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生命的两头同等的关爱感恩励志美文
篇一:给生命的两头同等的关爱
那几年家人都觉得他自私冷漠,在心理上疏离了他,直到不能言语不能感受亲情时,才知道这是病。
我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回家的当天晚上,父亲中风倒下了,迄今再也没能离开病床……产假的100多天里,我几乎天天都会望见生命的两头:一边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小生命一点点成长,另一边是一个苍老的但同样至爱的生命一点点灯干油尽……令我终生遗憾的是,我和全家人,都是到了老父亲不能言语、不能识人、永不能再感受亲情的时候,才知道这种比“死别”更残忍的“生离”的方式,叫做“脑退行性变化”……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阿尔茨海默症”。
在中国,这种退变一直被叫做“老年痴呆症”……而从生命规律上来说,人过了60岁,这样的退行性变化就已经不可遏止地开始了,男性可能更早一些,一旦开始,也许可以减缓,但不可逆转……
篇二:山一样的父亲倒下了
我父亲是一个老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参加过湘西剿匪,跟着苏联人学过飞机驾驶……我记得大学同学第一次见到爸爸照片的时候,禁不住一阵惊呼:“你爸爸长得真像郭富城!”——他的确挺帅气的,年轻时候,唱歌唱的跟李双江似的,写的一首好字,狂草,极其豪放……但是他现在只剩下了不到140厘米的身长,头显得特别大,整个人衰弱到不足80斤重。
算到今天,他已经瘫痪卧床两年多了。回头看,我回家待产那十几天,其实是此生我与他最后的手拉手散步、最后的面对面坐着吃饭、最后的我和他一起站在阳光下、木棉花下、紫荆树下……因为我和孩子被分头重症监护了十几天,我们俩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女儿出生的第12天。第二天就是端午节,那晚上我爸爸抱着外孙,特别欣慰,说“杨氏门中,一脉宗亲”,说孩子像他,说我们夫妻俩要在农村都该当爷爷奶奶了……那样一个亲情漾漾的晚上啊,突然他当天晚上就中风了,倒在床边,几个小时之后才被家人发现……之后的几天他都是昏迷的。医生告诉我们:他这五天能醒过来,就能活过来,如果醒不过来,就永远醒不过来了。那几天全家人除了抱头痛哭就是分头各自垂泪。五天之后我一照镜子,头发中分那部分,全白了。
熬到第五天,父亲终于醒过来,但是不认识我们,自言自语,或盲目地盯着人与物,目光是那种冷漠到毫无内容的空洞。
又过了一个月,他慢慢地能说话了,逐渐地认得出我们了。
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把我、哥哥、弟弟全叫过去,他说他一定要站着尿泡尿。我哥哥和弟弟把他架到厕所,却完全没有让他自主地站着,一松手他就整个人往下滑,试了几次还是不行——此生再也不能再站着尿了,曾经那么刚强和要强的一个男人,哭了……从那之后,父亲很配合地插上了尿管,鼻子一边插着氧气管、一边插着胃管,胳膊上插着输液的套管……就这样度过了两年多。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什么叫“退行性变化”,才知道这个病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会带来怎样可怕的、摧毁性的打击。
他苏醒过来的那个月,我们全家人在医院陪他过了一个中秋节,他像过去的每一年一样,让我们轮流念月亮的诗,我们和他一起吃的一个大月饼,只是他的那一块,是用粉碎机打成糊糊,从鼻饲管里给他灌下去的……这是一个特别凄惨的中秋,因为一直在流泪,全家人老老小小地都在互相安慰着流泪……但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又是多么珍贵的一个中秋,因为那时候父亲还认得我们、还会念诗、还会笑与哭……再之后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就管我叫“东阳”(妈妈的名字),可能是因为我胖了,他把我当成了妈妈。他不停地说,“你要把三个孩子带大,事情已经这样了,没有办法了。”我跟父亲说:“爸,我们三个已经长大了。”他就说,“不光带大,要把他们带成好人。”我说:“他们都是好人……”多么悲凉啊,曾经他那么为我们骄傲,他常常跟邻居同事说,我女儿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大儿子是大学老师、我小儿子是个破案能手,是刑警队长……他真的为我们骄傲。
但现在他没有意识了,所有人都不认得了,掐他他也不痛了,只有特别大声响的时候会扭头看一下,只剩下最基本的身体本能反应,看着他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地藏经》里那句话:“不知魂神当至何趣”?我的父亲、得了这个病的父亲,他的魂神到底漂游到了哪里?
曾经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付出过那么多心血的老父亲,他在人生的弥留阶段完全忘记了我们已经成长!
篇三:要为更多的人点一盏灯
我小时候,父亲会骑一辆自行车,前杠上坐着哥哥和我,后面妈妈抱着弟弟坐上去,一辆车就这么载着全家人,骑到一个河边游泳,捉小鱼小虾……这几乎是我记忆最深的童年周末印象,我的父亲是那么强大!
小时候我问他,写信是怎么回事?他把我带到一个绿色的邮筒前面,告诉我:这个叫做邮箱,我们把要说的话放进去,那边你想念的人就会听到你说了什么,如果你很长的时间不给它喂信,它就会又饿又渴。他说邮箱张着大嘴,是在替远方的人说:“我要喝水”……时至今日,邮箱这个东西都很难看到了,但偶尔走进邮局,我还是会想起来父亲压着嗓子说的:“我要喝水”。
还有一次我问爸爸:为什么大家都睡觉了,路灯还亮着——爸爸没有回答我,到了晚上他带着我,到家附近一个特别荒凉的桥头上坐着,数路过的行人。一直数啊数,困得打瞌睡了,他还让我数。那一晚上,我和爸爸一直数到11点多,我记得,有30多个人走过了那座桥。爸爸说“你记住,没有一盏灯是白白亮着的,总有人在你不知道的时候需要它。”
这就是我心目中善良、、最最亲爱的爸爸。可是到后来,他病了以后,他看不见光了,医生用特别刺眼的强光手电打他的眼睛,他也没有光感。为什么会这样呢,医生给我看他的脑电图,像一个干核桃一样,只有中间那个格,旁边是没有肉的。医生告诉我们说:他的眼睛是好的,角膜什么的都是好的,他没有光感反应,是因为这一部分脑神经已经萎缩,没有了,所以他看不见光了。为什么我会想起来他带着我在桥头数人这个事,我觉得我们几个孩子,可能最值得我们的优点就是善良,那种根深蒂固的对人的善意来自于这样的教育。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在桥头的那个夜晚,父亲告诉我:“没有一盏灯会白白亮着,总有人在你不知道的时候需要它。”
篇四:亲变成了另一个人
父亲第三次中风之后就彻底卧床了。他第一次中风时候,妈妈没有告诉我,那是2004年,我正在点灯熬油地备考读博。父亲发病时候是75岁,我印象特别深,也是春夏天,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等我考完试回家的时候,他还躺在床上,看到我心情特别好。他能慢慢地说话、能自己吃饭了。他告诉我:“爸爸不能保护你了,以后要靠你来保护爸爸了。”我当时一下子觉得没有了安全感——我们什么时候意识到父母老了?就是当你意识到他要依靠你,而你不能再依靠他的时候。
父亲是特别要强的人,而且不善表达爱意,这样的话他从来没说过。我说“爸你放心,我知道了。”在承诺这句话的一瞬间,我知道,我的父母老了。然后大概一个多星期后他就站起来了,行动自如,说话语言各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全家也就送了一口气。
他的第二次中风就是在2007年,那个时候开始有奥运圣火传递,当传到我家乡的时候,他正看直播,突然就中风了,等哥哥发现他的时候,已经间隔了40多分钟(后来我们才痛心地知道,这个病的送诊时间特别关键,所以他的身边不能离开人)。躺在监护室里,他昏迷了两天两夜,醒过来之后语言还是自如的,但一直不能走路,又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才慢慢会走路了。
当时全家人都不知道他的病是老年痴呆症,也就是脑萎缩症,只是从病征上知道叫“脑卒中”。
退休之后,父亲变得沉默,我们家阳台后面是个大足球场,他在阳台上看踢球的人,一看就是三个小时;踢球的人换了两拨,他还在看;回来喝点水,又去看。回到家不跟我们说话。有时候我说,爸,咱们聊会天吧。他叹气,还是不说话。他会去关心表妹的男朋友,保姆家的小朋友,而不关心我。我跟老公拌嘴了,哭了,打电话跟他倾诉,他不接我的话,握着电话就是不说话……全家人都觉得他变得特别自私,冷漠,在心理上疏离了他。
到第二次中风之前,他又新添了一个毛病,别人逢年过节送来什么月饼茶叶这些东西,他当着客人的面会翻开来看,看完,就把这东西拿走了,弄得我妈妈特别尴尬。客人走了她会跟我爸去生气,说了好多伤他心的话。爸爸还变得特别斤斤计较,他会跟我妈妈说,全家五个人,四个都姓杨,请你给我滚。我妈妈哭着跑出门。
我妈妈比爸爸小17岁,她当时只有17岁,就按照组织安排,嫁给了一个“最可爱的人”。她含辛茹苦一辈子没有任何怨言,老了,这个“最可爱的人”让她滚……她自己“滚”到宾馆里住着,天天暗自垂泪。我知道了这事儿打电话跟妈妈说:“妈你回去跟我爸说,全家五个人,四个都姓杨,其中三个是我生的,要滚也是你滚。”我妈想通了,理直气壮地就回去了。
现在说起来像个笑话,但是当时我妈妈真的很伤心。她不能忍受我爸爸变得那么自私,那时候我妈妈才五六十岁,还是很年轻的心态,而我爸爸已经走入重度脑萎缩的退行性变化中,他的手开始颤抖,头会摇晃,我们还以为这是正常的,人老了嘛——他“老糊涂了”,走路走着走着不知道回家了,他穿过一片森林,走到荒凉的铁路那边,回来以后跟全家人说,见到了表哥表嫂(其实他俩早在文革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他说“他们还请我吃饭,他们给我烙饼”,然后从兜里掏出来几块小石头……妈妈崩溃了,对我爸爸忍无可忍,一方面觉得他特别自私,一方面又觉得他不体贴,妈妈和一帮朋友在家里聚会,搞得挺晚,我爸爸站在客厅里,穿着家居的短裤,对妈妈的朋友说,“这么晚了,难道你们没有家吗,为什么不回去?”他还会早晨四五点钟就把全家人都叫起来,说你们不上班吗?
这些变化发生在三、四年间,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知道这个病叫“阿尔茨海默症”。
篇五:我们错过了给予父亲亲情的机会
后来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跟我说起,他爸爸是老年痴呆症患者,也是这样冷漠地对待他的妈妈,最后他妈妈比爸爸先去世,他说其实他妈妈是被气死的。
我这才知道爸爸得了“老年痴呆症”,而我发现真正需要帮助的是我妈妈和我们几个孩子,还有我的那些侄子、侄女,他们害怕爷爷,都不愿意去摸爷爷,不愿意看见爷爷。爷爷会问他,你多大了,你叫什么名字,你读几年级了,一天问四到五遍,他们从内心里抵触去见到这个老人,有恐惧感……我们都缺乏对这个病患的常识,我们苛责和疏远着年迈的、已经失去正常认知能力的老父亲。
这三四年的时间里,我终于知道我们错过了什么。我们错过了父亲人生中最后的理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本可以给他人生中最温暖的东西:亲人的理解和陪伴。如果当时知道这是一种病,就不会错过我妈妈跟我爸爸最后的情感交流的机会;如果知道是一种病,至少她不会受伤害,不会两次三次的离家出走,不会想不开……我妈妈完全把他当成一个一直习惯的那个爱人、而不是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
我们都错过了给予父亲人生最后时光,感受亲情的机会。想到这里我会非常锥心:是因为我们对这个疾病缺乏认知,而使得老父亲最后的人生孤单而凄凉。
篇六: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好
爸爸有糖尿病、高血压,医生不让他喝酒,我们偷偷把他的啤酒换成了一种叫啤儿茶爽的饮料,他喝一口就倒了,直接倒在了饭桌上。我说爸你为什么这样不配合呢?全家人都严厉地指责他,认为他不懂事,任性……可后来当我两岁的女儿不想喝牛奶的时候,她倒了,我会很耐心,我说宝贝你倒在地毯上怎么收拾呢?这个时候我知道没有理由责备小小的她。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要“给生命的两头同等关爱”。如果把80岁看成人生的平均寿命的极限,当他到了80岁以后,你就要把他完全看成一个婴儿,那样去教他,体谅他,宽容他和放纵他。
从我父亲的经历中,我深刻体验到了什么叫生离死别。我们很多人经历的是死别,就是家里的祖辈,老去的同事,师长,他们死去了,那叫死别。老年痴呆症最残忍的一点是“生离”,他依然有生命的时候,他的理性和情感却退潮般一点点远离家人。
一个孩子是怎么成长的,倒过去就是一个老人怎么退化的:孩子生下来要先会吃,老人最后只会要吃的了;孩子随后成长,就学会了要妈妈,老人也是,他特别害怕陌生的环境,他只愿意跟家人待在一起;孩子随着成长,要在这一群孩子里面找认同感,要听表扬“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老人也是,到了老年痴呆症晚期的时候,听不得一点抵触的意见,受不得一点刺激,就跟孩子的这一头也是一样的;然后孩子随着成长,有了尊严、有了荣誉感、有了被肯定的需要,随着知识积累,有了逻辑判断、理性控制……老人恰是这样逆向地退行,退掉了荣辱感,推掉了理性与逻辑能力、退掉了行为认知、判断力,到最后退掉了亲情……一个孩子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这些从生理需求到社会需求的,一个老人就是怎么退行性变化退掉的——我们再不能把他当成一个老战士、老干部、老艺术家、老科学家……无论他之前是多么理性,多么智慧,多么有社会地位,他之后的退行都是绝对的、不可逆转的。
如果我们当时知道这个病是有干预手段的,8分钟就可以检测出来,用一个魔方,一个老人在一个小时玩出6面来,就是正常的,但是一个小时玩不出一面来,就不正常了,如果他不能识别颜色,就是中度的痴呆症了。如果告诉他这是个魔方,他不能重复的,这就是比较严重的了,如果把他这件事完全忘记掉,就是非常重要的痴呆症患者。
这么简单的诊断方法,我们却不知道。我们至少在五六年前就应该对我父亲进行药物干预,那么到现在他的生命至少还保有对亲情的认知,我们就不会这么遗憾。老父亲4进ICU都坚强地回来了——因为他的心肝胃脾肾全是好的,而脑萎缩了;他的眼耳鼻舌身其实都是好的,但意识没有了!这是多么惨痛的一种疾病!
我们老听那样的故事,老人被人骗了,把家里的存折拿出来给人家,这是痴呆症的表现,他失去了正常的逻辑判断,他会按照一个特别强硬的指令去行动,你让他干嘛就干嘛,所以老人不是贪便宜,这是老年痴呆症的一个重要信号。还有老人如果反复地在那唠叨,你多大了,你上几年级了,叫什么名字,这也是一种病态,他其实忘记了自己几分钟前说过的话;还有包括自闭,不跟亲人沟通的时候,已经是中度老年痴呆症征兆,我爸爸差不多五、六年前就有这个征兆,而我们只看到了他的自闭、自私,只感受到了自己的感受:我爸不爱我了,而没有把它当成一种疾病。
父亲母亲都曾经年轻过,而我们不曾年老过,我们应该知道他们走进暮年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科学地给予他们,这是对父亲母亲的大孝。
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何让我们的父母活得有尊严,让我们的家庭多享受些天伦,让我们挚爱的人,以及我们自己,能够有准备地走进暮年——这需要我们思考和行动。
第二篇:《被遗忘的时光》观后感——给生命两头同等的关爱
给生命两头同等的关爱
——观《被遗忘的时光》有感一群被困在记忆河流的人们,他们寻找生命的出口,他们寻找记忆的缺口。他们,就是失智患者。通俗的说,就是老年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症是严重的脑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一种残酷的疾病,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能力、语言能力和感觉能力的下降,多数患者发病后几年内还会因脑衰竭而死亡。虽然药物可以延缓发病进程,但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痴呆患者会隐瞒或者掩饰被诊断为痴呆,主要原因是耻感和遭遇歧视。40%的痴呆患者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排斥。有60%的痴呆患者表示,他们被诊断为痴呆后,最可能疏远或者失去联系的是朋友,其次是家人。
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关注这方面了,但路还要走很长,毕竟主流关注这个疾病的起步还是太晚。《被遗忘的时光》这部以关怀失智老人为主题的纪录片,环绕几个家中有失智老人的家庭,以细腻镜头,记录现今社会鲜为人知的角落。
其中,小洁的母亲景珍的病情已经到了让人心酸的地步:老奶奶屡屡神色茫然地站在自己的丈夫的墓碑前,轻声询问这地下长眠的人与我们有何关联?当听到“是你先生”的时候,老太太放声痛哭,“我有先生死了?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呢?”
当这些失智老人们渐渐遗忘,在记忆缓慢归零的过程里,身边的家人开始整理过去的照片与回忆中的点点滴滴。在家人的细心陪伴下,他们用爱找回记忆的缺口,或许那些被老人家遗忘的时光,会在子女多年后的回想中被唤醒,被刻画得更深刻,每说一遍故事,那些模糊的轮廓也就渐渐清晰起来,并让家人更珍惜曾经相处过的时光,但这段生命中最漫长的告别,只为了让你记得,爱、永远都在…
第三篇:母爱超越生命感恩励志美文
我所做的医学实验中的一项,就是要用成年小白鼠做某种药物的毒性试验。在一群小白鼠中,有一只雌性小白鼠,腋根部长了一个绿豆大的硬块,便被淘汰下来。我想了解一下硬块的性质,就把它放入一个塑料盒子中,单独饲养。
十几天过去了,肿块越长越大,小白鼠的腹部也逐渐大了起来,活动显得很吃力。我断定,这是肿瘤转移产生腹水的结果。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小白鼠不吃不喝,焦躁不安起来,我想,小白鼠大概寿数已尽,就转身拿起手术刀,准备解剖它,取些新鲜肿块组织进行培养观察。正当打开手术包时,我被一幕景象惊呆了。
小白鼠艰难地转过头,死死咬住已有拇指大的肿块,猛地一扯,皮肤裂开一条口子,鲜血汨汨而流,小白鼠疼得全身颤抖,令人不寒而栗。稍后,它一口一口地吞食将要夺去它生命的肿块,每咬一下,都伴着身体的痉挛。就这样,一大半肿块被咬下吞食了。我被小白鼠这种渴望生命的精神和乞求生存的方式深深地感动了,收起了手术刀。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来到它面前,看看它是否还活着。让我吃惊的是,小白鼠身下,居然卧着一堆粉红色的小鼠仔,正拼命地吸吮着乳汁。数了数,整整十只。
看着十只渐渐长大的仔鼠没命地吸吮着身患绝症、枯瘦如柴的母鼠的乳汁,我知道了母鼠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
那一天终于来到了。在生下仔鼠二十一天后的早晨,小白鼠安然地卧在鼠盒中间,一动不动了,十只仔鼠围满四周。
我突然想到,小白鼠的离乳期是二十一天。也就是说,从今天起,仔鼠不需要母鼠的乳汁,也可以独立生活了。
面对此景,我潸然泪下。
第四篇:感恩励志美文
每逢11月第四周星期四,美国的大人小孩们就迎来了自己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感恩节。这个节日始于1621年。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节,届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其盛大、热烈的气氛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我们中国人,也在这一天,感谢应感谢的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社会人际关系更和谐!
感恩节到了,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自己遇到的每一个人,在这一天,真诚的给他们祝福。
在这个世界,我们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有古怪脾气和不同习惯的人,无论是积极的或者颓废的,贫穷的还是富裕的,我们都该为着能遇见他们而高兴,是这些人丰富了我们人生的旅途,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或者波澜壮阔,但风雨过后,阳光也总会来临。我们理应感谢他们,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在这一天,我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他们,也愿意为他们送出祝福的话语。
爸爸妈妈你们可知道,儿在为你们默默的祈祷,愿你们心情舒畅似年少,快快乐乐没烦恼,想起我来都是笑,每天都似阳光照耀。
难忘是你我纯洁的友情!可贵是永远不变的真情!高兴是能认识你!献上我最爱烤火鸡,祝你感恩节快乐。
我愿是候鸟,在迁徙的路上伴你飞翔;我愿是雄鹰,在攀登的途中给你勉励;我愿是火鸡,在感恩节被你品尝!呵呵,这样的朋友够仗义吧!感恩节快乐喔!
送你一条祝福的围巾,用它的温暖抵御寒风的侵袭,让你的世界永远喜悦温馨,天冷了,多保重!感恩节快乐……
滴水之恩,来日我当涌泉相报。
感谢你的关怀,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你对我做的一切……在这个充满感恩之心的节日里,请接受我最真心的祝愿:一生平安、如意、健康、快乐
你的灿烂笑容长留我心中,你的亲切话语永伴我左右,你的热情激励鼓舞我前行,你的真诚帮助温暖我心房,在这感恩节来临之际,真诚的对你说声:谢谢……
谢了,哥们,下次有事儿别忘了找我!
天地间有一种东西叫雪,从天而降,落地而化;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叫爱,自吸引中诞生,升华中融洽;朋友中有一个人是你,识于偶然,止于永久。感恩节快乐
我愿是候鸟,在迁徙的路上伴你飞翔;我愿是雄鹰,在攀登的途中给你勉励;我愿是火鸡,在感恩节被你品尝!呵呵,感恩节快乐喔!
第五篇:感恩生命美文
篇一:(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青春的记忆_感恩生命
凋零的花瓣透出的是生命的终结,枯萎的落叶宣告的是生命的停息;雍容的牡丹彰显的是生命的华贵,繁盛的大树凸现的是生命的粗犷。生命不仅给生物以形体,还赋予它无可比拟的华彩。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丰富的感情。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甜蜜的镜头。
存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我们正在经历的生命、身边的生命,悉心呵护,使其免遭创伤。篇二:美文,感谢生命里有你
美文-感谢我的生命里有你
the best kind of friend is the one you could sit on a porch with, never saying a word, and walk away feeling like that was the best conversation youve had.a good friend is a connection to life-a tie to the past, a road to the future, the key to sanity in a totally insane world.in everyones life, at some time, our inner fire goes out.it is then burst into flame by an encounter with another human being.we should all be thankful for those people who rekindle the inner spirit.在人生旅途之中,在某个时候,我们内心的火焰仿佛熄灭,这时有一个人走进我们的生命,我们内心的火焰重新点燃。篇三:感恩的心(美文)感恩的心
甚至不同层次官员的就职或述职或离职演说中,也屡次的听到说自己是怀着感恩之心走上或从事或离开自己的岗位和职务的。大概忘恩负义实在是人的一种天性,所以强调感恩之心的呼声很高。
中国传统的所有道德中都憎恶和鄙视恩将仇报,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戏文都进一步渲染和用形象说明恩将仇报的人没好下场。对于这个认识,没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
每个人在人生的几十年里,也受人恩泽也施人恩惠。惠人时,惠人事,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受惠时,受惠事,有长有短有轻有重。最崇高的人性教诲说,给予人是不应当想着回报,受人恩惠则一定要加倍偿还。普通的人生感悟是,给与和得到应当平衡,我不欠人,人也不要欠我。
有时回想过去,突然会记起还欠某人某时某刻的一个人情。而在很长的时间里已经把这个人情忘记了。并且显然在想起来这个人情的时候,已经过了偿还这个人情的最佳时刻,只好在心里很懊悔。只好在懊悔之后追加一份遗憾。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懊悔和遗憾。因为即使永久的怀着感恩之心,还有时机和际遇。
一个年轻人被重用,在众多人中被脱颖而出的重用。当时的心情是必报知遇之恩的。但是当时他知道这样的恩泽不是一瓶酒两盒补品就可以回报的,只是在心里暗自发誓,等自己有了条件一定好好的答谢与感激。
这个感激在施惠者那里,可能也已经淡忘了,毕竟很多时候用一个人对于一定职位的人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也可能没有被忘却,因为用这个人有一定的难度和争议,因为用这个人费了一定的心思和关系,或者是对于这个人抱有很大的期望,如此等等。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心态,但再不在乎的人心里也会对于这一类事的不同处理方式有所评价和有所感受。
有一段时间,我与一位大姐有文字往来,互相交流关于与女儿相处的经验,还有很多别的生活感受。虽然不过只是生活点滴,但彼此都有些收益,起码是一种倾诉。后来,这样的文字渐渐的中断了。几次我都很想恢复,想坐下来写一个长一点的信,告知自己的近况。
不仅仅是平日的交流,大概,我们对于很多有恩惠的人和事都是这样——虽然不能说没有感恩之心,却着实缺乏实际的细致做法和涌泉一般的情绪。如果用务实一些的说法是,还是没有真正的重视这些恩惠,没有认识知恩必报的重要和必要。
感恩的心之不易,感恩的情之不长,还与我们因存在而产生的价值观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其实心里都存有对一定的人一定的事的感恩之情,但是这些情分用世俗的标准看有时不是非常重要。
很简单的例子是,在一位曾经有恩惠于自己的上级和现在对自己并没有特殊好处的上级之间,更多的人会选择把重心转移到现在的上级这里。
这种现实无可非议。
现实的急功近利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很多不言自明的潜规则,使很多人和很多事开始要求即刻对等的回报。这使人与人的关系有明码标价之嫌。
在这样的一种人际舆论和环境里,用权力换金钱的赤裸哪里还容得下对于滴水之恩的深层理解和涌泉相报的感恩之心。很多的交换很多的交易很多的即刻兑现把很多事情和关系都变的简单而粗俗。权力和金钱,这一对又成事又败事的兄弟,在几乎无所不包的影响着一切。
有些报答是无形的,我们不会每天都合掌向太阳月光致意,但我们的心里却应该永远存留着对于自然的敬畏,因而学习与掌握同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有些报答是有形的,不仅有形还有时效。涌泉相报滴水之恩不仅仅是一个为人理念,还应该是一个自然的为人习惯。
老生常谈的话是:看一个人不要看怎么对自己要先看怎么对别人。
世态炎凉的慨叹是什么时候都会有的,有时是己对人的有的是人对己。其实世事就是这样,我们有时受别人的伤害有时也在有意无意的伤害别人。从感恩之心的角度来说,在自己的心里何时何地都应该对人对事多些感激少些埋怨,还要更少些被别人埋怨的世故与知恩不报。
我年轻的时候,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好几年春节值班时总会有一位领导给我送一饭盒热饺子来,很香。后来我们都调离了,天各一方。可心里一直记得那饺子,也想过在自己有家以后请那位领导来吃顿饺子。结果当然是没有。甚至以忙碌为借口联系都很少。再得到的消息是那领导已经辞世。
在后来的很长时间,每到春节,心里都会想到很多年前值班室的饺子。想到了,就隐隐的有些痛。方知道怎样是滴水之恩。方知道那水滴是怎样的凝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