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惠崇春江晓景》《清明》的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诵读、背诵两首古诗。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习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反复吟诵,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课题
l.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美春天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春天的古诗。
(喜欢)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读课题。
二、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春天令人心旷神怡,你们想知道宋代诗人苏轼是怎样写春天的吗?课件展示《惠崇春江晓景》诗。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请大家翻开第5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出示词语卡片:
“惠崇”“蒌蒿”“河豚”。
指名读、齐读。
强调“崇”是翘舌音。
蒌蒿是一种植物,上面草字头表意,下面表音,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并且是上形下声的字。
了解河豚(课件出示“河豚”资料)。
(3)把词语送回诗中去,老师相信孩子们会读得更好。
2.理解诗意。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呢?
(2)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老师和同学都想知道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这一句是诗人怎样体会到的呢?(变换方式读诗句)
(3)多么聪明的一群孩子啊!知道了这么多,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上时”是什么意思?
指名答。
春天,诗人想到河豚逆江到上游去产卵了。诗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地结合起来,这首诗美吗?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3.体会意境。
(1)画画。
这么美的面面,咱们也来学惠崇,用灵巧的小手把这美丽的画画出来。也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把你对诗意的体会画出来。画好后,一边欣赏,一边读。
(生在音乐声中画画)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用手中心爱的笔,表现诗的意境。
(2)投影出示学生的画。
你能给这美丽的画卷配上优美的诗吗?(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
还有小诗人想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吗?(学生诵读)
生齐背诗。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学习词语:“惠崇”“蒌蒿”“河豚”。
学习形声字。
了解河豚:又叫“江猪”,其形状身大,尾小,头圆小,背部黑褐色,有花纹,腹部有白色肉刺,其味奇特而鲜美,河豚的血液、肝脏
含有剧毒。河豚原来是近海的鱼类,在开春之时,从海中逆江而行,游入长江产卵。
(看注释、、问同学、问老师)
(看不见)
(想到的)
了解词意。
(美)
读诗。
画画
体会意境。
配诗。
背诗。
三、归纳学法
今天,孩子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
抽生说。
课件展示学法:
学生读诗。
讨论学法:
1.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理解诗意。
(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
3.体会意境。
(画画、朗读、表演……)
4.反复吟诵。
四、学习《清明》
1.小组合作学习。
请孩子们根据这样的学习方法,在组长带领下,一步一步学习另一首诗《清明》。
2.小组汇报。
(1)刚才老师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发现孩子们真会学习,现在请孩子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通过小组学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后,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诗句)
(2)理解“欲断魂”。
(3)体会意境。(小组通过朗读、表演、对话等形式)
①学习伙伴一起学习,选择喜欢的方式体会意境。
②抽小组上台表演。
(4)吟诵。(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
合作学习。
分组汇报。
读诗。
理解诗意。
五、课外拓展
孩子们,《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但诗人笔下的春天各不相同。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第二首诗《清明》表达了诗人惆怅、茫然的心情。老师还收集了其他写春天的诗句。
1.课件出示诗句。
2.齐读诗句。
3.老师相信孩子们也收集了许多关于春天的古诗。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愿大家多读,多背诗歌,用心去品味诗人笔下的诗所蕴含的意境。
读其他诗。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池塘牛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作业
1、读背古诗。
2、课外阅读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第二篇: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思考训练】
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不是,是
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七)古诗欣赏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诗人紧紧抓住惠崇《春江晓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诗中万物,无论岸上的、江中的、静的、动的似乎都有知,都在感到春的到来而欣然欲动。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三篇:惠崇春江晓景----说课稿
《惠崇春江晓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将会从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方法,四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本单元都是描写美丽的春天。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欣赏美好的春景,品味优美语言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惠崇春江晓景》是本单元的第5课,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的具体学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2.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3.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三说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各种方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感悟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计自学要求,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四说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1.利用谈话(同学们喜欢春天吗,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巧妙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诗歌,在这一步我设计了两个自主学习的任务题:1)找到诗歌中你所不了解的字词,自己借助注解和查字典解决问题。2)划分诗歌节奏,自己读一读。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这一步,我为同学们布置了以下几个任务:(1)反复读诗,说一说你在诗歌里看到了一些什么?(2)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副诗所描绘的画面。(3)从画面上我们看得到河豚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交流点拨,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大胆的交流意见,这之间有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此时,我会适时的引导学生找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当然,我也会注意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朗读训练,在朗读中进行理解与感悟。
4.拓展运用。(1)教师推荐题,a,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b,描写春天的诗歌;(2)我当小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自编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四篇:《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游园不值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
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第五篇:《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游园不值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
背诵、默写《游园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