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1:2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第一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表示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计算下列的算式,并说说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2+3= 10-4-2=

2+3+4= 8-5-2=

出示算式 2+3-4= ? 8-5+2=?

师:比较算式2+3-4和8-5+2与上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这两道算式中既有加法也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运算,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加减混合)

二.讲授新课

过渡语:同学们表现得不错,所以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天鹅湖。据说那里有这么一则传说: 从前在天鹅湖里有一只很活泼好动的小天鹅,大人们常把它小可爱,小可爱总喜欢到处游玩。有一天,它闯祸了,它把它们的天鹅王国的国宝给弄坏了,国王很生气,没办法原谅它,想把它处死,经过所有人的求情,最后决定,让它去完成一道数学题,如果它完成了就可以免去它的罪行,但是最后小可爱还是没有办法完成任务,国王就把它打入大牢。今天如果同学们能够帮助它完成这些数学问题,小可爱就能够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你们愿意帮助小可爱吗?那么我们就一起去天鹅湖看看吧,到底国王给小可爱出了什么问题?并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们说说

(通过多媒体演示天鹅飞来飞走变化的过程)

⑴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湖中有几只天鹅?(是边演示边讲解)

⑵演示又飞来了3只天鹅的场面

师:这时湖里有几只天鹅在玩呢?

⑶演示湖里有7只天鹅飞走2只的画面

师:这时只剩下几只天鹅在湖里呢?

⑷让学生把图意重说一遍(教师演示画面)

师:请你把刚才看到的给同学们说一说

师:你能根据自己说的和看到的列一个算式吗?

师:原来湖中有4只天鹅,又飞来2只,应该怎样列表示?

生:原来湖中有4只天鹅,又飞来2只是用加法4+

3师:后来又飞走了2只又怎么办?

生:4+3-

2师:请同学们算一算4+3-2=?并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第二是几减2,为什么?

生:

⑴出示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天鹅的画面

⑵引导学生说图意

⑶引导学生根据屏幕图意列算式

生:4+2-3=

师:上面的算式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汇报

⑷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顺序)

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一样吗?

(都是从左到右的顺序)

做一做

出示第75页的做一做图画,让学生观察并讲出图意列算式

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是?

生总结

第二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沛明实验小学

罗秀琴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作引、做好铺垫

口答。

17+6-5 17+8-12 24-10+7 20+30-10 25-4+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连加和连减。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

A、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

B、小组交流、指名板演。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四、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并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4、完成书本30页的思考题。

五、总结质疑,合理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谁值得你学习?为什么?

五、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车上原来有67人,到车站后,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67-25+28=70(人)

42 67 - 25 + 28 简便写法: - 25 42 70 42 + 28 70

第三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列竖式计算: 26+34+7= 87-43-15=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1)教师出示情境图,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得出:有人下车,下来了25人,有人上车,上去了28人。

教师指出: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则,有秩序地先下车再上车。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图意吗? 学生说图意:车上原来有67人,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又多少人?(1)你能列出算式吗? 67-25+28= ① 口算: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② 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能否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有没有简便写法?

教师小结:加减混合的口算,我们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加减混合的笔算也同样如此,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算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2.教学例4.(1)同学们刚才解决了加减混合的列竖式的计算,这一题也是有加有减,还有小括号,想一想这样的题目应该怎么算呢? 出示题目:72-(47+16)

交流讨论:这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学生交流)

小结: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你能自己计算吗? 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交流。根据列竖式计算,说一说第一步算什么? 提问:第二步算什么?

(2)讨论:这道题能否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

解因为要先算小括号imian的部分,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也不能连着写。)3.小结:

引导:①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1)完成第2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1.数学小医生

(1)73-36+18=76(2)25+47-18= 76-(36+22)= 让学生先自己判断,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开火车直接写出得数。

3.完成练习五第5题。把得数填在括号里,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获得了哪些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8+22= 57-30= 16+5-10= 21+30= 25-17= 12-8+16=

2、笔算:48+36+15= 90-25-31=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乘过公交车吗?你平时乘车都去过哪里?乘公交车应该注意什么?

2、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出示例3。

师: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那。

(1)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根据算式让学生再一次理解题意:67表示什么?25表示什么?28表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1)师提问引导 67-25+28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那该怎么办?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3)分组讨论如何笔算67-25+28。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计算方法。最后在练习本上试做。

4、汇报成果,比较评价。

(1)指名两位学生(板书各种算法)

(2)引导观察,对比上述两中计算方法,师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5、课本第28页,看书并完成书本填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8页“做一做”。指名两位同学板演,全班齐练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计算

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67-25+28=70(人)竖式

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或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难点: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

50-30-6=

42+8-30= 78-40-6=

52-(12+8)=

70-(18-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出示例 68-29+51=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第一种虽然最后得数是一样的,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是有错误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步忘了进位.第二种抄错了运算符号.导致最后结果是错误的.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的两道题.(1)56+24-30=

(2)67-34+39= 指名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对第(1)题的第二步能自觉用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 2.出示例4 72-(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两道题.

(1)32+(55-46)=

(2)76-(13+42)= 订正时,提问:

(1)第(1)题有简便写法吗?为什么可以写成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在书上填数. 2.对比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

81-52+48

70-(23+35)

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2)口算下面各题

55+30+8

56-3+9 42-(8+34)

81-7-70 35+(10-6)

74-(80-6)由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得数.

3.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第(1)题错,第(2)题对,遇到小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用简便写法.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第5题和第9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加减混合式题(不带小括号和带小括号的)及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用竖式计算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因此,采用由学生试算,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中的良好习惯.但对有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有的没有简便写法,有的有简便写法,这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例4时,先放手让学生试做,根据学生试做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没有简便写法.紧接着安排“做一做”的两道题,其中第(1)题由于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有简便写法,什么情况下则不能.在巩固反馈环节时,采用判断的形式加以巩固.这样安排,突出了这节课的新知识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的能力.

第四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定3道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10-3-4=8-2-3=9-0-6=

9-2-5=10-1-6=5-3-1=

2+4+3=3+2+2=1+5+4=

二、教学加减混合计算。

1、教学天鹅例题1。

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天鹅。

问:原先有几只条天鹅?

演示:飞来3只天鹅。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演示:又飞走2只天鹅。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联系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进行计算,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过程和方法

借助直观演示,使学生学会观察反映连续变化的情境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用数学的意识。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情境,调动已有经验,学习、探究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克服因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而产生的困难,正确计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与情境图相关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图列式。

(1)分别出示:

由学生介绍图意。

(2)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用连加或连减的理由。

(3)学生计算,并说一说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2.口算:3+2+3= 6+2+2= 9-2-5= 8-4-4=

【设计意图】复习连加连减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激活已有的经验,为本节课学习加减混合计算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1)利用天鹅图片,分步演示例1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依次得到以下信息:

①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

②飞来3只后。

③又飞走2只。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3)指名完整叙述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将静态的情境图以直观演示的方式分步呈现,让学生置身其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情境,进而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联系实际情境,认识主题图。

(1)组织学生讨论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并利用课件根据变化的过程分别出示两幅静态图。再通过标注箭头的方式将两幅图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连续的图。

(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边打手势边叙述图意。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主题图的来源,学会观察连续图的图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为以后的看图列式打基础。

3.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问题情境:4+3-2

追问算式4+3-2的含义。

(2)组织学生讨论,明确:我们把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指导学生读算式。

(3)组织学生探讨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

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或对照情境图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明理由。

②指名计算,老师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用不同的颜色写出第一步的得数7。

③讨论:“7”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用“7-2”?请联系实际情境或情境图加以说明。

4.巩固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2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名说出图意: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①怎样用算式表示问题情境?

②怎样计算4-2+3?重点理解第二步用什么数+3?为什么?“2” 是怎么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情境图自主探索,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围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展开讨论,深化学生对加减混合计算的认识。在教学中注意由扶到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5.组织学生观察比较:

(1)比较4+3-2和4-2+3,明确:都是加减混合计算。体会: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2)比较加减混合计算与连加连减,明确:都是两步计算式题,计算方法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看图列式计算:教材第67页“做一做”。(加强巡视与指导。)

(2)抄写算式并计算: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2题。(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2.综合练习。

(1)游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1题。

(2)游戏:跳房子,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5题。

3.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3题。

【设计意图】三个层次的练习目标指向不同。基础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综合练习将加减混合计算与连加连减放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借助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独立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

四、总结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并用迁移、类比的方法探究新知。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二、新授: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课件)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体育运动,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取得了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那你们也一定很喜欢自行车环城赛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看一场精彩的比赛!下面是每天的赛段里程,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张赛程表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出示)

日期

赛段

里程/千米

27日

第1段

39.5

28日

第2段

98.8

29日

第3段

165

30日

第4段

80.7

31日

第5段

99.4

总里程

483.4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互相说一说,你有几种方法解决妈妈提出来的问题?

(2)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解决吗?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三种方法同桌说说每种方法的运算顺序教师总结出算法出示大屏幕上学生读

(板书)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4、认真观察三个不同的综合算式,从中发现算式

483.4―(39.598.8)和483.4―39.5―98.8是相等的。

5、想一想:整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在小数中适用吗?(适用)

你觉得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和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你有哪些凝问?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我会填)

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要()

7.4-3.41.6先算()再算()

8.75-(2.75+3)先算()再算()

2、第二关:我会判断

(1)4.8-1.25+2.75(2)39.9+(20.1-1.54)

=4.8-4=3.99+18.56

=0.8()=22.55()

3、第三关:我会计算:

85.7-(15.3-4.8)19.9214.4-9.92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在同一个算式中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赛段结束后,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1)483.4―(39.598)(2)16580.799.4(3)483.4―39.5―98.8

=483.4―138.3=245.799.4=443.9―98.8

=345.1(千米)=345.1(千米)=345.1(千米)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材(p22~p23),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购物等,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1、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

=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投影出示

(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34+56=90 678-299=379

90-45=45 379+546=925

2、大显身手

(1)295+326-483 420+191+78

205-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5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小结: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数学24——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3、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探究新知

师:小化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化还剩多少元钱?

生: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要想知道小化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让学生弄明白问题与条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生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100—29—56 用竖式进行计算(要学生说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多练习几遍,一定要让学生扎实掌握。)

100—29=71(元) 71—56=15(元)

29+56=85(元) 100—85=15(元)

100—(29+56)

(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进而了解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

152—79—25 252—116+58

152—(79—25) 252—(116+58)

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数和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带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练一练

第2,3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己计算然后再交流。(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计算法则。)

另外,2,3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像第三题可以连续减两次,也可以带上小括号。不论是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说清理由。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例4。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练习题:

1、竖式计算:36+28+17= 65-25-2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2、列式计算: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一辆公交车缓缓地进站了。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师: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67-25+28=尝试计算。(学生独立试做。)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教学例4

(1)出示例题,请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在做加减混合时,应该怎样做?

(2)小结:在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第二关:我会解决问题。

学校合唱队原来有65位同学,27位同学毕业了,又加入了25位新同学,现在有多少位同学?

第三关:我会应用。

(1)应找回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例4)。 2.第30页练习五,第7题。 3.第3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讲解示范

教学准备:

PPT课件、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明白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行列式,进而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4×3=12 12+7=19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为什么先算4×3?

4×3+7

7+(4×3)=7+12 =19=12+7=19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精讲点拨

(一)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7+12=19

4×3+7=12+7=19

问题:

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二)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12÷3=7+4=11

问题:

1.谁来说说这道题应该如何计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为他们交流提供了依据,发现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结合情景来理解运算顺序更自然、深刻。)

四、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20-8÷2 7×5-3 4+4×6 81÷9+2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小动物回家(连一连)

(三)在○里填上“>”“<”或“=” 54÷9÷2 ○ 3 3×6÷2 ○ 13+56÷7

3×7-16 ○ 27 45-9×3 ○ 5×8-18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小结、作业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7

课题:

歌手大赛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6+54=74-26=

3.6+5.4=7.4-2.6=

2、递等式计算

36+18+64125-27-73

二、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三、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口述,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不计算,你知道谁的得分高?

生4:5号选手的得分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我是通过估算的方法知道的……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解决“5号选手比9号选手的总分高多少?”这个数学问题吗?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师:这道算式里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9.43-8.65-0.40

=0.78-0.40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四、拓展训练

2.35+4.28+0.65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比较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加简便?

小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要注意什么?

五、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有哪些异同?”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67-68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准备:练习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

8-2-3=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计算5+3+2和10-5-3时分别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

二、新课引入

在复习题后面的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

10-5+3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要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有7只天鹅飞走两只的场面。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4+3的后面加写-2,把算式写完整。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在减2?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说说算是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混报交流讨论,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表明的计算顺序依次表示出这两部分。

教师:第2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2、学习例2:

(1)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后,又飞来了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是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叙述板书。

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第2步是那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的得数2和3相加。

(3)引导学生总结夹剪混合计算的计算过程,谁能说说他们的计算顺序。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完成67页做一做的练习。

(1)小鸭子戏水,水潭里有6只小鸭,又来了3只。然后又走了4只.

(2)让学生根据鸭子来去的的过程把算式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鸭子来去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计算:5-2+3=

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顺序和第2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题。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完成练习十五的第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6-3-16+1+2

10-5-2 2+2+2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复习连加和连减运算的顺序。

2.争做文明小学生。

出示两幅关于群众乘坐公交车的图片,让学生评一评两幅图中的行为,如果你是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上下车时应该怎么做?(强调有序下车,排队上车,做文明小学生的规范意识。)今天,就让我们化身小记者一起来公交站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演示例题情境动画,学生观察动画,寻找数学信息,自问自答。

(1)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问:车上还有几人?

你会列式解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7-2=5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图例,发现数学信息:然后上车3人。提问:现在车上有几人?

要求学生自问自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5+3=8

(3)教师回答“现在车上有几人”这个问题,直接出示一个算式,要求学生根据动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尝试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确定运算的顺序。(打开课本第74页,完成例题的填空)

7-2+3=8

观察、比较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哪种更简单些?

相同点:(1)都是先算前面的运算,再算后面的运算。

(2)左边两种运算,右边也是两种运算。

不同点:左边两道算式,右边一道算式。(通过比较,让学生直观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简洁。)

2.深入探索,揭示算理,研究算法。

出示植树图,要求学生根据先根据图1说出图意,再出示图2,获取数学信息,尝试提出问题,并列这样的简便算式解答。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板书:6+2-3=5

集体分析计算的过程,确定运算的顺序。

3.分析算式,揭示课题。

观察这两道简便算式与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与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何异同?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小结。

(1)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板书课题)

(2)加减混合的算式计算同连加和连减计算的顺序一样,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从左往右算。

三、巩固练习

1.图式结合题。引导学生根据部分算式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闯关题

(1)计算题。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明确运算的顺序。

(2)送鱼雷回家图。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将鱼雷送回自己的.家,集体核对结果。

(3)看图说话列式。

谈话:动物游乐园有猴子、小猪,还有兔子。根据老师的要求,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书上填空,填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师依次出示三道算式,请同学说说老师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课后作业:完成书本上第75页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7-2=5

5+3=8 7-2+3=8

6+2-3=5

前——后

左——右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上车、下车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加减混合的现实问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还安排了一幅可以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的图,意在让学生体会生活里的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

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闯关游戏,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目用游戏的形式展现,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地显现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游玩中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以鼓励的语句结课,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课文第87-88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用有序的思维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还记得前几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吗?那些桃子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例题情境。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 吃了3天 每天吃9个)

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还剩多少个?)

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A“ 还剩多少个?”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计算,想不出来的可以与同桌商量。

C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3、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板书答句)

1、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同桌交流。

班内交流:

(1) 根据吃了3天,每天吃9个,能够算出3天吃了多少个。(从已知条件想起的。)

(2) 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的个数和吃了的个数,吃了的个数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应用

1、出示教学“试一试”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有信心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还有不同方法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提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车)乘过车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是怎样的情况?(在途中停靠车站的时候,有些人会下车,有些人会上车,一般规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你能看懂着些统计表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独立把算式列在课堂本上,并写出答句。然后填写表格。

五、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11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拓展训练

2.35+4.28+0.657.66-3.54-1.46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12

学情分析:

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励学生口算,将两种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34+20+5= 86-6-50= 40+20+8= 90-60-10= 35-5+60= 50+30-10=

要求:先读算式,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例如:34+20+5= ,34加20,再加5等于几?先算34加20等于54,再算54加5等于59)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师: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哪里?

1、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

根据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会的不多,师引导)

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 多了几人?(3人)

怎样列式?(28-25=3(人))

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出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多了3人,如果老师想问你,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你会算吗?(个别学生回答,用28+25,其余学生予以否定,不能算)

(还少一个信息,还不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对,现在把这个信息告诉你,车上原来有67人,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这种算法学生理解的还是不好,只有个别学生会列式)

3、探究算法。

(1)师提问 67-25+28= 67+28-25= 你会笔算吗?(会),在笔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计算方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书写方面,画横线用尺子,别忘写横式得数)

把书翻到28页 做一做 选你喜欢的题目,笔算在练习本上。

(2)学生计算,师巡视。选出错例。

(3)指名讲解第一、二道题目,讲讲如何笔算。

(4)出示错例。请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予以纠正

(5)生齐说,师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56+34-20=( ) 78-24+39=( )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二)笔算

69+30-45= 71-65+43=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三)拓展题 谁来当大王?

自从孙悟空离开了花果山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山里的猴子们就开始争着要当花果山的大王。一只老猴子说:“我来出一道题,25+47+25-7-30=?谁能算出来谁就是大王。”结果没有一只小猴子能算出来。你来试一试吧!想一想,能巧算吗? 25+47+25-7-30=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本节课最大的的特点是“老师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计算,放手让学生自己讲解算法。效果还可以。练习有坡度。我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感觉不足的有: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在参与教学,但是有个别学生走神,而且学生还有拉长腔的毛病。总是觉得学生大了,不再注重物资奖励了,看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时刻要注意的事。

另外我也有一点感触,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13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化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被减数“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个难点问题。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学生自己去总结、整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为下一节课分数加减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探索留下空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简算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另外,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加减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解法,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学生学会分析把总数看作“1”,求剩余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和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析求剩余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关键是需要把被减数看作“1”。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1、将本课故事题目、顺口溜、结语等内容制成课件。

2、用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师:唐僧师徒一行到西天取经,路途遥远而艰辛,由于奔波劳累,大家口干舌燥,实在走不动了,师傅叫八戒去找些东西解渴,懒洋洋的八戒不去化斋,便从老农的瓜地里偷了一个西瓜,当师傅问他西瓜从何而来时,八戒吞吞吐吐的答不上来,这时师傅已经猜到八戒的西瓜八成是偷来的,因而十分生气,坚决不吃,并将八戒教训了一顿。悟空赶忙从八戒手里抢过西瓜说:“师傅不吃,我们3人就分了吧,每人吃1/2。”八戒一听急了,马上说:“不行,不行!西瓜是我拿回来的,我不能只吃1/2,没有1/4,也要1/5悟空就切了1/5给八戒。再切1/3给沙和尚,剩下的归自己,八戒一看直拍脑门大喊:“猴哥,我上当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戒为什么喊上当了?

出示题目:有1块西瓜,沙师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给悟空吃,悟空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读题,猜想:悟空吃剩下的西瓜,怎样求剩下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导入新课,能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还能把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师:花园里除了月季花和杜鹃花剩下的就是草坪了,你能说出如何求草坪的方法吗?

课件出示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

花园面积-月季花面积=草坪面积

花园面积-(月季花面积+杜鹃花面积)=草坪面积

师:谁能解释“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这两句话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花园的面积看作“1”。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师:现在花园的面积用“1”表示,月季花的面积用1/4表示,杜鹃花的面积用1/3表示,那么剩下的草坪面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1-1/4-1/3 1-(1/4+1/3)

师:你们真是好样的!那么老师前面刚给同学们讲的故事:1块西瓜,沙师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给悟空吃,悟空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可以列出以下算式:

1-1/3-1/5 1-(1/3+1/5)

师:这4个算式与前两节课学习的分数加减计算有什么不同?(前两节课学习的是加法或减法的一步计算,这4个算式有的是连减,有的是加减混合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我想大家对加减混合运算应该不会陌生,有信心独立完成吗?

3、两组同学在书上独立完成1-1/4-1/3 和1-(1/4+1/3) 两个算式的计算,另两组在练习本上计算

1-1/3-1/5 1-(1/3+1/5)

指名4位同学上台板演。

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

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难在被减数是个隐蔽的已知条件,要看作“1”,我在这个关键之处,以西天取经的有趣数学故事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作铺垫,再引导学生探究例题呈现的条件,抓住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这个关键,很自然地找到了隐蔽条件所应取的数值,这样化难为易,如何列式计算,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 1-(1/2+1/6

(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习十五第1题

3/4-5/8+5/6 4/5-(1/6+3/10) 3/7-(9/11-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与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一起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教师课堂巡视,选择典型错误分析原因。

师: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提醒学生用好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曲” 。

课件出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曲”

①认真审题是前提

②仔细思考是基础

③细心计算是关键

④自觉检验是保证

设计意图:将运算顺序编成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有助于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抓住典型错例展示点评,并用分数加减合运算“四部曲”小结,有利于学生避免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把花园的面积看作“1”

1-1/4-1/3 1-(1/4+1/3)

把一个西瓜看作“1”

1-1/3-1/5 1-(1/3+1/5)

把全国人口数看作“1”

1-7/10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 计算:

26+35+11 65-21+18 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

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215 112 + 103 + 88 或 +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

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计算

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关:

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 第三关:

王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三件商品:电话248元,果汁机187元,饮水机186元,她的钱包里有600元,够吗?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第60~6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两个情景。

(1)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不能确定)

(2)乘客上车、下车竟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

2、讲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7-2+3=8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动画。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一起说。

2、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高兴地带领大家往前走,穿过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意,填空。

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做错的改正。

3、多媒体继续演示:穿过草地,绕过池塘,大家来到了森林,出现“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小组里填空。填好后,在销赃里先说一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说:“小朋友今天的表现不错,其实,不只是大森林里有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你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到时候欢迎大家再来大森林里做客。小朋友,再见!”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五、教学后记:

第五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74~75页加减混合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教学准备:算式题卡,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连加算式3+2+5= 谁会读这个算式,指名回答。你能根据这个算式编一个故事吗,并且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指名2人回答。出示8-4-3=

谁会读这个算式,指名回答。你能根据这个算式编一个故事吗,并且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指名2人回答。这两道算式你会计算吗? 小结:虽然是一样的算式,但是可以讲出不一样的故事,大家的想象力课真丰富啊!

(设计意图:学生对连加连减并不陌生,所以计算不是难点,让他们把算式编出各种故事,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为后面加减混合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今天我们将边看动画片,讲故事边,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第一部动画片开始啦,仔细看哦!课件出示例14动画,你能把刚才动画片中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一听,最后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吗?同桌互相讲一讲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动画片”很感兴趣,但是要告诉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还要学习知识,所以要仔细。看完后学生可能语言组织的不够好,所以先让他们尝试着跟同桌说一说,既可以组织一下语言,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让不会说的同学跟上。)

2、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讲讲你看到的故事吧!指名2人到讲台前面指着图说一说,并问问其他同学是否同意。你能根据他们讲的故事列出算式吗?独立在作业本上完成,师巡视。展示作业并请展示者讲一讲这个算式的意思。这个算式你们会计算吗?指名回答。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总结:观察这个算式跟之前的连加连减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像这种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称它为“加减混合”(板书课题),但是在计算顺序上还是和连加连减一样,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通过观察、对比,自己总结出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第二部动画片开始啦,观察过后请根据这个故事完成数学书第74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算式。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第三部动画片开始喽,根据意思写算式,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说一说意思。

总结:刚才我们都是看动画片来完成这些加减计算的,同学们,现在不看图你们还会计算这些算式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图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计算的步骤以及理解加减混合的意思,接下来就要让计算变得抽象一些,下面以竞赛的形式完成第3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男生做左边一组4题,女生做右边一组4题。完成后直接出示答案,让学生自己核对答案,纠正错误!全部正确的给自己画一颗星。

4、想想做做第4题

请大家观察图,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写一道算式,如果还想写,还可以再写一个算式,请几位同学把算式写到黑板上让大家猜一猜写的是哪种小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根据自己的思路写出算式,板演的同学不要说出意思,让其他同学猜一猜,实际上是让学生把所有的算式都能理解一遍,让同学之间交流不一样的想法,既拓宽学生的思维,又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加减混合计算的知识,希望大家能讲出更多跟它有关的数学故事,下节课我们再来与同学分享!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教学的,首先我安排了连加和连减的复习,通过编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先把连加连减的意思理解透彻,再把计算过程完整的进行复述,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学过的知识,相对简单,所以参与度比较高。通过简短的复习,再以看动画这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刚才的编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把例题的图意说清楚。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组织一下语言,又可以让不会的同学跟着会的学一学。指名说完意思后独立思考如何列式,对于学生来说,明白例题的意思后写算式就会水到渠成了。在列式之后可以不算得数,先让学生结合主题图把算式的意思完整说一说,再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究。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之前连加、连减算式的区别,通过对比,学生发现之前学习的要么全是加法,要么全是减法,而今天学习的这个算式里面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最后师进行总结:像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就能理解这种算式的名称是这个意思。让学生试着探索计算过程,最后总结:加减混合计算与连加、连减一样,一般情况下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在练习中还是紧扣看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想想做做第1题,这是一个半开放的题目,已经提供了第一步,接着第二步学生基本能完成了,所以直接让学生在书上完成后再指名说意思,让学生上讲台说一说这个故事,并且把计算过程说清楚。想想做做第2题,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先说故事,把意思说明白了再列式计算。这题要比第一题稍微有难度,但是提供了被减数,所以先让他们把意思说一说再写算式。练习第3题是没有了故事情境,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计算情况,所以以竞赛的形式展开,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最后直接公布答案,让学生自己对照,节约了一些时间,最后可以让两名同学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巩固加减混合计算的步骤与方法。

最后加了一个看图写算式,在写之前让学生选择一种小动物然后再根据图意列算式,列好之后让学生直接板演到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这其实就是让同学之间进行思维交流,碰撞出火花,发现不一样的想法,拓宽自己的思维,而且学生对“猜”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主动参与进来了。

需要改进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发言多一些肯定,多运用激励式评语,或者是一些简单的手势,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肯定,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一些,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形式上再加入一些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下载加减混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董玉莲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通过交流、合作,体......

    乘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乘车”第二课时) 阳山县阳城镇中心小学 欧琼花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4页“乘车(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混合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2. 教学......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邯郸市邯山区教研室 岳焕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P28 页例 3 、例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加减混......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8页例3。教学目标: 1 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加减混合计算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联系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进行计算,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城关回小 谢翠玲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