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优秀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使学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将事情做成做好。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由事及理的阅读理解思路,以读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已认识近两千汉字,能够通过读书或上网等方法搜集与处理资料,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更羸说的话,明白个中推理;
2、练习人物对话,从对话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3、通过成语故事,理解“惊弓之鸟”的寓意,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静,从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学生收集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惊弓之鸟》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谁来复述一遍?
2、就是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魏王便邀请更羸去郊外打猎,发生什么事情了,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边听边思考:
更羸与魏王外出打猎时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样对魏王说的?
2、汇报,更羸看得怎样?(仔细)
就是因为更羸看得仔细所以他对魏王说什么?
3、指导朗读:
更羸的话,读出自信,胸有成竹的感觉。
三、学习第3~8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更羸真的能把大雁射下来吗?)
2、魏王也不信,他说什么了?(理解什么叫做“信不过”)
3、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看课件)课文中哪一段描写刚才的情景的?(5)
4、女生读,找出那一个字直接导致大雁掉下来的?(嘣)
5、就因为“嘣”的一声响,大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6、比较句子。
7、看到这样的情景,魏王是怎么说的?他的神态怎样?(理解:大吃一惊)
四、学习第9段
1、假如是你跟魏王去打猎,你有这样的本领让大雁掉下来吗?那更羸一定是神仙,否则他为什么会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他是怎样判断的?
2、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更羸是如何判断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3、文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分析的?
4、课件展示大雁是群居性的候鸟,当孤单是的情景又是如何。
5、讨论: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6、练习用:
“因为……所以……”说话。
五、谈收获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从更羸身上学习到什么?
2、从大雁身上你懂得什么?
六、练习对话
1、请用直线画出更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魏王的话,自己先读读。
2、分角色朗读。
七、拓展延伸
1、日常生活中你有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通过查阅成语词典找出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谁来说说?
3、出示教师收集的。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看:飞得慢 害怕
更羸 听:叫得悲 裂开
掉下来
教学反思
由于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采用说成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积极回答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情理中引入新课。之后,同学们充满渴望的自由读课文。教师问:“同学们刚才认真读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文中的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谁就多读一读他的话。”在读文中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第二篇:《惊弓之鸟》优秀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 “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惊弓之鸟》(看老师写课题,提示“惊”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弓”字第三划是竖折折钩。)生齐读。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2.认读生词:
(1)出示:打猎、大雁、拉弦、裂开、孤单失群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 “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3.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自由读,师巡视。师:刚才同学们一个个挺直腰杆,认真读着,相信已经读得很好。现在我来检查一下,第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谁?为什么?
生: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4)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引发联想
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是啊,更羸不取箭,只拉弦,就能让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这件事真奇怪,让我们再来读读。学生再次齐读。师:强调字音
“弦”注意正音,不要读成“玄”。师可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肯定:“弦”这个生字你读得可真准。
师:这是弓,出示“弓”的图片,这是箭,出示“箭”的图片。
弓上哪一部分是弦呢?(出示图片)
拨动弦会发出什么声响?“嘣”师正音,后鼻音,谁能读好它 你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
预设:嗯,弦声还不够响,大雁没听见,所以没掉下来。再读读。再请一生读。
师:嗯,这么响,连老师都吓了一跳,难怪大雁吓得直掉下来。师: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这句话中竟然有两个“直”,仔细读读,这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生读句子体会
生交流(飞得急,掉得快)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句子。
师:是啊,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拼命地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从半空中直往下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生交流。可以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师:刚才你们交流的内容都在课文的哪一部分? 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师: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三、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更羸真的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吗?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生交流,师:刚才你们交流的内容在课文的哪一部分?
师:谁起来读读。生:读(个人读三人以上)
师:读了这一自然段,想一想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是怎样进行细心观察的?
生:再自由读第9自然段。
师:更羸看见大雁飞得慢,叫得很悲惨,看到这些,他想到什么呢?
生交流。
师: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想到(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理解“箭伤未愈”(板书)
更羸听到大雁边飞边悲惨地叫着,想到(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理解:愈合(板书)师引读:(它飞得慢,因为„„ 它叫得悲惨,因为„„)
你看,这几句话中原因都在后面,结果在前面,这就是因果倒装句。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你能从中读懂什么?生自由朗读这段话。师:反馈:
(1)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个生词,你来读──悲惨,再读──悲惨。理解“悲惨”。这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
前文中有一句话也讲到了这个意思?找找(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板书)
同学们你们看,以上读的过程,就是更羸的推理,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更羸的推理过程说一说。
(2)出示第二句。师领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师读“果”,生读“因”。
师:飞得慢,因为„„ 师:叫得悲惨,因为„„
看来这不仅是一只箭伤未愈的大雁,还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老师板书:箭伤未愈 孤单失群
师:这两个分句哪说的是原因,哪说的是结果?
这两个分句都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这就是因果倒装句式。平时我们都先说事情的原因,再说结果,这样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过渡: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分析出这是一只箭伤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更羸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3)齐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
能用“因果句”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说说。老师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弦响,所以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因为它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因为它伤口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小结:所以更羸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板书:拉弓 掉下来)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证明了更羸的这一判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更羸的判断真准确!
3、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过观察发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从而分析出这是一只箭伤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进而作出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看来更羸不光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板书)
下面再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更羸的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师:自由读本段,同桌配合,用“因为„„所以„„”把更赢看见的和推断的结合起来说说。师:更羸说的有没有道理? 生交流
师:看着更羸的表现,你佩服他吗?为什么佩服? 生交流
师: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板书 善于观察、分析)
师:同学们佩服他,魏王也很佩服他,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的? 生:生读“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谁能再读一遍,把对魏王的佩服之情读出来。生:再读。
师:我们一起读。
师: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从半空中射下来,真是厉害,可是魏王一开始相信吗?
生:交流并朗读,“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谁能把半信半疑读好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读出相关的语气。
师:魏王刚开始不相信,到后来对更羸的佩服,更能说明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更羸不仅射箭百发百中,更在于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推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更羸和大雁之间发生的事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师:被弓箭吓着的鸟不容易安静。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师: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根据板书)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从更羸身上学到了只有善于观察、动脑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那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吗? 生:举例
五、布置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三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优秀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优秀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4、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
(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三、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附:板书设计
10 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 孤单无群 高飞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优秀2
【教材简述】
这篇课文写的是射箭能手更羸在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经过仔细观察,不用射箭,只拉空弓就让大雁掉了下来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告诉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第二课,写的是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了,难点在于怎样让学生学会主人公善于思考、勤于观察的思维过程,做生活的小能手,这也是三、四年级阶段孩子所缺乏的,所以课堂上要着重讲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有关大雁的知识;
2、收集有关大雁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成语,你能告诉老师吗?(点名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
2.很好,看来你已经把学过的成语都牢牢记住了。(出示一些成语)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3.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PPT呈现课题)
4.看老师板书课题:惊弓之鸟。
5.师:“齐读课题(学生读),很好,再来一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带上你们的好奇,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遇到的不认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读书)
2、通过预习,生字词都认识了吗?下面老师检验一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
(1)(PPT呈现生字词)齐读生字词两遍。齐读都会读了,那找同学读可以吗?
(2)点名读(要求学生仔细听,一起检查他读得怎么样)
(3)大家说他读得好吗?(生答:好),那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吧。(如果读得不够好,下一人来读)
三、指导写字
1.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充分,生字词都掌握了,下面我们来写写生字。
2.PPT呈现“我会写”生字(齐读、点名读)
3.师:下面请同学说说你们认为这些字书写时都该注意哪些地方?(点名答,师进行集体点拨)
弓:第三笔要一笔写成;
魏:“委”上下对正,“禾”右边的一捺变为点,“鬼”第十四画是撇,第十六画是撇折,竖弯钩要伸展;
射:是翘舌音,结构上“身”做偏旁的撇不要出头;
箭:和箭相似的字我们学过的还有哪些(剪、煎)“前”的第三笔横较长,要托上盖下;
雁:里面是两个“人”,要左长右短;
弦:字音是“xian”而不是“xuan”;
惨:是平舌音,结构上左边先写两点后写一竖,“参”下面三撇宜长,最下撇最长;
愈:字音是“yu”而不是“yue”
痛:里面结构的左边一竖没有勾
4.教师指导范写:魏;射;箭;雁;痛
5.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走查看书写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二、学习课文
让学生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那课文讲了谁的故事?(生:更羸)
师指导学生:“更”是一个多音字。
同学们了解到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点名答:是一个能手;射箭能手......)很好,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PPT呈现第一自然段),那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能手呢(PPT中能手变红)?
师:那我们试着理解能手是什么意思?(点名答:擅长某种能力的人)
师:文中说更羸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PPT中射箭能手变红),射箭厉害的人。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到九自然段
过渡: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射箭技术到底有多好,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到八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
全班交流
从文中哪里看他的射箭技术好?
(PPT呈现第二段)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很自信、爱观察)
指导朗读:用肯定的`语气,读出更羸的自信(点名读)师:读得很有自信
师:“更羸说他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你信吗?是啊,老师也不相信,那文中谁不相信更羸呢?(生齐答:魏王)那魏王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呢?
生答:“第3自然段”(PPT呈现第三段)
师:这段中哪些词最能表达魏王的态度?(生答:信不过、本事)变红
指导朗读:读出怀疑的语气(点名读)师:从你读的语气中我们看出魏王对他的不相信
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达魏王态度的?
生答:“第6自然段”(PPT呈现第六段)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生答:大吃一惊)变红
师:魏王从信不过,怀疑到大吃一惊,说明了什么?
生: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点名答)
指导朗读:读出惊讶的语气(点名读)师:读得很棒,同学们向他学习,再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
那更羸是怎么做的,让魏王大吃一惊?(PPT呈现第5段)
带动作朗读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更羸真的有这样的本事;他是怎么做到的)对呀,这是什么原因?
PPT呈现第九自然段
师:这段话中哪些是他看到的,哪些又是他听到的,用直线画出来。
生:第一、二句是看到的和听到的,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点名答)
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
师:看到这些现象,更羸又是怎样分析的呢?(你来读一读他怎样分析的句子,“2句”)
师:答得很对,看得出来,这位同学也是一个很仔细的人。
板书:分析
师:更羸通过仔细观察,他分析出了大雁飞得慢是因为什么?(点名答: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大雁叫得惨又是因为什么?(点名答: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第二句话是采用了先说结果(飞得慢;叫得惨),才引出原因(受过伤......;离开同伴......)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呢,想一想。
师继续: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同学们以后写作中也可以试着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进一步分析,更羸知道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雁了?引导进入3、4句学习。
师:所以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啊,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齐读
全文分角色读,男生组合女生组,教师旁白(要求:有感情朗读,读出大王的信不过、大吃一惊等语气。)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总结:更羸通过观察、分析、进一步观察、判断出来大雁不用箭,只拉弓就会掉下来,可以看出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点名答: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同学都说得很好,更羸就是一个乐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生活中的小能手。
板书: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师引导: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来,拼命像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答)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现在请同学们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点名答:被箭惊吓怕了的鸟)
师:答得非常好,“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弦的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鸟”是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PPT呈现成语解释)
四、作业
1、和爸爸妈妈分角色朗读课文。
2、写本课生字词。
3、做语文同步。
板书设计
飞得慢 善于观察
10 惊弓之鸟
分析
叫得惨
善于思考
第四篇:《惊弓之鸟》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3、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更羸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2、进行读懂自然的训练。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方法】
启发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
【达标规程】
整体感知──质疑解惑──理解寓意──总结升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要讲了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就让天上飞翔的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哪个自然段描叙了更羸只拉弓就让大雁掉下来的经过。(第五自然段)
二、导学达标
1、重点段切入,引导学生理解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⑴ 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在这一段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的问题:
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为什么直往上飞?大雁拍了两下翅膀,为什么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⑵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划下来: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以进一步理解“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老师说第一句:因为这只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所以……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
因为它拼命往高处飞,所以……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
老师边指导学生说,边板书:嘣 害怕 高飞 裂开 掉下,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指名说。
刚才,我们是先说原因,后说结果,现在,我们变一种形式说,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说明:比如,大雁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然后,让学生练习着说,同桌之间相互练习,然后指名说。
⑶ 演示大雁受惊后活动的经过,理解“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
① 老师读第五自然段,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可用自己的铅笔盒当大雁。)
② 指名上讲台演示,让其他学生说说他演示的好不好。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什么地方不好。
③ 老师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两个“直”。“直往上飞”是说大雁一个劲儿地往上飞,“直掉下来”是说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垂直地掉下来。
④ 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知道,是课文中的哪个字置大雁于死地的?
(指名)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更羸的本事是什么。
可先让同桌间相互讨论,然后点名说。
2、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理解更羸是怎么知道大雁受过箭伤的:
⑴ 更羸是根据什么看出那是一只受伤的大雁的?请大家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答案。
① 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 我们看到的大雁平时是怎么飞行的?
③ 更羸看到的大雁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大雁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吗?
A、大雁为什么飞得那样慢?
B、大雁为什么边飞边鸣?
④ 学生讨论回答: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叫得惨是因为……
你们是在第几自然段中找到的?
⑤ 引导学生理解“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第一句话“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是更羸看到和听到的,第二句话“飞得慢,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是他根据观察进行的分析。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第二句话换一种说法。
完成练习:
更羸通过认真的(),动脑子(),最后判断,只要(),这只大雁就能()。
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下更羸的话,认真地体会一下更羸分析得有没有道理。
⑥ 如果换成我们,我们知道那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吗?
我们没有这种本事,更羸却有这种本事。更羸不但(),而且()。让学生按照这个要求说话,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⑦ 更羸真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⑧ 大家想想,为什么更羸有这种本事,为什么我们没有?引导学生说出,更羸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
3、扩展思维,理解寓意:
⑴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你们说,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小组讨论。
在学生热烈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大雁之所以丧命是因为它第一次受到箭的伤害,第二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就害怕了。“惊弓之鸟”正是由此而来,常用来比喻那些受过惊吓的人,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⑵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紧急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
⑶ 总结全文:
谁能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飞得慢:受箭伤
大雁 嘣 害怕 高飞 裂开 掉下
叫得惨:离同伴
更羸 观察 分析 判断
第五篇: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材简述】
这篇课文写的是射箭能手更羸在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经过仔细观察,不用射箭,只拉空弓就让大雁掉了下来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告诉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第二课,写的是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了,难点在于怎样让学生学会主人公善于思考、勤于观察的思维过程,做生活的小能手,这也是三、四年级阶段孩子所缺乏的,所以课堂上要着重讲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有关大雁的知识;
2、收集有关大雁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成语,你能告诉老师吗?(点名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
2.很好,看来你已经把学过的成语都牢牢记住了。(出示一些成语)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3.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PPT呈现课题)
4.看老师板书课题:惊弓之鸟。
5.师:“齐读课题(学生读),很好,再来一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带上你们的'好奇,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遇到的不认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读书)
2、通过预习,生字词都认识了吗?下面老师检验一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
(1)(PPT呈现生字词)齐读生字词两遍。齐读都会读了,那找同学读可以吗?
(2)点名读(要求学生仔细听,一起检查他读得怎么样)
(3)大家说他读得好吗?(生答:好),那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吧。(如果读得不够好,下一人来读)
三、指导写字
1.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充分,生字词都掌握了,下面我们来写写生字。
2.PPT呈现“我会写”生字(齐读、点名读)
3.师:下面请同学说说你们认为这些字书写时都该注意哪些地方?(点名答,师进行集体点拨)
弓:第三笔要一笔写成;
魏:“委”上下对正,“禾”右边的一捺变为点,“鬼”第十四画是撇,第十六画是撇折,竖弯钩要伸展;
射:是翘舌音,结构上“身”做偏旁的撇不要出头;
箭:和箭相似的字我们学过的还有哪些(剪、煎)“前”的第三笔横较长,要托上盖下;
雁:里面是两个“人”,要左长右短;
弦:字音是“xian”而不是“xuan”;
惨:是平舌音,结构上左边先写两点后写一竖,“参”下面三撇宜长,最下撇最长;
愈:字音是“yu”而不是“yue”
痛:里面结构的左边一竖没有勾
4.教师指导范写:魏;射;箭;雁;痛
5.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走查看书写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二、学习课文
让学生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那课文讲了谁的故事?(生:更羸)
师指导学生:“更”是一个多音字。
同学们了解到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点名答:是一个能手;射箭能手......)很好,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PPT呈现第一自然段),那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能手呢(PPT中能手变红)?
师:那我们试着理解能手是什么意思?(点名答:擅长某种能力的人)
师:文中说更羸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PPT中射箭能手变红),射箭厉害的人。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到九自然段
过渡: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射箭技术到底有多好,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到八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
全班交流
从文中哪里看他的射箭技术好?
(PPT呈现第二段)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很自信、爱观察)
指导朗读:用肯定的语气,读出更羸的自信(点名读)师:读得很有自信
师:“更羸说他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你信吗?是啊,老师也不相信,那文中谁不相信更羸呢?(生齐答:魏王)那魏王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呢?
生答:“第3自然段”(PPT呈现第三段)
师:这段中哪些词最能表达魏王的态度?(生答:信不过、本事)变红
指导朗读:读出怀疑的语气(点名读)师:从你读的语气中我们看出魏王对他的不相信
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达魏王态度的?
生答:“第6自然段”(PPT呈现第六段)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生答:大吃一惊)变红
师:魏王从信不过,怀疑到大吃一惊,说明了什么?
生: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点名答)
指导朗读:读出惊讶的语气(点名读)师:读得很棒,同学们向他学习,再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
那更羸是怎么做的,让魏王大吃一惊?(PPT呈现第5段)
带动作朗读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更羸真的有这样的本事;他是怎么做到的)对呀,这是什么原因?
PPT呈现第九自然段
师:这段话中哪些是他看到的,哪些又是他听到的,用直线画出来。
生:第一、二句是看到的和听到的,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点名答)
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
师:看到这些现象,更羸又是怎样分析的呢?(你来读一读他怎样分析的句子,“2句”)
师:答得很对,看得出来,这位同学也是一个很仔细的人。
板书:分析
师:更羸通过仔细观察,他分析出了大雁飞得慢是因为什么?(点名答: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大雁叫得惨又是因为什么?(点名答: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第二句话是采用了先说结果(飞得慢;叫得惨),才引出原因(受过伤......;离开同伴......)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呢,想一想。
师继续: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同学们以后写作中也可以试着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进一步分析,更羸知道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雁了?引导进入3、4句学习。
师:所以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啊,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齐读
全文分角色读,男生组合女生组,教师旁白(要求:有感情朗读,读出大王的信不过、大吃一惊等语气。)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总结:更羸通过观察、分析、进一步观察、判断出来大雁不用箭,只拉弓就会掉下来,可以看出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点名答: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同学都说得很好,更羸就是一个乐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生活中的小能手。
板书: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师引导: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来,拼命像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答)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现在请同学们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点名答:被箭惊吓怕了的鸟)
师:答得非常好,“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弦的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鸟”是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PPT呈现成语解释)
四、作业
1、和爸爸妈妈分角色朗读课文。
2、写本课生字词。
3、做语文同步。
板书设计
飞得慢 善于观察
10 惊弓之鸟
分析
叫得惨
善于思考
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成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2、齐读课题:惊弓之鸟。
3、惊:害怕。弓:弓弦声响。之:的。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4、质疑: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样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课件出示图片)
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
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
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
1、“惊弓之鸟”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件出示词语。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二、细读勾画,自主探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4、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学一学更羸的动作吗?
6、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
7、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9、引导:魏王见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现在你就是魏王,你该如何读?
10、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11、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1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1)大雁因为,所以飞得。
(2)它因为,所以叫得。
(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
(4)因为,所以伤口。
(5)因为伤口,所以。
13、现在我们假设,如果是魏王拉弦,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14、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来的,更羸的本领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而在于()。)
15、我们也要向更羸学习,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读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7、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18、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
19、我们学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
20、你知道和“惊弓之鸟”类似的事情吗?
三、拓展阅读,总结提升。
1、课件出示故事
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欢结交朋友。一天,乐广做了一桌子的好菜,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
过了好几天,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乐广很想念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原来他一直怀疑酒杯里有一条蛇,他感到很害怕,也觉得很恶心。回到家里以后,他感到全身都不舒服,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就这样,他一病不起了。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乐广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随后,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这位朋友恍然大悟,病立刻就好了。
2、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更从更羸身上学到了只有善于观察、动脑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4、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自我介绍,引入新课)
师: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语文课,怎么样你们对我感到好奇吗?想了解我吗?那我就自我介绍一下:“你们可以叫我包老师,我呀是属蛇的。”
1、生汇报
师:很棒!你们不但懂得认真倾听别人说话,还能从一句话中得到这么多的信息。从你们刚才的表现中我也得到了一点信息,我发现你们是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孩子。知道吗?古时候的魏国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更赢”(师板书,指导读)时值今日,人们还时时提起他,是因为他和一个成语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惊弓之鸟”(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初步了解题意。
通过预习课文说说“鸟”在本课指什么?(大雁)“惊”是什么意思?“弓”又是什么意思?“之”是的的意思,那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就是(被弓箭声惊吓了的大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理解方法。
(二)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1、认读卡片
悲惨愈合什么意思?
魏国嘣注意后鼻音
孤单失群,失,什么意思?(离开,孤零零的,离开了大家。)
(三)学习课文、感悟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一过读,一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在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词句下做上“———”
(3)在不理解的有疑问的词句下做上“……”
生:(自学,做读书记号)
师:(巡查,边查边交流)几个自然段?
师:我看到不少“———”,很少看到“……”没有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教会学生在读书中思考,从而培养其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不错,能发现疑问的孩子就在钻研课文了。现在,我们就以第一句为例,谈谈你研究了哪个词?
(讲解“射箭能手”、“魏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范读提问:
(1)第二自然段中,哪一句话说明更赢是个“射箭能手”?
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读“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继续学!请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把让大雁送命的字圈出来!
师:一齐说,哪个字?(嘣)
师: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
生:(齐说,七嘴八舌地)“嘣一声响后,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中掉下来。”
师: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分男女生整齐地朗读了第四自然段,教师简笔画)
师:请大家仔细看。这两幅图画的是课文第四段中哪两句话?
生:(立即看书,并主动动笔)
师:哪句话?
生:大雁直往上飞……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仔细看图在第一句话中是否有一个字用错了?
(讲解两个“直”的用法,体会祖国语言的魅力)
师:“大雁直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来。
生:“忙往上飞”是因为它心里害怕。
生:“直掉下来”是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划的词句都在……
生:第八自然段。
5、学习第八自然段
师:对,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
师:读得好!请大家看黑板,我们看看谁说得清楚……
我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嘣”的一声,所以……
(生接上:心里害怕)(板书嘣害怕,学生练说)
师:能变一种形式说吗?先说结果,再说原因——比如:大雁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
学生练习说1.2.3。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说,理清课文的脉络。
6、感悟升华。
师:好了,大家都明白了,谁置大雁于死地?
生:“嘣”!
师:(指名)这位同学,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生:不会。
师:那么,这只惊弓之鸟怕的`是更赢的“嘣”,而不是这位同学的“嘣”?(不是)
师:你们是说,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声响,它就会怕:对吗?
这位同学拉出“嘣”,他也会掉,是吗?(是)
师:那更赢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事,谁都有,更赢算得上射箭能手吗?
生:更赢有本事的。
师:更赢的本事是什么?你能用这个句式写句话吗?
更赢的本事不是()而是()。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书上的第六段,完成练习六的第二题。其他同学按自己的想法写。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使学生更好的明白更羸的本事是什么。
师:好,做完的同学自由交流。
(四)齐读课文,感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