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火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火把节的欢快与喜庆的氛围。
3、积累语言,了解课文开头与结尾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火把节的欢快与喜庆的氛围。
教学难点:
积累语言,了解课文开头与结尾的语言特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火把节的图片、火把节的相关资料、《火把节的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火字。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这个火字,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2、(多媒体出示火的图片)是啊!熊熊的大火给了我们温暖与光明。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那家伦一起走进一个与火有关的节日。(将课题板书完整)
3、齐读课题。大家知道火的节日是什么节吗?(火把节)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介绍了火把节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了解到的火把节知识。
(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位同学书读的最认真,火把节的知识了解的最多。)
3、教师补充介绍火把节相关资料。(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及图片)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火把节,古称星回节,又称保苗会,至今至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节日期间,各家都要准备丰盛的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白天举行斗牛、摔跤等娱乐活动,入夜则点燃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人们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
三、赏读第一自然段,初感火把节的欢乐、喜庆。
多么令人向往的火把节啊!让我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作者一起迎接它的到来。
(一)指导品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弄清第一自然段的写作特点。(火呀,到处是热烈的火,到处是炽烈的火,到处是从欢乐的心儿里飘起来的火。谁来说说这个写火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3、指导朗读排比句。
指名读(怎样才能读出这个排比句的气势呢?谁来试试。)
分读(来,让我们一起合作读出心中的炽烈与欢乐。)
(二)多媒体播放《火把节的歌》,感受火把节的欢乐、喜庆。
1、你听,火把节醉人的歌声也已响起来了。
2、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火把节喜庆、欢乐板书)
四、品读七十自然段,感悟火把节的欢乐、喜庆。
火把节是喜庆、欢乐的,就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体味这种喜庆与欢乐。请同学游览课文七到十段,把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独特感受。
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几处:
(一)爱美的姑娘在上边缀上一朵白花,爱甜的小伙儿在上边吊上一火把梨
1、学生谈感受。
2、还有谁来到火把节了,他们又会怎样装饰自己的火把呢?
3、此时此刻,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让我们用声音传递这份喜悦之情。齐读第八段。
(二)火把在燃烧,火把梨也纷纷掉落,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忙着去抢去拾。
1、学生谈感受。
2、此时此刻,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3、多有意思呀,既可吃到香甜的梨儿,又能成为最幸福的人,难怪此时的青年人也和孩子去抢去拾。读到这儿,你觉得白族人民的生活过的怎么样?(生活甜蜜、和谐、幸福板书)
(三)祝福的火星,欢笑来断。
1、学生谈感受。
2、引导弄清撒火把表示着祝福、传递着快乐。
五、赏读最后一段,回味火把节的欢乐、喜庆。
火把节的火星祝福串串,火把节的场面欢乐、喜庆。白族人民爱过火把节,人们对火把节的爱更包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走上苍山高崖,和作者一起回味这份欢乐与喜庆。(多媒体展示图片)。
此时的苍山早已成了炽热的一片。看,到处是火。火海掀起波涛,火浪溅起火花。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最后一句。(学生齐读)
六、结束新课。
火的节日结束了,但我相信,同学们对火把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再一次聆听火把节的歌声,把火把节的欢乐与喜庆永远留在心中。(播放《火把节的歌》)
第二篇:火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火把节热烈与欢快的气氛,借助课文内容指导写作方法。
3、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4、圈点、标注、勾画,积累语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火把节热烈、欢快的氛围。
教学难点:揣摩火把节热烈而欢乐的气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火把节热烈、欢快的氛围。教学难点:揣摩火把节热烈而欢乐的气氛,找出相关的句子,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上一节语文课。上课前老师要送给大家三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认真倾听、用心思考、积极表达。(课件)请大家收好这三把钥匙,记在心上,带着火一样的热情随时开启文学艺术之门!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火的节日》,齐读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
(一)统揽全文,了解火把节。
1、回忆课文内容,说说火把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学生反馈。
教师补充介绍火把节相关资料。(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及图片)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两三天。火把节,古称星回节,又称保苗会,至今至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2、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火把节的气氛。(指名读 2人 课件)
3、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火把节。(板书:热烈、欢乐)
4、朗读指导。
描述:人们带着无比祈盼的心情终于迎来了盛大的火把节,它是那么热烈、那么欢乐,让人激情四射,带着你的体会再读第1自然段?(1人读)
描述:让我们一起亲临火把节了,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引读:火把花开了,火把梨红了,生接读。
5、体会表达特点。
描述:真美!就像一首诗一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提到几次“火”?(7次)。火字是这段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作者想表达什么呢?(欢乐、热烈、喜庆的气氛)
从句式上有什么不同?(到处是,到处是,到处是)重复的句式,作者想表达一种多么强烈的情感呀!你体会到了吗?
同学们将自己的感受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再来读这段话,师起头,“火把花开了—— 课件”。
(二)、锁定重点,感受火把节。
1、说说火把节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反馈: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相机板书)
2、动笔勾画描写火把的句子。默读7、8两个自然段,勾画描写火把的句子。(画好的同桌间小声的交流,还要在旁边做上标注,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写出自己读懂了什么。)
反馈:读勾画的句子。(课件:最引人注目的,是村中心广场)
提问: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火把?(板书:大)
反馈:“几乎人人手中都有一支扎得很精细的笑火把。”(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小火把)
思考: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什么样的火把?(板书:小)
3、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大火把与小火把的特点。
师相机评价:(刚才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批注做的非常精炼、准确、有见解、有感触。)
指名结合自己找到的重点词说说大火把的特点。(板书:高、大、粗)(课件)总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指名说说小火把的特点。
反馈:精、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除了精细,还能看出小火把的“精巧”。
重点词: “缀上”“吊上”“贴着”
总结:作者用词多准确呀!(看图 课件)(板书:巧)
描述: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支这样精致的火把,从远处看就像节日里一朵朵绽放的烟花,把火把节点缀得异常的多姿多彩。所以这个火把节才如此的热烈、欢乐。
4、理解举办火把节的意义。
反馈:白族人民的初衷是象征光明、正义、爱情。
引导:每个人都扎了大的、小的,各式各样的火把,每个人都愿意参加这个活动,他们对火把节倾注了什么? 反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的意义。
朗读指导,方法是边读边想象,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融进语言文字中。
指名读,评价,齐读。
5、借助重点词理解撒火把和点火仪式的特点。
默读第9和第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关键词,特别是最能表现点火仪式隆重的词语。
反馈: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点火仪式和撒火把活动的特点。(板书:隆重 有趣)
6、走近点火仪式。
抓住关键词,揣摩、理解、体会、感悟!汇报:德高望重。(解释德高望重,梳理学生汇报内容。)
教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进而学习点面结合法并体会这种写法的益处。(让人觉得点火仪式场面隆重,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指名读(谁愿意带着大家去感受点火仪式这个隆重的场面?)
7、领略撒火把活动。
刚才我们仿佛亲临了隆重的点火把仪式,那么,撒火把也是非常有趣的活动。你感觉到了吗?有一个词最能道出人们的喜悦心情,是哪个词?(欢笑不断)
8、播放画面,感受场景,指导朗读。
描述:那么隆重的点火把仪式和有趣的撒火把活动将火把节推向了高潮。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情景。(课件)
看,德高望重的老人郑重的点燃火把,这是幸福的火把梨,人民都高擎火把,人头攒动,火把染红了山,染红了水,染红了街道,染红了城!水天一色,一片通红,到处是火的海洋!此时此刻,作者激动万分,俗话说登高才能望远,这时——接读“我登上苍山的一座高崖,放眼望去……”
(三)、学习写法,慨叹火把节。
1、学习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提问:读完这段文字,你发现了什么?想说什么?
反馈:重复写到“火”,用了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2、借助朗读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女同学读文章开头,男同学读文章结尾,边读边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引导:从句式上、从语言上都有及像的相似之处,而且都渲染了白族人民过火把节时的热烈和壮观的场景。
拓展
1、说说自己知道的民族节日。谈话:刚才我们从语言文字中和白族人民一起感受了一场隆重而盛大的火把节,其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们56个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还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你知道还有哪些吗?
2、学生答后教师相机补充。(课件音乐起)
①傣族“泼水节”。
②锡伯族“四一八节”
老师知道咱们班有锡伯族的同学,这可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抹黑节/迁徙节(节日里,成百上千的人坐在一起共餐的长桌宴)。
锡伯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还有“杜因拜专扎坤节”,也叫“四一八”节。四一八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③“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④56个民族共同庆祝的“春节”。
四、作业
老师希望你们有机会能亲自去参加一下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当然,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像《火的节日》的作者那样能够用独特的写作方法和细腻的笔触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和更多的人分享。(《火的节日》音乐起)
五、板书设计
火的节日
大: 高 大 粗
热烈 扎火把 小: 精 细 巧
首尾呼应 点火把 隆重
欢乐 撒火把 有趣
民族文化
第三篇:20 火的节日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学会自主积累词语。2.朗读课文,了解火把节的来由,感受节日喜庆的气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由,感受火把节欢快、热烈的气氛,热爱生活。教学难点:
学会自主学习略读课文。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火把花开了,火把梨红了。火呀,到处是热烈的火,到处是炽烈的火,到处是从欢乐的心儿里飘起来的火!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来临了呀?对,是白族人民的火把节来临了!今天我们一块来感受白族人民的火把节。
二、讲授新课
(一)质疑激趣,巧妙学字
1.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 我读懂了: 我还想知道: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 读——读课文,找出不会的字。
画——画生字、词,在课本上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查——查字典通过查字典,明白字词的意思。找——选择恰当的字义。结合上下文选择恰当的字义。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教师正音。
(2)一边分析字形结构,一边指导学生书写、识记生字。舷 焰
婚
穴
氛
型
婴
掀(3)反复书写,看谁先写会。
(二)大声朗读,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自主探究以下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火把节的哪些方面的内容?(2)说说火把节的来由。火把象征着什么?为什么? 2.全班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明确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
(1)主要写了火把节的来由、火把节的经过。
(2)相传南诏王皮罗阁为扩展疆土,他烧死五个诏王。皮罗阁逼诏王邓赕的妻子柏洁夫人和他成婚。柏洁夫人高举火把,亲率义军,进攻暴君巢穴,但不幸失败。柏洁夫人怀着正义和爱情,毅然跳入洱海。传说,这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五语日。为纪念柏洁夫人,每到这个日子,白族人民就举起象征正义、光明和爱情的火把聚会。火把代代燃烧,终于形成一个欢乐而又盛大的节日。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问题:
(1)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能体现火把节欢快、热烈气氛的词语或句子。(2)浏览全文,你能总结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吗? 2.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组内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明确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
(1)彩旗飘动,红灯闪烁,鞭炮声和锣鼓声此起彼落。村子里到处都是人,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在鼓乐和欢呼声中隆重的点火把的仪式开始了,„„纷纷„„去抢去拾。„„他会让你四季甜蜜。如果„„那他就是最幸福的人了。于是,古老而又有趣的“撒火把”活动开始了。„„欢笑不断。大地上,无数支火把联接成一条条火龙„„水天一色,一片通红!
(2)火把节来临——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
这样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关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请按照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的资料。2.全班交流。
四、总结梳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火的节日》这篇课文,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白族人民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正义、光明、爱情充满了憧憬,这一切在火把节彰显的淋漓尽致,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优秀传统节日。
五、布置作业
大家搜集了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的资料,为了让每个人都对这些节日有所了解,我们班准备整理出一本传统节日知识读本,供大家课余传阅。下面请把你搜集的节日详细地介绍给大家。可以仿照《火的节日》进行介绍。
课后习题 《火的节日》习题
一、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词语。
cháo xuã chuán xián liâ
yàn()()()
chãng hūn qì
fēn
yīng
ãr()()
()2.想一想,在()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1)()的火
()的天空
(2)()的火
()的天空(3)欢快地()
尽情地()
(4)欢快地()
尽情地()3.看拼音组词。
朝cháo()
喷pân()
朝zhāo()
喷pēn()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此()彼()
引()注(德()望()
寡()敌()
二、综合题
1.比一比,看哪个句子好。再照样子扩写句子。
(1)火把的火苗把村子映红。
燃烧的火把噼啪噼啪地响着,炽烈的火苗把整个村子上空映得一片通红。)
我认为,第()个句子好,因为:
(2)天空飘着白云。
(3)火把联结成火龙。
2.读一读,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1)火呀,到处是热烈的火,到处是炽烈的火,到处是从欢乐的心儿里飘起来的火。
(2)啊,整个村子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三、提高题
仿照课文的方法,描写自己亲历过的一个欢快场面。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
巢穴
船舷
烈焰 成婚
气氛
婴儿 2.(1)
热烈的火
明净的天空 炽烈的火
通红的天空
欢快地抢梨
尽情地在大火把下转圈 欢快地撒火把
尽情地欢笑 3.朝向
喷香 朝阳
喷水 4.此起彼伏
引人注目 德高望重
寡不敌众
二、综合题 1.
(1)我认为,第(2)个句子好,因为:第二个句子将火把燃烧的情形描写的非常细致,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蔚蓝的天空上,轻盈的飘着片片白云,把天空打扮的漂漂亮亮。
(3)无数支烈烈燃烧的火把联结成一条条壮观的火龙,烧红了整个天空。
2.
(1)春天到了,校园里到处都是鲜花,到处都是绿草,到处都是春意。(2)啊,儿童节那天,校园里到处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三、提高题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去楼下散步,我突然听到了欢快的音乐声。走进一看,原来是老爷爷、老奶奶和阿姨们在跳舞。老爷爷、老奶奶和阿姨们听着欢快的乐曲一起高兴的跳着舞,周围吸引来了许许多多的人们。这些跳着舞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显得更加年轻了。我想,他们这是一边在锻炼身体,一边在为我市创造全国文明城市增添色彩。
板书 火的节日
欢快
火把节来临 热烈
火把节的由来
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
第四篇:《火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了解人类利用火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体验制造火的方法(打火石 钻木取火)。
●学习使用火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用火柴可以方便生活。
●培养学生不惧怕火柴,敢于点燃火柴的情感,对于陌生事物的学习能力。
●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交流能力。
重点:学习火柴的使用方法
难点:如何让火柴燃烧的更久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微视频、打火石、钻木取火材料、火柴、不锈钢托盘,湿抹布。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原始社会视频
师提问:什么帮助了人们的生活?(火)一开始火哪里来的(野火……)
二、学习使用火柴(25分钟)
认识火柴的各个部分(火柴棒、火柴头、火柴盒、砂纸)
布置任务:
1、每人都点燃火柴。
2、点燃后火柴拿在手上,燃烧的越多越好。吹灭后丢在铁盘。
注意点:注意安全,不要烧到手。
3学生活动, 填写任务单。
4、交流
生交流:怎么做完成任务1?怎么做完成任务2?
是否有其他发现?为什么这么做?
三、钻木取火(10分钟)
1、火源如果灭了,人们用什么工具取火?(钻木取火、火石点火)
2、师:远古的材料我找不到了,找到了替代的模拟材料,认识材料。
3、学生领取材料,体验活动。(钻木取火和火石打火)
4、交流:我们组做了什么?成功了吗?有什么发现?(木板发烫、冒火星、有烟味等)
5、师:这个方法你体验了后感觉如何?
四:延伸(2分钟)
1、梳理,人类对于火的利用:野火——工具取火——火柴——打火机……
2012年9月6日,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将举行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
2、师: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
野火 钻木取火 火柴 打火机……
火石打火
第五篇:节日礼物教学设计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
四年级数学
那珍
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能:
经历由低到高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由远到近看景物,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在观察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难点:体会不同距离观察物体范围的变化。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西安最著名的景观是什么吗?(兵马俑)这张是兵马俑的照片,看到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第一张照片)大家再看这张,又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第二张照片)最后看这张照片,你又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第三张照片)
其实在拍照片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
二、设计导学,自主尝试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我们观察的对象就是我们自己的桌子及桌面上的物体,请你只平放一个文具盒在桌面上,其余东西收进抽屉里。现在请你从低到高观察桌子及桌面上的文具盒。观察时,脚不能动,首先由最低点观察,再慢慢提高观察点。感受一下你看到的景象。自学提示:⒈这个过程你看到的景象一样吗?
⒉说说你看到的现象。
⒊想一想,通过这个观察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由于从低到高,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画面也不同,观察位置和看到的画面是相对应的。
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⒈现在奇奇家的小狗也正在观察物体呢!桌子上摆满了节日礼物,小狗贝贝好奇地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看礼物的顺序)
①贝贝先是站在地面上看;
②然后抬起了前腿看 ③“哎,还是站在凳子上看”;
④最后,它终于爬上了桌子。师:首先独立想象一下每次贝贝看到的画面,然后观察这四幅图,请你按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在四个方面下标出①②③④来,做完后,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
以小组讨论完毕后,汇报交流每个组的做法,然后课件一一出示四个位置看到的不同画面进行讲解。
⒉师:刚才同学们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现在我们从远到近来观察物体、。课件出示: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选择一个或一组你要观察的物体,最好离你远一些,请你们从远到近观察它,边走边感觉你看到的范围有什么变化?你观察的物体给你的感觉又有什么变化?动作小一点,开始吧!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各小组的发现。
预设:组1:我觉得从教室后面看到的黑板小,在讲台上看到的黑板大。
组2:我觉得在教室的后面能看到黑板的全部,从教室中间能看到黑板和周围的墙,从讲台上只能看到黑板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从远处看到的东西多,从近处看到的东西少。
教室总结:从远处观察,物体小,范围大;从近处观察,物体大,范围小。
四、巩固训练,效果检测
⒈课件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的画面。结合刚才的感受,你能判断下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大家独立完成。(课件出示两幅图让学生选择)
⒉师:小明在A、B两点究竟能看到哪些范围的树呢?翻开课本57页,动手画一画。
学生动手画完以后,小组交流。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看到的树的范围。
五、小结提升、拓展延伸
⒈如果你去电影院看电影,你愿意坐哪个位置?为什么? ⒉小结这节课基友什么收获? 板书: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
从低到高
从远到近
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