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有效教学”教学模式的启用,是对语文教育科学化的追求,也是提高、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剖析与反思,深刻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不够主动。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就是教师把“已有”的知识进行传授,跟着教师设定的模式一步步接近现成的答案。所以,学生习惯了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方式,一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是积极主动,而是一脸茫然。即使有自探提示,学生也是被动的去思考,没有显现出极大的阅读兴趣。
2.不能用心去朗读。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扫清字词障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学生如何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文章蕴藏的情感。正是因为着眼于狭隘的语言因素和知识因素,忽略了思维因素、情感因素和审美因素。没有反复的朗读,恐怕学生难以理解句子中的滋味。
3.学生的个性体验不够。在自主探究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对,错过展示自我的机会;有的则大脑一片空白,丝毫没有头绪;有的则想法浮于表面,不能感悟其中蕴藏的深意。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按照传统的师道尊严,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以牵牛鼻子走的形式,百般驾空、抑制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口语交际能力弱。语文园地这一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是老师最头疼的了,话题一出,全班鸦雀无声。老师单纯的认为这是因为农村孩子视野窄,见识少造成的,对此环节几乎是匆匆而过,也造成学生表达能力差,与平日的口语表达形成恶性循环。
二、构建有效教学的途径
1.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学习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语文课阅读的兴趣尤为重要,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本内容,是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起点。首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并将情境设置的情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升华。真正做到以文促学,以情促学;其次,自探提示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质疑,设计要有趣,分层推进、逐层深入地去探究文本,让学生方向明确,步步解疑、把握要点、理解难点、品味精美语句、体味作者情感、积累语言文字、受到感染熏陶、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介绍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并从一节语文课的阅读,激发学生想要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相同风格的作品、文章内容的后续和发展等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形成较为浓厚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览、阅读方法交流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注重学生的朗读。首先,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范读尤为重要;其次,注重学生的有情感朗读,在朗读中实现情感体验。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但是,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上,加以情感,这就使得学生在朗读上有了很大难度。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读后自身的感悟的不同,直接会影响学生朗读时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实把握每一个环节不同情感的体现,进一步让学生通过课文进行情感体验之后进行朗读就会有更好的阅读效果;用充裕的时间来品读、悟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进行充分的悟读。悟读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读悟悟,不是通过讲解而是通过自己的品读感悟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悟读的教学价值在于高效与深刻,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的朗朗书声,有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课堂教学的活跃外象与学生思维的深层触动同时生辉。
3.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巧妙创设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如: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通过插图或课件演示生活片段,让学生“走进画面”进行想象、扮演具体角色,表演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克服心理障碍,情绪也会变得高涨,带着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交际活动,使之产生“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情动而辞发”,滔滔不绝。其次,利用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利用早课,结合生活实际组织一个话题,以朗诵、演讲、相声、辩论、故事会、课本剧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活动,简单而不枯燥,短小而不乏深刻,多方位、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4.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首先,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要求相类似,也可以把学生作文当做范文,也可以从作文选挖掘。选用具有特点鲜明、反映当代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习作技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其次,分析病文,训练学生的评改能力。如果说范文起到示范作用,那么典型病文能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引导学生大胆的找出文章的毛病所在,对字词句进行个性化点评并写出批语。最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想法,对病文做全面的修改。一节课,通过“展病例、诊病症、改病文”几个环节,师生互动,点燃学生修改的愿望,进而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真正体会到文章是需要反复修改的。然后,鉴赏优秀的文章。在班内展示优秀作品,学生共同鉴赏,让学生努力的发现其中的优点,小至字词句,大至章节篇,赏其用词准确精当、赏其取材新立意深、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描写细腻、赏其谋篇布局艺术……欣赏者有了学习的目标,被欣赏者品尝成功的喜悦。
第二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改实验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改实验实施方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交往、交流、探讨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改变——由原来教师的单一灌输,逐步向学生的积极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获取新知识转变。数学课堂教学的应该是真实有效,它无须刻意做作。为了改变本人的教学理念,提高本人教学水平,结合学校实际,本人决定在2011年3月至2012年元月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验活动,为确保此项工作务实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预设:
1、通过活动促进本人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使本人具备准备一节满意课的能力。
2、通过活动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元素构成及教学方法,确立适合数学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及操作策略。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乐学、会学。
4、通过活动提高本人素质和教学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全员参与:任课教师都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课改活动,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整体互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确立适合各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3、革新观念:逐步做到三个“凡是”:凡是学生能想的,老师不代想;凡是学生能说的,老师不代说;凡是学生能做的,老师不代做。坚决反对满堂灌,教师讲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30分钟,要求每节课教少学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恰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学起来,尽量摒弃一问一答式的传统的双边活动形式。
4、突出重点: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为基础,以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找出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采取“反思—实践—互评—改进”的模式,构建有效课堂。
5、分层推进:分阶段确定工作计划,分阶段完成工作目标,按化整为零的方法达到化零为整的效果。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工作。
组 长:刘林海
副组长:万承东 汤守清 涂得乐 郝有德 王金生 肖云龙
成 员:赵清林 叶承伟 邱 波 年级主任、首席教师、备课组长
四、工作日程及具体要求:
第一阶段(2010年3月):课改实验宣传发动、计划阶段。学校制定课改方案,教研组、备课组制订本学科的课改计划。
第二阶段(2010年4月至9月):课改实验实施阶段。1、2010年4月中旬,个人反思。每位教师对照课堂教学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剖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制定课堂教学改进措施。教师在4月20日以前将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交备课组长,备课组长、首席教师认真阅读后签写意见,4月22日上午交赵清林处。4月22日下午学校组织专班审核,对不合要求的返回重写。审核专班:校级干部、教学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级主任。
各教研组在4月29日以前召开课改反思专题会议,交流教研组、备课组课改计划及个人反思。2、2010年5月,组内评优。每位教师讲一堂教学实践课参与组内优质课堂评选活动。评优活动由首席教师组织,蹲点领导、全组教师参与。实践课定在平行班,交叉班级讲课(教师不在自己所带班级讲课)。实践课分为两段:前38分钟教师上课,后7分钟学生反馈。学生反馈由试题和评议两部分组成,讲课教师需提前一天将教案交给首席教师,首席教师安排其他年级备课组长根据讲课内容出反馈试题,考查最基础的知识。为了便于组织,一个年级教师相对集中讲课,准备内容相同的教师回避听课。评课打分交叉进行(如高二语文教师的课由高
一、高三教师评课打分),打分结果由首席教师统计,首席教师讲课由蹲点领导统计,若打分体现不出差距视为无效。听课教师应认真书写评语,既要客观地评出优点,也要评出问题,评出改进措施,评出努力方向。优秀比例控制在组内教师总数的40%以内。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评为优质课堂:不用普通话教学、板书不规范、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讲到底满堂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组织不合理、学生反馈良好率达不到50%以上。
各教研组根据评优活动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初步确立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新课改精神,切合本校实际,体现不同课型特点,忌抄忌空;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改进计划要具体到人到项目到时间到措施;选出组内课堂教学标兵。
5月28日下午学校召开课改专题会,首席教师交流确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改改进计划,与会人员包括校级领导、中层干部、首席教师、备课组长。3、2010年6月,组内改进。未评为优质课堂的教师结合自身不足在反思改进的基础上讲一节改进课,改进课由首席教师组织,蹲点领导、全组教师参与。改进课重在比较改进项目是否有明显进步,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和努力的方向。改进课采取同组讲同课的模式,便于比较。4、2010年9月,校内改进。上半月,学校组织课堂教学标兵讲展示课,课堂实录。下半月,将未评为优质课堂的教师分成几个大组,学校成立评课专班,集中进行课堂教学评估,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校内改进课采取同组讲同课、交叉班级讲课的模式。对课堂教学仍然达不到优良的教师降低新增课贴发放标准。
第三阶段2010年10月:课改实验验收阶段。学校成立专班,并聘请襄樊市教研员组织验收。每位教师根据验收时间和教学进度,准备一节课,每节课要备二种课型:多媒体教学的(制好相应课件)和非多媒体教学的,确保每节课达到优良。
第四阶段(2010年11月):课改实验整改阶段。根据验收阶段的相关意见,各教研组进一步集体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探讨修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型成文;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开展集体听评课,集中整改。
第五阶段(2011年1月):展示总结阶段。完成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定稿,集结成册。各学科选派教师上课堂教学新模式展示课。学校召开课改工作总结大会。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 2010年3月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课改实验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
教师姓名: 备课组:
项目评价标准自我评价改进措施
语言普通话标准、清晰、精练、规范、生动
板书简要、工整、准确、美观
教态自然亲近、仪表端庄
电教能自制课件、熟练使用多媒体
教学
组织设计合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突出重点、过渡自然
课堂
气氛活跃民主、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备课组长意见 首席教师意见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课改实验课堂教学评分表
讲课教师 课题 班级
项目评 价 要 求分值得分
语言
普通话标准、清晰、精练、规范、生动5 板书
简要、工整、准确、美观5 教态
自然亲近、仪表端庄5 电教
能自制课件、熟练使用多媒体5 教学
组织
设计合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突出重点、过渡自然30 课堂
气氛
活跃民主、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10 合 计60
评
语
评课教师: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课改实验课堂教学反馈表
友情提示:各位同学,为了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建设有效学校,提供有效教育”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创建襄樊市示范高中这一中心工作,学校决定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改实验活动,为了全面了解本节课教学情况,帮助讲课老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请大家7分钟内认真独立地完成以下习题,并填写问卷表。此表为无记名方式,为了使学校掌握全面真实的情况,请各位同学据实填写。谢谢合作!
习题反馈:(4个小题)
问卷反馈:请根据你的感受在A、B、C三个选项中选一个填在题前括号里:
()
1、你认为该老师语言。
A.普通话标准清晰、精练生动。B.吐词清晰、普通话较标准。C.未使用普通话或普通话不标准,吐词不清晰。
()
2、你认为该老师板书。
A.简要工整、准确美观。B.字迹清晰。C.凌乱随意、字迹不清。
()
3、你认为该教师对同学态度。
A.关心不够。A.A.单调乏味。A.富有激情、和蔼可亲、要求严格。B.一般,可以接受。C.冷淡,()
4、你认为该教师使用多媒体方面。
效果较好。B.效果一般。C.没有使用或很不熟练。()
5、你认为该老师讲课。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B.能抓住要点,但扩展不多。C.照本宣科,()
6、你对该教师总体感觉。
很好。B.一般,可以接受。C.不太好,需要改进。上一篇文章: 我校举行演讲比赛
下一篇文章: 关于广泛开展“节水捐水 抗旱救灾”活动的总结 【报告错误】【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我校秋季田径运动会顺[875] 刘林海 新学年开学典[724] 樊丽——开学典礼上的[652] 王少禹——开学典礼上[654] 刘中成——2010年开学[777] 处室岗位竞聘[727] 开学工作安排[677] 我校2010年高考录取名[1702]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2010[1252] 我校2010年高考再创佳[1664]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黄(新)关于征集学生廉洁书法(新)《黄河大合唱》与张光(新)普通话考试报名的通知(新)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新)我校隆重举行新学期开(新)我校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新)
【发表评论】
教学处2010-2011学(新)教学处2010-2011学年上(新)郝校长——新学期国旗(新)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黄[49] 普通话考试报名的通知[42]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46] 我校隆重举行新学期开[119] 我校开展警校共建活动[91] 教学处2010-2011学[83] 教学处2010-2011学年上[58] 郝校长——新学期国旗[91] 2010——2011学年下学[77] 老河口市第三届“梨花[137]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学校召开教职工迎新春
女红课优秀作品展
再鼓干劲抓创建 克
高一年级举办女生心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设计版本:河高校园网10版 版权所有:老河口市高级中学 学校地址:老河口市机场路7号 办公电话:0710-8223656 欢迎来到:河高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 本站网络带宽由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电信局提供!网站备案号:鄂ICP备10014853号
总访问量: 673629 今日访问: 439 昨日访问: 530 您的访量: 1 在线人数: 8
第三篇:中学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计划
课题名称:中学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学校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没有丰富的教学收获,资源的贫乏和低效使用限制了教学收获的有效性,许多教学准备的不充分和计划的不科学造成教学的低效,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教学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没能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只重“认知目标”的完成。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针对以上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需要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本课题的提出,就是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帮助教师发现或鉴别有效教学行为和低效甚至无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建立有效性教学的理念及其专业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学等经典教育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均以创建和谐、高效、优质课堂教学为核心内容,从理论上为教师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其中,“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教学最优化理论”则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而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教学的效益。它更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四)国内外同一研究的成果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著《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等。在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了长期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地科学地研究。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老师著《高效率教学》,他们无不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主要进行“推进有效教学,实施优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其主要目的是: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与落实。认真做好备、教、批、辅、靠等“五有效”的管理,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
划,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合理采用教学手段。面向全体学生,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有效课堂,积极探索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2、可以了解我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引起、维护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以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1.调查和分析影响我校学科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树立新课程背景下课学教学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目标教学意识,知识探究意识,情境建构意识,教学反馈矫正意识,当堂训练和检测意识。
2.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优化课堂训练,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优化学生学习习惯。
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标准。努力做到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多元化,促进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化,从“形式”向“效果”转化;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甚至高效性的有效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要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具体研究内容是:
1、当前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
2、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研究(有效性教学中教学任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的研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教师行为的研究、学生行为的研究、教学评价的研究、教学环境的研究、教学反思的研究);
3、高效优质课堂新授课、复习课、综合实践课的研究;
4、学校的教学资源现状及改进策略。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2011.4-2011.5)
调查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根据调查结果确立课题,论证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向上提交课题研究计划;组建课题科研小组,下达研究任务,组织业务培训。
2、实验研究阶段(2011.5-2011.6)
开展教研活动,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了解我校课堂教学实情,提出改进策略。召开研讨会、报告会,组织教师创新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收集、整理有效教学相关资料,完成高效优质课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汇编 编写、推出高效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完成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的建设。考察学习交流,收集资料信息,完成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
3.成果总结阶段(2011.7-2011.10)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完成专著;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根据情况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法。(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有效性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及教研活动,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5、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对其自身从事课题研究的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而又系统
地揭示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找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五、研究成果的展现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2.课例:举行教学观摩课,编集教学设计和案例。3.结题报告:撰写3000字左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论证报告课题主持人:李小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创新教育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作用。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3、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指责“少慢差费”,究其根本,是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提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也就是说,教师中还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因而研究课堂教学提问对于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二、、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总之,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进行课题研究还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还有人认为“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语言反应的任何信号,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2、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提问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问的研究始于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与分析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通过调查,呈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存在的问题,具体从问题梯度、等待时间及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认知冲突)”,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认知冲突)——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
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我们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的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__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