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是怎样变热的》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有关冷水与热水的事实材料,整理、研究这些材料,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成烫、热、温、凉、冷的过程;经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组织的活动中掌握对自然界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尝试着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教学准备
每组4只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剪成杯子),水槽、热水、冷水、小塑料袋(每组2个)、橡皮筋、天平或自制小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1、谈话引入:老师有两杯水,一杯是热水,一杯是冷水,请大家猜一猜看,哪一杯是冷水,哪一杯是热水?
2、大家猜完后,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来摸摸冷热不同的两杯水,并说出答案。
3、请大家谈谈“冷和热”与我们的关系。
4、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观察认识一下冷水和热水。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导入就抓住学生的心理,为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究
(一)冷热不同的水
1、用触摸的方法感受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用一瓶冷水和一壶热水倒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
(2)学生汇报各小组的倒水过程。
2、再请大家触摸这四杯水,联系教材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3、请同学们谈谈平时发生烫伤的场合,怎样避免烫伤?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冷热水。)
(二)冷水与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1、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1)质疑: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研究吗?
(2)学生讨论各种观察法。
2、总结学生提出的方案,用“滴红墨水”的方法来观察。
(1)要求分别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
(2)分组操作,并观察发生的现象。
(3)汇报: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在冷水中扩散得慢。
3、质疑:平时我们洗衣服时为什么用热水洗得效果好?
(1)学生联系红墨水实验讨论:衣服上的污迹和红墨水一样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设计意图:先质疑,再让学生想办法观察,利用学生的观察方法去分组观察,目的就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亲自观察,得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的结论,能永记心中。最后的质疑是学生生活中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更进一步巩固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的结论。)
4、老师现在想给大家出一道难题,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1)质疑:把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你们猜猜能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可能猜想:A、没有什么现象发生。B、可能装冷水的小塑料袋在热水中上浮,装热水的小塑料袋在冷水中下沉。C、还有可能装冷水的小塑料袋在热水中下沉,装热水的小塑料袋在冷水中上浮。
5、教师鼓励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各小组,特别是有困难的小组。)
(1)小组汇报。
(2)大家总结:装冷水的小塑料袋在热水中下沉,装热水的小塑料袋在冷水中上浮。
再请大家用前面学过的“物体沉浮”的有关知识来尝试着说说上述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历实践活动,感知冷水、热水的不同性质,目的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这方面知识的欲望。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关注全体学生,目的是拉近师生的距离,争取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使学生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1、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1)刚才大家谈得很好,你们还想不想知道热水上浮的原因?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2)点拨:这个实验重点观察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2、分组实验: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橡皮筋扎紧,用天平称量并记录下来,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冷水中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称量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1)小组交流观察结果。
3、小结:我们发现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而体积增加了。根据我们在“沉和浮”单元里所学到的知识,这应该是热水上浮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历实验,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物体“沉浮”的知识弄明白热水上浮的原因。这样的设计目的就是养成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三、拓展延伸
1、现在我们知道了热水能在冷水中上浮,你能不能利用这个原理制造一种新产品。
2、学生分小组假想。
3、教师评价鼓励。
4、布置作业:课后研究这种新产品。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并且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后能继续探究这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体验成功喜悦。)
板书设计
冷水和热水
水可分为:冷水、凉水、温水、热水、烫水
热水在冷水中上浮
冷水在热水中下沉。
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而体积变大了是热水上浮的原因。
第二篇:《水是怎样变热的》教学设计
《水是怎样变热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传热方式,认识到热从受热部位逐渐向非受热部位传递;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性能不同。
2、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想象、合作交流。
3、情感与价值观: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研究能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铝片、火柴棍、蜡、铜勺、木筷、铁丝、钢尺、玻璃棒、橡胶管、水、纸片等。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方框形玻璃管等。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固体材料是怎样传热的。
一、引入课题
1、提问;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烧开水的现象,提出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研究了“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大家说一说,我们还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水是怎样变热的”,同时,板书课题:水是怎能样变热的。
3、学生讨论:自己认为水是怎样变热的。
4、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引入本课的研究主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
二、实验研究
1、让学生猜测:壶底是用金属材料铝做的,想一想,铝片会怎样传递热呢?
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有一块铝片(边说边拿给学生看),我们怎样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
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4、现在有铝片、蜡烛、火柴棍、酒精灯等材料,我们怎样做实验呢?
5、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三、汇报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
1、学生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小结:根据蜡烛倒的顺序,想象到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逐渐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人们把这种传热方式叫传导。
3、进一步小结:可以想象,壶底把受到的热逐渐传递给没有直接受热的部分。
四、拓展研究:
1、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炊具,看一看做炊具的材料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用这些材料做炊具。不同的材料传热能力一样吗?
2、实验研究,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材料想办法做实验研究,看哪些材料传热快,哪些材料传热慢?
3、整理实验数据,指导学生按传热的难易程度,给材料排序。
4、让学生说一说,手接触炊具的那一部分为什么是用塑料或木料制作。
5、联系生活,再举些实际例子。
第二课时
内容:水是怎样传热的。
一、提问引入:
1、壶底变热后,首先把热传给壶内下部的水,那么壶内上部的水又是怎样变热的呢?板书课题:水是怎样变热的?
2、学生讨论:水是怎样传热的?
二、实验研究:
1、讨论实验方法:我们怎样做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呢?
2、用烧杯烧水,水是透明的,我们不易观察怎么办?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如用温度计测,用手摸,在水中放纸屑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方便易做的方法,实际选用高锰酸钾)
3、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动手做实验。
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
四、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指导学生做第40页上图所示的实验。
五、整理实验结果,说一说,水是怎样传热的?
用壶烧水时,火的热传给壶底,壶将热传递到壶内底部的水,壶底的水不断受热上升,壶上面的冷水不断下降,壶内的水不停循环,逐步使水变热。
六、1、让学生完整地描述,用壶烧水时,壶中的水是怎么变热的?
2、教师小结:从水的底部加热,热的不断上升,冷的不断下降,最后达到整体均匀受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对流。
教学后记:
酒精灯力量仍不行,还是采用了纸团加热法。
第三篇:《水变热了》教学反思(定稿)
《水变热了》教学反思
《水变热了》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研究热在液 体中传递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前安排一个一位同学准备了一条金鱼,然后放到了长颈烧瓶中,用试管夹夹住颈部,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的颈部。问 学生下面的金鱼会死吗?学生七嘴八舌的进行猜测。然后继续进行加热,虽然瓶口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瓶肚子里的金鱼还是游来游去的非常活跃。这是怎样回事 呢?学生兴趣大增。为什么会这样?我找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烧瓶底部,发现是冷的。我提问:热在固体中是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在水中,似乎不同?你认为热 在水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
在学生进行猜想结束之后,那么我们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试验。
在观察水的热传导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小组的材料准备的材料是否不足。我想这是我的而一个疏忽。在准备水中的锯末的时候,学生准备有点大,这样学生进行观察的现象和效果就比较的差。但是绝大多数的小组的效果认真仔细的观察,还是能够看到效果的。
这个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对于酒精灯的高度的调整。在调整只有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加热的效果还是明显的。看样子学生在时间操作的时候的,需要多加训练的。
在学生研究空气的热的传递的方式的时候,用的香燃烧发出的烟进行观察,但是我发现蚊香的效果比较的差,烟很小,这样的效果就会不是多么明显了。
第四篇:中班科学教案:水是我们的好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水是我们的好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水是们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资源的宝贵。
2、在亲自体验中,懂得爱惜水,知道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教材、两盆花(一盆先不浇水叶子有些垂下)、与水有关的图画一幅。
2、幼儿生活经验: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
幼儿懂得动植物生长需要水。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两盆花:浇过水的和没浇过水的各一盆,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发现两盆花的不同,了解植物生长与水的关系。
2、利用画面的情景,了解水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教师提出问题:说说画面中小朋友在干什么?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小朋友用水在做什么?
由此引起幼儿对水的关注,知道人们生活和小动物生存都离不开水。
3、结合幼儿对水的认识,引导其说说水有什么用途。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什么时候需要水?
4、请幼儿进一步思考并讨论:生活中如果们没有水会怎样?在幼儿充分感知水的用途及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讨论:在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怎样爱惜水?
活动延伸:
1、利用语言活动学习儿歌“小水管”,知道要节约用水。
2、日常生活中,随时提醒幼儿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第五篇:幼儿园科学教案,我们是怎样出生的
绵阳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培训
幼儿园科学教案:我们是怎样出生的 活动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幼儿电脑,音响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激发幼儿了解宝宝是如何出生的愿望。(教师在学生机上事先放好课件,幼儿可以自由点击观看)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宝宝的照片,你们想看吗?(使用电子白板的文件夹功能,拖出许多的宝宝照片)师:那你们知道这么多可爱的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吗?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精子和卵子。(故事用录制好的进行播放,讲到精子卵子重点部分的时候用聚光灯、放大功能提醒幼儿注意。)
2、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录像,看过录像后你们就大概就会了解自己是怎么出生的了!
(1)、幼儿观看录像(2)、教师提问:爸爸妈妈身体中的哪两个细胞结合才变出小宝宝的?
(3)、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产生了什么变化,慢慢的变成小宝宝的?
3、通过自己点击相应图片和解说,进一步了解精卵结合以及之后的变化。
小朋友对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已经变化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了,为了让你们了解的更加清楚,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你们可会更加清楚的了解精子卵子变化的过程了!
幼儿自由点击相应的图片进行了解。
4、教师对刚才幼儿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提问。(使用白板的记忆功能与一些动作功能)
5、结束游戏:排一排。(使用电子白板中的拖拉、缩放功能)小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以后,慢慢的在长大,慢慢的会坐,会走,会说话,以后还要上学,还会变成妈妈呢!老师准备了好多的图片呢,谁能把这些照片排一排,年龄从小到大排。
(幼儿操作)人真的是非常神奇,能从两个小小的细胞变成一个人,其实人体还有许多的秘密呢,下次我们再来探索吧!——四川绵阳理工学院
绵阳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