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常有教学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对于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塑造个性方面有着不少替代的作用,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常有教学与教材紧密相关,切忌追求课堂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注意唱游中的知识性、艺术性与技巧性的完美结合。
2、教学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学生,注意游戏的广泛性,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
3、游戏的内容与形式要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按《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各个环节。由浅入深逐步图搞。
4、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不仅要“编导”和组织,更要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一同学习。
5、既要强调整体的协调统一,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生的积极表现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1世纪的音乐课是百科全书式的,学生通过音乐学习不仅要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逐步提高感受,理解肩上音乐的能力,而且要通过音乐知识世界,了解世界,拓宽视野,比断提高音乐文化素养,让学生在音乐课堂里接受文化的熏陶,成为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的合格接班人。
第二篇:小学湘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湘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
第七课《江南小曲》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江南小曲》选自湘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以“江南小曲”为名,重点介绍的是我国江浙地区的民间音乐,本课选用听赏歌曲《拔根芦柴花》和学唱歌曲《茉莉花》,其中《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流传于全国。江南各地有很多不同的曲调的民歌,都各具特点,而《茉莉花》是传唱较多的一首。它以抒情秀美、婉转流畅的旋律和既纯真又含蓄的音乐形象征服了外国人民的心。《拔根芦柴花》是一曲反映江南水乡人民插秧情景的江苏民歌。这两首歌曲完整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的江南水乡、清纯少女、鸟语花香为背景组成的画面。“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设计本单元,意在从民歌引导学生充分领略江南民乐的独特魅力,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音乐兴趣浓厚,有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强烈欲望,已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时也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从课标的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不同地方特色和不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歌曲,在听、看、唱、学、编的教学活动中体验乐趣。
(2)感受《茉莉花》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进而歌颂自己的家乡。
2.能力目标:
(1)能用柔美、纯真的声音学会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培养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力。
(2)能用自己创编的歌词演唱《茉莉花》的旋律,培养学生的歌曲创编能力。
3.知识目标:
(1)认识上波音和下波音,并知道其唱奏方法。
(2)感受并唱好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教学重点:
用婉转、纯真的声音演唱歌曲《茉莉花》。教学难点:
1.能有感情地处理演唱歌曲。
2.能模仿和创编的《茉莉花》演唱。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听、唱、想、说、动”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去,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和表演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音乐知识、形成技能。
五、说学法:
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采用体验法,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仅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主要采用体验法,并讨论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1.体验法 2.讨论法
六、说教学理念:
本课以“体验中发现―表现中创造――创造中享受”这一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七、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融入听赏、演唱于一体的音乐综合课,以茉莉花为明线,以走进江南为景,暗交织,用赏江南、游江南、唱江南、三个系列情境将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在看、唱、学、创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品茉莉花香,赏江南风情,领略江南民乐的细腻轻灵之美。
八、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课堂 全班打节拍,做律动。
二、走近江南
观赏江南美景视频,感受江南特色,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三、游历江南
1.学生听赏《拔根芦柴花》的范唱音乐。感受歌曲中劳动的热闹情景。
2识波音记号,学习波音的名称、记法、演唱演奏方法。
四、唱江南
1..听赏江苏的民歌——《茉莉花》 听赏歌曲《茉莉花》,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及歌曲的演唱情绪。2.唱歌谱
(1)学生小组自由试唱歌谱。
(2)分小组学生跟琴唱谱展示学习成果(3)全班唱谱 3.唱歌词(1)听赏(2)跟唱
4.歌曲的演唱及处理
(1)分组讨论: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或者力度把这首歌表现得更完善呢?可以具体到某一句。
(2)全班汇报后老师归纳。
(3)随教师的伴奏完整演唱歌曲。5.二重唱歌曲
6.单独唱,让学生用其他乐器伴奏茉莉花。
四、拓展。
创编歌词,歌唱家乡临泽。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江南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它那抒情、委婉、细腻流畅的特点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以后,老师将带大家去更多地方,去感受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版本)
目 录 第1课 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 巴赫《小步舞曲》教案设计 《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设计 《土风舞》教学设计
第2课 少年的歌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牧羊姑娘》教学设计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设计
第3课 水乡
《洪湖水 浪打浪》教学设计 《采菱》教学设计
第4课 童年的音乐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 《红蜻蜓》教学设计
第5课 风景如画
《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学设计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
第6课 摇篮曲
《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第7课 回声 《羊肠小道》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第8课 向往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 《种太阳》教学设计 《小纸船的梦》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有以下反思: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在认识小号这一教学环节里,我打破以往强硬灌输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学生自主观察学习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出示小号图片,我打破了知识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并结合过往的印象为大家介绍小号,如果不能介绍可以向老师提问,第二步引导学生听辩,并提供了圆号进行对比,明显的对比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小号的音色。
2、在新课改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在欣赏这首曲子的舞蹈实况录象后,我做了一个小调查,了解一下班里学习芭蕾舞的情况,之后请一名学生来教老师和同学们有关芭蕾舞手形及手位的知识,就这样,教师变成了他们熟知的同学。因此,他们学的非常认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充分地给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再次播放了这首曲子的舞蹈录象,让学生边看边模仿,出人意料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有的同学的动作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这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二、改以往欣赏教学中单一的听赏为多种方式去感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
1、让学生模唱主题音乐时加入不同的动作为音乐增效,2、讲故事,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由来,记住塔兰泰拉这一舞曲形式和风格。
3、引用色彩,让学生为主题音乐选择色彩,这一设计让学生学会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艺术,拓宽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4、学完三段主题音乐后,我请了几名学生到台前舞蹈,最后全班舞动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在动的同时,再次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另外,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学习芭蕾舞手位、模仿芭蕾舞、学习主题音乐及分组表现音乐等,使所学内容一次次地在耳边响起,最后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学生的知识来源不仅仅是从课内,课外的获取也极为重要。针对本课,我设计了拓展知识和课外作业的设置这两部分。在拓展知识这块,我特意给学生准备了芭蕾舞艺术的介绍录音《四小天鹅》的舞蹈实况录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重温学过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二是弥补以前纯音乐的欣赏,三是增加学生对芭蕾舞这一音乐的姐妹艺术产生喜爱的情感,给学生以视听完美结合的感受。最后课外作业的设置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介绍小号这一环节与课堂的导入衔接时略显突兀,可以直接介绍小号演奏的《那不勒色舞曲》导入。
2、学生随音乐自由模仿表现舞蹈视频跳舞时,秩序略显混乱,可以在平时课堂中加强训练孩子如何调整座位,拓宽空间,安全的进行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课堂安全意识。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常常把识谱教学有机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用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和对比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德国有名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也学会了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巴赫的作品《小步舞曲》。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双语教学法、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创设情景法和循序渐进的竖笛教学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教学效果佳。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学习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了解了一部分音乐基础乐理知识。在平时的音乐教学,我注意渗透音乐乐理知识教学和器乐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把演奏竖笛、学唱歌谱歌曲相结合,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学习演奏乐器的兴趣。在竖笛教学中,我让学生明白学习演奏竖笛的好处和如何坚持演奏一种乐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性,也可以挖掘学生的音乐才能,提高音乐感,最终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达到一种境界。教学反思:
音乐课上,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及素质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本课学习的歌曲改编于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在教学设计中以“听觉为先导、动觉为切入口”,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感受歌曲,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3/4拍节奏特点;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如看(看视频、看教师示范)——学(学跳基本动作)——演(小组合作表演)等方式,自然的将学生带入到学习小步舞的快乐之中。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一、整合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一)善用资源,自制小乐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及参与的广度。本课是一首3/4拍的曲子,通过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进行伴奏,对学生掌握3/4拍子的特点有很好的帮助。
(二)巧用资源,为教学服务。本课学习小步舞,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并不单指技术上的难度,更大的难度是心理的难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听课教师”这一资源,请听课教师上台展示小步舞的跳法,一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让学生放开紧张的心情,放开拘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收到的效果非常好。
(三)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当今教学手段的一种重大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耳闻目睹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画面,如同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爱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挥了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形象、快捷的特点。在学习“小步舞”时,更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更快地掌握“小步舞”的基本动作,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发挥重要作用。
1、运用多媒体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深化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重视创新能力培养,表现、创造音乐
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本课中,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教师的引导,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在小步舞曲的伴奏中进行练习小步舞,使学生在课内掌握了小步舞的基本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跳“小步舞”带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
《土风舞》是一首热烈欢快的捷克民歌,表现了农民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歌曲中较有代表性的节奏是切分音节奏。如果把切分音掌握了,整首歌曲就很容易学会。因此,设计了切分音节奏的听辨与正确演唱是本课教学难点。
首先,我在新授课环节中先解决这一难点,从拍节奏开始,先模仿老师拍节奏,让学生轻松掌握切分音节奏的读法并感受其强弱特点。这一环节学生表现的兴趣浓厚。
在歌曲学唱过程中,先让学生聆听和模唱,感受歌曲中最突出的切分音节奏,再以接龙游戏的方式进行按节奏读歌词,并让学生找找歌曲中节奏完全相同的乐句,清楚歌曲的节奏、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对歌曲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同时在聆听、模仿、比较、表现等各种方式的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歌曲,理解音的强弱、高低等音乐要素,并对歌曲进行处理。整个过程是在解决难点节奏后进行,因此,学生对歌曲掌握较快,学的很轻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主动性。
最后,为歌曲做舞蹈创编表演是本课的高潮部分。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土风舞的舞蹈动作特点,再由小组讨论创编,为我们今天所学唱的歌曲创编出属于自己的土风舞动作。最后把学生分成三大表演组(唱歌、乐器、舞蹈)进行综合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教学活动是双向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同时也检验了老师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也是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节课上,我看到了学生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我从音乐本位出发,深度挖掘教材的潜在文化要素,并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课件准备不够充分、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充分、竖笛演奏音效不够理想等,这些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尽量避免。
教学反思: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学唱歌曲《小小少年》,体会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这种少年时期的复杂心情。在这堂课,我主要目的是扎实的抓基础,巩固基础。从音乐的三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出发。
在学习《小小少年》这首歌曲时,由于此歌曲旋律生动,朗朗上口,学生学习兴趣较大。特别是第一部分,一些大跳、连音的难点,通过听唱,学生都能较快的掌握。以前我做了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弱拍起唱的铺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小小少年歌曲时,能较好地掌握这两个知识点。但是我发现学生容易把原来的八分音符也唱成附点八分音符。
在合唱的二声部教学中,学生学习比较快,也能较快的掌握两个声部的音准。但是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低声部,还需要老师稍微带一带。如果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在唱歌时能胆子大一点,把平时的水平完全发挥出来,这样就更加地好了。教学反思:
《我是少年阿凡提》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曲调诙谐、欢快,很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一听旋律就非常喜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下滑音的升记号的唱法,感受浓郁的新疆音乐的风格,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并能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通过创编歌词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我以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以听为主 感受新疆风格歌曲
这首歌曲带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而且歌曲篇幅较长,知识点较多。所以我采用以聆听、欣赏为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在反复聆听中也加入了不同的元素,有小毛驴的伴奏,阿凡提的伴奏等等也为最后乐器伴奏铺垫。
二、倡导“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这首歌曲比较难学,中间有很多的知识点。包括升号,下滑音等等。面对这些枯燥的音乐知识,学生都不怎么有兴趣学。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用适合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升记号,我先用钢琴对比聆听引出升记号的学习,然后加上了新疆舞蹈耸肩的动作,既加了趣味,又解决了难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的高,效果不错!
三、鼓励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是创新的时代,因此教育也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编创歌曲中“谁要打鸟儿,谁要捉青蛙,谁要折断花和树,我可对他不客气”这几句的歌词进行创编。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创作出了:谁要浪费水,谁要浪费电,谁要乱扔瓜果皮,我就对他不客气。谁要乱砍树,谁要踩草地等不同的歌词,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对他们进行了德育环保的教育,以达到了德育渗透音乐教学的效果。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上课过程中不够关注学生的演唱,当碰到音没唱准、或者节奏还不对时,就应该停下来,马上进行修正,使得大部分同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2.时间分配上还是出现了问题,有些方面学生已经能够演唱好,就不该再形式化,这样是没有实效的。教学反思:
《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受人欢迎的歌曲。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菱是怎么来的,如何采菱很有兴趣,很想去了解它,所以我给大家介绍了菱的外型,生长环境,以及它的味道是怎么样的等一些关于菱的知识,另外我还让学生从书本上的图片想像水乡孩子采菱的情景,当学生们了解了菱的知识以后,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也就大大提升了。
在歌曲学习中,由于歌曲节奏疏密相间,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因此节奏是个难点。在演唱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符这两个节奏很难掌握,因此,我先让学生学习这两个节奏,并设计了两条节奏让学生练习,让他们拍手打节奏,使他们熟悉节奏的特点,再用到歌曲中,这样学生在学唱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另外,四年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弱,在看到旋律的时候不能一下就反应出来,尤其是这种旋律和节奏较为复杂的歌曲,所以,我尽量让学生以听范唱为主,跟着录音一起把歌曲唱好。
为了解决歌曲中切分节奏,我采用请学生模仿教师拍节奏、师生对拍、接龙拍击等方式解决,在活动中适时地填入歌词(山中的清泉香喷喷;湖里的水菱甜又香),并加入小间奏边拍边读(学生容易忽视小间奏);听教师演唱学生在小间奏处拍手;最后过渡到学生听琴演唱而小间奏处用高八度音伴奏等,学生在和教师的互动中不仅学得津津有味,而且效果非常好。教学反思:
《彼得与狼》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所以在课的设计中,我注意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较好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玩”中掌握已有知识、接触新的音乐知识。一改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美术学科(乐器的图片、角色的形象),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参加演奏会--寻找乐器的主人--主人间发生的故事—参与表演),让学生在各种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主题音乐,循序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入境。
二、抓住细节、以小见大。
如抓住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三、将情感教育渗进音乐活动中。
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活动过程中,带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倾向。如在听故事、说故事环节中,教师设疑,学生想像情景,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真善美”。
四、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
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意义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彼得与狼》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是表演艺术,是人们通过欣赏音乐表演满足音乐审美需要,同时亦通过参与音乐表演满足自己的音乐表现需要,因此“表现”在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表现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开发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结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使人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纵观全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特点:
1.全课以爱家乡为主线,以情感人,给人以美的享受。2.整堂课的教学中注重音乐情感的体验,课堂教学语言精炼。
3.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多。4.课堂多以学生为主,学生投入积极性高,完全置身于课堂情境中,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5.课堂常规规范,学生的音乐知识扎实,唱歌声音柔和。
二、自我评价与反思:
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教学目标基本落实,但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仔细地聆乐曲,感受歌曲的的旋律美----参与音乐;通过聆听歌曲(大屏幕展示白桦林中的自然风光,及白桦林的春、夏、秋、冬风景图片),让学生从歌中找出赞美的词句,引出作者歌颂家乡、赞美家乡,再通过“我的家乡”有那些值得你骄傲和自豪的的地方?----情感导入;用心去歌唱,去感受、体验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意境美,体验2/2拍子与4/4拍等不同拍子,不同速度,力度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教师用不同速度、不同力度变化多样的指挥------体验音乐;最后旋律乐器及四声部打击乐器的加入及结束语的展示,教师的演唱----情感升华等四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综合表现力。教学过程的设计追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动静结合、张驰有度,使音乐课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清新、轻松、美丽,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这节课,就其教学内容来说,主要是歌曲《白桦林好地方》的学习,但从教学形式和方法来看,本课涉及了演唱、演奏、识读乐谱,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个表现领域。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以情感感人,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想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合唱能力,但两个声部一起唱,学生在音准、歌词逻辑重音、歌词如何归韵方面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指导。
二、成功之处
在歌词的逻辑重音中,学生初次接触。在学生合唱中演唱出逻辑重音很重要,逻辑重音唱对了歌曲不用处理,听起来自然很舒服更贴近人性化,会觉得唱的有情感,但学生演唱中比较有难度,不过在本课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试着演唱逻辑重音,在以后长期训练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并且学生将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所有的歌词还有旋律的逻辑重音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演唱。
在歌曲歌词中归韵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红(hong)蜻(qing)蜓(ting)都有ing、ong、在演唱时要唱 i---ng 和 o---ng 这样元音才能统一。不过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的提醒学生慢慢的将不正确的方法改正过来,如果合唱中归韵的问题解决了,合唱将会很和谐,声部之间才能碰出美妙的和声。
本着训练学生能力胜过教会学生一首歌的原则,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结合作品《红蜻蜓》训练学生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好的演唱习惯和歌唱方法。
三、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当中,学生在演唱表现方面很好,基本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的教学,音准较好。问题是除了合唱团的和有特长的学生积极配合外,我在今后应更关注那些演唱不好的学生让他们也投入进来,设计更多这些唱得不好的学生关注的环节,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感受音乐,感受合唱带来的美感。教学反思:
然后我将这首音乐作品分成三个主题来听辨,然后让其谈谈初听音乐的感受,感受其情绪。了解到第一主题情绪是欢快活泼,第二主题情绪是抒情优美,第三主题情绪为热烈的。老师引导学生作进一步聆听,并跟着钢琴轻轻哼唱,用衬词Deng、La、Di带入曲谱中跟唱,加深三个主题音乐的印象。听完三个主题后,用音乐小游戏我是听辨小能手来检验学生对三个主题的熟悉程度。接着,将乐曲完整播放,并用手势和数字表达乐曲中各个主题出现的顺序,通过从音乐情绪的不同,旋律的不同,让学生充分发散了儿童对音乐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同时,运用音乐要素表述出音乐的节奏的明快,旋律的流畅。课中,再让儿童仔细聆听音色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歌曲配伴奏。我不断摸索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结合,教师始终贯穿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在课堂里得到生成和发展,并将着力点着眼于培养儿童知识拓展,情感的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配合各环节提问与思考,让儿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从听、想、议、唱、演等形式里,使每个层面的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这次公开课存在一定的不足,整体不是很清楚,给听课的老师感觉教案不简洁明了,显得繁琐。在教学过程中,拓展部分,由于提前没有预设,到同学们自由发挥时,同学们情绪过高,场面有点失控,幸好,及时用拍手打节奏的拓展环节将课继续进行。第二次公开课,比第一次公开课来说,自己准备更充分点,似乎找到了上课的基本规律。当然这还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并且长期的坚持研究课程,多想,怎么上课学生更容易接受,将难的知识点简单化。因此,我将更加努力地研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
经过对这节课的认真准备,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加深了,了解了更多的教学方法,锻炼了自身素质。对于这节课的创意,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明显。
成功之处:
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把文学、音乐、舞蹈等学科综合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优化了课堂教学。
2、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学习风的声音,寻找风的感觉,使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演唱的技能。
3、在创编歌曲的这一环节,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4、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本课在学生个体发展教育方面关注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西风的话》这首歌曲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没有歌唱技巧,学起来容易失去信心,那么在教唱这首歌曲时,在难点的突破上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唱这首歌曲,并提高学习兴趣。
改进之处:
1、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练声,如:我(5135),可(6543)。
2、用 u 找发音位置.3、在学唱过程中加入动作,唱高音时抱桌子,有助于学生气息下沉,找到高音位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以“秋”为主线,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秋天,描绘秋天,唱响秋天,表现秋天。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以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想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唱歌曲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多次设置艺术实践活动,既整合了多元化艺术,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英国教育家海伦说:“音乐能教育我们孩子。”针对这一特点,我不忘引导学生从感悟自然的秋天到领悟人生的秋天,鼓励学生珍惜时间,为多姿多彩人生的秋天而奋斗。教学反思:
本课是为培养四年级的学生保护大自然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根据四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点创设情景,以听小溪—辨别小溪—看小溪—模仿小溪—唱小溪—保护小溪—爱护我们共同家园为线索,将各个教学环节贯穿起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参与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激发学生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在音乐实践中进行即兴创编。了解了教材特点及其儿童的年龄生理特点后,我摒弃了以往枯燥机械的歌曲教唱方式,采用了游戏、欣赏与歌曲相结合的方式。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听他们熟悉的自然界声音(大海、小溪),再通过模仿小溪(节奏练习),看小溪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小溪。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说、唱、编等多项活动来学习歌曲。
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有感情地表演了《小溪流水响叮咚》,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唱歌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对于掌握切分节奏较困难,所以运用了连音线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此节奏,化难为易。
尽管一节课下来。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寓教于乐,确确实实的认识了小溪,环保的重要性。但纵观本节课的音乐知识点,孩子们掌握还不够扎实。教学反思: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学生说来不算陌生。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发展,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从情感体验入手,引领学生尽快入境。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乐曲情感的把握,通过自主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轻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理解了歌曲的意境。课堂中我力求对学生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和宽容,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反思: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被丰富多彩富有动感的画面吸引,容易对轻快、优美的旋律产生情感的共鸣。而生动的连环画故事,则具有形象鲜明、画面丰富、音乐旋律轻快优美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利用观看连环画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的艺术魅力结合起来,就能为学生长久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牢抓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将教材中的六幅教学图片与文字通过课件连环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在听故事,看连环画的过程中轻松的记住了少年舒伯特的生平与童年趣事,而且还知道了少年舒伯特怎样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走上了音乐殿堂,成为人们喜爱的音乐家的。最后,学生通过观看连环画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学习中,不管遇到多到的困难,只要能像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我也会有成功的一天!教学反思: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六八拍的节奏方式。通过对这首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优美、流畅、婉转动听的旋律风格。六八拍子的节奏增加了动荡摇晃的节拍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描绘了一幅妈妈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出现了一些细节上的不足。首先,在让学生理解歌词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学生理解、熟记歌词,而是一遍带过,导致在演唱的时候,学生对歌词理解肤浅,没有唱出作品宁静、亲切的感觉。其二,对作品难点最后一句的讲解不够透彻。教师只简单性的强调了一遍旋律的基本特征,没有具体地去分析每一小节的要领,使学生在唱结尾的时候没能很好的唱出它的音乐效果。其三,在集体演唱的形式上,只采取了单一的跟唱方式,没有采用多种表演方式。例如,小组唱、男女合唱等等。导致课堂气氛偏静。
从以上几点入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的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多发现问题,多进行补充说明。同时,对好的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以逐步提高。
教学反思:
《羊肠小道》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是格罗非的《大峡谷组曲》第三乐章,格罗非用了十年时间的巨作。在《羊肠小道》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天真的小牧童,骑着毛驴,悠闲自得地走进大峡谷„„诙谐的曲调、逼真的模仿,勾画出一幅妙趣横生的图画:一声“驴叫”揭开了这一章的序幕。伴随着幽默的曲调,小牧童登场了。在牧童骑驴行进的背景下,圆号用两个声部交叠奏出一支宽广迷人的旋律,它象征着大自然的宏大气势和作曲家被其陶醉后的旷达心境。接着,音乐色彩发生了变化,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诗一般的风景画:那涓涓的溪流、飞悬的瀑布、瑰丽的彩虹„„ 忽然,钢片琴敲出一串串扑朔迷离的清脆音符:小牧童感到困乏,已酣然入梦„„八音盒叮咚作响:那是小牧童遨游梦幻仙境„„ 牧童醒来,精神倍增,扬鞭登程,继续前行„
本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通过欣赏图片、聆听音乐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在欣赏过程中展开联想、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欣赏第一部分的主题一时,我问学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驴蹄声的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让音乐来告诉你,驴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当时我心中的^解答是速度加快了,好像是冲下山去了,然而学生的回答竟然那样的生动,他们还联想到驴掉下去了、摔了个跟头等等,听到他们五花八门的^解答,我甚至有点无言以对,深深的被他们的回答所征服,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观点,觉得孩子与众不同的观点映射出了他们高度的想象能力和与时俱进的思维能力,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事物了。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也确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不能用不变的眼光看发展中的事物。虽然学生的回答与教材的本意有点出入,但是这种同中有异应该给与充分的肯定。学生的想象能力真丰富,太让我吃惊了,以后我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用平等的心去聆听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对音乐理解,对音乐的分析,相信我们的课堂就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反思:
歌曲《友谊的回声》是人音版第八册第七课歌曲,在歌曲中要求学生掌握强弱记号,感受歌曲情绪并且在歌唱中用强弱表达歌曲所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在此次教学中,自己对于唱歌教学有了深刻的反思 :
首先,重点突出,难点各个突破。在这首歌曲中对于强弱的理解要运用于 回声的模仿是歌曲学习的重点。前八分的休止符,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是难点。在课程的导入中我模仿孩子们的问好,利用声音的大小来导入强弱,利用强弱导入回声的游戏。在回声的游戏中既让学生们掌握了强弱记号,也可以把课程中的回声演唱解决。两个难点在环环相扣的教学中一一解决。切分节奏是容易出错的节奏,让孩子们先从切分节奏的特点入手,在孩子们找一找,读一读中就把切分节奏掌握的很准确。把难点和重点融入在游戏中,在对歌曲的理解中掌握,让学生们对于节奏和力度记号的学习不是枯燥的学习而是层层深入,在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中不知不觉的解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其次,规范教学范唱,组织教学语言优美,吸引学生兴趣。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范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范唱不但代表着教师的基本素质也代表着老师对于歌曲的情感理解,而且还给学生起着正面的示范作用,是学生感受歌曲的最初印象,是学生后面学习模唱的范本。在歌曲的演唱中我带着表演,声情并茂的为学生们演唱歌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还报以真诚的掌声。在之后的学习中也有学生模仿我投入的演唱。教师范唱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而没有流于形式。教学语言的精炼和优美也关乎着课堂的氛围。优美的语言可以为课堂增色,可以让学生陶醉于你的教学设想,沉浸在自己教学的情景之中。在课堂中,我用抑扬顿挫语言描述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描述幽深的山谷,甚至描述神秘而可爱的回声。在这样的语言情景中,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感受老师语言描绘的情景,并且通过体会用声音的强弱来表达歌曲说需要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情感的收获那是新课标中的要求。今天的课堂我也感受到了学生们从心底感受歌曲演唱的声音是柔美而动听的。
再次,歌曲情感处理高于乐理知识的掌握。在唱歌教学中以前的误区是把歌曲唱准确,再加点伴奏、舞蹈就是完成歌曲教学任务。现在,经过聆听国培那么多专家的讲座和学校前辈的交流和点拨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学生们能准确,体会歌曲情绪演唱歌曲才是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唱歌教学中逐句分析歌曲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让孩子们更加深刻体会每句歌词所蕴含的情绪,体会歌曲之美,领悟歌曲内涵。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烂熟于心却不能够应用于歌曲的演唱,那音乐提高审美素质就无从谈起。在这课堂中,逐句分析歌曲情绪不但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乐理知识对于歌曲表现的作用,而且帮助学生更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最后的演唱中,孩子们理解了歌曲,感受其中强弱的对比,所以演唱的歌曲有了起伏,让歌曲的表演可以用声音来表达。
最后,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在课堂中,关注课堂中学生的评价让学生能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提倡小组有效的自主学习室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这节歌唱教学中,让学生们自主寻找解决八分休止符的方法,让小组自主学习歌曲第二段。教师巡视,让小组学习落到实处。小组学习展示,师生之间评价,生生之间评价提高评价的积极性,发挥评价的价值。
在此次上课中,还是感觉自己的存在的不足不如:在歌曲中“MP”不是学习的重点,我却反复的利用“中弱”记号。在课堂中的音乐术语表述不准确其中“PP”是很弱我说成“极弱”,其中“FF”是很强说成“极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规范音乐术语。当第一段学生已经可以完整准确的演唱,在第二段自学中就不要过多的时间纠结在强弱的表达上,费了教学时间。这些都是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改进的。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大课程之一,上好唱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声音之美,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音乐之美。这样一节朴实的音乐课是学生喜欢也是我觉得可以落到实处的音乐课。让音乐课回归自然是最好的状态。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歌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将在歌唱教学路上继续摸索,前进。【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是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音乐课标的学段目标中提到过,四年级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以感受为主,感受力度的变化,感知音乐的形象,努力做到以情带声,去表达歌曲的意境与热爱大自然的心情。《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多种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形式,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律动来巩固已学过的旋律,例如,做游戏的环节就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都很积极,以此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不但体会到了强弱,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美。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更多的积累,更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便积累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手段来充实我的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歌曲《种太阳》是一首久唱不衰的经典儿童歌曲。歌曲用一个课时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不仅仅教会歌曲,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深意,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歌曲教学,学生学会演唱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是一种媒介,也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要让孩子们体会音乐内涵的魅力,在歌唱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所以多媒体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音乐离不开声音,声音需要借助媒介传送,多媒体就成了很好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教材配备的多媒体课件,将歌曲《种太阳》分成三个部分来学习,并且根据歌词内容运用了倒叙,也就是不按照正常的顺序来教唱,而是一、三、二的顺序,灵活操作课件,不仅给了学生新奇感,而且使学习歌曲中的听唱法得到充分运用,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在解决部分难点的时候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我用的是情感体验模式,就是在将情感教学自然的融合在整节课中。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写下自己愿望,带着这个愿望学习歌曲,将自己的愿望和歌曲的深意相结合,不仅理解了歌曲的思想,也升华了自己的理想。
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就是让学生编创歌词,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没有足够的自信,我虽然及时给了鼓励,但是指导不够。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不是十分流畅。如果同时将其作品运用投影仪展示给其他学生看,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也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表演。教学反思:
在这节全校性的音乐公开课后,我主动征求了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们的意见,并结合他们所提的意见进行了认真地反思。
反思
(一)教态自然,课堂驾驭能力,教学热情和感染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努力。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交朋友,用自己对音乐教育的热情来感染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用音乐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畅谈人生和理想。在课下关心他们的思想,使学生喜欢亲近自己,也是在教学中采取因材施教的途径。但在课堂中还缺乏激情,投入程度还不够,这有碍与学生进一步的交流,使课堂还不能在交流中得到升华,这也是自己性格上的一大缺点,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反思
(二)课前准备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中使自己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断提高,才能做出实用性强的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我比较注重简笔画的练习。我将在集体教研活动和学校音乐研讨课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形成了课前二次备课、课后反思的良好教学研究习惯。
反思
(三)简单化学习使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兴趣。
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把复杂的音乐理论知识简单化是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兴趣源泉之一。我所说的简单化不是教学方式的简单化,而是因为小学生只对歌唱表现能力感兴趣,对音乐理论知识比较排斥,应该把音乐知识恰当地穿插于歌曲演唱之中,让学生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唱时才恰到好处地讲解乐理知识。简单化还表现在把音乐知识贯穿于玩和乐之中、创设的意境之中。
反思
(四)加强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学生对音乐活动充满兴趣,这对其终生享受音乐很有益。如何使学生拥有动听和自然的歌喉,让音乐陪伴自己的一生,从音乐中体验到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的控制能力虽已较为稳定但对于气息的运用却缺少把握,所以尤其要注意学生发声的训练和气息的引导运用;在学校合唱队的练习方法运用到音乐课堂中使我感受到训练学生二重演唱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声音训练中亲身体验到音乐的美,并逐步掌握用自然、甜美的声音表现美的能力。在声音的训练中还可以从感性到理性的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术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经过不断的教学课堂实践以及教学的反思,使我对新课程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理解又进了一步,使课堂更具实效性。有句话说得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是朝这个方向迈进!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第八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5个班,期中1—3班是我从三年级带上来的,学生的音准,纪律音乐习惯和器乐较好,4班和5班是四年级中途带的,学生音准,器乐掌握较差。经过前几年学习,学生音乐兴趣浓厚,在演唱、欣赏以及读谱知识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视唱节奏方面,音准方面,学会欣赏音乐,二声部合唱等等,都需加强。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学期教材在知识技能方面加深了难度。本册的歌曲有16首,欣赏18首,每首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特定的意义。课本包含“表演”、“聆听”“编创与活动”三部分,其中“编创活动”包括(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通过这些练习,达到各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另外还有器乐训练,要求学生自制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重音记号,学习二声部(2)理解3/8拍含义及强弱规律。
(3)了解独唱、合唱、齐唱三种声乐演唱形式。(4)了解二重唱,学习波音、上滑音记号及作用(5)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乐,进行创编歌词
(6)了解舞曲、进行曲、摇篮曲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7)掌握附点二分音符,学会为歌曲编配伴奏(8)了解重复、模进的音乐手段
(9)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音乐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通过学习不同地区、时代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文化,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视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3)通过音乐对“水上之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4)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5)在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并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6)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7)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做有理想的“四有人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过音乐作品中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5)通过学习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音乐作品,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为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
3、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形式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学科整合,符合新课标要求。
五、教学进度表 第1周 预备周
第2周 歌曲《拍手拍手》欣赏《彩桥驾到台湾岛》听赏《祝你快乐》 第3周、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歌曲《我和提琴》
第4周、听赏《马刀舞》《新疆舞曲》听赏《森林的歌声》歌曲《跳吧跳吧》 第5周、听赏《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东方明珠》 唱《杨柳青》,第6周、歌曲《大雁湖》,听赏《划龙船》《船歌》听赏《水上音乐》 第7周、欣赏《彼得与狼》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第8周、表演《红蜻蜓》、听赏《荫中鸟》《森林的歌声》 第9周、歌曲《小溪流水响叮》表演《茨藜花》 第10周、五一放假
第11周、欣赏《 运动员进行曲》《打字机》 歌曲《校园多美好》听赏《新疆舞曲》 第12周、歌曲《冬夜静悄悄》欣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年轻朋友来相会》 第13周、歌曲《种太阳》、歌曲《小纸船的梦》 第14周、音乐会 第15周、复习第16周、考核
第一课 手挽手
教学内容:
学唱《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重音记号“>”
教学目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教学建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拍手拍手》;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及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5.学唱第二部分: (1)奏一奏、听一听、唱一唱:(竖笛)
(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唱。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握时逐步恢复速度。) (4)这句有困难时,可以改为以降低难度。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三、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1.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2.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1)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2)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三、欣赏《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四、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 5.学唱 “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五、结束,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5.学唱第二乐段。全班分成两部分,各唱一个声部。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的曲调。 (1)各声部学生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声部。 (2)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音列:
(3)重点练习两个乐句:
(4)唱好第二乐段二声部曲调,注意音准与和谐。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7.填入歌词(合唱部分学生分声部唱一次)。(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竖笛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竖笛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第二课 跳起来
教学目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4.继续学吹竖笛。
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第二课时:学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第三课时: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4.如能放一段录像(宫廷小步舞曲场面),配合乐曲,效果一定更佳(再次聆听)。5.“舞曲”体裁说明。6.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表演《我和提琴》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 (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歌曲是几拍子的?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我和提琴》(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1.学唱歌曲《我和提琴》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 (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2.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 (2)填上歌词。 3.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4.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音乐知识:3/8拍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2.复习2/
4、4/
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 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表演《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第三课 家乡美 教 学 目 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杨柳青》、《大雁湖》。第二课时: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第三课时: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杨柳青》、《大雁湖》。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在出现“”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表演《大雁湖》 教学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 5 ”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 1 1 ”为宜。 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东方明珠》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 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6.请大家发表见解。 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声乐演唱形式 1.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合唱 同声: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四声部混声合唱、八声部混声合唱。 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 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第四课 水上的歌 教 学 目 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第二课时: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螺号》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2.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竖琴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设问: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 (2)创作背景简介: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 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船歌》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 教 学 目 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彼得与狼》的故事: 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现在就让你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这一段彼得的音乐主题是用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树枝上的小鸟见彼得走来,它高兴地叫道:“这里一切多么安静呵!”这一段是用长笛演奏的:接下去,又是描写静谧清晨的旋律。彼得的主题和小鸟的动机再次出现了一下。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时忘记了关大门,她说:“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个澡了。”小鸟见到鸭子,便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它对鸭子说:“你不会飞,还算什么鸟呢!”鸭子回答道:“那你会游水吗?”刚说完,鸭子就“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小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空中,互不相让地争论着。突然,一只猫慢慢地走来,它是用单簧管的低音来表现的:猫在想:“这只小鸟,还吵架呢!让我把它捉住。”于是它向小鸟扑去。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呵……当心,”小鸟听到声音,立即飞到树上去了。鸭子生气了,“嘎嘎”地叫着:猫绕着树转圈,他想:树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鸟也会飞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出来了,他对彼得没打招呼就独自来到草地感到很生气。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狼怎么办呢?彼得不同意爷爷的看法,他说,少先队员是不怕狼的。但是,爷爷还是固执地把他拉回家去,并且把门给锁上了。彼得刚回到家里,一只大灰狼就出现在草地上。 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圆号突然响起了狼的主题:这阴森的旋律,不协和的和弦塑造了一个凶狠诡诈的狼的形象。猫立即窜到一棵树上。鸭子还没发现,待它刚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进肚子里去了。这里,是用三支圆号来表现狼的凶残,大提琴演奏悲伤的音调,是表现鸭子惨遭不幸。猫仍旧蹲在树上,小鸟在另一个树枝上,狼在树下转来转去,用贪婪的眼光望着它们。 彼得发现了,他取来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套,趁狼没注意,偷偷地爬到树上。他轻轻地对小鸟说:“你飞下去,围着狼转,但要小心别让它抓住你。”于是,小鸟在狼眼前飞呀,飞呀!惹得狼很生气,却对它毫无办法。彼得偷偷放下了绳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给套住了,狼拼命挣扎,那绳扣却越来越紧。 正在这个时候,猎人来了:彼得在树上喊道:“别开枪!狼已经被我和小鸟捉住了。请帮助我们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这时候,出现了彼得的主题。接着是胜利的进行曲。彼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一次是由圆号演奏的。后面跟着猎人、爷爷和猫。爷爷虽然高兴,可他还在嘟囔:“现在一切都好。但是,如果彼得没能捉住狼……那又会怎样呢?”小鸟在人们头上飞来飞去,高兴地叫道:“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请你们看看,我帮他捉到了什么。我们能不神气吗?” 请你们再仔细地听听,那鸭子还在狼肚子里“嘎嘎”乱叫呢!原来,狼刚才吞食得太急了。它没有咀嚼,就把它整个地吞进去了。所以,那鸭子还活着呢!弱奏表示人们抬着狼远去。最后,用急速而有力的音乐结束全曲。 教 学 建 议 第一课时: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 第二课时:聆听《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回忆导入 设问: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生讨论。(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
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4.学唱曲调: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 (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 (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 5.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唱歌的人数要大于伴奏人数,其比例是4∶1左右。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 7.创作歌词。 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如上海的学生可创作“黄浦江好地方”:黄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乡。那里有大轮船自由游荡,两岸的大好风光我将要再回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彼得与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彼得与狼》 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 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 (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
(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6.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红蜻蜓》
1.成语导入。 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 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曲调接龙练习 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 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第六课 风景如画
教 学 目 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第二课时: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
教 学 过 程
聆听《森林的歌声》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 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聆听《荫中鸟》 教学基本要求 1.音响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 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基本要求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选择结束音填入曲调 1.分别先将两曲调识谱,唱连贯流畅,并自然地分别将“”或“1”作为结束音填入试唱。从感觉上你认为哪音更通顺有结束感。适时教师可示范启发。 2.第一曲是《三套车》片段,结束为“” 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 表演《茨黎花》 教学基本要求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 (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自由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命题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总之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 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竖笛吹奏训练 1.复习《蒙古小夜曲》、《春游去》。 2.学习“Ⅰ”的吹奏指法。 3.学吹练习曲(二)(见教材二),熟悉“5 4 3 2 1”五音。 4.吹奏音阶“”。 5.吹奏二声部练习曲:吹长音。注意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 6.吹奏《康定情歌》: (1)教师示范吹奏《康定情歌》。 (2)吹奏“2 4 5 6 ”六音。 (3)在教师指导下先学吹十小节(注意“”不必讲切分节奏,仅从音符的时值长短吹准即可)。
(4)学生自学全曲。 (5)有感情地吹奏《康定情歌》。 7.吹奏《牧羊女》: (1)教师示范吹奏《牧羊女》二个声部。 (2)学生自愿结合为二组(教师适当调整人员),分别自学Ⅰ或Ⅱ。 (3)Ⅰ、Ⅱ声部各自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并指出问题加以纠正。 (4)表演《牧羊女》一部分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表演。三合一表演并进行交换。
第七课 校园里 教 学 目 标 1.本单元汇编了一组校园音乐文化的故事:有师生情的《冬夜静悄悄》;有教室里的《打字机》声声;有操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曲》;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2.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3.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尝试为《校园多美好》编配伴奏,使其气氛更为热烈。 4.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非理性感受乐段旋法。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运动员进行曲》;学唱《校园多美好》。 第二课时:聆听《打字机》;学唱《冬夜静悄悄》;练习。 教 学 过 程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入场式播放哪一首乐曲?我们每天做广播操在排队进入操场时播放什么乐曲? 2.欣赏一首合唱曲,请听听这首合唱曲,你熟悉吗?——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
3.讨论:
(1)在运动场上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 (2)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同一曲调两种表现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4.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声部承担?(如果记不住可以边听边用纸与笔作些图形记录。) 5.讨论合唱曲的结构。 6.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 7.在音乐声中各组队列队形展示。 8.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 1.教材插图中有四幅画,这四幅画都有相关音乐: (1)升旗——《国歌》, (2)广播操——《广播体操音乐》 (3)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音乐》 (4)课间——歌曲《哦!十分钟》 设问:谁能哼唱几句? 2.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例:《队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乒乓变奏曲》、《荡秋千》…… 3.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 聆听《打字机》 教学基本要求 1.实物导入:教师准备一台打字机出示(学校里外语教师一般都有外文打字机),介绍给学生:这是一台外文打字机。让学生试打一行到发出“叮”声。 2.欣赏《打字机》(管弦乐)。 设问: (1)在乐曲的伴奏声部中,你听到什么音响声?(打字机击键声、铃声、倒机声。)(2)乐曲分几部分组成?教材中的图形谱是第几段的曲调? 请你看图形谱跟着音乐唱一唱,乐曲给你什么感受?(ABA三部分组成) 3.议论问题(可以复听其中片段)。 4.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请见教材分析)。 5.复听乐曲。要求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找出铃声“叮”出现的规律,并用拍手或其他音响与音乐中的“叮”同步打出,要准确而整齐。
表演《校园多美好》 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导入: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的气氛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课课题。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3.学唱前8小节: (1)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 (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学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 (3)全班分为四小组,每组自学2小节曲调,在学好应该自学的2小节前提下,鼓励超额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四个小组按曲调顺序接唱。超额学好的可随其他组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处。 (5)按原速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4.在教师指导下,用点谱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 6.讨论歌曲处理。 设问:
(1)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 (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3)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妖娆。”的含义是什么? 7.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8.表演歌曲。配上打击乐(按教材要求),尝试在何处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如学生中有跳舞特长的,可编集体舞,跳唱结合,边唱、边跳、边奏,把校图生活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气氛也推向高潮。 表演《冬夜静悄悄》
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师生情也是其中之一。
山村学校的老师夜里家访,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请听《冬夜静悄悄》。
2.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你想像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3.再欣赏一次范唱。请大家看着歌谱,注意每句的开始有什么规律?(第一乐段是弱起,第二乐段是强起。) 4.学唱第一乐段: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这一乐段由四句组成,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
(2)拍打节奏。 (3)轻轻地边拍打节奏、边哼唱曲调(或一组学生哼唱,一组学生拍打节奏,然后交换进行)(4)连贯地、深情地唱第一乐段曲调,并填上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
(1)该段曲调从单一声部来看并不难,很多小节均呈模进或重复,难是难在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采用前几课的二声部训练方法: a.平行三度的音阶训练
b.分二个声
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曲调。 c.合成时,要求轻声能相互倾听,把自己的声音融合在其中。 d.用“呣”过渡,在和谐的前提下填入歌词。 6.深情地朗诵歌词。 7.有意境地、深情地表演歌曲,表达师生之间的友情。
把乐句排列成通顺的乐段练习 1.流畅的、准确地将四句乐谱唱熟。 2.第一句是已规定的起句。 3.通过试唱,判断有结束感的尾句。 4.中间的二句通过分别排列试唱,判断通顺的乐段。
第八课 理想 教 学 目 标 1.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大家都应思考的问题——理想。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为你提供了几个侧面:有科技类《种太阳》;有航运类《小纸船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们为祖国,为“四化”流汗,是我们的榜样!你的理想是什么? 2.演唱《种太阳》,并进行编创表演,从该曲调学唱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部分,为进一步学习重复与模进手法作铺垫。 3.在学唱《小纸船的梦》中,顺带学习变音记号——降记号,并在唱结尾句“”曲调实践中把它唱准,以加强音乐的色彩变化,营造梦境的氛围。
4.从聆听的二首歌曲中,进一步巩固演唱形式分类的知识;听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乐句重复次数,并画图形谱。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二课时: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过程 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教师的职业对学生来讲,既神气又神秘,因此有很多学生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赞美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了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 2.欣赏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歌曲表现为什么采用女声独唱?(细腻、亲切) 3.复听:要求能记住歌曲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调,并能模唱。用图形谱把它记录下来。 4.讲解: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用投影机打出歌谱,学生随着录音轻声跟唱。
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基本要求 1.我们即将完成四年级的学习,如果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将是怎样的你和我? 2.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用投影机打出歌谱。 设问:歌曲的内容与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歌曲,跟录音轻声哼唱。 歌曲提出了三个问题,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创造这奇迹要*谁?举杯赞美谁,光荣属于谁? 4.师生讨论。 5.长大后,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用诗、歌、画、舞来表达。 6.小结:美好理想必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奋进,才能实现。 表演《种太阳》 1.自然知识导人。 设问:在宇宙的星球中,有几个地球、太阳、月亮?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一个。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两端北极与南极终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规律,种什么收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2.欣赏《种太阳》范唱。 设问:种出来的太阳,派什么用处? “种太阳”是孩子们的什么想法?歌曲的含义是什么? 3.师生初步讨论歌曲的内容,适时还可以听范唱片段,以初步理解词义。 4.学唱曲调: (1)听辨曲调中相同部分。 教师范唱第一乐段(第17小节)曲调,要求学生听出哪一部分(乐节)是相同的,出现几次,并唱出这一部分。
(2)学唱第一乐句。师生共同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板书该乐句,师生接唱,学生唱前2小节,教师接后2小节。 交换接唱(后2小节切分节奏不必讲解,让学生在听教师接唱中模仿)。 (3)学唱第二乐句。 在第一乐句的下方,对齐板书第二乐句:
画出前2小节的图形: 引导学生了解相似模仿,并进行视谱唱准。
(4)在唱好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自学第三、四乐句。 (5)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6)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调。 5.学唱歌曲: (1)朗诵歌词,并进行初步学唱歌曲。 (2)分析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设问:种太阳的目标在第二乐段中已阐明,你是怎样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3)以纯朴地情感演唱歌曲《种太阳》。 6.表演歌曲: (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像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 (2)各组展示交流,集体点评。 7.小结:有理想是“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表演《小纸船的梦》 1.基本训练: 以上两条练习均用慢速或中速,要求二声部和谐、均衡。注意 XX X0 0X 节奏。 2.理想谈话导入:长大后当一名船长,走遍全世界,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们班上有那么一位小朋友,为了长大当上一名船长,他折小纸船,希望小纸船变成大船……请听范唱《小纸船的梦》。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3.先学合唱部分: (1)教师分别范唱二个声部的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用3/4拍指挥图比划拍视唱。 (3)分声部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二声部合成,并填上歌词。注意声音的和谐。 4.再学唱第一乐段。教师重点指导第四乐句的曲调:
这四句的节奏与音准都较难,尤其是七度大跳音程,教师可适当用琴带一下,帮助学生唱准,其他三乐句可让学生自学。 5.全曲合成,并填上第一段歌词。 6.讲解变化音降记号: (1)复习升记号:演唱上学期第六课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详见第七册第六课)。 (2)出示降记号:听辨《小纸船的梦》前奏: 板书“”,并在键盘图上指出这三个音的位置。如有口风琴,可利用口风琴的键盘找到1=F(调)中的“”,并吹奏感受其音高。 (3)完成课本上的听辨练习。 (4)唱好歌曲中的结束句。
感受和声音程的变化效果。 7.完整地唱全歌。要充满向往的神情演唱。 8.表演歌曲: (1)伴奏练习。重点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按谱练习。
(2)演出形式上可采用领唱与合唱。要注意伴奏声部的音量不能太大,要突出歌唱的声部,处理好唱与伴奏的关系。 (3)完整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抒发第一人称“我”的理想。
第五篇: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 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茉 莉 花
颍上县江口中心小学
李 青 2016年5月4日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
《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茉莉花》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对祖国的热爱。
2.知识目标:了解《茉莉花》音乐及相关知识,能熟练唱读附点四分音符。
3.技能目标:通过律动,歌唱等方式准确的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与喜爱。【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附点四分音符。【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茶具、茉莉花茶、空气清新剂、香料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茉莉花香料包,让学生闻一闻、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体会茉莉花的香味。简介茉莉花有哪些用途。
2、出示课件完成填空题,引入教学难点,在学新课前让学生感受本
课附点四分音符,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初知音乐。
1、教师范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体会江南民族音乐清丽、柔婉的情绪,体会歌曲特点。
2、哼唱歌曲旋律,用哼鸣“啊”来哼唱。
3、有节奏的轻声朗读歌词。
三、教唱歌曲,体会情感。
1、教师弹伴奏,学生随伴奏填词试唱。
2、让学生自己发现刚才认识的附点四分音符,找学生来试唱。
3、引导学生正确视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四、创编舞蹈,表现歌曲。
1、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2、随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3、师: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真的有这么香吗? 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怎么样?(喷洒空气清新剂)真的有那么白吗?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
4、闻着花香,看着雪白把自己融入进去,带着舞蹈动作以及感情完整演唱。
五、拓展欣赏,激情结束。
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片段。
师:简介: 因为由于地域文化不同,每个地区都有它自身的特点,这只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上的一小部分。
那么,今天让老师给大家泡上一杯茉莉花茶,随老师一起走进中华民族艺术的殿堂。(播放有关中华民族艺术的图片)认识的同学可以大声说出来。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下课后可以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编一首诗、画一幅画等等来表达自己的东西。【板书设计】
茉莉花
江苏民歌
亲切、抒情、婉转、柔美
×·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反思】
一、主题鲜明突出。
从学生走进教室一直到走出教室,可以说学生每时每刻都是在美妙的《茉莉花》音乐声中愉快度过的。为了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我收集了大量的相关音乐素材,因为如果只是让学生反复聆听同一首乐曲,哪怕该乐曲再优美,学生的兴趣也很难保持长久;另一方面,我在启发学生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指向十分明确,那就是音乐本身,而不是为了音乐之外的其它东西,介绍音乐之
外的有关背景知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
二、教学内容丰富。
书上的内容很少,想要使其变得丰富,必须挖掘教材内容,充实教学内涵。为此,几乎与茉莉花相关的音乐都被我收集起来了,包括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等等。如今的学生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广,探求能力强,他们期待的是信息量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的感情启发学生感悟词曲中蕴涵的情感魅力,并运用系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理解,主体感悟,从而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启迪、陶冶美好的人生。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师在深入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充分借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自主选择并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主动探索和发展民族音乐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在这样的音乐课后,孩子们将充满自信地去挖掘,去传承,去创新中国的民族音乐,使之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的期待,也是新课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