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不是以任何形式的牺牲为前提杂文随笔
过去一阵子 因为感受到自我的呼唤
才意识到心也会像身体一样
因为过劳而生病
倾听自己的声音很难
需要很长的时间 长时间的对峙才能逐些明白自己的所求
最后知道自己的心只是想更希望我能多听听自己的感受
于是知道自己希望与别人分享快乐
也希望他们各自的生活里面也能有令人愉悦的事情发生
然后我们相聚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各自分享
而这个分享的前提 不是有哪一个人委屈求全
或者哪一个人默默牺牲
而只有与自己的内心坦然地对话之后
才能在别人疼痛的时候倾听他人的声音
我们都有这样的能力 只是痛苦的时候虽然能给感同身受
痊愈的时候因为过于恐惧往往就会忘记那种身处痛苦之中的人的痛苦。
所以即使痛苦令人难忘 也不要忘记安慰别人的能力
今天尝试了一种过敏的滋味
大家都在叫我别紧张 放轻松的时候
我自己其实一点也不紧张 只是觉得神奇
但是感受到他们的紧张
医生也只是普通人 不会有十足的把握
但是他们胜在的不是技术 也不是信心 而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同情
每当遇到这样的医生 就像是遇到了一棵大树
人果然不论长到多大 都能有新的感受 新的想法
没有一成不变的思想 也不该有所有都懂的傲慢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 都该更细致一些
希望自己能给记住
第二篇:我为什么不快乐杂文随笔
我为什么不快乐?我想这个问题,想了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记得我上一次很开心的时候是我找到了一个我心仪的对象,朋友们都说那时候的我像个傻子,天天开心的嘴巴合不上。我不以为然,我觉得人生就该这样,喜欢就要变达出来,得到也应该开心大笑。无奈,一切都是黄粱一梦,我一度以为自己过不下去了,相信每个人都有那样深刻的体会,痛彻心扉,撕心裂肺,痛哭流涕,继而伤心欲绝,恍恍不可终日。最后,归于沉寂,瞒着很多人爱了他很久,最后的最后,放下一切,成为生命中的泡影。
说的好像有点偏题了,本来我是要讨论自己为什么不快乐的原因呢。但这又有何妨?何不活得自由一点?何不过得洒脱一点?
让我想起来大学时选修课心理学的结业论文,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分析一下自己,我论文最后的一句就是,“看吧,说着说着,我就跑偏了,字也越写越差,我就是个这么自由不羁的人”。
四年过去了,有很多东西都变成了另一副模样,但有些东西还是没有改变!譬如,性格,譬如,爱人的标准。
我有时候也想不通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很快乐又很不快乐,很活泼又很冷漠。
前段时间自己买车把自己折腾到要吐,也一度更让我认清自己,追求生活完美追求物质品质,这是之前的我所没有发现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努力可以得到的,比如物质,财富,地位。但有些东西是努力也得不到的东西,比如,健康,快乐,幸福,一段永不说再见的爱情。
在感情上,毕业三年多了,一直都属于空窗期,虽然中间有多插曲,但都是无疾而终,谈不上恋爱,顶多算相处了几天。家人们,告诉我,结婚不是恋爱,生活也不是理想国度,平平淡淡找个合适的人结婚才是对的。我也第一次有了想成家的想法,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想到余生漫长的时光里,有个温暖的人,牵自己的手,温暖的灯光下,有个人共度一生,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其实,写到这里我有点想吐槽现在的教育,我觉得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每个人都成为幸福的人,享受快乐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但是这个是我长大以后才明白的道理,以前的我,上学的时候的我,可不懂这些。只是为了好胜心而在努力学习,但并不是每一个人孩子都能因为好胜心而努力学习,这可能就会让孩子们错失很多机会,很多东西。
写了这么多,终于又能回到主题,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没有达到我想要享受的生活,不管是感情还是工作。但一切都在向我想要的那样发展,所以要努力才行。最喜欢的一句话:最让人激动的事是一切都在向自己想要的结果进行。
希望自己也被命运眷顾一回。
第三篇:为什么不快乐不开心呢杂文随笔
常有朋友说我,“你怎么总是整天笑呵呵的?看到你心情就好,真想跟你在一起啊。”今天打开我的博客,看到有留言,“老师好!路上看到你了,你走得真惬意!”我咧嘴一笑,飞快地回帖,“是啊,看着从我身边飞驰而过的大小车辆,还有擦身而过急匆匆骑车子的人们,我徜徉在阳光下慢慢踱步地享受着和煦的暖阳,我真的觉得我好富有,好幸福呢!为我拥有健康的脚步、欢快闲适的心情、幸福的家人、热情的朋友以及我热爱的工作!衷心地祝福你、祝福他,祝福每一个人!谢谢你们,有了你们的关爱,才让我拥有那么多的幸福和快乐!”
想想,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福。小时候虽然物质贫乏,家境不很优越,但是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们还是精心呵护我幼小的心灵,带给我许多快乐的回忆,在上学期间,天真活泼,爱唱爱跳爱玩,学习成绩不错,老师同学也很喜爱我,班里班风学风很正,活泼快乐地求学阶段结束了,分配到了一所县中,那里的领导老师勤勉认真、淳朴善良,亲如一家人,学生们纯真乐学,我在那里的教学成绩第一年就评上了第一,领了当时最高的奖96元,30年前相当于当时一个月的工资。
结婚成家了,善良的公公婆婆也总是惦念着我,每次回家的时候还尽量地给我调剂生活,记住我的喜好,比如,一开始我不习惯喝玉米糊糊,喜欢喝米粥,婆婆就极少做糊糊饭。后来我慢慢喜欢上了蔓菁,面瓜,婆婆每年就自己多种一点,给我们吃。秋冬季节的柿子,夏天自己种植的西红柿,等等,只要我喜欢的,婆婆就牢牢记住啦。弟妹和大姑姐做饭时,婆婆总嘱咐着“小青不喜欢这个,小青喜欢那个什么什么……”脾气倔强的老公对我还是比较宽容和包容的,如我的大大咧咧、口无遮拦、马马虎虎等,尽管他嘴上也说道、唠叨几句,但是事后还是很理解。估计也很无奈吧,谁让他摊上了呢,呵呵。
调动工作远离了家乡,来到这陌生的城市,周末时老公就带着我在市区他同学、亲戚家串门聊天或者到公园商场转转,消除我的孤独感。所以他的同学我基本上都认识,好几个女同学还都成了我的好朋友,他的女同学们聚会还邀请我参加呢。
慢慢地朋友多了,登山的、骑游的、打球的、写博文的,朋友们都常说的一句话,“可喜欢你的笑容啦,跟你在一起所有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所以,我知道了,不管我开心不开心,我脸上的微笑有人喜爱,并且这笑容既能温暖我自己,还能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你说,我为什么不开心不欢笑呢?
朋友们,还记得有一首歌曲吗?《笑比哭好》。每一天不都是美好的,可是,每一天肯定有一处美好的,微笑吧,我喜欢看到你的笑容!
第四篇:快乐不起来的教育的杂文随笔
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在文件上口头上会议上喧嚣了几年,终于发现他不能量化,找不到尺子,不知道孩子什么水平,于是渐渐沉寂,面对升学、名利、面子的压力,当初大力提倡的人也不大好意思出来为这理论撑腰,怕被家长指着鼻子骂。教育官员更不敢说话——你敢为我们上不了985211的孩子的前程负责?!于是父母们重新操起棍棒,城里棍棒不易找的就或抡起画板、钢琴、XX琴、鼓锤(总之就得找到一样或几样),相关的专家理论也跟上,《凭什么教育一定是快乐的?》《没有一种成功是容易的》……
教育上也总是有许多扯不清的东西,各方理由都大得很。名流说不要相信快乐教育的专家,那我们要相信从小受棍棒教育的名流吗?上帝却死活不给我们一把尺子,而世俗的指挥棒却高悬,于是口水多——包括我的这些啰嗦。
名流的善意我毫不怀疑,但出发点错了,也就极有可能是毒药。这样的文字在当下如此广泛地传播是可以理解的,它给家长和老师撑腰的意图十分明显,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文辞比较适合在少年管教所里---我仿佛也觉得当下太多家庭像是少年管教所。
唉,好人好事难做啊!教育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那我们还是做坏事吧!……这就是我面对大众看待孩子教育的感受。
从提高成绩的成效看,快乐确实是背离了,强迫是最奏效的了。顺其自然总是让人放心不下,那就“扭瓜”吧。这也几乎可以扩展到生存的各个领域。
总觉得中国百姓的生存哲学里透着深深的悲观气息,受苦的思想在国人意识里一直是很有市场的,总之就是一切都需要争、斗和迫,人生就是“伤心太平洋”,好好地过生活似乎是极其难的事---因为他的另一种叫法就是懒散、不思进取、鼠目寸光……
享乐主义自然是被人唾弃的了,但无论如何“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的受苦折腾”未免也太悲观。但在当下却是普遍的一种心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将来你一定会感谢拼命努力的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就是要不断折腾”,“一定要在班上XXX名”“人生一定要---受苦!……”。少壮与老大肯定是有关系的,但能提前看到这关系的只有神,不是哪个凡胎能提前预测。可是当教育和受教育都成了受罪,那人生还有什么活头呢。中国人意识里什么好东西都是受苦出来这观点市场很大,其实是挺奇怪的。成功需要汗水,但一定不是打骂惊吓或拧出的冷汗。信仰,爱,兴趣所形成的热情才是成功真正的催化剂。
那些文字大多宣扬要重获惩戒孩子的权力,抱怨《未成年人保护法》夺走了它。我以为这权力不曾丢失,仅是有了一点度和方式的限制,未尝不是好事---难道一定要皮开肉绽?妇女、儿童、老人需要靠国家机器立法来保护已经说明社会道德沦丧了---当然,说成“法治健全”也可以。这样的法规本来应该在上世纪或上上世纪‘水深火热’时出来的,现在应该是到了不需要的时候。按我的理解,棍棒教育从未停止,但之前大多用在孩子犯了错,而不是象现在这样更多地针对孩子没学好哪个知识,或排名掉了XX名,或没考上XX校。现在绝大多数家长眼里,孩子努力的结果差不多就等于比别人好---哪个方面都比别人好。你数学考30分,你还敢说努力?!——不可原谅,该打!无论如何,从最简单的数字上看,0-100名次之间,总得都有着落。只承认0-20名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一种偏见。
集约化教育的整齐划一使“因材施教”这个教育的根本原则流于口号,难于实现。更要命的是整个社会对“成功”理解的偏见。无处不在的经济观念使教育成了市场行为,家长是老板,孩子是产品,老师是工人(比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园丁”被动得多,压力也大得多---老板是上帝啊!)。
如今家长不能仁慈地对孩子,大多数人归咎于质监局(教育部)的高考。“孩子,不要怪爸妈狠心,高考在那里……”---这是多少人心里想对孩子说的话。我想考试永远存在,不高考也会有低考、X考,个人左右不了这个文明世界,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被它左右。
但我以为从生活的终极目的看,做所有的事都必需是有趣好玩的,做不到是因为各种不易避免的局限,比如文明人创造出的潜规则之类的,但总是不能忘了这个初心吧---当下真是忘得差不多了!而且还振振有词,这就可怕了。这样只会越走越远,直到社会成为一个地狱。
这世界能抵抗时间刷洗的唯有兴趣、信仰和爱。无论如何机巧的技术、算计都会如泡沫一样瞬间消失。我不相信一个人一直做着自已喜欢的事不算是一种成功(赚到钱倒未必)。更无法想象一个人受着罪做着自已不喜欢的事情而成功(但貌似总能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我想那不过是站在观者的角度去看的)。但做着自已厌恶无比的事情赚了大把的钞票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当下教育如此草木皆兵只能说明:人心还是阴暗的;社会是不够阳光的;家长是吃饱了撑的;老师和孩子们是悲惨的!
把工作做成味同嚼蜡,赚钱赚得身心俱疲,学习学得需要去跳楼……这些都是罪过!而我们要去做罪过的推手?
第五篇:你的荨麻疹都是你的不快乐杂文随笔
现在都还记得,大概是前年一个普通的夏日夜晚,后背突然起了一片蚊子包,以为房间进了大型蚊虫,痒醒之后擦了一点薄荷药膏,辗转数小时之后才慢慢睡去。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身上一片片的起红色疹子,然后才后知后觉的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急性荨麻疹,服了抗组胺药片之后能够消停一两天。之后急性荨麻疹转慢性,经常开着开着会脖子和脸突然肿了,起一片瘆人的红疹。
查过敏源,对尘螨过敏,吃西药,吃中成药,吃中药,吃民间偏方,给家里装空气净化器,每日入睡之前给床铺吸尘,仍一片片的起红疹,严重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一只不停挠痒痒的猴子,从不知道原来痒也能折磨的人夜不能寐,生不如死。
查阅资料,许多荨麻疹病人十几年如一日的依赖抗组胺药物,两三周就须服用一片,其药不仅长期服用易产生依赖性,并且副作用繁多,而我不愿意做一个终日依赖小白药片的人。
半年之后我开始放弃挣扎,只有在极度忍受不了的时候才吃抗组胺药,随身携带止痒药膏,凌晨痒醒就去浴室对着镜子擦炉甘石洗剂。
荨麻疹对我的影响很大,它是身体给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信号,反复敲着警钟告诉我,身体已经不可负荷日常生活的压力和不快乐。
那一年生活有许多的变故,加上长期加班、公司新搬的办公大楼、生活压力、没玩没了的雾霾、失眠,我时常觉得腹背受敌,无论过去的生活将你锻造的多么强大,永远有比你的强大系数更高难关横在你的面前,让你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弱小和无能;那一年我在北京已经五年,我刚去北京时说给自己五年时间已经期满,我是一个活在自己设定框架里的人,制定了一个计划便会一直在框框里苦耕不辍,即使一败涂地,低迷一阵,也会重回战场。我总是觉得,人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打倒。
我开始质疑是否一定要在北京生活下去,我当初给自己设定的职业规划,是否能够如愿的满足我选择不同级别城市的需求?
人不快乐的原因种类繁多,在纷繁宇宙当中游弋的星辰宇宙,仿佛空气中漂浮的尘埃一般,这世上有许多的方法论,我们的心和际遇也如同尘埃一般无常,在定和不定之间不停摇摆。
荨麻疹病情反复一年之后,我下定了决心搬来了杭州,南方的雨润包裹了我,空气质量也比干燥的北京好了很多,五月杭州入黄梅天,连绵不断的雨水。我经常因为空气湿度太高,而辗转不能眠,待业的那段时间又吃了一个疗程的中药,然后奇迹般的荨麻疹开始慢慢好转。时至今日,会在甲醛超标、重度雾霾、心情极度不好、身体状态差时偶尔起一些,其他时候已经能够像常人一样生活。
然后我慢慢发现一个身体的规律,就是排除客观环境因素,我在心情紧张、焦虑、不快乐的时候,荨麻疹会一宿宿的发作。有时候真的很想跳脱出现在的生活,反观一下自己,那些我们产生负面的情绪的人事是否真的值得这具珍贵人身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心肝脾胃肾发肤体表都在怒吼着告诉你,它为你的头脑承担了多么大的痛苦,而你仍无知无觉的身陷其中无法自拔。
人生在世可能真的是一场修行吧,修身修心修事,在细微之事中参悟,愿你我都有不错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