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邺下后期宴集活动对建安诗歌的影响论文
【内容提要】邺下后期,文士宴集活动非常频繁,与之相关的歌诗创作和表演也格外引人注目。这不仅为他们表达真情、挥洒才思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构成了其创作争巧求奇的直接动力,而且其中的歌诗表演和欣赏活动,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建安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习惯,对建安歌诗和诗歌“慷慨悲凉”美学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邺下 宴集 歌诗表演 清商曲 慷慨
一
从建安九年(204)曹操占据邺城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建安七子相继辞世的十余年间,被文学史家称为邺下时期。这一时期又以建安十五年(210)铜雀台的建成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建安诗歌和歌诗艺术发展的准备期,而后一阶段即本文所说的邺下后期,则是诗歌和歌诗艺术的兴盛期。
从史籍记载可知,曹操在建立邺城大本营之前,就已经网罗了一批能文之士,如孔融、杨修、繁钦、吴质及丁仪、丁廙兄弟等。在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前后,又有陈琳、阮踽、路粹、徐干、应玚、刘桢、王粲、刘廙、仲长统、缪袭等一大批文士为曹操所用 ①,钟嵘在《诗品序》中曾对建安文坛这一兴盛的局面作过如下的描述:“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虽然史传中留下姓名的文士远远没有百人之多,有诗歌作品传世的文士更是少数,但是,当时人才济济的盛况却是可以想见的。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北方基本统一,战乱虽然还没有完全平息,但是邺都却已是一派太平景象。曹操的屯田政策经过十余年的施行,此时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因此,建安十三年以后,诗歌发展必要的外部条件,即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学人才的大会合已基本具备。而建安十五年铜雀台的建成则标志着诗歌和歌诗发展的外部条件进一步成熟。因为铜雀台在很大程度上是曹操本人歌舞爱好的产物,它对邺都的歌诗创作和歌舞活动无疑起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
从建安十六年起,建安诗歌开始进入了兴盛期。据《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载,建安十六年春正月,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曹植被封为平原侯,曹氏诸子同时被封侯者有好几位。依照当时的体制,封侯之后可“置官属”、选文士。《三国志》卷十二《魏书·邢颙传》称“是时太祖诸子高选官属”,邢颙被任命为平原侯家丞。当时曹丕手下设有五官将文学之职,最早担任这一职务的有徐干、刘廙、邯郸淳等人;曹植手下设有平原侯庶子之职,最早担任这一职务的有应玚、刘桢等人。这些文士大多曾在丞相府任过职,如徐干约在建安九年前后即任曹操司空军谋祭酒掾属;刘廙、应玚、刘桢在建安十三年为曹操丞相掾属;邯郸淳亦在本年即已受到曹操的召见,曹操对他“甚敬异之” ②。而此时曹操将辅佐曹丕、曹植的重任交给他们,对曹操而言,这是他对两个儿子、也是对这些下属官员的重视,但从建安诗歌的发展来说,却标志着一个热闹非凡的诗歌创作阶段的正式到来。
从现存文献的记载可知,邺下后期,即建安十六年(211)到二十二年(217)这一段时间,围绕在曹操父子周围的一批文人常常被召集到一起聚会,而此时宴集的核心人物是曹丕、曹植兄弟二人。这除了曹操公务繁忙外,曹氏兄弟手下已各自聚集了一批能文之士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每当文士宴集之时,赋诗作文,或创作与演奏歌诗,往往成为他们逞才斗智和宴会佐酒助兴的必备节目。从现存作品来看,参加宴集的文士以“建安七子”(其中孔融已于建安十三年被杀)为主体,但当时实际参加过宴集的文士远不止这几人,只不过他们没有作品流传下来罢了。如《三国志》卷二十九《魏书·朱建平传》曰:“文帝为五官将,坐上会客三十余人。”(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其中就有应玚之弟应璩,但今存应璩诗中却不见有与七子相类的公宴之作。又《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裴注引《典略》曰:“其后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又同卷裴注引《魏略》曰:“质与刘桢等并在坐席,桢坐谴之际,质出为朝歌长。”说明这次宴请诸文学,吴质也参加了,但吴质也没有相关诗歌流传下来。又曹丕《答繁钦书》中也提到曾在北园“博延众贤”,举行过一次以守宫王孙世之女孙琐为主角的歌舞娱乐活动 ③,此处所宴请的“众贤”虽未留下姓名,但人数也当不少。这说明实际参加过宴集活动而没有诗作流传的文士还有不少。
二
从现存诗文可知,当时的大多数宴会都是由曹氏兄弟主持的。曹丕集中有不少诗篇即记载了当时宴集的实况。“良辰启初节,高会构欢娱。……清歌发妙曲,乐正奏笙竽。”(《孟津诗》)“比坐高阁下,延宾作明倡。弦歌随风厉,吐羽含徵商。……棋局纵横陈,博弈合双扬。……从朝至日夕,安知夏节长。”(《夏日诗》)“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丰膳漫星陈,旨酒盈玉觞。弦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余音赴迅节,慷慨时激扬。……穆穆众君子,和合同乐康。”(《于谯作诗》)④ 从中可以看出,宴会或在清夜举行,有时甚至日以继夜,持续的时间较长,与会嘉宾人数不少,宴集中除了美酒嘉肴、棋局博弈外,清歌妙舞等娱乐活动尤其是不可少的,歌舞表演人员中还有国家乐府官署中的“乐正”。
曹植也有不少诗歌为我们展示了他自己或他与曹丕共同主持的一些歌舞宴会。其《赠丁翼诗》曰:“嘉宾填城阙,丰膳出中厨。吾与二三子,曲宴此城隅。秦筝发西气,齐瑟扬东讴。”《野田黄雀行》(《宋书》作《箜篌引》)曰:“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这里描写的是曹植作为主人招待亲友的情形,还有些诗歌中则写到了由曹丕主持的宴集活动:“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侍太子坐诗》)“公子敬爱客,终宴(《御览》作夜)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公宴诗》)可见,曹丕、曹植均是好客之人,他们常常作为主人召集众文士,有时由他们中的一人主持,有时是兄弟二人同时参加。在宴集过程中,一般都是歌、乐、舞同时或先后交叉表演,由于参与者包括两位贤能的主人均是能文之士,他们对“奇舞”、“清歌”、“新曲”、“妙曲”的欣赏都有着高雅独特的情趣,这实际上构成了宴会表演的主导思想,这种审美观反过来又影响了歌舞艺人求新的艺术创造,也有效地决定着文人们歌诗创作的发展方向。
作为宴集的主要嘉宾,“建安七子”存世的诗歌也为我们再现了这种雅集的盛况。“嘉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合坐同所乐,但觉杯行迟。”(王粲《公宴诗》)“众宾会广坐,明灯熺炎光。清歌制妙曲,万舞在中堂。”(刘桢《赠五官中郎将四首》其一)“明月照缇幕,花灯三炎辉。赋诗连篇章,极夜不知归。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刘桢《赠五官中郎将四首》其四)“开馆延群士,置酒于斯堂。辨论释郁结,援笔兴文章。穆穆众君子,好合同欢康。”(应玚《公宴诗》)此外,陈琳、刘桢、阮瑀的同题之作《公宴诗》及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等诗歌,也对当时宴集活动及歌诗表演的情况有所反映。
从上引诗歌可知,在曹氏兄弟主持的宴集活动中,美酒嘉肴、清歌妙舞固不可少,但由于是文士宴集,高谈阔论、赋诗作文也是常有的节目。上引诗作中所谓“赋诗连篇章”、“文雅纵横飞”、“辨论释郁结,援笔兴文章”,就是这种即兴创作活动的真实写照。而对于曹氏兄弟和他们能文的属下来说,他们赋诗和欣赏歌舞的同时,绝不会仅仅满足于欣赏他人创作的歌诗。在这方面,曹操早就给他们做出了榜样,他的很多诗歌在当时就已配乐演唱,《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说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从《宋书·乐志》、《乐府诗集》等典籍可知,曹操《气出唱》、《精列》、《度关山》、《薤露》、《蒿里》、《对酒》、《短歌行》(对酒)、《塘上行》、《秋胡行》(愿登)、《善哉行》(古公)(自惜)、《步出夏门行》(碣石)、《却东西门行》(鸿雁)等歌诗在魏代就已配乐演唱。而曹丕的歌诗在当时就已配乐的也有不少,如《短歌行》(仰瞻帷幕)一首,《乐府诗集》卷三十引《古今乐录》曰:
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贵官即魏文也。此曲声制最美,辞不可入宴乐。” 这是曹丕作歌后交付歌者演唱而自己弹筝伴奏的明证。《善哉行》(朝日)云:“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悲弦激新声,长笛吐清气。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正是诗人宴请众宾的实录。这首诗是否配乐不得而知,但以曹丕热爱“新声”、“新曲”的个性,此类诗歌配乐演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此外,从《宋书·乐志》、《乐府诗集》等典籍还可知道,曹丕的《短歌行》(仰瞻)、《折杨柳行》(西山)、《善哉行》(朝日)(上山)(朝游)等歌诗,也都在魏代就已配乐演唱。又前引曹丕《于谯作诗》中有“弦歌奏新曲”,奏新曲势必要配新歌,这种现实的需求也会给诗人们提出创作新歌诗的要求。另刘桢《公宴诗》也提到:“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说明建安文人在宴集时确有将所见所思“歌之”的习惯。这些歌诗可能是徒歌,也可能如曹操和曹丕的歌诗一样配乐。虽然,由于史料的缺失,对当时作于宴集活动中而又被配乐演唱的其他诗人的歌诗,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确切地加以说明了,但是从曹操和曹丕歌诗的情况还是可以肯定,当时宴集活动中所赋新诗的一部分的确在配乐以后又成了宴集表演的重要节目之一。
在吴质与曹丕的几封往来书信中,都充满深情地追忆了当年的游赏活动,表现出无限的感慨和眷恋。曹丕《与朝歌令吴季重书》曰:“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弈,高谈娱心,哀筝顺耳。……皦日既没,继以朗月……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凄然伤怀。”又《与吴季重书》亦曰:“昔日游处,行则同舆,止则接席,何尝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⑤ 而吴质在回信中也说:“昔侍左右,厕坐众贤,出有微行之游,入有管弦之欢,置酒乐饮,赋诗称寿……游宴之欢,难可再遇;盛年一过,实不可追。” ⑥ “前蒙延纳,侍宴终日,耀灵匿景,继以华灯。虽虞卿适赵,平原入秦,受赠千金,浮觞旬日,无以过也。……” ⑦ 从中亦可见出当时宴集中的赋诗和歌舞表演活动之一斑。
三
对于建安文人的游宴之作,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吴质《答魏太子笺》曰:“陈、徐、应、刘,才学所著,于雍容侍从,实其人也。”对七子之所长已有很准确的认识,但是,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史研究,在谈到建安文学的艺术成就时,大多忽略了这类作品,或对它们作出了基本否定的评判,这是不符合文学史实际的。如果从诗歌唱和与歌诗艺术表演的双重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则不难发现,宴集对建安歌诗与诗歌所产生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忽略的。首先,宴集为建安文士表达真情、挥洒才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宴集是没有直接功利目的的娱乐性活动,曹氏兄弟当时也只是贵公子而不是君主,他们与众文士之间大都有着真挚密切的友谊。这就决定了建安诸子是在一种比较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以朋友和嘉宾的身份、以游戏和逞才的态度参与创作的。因此,这种频繁而富于诗意的集会,充溢着创造的生机和情感的活力。文士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而不必有太多的顾忌。因此,“愿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克符周公业,奕世不可追”(王粲《公宴诗》)式的称颂和祝愿固然是饱含真情,毫不做作,就是描写外在景物时,也总是“笼罩着浓重的情感”、“突出地表现了强烈的抒情性” ⑧,流露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深情和对未来的向往、期待。从创作心理上来说,这大约正是因为游戏的心态与虚静自由的审美心态比较接近的缘故吧?与后来类似的官方宴集相比,建安诸子宴集活动的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在西晋以后的宴集活动中,这种生机和活力逐渐地为官场应酬和个人享乐所销蚀和冲淡。西晋时期也有类似的文人集会和相关的歌诗或诗歌创作,如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荀勖《从武帝华林园眼会诗》、张华《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诗》等,均是侍皇帝宴所作,皆四言体,质木无文,缺乏生气。即便是当时著名的金谷园集会,尽管与会者达三十人之多,而且“昼夜游晏”,并以“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⑨,但从保存完整的潘岳《金谷集作诗》来看,实在缺乏建安诸子公宴诗中的那种真情和激情。
这一点对于歌诗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时与会诸人中,歌诗保存最多的是曹丕,他的歌诗大多能写出内心深处真切细腻的感受,“有客从南来,为我弹清琴。……乐极哀情来,寥亮摧肝心”(《善哉行》“朝游”)写的是对音乐的真实感受;“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善哉行》“朝日”)写的是宾散宴后的空虚失落;“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大墙上蒿行》)写的是人生苦短的悲哀,均能自由地抒发心灵深处真实的颤动,既具有强烈的个性,又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将这样的诗作配乐演唱,当然要比一般的徒诗更能打动人。从现存的歌诗和诗歌来看,真情的吐露也是邺下后期诗歌与歌诗共同的特点。
其次,宴集为文士们创作中的争巧求奇提供了直接的动力。在宴集活动中,诗歌和歌诗创作,无疑是文士们表现自我才华的最佳方式,因此,激烈的竞争是难免的,文士们不能不全力以赴,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由于众文士创作的背景是相同的,而娱乐本身却有求新求奇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新奇”之美的表现除了通过音乐的渠道实现外,诗歌题材和体裁的翻新,以及语言的锤炼,必然成为文士们展露自我才情和个性的主要途径。
以往的研究大多只把公宴诗作为宴集的副产品,其实当时新出现的一些其他题材也与宴集游戏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赠别诗,有不少即写于送别的宴会上,如阮瑀失题诗曰:“我行自素秋,季冬乃来归。置酒高堂上,友朋集光辉。念当复离别,涉路险且夷。思虑益惆怅,泪下沾裳衣。”曹植《送应氏二首》其二曰:“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均点明是于送别宴席上所作,既然友朋、亲昵均来相送,则写作赠别诗者当不止一人,而应当是多人同作。而应玚《别诗二首》称“悠悠千里道,未知何时旋”,“临河累叹息,五内怀伤忧”,既称“未知何时旋”,又有“临河叹息”之句,当与曹植诗作于同时,这进一步说明了多人同作确是事实。
咏史诗,阮瑀有《咏史二首》,一咏三良,一咏荆轲;王粲有《咏史诗》一首咏三良,另有失题诗一首咏荆轲;曹植则有《三良诗》一首咏三良。显见为同时所赋,只可惜其他人的诗作均未保存下来,曹植咏荆轲的另一篇也已失传。
斗鸡诗,刘桢、应玚、曹植皆有作品传世,应诗并称:“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可见此次斗鸡不仅曹氏兄弟亲自到场,而且还邀请了不少贵宾。当然三人所赋未必是一次斗鸡活动的记录,果真如此,则当时写斗鸡诗的文士当不在少数。
从后代文人宴集的情况来看,咏物诗也是宴集常见的题目。现存建安文人的咏物诗,王粲有咏鸾鸟(联翻飞鸾鸟)和鸷鸟(鸷鸟化为鸠)的两首失题诗,刘桢有咏女萝草(青青女萝草)、青雀(翩翩野青雀)和素木(昔君错畦峙)的三首失题诗,繁钦有《咏蕙诗》、《槐树诗》。这些咏物诗的出现,也当与宴集有关。
建安诸子还保存了不少西园纪游诗,各人诗篇虽题目不同,但基本可以肯定是同时之作。曹丕诗题为《芙蓉池作诗》,首句曰:“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王粲、刘桢诗均题为《杂诗》,王诗有“日暮游西园”、“曲池扬素波”之句,刘诗则称“日昃不知晏”、“释此出西城”、“方塘含白水”,所谓“曲池”、“方塘”当即曹丕《芙蓉池作诗》中的芙蓉池,而地点“西园”、“西城”,时间“日暮”、“日昃”,在几首诗中也都相合。曹植诗题为《公宴诗》,开首曰:“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以上四人诗作中又均写到“栖鸟”、“凫雁”、“飞鸟”、“好鸟”,故这些诗作可能是建安诸子游西园的一次唱和。但西园唱和却不止这一次,王粲失题《诗》曰:“吉日简清时,从君出西园。”所写显然不是此次西园之游
如果说上述几类诗歌是宴集活动中诗歌唱和的产物,那么,建安文人现存诗作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批代言体诗,则当与歌诗表演有关。这些诗歌多代女性立言,又多以思妇口吻写成,如曹丕《代刘勋妻王氏杂诗》、《寡妇诗》、《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徐干《情诗》、《室思六首》、《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曹植《七哀诗》、《杂诗七首》(其
三、其
四、其七)、《寡妇诗》残篇、《弃妇诗》及《代刘勋妻王氏杂诗》,繁钦《定情诗》等。在当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批表现游子、思妇主题的诗歌,从题材特点来看,无疑是受《古诗十九首》影响的结果。但与《古诗十九首》不同的是,建安诗人代女性立言的诗篇在这一时期占了绝对多数 ⑩。
期会出现这么多代女性立言的诗作呢?我们以为这类诗歌产生的现实基础即是当时宴集中频繁的歌诗表演活动。众所周知,曹氏父子均是清商乐的爱好者,专门管理女乐的清商署虽可能成立于曹丕代汉之后,但从建安十五年建立铜雀台后,曹氏父子身边就已集中了为数不少的一批女乐。清商乐本是由女性艺人来表演的,以清商乐为宴集活动助兴的歌舞艺人也必然以女性为主,因此,这些代女性立言的诗作中,有些是在文人为女艺人的表演活动而进行创作的前提下产生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一载有曹植《怨诗行》,其下又载有《怨诗行》本辞,后者即曹植《七哀诗》,前者是在此诗基础上增删改写而成的乐府歌辞,《乐府诗集》注明此曲为“晋乐所奏”,而晋乐多承魏乐之旧,我们说此诗是为歌伎所写的歌辞,当不会离题太远。因此,以上诗作中以女性口吻立言,实际即是代歌者立言,这与唐宋词兴起以后的情形颇为相似。
上述公宴诗、赠别诗、咏史诗、斗鸡诗、咏物诗、西园纪游诗及代言体诗等几类诗歌题材,都体现了建安诗人对五言诗题材的拓展。从实际情形推测,各类诗作中还应有其他文士的不少同类之作,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这些诗歌或为歌诗表演而作,或是宴集中诗歌唱和的产物,其题材的扩展、叙述方式的新变均与宴集活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此外,建安文人在体裁方面对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各种诗体的尝试,以及对“词采华茂”这一审美理想的追求,前人论之甚详,我们在此想特别指出的是,这些特点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宴集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四
宴集活动中的歌诗表演和欣赏活动,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建安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习惯,并对建安歌诗和诗歌慷慨悲凉美学特征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以往学者论到建安文学的特点时,多喜欢引用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两段话,一曰:“(建安诸子)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时序》)二曰:“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明诗》)但是,各家所重视的几乎都是两段话的最后几句,对于第一段引文中“傲雅”以下四句和第二段引文中“怜风月”以下四句却往往重视不够。因此,各家据此以“慷慨任气”,或直接以“慷慨”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特点,并认为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战乱的环境,一方面给建立功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了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这样的环境,形成了慷慨任气的风尚,也给士人带来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情调,以慷慨悲凉为美,就成了此时自然而然、被普遍接受的情趣。” 11 这当然是非常正确的,但我们认为,对于建安诗歌美学特征的成因来说,以往的研究明显地遗漏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来自宴集和歌诗表演的影响。
已有不少学者指出,“慷慨”一词在建安文人的诗文创作中出现频率颇高。这说明建安文人对“慷慨”之美已经有了自觉的认识和着意的追求,我们在此即想通过对“慷慨”一词的分析来讨论建安文学的“慷慨”之美与歌诗表演和欣赏的关系。
东汉以来,清商曲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但此时还处于重声不重辞的阶段。到了建安中后期,在文人们普遍参与创作的情况下,清商三调更为流行,并开始进入声辞并重的阶段 12。三曹七子传世的歌诗除少部分为相和旧曲外,大多属于清商三调曲。由于清商曲的伴奏乐器主要是笙、笛、琴、瑟、筝、琵琶、节等丝竹乐器 13,其音乐本身即具有凄唳、悲哀、萧瑟等特征,对此,古人在诗文中多有论及,如《礼记·乐记》曰:“丝声哀,竹声滥。”《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中伍举谏楚灵王语中也把“凄唳”作为丝竹乐器的特点。曹植《释愁文》说:“丝竹增悲。”《节游赋》说:“丝竹发而响厉,悲风激于中流。”傅玄《却东西门行》称:“丝竹声大悲。”谢混《送二王在领军府集诗》也说:“明窗通朝晖,丝竹盛萧瑟。”因此,凄唳、悲哀、萧瑟也是以丝竹演奏的清商曲的特征之一。而从汉魏时期文人们的描述可知,清商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慷慨”: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其六)
寂寂君子坐,奕奕合众芳。……乃令丝竹音,列席无(当作抚)高唱。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长哀发华屋,四坐莫不伤。(《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其九)十九首和伪苏李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这一时期,西汉以来就已形成的崇尚悲音的审美追求,与清商曲相互促进,后者不仅迎合了这种社会审美需求,很快成为社会普遍喜爱的新声,而且它的广泛流行又反过来使崇尚悲音的审美追求进一步得到了强化。上引三首诗表明,至晚在东汉时期,热爱清商新声、崇尚慷慨悲凉之美的风气已经完全形成。在理论上,前则有王充“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论衡·超奇篇》)、“文音者皆欲为悲”(《论衡·自纪篇》)的高论,后则有嵇康“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琴赋》)的总结。建安文人生活于两位理论家的中间地带,又适逢清商三调最为兴盛的时期,在频繁的歌诗审美娱乐活动中,他们也接受了东汉文人的美学观,常常以“慷慨”来概括清商新声的美学特征。如曹丕《于谯作诗》:“弦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余音赴迅节,慷慨时激扬。”曹植《杂诗七首其六》:“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音。”繁钦《与魏文帝笺》:“暨其清激悲吟,杂以怨慕,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同坐仰叹,观者俯听,莫不泫泣殒涕,悲怀慷慨。”(《文选》卷四十)均表达了对清商曲“慷慨”之美的共同体认。从这一时期文人的诗文中我们还发现,在清商曲的诸种乐器和各地俗乐中,又以筝和秦声最能表现慷慨之美。曹植《弃妇诗》:“抚节弹鸣筝,慷慨有余音。”《箜篌引》:“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孙该《琵琶赋》:“于是酒酣日晚,改为秦声。壮谅抗忾(慷慨),土风所生。”卞兰《许昌宫赋》:“赵女抚琴,楚媛清讴。秦筝慷慨,齐舞绝殊。众技并奏,捔巧骋奇。千变万化,不可胜知。”
由上所论可知,“慷慨”在建安时代的重要含义之一,即是指清商三调曲的音乐美感特征。虽然,对这种音乐美的崇尚并不始于建安文人,但是只有到了心中充满了建功立业之豪情和人生无常之悲慨的建安文人手中,“慷慨”这一音乐美学概念才被赋予了全新的现实人生内涵。我们与其说建安文人是借凄唳、悲哀、萧瑟的清商三调曲来发抒他们“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的昂扬之情,来消释他们“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曹植《箜篌引》)的悲怆之怀,倒不如说他们是借这激越悲怆之声来实现他们的自我肯定,来完成他们自我生命力的对象化,而宴集娱乐活动则是其间必不可少的中介。在此意义上,建安文人对歌诗艺术的激赏,实质上未尝不可以看作是对他们人生理想和自我品格的讴歌。于是,本为音乐美学概念的“慷慨”,在他们那里也常常被用来指一种独特的情感状态和自我心境:
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
收念还寝房,慷慨咏坟经。(陈琳《失题诗》)
贫士感此时,慷慨不能眠。(应璩《杂诗》)
慷慨自俯仰,庶几烈丈夫。(吴质《思慕诗》)
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曹植《赠徐干诗》)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曹植《薤露行》)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曹植《情诗》)
“慷慨”一词,就是这样生动地表述了建安文人将音乐的美学时空和人生的理想境界合二为一的精神追求。因此,建安文人频繁的宴集,不仅仅是一种奢侈的享乐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心灵表现的需求。因此,无论从清商曲的乐曲要求,还是从他们自我情感的表达需求,他们的歌诗创作都必然将表现“慷慨”的美学理想作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曹植在其《前录序》中早就说过“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这几句话可谓道出了一代文人的心声。刘勰所谓“观其时文,雅好慷慨”,“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只不过以理论家的敏锐把握住了这一时代特点而已。而文章、诗赋、歌诗艺术中所表现的“雅好慷慨”,固然都根源于建功立业和人的觉醒所引发的“雅好慷慨”的激情与深情,但清商曲慷慨悲凉的美学特征也无疑在客观上对歌辞审美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且喜爱清商曲的建安诗人在创作出“慷慨”激越的歌辞的同时,还必然将这种独特的美扩展至所有诗文作品的创作中,使之成为一代文学的美学特征。因此,清商曲在建安文学美学特征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绝不是功业意识和人生悲慨可以代替的。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却被明显地忽视了。
总之,邺下后期文人们宾主和谐、以文会友的宴集活动,为歌诗和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其集体唱和、求奇求新、各尽其才的创作方式和要求,则对歌诗和诗歌题材的扩展、语言的锤炼及体裁的追新等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在宴集活动中,由于受清商曲美学特征的制约,歌诗创作及歌诗艺术表演、欣赏均以“慷慨悲凉”为尚的特点,既与建安文人普遍的内在情感具有精神上的高度一致性,又反过来影响到整个建安诗歌乃至建安文学的创作,并对建安文学之美学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注 释
①参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建安四年至建安八年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5—348页。
②《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裴注引《魏略》,岳麓书社1992年版。
③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七《魏七》,中华书局1958年版。以下所引三国两晋文均见此书。
④文中引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凡不注出处者均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为准,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⑤以上两段文字均见《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吴质传》裴注引《魏略》,岳麓书社1992年版。
⑥吴质《答魏太子笺》,《全三国文》卷三十《魏三十》。
⑦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全三国文》卷三十《魏三十》。另曹植《与吴季重书》及吴质的回信中也都提到了宴集中的歌舞活动,见《全三国文》卷十六《魏十六》及《魏三十》。
⑧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56、258页。
⑨石崇《金谷诗序》,《全晋文》卷三十三。
⑩也有少数诗篇是代游子立言,以游子的口吻抒情,如曹丕《杂诗》二首,曹植《情诗》、《杂诗七首》(其
一、其二)及《杂诗》残篇一首等,但数量比代思妇立言的诗作要少得多。
11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36页。
12参王运熙《乐府诗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82—383页。
13其中,平调曲不用“节”而用“筑”,清调曲多用“篪”。参《乐府诗集》卷三
十、卷三十三及卷三十六。
第二篇:酒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论文:浅谈酒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酒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论文:浅谈酒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说到李白的诗歌,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狂傲不羁、自由洒脱、飘逸浪漫的文学风格。李白诗风狂放不拘、气势奔放,带有极强的浪漫气质和个人主观色彩,擅长抒发个人胸中情怀,时刻流露出不受束缚和约束的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诗歌中体现出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倨傲独立的人生品格,可以说都与当时盛唐风行的酒文化影响是分不开的。
酒文化与唐代诗人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毋庸置疑的。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曾提到:“我曾经在杜甫现存的诗和文一千多首作了初步的统计,凡说的饮酒的共有二百多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作为对照,我也对李白的诗和文一千五十首作了初步统计,说到饮酒的有一百七十首,为百分之十六强。”前人方勺在《泊宅编》卷上也提到过白居易的饮酒诗,他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说明酒文化与唐代诗歌创作之间的影响可见一斑。而李白的饮酒诗,其追求自由独立、任随自然、傲世独立的文格,尤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酒文化在诗歌中豪放恣肆的纵横之态,而李白在诗歌中体现的狂放不拘、自由放任、自命不凡的人生真性情,也不失为酒神精神的最佳诠释。
一、酒以成欢
李白好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从这首《客中作》就可以看出李白对酒的痴迷,当真是到了“成仙”的程度。
酒能催发李白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李白诗的称号。而且他的诗,都能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开阔的胸襟、振奋的精神和奋发的豪情,哪怕如饮酒作乐、吟花弄月的诗,也能给人以豁然大度、气薄云天、胸臆大开之感。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此诗俨然描绘一副宾主相得,畅饮谈心,陶然忘机的美好画卷。酒以成欢,觥筹交错之中,宾主畅谈,可讲三千年之古事,可谈五十年之未来;可言帝王豪杰阳春白雪,可侃市井乡里下里巴人。“长歌吟松风”,李白与友人高歌畅饮,咏赞松风之高洁,不仅可以看出李白有着远大的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性情、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豪迈的激情,也充分体现了唐代酒风的唯美主义倾向和乐观奋进的时代精神。
二、酒以忘忧
酒能成欢,也可忘忧。“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举杯消愁历来是中国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李白胸怀天下,志在报效国家,所思所念的都是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他恃才傲物,洒脱不羁,“天生我材必有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敢自诩“天生我材”者,放眼古今,恐唯李太白一人矣。这种狂傲不羁源自强烈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乃是大唐帝国的文化心理,是华夏子孙的民族性格。然而,理想与现实没有达成统一,上层官僚的排挤和打压使得他不得不远离政治。李白在长安时,对“但假其名,而无所职”的翰林供奉的位置越来越感到不满意,他“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在十分苦闷的心情下写了《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高傲的李白举世无知己,只有皓洁的明月和孤单的身影相依为伴,浸透着他内心深深的孤独感。他借酒忘忧,在酒的世界里,李白可以尽情地游乐欢快,豪迈奔放,不受任何束缚,不向任何势力低头。
三、酒以问道
李白的精神思想虽然受到了道家、儒家和纵横家等诸多流派的影响,但贯穿李白一生的,还是道家思想。而中国酒文化中体现的道家哲学,也十分契合李白个性中自由放达的人生个性。在酒文化的“道”学层面上,酒已经上升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并内化到诗歌中,体现了对自由与美的追求,以及人的精神与宇宙、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的《江上吟》就描绘了一个被理想化了的“酒中仙境”,李白借酒之兴,达到了道家的“坐化”和“忘机”的境界,但却并不“忘言”,他“兴酣笔落”而“诗成”,飘逸奇异的想象中忘却了俗世纷扰,表达了与庄子同趣的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四、酒以傲骨
唐人的酒胆在中国酒文化的浩瀚大河中可谓一枝独秀。平时诺诺不能言,醉后侃侃帝王殿。对恃才傲物、洒脱不羁的李白来说,他凭着股酒中真气,“平视王侯,笑傲群伦”,杜甫就曾《饮中八仙歌》中
坦言:“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如此豪迈之气概,难怪苏东坡也说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可谓一语道破李白的胸襟气度。
在李白仕途失意之后,他企图以纵酒狂欢来消释内心的苦闷。虽然表现了浮生若梦,应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李白的沉溺醉乡并非真的沮丧颓唐,而是在饮酒狂歌中,展现了不趋炎附势、藐视权贵的文人风骨。“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李白酒后,将其满腹真言和盘托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因为所见皆俗物,不堪入目:权奸当道,能才委屈,宫廷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王公大臣只顾追求享乐,不理正事,不顾黎民。李白鄙薄这不公平的黑暗的现实,又深憾自己一身才华却无法报效家国,唯酒后吐真言,道出诗人一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凛然傲骨。
酒能催诗,诗也能兴酒。因历代酒家的酒幌、酒旗上都乐于书写“太白遗风”四字,这“太白”的名号也就成了酒的雅号。酒通过诗歌,也获得了一种象征意义上的美学称谓,也不可谓不是一桩妙事。西方文学中,总是将自由、艺术与美结合在一起,相提并论,中国的酒文化中体现的自由与美也是这样在李白的诗歌艺术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酒、诗与李白的个体合为一体,观李白的酒态可以看出他的诗情,读李白的诗歌可以想见其人格。”对酒的迷恋,使这位“天上谪仙人”超然于尘世之外。“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
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一诗道出了一个诗者和饮者对人生的感悟。
如果没有酒为媒,兴许历史上就出不了李白“诗仙”的美名,更遑论“酒仙”;而没有李白的酒诗,中国的酒文化和诗歌艺术无疑也会失色不少。酒文化成就了李白的优秀诗作,而李白的诗歌,也将唐代甚至中国的酒文化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第三篇:浅析新课改下对高中体育课走班选项教学的影响教育论文
体育课走班选项教学是当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模式之一,尤其在“要加强运动技术学习,走出淡化运动技术教学色彩的误区”的背景下,该模式实施以来教师反响怎样,学生对该模式的评价如何,怎样改进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等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此,本文根据我校实施走班选项教学新模式六年以来的实际情况,对高中体育课实施走班选项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
我校实施走班选项教学情况(我校自20xx年始在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实施了走班选项教学模式)
1.1 教学内容的选b择。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我校开展起来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这些项目基本上反映了学生对走班选项的需求。其中,为了全面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每学期选择一个项目(田径为必选项目),高中阶段最少要较熟练地掌握除田径以外三个以上项目。
1.2 教学课堂的组织。每节课有四个班合并,学生根据走班选项走班选项的不同分为八个兴趣小班,有十名教师分别实施八个项目的走班选项教学,然后根据人数的不同调节体育教师的数量。针对我校选择篮球和健美操学生人数较多的现状,这两个项目安排两名体育教师教学,其他项目各安排一名体育教师。
1.3 走班选项教学的考核。建立积分制评价体系,主要内容有:
①理论知识占20%;
②1~2项球技(选修项目)占20%;
③一项专项素质(跑、跳、投)占40%;
④出勤占10%;
⑤参与活动组织和运动竞赛10%。走班选项教学的成功之处。
走班选项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动性、个性创造力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能健身方法的掌握这一对应关系得到了初步理顺,促进了体育情感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2.1 走班选项教学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终极目标,使学生具备与终身体育接轨的意识,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和实施。众所周知,学生身体素质、兴趣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种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单一化、程式化、整体划一的教学所导致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许多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受到阻碍甚至压制,也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甚至丧失。而走班选项教学紧紧抓住兴趣这根准绳,让学生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活动中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不仅提高了专项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得到了增强。以体促智,从单纯的体育兴趣转向理性的体育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以及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都有了更大的促进作用。
2.2 走班选项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走班选项教学是基于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喜爱或擅长的基础上对这些学生实施走班选项教育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结构,不同班级的同学一起学习和活动,增加了和本班级以外的同学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专项成绩的发展和友谊的建立。运动技术是体育锻炼的基础,没有一定运动技术的人是很难体会运动的乐趣的。在走班选项教学中,学生从同学们一次次优美的腾空,一次次出神入化的准专业表演,体会到深深的美感和享受,从中得到更多的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感。
2.3 走班选项教学全面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个体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的差异以及技能掌握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以往的教学模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尽管非常卖力的组织学习某种运动技术,学生却因为没有运动兴趣或是因为个体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差距而对学习疲于应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走班选项教学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一个项目上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是相对容易的,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 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对走班选项教学的建议
3.1 教学内容的安排。高
一、高
二、高三三个年级走班选项走班选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我校目前实施走班选项教学的情况看,高中一年级学生把田径、武术作为选修课程较为好一些,主要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高二年级开始实施走班选项教学,内容的安排可采用定向选择,即男生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女生开设健美操,篮球,排球,羽毛球,每个内容学习时间为半学期,每个内容为14—16课时,一个学期学习两个内容,四个内容在一学年里面完成。高三年级因面临高考,学习紧张,可适当根据兴趣需求开设自主选择的走班选项教学。此外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新兴运动项目要根据学校的现有情况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加以开展和实施。
3.2 根据走班选项学生人数的多少合理调配师资。学生在走班选项选择时往往出现个别项目的“挤车”现象。比如男生选择男子篮球、足球、排球,女生选择健美操的人数往往比其它项目多出很多,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思想动员的方式鼓励学生选学其它项目,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这些项目的教师数量。
3.3 学校在引进体育教师是应考虑相应的运动技术专项,这样有利于走班选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学生在走班选项学习时学得快、学得好提供了保障。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训体系已趋于专业化,师范学校的毕业生都有自己的专项或特长,专业教师在教学时必然会使学生受到高水平或者深层次的熏陶,这对于学生专项技术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3.4 走班选项教学的实施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的走班选项是根据学生兴趣开展的,因而在某一项目上学生的水平差距肯定存在,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走班选项教学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安排训练计划,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3.5 明确走班选项教学的目的。选项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运动员,而是为教学服务,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应用的同时,并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体育教师要艺术地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运动中与教师、同伴相处得和睦、快乐,使学生真正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侧重于塑造健康体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平衡发展,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走班选项教学是当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模式之一,它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由于它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紧紧抓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以及为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然而走班选项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些环节还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这希望广大体育教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投入到这场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契机,面向全体学生,使走班选项教学在高中体育课中开花结果,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尹建秋 《对中学体育开展选修的新思考》体育教学2002
[2] 肖云等 《论运动技能学习与体验运动乐趣的关系》体育教学2002
[3] 毛振明 《我与“新课改”》 体育教学 2010
第四篇:生物:第7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试(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试
1、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SO2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露;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油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3、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A、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B、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D、建设核电站,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
4、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燃烧煤气B、大量燃烧含锰量很高的煤C、大量燃烧含硫量很高的煤D、大量燃烧沼气 5、1998年9月,渤海发生赤潮,导致水质恶化,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造成山东烟台、河北、天津等地的养殖业数亿元的损失。发生赤潮的人为因素有:()A、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B、农业化肥流失进入水域 C、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D、以上各项都是
6、下列()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和基本保障
A、民族团结和环境保护B、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C、生态建设和民族团结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A、酸雨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C、温室效应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8、酸雨的危害表现在()
A、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B、使农作物枯萎甚至死亡C、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D、以上三项都是
9、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
A、安装净化装置B、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 C、减少污水排放D、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
10、下列现象中,由废电池污染所致的是()
A、饮用水中带有霍乱菌B、水中的藻类迅速繁殖,使鱼窒息死亡 C、镉扩散到土壤中D、渤海海域发生赤潮
1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主要原因是:()A、利用废电池外壳的金属 B、防治废电池中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让废电池中渗出的电解液腐蚀其它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12、被誉为“地球生命活动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A、水汽B、氮气C、臭氧D、二氧化碳
13、俄罗斯花巨资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主要原因是()
A、核潜艇造价太高B、核潜艇内有军事秘密C、发生核泄漏会造成海洋污染D、用于研制新的核潜艇
14、工业、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家用洗涤剂是生活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有三聚磷酸钠)。在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磷?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 C、含磷的污水排到自然水体中会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 D、磷对人体无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15、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的破坏有关()
A、森林被大量破坏B、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制剂的冰箱C、大量使用化学燃料D、大量使用农药
16、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主要原因是()
A、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B、降低汽油的成本C、避免铅污染大气D、铅资源短缺
17、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号召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要努力保护天然林”,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采取这两种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发展旅游事业B.发展畜牧业生产C.改善生态环境 D.增加木材产量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的内容()A、调查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B、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C、调查大气污染、水污染的状况D、调查当地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情况
19、倡导“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固体垃圾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个人经济支出D、移风易俗
2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利用好草原,长期的发展畜牧业,下列哪项措施不正确?()A、大力兴修草原水利B、尽量发展牲畜养殖,最大限度的发挥草原的潜力 C、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D、改良牧场,促进良种牧草的发展
二、简答与填空
1、几年来,由于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变本加厉,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高,据报道2 000年春至今,沙尘暴多次肆虐,波及大半个中国,发生频率和含沙量都是空前的。沙尘暴期间,灰尘弥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右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草原、森林、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研究我国近几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有很大的帮助。
(1)北方“沙尘暴”天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2)“沙尘暴”天气逐年加剧说明我国北方______受到了严重破坏。(3)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有()
①在草原上过度放牧②采伐森林,开垦耕地③工业的发展④黄河出现断流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4)请你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1845年以前,澳大利亚岛上的动植物自成一体,没有豺狼虎豹,肉食性动物只有袋鼠和少量野狗。这一年引入一种狐狸,因无天敌,狐狸大量地繁殖起来,不仅数量猛增,而且十分悍勇。无奈,澳大利亚政府又于2000年7月1日宣布了一条对狐狸的格杀令。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移民”到一个新的环境,繁殖速度会如此快主要是因为______和______。(2)生物“移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3)引进狐狸引发生态危机这一事实说明人类生产活动要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分析:
资料一 :如右图两只狐,一个是生活在寒冷的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炎热的非洲沙漠地区的沙漠狐。
资料二:科学工作者在南极研究中发现,在南极,由于冰雪融化,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萌发,在这里出现了新的物种;从南极冰盖钻取样芯分析表明:25年来,南极气温上升了1度。这些都说明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
(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____________相适应。(2)请推测哪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并说明理由。
(3)燃烧煤和石油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像吸收温度的玻璃一样能捕获阳光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是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4)如果地球变暖在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极地狐未来的命运。
(5)请你想一些好办法让地球“退烧”
三、实验与探究
1、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__。该如何设置?
2、某地是酸雨多发区,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请你设计实验:探究酸雨对该地小麦幼苗的影响。
材料用具:配制好酸雨、小喷雾器、小麦幼苗 方法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七章 人体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下列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积极影响的是()A植树造林B废水排放C木材加工D填海造田 2 下列数据为4份雨水样本的酸碱度值,其中能明确判断为酸雨的是()A5.6B6.1C4.4D7.03、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茸毛或能分泌油性、黏性的物质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④能分泌抗生素⑤蒙尘的树叶经过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⑤
4、太湖的部分地区蓝藻滋生,鱼虾死亡,原本清澈的湖水边的又臭又脏,这种现象叫做()A.水体荒漠化B.水体富集化C.水体富营养化D.水土流失
5、根据科学家掌握的资料,人类从未在南极使用过DDT,但是在南极企鹅的身体内检测到了这种巨毒药物的存在。这个现象说明()
A.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DDT随空气飘到南极上空,破坏了臭氧层 C.企鹅曾到使用DDT的地区活动D.科学考察人员将DDT带到了南极
6、倡导“免赠贺卡”“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A.节约金钱B.减少固体垃圾C.文明卫生,减少传染病D.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7、关于“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必须制作调查问卷B.不能逐一调查时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C.抽样调查时选择的样本要有突出特点D.调查的结果与事实可能存在误差,必要时可以修正
8、下列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生物入侵B.退耕还林还草C.乱扔废电池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9、.下列污染中,不属全球性大气污染的是„„„„„„„„„„()
A.酸雨B.温室效应C.草原沙化D.臭氧层破坏
10、酸雨的危害不是()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B.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C.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叶D.使土壤中汞、银、镉含量增高
参考答案
一、1.A2.A3.B4.C5.D6.B7.B8.D9.C10.C11.B12.C13.C14.C15.B16.C17.C18.D19.B20.B
二、1、(1)范围广 强度大频率高(2)植被(草原)(3)A
(4)草地面积减少,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植被遭破坏使土壤裸露并荒漠,有风便起风沙,森林面积减少,防风沙能力下降
(5)造防护林,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草等
2、(1)没有天敌环境适宜(2)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3)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3、(1)生存环境
(2)甲。因为甲耳朵小、短,热量不易散失。(3)温室效应(4)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5)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开发绿色能源等。
三、1、(1)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2)同种且大小相同。
(3)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且浸出液浓度越大,影响越大。
(4)需要设置对照组。增加一只鱼缸,里面放三条同样大小的三条金鱼,缸中只加清水,不加废电池浸出液,定期喂养同种饲料。
2、(1)将小麦幼苗分为相等的两组。
(2)定期用小喷雾器向两组幼苗上分别喷洒等量的酸雨和清水。
(3)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喷洒清水的小麦幼苗长势良好,喷洒酸雨的小麦幼苗逐渐枯萎,最后死亡。参考答案
1.A2.C3.D4.C5.A6.D7.B8.B9.C10.D11.C12.B13.C14.D 15.①——B②——A③——C
16.(1)焚烧农作物秸秆会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另外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2)堆沤绿肥以肥田;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制造纸张;新型燃料;制地板;制作装饰品等。
第五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能否成功的关键。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兴趣
知识的展现方式体现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语文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它在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可以是老师准备,也可以是学生设计,可以是编排课本剧,也可以是参观访问;教学方式可以是个人展示才华,也可以是小组共集智慧;教学方法可以是老师穿针引线,也可以是主持人大显身手;活动可以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教室里进行,也可以在充满泥土芳香的大自然开展……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教师都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参与实践、参与活动的是学生,这样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有机会做自己乐意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情感
笔者曾见过两篇这样的文章:一篇是《孩子的心为何这般冷酷》,讲的是北京一名十一的女孩因劝过自己的哥哥少与一名十四的男孩来往,结果被这名十四岁的男孩杀死了。另一篇是《今天的孩子有点冷》,写的是现在的孩子因多数是独生子女,对于父母之爱、老师之情及同学间的友谊,很多学生都无动于衷。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一条联系纽带是“情”,这说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一项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如果仅靠语文教材上的几篇文章,是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的,而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锻炼意志
学习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才会取得良好的成绩,达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正像巴其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因此,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和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刻苦性,时时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处于旺盛的状态。
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首先可借助榜样的力量锻炼学生的意志。其次,由于语文实践活动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性”,在学生的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时,老师如果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咬紧牙关、战胜困难、再坚持一下,学生往往会意识到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养成习惯
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创新能力外、开阔视野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多,时间久了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遇到问题时,知道要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阅读时,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要摘抄读书笔记,并且要注明作者、出处;习作时,要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技巧……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 不但会学、善学,而且会妙用、巧用,才能在说话时“能说会道”,习作时“妙笔生花”,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它是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催化剂,它能让这两种因素相互交错、相互渗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达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激活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