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国方略读后感3篇
建国方略读后感【一】
1918年6月,孙中山依靠军阀导致护法失败,于5月4日愤而辞去大元帅职务。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潜心思考中国革命,读书著作,奋笔不休。《建国方略》主要就在这期间完成。此书由三部份组成:《孙文学说》(心理建设)、《实业计划》(物质建设)、《民权初步》(社会建设)。
孙中山先生一直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奋斗不懈,不断寻找着救国救民之路,历经坎坷,屡战屡战,屡败屡战,经过不断地总结思考实践检验,最后的思想凝结为《建国方略》,意在启迪沉睡的国民,更包含了他一腔炙热的爱国之情。百年前,在《建国方略》这本书里,国父孙中山先生,用一种超越时代的构思给我们描绘了整个国家从心理,到实业,再到体制的一个蓝图。为我们后来人点亮了未来发展的灯。近百年后,翻开这本书,依旧启迪无限。
《孙文学说》阐述其知难行易学说。在孙中山先生看来,“知易行难”说是实现他的革命理想的“心理之大敌”,“破此心理之大敌,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庶几吾之《建国方略》,或不致再被国人视为理想空谈也,夫如是,乃能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他以饮食、用钱、作文等例证来阐述,进而论证“能知必能行”“以行而求知识”、“不知亦能行”、“有志竟成”;《实业计划》为国家经济大纲,提出了包括交通、商港、铁路、水力、钢铁、矿业、农业、灌溉、造林、移民方面的十大建设计划。
这是孙中山通过实地勘查,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深思熟虑而写成。他主张利用外资兴建北方、东方、南方三大巨港,建立和发展近代工业系统,整治水利,大兴铁路。他的一些主张至今仍能给我们重要启示。《民权初步》要教会国人如何集会,“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
孙中山早在1911年9月在美国就关注集会条理以教国人。观其民族主义内涵,包含了国家的独立、自主与尊严,以及维护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理想,及强调共有的政治、经济、济弱扶贫等,但是,看看眼下,当今社会贫富差距的天差地别,学术界一潭死水,文化界死水一潭,政治界腐败堕落,娱乐界本着娱乐至死的精神,麻痹所有还有一丝想要抗争与改变的人们,所有中国人都在争骗抢夺,生怕自己被别人挤下去。
社会脏了,人心散了,大家就像参加最后的狂欢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娱乐至死。娱乐新闻就是貌美大明星嫁了才俊大富豪,大富豪家有车有房有奶,买一个包包要花多少钱,一群珠光宝气的傻大姐参加什么慈善晚会,去什么高档会所,又走光露点了又艳照出门了。学术新闻就是某某教授抄袭了,剽窃了,潜规则了,被人砍了。政治新闻就是祖国很牛很强大,人民很好很幸福。经济新闻就是股市有望触底反弹,房价继续稳中有升。
原来,我们中国人的自信心就建立在这些虚妄的空中楼阁之上,一点科技含量也没有。跑车、别墅、明星、流星雨、嫁豪门,大众媒体的导向让中国人都去向钱看齐,还有谁去思考如何建设一个人心向上的中国社会。高油价,高房价,与民争利的地方政府绑架了整个中国的向前发展,弱小的人民只有在网上穿着马甲,搞笑娱乐,无奈自嘲,解构雷人,如此种种,要达到理想之国,我们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像现在这样,就一句什么都是神马都是浮云。
《建国方略》,为理想努力国父理想高远,意志坚定,最让人心生敬意的是为国为民,天下为公的思想。后继者应该不断后继,先人往往能预料到后来,但现在不努力去改善去改革,预想永远就只是空想,就像孙中山先生一开始被人戏称“孙大炮”一样,所以,看到这些,希望老一辈开路的同时,也要给后一辈让路,生生不息地变革,则理想之国终有一日可达。
建国方略读后感【二】
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先生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因革命活动化名中山樵,后来就以中山称于世。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因为穷,十岁才进私塾。十二岁随兄到美国檀香山读书,“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意思是这才看到轮船的奇妙,大海的辽阔,从此产生羡慕西方学术的心意,穷尽天地的愿望。他十六岁进美国基督教会设立的一所高中读书。
在校期间,他勤奋学习,努力攻读中外书籍,尤其喜欢读华盛顿、林肯等人的传记。大约二十岁时,到香港雅丽医院(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学习。他认真读医科书籍,每天要陪医师诊视五六十个普通病人,被师长们称赞为“合格医生”。其余的时间,他都用来读书。他自己买了很多中西文书籍,其中有不少中国古书,常常读到深夜。pincai.com
他读书很认真,一定要弄到透彻了解,才肯放手,对于那种“不求甚解”的读法,他从来不肯苟同。他还买了一大批民族革命史,法、美两国革命史之类的书籍,日夜研读。这五年的习医时期,他关心国内外大事,博览群书,为以后领导革命打下了思想和知识基础。
1892年他以各科都得高分而名列榜首,从西医书院毕业后,开始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1894年曾上书李鸿章,建议要使“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但遭到拒绝。这年11月,他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首次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民主革命纲领,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1905年在日本组建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后,他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为20世纪初中国革命的伟人。
孙中山自述一生嗜好,“除革命而外,惟有读书而已”。他平时藏在手提箱里时刻不离身的不是枪炸弹,而是爱读的书籍。“旅行时他物均可不带,独书籍不肯忘”。1896年曾在英国伦敦图书馆读书,涉猎广泛。
孙中山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汲取思想精华,用来指导革命实践。1918年到1919年间,他从政治漩涡中暂时退出,来到上海。他的居邸,藏书占有大半位置。他埋头读书,闭门著述,名著《建国方略》就是这时写成的。
《建国方略》由三部著作组成:《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孙文学说》是孙中山的主要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总结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吸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批判了自殷商以来所谓“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旧说,提出了“行之非艰,知之惟艰”的新见。
他指出,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自发的知到自觉的知的过程,获得理论认知比进行实践更为困难。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一方面鼓励人们勇于实践,通过实践获得新知;另一方面,强调重视科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能知必能行。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精心制订的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伟大计划,包括兴修铁路、公路网,兴建海港,发展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兴修水利等巨大工程。
《民权初步》探讨了在中国建立新式民主政治的问题。他指出,民权包括“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否决法案之权”,具备这四大民权,“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才称得上为纯粹的民国。这三部著述分别论述了“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即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三个方面,描绘了20世纪振兴中华的第一幅宏伟蓝图。《建国方略》被列为“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之一。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说: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建国方略读后感【三】
“知易行难”是我国几千年以来存在的说法,源自孔子的“言知之易,行之难。”以及《尚书》中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也。”由《孙文学说》中“由是数千年来深中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可见此说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但《孙文学说》亦提到“此说者予生平之最大敌也,其威力当万倍于满清。夫满清之威力,不过只能杀吾人之身耳,而不能夺吾人之志也。乃此敌之威力,则不惟能夺吾人之志,且足以迷亿兆人之心也。”
孙中山先生认为这一根深蒂固的“知易行难”的说法是导致他计划“半筹莫展,一败涂地”的主要原因,所以他提出了“行易知难”的学说,从日常生活、历史演变、社会进步、科学进步的角度,列举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筑城、开河、电学、化学、进化等十事,论证了“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的道理,号召国民树立“以行而求之,因知以进行,能知必能行”的新观念,激励国民积极进取、勇于实践,为建立新社会将革命进行到底,同时效法西方的探索精神,在科学技术上取得大进展。
“知易行难”这一传统学说确实使得一些革命党人在经历了辛亥革命胜利后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失败的时候,认为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民国建设计划的理想太高,知易但实行起来很难,对革命前途失去了信心。孙中山先生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行易知难”,并痛斥“知易行难”导致国民“不知故不欲行,而知之又不敢行”,最终一切无为。
而“行易知难”学说确实可以鼓舞国民勇气,不怕艰难,积极探索,建立革命的共同信仰,也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孙中山先生这一“行易知难”学说也带来了政治上的好成绩。那是否代表“行易知难”就是正确的说法呢?如果行易,那为什么在倡导世界和平之时,还存在有些国家人民处于**之中,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没能实现世界和平的愿望呢;如果行易,那为什么共产主义社会这么多年来都还没建立起来呢?
胡适先生在对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中也提到孙中山先生做为学医的人,也没有举医学作为证据,一切书本的学问都要能用在临床的经验上,只有从临床的经验上得来的学问与技术方才算是真正的知识,而熟读了六七年的书,拿着羊皮纸的文凭,而不能诊断,不能施手术,不能疗治,才知道知固然难,但可见行亦不易。医学是最可以推翻行易知难的学说的,故孙中山先生没在《孙文学说》中提到。
知与行都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从本质上来讲,知是引领行的方法,而行又是领悟知的路径,行而不知是盲行,知而不行也非真知,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至于知与行,孰易孰难这一问题,“行易知难”与“知易行难”都存在着片面性,“行易知难”容易使人鲁莽行事,而“知易行难”容易使人纸上空谈。
这都是因人因事而异的,如果仅仅把“知”理解为知道,那通常都是知易行难,如果理解为真知,那“行”相对于“知”就太简单了;而对于擅长思考,缺乏行动力的人则是知易行难,对于悟性平平,执行力却很强的人则是知难行易。然而知行并举,既注重真知,又重于力行,那么知不难,行亦不难。
第二篇:建国方略读后感
知与行,孰易孰难
“知易行难”是我国几千年以来存在的说法,源自孔子的“言知之易,行之难。”以及《尚书》中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也。”由《孙文学说》中“由是数千年来深中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可见此说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但《孙文学说》亦提到“此说者予生平之最大敌也,其威力当万倍于满清。夫满清之威力,不过只能杀吾人之身耳,而不能夺吾人之志也。乃此敌之威力,则不惟能夺吾人之志,且足以迷亿兆人之心也。”孙中山先生认为这一根深蒂固的“知易行难”的说法是导致他计划“半筹莫展,一败涂地”的主要原因,所以他提出了“行易知难”的学说,从日常生活、历史演变、社会进步、科学进步的角度,列举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筑城、开河、电学、化学、进化等十事,论证了“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的道理,号召国民树立“以行而求之,因知以进行,能知必能行”的新观念,激励国民积极进取、勇于实践,为建立新社会将革命进行到底,同时效法西方的探索精神,在科学技术上取得大进展。
“知易行难”这一传统学说确实使得一些革命党人在经历了辛亥革命胜利后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失败的时候,认为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民国建设计划的理想太高,知易但实行起来很难,对革命前途失去了信心。孙中山先生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行易知难”,并痛斥“知易行难”导致国民“不知故不欲行,而知之又不敢行”,最终一切无为。而“行易知难”学说确实可以鼓舞国民勇气,不怕艰难,积极探索,建立革命的共同信仰,也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孙中山先生这一“行易知难”学说也带来了政治上的好成绩。那是否代表“行易知难”就是正确的说法呢?如果行易,那为什么在倡导世界和平之时,还存在有些国家人民处于**之中,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没能实现世界和平的愿望呢;如果行易,那为什么共产主义社会这么多年来都还没建立起来呢?胡适先生在对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中也提到孙中山先生做为学医的人,也没有举医学作为证据,一切书本的学问都要能用在临床的经验上,只有从临床的经验上得来的学问与技术方才算是真正的知识,而熟读了六七年的书,拿着羊皮纸的文凭,而不能诊断,不能施手术,不能疗治,才知道知固然难,但可见行亦不易。医学是最可以推翻行易知难的学说的,故孙中山先生没在《孙
文学说》中提到。
知与行都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从本质上来讲,知是引领行的方法,而行又是领悟知的路径,行而不知是盲行,知而不行也非真知,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至于知与行,孰易孰难这一问题,“行易知难”与“知易行难”都存在着片面性,“行易知难”容易使人鲁莽行事,而“知易行难”容易使人纸上空谈。这都是因人因事而异的,如果仅仅把“知”理解为知道,那通常都是知易行难,如果理解为真知,那“行”相对于“知”就太简单了;而对于擅长思考,缺乏行动力的人则是知易行难,对于悟性平平,执行力却很强的人则是知难行易。然而知行并举,既注重真知,又重于力行,那么知不难,行亦不难。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作业 读《建国方略》
中国近代史作业
《建国方略》读后感
1918年6月,孙中山依靠军阀导致护法失败,于5月4日愤而辞去大元帅职务。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潜心思考中国革命,读书著作,奋笔不休。《建国方略》主要就在这期间完成。此书由三部份组成:《孙文学说》(心理建设)、《实业计划》(物质建设)、《民权初步》(社会建设)。
孙中山先生一直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奋斗不懈,不断寻找着救国救民之路,历经坎坷,屡战屡战,屡败屡战,经过不断地总结思考实践检验,最后的思想凝结为《建国方略》,意在启迪沉睡的国民,更包含了他一腔炙热的爱国之情。百年前,在《建国方略》这本书里,国父孙中山先生,用一种超越时代的构思给我们描绘了整个国家从心理,到实业,再到体制的一个蓝图。为我们后来人点亮了未来发展的灯。近百年后,翻开这本书,依旧启迪无限。
《孙文学说》阐述其知难行易学说。在孙中山先生看来,“知易行难”说是实现他的革命理想的“心理之大敌”,“破此心理之大敌,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庶几吾之《建国方略》,或不致再被国人视为理想空谈也,夫如是,乃能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他以饮食、用钱、作文等例证来阐述,进而论证“能知必能行”“以行而求知识”、“不知亦能行”、“有志竟成”;《实业计划》为国家经济大纲,提出了包括交通、商港、铁路、水力、钢铁、矿业、农业、灌溉、造林、移民方面的十大建设计划。这是孙中山通过实地勘查,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深
思熟虑而写成。他主张利用外资兴建北方、东方、南方三大巨港,建立和发展近代工业系统,整治水利,大兴铁路。他的一些主张至今仍能给我们重要启示。《民权初步》要教会国人如何集会,“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孙中山早在1911年9月在美国就关注集会条理以教国人。观其民族主义内涵,包含了国家的独立、自主与尊严,以及维护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理想,及强调共有的政治、经济、济弱扶贫等,但是,看看眼下,当今社会贫富差距的天差地别,学术界一潭死水,文化界死水一潭,政治界腐败堕落,娱乐界本着娱乐至死的精神,麻痹所有还有一丝想要抗争与改变的人们,所有中国人都在争骗抢夺,生怕自己被别人挤下去。社会脏了,人心散了,大家就像参加最后的狂欢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娱乐至死。娱乐新闻就是貌美大明星嫁了才俊大富豪,大富豪家有车有房有奶,买一个包包要花多少钱,一群珠光宝气的傻大姐参加什么慈善晚会,去什么高档会所,又走光露点了又艳照出门了。学术新闻就是某某教授抄袭了,剽窃了,潜规则了,被人砍了。政治新闻就是祖国很牛很强大,人民很好很幸福。经济新闻就是股市有望触底反弹,房价继续稳中有升。原来,我们中国人的自信心就建立在这些虚妄的空中楼阁之上,一点科技含量也没有。跑车、别墅、明星、流星雨、嫁豪门,大众媒体的导向让中国人都去向钱看齐,还有谁去思考如何建设一个人心向上的中国社会。高油价,高房价,与民争利的地方政府绑架了整个中国的向前发展,弱小的人民只有在网上穿着马甲,搞笑娱乐,无奈自嘲,解构雷人,如此种种,要达到理想之国,我们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像现在这样,就
一句什么都是神马都是浮云。
《建国方略》,为理想努力国父理想高远,意志坚定,最让人心生敬意的是为国为民,天下为公的思想。后继者应该不断后继,先人往往能预料到后来,但现在不努力去改善去改革,预想永远就只是空想,就像孙中山先生一开始被人戏称“孙大炮”一样,所以,看到这些,希望老一辈开路的同时,也要给后一辈让路,生生不息地变革,则理想之国终有一日可达。
第四篇:多篇读后感
多篇读后感1
小兔子问大兔子,猜猜我有爱你。大兔子说,爱的很长,也爱的很多,还爱的很高,我知道大兔子爱小兔子,因为小兔子没有比大兔子爱的高,所以大兔子爱小兔子。
爸爸问我:“大兔子爱小兔子是怎么爱的'?”
我伸出手臂,举起来,跟爸爸比一比。爸爸说,现在爸爸爱你多,你看爸爸的手更高,所以爸爸爱黄予宁多。
爸爸问我:“以后如果你长大,比爸爸还要高了,你要怎么办呢?”
我说:“以后长大了,要请爸爸吃饭,要带爸爸去玩,要像爸爸爱我一样爱爸爸。”
多篇读后感2
《遇见春天》这个故事讲了,两只小熊出去寻找春天,他们摸积雪,碰河水,扒落石,掀石头,看有没有发芽的小草。它们喊春天,吵醒了青蛙。它们爬上树,敲树干,拔落叶,刨地面,看有没有开的.小花。它们晃大树,蹬枝干,吵醒双胞胎睡鼠,最后,它们爬上山冈遇见春天。
读了《遇见春天》后,我知道了春天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心中温暖的春天,一个是季节春天。我要向小女孩学习,有好东西要学会分享,要懂得心中有爱,爱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
多篇读后感3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时,简单的情节、不多的对白却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使我的心不禁为之感动。尤其是当小兔子对妈妈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那里。妈妈在他睡着后轻声地回应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时,泪水潸然而下。
因为教一年级的缘故,老师们和孩子们都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绘本,从茫茫绘本中我一眼就认出了它,重拾这本绘本,又让我想起了那些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还有那些我很爱又很爱我确离开了我的人,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其实,我们心里都有爱,却由于腼腆、羞涩,从不用语言表达出来,以至于留下后悔遗憾。所以,大声说出你的爱吧,就像书中的'小兔子一样,勇敢的用你自己的方式表达出你的爱,尽管有时我们的爱是不能用尺度来衡量的,但是又何惧和怕呢!
多篇读后感4
今天,我学了一篇《白公鹅》的文章,这只白公鹅为了让孩子不受到伤害,连牛也追着跑,人也不肯放过。虽然白公鹅平时凶猛,但在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会儿下起了带冰雹的倾盆大雨,它张开翅膀让孩子们躲起来,其他大鹅小鹅都跑了,只有白公鹅没跑,最后,(.)白公鹅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鹅们的生命,白公鹅这样为了孩子愿意牺牲自己的精神。 读了《白公鹅》这篇文章,我联想起我的爸爸:天天保护着我,有一次,我和爸爸去游泳路上,一只狗向我追来,我害怕极了,可周围又没有什么可以躲避的地方。没想到,爸爸竟然勇敢的'站出来,把狗赶到十分远的地方去。 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是无可限量的。我应该尊重父亲,因为父亲为我付出了太多,我真想说声:“谢谢!”
多篇读后感5
我觉得小栗色兔子是一心想表达他有多爱大栗色兔子,但他的手不够长,脚也不够长。虽然他最后能说出“从这里到月亮。”但大栗色兔子说出了比小栗色兔子长的就是“从这里到月亮上在回到这里。”
我很开心,因为他们之间的爱让我想起了爸爸妈妈和我之间的爱。
爸爸告诉我,因为爱这种感情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大兔子和小兔子要用各种方式来形容互相之间的`爱,就像爸爸妈妈和我也需要传达我们的爱。
虽然我不太明白爸爸的话,但我觉得还是满有道理的。
多篇读后感6
瞧,你那胖胖的“身子”,一件薄薄的“黄衣服”,是那么的可爱啊!
我轻轻地把“你”放在我的眼前看了又看,我真是越来越喜欢“你”那可爱的样子。看着看着,我忍不住口水直流。
我连忙把“你”那小巧的“黄衣服”脱掉,咬了一口,啊!真甜!
到了晚上,我躺在床上都想着“你”甜甜的味道。想着,想着。我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我梦见:秋天的一个中午,妈妈买了一箱“你”,我大饱口福。我睁开眼睛一看,啊!原来是一场梦。我想一年四季“你”都在我身边,那该多好啊!
小朋友,猜猜我这么爱的“你”是谁呢?实话告诉你们吧,那就是我最爱的一种水果——梨。
多篇读后感7
星期六的下午,妈妈带我去人民剧院看舞台童话剧《雪孩子》。舞台剧刚开始,整个剧场就飘起了飞飞扬扬的雪花,我伸手去接小雪花,太美了!
这个童话剧里的主要人物有雪孩子、小兔子、小刺猬、小猫、小鸭、小鸡、汽车人、大灰狼和狐狸。
这个童话剧讲述的是每当馊主意最多的狐狸和凶狠的大灰狼抓住森林里的小动物,准备吃掉它们的时候,雪孩子都会勇敢的把大灰狼打败,救出小动物们。最后大灰狼和狐狸又想出一个坏主意,它们烧了小兔子的家,当小兔子被困在家高呼救命的'时候,雪孩子不顾自己冲进了小兔子家,小兔子得救了,而雪孩子融化了。小动物们都特别难过,我看到这里都感动的哭了。
通过这个童话剧,我明白了我要做一个勇敢、热情、智慧、团结同学、互相帮助的好孩子。
多篇读后感8
《三国演义》指的是刘、孙、曹三家之间的纷争。《三国演义》中有英雄人物,如“张飞”“关羽”等。
书中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令人难忘,令人震撼。曹操这个狡猾的家伙,为什么要在华荣路上手忙脚呢?这个足智多谋的人是如何用一座空城抵御十万大军的`进攻的?
这本书教我们如何纠正我们的姿势和你能走多远。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读了很多书,有很高的智慧。
当箭快用完的时候,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能在三天内借到十万支箭。
那天雾很大。诸葛亮把船停在那里。船上有许多草人。曹操射出所有的箭,落在船上。船上的人说:“谢谢曹丞相。”我想赶上去,但船已经开走了。
所以我非常喜欢它。
多篇读后感9
这本图画书里有一只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只像爸爸的大兔子。
我很喜欢这只小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样爱比较。它们俩在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
小兔子每次告诉大兔子“我爱你”,而且想尽办法用各种身体动作、看得见的景物来描述自己对大兔子的'爱意,但每次大兔子都回应了比小兔子更多的爱。直到小兔子累得在大兔子的怀中睡着了。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小兔子闭上了眼睛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大兔子轻轻地把小兔子放在叶子铺成的床上,低下头来亲亲他,祝他晚安。大兔子躺在小兔子的旁边,小声地微笑着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再——绕回来。”
不论怎么比较,用手臂的长度、用跳跃的高度,还是用小河来比较,都是像爸爸的大兔子更胜一筹。小兔子明白了爸爸对他的爱永远多一点,是他永远都比不上的。
多篇读后感10
寒假里,我又重读了一遍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这本书我第一次阅读,是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当天妈妈来接我回家的路上,我时而像只小兔子似的一蹦一跳,手舞足蹈的给妈妈描述着故事中的情节,时而又像只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表达着我对妈妈的爱和这一天的想念。从那天起,这个故事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现在的我上了小学,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了,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里,让我体会到了周围像兔妈妈一样的爱。比如老师的爱,我们从她那里获取知识,得到她细心的呵护,像花朵一样坚强美丽的开放。又比如同学之间的'爱,使我们都懂得了,相互关心,相互包容与谦让,等等……
我对他们的爱,他们对我的爱,我猜不出有多深,因为爱是无法表达和形容的,也是无法衡量的,这就是我再次读这本书懂得的道理。
多篇读后感11
今天我读完了坏人都知道我有多厉害,我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遇到坏人,遇到意料之外的.危险,你会怎么办?
也许你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甚至认为自己根本不会遇到坏人,但事实上,危险情况随时都会发生,父母老师也不可能永远保护在我们左右。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不要受陌生人的礼物。2.假如你独自一人在家,有人按门铃,说要修家电,你应该装作家里有人,再打电话跟家长求救。3.如果有陌生人问你的家庭住址,千万不能告诉他。
大家一定要把安全牢记在心中!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呀!
多篇读后感12
《白公鹅》这篇感人的短篇小说是由俄罗斯的叶·诺索夫写的。与西顿的动物记来讲,他更加的拟人化;比起沈石溪的小说,他更加富有内涵……总之这只白鹅在他的妙笔之下显得更加特别。
作者与这只白公鹅相处了那么久,一直很烦这只白公鹅,应为那只鹅看起来十分傲慢,经常和作者相对,比如作者在钓鱼时,白公鹅就偷吃他的鱼饵、偷吃他的鱼在这就把鱼全部吓跑……但后来作者对他不再如此厌烦,反而钦佩。一天,白公鹅带着它的孩子在草地上走着,这时乌云密布,下起了冰雹。白公鹅用自己的身躯挡在小鹅们的'上方,第二天冰雪已经化了作者来到了那片草地,发现还有一块地方仍然是洁白的,走近一看——原来是白公鹅,它的身躯已被冻僵身上到处伤痕累累……
在现在父爱也是无处不在,父亲可为我们做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事宁可付出自己。虽然父亲对我们那么好,可有些人却经常与父亲吵架。所以让我们去感恩父母,长大报答他们吧!
多篇读后感13
寒假期间,我再次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书中讲述的是大栗色兔子很爱她的孩子。
一天,小栗色兔子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小兔子把手臂张开,开的不能再开。大兔子对她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大兔子也把手臂张开,开的不能再开。
大兔子的手臂比小兔子的长,付出的爱也比小兔子多。小栗色兔子又说:我爱你,从我的.手指头到我的脚趾头。大兔子也说:我爱你,从我的耳朵到我的脚趾头。
到了晚上,小兔子又对大兔子说:我爱你,从我们这里到月亮那里。大兔子说:我爱你,从我们这里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那里回到这里。说完,小兔子打了个哈欠,睡着了。
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到用叶子铺成的床上,她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
兔子。对她说晚安。
多篇读后感14
《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就在昨天,我把《水浒传》看完了。
《水浒传》主要写了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一百零八条好汉的英雄形象。
宋江为人仗义,孝顺父亲,他原来是在山东郓城县的'县衙里做一个小吏,因宋江救过晁盖,所以晁盖为了答谢宋江,派刘唐送书信及一百两黄金给宋江。可是老天不作美,这件事很快让阎婆惜发现,她讹诈宋江,宋江一怒杀死阎婆惜,犯了人命官司。美髯公朱仝私放了宋江,这才使宋江结识了武松。后来,宋江受到了重重困难,结识了好汉,但蔡京、高俅等人不放过宋江,最终用毒酒毒死了宋江。
这本书使我认识了108条好汉,他们个个勇猛。它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
多篇读后感15
今天我们语文课上学习了第十九课《雪孩子》,晚上回到家我又看了一遍雪孩子的动画片,非常的感动!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下雪了,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为了小兔自己在家不寂寞,兔妈妈给小兔堆了一个漂亮的.雪人。小兔子和小雪人玩的非常开心,小兔子玩累了,就回屋睡觉,结果由于炉火太大,把柴堆引着了,小兔却睡的正香,什么都不知道。这一切被雪孩子看到了,它明知自己会被火融化,还是奋不顾身地去救小兔子。结果小兔得救了,雪孩子却化成了一滩水。
这个故事看完后,我不禁为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掉下了眼泪。同时,雪孩子也教会了我,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伸出双手,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第五篇:读后感俩篇
读弟子规有感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里的内容蕴藏着许多道理,只要我们反复回味,就会有许多体会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
“入则孝”篇章告诉我们孝敬父母老人应该从点滴小事上做起,“冬则温,夏则凊”的故事让我们汗颜,“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则提醒我们,孝敬父母不仅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而且要对自己负责,做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培养好自己的品德,不要让父母为我们忧心或者为我们犯的错而感到羞愧,也是对父母孝顺的表现。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才能有精力去照顾父母;把自己的品行修养好,说话办事让父母放心,只给父母脸上增光,不给父母脸上抹黑,即是对父母的孝顺。
《弟子规》是古时候要求小朋友要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博爱众生、勤学苦练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现在更应该发扬这种传统美德。
读后感 橘子味的夏天
暑假是什么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就像橘子的味道。就在这个夏天、这个暑假,我翻开了《橘子味的夏天》。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一个叫骆雨澄小女孩在小时候就失去了妈妈,从小跟随她爸爸生活。但,渐渐地,她发觉爸爸总是对她说谎,她与爸爸的距离也疏远了很多。在这个夏天,谎言、惆怅与离别笼罩着她,而身边唯一能信任的人,只有她的同桌。
同学对她的关怀----那是同学之间的关怀。雨澄的同桌陆盏处处都在帮助他:在开学之后,陆盏带着雨澄参观并了解这座陌生的城市;在课间之时,他把笔记借给雨澄解她的燃眉之急;在临别之际,他送给了雨澄一本红色日记本作为纪念……我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友谊。老师对他的关怀----那是师生之间的关怀。老师每次都尊重她的意见,只为保护她那份幼小的自尊心;在她遇到烦心事时,老师就会正确的引导她……我感受到了那份真诚的关爱。生活中,我们不能总觉得失去的太多,要明白得到了许多,要知道去感恩周围的一切。只要你细细的去体会,生活总是那么酸酸甜甜的,又如梭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