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行政管理发展方向的探索,以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方向为导向,引出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即更新高校行政管理的理念,转变高校行政管理思维,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进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
1.引言
笔者在另一篇文章《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创新工作必要性探析》中已经详尽的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进行创新的必要性,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和未来的发展方面并未提及,而这些正是笔者进行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可以从“否定”(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发现的。从分析“否定”来推断出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寻找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路径,突破高校行政管理现实瓶颈,对于发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
笔者在《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创新工作必要性探析》中已经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理念守旧,服务职能弱化;制度不完善,学校治理效果欠佳;机构臃肿,管理效率偏低;行政权力过度渗透,学术权力受掣肘;这些都是高校行政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否定”表现,而一直否定是不能让事物发展的,只有解决“否定”表现才能向前发展。换言之,解决高校行政管理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突破现实瓶颈才是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才是谋求发展的唯一途径。只有确定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才能真正的促进其发展。毫无疑问,高校行政管理向前发展,必须追求理念的创新,服务职能的增强,制度的完善、治理效率的提高以及权力分配的合理性等,这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出路。简而言之,未来高校行政管理必须朝着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推进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指引现实工作实际的路标,也是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启示。在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创新工作过程中,必须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朝着发展方向努力探索新路径。
3.高校行政管理的路径
3.1更新高校行政管理的理念
更新高校行政管理理念是改革高校行政管理、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方式的前提和基础,这对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水平和效率意义重大。以自我为中心的纯管理理念,或者所谓的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的理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而只有采取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先的理念才是正确的选择。这里所指的“人”是学校的师生,服务的对象也是师生,行政管理工作只有以他们为中心,才能让整个高校获得更大的动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服务为先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必须杜绝行政本位思想,必须围绕教学与科研开展各项工作;必须打破行政管理人员的旧观念,充分遵循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根本的原则,增强行政服务意识,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1]。
3.2转变高校行政管理思维
虽然我国在十六大上就已经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但多年的实践表明依法治校工作效果并不明显,高校管理和治理工作仍然出现了与法治相违背或者偏离的情况。比如一些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并没有遵从法治理念,没有体现决策的民主性,甚至没有建立民主参与决策的正常渠道,只是一味的追求决策的快速性和管理的高效率。有的规章制度突破了固有的适用范围,且增加了调整手段,在一定范围内限制或者剥夺了被管理对象的正当权益;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的规章制度,仅仅因为出台时间和出台部门不同,而出现了相互冲突的现象,规章制度缺乏延续性和一致性。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依据,高校规章制度出现的种种缺陷将给高校行政管理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偏离法治的另一种体现就是高校规章制度与教育相关法律不一致,行政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遇到纠纷不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还比如,在作出与学校师生切身利益的决定或处罚时,不遵从应有的正当程序,在程序上违法法律。比如在涉及学生被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等问题时,现行法律明确规定要给予当事人对执行裁定的异议权,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2]因此,运用法治思维去处理高校的内部和外部的一些事物,让行政管理行为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各种规章制度、各种决定决策都以合法为主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处理问题时的拖沓、无序;杜绝学校文件、决策违背法律规定。毫无疑问,依法治校、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然的趋势。
3.3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方式
3.3.1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是高校管理层进行决策的基础和依据,获取信息、信息公开、信息沟通等等都成为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不畅就相当于耳不聪目不明,导致处处受阻,一些高校行政管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更加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获取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公开学校信息,外部宣传等方面倾注更多精力。在获取信息方面,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讨论会、座谈会、听证会当面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通过校长信箱、校园信箱、网络平台等渠道与师生进行沟通交流;即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利用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深入到学生当中、教师当中、科研及工作人员当中,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信息,为学校的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在公开信息方面,要重视校务公开工作,扩大校务公开的范围,提高校务公开的效率,强化信息推送机制,确保校外信息能收集、校务信息能公开。在强化信息手段方面,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切实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逐步推广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校务工作中的应用,将学期教学计划、学生选课情况、学生考试成绩等数据信息及时录入到软件系统中,方便于各类数据信息的查找,最大程度简化了工作流程且提高了工作效率。[3]
3.3.2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操作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另一重要途径,规范化运行也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规范化建设包括制度规范化、行为规范化、运行规则规范化。首先必须实现制度规范化,高校行政管理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高校的各种管理制度,清理各种违规、违法、违反常规的制度和决定,依法制定各种相关制度,明确责、权、利,落实各项措施,严明校规校纪,推进依法治校、以规理校。微观上来说,应该从学校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科研、财务、后勤、基建等入手开展调研,把好的建议征集上来,把其他国家高校的良好经验借鉴过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其次是规范行政管理者的行为,管理者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规矩意识,所有管理行为必须依据规章制度来进行,杜绝任何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行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法律”,就是一切行为的准绳,是学校管理的规则,人人都必须遵守规则,破坏规则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最后是运行规则规范化,这里强调的运行规则就是与高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高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逐步使高校的建设与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3.3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建设
科学对于行政管理来说意味着低成本高效率,科学的行政管理必须是激励引导的管理。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很多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痼疾顽症都必须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管理效率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有关,工作能力可以通过人员培训来提高,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须通过更加科学的绩效管理和人事制度来激励引导。在人事制度方面,必须确保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合理配置。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不断推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建立合理的选拔机制、录用机制和管理机制;充分运用轮岗轮训、挂职锻炼、人员交流、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挖掘和发现人才,针对不同岗位重新配置对应的人员。在绩效考核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要充分体现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被考核人员的自身价值感;要体现考核的公正公平,进一步营造良性竞争环境;要体现考核的现实意义,引入奖励机制,运用薪酬奖励、职位晋升等方式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实现管理者个体发展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统一。[4]
3.3.4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建设
在高校行政管理中,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研究生管理等方面专业性都很强,非专业人员很难应付过来,一般的工作方法也不能解决这些专业性问题。这就要求从事这些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既具备一般性管理能力(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估和监控、教材的选用、科研成果的评价、图书资料的甄别和购置以及实验器材等相关工作)。[5]在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加强培训力度和培训人员范围,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陈贺.高校行政管理现状浅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11).[2]卫扬中.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的理性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3]黄育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7).[4]王宏.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与改革探索[J].文山学院学报,2011(02).[5]王珏.浅析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界,2009(4).
第二篇:中小学财务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中小学财务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管理中的各个部分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中小学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促进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创新,保证中小学顺利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创新意义和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中小学财务管理创新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小学; 财务管理; 创新路径
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当中,财务管理过程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推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教育中,其教学活动较为丰富,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中小学的教育活动,对于这些资金,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中心要中小学的资金使用情况做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对资金的核对,科学合理的分配教育资金,在此基础上要对中小学的财务管理进行创新,保证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创新的意义
财务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能够保证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顺利进行,对中小学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创新财务管理内容,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创新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是能够保证各项教育活动的展开
在中小学的教育中,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够为之后的教育内容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教学资金的支持,这就需要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对整个教育活动有着整体把握,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资金的分配。所以说,要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创新,以此来保证各种教育活动的展开。
(二)创新财务管理可以提高教育资金的利用率
在目前的财务管理中,由于缺少对整个中小学教育的把握,导致资金的利用情况没有针对性,如今中小学的教育资金都是来自政府拨款,然后由财务结算中心对中小学的资金情况进行核对和对数,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资金的分配,加强对中小学的财务创新,可以提高教育资金的利用率,保证在整个中小学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充分的对教育资金进行利用,规范中小学的财务使用情况,避免因为资金的不合理分配,导致教育活动经费的缺少或者出现教育资金出现浪费的情况。
(三)推动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更好的推动中小学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的教育活动内容极为关注,为了保证中小学教育的更快发展,政府部门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金来投入到中小学的教育当中,通过加强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保证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中小学财务管理系统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中小学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是距离人们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要求还相差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系统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资金的预算管理问题
中小学资金的预算管理在中小学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对中小学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资金利用情况,可以实现对教育资金的预算,从而发放合适的教育资金来支持教育活动的展开,这样可以避免在资金发放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资金预算管理没有明确的规范,资金的预算已经失去了原先的教育管理本质,成为了资金管理部门向政府所要教育资金的一种手段,资金预算成为了一种形式,缺少较强的执行能力,这对中小学的教育发展极为不利;另外一种情况是没有对中小学的资金利用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预算,科学的资金预算是对中小学所上交的资金使用情况单来进行整体核对之后,根据这些数据和以往的资金发放情况,来对下次的资金发放进行有依据的估算,但在实际情况中,结算中心往往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预算结果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这样就会对财务管理过程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财务管理过程规范的不完善
在目前中小学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其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教育资金进行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当中,由于当前教育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由政府进行拨款,这样就导致财务管理系统对这项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财务管理过程缺少完善的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没有详细的流程,对于其中的各项资金流通细节,也缺少相应的发票审核,造成财务管理过程的混乱,这样就不利于对教育资金的管理,对中小学的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对资金利用率的控制
在目前中小学的财务管理系统中,资金的利用率不仅体现在各种教学活动的资金利用上,同时,更多的表现在了对学校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上。学校的固定资产指的是学校中用来开展教育活动的设施,比如教室、体育用品和多媒体等,这些固定资产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当中,对这些固定资产没有进行有力的控制,随着政府对中小学教育的重视,教育资金的额度也越来越大,在中小学不断引进教育设施的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也越来越大,而学校对这些固定资产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部分固定资产出现破坏,而对这些教学设施的维护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进行,这样会造成教育资金的持续浪费,给学校带来极大的损失。
三、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
在教育的不断发展改革当中,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也应该进行创新,具体的创新措施应该针对目前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政府的相关教育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创新。这些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预算的创新
资金的预算决定着对中小学教育资金投入的管理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财务管理的结算中心应该根据资金的总额和学校的资金使用分配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资金预算,另外,要根据教育体制的改革,来对资金的预算进行创新。这样的创新方法需要工作人员打破传统的资金预算模式,由于之前的资金是由政府统一拨款,工作人员基于这些资金总额的基础上来对学校的使用资金进行预算,由于存在资金的总额,工作人员在进行资金预算的时候就会在这些资金总额的基础上,来对资金进行分配,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管理人员就不能实现对资金预算管理的创新。目前一种全新的资金预算模式是要求工作人员在没有资金的基础上对学校使用的资金情况进行预算,这样的方法也被称为零基预算,另外也要对学校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发事情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实现对资金的全面预算,另外,要保证预算的执行力度,保证这种全新的资金预算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对财务收入和支出管理的创新
在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收入和支出管理进行创新的前提是要保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只有通过这个机制来作为财务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标准,才能实现对财务收入和支出的创新。对于财务的收入和支出,要全程按照标准来进行,对于每一环节资金的流动情况,都要都有着明确的把握,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对这些教育资金的流动执行发票审核制度,同时,对于教育资金的支出要做到公开,使资金的支出使用情况公之于众,接受人们的监督,对于教育资金支出的创新,财务管理要对其进行内部控制,引进全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并且保证其方法的科学合理;对于财务收入与支出方面所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保证教育资金的正常支出。
(三)在学校资产管理上的创新
学校教育活动的展开离不开教育的设施,对于这些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属于财务管理创新的一部分,在这种创新管理系统中,学校不应该只重视对教育设施的引进,而忽视对其的管理,其创新的内容体现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减少在教育活动开展中对这些教育设施造成损害,影响了学校的固定资产,另外要加强对这些教育设施的检修,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资金在教育设施上的投入,可以保证资金的利用率;另外,可以采用固定资产承包制度,把相应的教育设施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分配给个人,做到责任落实,这样可以保证教育设施固定资产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实现了对资产管理方面的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中小学中财务管理的创新。
四、结束语
在目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下,对于中小学中财务管理也要进行相应的创新,通过对财务管理创新意义的认识和财务管理系统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目前的教育资金使用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创新,实现财务管理系过程的正常运行,提高教育资金的利用率,这样才能保证中小学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推动中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和翠芳.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集中办学后财务管理的路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137-138.[2]丁长伟.中小学财务管理创新路径探讨[J].经贸实践,2015,(6):115.[3]伍俐.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3):121.[4]袁晓.高校财务管理创新路径探析[J].会计师,2013,(14):38-39.[5]于朝晖.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路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19.(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教育局)
第三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阻抗降低了行政效率
1.道德信仰紊乱导致工作行为失范
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人们的价值理性开始受到冲击。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充满了活力和危机,在这种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有些行政工作人员显得难以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对行政工作人员来说危机与机遇并存,必须很好的克服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习惯,从而很好地适应高校现代化改革的要求。
在这种适应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情感、思想乃至人格上的冲突。由于市场经济中多元思想并存,往往使行政工作人员来不及对此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判断,导致理性分析能力和道德判断力下降。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行政管理人员道德信仰紊乱,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开始滋长,个人利益得失成了择业与从业的标准。道德信仰的紊乱往往导致工作行为的失范,行政寻租、假公济私等行为开始在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出现。
2.原则不强导致工作失误
在市场机制背景下,部分行政工作人员不能用健康的思想、正确的理论来思考和解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不能用正确的理念很好地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很好地平衡责任与义务的关系,往往见利忘义,工作原则性不强,导致一些人不能坚守政策底线、甚至突破道德或法律底线,营私舞弊,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奉献精神缺乏
市场经济大潮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由于高校行政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在行政改革中出现种种不良后果在所难免,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但是,有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就显得很不耐烦,对高校出现的诸如分配不公等现象感到不平衡。从而导致他们将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扔到了一边,职业道德的防线开始崩溃,责任感开始淡化,国家、学校以及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混乱,奉献与索取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以致变得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4.自我意识过强导致统筹协调不足
在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转折过程中,由于存在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从原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中走出来,加上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往往不能达到领导到位、管理到位、规范服务到位、协调到位等基本要求,不能从全局出发,做好统筹协调的工作。高校行政系统是一个互相制约的体系,要实现高效率的工作,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做好相互协调工作。但由于部分行政人员的自我意识过强,导致行政工作统筹协调不足。
5.工作因循守旧导致创新开拓不够
由于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能正视高校现代化变革,故对高校现代化变革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对提高工作效率,搞好工作创新等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热情。近几年来,高等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量迅速增加,对管理信息处理的时效性要求以及管理过程的复杂程度都大大提高。因此,只有对校园网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加以利用,才能使大量的、复杂的管理信息得以准确、及时的处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但是,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存在心理阻抗,学习和创新不够,加上全局观念、超前意识以及开拓精神的缺乏而导致工作缺乏热情,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使行政工作处于消极低效状态之中。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阻抗的成因分析
1.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心理失衡。
改革给高校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利益调整。原先的管理运行方式是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而不重视人。这种管理机制不易把人的潜能激活, 不易把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 而容易使人变得墨守成规、不思进取。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的行政改革开创了现代化管理的新局面。但是,改革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旧体制的交替转换过程中,各阶层的利益从原先的隐形状态转变为显形状态。这使得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在否定原先的管理运行方式的同时,开始否定以前所持有的正确的价值观,继而接受一种功利性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不适当地应用于行政工作之中,使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突破道德底线,责任淡化,奉献精神丧失。从而在应聘中,岗位的“含金量”多少也就成了部分行政管理人员选择的唯一标准。利益的重新调整给“务实论”提供了土壤,同时也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2.高校行政管理运作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高校行政改革是在摸索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因此,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有些政策的出台很难兼顾所有人的利益,对执行某项决议时也可能对后果和影响考虑不周,措施不够得当和有力,高校行政管理运作机制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行政管理机制的不够完善往往造成某些负面影响,从而对某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造成心理创伤。从而使部分管理人员的价值观发生转变,不再注重思想和职业道德,变得庸俗世故,重实际利益等。
3.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竞争压力过大
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岗位竞争日趋激烈,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日渐加大。按照“ 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原则,积极推行教育职员聘任制,打破了“ 铁饭碗”,破除了“ 终身制”,建立了“ 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使行政人员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倍感压力。在这种双向选择中,工作能力平平者往往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由于不堪重负,不能很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地处理好这种转变,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4.高校群体心理环境的恶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理想淡化,政治信念动摇、组织纪律涣散、生活方式趋向西化。这些由社会变革引起的出现在行政人员身上的深层次认识问题,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愈加复杂多变。高校群体心理环境的整体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认识错位。群体心理环境的恶化使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不再看重传统职业道德,不再提倡奉献精神,在价值取向上更加侧重于实用主义。二是是非界限错位。在恶化了的群体心理的暗示作用下,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于理想与现实,短期与长期,功利与道义等基本范畴的理解极为模糊,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以实现自我看成个人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
5.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我角色错位
学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教育行为的集体化和社会化, 而教育行政管理的职能是保障学校教学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大学的组织权力系统中, 学术权力理当指向教学科研这一终极目标, 支配大学的运转, 居于高校的核心地位。而行政权力理应从属并服务于教育目标,并对教育目标的实现起保证作用。社会对高校行政人员的期望是要其充当管理者、模范公民以及纪律维护者。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原则的思潮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趋利意识逐渐膨胀,由此导致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我定位的失当,而这种错位容易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障碍,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官本位意识浓重等弊病。“官本位”思想的存在,不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三、消除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措施
1.理性引导和心理辅导并重
在提高高校行政人员工作效率时,需要注意理性辅导与心理辅导并重。高校行政人员绝大多数不是“ 科班”出身,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管理知识知之不多。所以,加强对行政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思想水平,掌握管理规律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高校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乃至教育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由于不具备相应的现代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一些管理人员仍习惯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满足于人工或半自动化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一些管理人员只会使用别人提供的信息,却不能主动创造和生成信息.还有些管理人员虽然也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却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工作纳入整个信息化工作之中。面对高强度的竞争压力,高校需要对行政管理人员开展心理辅导,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冷静、理性地分析社会变革所产生的新格局、新问题,通过心理辅导使行政管理人员顺利进入新的社会环境中。
2.道德教育与经济利益并重
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根本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行政管理人员肩负着“管理育人”的重任,必须不断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模范高效地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但由于市场经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导致部分行政工作人员片面强调利益主导,而忽视了道德的作用。而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果具有一种良好的义利观,在价值取向上并不对立,相反,良好的道德能使整个市场竞争环境净化。当然,作为高校领导,理当同时能够考虑行政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部分高校行政工作人员之所以意志消沉、热情降低,关键的因素在于“道德信仰缺失”。因此,应当给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灌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以奉献作为价值标准,在发挥他们的德才基础上,充分实现其个人的整体价值。
3.心理疏导与解决问题并重
在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解决。要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必须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的行政管理队伍,这就要切实关心行政管理人员的生活和待遇,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行政管理队伍的稳定。根据行政管理人员所从事具体工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定期作出考核,并将考核与升降、奖惩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为行政管理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在评定职称、晋升工资、住房分配等方面与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一视同仁,从而让有管理能力的人愿意加入到管理队伍中来。如果职称评定、住房分配、工资与福利待遇等实际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就不可能解决他们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因此,采取解决实际问题与心理问题并重的原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
4.个体提升与群体协调并重
实行群体规范与个体提升并重的原则,有利于在把握整体环境的基础上,有重地解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障碍问题。由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其特定的高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解决个体心理问题必须先研究群体心理,并很好地将两者加以协调解决。高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内部社会环境,有效地防止和纠正行政人员的失衡心理、攀比心理和逆反心理。只有在整个学校的大环境比较和谐协调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行政管理人员的特殊问题,才会有效和持久。高校应该加强在职教育及多种形式的培训,全面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针对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的现实,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促使其不断加强现代管理理论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如定期举行管理理论方面的研讨活动,定期进行管理业务方面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技能培训;定期举办文化素质教育类培训班等。要鼓励行政管理人员通过自学或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改善知
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积累现代管理经验,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5.常规性工作与创新开拓并重
高校行政工作的实际决定了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层次的不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应该采取不同的标准与要求。无论是在道德建设,还是在业务素质的培养上,必须坚持创新开拓与常规性工作并重的原则。行政管理者无论职务高低,都要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把管理岗位作为自己事业的立足点。在道德建设上,我们可以把价值行为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的,二是合理的,三是提倡的。对于基层的行政工作人员,必须在符合基本要求,增加合理要求条件下,提倡创新要求。而对于高层领导需要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他们具有工作的导向能力,具有激发行政工作人员提高奉献精神的能力以及在业务上具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等。高校行政管理是对全体教职工及各类在校学生各项活动的全面管理,接触面大,面对的人员层次多。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行政管理人员应有目的地学习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及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增进彼此间的合作,切实可行地提高管理层次,推进管理水平。
6.自我约束与法规规范并重
应以职业道德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各种行为规范,并采用恰当而合理的奖惩手段,并以此对高校行政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如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自觉执行这些规范,并与自我约束有机结合,那么就能形成一种自我约束与法规规范并重的良好局面。这样就能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于道德行为有一个立体的层次分明的心理框架。这也使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动机和自我意识,有利于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这对于减少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失范有着重要的预防作用。
第四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论文
一、高校行政管理者工作环境的现状
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形式也不断的发生改变,扩招增加了学生的数量,随之教师的团队也在不断扩大,这就增加了行政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和负荷。高校行政人员主要由以下几个群体组成:我国教育部中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机关工作人员等,他们在工作中承担了院系管理中的重要任务,比如调查研究、沟通、事务处理等多种繁重的工作,可以说行政管理者的工作对于学校的正常运转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现阶段高校过于重视教学,忽视了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导致行政管理者的工作环境不容乐观。伴随着教师和学生在高校中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矛盾问题直接指向了行政管理者,忽视了行政管理者也需要人文关怀。
1.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和过低的收入。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使得行政管理工作的体制也在不断的变化,行政管理者的工作也有了新的任务,工作越来越繁重,带有突发性、应对性等特点,因此超负荷的行政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行政管理工作的普遍现象,管理者总是会遇到加班的情况,使得行政管理者的精神和身体承受着双重的压力。但是工作任务增多,其收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这也是导致行政管理者工作环境差的主要原因,国家提升了高等教育教师的岗位津贴,后勤等工作人员也会因为业绩的提升而提升收入,但是行政管理者的薪水却一直没有提升,其收入处于高校中的底层。
2.过高的工作期望导致缺少理解。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渴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工作中得到别人的理解,被人理解和尊重,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对工作更加充满热情,发挥自己更多的价值。很多人认为管理工作人人都可以胜任,因此管理工作很重要,但是工作者却经常被忽视,导致了工作人员地位的下降,任何一点工作的失误都会得到很严厉的指责,这也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降低。
3.职位提升的机会少。高校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高学历人才,因此行政管理者也需要很高的学历,但是管理者工作繁重,很少有时间去学习和进修,大部分的工作岗位有固定的人数限制,把管理者固定在了一个岗位上,并且高校对于行政管理者的进修有着很多的限制,这就使得行政管理者很少有职位提升的机会。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中院系的管理者提升机会少,个人的工作发现空间受限,晋升难度大,有的工作人员即使晋升也是形同虚设,与收入无关,这也是导致管理者工作环境越来越差的一个原因。现代社会上对于高学历的需求越来越多,行政管理者在局势发展和自我发展之间找不到合适的平衡点,因此越来越多的行政管理者仅仅将自己的工作作为谋生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追求的事业。
二、导致行政管理工作缺少人文关怀的原因
首先,是高校对于行政管理工作没有过多的重视。很多高校的工作重心是科研和教学,因此比较重视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在绩效考核、评估等方面对于倾向教育者,但是对于行政管理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是导致缺少人文关怀最根本的原因。学校中缺少对行政管理者进行人文关怀的环境。其次,是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问题矛盾。高校教师和行政管理者都是高校中必不可少的两个群体,但是这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冲突。行政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价值观、工作内容、感情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会认为自己是学校的核心,管理工作的价值是不能与教学相比的,因此认为管理者的待遇不应该和教师同等,因此可以说,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管理者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最后,是管理者自身的问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可以说现阶段很多的管理者都存在一些问题,其忽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自己的工作单调,发展空间小,在工作中缺少责任感,使得工作完成的比较敷衍。部分的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地位低,对于学校中的很多事物没有决定的权利,造成工作态度比较消极,从而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加强对高校行政管理者人文关怀的途径
1.完善奖励制度。首先要提升行政管理者的工作地位,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作人员的需要,在工作待遇、工作晋级等方面都与教师实现公平的地位,从而完善行政工作者的奖励制度。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晋级空间,拓宽工作人员的发展空间,让管理者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学校要从行政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出发,加强工资待遇补足,并且当有超负荷工作的时候增加奖励,从而减少工作压力。
2.加强教师和管理者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和谐发展的前提,针对现阶段行政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存在的问题,只有加强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彼此理解,从而减少误会。两者在沟通时都要以学校的发展为重,树立整体发展,科研管理并存的观念,教师要积极的参与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学校要定期的举行会议,让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加强交流,彼此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矛盾的问题重点解决,让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和睦相处。学校在制定相关规定的时候,要将教师和行政管理者放在同一个高度上,不要顾此失彼,避免教师和行政管理者存在着被不公平待遇的想法。
3.提升行政管理者的自我认同感。高校行政管理者需要不断的认识自己,提升自我价值,对于自己的工作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并且在工作中要积极的评价自我,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认清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寻找自己的价值。学校要肯定行政管理者的工作地位,强调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让行政管理者主观上认同自己的工作。学校可以扩宽行政管理者的升职、晋级空间,让其有更高的专业、职业能力,增加自我的满足感,从而更好的提升行政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者是高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于学校的正常运转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对行政管理者的人文关怀,完善行政管理者的奖励待遇制度,加强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沟通交流,并且要提升行政管理者的自我认同感,努力为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和谐发展,为高等院校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让行政管理工作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第五篇:行政管理论文
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与要求
社会实践报告应该有以下几部分:
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是大课堂,实践长真知识》。
前言:写出社会实践的参加者、实践的主题、时间、地点。然后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从而过渡到正文。
正文:写实践者自己想要报告的内容,例如:活动内容,经验体会,理性思考,问题和建议。作为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后的理性认识,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评价。
结语:可以写出作者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
落款:署名和报告时间。写上参加实践者的个人报告完成的时间。
字数:不少于3000字。
特别注意:
1、写作时可以按以上几部分构思,但行文时不要写上“前言”、“正文”、“结语”、“落款”等字,而要写标题,如“基本情况”、“主要体会”、“几点思考”、“问题和建议”等。
2、实践报告中的实践地点应是在自己所在单位、中心指定单位或自己认为合适的单位。实践报告的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
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