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史·贾逵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贾逵,真定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从狄青征侬智高,战于归仁驿。既陈,青誓众曰:“不待令而举者斩!”时左将孙节战死,逵为右将军先锋将,私念所部兵数困易衄,兵法先据高者胜,苟复待命而贼乘胜先登,吾事去矣。即日引军趋山。既定,贼至,逵麾众驰下,仗剑大呼,断贼为二。贼首尾不相救,遂溃。逵诣青请罪,青拊其背劳谢之。邕州城空,青使逵入括公私遗坠,固辞。是时,将校多以搜城故匿窃金宝,独逵无所犯。迁嘉州刺史。初,逵少孤,厚赂继父,得其母奉以归。至是,以母老辞,不许,而赐母冠帔。秦山多巨木,与夏人错壤,逵引轻兵往采伐。羌酋驰至,画地立表约决胜负。逵引弓连三中的,首下马拜伏,从逵取盈而归。徒并代路,专主管辟府军马。熟户散处边关,苦于寇略,逵差度远近,聚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都城西南水暴溢,注安上门,都水监以急变闻。英宗遣逵督护,亟囊土塞门,水乃止。议者欲穴堤以泄其势,逵请观水所行,谕居民徙高避水,然后决之。军校营城外者,每常朝,即未晓启门钥;或辍朝失报,启钥如平时。逵言:“禁城当谨启闭,不宜凭报者。”乃冶铁铸“常朝”字,俾持以示信。迁马军副都指挥使。延州旧有夹河两城,始,元昊入寇据险,城几不能守。逵相伏龙山、九州台之间可容窥觇,请于其地筑保障,与城相望,延人以为便。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数月而卒,年六十九。赠侍中,谥曰武恪。(选自《宋史·贾逵传》)
译文:
贾逵,真定藁城人。隶属拱圣军为士卒,官至殿前班副都知。跟从狄青征讨侬智高,在归仁驿作战。摆好阵势之后,狄青向众人宣誓说:“不等发令而行动的斩首!”当时左将孙节在战斗中死去,贾逵是右先锋将军,私下想到所率领的部队多次受困容易失败,按照兵法,首先占据高处的就取得胜利,如果再等待命令而敌人乘胜先登上高处,我们就要失败。当天就带兵朝山上进发。安定下来之后,敌人来到,贾逵指挥士兵奔驰下山,持着剑大声呼喊,把贼军截成两段。贼军首尾不能相救,于是溃败。贾逵到狄青处请罪,狄青拍着他的肩背慰劳感谢他。邕州城空,狄青让贾逵入城搜罗公家和私人遗留下来的东西,贾逵坚决拒绝。这时,将校大多以搜刮隐藏的东西为名盗窃金银财宝,惟有贾逵秋毫无犯。升为嘉州刺史。起初,贾连年少时父亲去世,他把大量财物赠送给继父,把他的母亲接回来奉养。到这时,他因为母亲年老而辞职,没有被朝廷允许,朝廷赐给他母亲帽子和披肩。秦山上有很多大树,和夏国的土地接壤,贾逵带领轻兵前去采伐。羌人首领奔驰而到,划分地界立下标记约定决一胜负。贾逵拉弓连中三次目标,羌人首领下马跪拜俯伏,听任贾逵满载而归。调到并代路,专门主管麟府的军马。熟户分散居住在边关,被敌寇的抢掠害苦,贾逵按照远近加以衡量选择,使他们聚成二十七堡,依次相望,从此灾害才停止。一天晚上,烽火多次发出信号,左右的人说应当起兵,贾逵躺着不答应。天亮之后对人说:“这一定是假的,如果有警报,可以在晚上发兵吗?”慢慢地查问这件事,果然是边地的人在烧遗弃的东西。都城的西南部水暴涨溢出,注入安上门,都水监把紧急变故向朝廷奏报。宋英宗派贾逵去督察,迅速用口袋盛土塞住大门,水终于被止住。议论的人想在大堤上挖洞来倾泻水势,贾逵请求观察水的走向,告诉居民移到高处避水,这样之后才把堤穴打开。军校在城外驻营的,每次定期常朝,在天亮时打开门锁,有时停止上朝而未通报,却还像平时一样打开门锁。贾逵说:“禁城应当谨慎打开大门,不应该依靠通报的人。”炼铁铸成“常朝”的字样,让通报人拿着以作信符。升为马军副都指挥使。延州过去有夹着河的两座城,开始时,李元昊来侵犯占据险要的地方,城几乎不能守住。贾逵查看伏龙山、九州台之间可容窥探侦察,请求在这个地方修筑军事建筑物,和延州城相望,延州百姓认为这很便利。元丰初年,为建武军节度使。几个月后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赠为侍中,谥号武恪。
第二篇:《宋史·张阐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张阐字大猷,永嘉人。幼力学,博涉经史,善属文。未冠,由舍选贡京师。登宣和六年进士第。迁秘书郎兼国史院检讨官。秦桧每荐台谏,必先谕以己意,尝谓阐曰:“秘书久次,欲以台中相处何如?”阐谢曰:“丞相见知,得老死秘书幸矣!”桧默然,竟罢。绍兴二十五年冬,帝躬揽万机,起阐提举两浙路市舶,升吏部员外郎。孝宗即位,阐权工部侍郎兼侍讲。金主亮死,葛王褒复求和,再议遣使。阐言:“宜严遣使之命,正敌国之礼,彼或不从,则有战尔。如是,则中国之威可以复振。”帝曰:“使者报聘,故事也,旧约不从,朕志定矣。”是冬,给札侍从、台谏条具时务,阐上十事皆剀切。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时进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工部例进官,阐辞。或曰:“公转一阶,则泽可以及子孙,奈何辞?”阐笑曰:“宝册非吾功也,吾能为子孙冒无功赏乎?”隆兴元年,真拜工部侍郎。阐奏:“臣去冬乞守御两淮,陛下谓春首行之,夏秋当毕,今其时矣。”会督府请受萧琦降,诏问阐,阐请受其降。俄报王师收复灵壁县,阐虑大将李显忠、邵宏渊深入无援,奏请益兵殿后。已而王师果失利,众论归罪于战。阐曰:“陛下出师受降是也。诸将违节度且无援而败,当矫前失,安可遽沮锐气。”帝壮其言,益出御前器曱付诸军,手诏劳浚,军声复振。屡引疾乞骸骨,帝不忍其去。阐请益力,乃除显谟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陛辞,其指时事尤谆切,帝眷益笃。居家逾月卒。(节选自《宋史·张阐传》)
译文:
张阐字大猷,永嘉人。幼小时努力学习,广泛涉猎经史,善于写文章。不到二十岁,由州学选送到京师。考中宣和六年进士第。升任秘书郎兼国史院检讨官。秦桧每次举荐台谏,一定先告知自己的意愿,曾经对张阐说:“你担任秘书郎多年,想要拿台中的官给你做怎么样?”张阐辞谢说:“丞相看得起我,能老死做秘书郎很幸运了!”秦桧沉默不语,终究罢免了张阐。绍兴二十五年冬天,皇帝亲自管理各项事务,起用张阐提举两浙路市舶,升任吏部员外郎。孝宗即位,张阐暂代工部侍郎兼侍讲。金主完颜亮死后,葛王完颜褒重又求和,再次商议派遣使节。张阐上言:“应当严格派遣使节的制度,端正相敌之国的礼节,他们如果不听从,就只有一战罢了。如果这样,那么中国的威势可以再度振作。”皇帝说:“使者互相往来通问是旧例,以前的约定不再遵守,我的意志已决定了。”这年冬天,皇上发出文书要求侍从、台谏分条陈述当时要务,张阐上奏十件事都切合事理。当时响应诏令的几十人,只有张阐和国子司业王十朋指明陈述时事,斥责权贵佞幸,没有什么回避隐瞒。第二天,召两人在内殿回答问话,皇帝大加称赞赏识,赐酒以及皇帝御书。当时献进太上皇帝、太上皇后的册宝,工部按旧例提升官秩,张阐辞谢了。有人说:“你升官一阶,就可以使恩泽延及子孙,为什么要推辞?”张阐笑着说:“宝册不是我的功劳,我能为子孙冒领无功劳的赏赐吗?”隆兴元年,正式拜为工部侍郎。张阐上奏:“臣去年冬天请求守御两淮,陛下说是从春初施行,夏秋季应当结束,现在是时候了。”适逢督府请求接受萧琦投降,皇帝问张阐,张阐请求接受他投降。不久报告官军收复灵壁县,张阐忧虑大将李显忠、邵宏渊孤军深入没有后援,上奏请求增添兵力作为后援。不久官军果然失利,众人议论都归罪于战争。张阐说:陛下出兵接受投降是对的。诸将违反指挥而且没有后援才失败,应当纠正前面的过失,怎能立刻挫折了锐气。”皇帝被他的话鼓舞,更多拿出宫中的器械盔甲交给各部队,写手诏慰劳张浚,部队声势重新振作。屡次称病请求退休,皇帝不忍他离去。张阐请求更加坚决,于是授任显谟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入朝辞别,他指陈时事尤其恳切,皇帝的宠爱更加深重。回家住了一个多月去世。
第三篇:《宋史杜莘老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杜莘老,字起莘,眉州青神人,唐工部甫十三世孙也。幼岁时,方禁苏氏文,独喜诵习。绍兴间,第进士,以亲老不赴廷对,赐同进士出身。授梁山军教授,从游者众。
秦桧死,魏良臣参大政,莘老疏天下利害以闻。良臣荐之,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迁秘书丞,论江、淮守备,上曰:“卿言及此,忧国深矣。”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入对,上曰:“知卿不畏强御,故有此授,自是用卿矣。”
金遣使致嫚书,传钦宗凶问,请淮、汉地,指索大臣。上决策亲征,莘老疏奏赞上,且谓:“敌欺天背盟,当待以不惧,勿以小利钝为异议所摇,谀言所惰,则人心有恃而士气振矣。宜不限早暮,延见大臣、侍从,谋议国事;申敕侍从、台谏、监司、守臣,亟举可用之才。”又言:“亲征有期,而禁卫才五千余,羸老居半,至不能介胄者,愿亟留圣虑”事皆施行。
幸医承宣使王继先怙宠干法,富浮公室,子弟直延阁,居第僭拟,别业、外帑遍畿甸,数十年无敢摇之者,闻边警,亟辇重宝归吴兴为避敌计。莘老疏其十罪,上曰:“初以太后铒其药,稍假恩宠,不谓小人骄横乃尔。”莘老曰:“继先罪擢发不足数,臣所奏,其大概耳。”上作而曰:“有恩无威,有赏无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诏继先福州居住,子孙皆勒停。籍其赀以千万计,诏鬻钱入御前激赏库,专以赏将士,天下称快。
莘老官中都久,知公论所予夺,奸蠹者皆得其根本脉络。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众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治郡,课绩为诸州最。孝宗受禅,莘老进三议,曰定国是、修内政、养根本。寻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杜莘老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众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
B.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众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
C.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众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
D.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众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一般有名又有字,古人尊者在卑者面前自称字,卑者自称称名,卑者称呼平辈或尊辈也称其名。当名字连着说时,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
B.廷对,这里指廷试,即科举考试会试中式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
C.疏,本文中指“条陈”;后专指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受禅,本是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后来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本文中指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莘老关心天下事,受到了魏良臣的举荐和皇上的赏识。他与皇上讨论江、淮守备之事,皇上认为他是忧国之人,提拔他为监察御史。
B.金派使者送来表示友好的书信,带来了钦宗凶吉的情况,请求淮、汉之地,指名索取大臣。杜莘老支持皇上亲征,但建议皇上多加考虑,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杜莘老嫉恶如仇。医官王继先恃宠贪赃枉法,杜莘老列举王继先十大罪状上书皇上,让皇上明白了要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并查办了王继先。
D.杜莘老在中都任职时间长,知公论褒贬所在,对那些不法之徒的罪行底细都掌握得清清楚楚。他不仅是一位敢于秉公直言的言官,他治理郡事,考核政绩也是各州中最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勿以小利钝为异议所摇,谀言所惰,则人心有恃而士气振矣。
(2)籍其赀以千万计,诏鬻钱入御前激赏库,专以赏将士,天下称快。
参考答案
4.C
5.A(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6.B(嫚书,指文辞轻慢的书信,根据下文信的内容,金派使者送来的是侮辱性的信。另,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不明确。文中指杜莘老所说之事都得以施行。)
7.(1)不要因为小小的失败就被不同的意见动摇,被献谀的话迷惑而放松警惕,那么人心有依靠士气就振作了。(利钝,顺利与不顺利,此处为偏义复词,偏指不顺利,失败1分;被动句,两处,1分,少一处倒扣1分;恃,依靠,依赖,1分;句意2分)
(2)没收的他的财产要用千万来计算(极多),诏令卖掉王继先的财物,把所得的钱放入御前激赏库,专门用来奖赏将士,天下百姓都拍手称快。(籍,登记,没收1分;赀,财产,财物,1分;鬻,卖,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杜莘老字起莘,眉州青神人,唐朝工部杜甫的十三世孙。杜莘老幼年时,正是严禁学读苏氏文章之时,而他却喜欢朗诵学习苏氏的文章。绍兴年间,杜莘老考中进士,因为双亲年纪大不能前往参加廷试,被赐予同进士出身。杜莘老被任命为梁山军教授,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
秦桧死后,魏良臣主持朝政,杜莘老上疏论述天下的利害之事。魏良臣向朝廷推荐他,杜莘老被分配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彗星在东方出现,高宗下诏求直言,杜莘老上书论述说:“彗星,是戾气所生,多为战争的征兆。国家为了百姓停止了战争,而将帅骄士兵惰,军政不整。现在趁着上天警告我们的机会来整顿人事,考虑那些令人担忧的事情,并加强预防,没有比这种事更重要的了。”他趁机陈述了时弊十件。当时应答诏令的人很多,皇上令选择其中议论切实精当的人加以推恩以勉励他,后来经过评审,杜莘老位于首位,因此他被提升了一级,升为敕令删定官、太常寺主簿,升为博士。轮到他回答皇上的提问,他说:“金人即将撕毁盟约,我们应该整顿边备,不要依赖敌人不会侵犯,要依靠我们有所准备迎击他们。”皇上再三称好。
宋朝国都南迁后,典章制度散失,多是有关部门根据记忆记录的,遇到凶礼又避讳不记录。显仁皇后去世,在讨论葬礼时有疑问,官吏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杜莘老根据古代礼仪加以裁定。大殓的前一天,宰相传旨询问含玉的规定,杜莘老说:“礼院过去确实没有记载此事,请按照《周礼》典瑞郑玄《注》制定礼仪,就可以了。”杜莘老又立即写文奏上,皇上看了后说:“你是真正的礼官呀。”等到虞祭时,有人说皇上哀伤过度以致成疾,想让宰相代行此事。杜莘老说:“古今没有这样做的。”最终纠正了这种做法。
皇上宠幸的医官承宣使王继先恃宠干涉法规,比官府还富裕,其住宅规模豪华程度超越了等级,还有一些其他的产业、额外的财富遍布于郊外,几十年来没有敢动摇他的地位,他听到边境紧急的消息,急忙乘车带上贵重宝物回到吴兴以逃避敌人的算计。杜莘老论疏他有十条罪状,皇上说:“当初因为太后靠吃他的药,稍稍给予了一些恩宠予他,不想这小人竟然骄横到如此地步。”杜莘老说:“王继先的罪状之多,就如他的头发之多数也数不清,我所上奏的,只是一个大概。”皇上起身说:“有恩惠没有威严,有赏赐没有惩罚,即使是尧舜也不能治理好天下。”于是诏令王继先在福州居住,其子孙都勒令停职。没收其财产以千万计,诏令卖掉王继先的财物,把所得之钱放入御前激赏库,专门用以奖赏将士,天下百姓都拍手称快。
当初杜莘老从蜀到朝廷去,没有带家眷同行。高宗听说他清静修身独处,很看重他。一天杜莘老回答皇上的提问。皇上褒谕他说:“听说你离开蜀后,就坐用蒲草编成的圆垫,用纸做的帐子,像僧人一样,别人难以比得上你呀。”不久,就提拔选用他。杜莘老在中都任职很久了,颇知公论之褒贬,对奸佞者的主要罪行也了解得清清楚楚,曾叹道:“台谏应当论及天下第一大事,如果有所畏惧,姑且论及那些次一等的事,这是欺骗自己的良心而不尊敬自己的国君(的做法)。”等到杜莘老任言官,言无不尽,毫不隐讳,把众人所指责的事全部去除,其名声轰动一时,国都的人一称赞骨头硬敢言的人就指为杜殿院。杜莘老治理郡事,年终考核为各州第一。
孝宗受禅即位,杜莘老呈进三条建议,即定国是、修内政、养根本。不久杜莘老死去,终年五十八岁。
第四篇:《宋史·刘子羽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刘子羽,字彦修,资政殿学士韐之长子也。宣和末,韐守真定,子羽辟从。会金人入,父子相誓死守,金人不能拔而去,由是知名。建炎三年,大将范琼拥强兵江西,召之弗来,来又不肯释兵。知枢密院事张浚,与子羽密谋诛之。一日,命张俊以千兵渡江,若备他盗者,使皆甲而来。因召(张)俊、琼及刘光世赴都堂议事,为设饮食,食已,诸公相顾未发。子羽坐庑下,恐琼觉,取黄纸趋前,举以麾琼曰:“有救,将军可诣大理置对。”琼愕不知所为,子羽顾左右拥置舆中,卫以俊兵,送狱。光世出抚其众,且曰:“所诛止琼尔,汝等固天子自将之兵也。”众皆投刃曰:“诺。”顷刻而定。浚以此奇其材。浚宣抚川、陕,辟子羽参议军事。与金人遇,战不利。金人乘胜而前,宣抚司退保兴州,人情大震。官属有建策徙治夔州者,子羽叱之曰:“孺子可斩也!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庶几犹或可以补前愆而赎后咎,奈何乃为此言乎?”浚然子羽言,而诸参佐无敢行者。子羽即自请奉命北出,复以单骑至秦州,召诸亡将分兵悉守诸险塞。金人知有备,引去。新除川、陕宣抚副使吴玠,始为裨将,未知名。子羽独奇之,言于浚,浚与语大悦,使尽护诸将。金人入寇,子羽建议清野,淮东之人,皆徙镇江,抚以恩信,虽兵民杂居,无敢相侵者。既而金人不至,浚问子羽,子羽曰:“异时金人入寇,飘忽如风雨,今久迟回,必有他意。”未几,果遣使议和。绍兴十六年,卒。吏部郎朱松以子熹托子羽,子羽与弟子翬笃教之,异时卒为大儒云。(节选自《宋史》)
译文:
刘子羽字彦修,崇安人,资政殿学士刘韐的长子。宣和末年,刘韐守卫真定,刘子羽被征随从。恰逢金军入侵,父子立誓死守,金军不能攻克而退走,因此出名。建炎三年(1129),大将范琼在江西手握重兵,召他不至,来了后又不肯放弃兵权。知枢密院事张浚,同刘子羽密谋诛杀他。一天,命令张俊率兵一千人渡江,装作防备其他盗贼,使他们都身穿铠甲前来。于是召张俊、范琼和刘光世到枢密院大堂议事,并设宴招待,食罢,众人互相观望不敢发动。刘子羽坐在对面的小屋里,恐怕时间一长被范琼觉察,取出黄纸来到堂前,举起命令范琼说:“皇上有令,将军可到大理寺对质。”范琼惊愕不知是干什么,刘子羽让左右把范琼拥进车中,用张俊的兵力护卫,送到狱中。刘光世出去安抚范琼部众,并说:“所诛杀的只有范琼一人,你等本是皇上自己率领的军队。”众人都放下武器说:“好。”军心很快安定下来。张浚因此惊奇刘子羽的才能。张浚奉命任川、陕宣抚使,征召刘子羽参谋军事。同金军相遇,战斗失利。金军乘胜前进,宣抚司退保兴州,民心大震。官属中有人建议将宣抚司移到夔州,刘子羽斥责他说:“孺子应当斩首!宣抚司只应留驻在兴州,以在外维系关中军民的希望,内部安定保全四川的民心;急忙派遣官员出关,召呼众将,收集离散的士卒,分布在险隘之地,坚壁固垒,伺机而动,这样或许还可以弥补以前的过错而抵销以后的责罚,怎么竟说出这样的话呢?”张浚认为刘子羽说的对,但众参佐中无人敢于前往。刘子羽当即请求奉命北去,又单人独骑到秦州,召集各位离散的将领分兵守卫所有险隘要塞。金军知道宋军有准备,退走。新任川陕宣抚副使吴玢,开始时是副将,没有什么名声。刘子羽独自惊奇他的才能,推荐给张浚,张浚同吴玢谈话后大喜,让他指挥众将。金军入侵,刘子羽建议坚壁清野,淮东的民众,都迁徙到镇江,用恩信安抚,虽然兵民杂居一起,没有人敢于互相侵犯。不久金军没来,张浚询问刘子羽,刘子羽说:“从前金军入侵,飘忽不定犹如风雨,现在久驻不归,必定有其他意图。”不久,金果然派使者前来议和。绍兴十六年,刘子羽去世。吏部郎朱松将儿子朱熹托付给刘子羽,刘子羽同弟弟刘子翬努力地教育他,后来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第五篇:《宋史·刘勔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刘勔,字伯猷,彭城人也。少有志节。孝建初,遣费沈伐陈檀,不克。乃除勔龙骧将军,勔既至,率军进讨,随宜翦定。还,除新安王刘子鸾抚军中兵参军,遭母忧,不拜。太宗即位,加宁朔将军。会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征勔还都,假辅国将军,率众讨琰。琰婴城固守,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即时解马与广之。及琰开门请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生为立碑。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淮西人贾元友上书太宗,劝北攻悬瓠①。上以所陈示勔,勔对曰:“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担归阙,皆劝讨虏。鲁爽诞说,实挫国威,徒失兵力,虚费金宝。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途,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太宗纳之,元友议遂寝。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莫不称赞,咸谓宜许。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太宗临崩,顾命以为守尚书右仆射。元徽初,桂阳王刘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领军,镇扞石头城。既而,贼众屯朱雀航南,右军王道隆率宿卫向朱雀,闻贼已至,急信召勔。勔至,命闭航,道隆不听,催勔渡航进战。率所领于航南战败,临阵死之,时年五十七。谥曰忠昭公。(节选自《宋史·刘勔传》)(注)①悬瓠(hu):古城名。
译文:
刘勔,字伯猷,彭城人。刘勔年轻时有志向气节,又喜爱文辞。孝建初年,派遣费沈攻打陈檀,没有攻下。于是授予刘勔龙骧将军,刘勔到达后,率领军队进攻讨伐,随即平定。回朝后,授予新安王刘子鸾抚军中兵参军,遭受母丧,不接受任命。太宗即位,加封宁朔将军。适逢豫州刺史殷琰叛乱,(皇上)征召刘勔回京都,代理辅国将军,率领军队讨伐殷琰。殷琰环城坚守,刘勔向内攻城,抵御外援,战无不胜。刘勔善于安抚将领,凭待人宽厚被众人依附。将军王广之索求刘勔的战马,众将领都对王广之的贪婪冒犯很愤怒,劝刘勔用军法制裁他,刘勔当即解马送给王广之。等到殷琰打开城门请求投降,刘勔约束命令军队不得行不法之事,城内士子、民众,没有丝毫损失,百姓感动喜悦,为他立碑。泰始三年,(皇上)任命刘勔为征虏将军。刘勔派司徒参军孙昙瓘到义阳以西督军,适逢敌人侵犯义阳,孙昙瓘大败敌人,敌人上交他们北豫州的田赋,刘勔招来边远地方的人,在许昌拦截、攻击,敌军逃散。淮西人贾元友上书太宗,劝说向北进攻悬瓠。皇上把贾元友的陈述给刘勔看,刘勔回答说:“我私下探求元嘉以来,粗俗荒远的人,大都干预国事,背负肩挑来到朝廷,都劝说征讨敌人。愚钝错误、没有根据的说法,实在有损国威,白白损失兵力,白费金钱。边界上的人,只看强大和弱小,朝廷军队到达边境,一定用壶盛酒等候在路上,刚看到军队撤退,就包抄截击纷然起来。”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元友的建议就被搁置了。刘勔认为世道纷扰,有知止知足之心,求取东阳郡。皇上把刘勔的陈述给所有朝臣看,没有不称赞的,都说应该允许。刘勔从钟岭的南边开始治理,作为居住的地方,积聚石块蓄满水池,像山丘一样,朝廷中喜爱朴素的官员,大多前往游览。太宗去世前,遗诏刘勔担任守尚书右仆射。元徽初年,桂阳王刘休范作乱,突然到达京城,皇上加封刘勔领军,镇守石头城。不久,贼军驻扎朱雀航南,右军王道隆率领警卫奔赴朱雀,听说贼军已到,急忙写信召刘勔,刘勔到了,命令关上朱雀航道,王道隆不听,催促刘勔渡船作战。刘勔率领军队在朱雀航南战败,临阵战死,时年五十七岁。谥号忠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