我把自己挣的钱给母亲和父亲一人买了一身新衣服,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这是我巧姑娘买的衣服,不大不小正合身!”父母是多么容易满足啊,他们为儿女付出那么多,儿女哪怕只有一点点回报,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结婚后,每到春节前,我和爱人孩子总会坐上公交车回到老家,和公公婆婆一起过年。婆婆像有心灵感应似的,总是趁天好早早地为我们晒好了棉被,把我们结婚时居住的小屋收拾得一尘不染。年年如此,她盼望儿孙们归来,许是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三十晚上,一家人可以有说有笑地吃上个团圆饭。邻居们会热情地来串门拉拉家常,冷清的小院,因为我们的回来而变得充满了欢乐,可是我们总是在家住不上几天,就匆忙地回到了开封,初四再回到娘家走亲戚。

公婆都是节俭惯了,不舍得乱花钱,那台黑白电视陪伴他们多少年了,一直不舍得换掉。有时,公公拉着天线在那儿摆弄半天,还不出个人影。那时,我和爱人也是靠自己打拼刚在城里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生活并不宽裕,那年春节我和爱人一商量,用自己不多的工资为二老买了一台纯平大彩电,坐长途汽车运回了老家,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总算可以坐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不用再跑到大哥家去看电视啦。

他们在农村生活惯了,不愿意跟我们到城市里生活嫌闹腾,也没地去串门。我时不时地回来看望他们,春节就在家住上个三五天。平时,家里只有二位老人,公公烧锅,婆婆做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农闲时,他们到街上和村里人天南地北地聊着天,倒也过得自在。家里那只小黄狗,记忆特别好,别人来我们家,它可能还会汪汪汪地叫两声,可是看到我们回来,它就会快速跑过来,亲热得围着转来转去,尾巴摇得更有劲了,一会儿扑上来撒欢,好像在说:“主人,你们可回来啦!”

去年,爱人因工作需要去了国外,春节也没有回来过年。为了不让二位老人伤心,我和女儿决定依然像往年一样,回老家陪她爷爷奶奶过年。在大年三十那天,二哥开着车把我和女儿送回婆家过年。公公婆婆眼里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落寞,我知道她准是又想念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了,但看到我们回来很高兴,他们把过节的东西早早地就准备好了,什么也不让我操心。公公领着孙女买上几挂鞭炮,在门口放个噼哩啪啦震天响。公公虽然不善言语,但人很善良勤劳,门口的春联,公公二十八便早早地糊到了门上,年年少不了的是门口榆树上贴着:满院春光,院门口的电线杆上贴着:出门见喜,喂牛的牲口槽上贴着:六畜兴旺。这不大的农家小院,因此处处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今年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好了,也买上了新车,我和爱人准备自己开车回家过年,让公婆坐着自己儿子开的车到城里逛逛春节庙会,让二老也享享清福。虽然还没有到春节,但我的心却早已飞回到了故乡,我已经闻到了那浓浓的年味,感受到了那让人牵肠挂肚的亲情……

第四篇:过年的年味散文

导语:年关将近,我们可以感受到越来越浓烈的过年的味道。现在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过年的年味散文,供大家欣赏!

过年的年味散文一:

微风,悠然划过窗台,停靠在窗外的松树上休憩。眼前,忽然一亮。没注意什么时候医院里到处挂满了红红的灯笼。蓦然惊觉,是呀,就要过年了。今天已经腊月二十八,还有两天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将为新的一年叩开新的希望。

久居闹市,早已经习惯了每天的按部就班。年关已近,却总在怀疑是不是真的要过年了。总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只有在路上看见那些红红的福字,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才不得不相信,是真的要过年了。

其实,内心还是怀念小时候的年味。虽然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但那时候的岁月,却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记住,去回忆,去眷恋。

小时候,年味是一卷泛黄的刺绣。朴素的针脚,蜿蜒着儿时的快乐与童真。

那时候,一进腊月门,就会有一种淡淡的喜气与忙碌萦绕在耳边身畔。一场雪后,大片大片的阳光照耀在屋檐上。空气里到处洋溢着一种叫做吉祥的气氛。寒冷的北风,好像渐渐疲倦,偶尔会停靠在窗外的石榴树上休憩,广袤的平原一片寂静。

街道两旁,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福字,开始陆续走进千家万户,就等除夕那天,用来装饰来年那个红红的希望。每当这时,父亲和母亲都会开始忙碌各自的分工。

父亲会把平时乱七八糟堆在院里的柴火,仔细的用砍刀或者斧头裁成一段一段,整齐的摆放在某个墙角,等母亲用来生火烹煮。然后,就会把一些黄米用清水淘洗,捞出沥干,等晾的半干就开始把黄米里面的小石头或者沙子挑选干净,拿去邻村的大石磨上磨成米粉,用来做年糕。最喜欢妈妈做的年糕,放一点糖,粘粘的,香香的,甜甜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清香,现在想想还是意犹未尽。

通常,我做的活就是擦玻璃,不一会就可以让一整个窗户明亮的一尘不染。偶尔,母亲也会让我帮着做一些小活,譬如烧火,或者喂猪,平时母亲都不用我,只有到了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叫上我。

日子,不觉到了腊月二十一,父亲和母亲就开始扫尘。这可真是个累活,因有的大物件一年没动过,就需要挪开或者搬到院子里,等把屋子里扫好了再搬进去。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钻进暖暖的被窝,闻着阳光的味道,虽然累点却感觉真的很幸福。

忙着,说着,笑着,不觉又到了该我过生日的时候。我的生日是腊月二十六,不知为什么,母亲总会把做馒头这一件大事情放在这一天。印象中,在娘家时好像每个生日都是与馒头有关。

每当这一天,便会有邻家的婶婶大娘过来,帮着母亲蒸馒头,因为是摆供要用的东西,所以母亲从来不让我们小孩子插手。

好像她们早就做好了分工,拉呱一会就开始做各人的工作。通常,都是最有劲的那一个和面,因为面需要比平常硬一些才可以站住形。剩下的几个人就开始轮流把和好的面从一遍揉到两遍到三遍甚至四遍。慢慢的,一块看似粗糙的面被母亲他们雕琢成了一个个白白的泛着光的大桃子。这些大桃子一般差不多就是两斤或者两斤二两。为了准确一些,我还看到婶婶把揉好的面团都称了一下。呵,她们的手可真准,一般都分得八九不离十。

“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这一直是母亲他们的话题。其实,那时候真的不懂是什么含义。现在终于明白了,面越揉越白越劲道越好吃,至于“打到的媳妇”在现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我想应该不会有这种现象了。爱还爱不够,怎么舍得打呢。

等面桃子在他们手里转了好几遍,母亲便会下炕去烧水。她要将炕烧热,这可不是为了再暖和一些,她是为了让炕热了以后便于做好的馒头起发得快一些。

馒头在母亲们的手里越揉越白,圆圆的头顶泛着淡淡的青光,不久就成了一个个小圆柱体。为了让做好的馒头起发得快一些,母亲总会准备一床干净的被子折叠成上下两层,中间再放上包袱。那些小柱子,就像一个个小娃娃一样被母亲们放在了暖暖的被窝里。

屋子里渐渐热气腾腾,因为炕比较热嘛,那些成型的馒头在被窝里开始发热,冒出热气。就这样,轻声笑着,做着,揉着,就像一场盛大的聚会。忽然就会感觉有种暖暖的东西在心间漾开,我体味到了淡淡烟火里的快乐与简单的幸福。

馒头,在母亲们的说笑中做好蒸熟了。如果时间充裕,母亲就会直接蒸年糕。最喜欢吃年糕,粘粘的,蘸一口糖,又香又甜,不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了。那时,虽然不曾刻意为我过过生日,我却永远记得母亲和婶婶大娘们忙碌的身影,还有那蒸好的馒头浑圆浑圆的像一座座小山,洁白,剔透。

时光如水,淡淡如烟。现在回想起母亲们做得大馒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知道,那里面不仅有劳动的艰辛,更有一份他们对来年的敬重与希望。

结婚后,生日都是在婆婆家过。虽然再也看不到母亲们忙碌的热闹劲,却依然可以感受到母亲一样的温暖。婆婆再忙,也会和公公准备好一桌子菜,大家一起吃着,笑着,生日就在其乐融融的一顿晚宴中度过。感恩十几年以来,婆婆始终如一让我在浓浓的亲情里感受她不曾说出口的爱意。

生活,浓墨淡彩。总认为过年,是属于一岁中最浓的那一笔,隐匿着盛大的狂欢。我们作为龙的传人一直重复着相同的习俗。腊八,辞灶,除夕,守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渐远的岁月里拥有了更多的智慧与精彩,我们也越来越知道珍惜珍惜这种平淡而深远的幸福。

从初一开始,一直是忙碌的样子。这一拨客人走啦,下一拨又接上。就这样在忙碌中,不觉已经到了初八。依然有零星的鞭炮声不时入耳。年华又添一岁,时光依旧如水。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多的收获与成就!

过年的年味散文二:

未养辞旧悄然去,申猴踏雪迎春来,普天同庆佳节日,张灯结彩庆丰年。

过完了二十三小年,年的味道渐渐的浓了起来。购物备年货成了最有趣的也是最忙碌的事情,每天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陆陆续续不间断的去供销点购货。心里真有些对年的期盼,因为年才能和儿女们团聚。我跟老公每天合计着买哪种水果,买几样蔬菜。哪个孩子喜欢吃什么,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口味购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期盼的心变得急切,每天看着新闻里播放春运的实况,看着奔驰的列车和那拥挤的人群,我目不转睛的盯着那流动的人群,寻觅着儿女们的身影。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面对着这些年货,儿时记忆中的年味缓缓盛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带着飘香的回忆溢满心间。一切似乎很久远了,再没有曾经的期盼与渴望,没有了曾经的欣喜与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早已失去了对年的热情,只留下一份对逝去岁月的感怀和深深的眷恋。

记得儿时,那个时代物资匮乏,过年成了最幸福的一件事。也正因为那个时代的贫穷,才有了今天让我们难忘的那份简单而真实的快乐!也有那份年的味道令我们记忆犹新!

每每一放寒假,一群同伴聚在一起,扳着手指热切的期待年的到来。快乐的总把民间的谚语挂在嘴上:“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打扫土,二十六刨猪肉,二十七赶大集,二十八把发面,二十九蒸馒头,三十下晚坐一宿,初一初二拜年走。”盼年的喜悦和幸福感总绽放孩子们的脸上。

因为只有过年晚上,才能吃上一顿不掺玉米面的饺子。才能穿上一件或用哥姐们旧衣服改制的新衣服,一根新头绳是年的奖赏,心里美滋滋的。同伴们互相彰显着自己的美丽,年的富有。一张张笑脸透着无限的天真与快乐,像一个个美丽的天使,将节日的喜悦传遍千家万户,传遍农家的每一个角落。

过年的气氛浓浓的,不但扫去了一年的灰尘,还把墙壁装点一新。满屋的年画会让你目不暇接,爱不释手。曾记得,大我四岁的二哥最喜欢年画了,买年画的钱几乎都是他早起捡粪时捡拾破鞋、绳头等卖所得的钱买来的。那些古老的年画,有讲究的四扇屏,令人耳目一新。可是不等出正月就恋恋不舍的把画收藏起来了,留着下年再贴。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过着,心里积存着对年的渴望和对画的爱恋。虽然那时的生活贫困拮据,但在人们的意识心态里对年的欲望特别的强烈,都尽可能的完善自己改变一下生活 的面貌。不但从每个人的身上,或从屋内到院里,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一张张大红福字,预示着福来到,一张张挂钱象征着明年的财源滚滚,一幅幅对联无不透着年的吉祥与喜庆。

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身影,热气腾腾的饭菜不断飘来浓浓的肉香,怎能不令幼小的我们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就能吃上向往已久香喷喷的饭菜。又白又大的上供祭祖宗的馒头,令我们望眼欲穿,只有玉米面与白面掺半的馒头,或豆沙包才准许我们吃。那吃一口也感觉非常好吃,软软的,透着淡淡的香甜。至今想起来,那香甜的滋味依旧在心头缭绕。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记忆当中,永远的成为了一种怀念!

过年的夜晚,更是令人怀念,幼小的我总跟在二哥的身后,接神送神成了我俩兄妹的专职任务。燃放鞭炮时更是热闹非凡,父亲张罗着,两个兄长忙活着,在院子里笼着一堆火,围着火堆放鞭炮。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瞬间整个院子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照亮了院子里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我们幸福快乐的容颜一张一张的笑脸。在欢笑伴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我们渴望着长大,向往着美好的明天!然而,那种欣喜与期待,渐渐地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终究成了今天的回忆。回首儿时的守岁,那一盆冰冷的黑秋梨和那单一的熟葵花籽,无不令人心里头略过淡淡的苦涩,淡淡的哀思。

经历了人生的春夏秋冬,回首走过人生的坎坷的每一段路程,风风雨雨几十年、岁月赋予了我们一份淡定与从容。生命不可以重来,时光不可能倒流,无论是憧憬也好,无奈也罢,年都会把每个人推向未来。如同大自然的季节轮回,我们无法改变,只能顺应规律。岁月的沉淀,也逐渐让我们对年有了更深的体会更深的感触!儿时的年味,在岁月的流逝中,深深的烙在我们的脑海里,飘在记忆中。终究让我们懂得,令我们难忘的其实是儿时纯真的岁月,那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天真时光!

静静的聆听着岁月的过往,轻轻的将所有的日子翻过,新的日历开始了新一年的篇章。突然感叹,岁月竟然如此匆匆!昨天,已然成为了回忆!

又是一年春节至,网上购物开始忙碌,女儿儿子为了献上她们一份孝心和挚诚的爱,在网上为我物色了一件羽绒大衣和羊毛衫。色彩样式孩子们互相商量着,互相传递着信息一遍遍筛选着,把一份份浓浓的爱在心里传递着。大街上人潮涌动,供销点拥挤不堪,各种商品都成了节日的畅销货。人来车往的说笑声,孩子们三俩成群的嬉闹声,以及道路上堵车的鸣笛声,无不提醒着年走近的脚步。红红的灯笼,吉祥如意的对联,各种各样的年画,处处洋溢着年到来的喜庆。越是如此,越是感触“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越是如此,越是感触“新春佳节至,更添一分思念”。

于是,年便成了一张张握在手里的车票,无论天南地北,雪雨风霜,回家过年成了每个人迫不及待的心愿;年也就成了手里的大包小包,车后备箱里的小超市;年也就成了电话里亲朋好友一条条的新春祝福短信;年也就成了母亲的期盼,孩子的渴望,亲人的相聚;为了团圆,为了那份凝聚在心里的情与爱!岁月改变的是容颜,却永远改变不了亲情的渴望,改变不了年这个传统节日在每个人心中的根深蒂固!因为亲情是永恒的根!

让我们在岁月的回首中静静的守望;让我们静静的守望中,默默的祝福;让我们在一家人团聚中感受着亲情的温暖,让爱在凝聚中升华,让祝福传递着情谊;让我们在逝去的养年的终点,点亮猴年新的希望,踏上新的征程轻松起航,努力新的明天!让我们在浓郁的年味中,看江山如画,听岁月如歌,品挚爱的真情!

过年的年味散文三:

今早,睁开惺忪的双眼,看见几个文友在群里说腊八节快乐。我感到十分的惊讶,因为我感觉时间过得没这么快。有点不相信的我,翻开日历一看,今天果真是腊八节。我激动地说道:“哇塞,就快过年了!”

【一】买年货

朋友,在我们这里,过了腊八节,大家就开始买卖年货了。记得小时候,喝完腊八粥后,大家都在家里筹算过年要买一些什么东西,具体多少,把它们一一列到本子上。翌日一大早,村民们就纷纷起床,洗簌过后,拿着蛇皮袋子和扁担,到马路上坐拖拉机前往集市。

在此时父母也会带上我去买年货。拖拉机上,大人们兴奋之中唱一两首歌曲,我们这些小孩子有时也跟着唱,大家都嘻嘻哈哈的,一路走去,十分热闹。

到达集市,下了拖拉机后,我们便分道扬镳,各自买各家需要的年货。而我家进集市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买新衣裳。此时的父母也会大方起来,只要是我觉得满意的一两件新衣服,母亲都会费尽七嘴八舌跟卖衣服的老板讲价。但最终不管是讲到多少价格都会给我买下。

买完衣服后,父母带着我买家里过年吃的东西,如:苹果、脐橙、瓜子、糖、葡萄干、红枣等等。

回家时,大家买的都是大袋小袋的。拖拉机里,有时很难挤上去了,还有很多人硬挤上去。

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拖拉机基本上看不到了,许多人家里有小车、摩托车、面包车这些,出行十分方便。集市里的年货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二】爆米花

以前腊月二十的样子,外村的人就会推着爆米花机来我们村的门楼坪里,进行爆米花。小时的我们看着爆米花机的师傅到来,心中兴奋不已,便会围拢到他的旁边,看他拆装爆米花机。

有些大人们看到自家的小孩在旁边围观,便会急忙回家,拿一个蛇皮袋和一些玉米,来这里进行爆米花。每次爆米花的师傅拿着玉米,把它们倒到爆米花机的里面,然后把盖子封住,在下面点燃一堆篝火。把爆米花机在火中不断地翻滚,我们在一旁嬉笑着说道:“爆米花师傅,爆米花师傅,等下爆米花烤熟了,分我一个。”爆米花的师傅,每次都直摇头。我们看着他摇头,着急地问道:“你能不能晚一点才回家,今天我爸妈有点事去了,他们回来后一定会弄玉米来你这里爆爆米花的。”爆米花师傅每次都笑笑,有时回答:“今天家里有点事,我可能会早一点回家。”我们听了,又急忙地问道:“那,那明天还会来这里爆爆米花吗?”爆米花师傅每次看着我们笑笑,便急忙点头。

当爆米花快要出炉的时候,我们会找一个地方躲起来,爆米花师傅叫我们捂住耳朵,“一,二,三。”然后爆米花机噗的一声,爆米花就从机子里出来,我们看了,急忙走上前去,有些掉在地上的,我们便捡着吹一下,然后塞进嘴里,吃起来有丝丝甜味。

近些年来,村里变富裕了,村民们都变懒了,不种玉米了,爆米花的师傅也不来了。去年回家过年时,我在集市上遇到爆米花师傅,向他问爆米花机的事,他说十几年没用,机器全生锈了,坏了,前几天当废品卖了。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哎!看来此生再也吃不到这样的爆米花了!

【三】杀年猪

在我的记忆中,腊月二十四开始,大家就开始杀年猪了。小时候,谁家先决定杀年猪,就跟大伙们说。我们这群小孩子就提前到杀年猪的人的家里,给他家挑水的挑水、生火烧水的生火的烧水;而大人们呢,就把一把把杀猪刀磨得锋利,然后找一张结实的板凳,给杀猪时用。

等我们的水烧得沸腾时,十几个大人,便走进猪栏里,一个大人用锋利的铁钩把猪的嘴巴勾住,往猪栏外拉。其余的大人们分别抓住猪的脚,往猪栏外推。此时的猪发出嚎叫的声音。胆小的我们听了,急忙找一个可以看到杀猪的旮旯里躲起来,偷偷地看一下猪嚎叫的地方。

当猪被拉出猪栏后,大人们会把猪弄到板凳上。对杀猪有点熟悉的人便会拿着杀猪刀,给猪一刀,猪血哗哗地流出来,猪的主人便会拿一个干净的脸盆在下面装着猪血。当猪血流得差不多的时候,猪也死了。这时的我们才敢从旮旯里出来。

出来后便舀热水给大人们,他们便用热水烫猪。我们在一旁观看。当猪毛全部都被刮完时,用一些冷水把猪洗净,然后给猪开肠破肚。猪的主人家便会把一些猪肉进行切割,弄一些用来煮。村里的一些妇女们也会来进行帮忙,我们习惯在旁边洗菜、切菜这些。

当饭菜煮好时,杀猪的这户人家便会把全村的人都叫到他家来吃饭。大家的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坐在桌子旁边,小孩字们拿着饮料和一次性杯子喝饮料,边吃饭边聊天,充满着和谐的气氛。

就这样,今天你家杀年猪,大家来帮你家,在你家一起吃饭;明天他家杀年猪去帮他家,在他家一起吃饭。一直要大年三十晚上,大家无话不谈,非常的和谐。

不过现在这种和谐的气氛没有了,因为大家不进行杀年猪了。有的人家养的肥猪,怕杀猪时全村人来他家吃饭,划不来。过年前也要把家里发肥猪卖掉,到集市里买二三十斤猪肉回家过年。

【四】问年债

我个人觉得,问年债是一件最让人厌烦的事。因为它会影响过年的心情,对这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很小的时候,因当时父亲办了一个养猪场,借了很多人的钱。正当第一猪快要出栏的时候,猪患了五号病。父亲急忙买一些药来医治,但最终猪还是一一死去了,导致我家没钱还债。

记得大年三十的下午,有几个人来敲我家的大门,我放开门后,只见他们铁青着脸,手上提着一个账本。还未等我说话,他们就走进大厅,来到父亲的面前,向他要钱,父亲结结巴巴地说:“兄弟,对不住了,我养猪场的猪都患病死了,没有钱还你们的债务。”几个债主听了,顿时皱起眉头,语气有点重地问道:“你想什么时候还钱?”父亲回:“兄弟,过完年还你们的钱。”几个债主把桌子一拍道:“这是你说的,到时候没有钱,我们就住你家了。”父亲听了,什么也没有说,只点了点头。弄得全家人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的,记得十年前,村里的亮根因平时借了隔壁村的修平三百块钱。修平从大年三十的下午就坐在亮根家,催他家还钱。亮根说暂时没有钱,十五天后一定全部都还清,但修平根本就听不进去,说没有钱今天晚上就要死在他家。亮根听到他这样说,向左邻右舍借钱,大伙都说过年,借钱不吉利,都不借给他。

等着有点不耐烦的修平,把亮根的凳子狠狠地摔了一下,大声说道:“不管怎样,今天你得给我还钱!”亮根气得也大声说道:“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我不要你的狗命,实在没有钱,就把你家过年的猪肉来做抵债。”修平脸红耳赤地说道。说完,扛着亮根家桌子上一块五十斤重的猪肉,回家去了。弄得亮根家连团圆饭都没有吃,春节招待客人的菜都没有肉。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大家的口袋也鼓了,问年债这种事,基本上看不到了。

【五】走亲戚

在我的家乡,正月初一是给爷爷奶奶拜年,正月初二是给外公外婆拜年,正月初三以上就没有规定了。

对于走亲戚,以前给我的印象就是挑着担子,嘻嘻哈哈去的,兴高采烈地回的。但最近几年,很多人对走亲戚产生了厌烦感。我亦是如此,除了初一到爷爷奶奶家拜年,初二到外婆家拜年外,其他的亲戚家,我都是让父亲带着两个弟弟去的。因为我感觉现在的走亲戚,不像是十几年前那样了。

别的先不说,先说一下我们村的小王家,他家以前亲戚众多,初一到初十都有许多亲戚到来。但最近几年亲戚只有几个了,原因是小王家跟亲戚家都算得很“周到”。记得前年小王家到他亲戚小李家拜年,提了一箱苹果去,两人没聊几句话,吃完早餐就回来了。而小李家到小王家拜年,带了四个小孩,挑了一担东西来。结果在小王家吃住了四天,弄得他们都断绝了亲戚关系,成了“老死不相往来”。

还有与我年龄一样大的徵鑫,他一直跟着他外公外婆,他爸妈很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去年年初二他的奶奶气汹汹地走到他外婆家,直接把徵鑫数落了一顿。徵鑫一气之下,把八年前跟父母一起去亲戚家,亲戚是怎么样对自己的事说了一遍。很多人听了,都对他家的亲戚感到心寒。

【六】斗地主

年初六、七,大部分人家的亲戚都走完了,大家呆在家里没有事做,就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打牌”,而在我们这里的打牌当中,斗地主是大家玩得最多的。

记得去年,我在房间里做作业有点烦的时候,走出门逛了逛,结果发现路上没有一个人。我敲了一家人的门进去,发现里面全在斗地主。

当我走到他们的旁边,看完他们打完一手牌,出钱的时候,我呆了,有的人竟然出了一百多元。想想他们平时省吃俭用的,此时却如此“大方”。

更令我意外的是,旮旯的桌子边有几个小孩子拿着压岁钱和红包钱,在斗小地主。我回想了一下以前的这个时候都是在门楼坪舞龙或做年灯的,不禁感叹:已不是以前的年味了。

【七】看“夜故事”

“夜故事”是我们湘南宜章的国宝。听老一辈的人讲,几十年前在我们村里都会举行。只是后来扮演夜故事的人没有水平与技术,人们看着乏味,便取消了。但在如今的县城元宵节的时候,这夜故事还是很流行的。

每年的元宵节前一天,我便和几个相好的朋友坐着大巴车前往县城。刚进县城,就可以看到很多人在为翌日晚上的“夜故事”做准备。

翌日,街头巷尾都粘贴着或悬挂着一些图画和横幅,大家的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夜幕降临时分,大家纷纷走到大街小巷上,而我们也会挤进前列。当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变黑时,夜故事也开始了。

沿着穿越县城的107国道,向中夏广场的方向走去。前方的马上坐着一个头戴盔帽,身穿盔甲,拿着枪的女英雄。想必不说你也知道,这就是穆桂英挂帅。接着小溪边坐着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手拿鱼竿的老头。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接着昭君出塞、哪吒脑海、唐僧取经、桃园结义、薛仁贵东征等故事接踵而至,令你目不暇接,赞不绝口!

第五篇:家乡的年味散文

这是一个名词。那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下面是家乡的年味散文,请参考!

【篇一:家乡的年味】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欢乐极。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篇二:家乡的年味】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甜得粘住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

腊月的日子长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村子,照亮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篇三:麻花里炸出的年味】

快要过年。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说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起来。一会就变黄。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鼻子下面。做成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欢乐。炸出知识。炸出团圆。

【篇四: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我披着大红新衣,围着大红围巾,以崭新的一面出现在大家面前,我就是2009年。

我带着一个好心情,来到大街小巷里。一对对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的春联,一副副独具一格、生动有趣的窗花,还有那一张张色彩艳丽、画工精美,充满民族风情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许多欢乐气氛,也早已让我赏心悦目,赞不绝口。

市集上,赶集之人屈指可数,大多却是走亲访友的,左手一箱牛奶,右手一个大礼包。我悄悄地跟过去,只见那送礼之人随手掏出几百元钱,递给一个孩子,想必这孩子就是那送礼之人朋友的儿女吧!我思索道:这金钱、物质终究是不能衡量一个人的亲情和友谊的。所谓的压岁钱也许是勉励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能更高更快地成长,也许是人们之间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友谊活动,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高尚美德。晚,一轮皎月从日落之处升起,随之,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此起彼伏,色彩绚烂的烟花腾空而起,热闹非凡,在一旁的也是眼花缭乱。此时此刻,我想到身居宝岛台湾的“团团”和“圆圆”,它们此时此刻在干什么呢?我默默祈祷,祈祷祖国能够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使宝岛台湾早日回归祖母亲的怀抱。我又想到那些站岗放哨保卫祖国的解放军战士,寒风呼啸的日子里,他们不畏寒冷,威武地坚守在祖国的边疆。他们总是过着有家不能归的生活。这漫长的一夜,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或许也像这里一样,玩着击鼓传花,瞎子点蜡的娱乐游戏;或许还在边疆山坡上站岗;或许正挤在一起吃

水饺;看联欢会,或许正忙着写家书;或许……

文明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节日的风俗必然要改变。但是不管如何发展变化,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是不会改变的,五千年形成的文化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是根深蒂固的,对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来说,它意味着永恒,改变的只可能是形式。

【篇五:是年味淡还是我长大】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些纸钱,放鞭炮,于是便走,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但吃完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还是我长大?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人是越来越少,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片影便妄下结论。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年龄是大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篇六:年味】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当年的浓郁的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广播里、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的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一点儿“年味”,但奇怪的是,来的人不少,送的礼不少,待的时间很短,说的话很少,好像礼到任务就完成,给人的感觉就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像是有很多事情要办一样的,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

刘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写过年的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串门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把一推车一推车的年货搬回家。超市里的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的笑容,却因失去精神的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五,酒店的座早就被定完,大家去饭店吃所谓的年夜饭,看似“年味”很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但它像一只未熟透的苹果,吃起来酸涩涩的。

还是以前小时候的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也没有饭店里的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的小烟花能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的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的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像有讲不完的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才有真正的“年味”。

现如今,很多过年时的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的习俗都少见,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那么请问,实实在在的东西究竟在哪里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的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的“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呢?

【篇七:年味儿】

最喜欢过年的味道。快到新年时,那热热闹闹的景象无处不在。大街上,更是人满为患。最拥挤的,就是各家大大小小的超市,全是采购年货的人,商店里各类物品都供不应求,超市老板往往会趁此机会大捞一笔,但采购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每到过年,奶奶最喜欢往超市跑,有事没事就跑去转转,就喜欢那热闹的气氛。奶奶手提一只竹篮子,在超市转悠,另一只手则拿着一张广告纸“年货大减”,在精打细算一阵子后,便跟着人流,一会儿就装一篮子东西提回家。我总忍不住,东翻翻,西找找,一袋子零食不免让我有些失望。第二天,拿回来的都是些鱼啊,肉啊。第三天,就都是包装精美的礼品,什么红酒啊,广柑啊,盐水鸭之类的。第四天,我眼前一亮,都是一些非常喜庆的小玩意,红底金字的福字帖,可爱的玩具小金牛和小红牛,大红色的灯笼,塑料爆竹,春联,金牛的剪纸,中国结等等一堆好东西。这下我可乐坏,马上忙活起来:窗子上贴上金牛剪纸,马上就觉得家里又多份喜庆;大门上贴倒福字和春联,我的脸上也是喜洋洋的;书桌上摆上一对小牛,书架上挂着一串爆竹;连晾衣架也被我挂上中国结和红灯笼。家里,马上有“年味儿”,我嘴里也轻轻哼着那支小曲儿《你最牛》。

和家人逛街时,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小商场,还是新店开张,都挂上灯笼,贴上福字贴,一片热闹的红色。往往那灯笼上都写着几个金字:恭喜发财,生意兴隆。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也让我感受到即将过年。瞧,那边一位年轻的阿姨身穿大红底,金色花纹的旗袍,戴着中国结式样的耳环,手提一个小巧玲珑的红包,无不为这即将来临的新年增份光彩。这被染红的大街,更是年味儿十足。

饭店这段日子生意也格外兴隆,请客吃饭大出血已经是家常便饭,饭店天天爆满,老板乐得合不拢嘴。大过年的,年夜饭尤为重要,儿女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趟家,吃团圆饭自然不能含糊,找一家好饭店,办得热热闹闹的,那是在所难免。要订好饭店,还得抓紧时间,晚,就只能在家里吃,有些人甚至几个月前就订好位置。在爆满的饭店里,那花样百出的菜名,如“五福临门”、“牛气冲天”等,更是让我感受到深深的“年味儿”。

“年味儿”是过年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让过年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篇八:老家的年味】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他带我去商店买“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起来。她把磨好的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奶奶快速把盆放上去。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赶紧切下一块尝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一会,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和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一会就不看,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下载关于年味不在的元宵的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年味不在的元宵的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元宵散文

    圆,是团圆;圆,是美满。圆,是你和我的相爱;圆,我和你的情牵。日子因缘而聚,岁月因缘而长。连了心的对望,今夜穿透千年,月光溶溶。煮一锅雪白,煮一锅香糯,煮一锅甜甜蜜蜜的思念,煮一锅咸咸......

    年味里的亲情散文

    暖暖的午后,一个人静静的依靠在车里,放一曲喜欢的曲子,轻轻的闭上眼睛,初春的暖阳隔着车窗缓缓的流淌进来,整个人都在惬意的阳光里松软起来,多久了,没有充分的享受这份阳光,享受这份......

    儿时的年味优美散文

    年味是什么?那是孩子们用火红灯笼一家连一家串联起来的热闹红火,那是鞭炮炸响时孩子们银铃般欢快的笑声,那是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年夜饭桌前的其乐融融,那是晚辈们跪磕老人时的美......

    渐逝的年味散文

    年味渐渐地远去了,倦怠的身心还没有恢复过来,慵懒地躺在床上,思绪却跨越时空回到儿时的年节里,只有那时的年味能让我久久地回味。一、烫豆粑我的儿时是一个贫瘠的年代,挨冻受饿的......

    心中的年味的情感散文

    打开电视,新闻里不断播报着“春运”的消息,春节越来越近了。昨天,一同事准备请公休假,要专程回四川老家,陪自己的老父亲过年去了。他还说,老家过年很热闹,他是去寻找年味的,这几年在......

    年味

    年味走着走着,年已悄然到来……看都市的商场内,早上三四点的时候,已是忙碌的身影,南来北往的,捎包带筐的,顶着凛冽的寒风,匆匆忙忙的赶到批发点,各自准备着自己的货物,等候着和顾主交......

    年味

    年味 年味1 爆竹声中一岁除,中华大地传统的春节是所有炎黄子孙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整个中国最欢快喜庆的一段时间,从古至今,新年都是所有节日里最有“味道”的,这......

    年味

    年味浓浓 离春节愈近,年味也就愈浓...... 昨日早上上班,开车到单位门口,才看见这条街由北向南是封闭的,除了树立禁止通行的标志牌外,还有几名警察在站岗,本以为前方发生什么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