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杨家庄小学
刘海飞
教学目标
1.经历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能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养成规范书写的领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掌握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他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生做在练习本上 二讲述新知
1.出示情境图
车上原来有67人,在南山站有25人下车,又有28人上车。现在有多少人? 2 理解题意,整理图中信息。
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3 探究解题思路并列式
思路一
求现在有多少人,就是从原有人数中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人数 车上原有人数-下车人数+上车人数=车上现有人数 列式为67-25+28 思路二 求现在有多少人,可以用车上原有人数先加上上车人数,再减去下车人数 车上原有人数+上车人数-下车人数=车上现有人数 列式为67+28-25 4探究67-25+28的计算方法 生探索师讲解
问题二导入
72-(47+16)= 1.读算式72减去47与16的和。
2.认识小括号
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3.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4.解决问题 72-(47+16)=9 三课堂小结
混合运算 在写竖式时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 3.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四,巩固练习
数学书28页做一做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尔王庄中心小学 李国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他们知道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加之前面对100以内连加连减的学习,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注意以旧带新,通过类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设计理念: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达标测评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通过闯关的形势,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1、笔算:90-58-30= 7+59+20=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2、列式计算: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借出5本,又买来4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老师又买来6本,借出去7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一辆公交车缓缓地进站了。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67-25+28 尝试计算。(学生独立试做。)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尝试练习。完成28页做一做。
56+34-20= 78-24+39=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怎样才能做的又对又快。(加减混合的运算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第二关:我的速度快。1、56+8-20= 65-9+40= 2、25+36=()-47=()+58=()-23=()+19=()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第三关:我会解决问题。
停车场上有50辆汽车,开走了13辆,又开进19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多少辆汽车?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式计算。第四关:我会应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请你根据生活情境编一道加减混合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30页练习五,第10题.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不含括号的)
车上原有67人,67-25+28= 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学生列竖式)现在?人?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的应用》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教材分析:“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他们知道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加之前面对100以内连加连减的学习,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注意以旧带新,通过类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设计理念: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达标测评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通过闯关的形势,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1、笔算:90-58-30= 7+59+20=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2、列式计算: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借出5本,又买来4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老师又买来6本,借出去7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他们知道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加之前面对100以内连加连减的学习,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注意以旧带新,通过类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设计理念: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达标测评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通过闯关的形势,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1、笔算:90-58-30= 7+59+20=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2、列式计算: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借出5本,又买来4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老师又买来6本,借出去7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一辆公交车缓缓地进站了。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67-25+28 尝试计算。(学生独立试做。)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尝试练习。
完成28页做一做。
56+34-20= 78-24+39=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怎样才能做的又对又快。(加减混合的运算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第二关:我的速度快。1、56+8-20= 65-9+40= 2、25+36=()-47=()+58=()-23=()+19=()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第三关:我会解决问题。
停车场上有50辆汽车,开走了13辆,又开进19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多少辆汽车?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式计算。第四关:我会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请你根据生活情境编一道加减混合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30页练习五,第10题.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得应用
车上原有67人,67-25+28= 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学生列竖式)现在?人?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 加减混合教案
加 减 混 合 运 算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课本第28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竖式计算: 46+25+29= 90-58-24= 1.指名到黑板计算,其他同学在作业本上计算。2.共同订正。
3.昨天我们学的是连加运算,今天我们将学习加减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题。
花店运来玫瑰花39朵,郁金香46朵,卖出了48朵。花店里还有多少朵花?
(1).学生齐读题目。
(2).说说怎样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式?(3).列式计算。39+46-48=(4).集体订正。2.学习例3。
(1).看图理明图意。(2).指名说说图意:
车上原来有67人,下车32人,又上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列式并计算(在课本上)。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28页“做一做”。(1).指名到黑板上计算。(2).检查。
2.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第二题。(1).叫三名同学到到黑板上计算。(2).检查完成情况。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不断复习,真正掌握加减混合运算。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是学习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只有少数几名同学计算起来有困难,而其他同学则不仅理解了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而且能正确地计算。
在本节课中,练习较少,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花的时间过多。在以后尽量缩短例题的时间,增加练习连习量。
第五篇: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
(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课件呈现
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应该线算什么?在算什么?
1、学生列竖式计算67-25+28=
2、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67+28-25=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72-(47+16)=
2、引导学生与67+28-25=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5、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跟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67-25+28= 70(人)
72-(4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