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的味道情感散文
(一)童年、六一,美好的时光
小时候,我们家是跟着父亲的单位而流动的,只记得那时经常和父亲同事的孩子一起摸爬滚打,倒也无忧无虑的。
后来我们搬到了现在的居住地,妈妈再也不愿四处漂泊了,我们就在这里定居了。
稀里糊涂的就被父亲送去了学校,还没明白是这么回事,我就成为了一名小学生。
不知为什么,我学习成绩出奇的好,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羡慕,还有母亲的自豪,我都认为是很自然的,也没感到自己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就是好学生了。有一次我生病了,正巧那天考试,但老师还是让我回家休息了,第二天我数学语文一起考,结果还是考了双百。为此遭到了老师疯狂的表扬。
那时我们加入少先队是要同学举手表决的,第一批,我理所当然的被列为候选人,但我还是差两票,或者只差一票。真的很可惜!
我记得当时老师还动员同学们说:“她学习这么好,平时表现也不错,你们为什么不选她?”同学们的理由很简单,说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太厉害了,还说我在我们大院里也经常和小伙伴打架。
其实,那能怪我吗?不厉害点就要被人欺负了,由于我们是后搬来的,和小伙伴做游戏时难免遭到排挤,他们不喜欢的角色都会推给我,有谁会对自己这样的境遇无动于衷呢?为了自己心仪的角色,就只有和她们抗争了,只有这样她们才不敢再轻视我,再后来居然她们都怕我了,开始听我的指挥了,我还很得意呢,没想到这时她们跳出来给我告状了。
我当时真想大哭一场,但是我的性格决定了我没有哭,我忍住了。放学时回到大院,一些叔叔阿姨不解的问:“你学习那么好怎么没带红领巾呀?”我开始是不说话,后来问的人多了,我竟气急败坏的冒出了这么一句:“我长得不好看!”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我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的这句话把那些人逗得哈哈大笑:“长得好看不好看和加入少先队有什么关系呢,这孩子真有意思。”
上学以后的第一个六一就要来到了,学校又要发展第二批少先队员了,这一次我的得票超过了半数。六一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少先队,戴上了心爱的红领巾。
记得那天放学回家,弟弟奔跑着向我扑来,我蹲下身,他就站在我胸前,用小手轻轻地摸着我胸前的红领巾,小嘴一直咧着,高兴极了。妈妈看到了就说:“姐姐入队了,看把你高兴的,等你上了学第一批就入队!”
果然如妈妈说的那样,弟弟上学以后,即聪明又可爱,他的班主任非常喜欢他,第一批他就入队了,我当时真为弟弟感到骄傲。遗憾的是弟弟的入队日期我不记得了。
小学六年,以后的六一是怎么过的,我还真没印象了,大概就是在学校联欢或者看电影吧……
升入中学以后,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学校仍要求我们戴红领巾,更没有想到,初一初二学校还让我们过儿童节,我们开心呀!
记得初二那一年的儿童节过的非常隆重而热闹,提前好几天老师就给我们讲在公园游园时的注意事项,看电影时要文明礼貌等等,我们的心中也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六一那天,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飞荡,热闹非凡,我和同学们也排队做着各种游戏,要知道获胜是有奖品的。玩的兴致正高时,广播里传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同学们,区里的领导来看你们了,祝你们节日快乐!是因为和我要好的同学的父亲是区政协的,所以她竖起了耳朵,并开始东张西望的寻找起来,所以她没有心情玩,也没有得到奖品,我得的什么奖品也全都忘了,只记得当时特别开心。
照相馆也开进来了,加入到了我们欢乐的海洋,说是我们学生照相给优惠,打几折也忘了,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打折这个词,没想到,照相还能比平时少花钱,我一下来了兴致,拉起好朋友的手就去照相。
中午回到家,很奇怪父亲居然在家给我们做饭呢,父亲这时虽已在北京工作了,但因离家较远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父亲把他做好的炸麻花递给我,我最喜欢吃父亲做的炸麻花了,因为父亲会往面里放鸡蛋、白糖,吃起来松软酥脆,我大口的吃着,现在想起来都感到很香甜。(写到这里,又流泪了,因为感到成年以后我做的很多事很让父亲失望。父亲,女儿此时理解您,以后让您开心,我会做您孝顺的好女儿。)
那天父亲很高兴,给我和弟弟做了我们都很爱吃的鸡蛋炒西红柿和肉炒土豆丝,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这两样菜直到今天我仍很喜欢吃,是否它们饱含了父亲对我们深深地爱,使我至今不能忘怀……
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餐桌上居然还有两盘香肠,那时熟食制品我一律称之为香肠,那是记忆中我和弟弟当时最丰盛的午餐了。
我至今也不知道那天父亲中午回来是专为我们过六一还是因为有其他的事,我记得当时问父亲了,父亲并没有说,只是让我多吃,我和弟弟吃的时候,父亲就坐在一边看着,他自己并不吃,父亲说我们下午还要看电影,别迟到,还说自己不着急,等我们吃完了他才吃。
那天父亲给了我一块手表,妈妈刚买了新手表,旧的闲置着,父亲说:“你戴上吧,看时间方便。”说实话,我当时真的不想戴,因为还没有同学戴手表呢,我也是怕老师批评我,但为了不让父亲失望,我还是戴上了。戴着那手表,我是即兴奋又紧张,有人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吗?
下午看的什么电影没有印象了,只知道那个六一我感到很幸福很快乐……
那个儿童节过后,我们就集体退队了,别了,我美好的童年时光……
(二)姥爷的爱,温暖的记忆
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我和外祖父母(我们北方人习惯的称外祖父母为姥爷姥姥)接触的机会很少。
记得很小的时候,那时还没有上学,姥姥生病了,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回长春,由于走的匆忙,弟弟有一针疫苗没有打,朦朦胧胧的记得好像医生对妈妈说,疫苗全国都有,到了长春再打也可以。
可是到了长春,当妈妈带着弟弟去打疫苗时,医生却说没有这种疫苗了,我只记得妈妈抱着弟弟回到姥姥家时,急的流出了眼泪,看到母亲哭了,我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没有想到的是,姥爷不但不安慰妈妈,却还在责备妈妈:“你怎么那么糊涂,居然敢不给孩子打疫苗,为什么不等打完疫苗再来,现在知道着急了,哭又有什么用!”
那时姥爷还没有退休,是长春市政的一名干部。姥爷给我的印象是严厉的,我对他十分敬畏,只要姥爷下班回来,我就会乖乖的躲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好像是从长春回来后不久我就上小学了。大概是小学二年级吧,一天放学回来,我看到床上放着一件我心仪已久的白衬衫,领子和胸前都绣着花,我高兴的扑向那件衬衫,因为我知道那一定是属于我的,果然妈妈说话了:“那是你姥爷买的。”啊,姥爷来了,我胆怯的向四周张望着,并没有看到姥爷,妈妈说姥爷执意要去给我和弟弟买零食,拦都拦不住。
我没有听错吧,那么严厉的姥爷会给我和弟弟买礼物,我开始盼着姥爷快点回来,也不惧怕他了。
那天晚餐比平时丰盛多了,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礼物,我开心极了,吃过晚餐,我和弟弟围着姥爷问这问那,一直不肯收拾学习用具,等到发现第二天上写字课要用的毛笔找不到时,我才着急起来。
妈妈训斥我说:“早让你收拾学习用具,你不听话,现在这么晚了,到哪给你买去!”
毕竟我在学校还是个听话的好学生,我可不想因为没带毛笔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听到妈妈的话,我急得哭了起来,妈妈说:“哭吧,你哭毛笔就出来了!”
姥爷问妈妈附近哪里有商店,妈妈告诉老爷说商店早关门了。但姥爷没有理会妈妈的话,他向妈妈要过自行车钥匙就出去了。
虽然我也感到希望渺茫,但还是祈盼奇迹的出现,焦急的等待着姥爷,我多希望姥爷能把毛笔买回来呀!
奇迹果然出现了,当老爷拿着毛笔、砚台还有墨汁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兴奋的跳了起来,姥爷太伟大了,姥爷真好!
姥爷说:“我担心你上写字课的用具不够,就把这些都买回来了,你看看姥爷买的行吗?”怎么能不行呢,那一夜我兴奋极了,就盼着上学时向同学们去显示姥爷送给我的礼物。
妈妈说那一年姥爷是来北京出差的,不记得姥爷走时妈妈和弟弟为什么都不在家,我也只是送姥爷到楼门口,姥爷就不让我再送了,我记得姥爷真是一步三回头,边走便向我挥手,我知道姥爷不舍得走,其实我也是不舍得姥爷走啊,多希望姥爷能永远陪在我们身边啊……
现在,每当想起姥爷,我和姥爷挥手告别的那一幕就会浮现在眼前,姥爷有时是严厉的,但更多的时候是慈祥的,他给予的爱让我感到温暖,陪伴我快乐的成长……
(三)我曾经是幼儿教师
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是你们的真实写照。你们架起了今天与未来的桥梁。因为有了你们辛勤的耕耘,我们的科学才得以发展,我们的社会才得以进步,我们的国家才得以强盛。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的成长历程中,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学生。
怎能不赞美你呢?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想起了我曾经也是一名教师,是一名做了三年的幼儿教师……
告别了绚丽多彩的校园生活,满怀着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我来单位报到了。
领导找我谈话:单位刚成立了幼儿园,急需幼儿教师,你年轻有文化,又会弹琴,谁让我写了这样一个特长呢?你先去幼儿园工作吧。
我真的不知道领导是怎样想的,这不是我的专业呀。虽然心里不情愿,但我还是服从分配了,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是很听话的。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幼儿园是人们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幼儿教育是既要给孩子传授知识,同时还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幼小的孩子孩子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的细心呵护。
知道了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是很光荣的,我也爱上了幼教工作,喜欢听孩子叫我老师。
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纯洁的童心能深深地打动我们成人的心灵。
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是我积极工作的动力,我是爱孩子的,孩子也同样在爱着我。有许多的孩子称呼我为“妈妈”,刚离开校园的我听到这样的称呼立刻面红耳赤,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称呼,他们的回答竟惊人的相似:老师,因为我妈妈也和您一样,看我时眼睛也是笑眯眯的,老师老师,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
朋友,听了这样的话,你会有何感慨呢?我是陶醉了,陶醉在爱的幸福的海洋之中……
是啊,要像妈妈一样的爱孩子,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基本准则。但在工作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和观念保守的保育员沟通,还有许多家长的不理解也使我们感到苦恼,有时甚至是要忍受他们的冷嘲热讽。
凭着一颗爱孩子的心,我赢得了领导的赞扬,孩子的爱还有家长的信任。
随着单位体制的改革,幼儿园解散了,我也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幼教岗位,从事了自己所学的专业。
经常是走在什么地方,就会听到“老师好”这样美妙的问候,每逢此时,我都会是一副很陶醉的幸福的样子。不知情的人会问:你是老师?那是你的学生?我也总会很自豪的告诉她:是的,我曾经是老师,那孩子是我带过的。
三年的教师生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永远的印在了我心灵的深处。曾经做过教师是我为之骄傲和自豪的,这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篇:幸福的味道的情感散文
我端坐在岁月长河之中的航行小船上,悠闲自得地欣赏天高云淡的唯美,云卷云舒的漫无边际的邂逅。我对这平淡的静逸总是心满意足享受和痴迷,泛舟人生长河,彼时我闲散地坐在船头,双脚有意又似无意拍打着蓝色的水面,任水花肆意飞溅,永无休止地将我的人生侵略成幸福的甜蜜,一如我四十多年的人生航程中漫长的享受,我就这样神清气爽欣赏两岸的风景,满目的色彩缤纷,“一任蓑衣在水中”,偶尔回头为我摇浆撑船的身影跌进我的眼眸,习惯了被人圈养的生活方式,我忽略着为我撑船人的劳累和艰辛,泰然自若享受着这份安逸的生活,任时光冉冉,肆意飞扬。阳光,云朵,温润的风,现在的我,一手握着幸福,一手握着回忆,跨过碎碎的流年往事,有一种幸福的味道,不说,但真实存在,熏染着我的一季又一季的美好时光,醇香柔软,绵长持久!
婴儿的时候,幸福的味道是妈妈的浓郁的奶香,那乳香的味道总能让我轻易捕捉到母亲的乳头,枕着母亲柔软的臂弯,吃饱喝足叼着乳头甜甜入睡,那幸福的味道,犹如盛夏雨后的空气里的花香,越来越浓。
孩童的时候,幸福的味道就是和家人在寒冷漫长的冬日夜晚,围坐在取暖的火盆旁,每天晚上火盆都能飘出各种食物的香气,有时候是碳火烧土豆,红薯,那种碳火烧制的香味绕梁三日,垂涎三尺,望着碳火中冒出的热气,呼吸着房间里渐渐浓厚的气味。当碳火不再有热气缭绕了,我知道它已经烤熟了,望着母亲用棍子在火堆里把食物巴拉出来,小心拍打,把上面的烟灰去掉,那会食物烤制的特有香气刺激我的味觉,在母亲小心的喂食中,狼吞虎咽。第二天火盆里又放进了东北特产“粘豆包”,埋在碳火中,考的软软的,带着嘎噶食物的香味,吸引着我瞪着小眼睛,围坐在那等待豆包的出炉而忘记了淘气和顽皮。有的时候火盆里埋上玉米粒和黄豆粒,母亲让我坐远点,怕玉米粒和黄豆粒在碳火高温烘制下突然爆裂蹦出给我带来的烫伤,我就隔着安全距离,目不转睛地盯着火盆看,突然怕地一声,吓得我一哆嗦,火盆里有烟灰弹起,一朵天然烤制的白花带着烤制的特有糊香落到我的眼前,当时枯燥的季节玉米花便是最好的装饰,特别大,特别完整的玉米花我从来都不舍的吃掉,而是当做珍宝一样欣赏和爱护。我紧随其后,伸手抓住雪白的花朵,欢笑着,追逐着,蹦跳着,捡食着,随着砰砰声不断,一朵朵玉米花从天而降,我忙的不亦乐乎,如一个旋转的陀螺一样,欢笑着,尖叫着,银铃般的声音响彻冬日寂静漫长的夜晚,一屋子的安静瞬间被我的声音打乱,父母宠爱地看着我,欣慰,幸福。有时也有幸运的时候,父亲能捕捉到一两只家雀,带毛埋在碳火里,当通红的碳火淹没家雀,那种烧焦羽毛的味道,便弥漫正个房间,焦糊的香味顺着鼻子咽喉直达胃底,不忍呼气,怕那种肉香随着呼出的气体消失殆尽,贪娈地呼吸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火盆,焦急地等待美味出炉。终于母亲拿起了木棍把碳火扒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被母亲小心夹起,放在炕沿上,我便紧随其后,趴在那使劲闻着家雀的肉香,恨不得一口吞在肚子里,母亲精心地为我摘食,我就大口的吞食,顾不得热,直接入喉,有时候会把我烫得突然蹿起来,转圈蹦着,嘶哈着,父母大声笑着,震得房梁都在颤动,这一抹温情在苍白的冬日生活里蔓延疯长,在火盆的烤制香气中完美诠释着幸福的味道!
孩童的时候,幸福的味道,是母亲在傍晚袅袅的炊烟里,在我疯跑一天黑了还不知道回家的呼唤中响彻,母亲用她浑厚的优美女中音,呼唤着我归家,我便一路追随着母亲的呼唤,犹如一只小山羊,蹦跳着,一路尾随母亲呼唤我的回音安全归家,一头扎进屋子,奔到饭桌前,急切地伸出小脏手去拿桌子上金黄的玉米饼子,母亲眼疾手快拍打在我已经抓到玉米饼子的脏手上,嘴里嗔怪着,小馋猫,这么脏,洗手去!望着金黄的玉米饼子上脏乎乎的两个爪子印,我调皮地伸伸舌头,抽吸着流在嘴边的两行大鼻涕,无奈地去清洗,有时太着急手放进水里就拿出来,黑泥汤就顺着手指淌下来,这时母亲就温柔地替我清洗,我就站在那安静享受母亲的疼爱,幸福的味道在傍晚的余晖中,在饭菜的诱人香气中,在母亲的亲切注视下弥漫,让我心满意足,流连往返,终生不忘。
少年的时候,幸福的味道是我天黑放学母亲怕我晚归害怕接我的那抹身影和气息,每当我放学迟了,母亲总会出现在我归家的必经之路上,不管离我还有多远,我都能清晰捕捉到母亲身上那独有的气味,尽管看不到母亲的身影,那抹熟悉的味道就会另我不安的心瞬间平静,当母亲的身影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欢快地扑到母亲身上,那一刻那么的满足,感觉爱真就会这么一生一世陪伴我左右,直到永远。
长大成人后,当我成为人妻的年龄时,母亲犹如自己一块珍宝被别人抢走一般把我嫁了出去,那种珍爱的至宝被别人霸占和抢夺的无奈让母亲心不甘’情不愿把我拱手送人,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一步三回头离母亲而去,留下母亲风中凌乱的身影,幸福的味道里又多了母亲的牵挂和惦记。
成为人母以后,望着襁褓中的儿子,忽然就懂得了作为母亲养育孩子那深深的疼爱和不容易,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付出和奉献。时间就突然搁浅了,一生的爱,一生的守候,一生幸福的味道陪着我走过春的明艳,夏的热烈,秋的繁华,冬的完美。母亲这一生呕心沥血的陪伴在我心里珍藏,伴我一生,悲喜无忧,安然,静谧,谁可相忘,谁可相知,这一世的不曾忘记,在日积月累的时光里,演变成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而这种感情升华,演变成这一世的生活琐碎,幸福的味道就停驻在阳光里,回转,飘曳,永不散去。
第三篇:味道的情感散文
我们是在同一所医院里认识的。说起来真的好巧,我和他不仅同岁,而且同病,还是同市中人。我不知道他,他也不认识我,但我们却住在了同一个病房里,输注同种颜色的液体,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我还清楚地记得,是他和我主动搭讪的,至于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现在早已忘却,但唯一忘不了的是他的那种热情。我总以为,这种难得的热情只有慈蔼的阿姨才具备,不曾想,见到他之后,我将彻底颠覆自己先前的观念。
他的笑容,非常甜和;在这种笑容里,有着青春少有的阳光和帅气。在这之前,我压根就没有见到过像他一样随时都是满脸堆笑的男孩。
因为投缘,因为第一次见面就是一见如故的感觉,所以我俩便有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聊天。那一次,我们聊得很尽兴,聊得忘记了吃饭,聊到了忘记时间还在转动。因为这些,我便毫无疑问地信了那句被无数人说烂了的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翌日,他很早就来到了医院,输完液之后,说什么也要我跟他上他家一趟。问其何事,他说去玩玩,别无他事。事实上,昨天晚上,他就热情邀约过我的,但被我一口婉拒了。在我看来,我们虽然有着共同的话题,但毕竟还是初识,去他家,终归有些不大好。因为我的拒绝,又考虑到天色已晚,而且他骑的是摩托车,出于安全着想,他便不再央求,但最终撂下一句:好吧,明天无论如何你得跟我去一趟,不得推脱。
今天这热情再次摆在了我的面前,我算是再也找不到任何回拒他的话了,于是也就依了他。
我坐在他的后边,摩托车在公路上跑得很快,除了耳边的风呼呼作响,我什么也听不到。他问我冷不冷,我没有听清楚,于是便凑近他的耳畔,问他刚才说什么,这家伙却大声喊道,我问你冷不冷。我的回答是不冷。我觉得,坐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男孩身后,身体里的冷,早已被他的那种热情关怀所溶解得一干二净。
我们没有径直回家,而是去了菜市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割了一刀肉,买了几个绿色蔬菜。我问他家里有客吗?他回答我没有。我说既然没有客,你干嘛买这么多菜。接下来,他咛不作声,只是忙着和卖菜的结账。
回到家,他让我和他弟弟下会象棋,他去厨房烧火做饭。见此情形,我忍不住问他弟弟:你妈妈在家,你哥哥怎么还要下厨房?他弟弟回答说:哦,忘记告诉你了,我哥哥就这样,无论妈妈在家与否,他都要下厨房忙活,好像一天不去一趟厨房,心里就难受得不行。听了这番话,我对他的哥哥肃然起敬。说实在的,在当今社会,九零后男孩每天下厨的,还真是鲜见。由此,我也抱定了一个态度——他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
那顿饭我吃得很饱,大概是他烧的菜太香的缘故吧?总之,我也说不大清楚,而且,头一次到他家,我居然没把自己当外人,一切是那么的无拘无束。他的妈妈和他一样热情,席间,总是招呼我夹菜,不要客气,家里也没什么好菜,真是怠慢了。诸如此类的话,说了一大堆。
饭后,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忙着洗碗。洗完碗之后,他迫不及待地从房间里搬出了一些泛黄的书籍要我看。我随手拿了一本,心无旁骛地看着,见我看得津津有味,他也抄起一本,默默地读着。我们经历存在着很多相同的地方,没想到就连这一爱好,居然也相同。他说,阅读几乎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听他这么一说,不由抬起头,朝他莞尔一笑,然后继续投入到书本当中去了。
那本泛黄的书籍,字里行间让我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友情在里面流淌。他说,那些书本都是他省吃俭用花钱买来的,那时他还在上学,后来因为家庭拮据早早的辍了学,剩下了这些书籍,但每每得空,就会打开来看,那是一种很美好的享受。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开始感叹命运的多舛。
那晚,我们躺在同一个房间里,说着一些细碎的事情,说到尽兴处,竟笑得合不拢嘴。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大概他也和我一样,有一点,那晚我们绝对是开心地睡去的,而且有着异床同梦。
每当输完液的时候,他要么带着我去他家,要么带着我去那些很好玩的地方玩个够,譬如去水库洗澡,譬如到小河边走走,有时候也会去他的朋友家小坐一会儿。于我而言,最温馨的时候莫过于我俩在面馆里对视而坐,吃着氤氲热气的刀削面,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那些让我们都会笑喷的话题了。那段日子,虽是在病中,但我痛并快乐着。
后来,他先我几天出院了,出院后他不忙的时候依然会来看我,对我说出院后去他家再呆几天,我连连点头应他。事实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离开医院太过匆匆,连句道别的话都没有,更别说去他家呆上几天了。
就这样各奔东西了。现实这种东西把我俩无情地阻隔在了两边,后来他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了,我则是赋闲在家。现实阻隔了我们见面的机会,但阻不断的是那份美好而又根深蒂固的友情。回首过往,那些感动我心的事依然历历在目。
是他,一天下来,无论再苦再累,他都会和我在QQ上聊聊近况,也是他,不忘叮嘱我保重身体,天冷要加衣服,同样是他,在知道我痼疾每况愈下的时候,慰藉我让我要有坚强的心,和疾病共生存,并最终战胜疾病。我看着那些小小的字,泪珠簌簌落在了屏幕上,点点斑斑模糊了对话框里所有的文字。
因为知识的匮乏,他背井离乡到很远的城市干起了体力活,一个月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即便如此,挣到的钱他从不乱花,而是贴补家用,最后仅剩下不多的一点钱,他会用来买书籍,然后寄给我。
他每天都会读我空间日志,每每读完,便小窗我,说我写得不错,后边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表情。然后不忘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写,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建树的。看着那些蘸着浓浓友情写下的文字,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除此之外,当他得知我药吃完了,在乡里面又买不到的情况下,于是他便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下我足可以服用一个月的药邮寄给我。那段日子,我明显康复了很多,倒不是他给我买的药奏效了,而是他对我的这种不是亲情却胜过亲情的友情,以及对我苦口婆心的鼓励让我在短短的时间内好转了起来。
后来,他换了个活儿,虽然不太累,但是工作时间会很晚,这样一来,他基本上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我聊天了,我给他打电话,但因为他那边机器的噪音太大,他根本就听不到手机的响声,每当他下班给我回电时,我早已睡了。因此,我们的联系就此中断了一段日子。
此后,他的QQ一直处于不在线状态,手机也联系不上,有时候只能是彼此发个短信互报平安。得知他过的很好,就是上班时间太久,我也就不忍心再叨扰他,因为他实在太累了,他的每天都在承受着同龄人所不能承受之重。
时间在烟火中缓缓流淌,我想他的心,一天胜过一天。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后来的某个晚上,我看到他那灰暗了好长时间的QQ头像变成了红色,我当时欣喜若狂,立马和他打招呼,但对面发来的一行字,却如同晴天霹雳:你是我哥哥的朋友吗?我哥哥已经死了。
我看后,心咯噔了一下,像是被一块石头击中,随即全身开始瘫软。我不相信这会是真的,以为是有人用他的号和我开玩笑,但谁会开这种玩笑呢?而且对方还声明是他的弟弟。在和他弟弟通完电话后,情况得到了证实,——他是死于车祸的。
那是中秋节的前一天,他思乡心切,准备回家探望一下暌隔已久的父母,于是,他的朋友骑着摩托车带他去火车站买票。然而,就是他去火车站的一路上,被一辆呼啸而过的拖拉机撞倒,他的朋友和摩托车都飞出了一边,而他却被碾压在了车轮之下……
那年,他22岁,或许是天妒善人,让这个弱冠年华的朋友从此永远和我阴阳两隔。
出殡那天,天空阴沉沉的,在不停地下着雨,那是老天苦涩的眼泪。我准备看他最后一眼,可是,当我赶到他家的时候,他的妈妈泪雨滂沱地对我说,孩子你来晚了,他已经离开了半个多小时了,我终于没能够看到他安详“熟睡”的样子。我拄着对拐一动不动立于那里,我的泪水,混杂着雨水,哗哗地泻了一地;我的心,在那一刻,撕裂成无数的碎片……
第四篇:家的味道情感散文
张阳坐在办公室里正看着文件,有人敲门进来,他抬起头来看,是他的秘书秋和,也是他现在的小情人。
秋和扭着小蛮腰走进来,一件无袖白底蓝花的旗袍紧紧贴在身上,显出诱人的曲线。修长的双腿一步贴着一步,踩着猫步向张阳走去,脚下一双银色细根高根鞋,走起路来更是摇曳生花。
“咕噜”一声,张阳听到自已喉结滚动的声音,扔下手中的文件张开双手,秋和脸上一片妩媚,蛇一般钻进他的怀里,嫩滑的小手贴上他的脸,这一触摸让他所有的理智都抛却脑后,只剩下怀中这具温香软玉的身子。
一阵耳鬓厮磨后,张阳从激情中缓过来,捏捏秋和那张光滑的脸,一脸的意犹未尽:“宝贝儿,今天来有什么事?”
“你不记得了吗?前两天你不是说大老板要过来看看,然后一起吃个便饭吗?地点我已经给订好了,过来提醒你,免得你又没有心理准备。”秋和嗲嗲地应着。
张阳一听,脸色竟有些变了,双眉间拧出一个深深的“川”字,“又来?他们最近来得真勤快,不是察觉到什么地方不对劲了?”语气中夹杂着一丝担忧,忽然间想起什么似的,急急地问着秋和:“上个星期我们进的那批材料,我报上去的那个价,你报表做得没有问题吧?”
秋和娇嗔地瞪了他一眼:“你放心吧,我全做好了。”
张阳一听也就放下心来,最近他都很安分,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就除了刚才他问秋和的事,既然秋和都说没问题了,那他也不用担心了,说不定是自已想多了。
秋和呆着不想动,张阳催促了几声,才依依不舍地走出去。张阳待她出去后,又重新拿起桌上的文件,这两天有一批货要出,还有一份就是秋和做的的报表,上面详细地列出材料数量、价格、给员工的单价、客户订的成品价格。这些眼花缭乱的数字他却看得异常认真,没办法,他就靠从这些数字中找出可以钻漏洞的地方,一份完美的报表就能让大老板们放心,而自已动动脑筋还会有另外一份的油水捞,神不知鬼不觉,又不是傻子,不拿白不拿。
这是一家五金厂,专门做不锈钢门把手,有三个老板注资办成,起初是大老板在这管着,后来因为自身的原因而不得不离开,他走前跟另外两个合伙人提议让张阳来全权管理,张阳是大老板带过来的,又是大老板的老乡,最后也得到他们的同意。从此,厂里大小事都是张阳在把关,三个老板有空就过来看一下,对张阳他们很放心。
就这样,张阳顺理成章地做了厂长。他打电话回家,告诉老婆小红这个消息,底气十足,一副大爷的模样。小红一直说他不争气,窝在一家五金厂能有什么出息,那点工资也就勉强糊口。这不,咸鱼总算翻身了。
张阳做了厂长后,更是下了苦功夫,厂子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效益竟也是越来越好,一到底年分红,老板们也会很爽快地给他分上一个大红包。
可渐渐地,张阳心里就不平衡了。自已拼命挣回来的白花花的钞票,几乎全流进了老板们的腰包。人的贪欲一旦滋生,便是个难以填平的无底黑洞。
张阳看着身边熟悉的同行衣着光鲜,出入有车。以前在应酬时,别人那别有深意的问话,张阳不是听不懂,他只是不想打破自已做人的原则。三老板对他有提拔之恩。可时间久了,张阳看着身边熟悉的同行衣着光鲜,出入有车,甚至车上会坐着一个可人的姑娘,他的心,也开始发痒了。
无巧不巧,仨老板看他一个人忙里忙外,便建议他请个人当左右手,于是,秋和便出现了。秋和天生就是个尤物,一张勾魂的脸,随意的一个眼神抛过来,就如给人暗送秋波惹人动春心。再难搞定的客户只要有她陪着,最后都能轻松搞定。
而最终,张阳也没能抵挡住秋和那份魅惑,她的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就能把张阳迷得团团转。随便对他勾勾手指,就把他三魂六魄都勾去了,家中的糟糠之妻和可爱的女儿更是被抛到千里之外,最终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秋和不仅有美脸有大胸,还很有脑子。对厂里事务熟悉之后的她,竟动了这个心思,明了暗里的话鼓动了几次,张阳最后也被她说动了。俩人一拍即合,联手做得天衣无缝,做了几回也没被仨老板看出来,俩人的贼胆就越来越大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捞外快的机会。
转眼,又是一年端午节,这在张阳的家乡,算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小红再三催促,张阳才无奈地答应,一想到要和秋和分开几天,心就如被猫爪不停地挠着,百般难受。
回到家中的张阳,看到小红在厨房穿梭的身影,朴素的衣着暗淡无光的脸。他看了几眼就别开了目光,脑海里浮现出秋和光滑红润的脸和那性感的身段。
“爸爸,妈妈要做酿豆腐吃,我最喜欢吃这个了。”六岁的女儿巧巧跑过来,拉起张阳的手就往厨房里拖,她喜欢看妈妈做酿豆腐的过程。
张阳跟着巧巧走进厨房,看到小红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桌子上放着一大袋油豆腐。做酿豆腐也要费一番功夫,买回来的油豆腐(就是把豆腐切成许多小块,放进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再捞出来),要先把油豆腐撕开一个小口子,拿一个小勺子把里面的豆腐渣全部掏出来。这道工序最简单,没一会小红就把那袋豆腐全掏完了。
接着她又把买回来的莲藕洗干净,用擦板反复刨了几次,直至成莲藕泥,用个大碗装好。再把洗净的瘦肉剁成肉酱装碗,放少许白糖、适量油盐搅拌均匀后把它倒进莲藕泥一起和好。
巧巧一直看着妈妈忙进忙出,嘴里时不时问一句:“妈妈,还要多久啊?我都等不及了。”张阳一时也被她逗乐了:“你这个小馋猫!”
“快了,快了,再等会就好了。”小红在桌边坐下,嘴里应着她,手上也没闲住,一只手拿起一个掏空的油豆腐,另一只手拿着小勺子舀起一勺肉泥,小心地从那小口子塞进去,塞满后用手捏紧放到一个平碟里,很快,平碟就摆满了。一个个金黄色的、圆圆的、鼓鼓的酿豆腐咧着嘴,看着就让人嘴馋。
最后一步,放进锅里蒸熟,十来二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饭桌子,张阳看着家里人个个都吃得那么香,他嘴里正含着一个酿豆腐,越吃越觉得没味道。他记得酿豆腐不是这个味道的,一口咬下去,又软又香,又不油腻。自已以前一直都很喜欢吃的,难道说出去久了嘴巴也被外面的美食给养刁了?
吃了两三个,张阳不再去动那酿豆腐了,巧巧在一旁吃得不亦乐乎,小红看了看他问道:“怎么不吃了?你不是一直都很喜欢吃吗?”
张阳摇摇头说:“不吃了,总觉得味道变了。”
“味道一直就是这个味道,我看你才变了呢!”妻子没好气地顶了他一句,张阳一时语塞,低头不再说话。
端午节过后,张阳又回到厂里忙乎,这日子也是过得顺风又顺水,再加上秋和在身边,更是让他忘乎所以。两人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越做越多,最后也积成了一个大数目,张阳办了张卡把这钱全存在上面,他不敢让妻子知道。又给秋和租了间小公寓,俩人同进同出,俨然一对夫妻。
没想到这好日子只维持了大半年就结束了。
秋和趁着和他缠绵,从他嘴里套出了卡的密码,第二天睡醒的张阳发现秋和不见了,连同他的卡,里面整整存了二十万块。
更糟糕的是他回厂里后竟然会迎来仨老板的严厉盘问,张阳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不得不全招了。仨老板念在他也为厂付出不少心血的份上,最终没把他拉到警局,只是把他赶出了厂子。
失魂落魄的张阳回到租房,再想想秋和的所做所为,不知道是该怨她的狠心,还是怨自已的贪心。
又是一年端午。张阳一身狼狈地回到家,妻子已经知道他失去了一份好工作,破天荒地没有责骂他,只是劝他另外找一份工作。她并不知道秋和的事,张阳瞒得很彻底,看着妻子那张淡然的脸,心中无比内疚,有些不敢去看她的眼睛。
对于张阳的不对劲,小红一点也没有看出来,自顾自地忙着做酿豆腐,巧巧在一旁缠着要帮忙,一片温馨的场面。
吃饭的时候,巧巧给张阳挟了一个酿豆腐,“爸爸,我记得妈妈说过,你最喜欢吃这个了。”挟完又冲他做了个鬼脸,小声地说:“妈妈做什么都好,可我也是最喜欢吃这个。”
张阳嚼着嘴里的酿豆腐,一股熟悉的香味在他的口腔弥漫开来。此时,他才幡然醒悟,这才是家的味道,也是爱的味道……
第五篇:家的味道的情感散文
每当我从地里劳动回家,洗漱完毕,妻子便会很快的把饭菜端到了桌子上,我大快朵颐起来,那香甜可口的味道让我的疲劳一下子就消失殆尽。曾经和朋友们谈起过什么是家的味道,有的说家的味道是一壶醇厚美酒,也有的说家的味道是一股清澈溪水......而我却说家的味道就是妻子做的一顿顿饭菜,吃着她做的饭菜,仔细体会其中温馨的滋味,心中时时微澜迭涌,会产生出缕缕别样的情愫。
妻子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很贤惠,明事理。二十多年前,她没有嫌弃我一无所有,依然在简单和清贫中和我走在一起。几十年里,她不仅干着地里繁重的农活,而且还天天围着锅头,操持着一家人的吃饭。她不喜欢多言辞,但却善于调合饭菜的香味,也许得到岳母的“衣钵”相传,做的一手好茶饭。“民以食为天”,自从有了妻子在家做饭,渐渐地,我从破落过渡到小康,从苦涩走向了幸福。
妻子常说:“不管有啥没啥,都要尽心把饭做好。饭吃的好,胃就好,身体也就好,一切都会有的。”她总是细心的做好饭菜,把食物的美味调制到极点。其实我心里一直明白:妻子用心的做好饭菜,就是在用爱调合着亲情的味道!所以,我每次咀嚼她做的美食,也就是在品尝着那浓浓的亲情滋味!
说到酸味,妻子能把从地里挖回的野荠荠菜做得酸甜爽口,是我一年中难得吃上的最好菜。这几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地里的荠荠菜少了许多,但到早春来临的时候,太阳的温暖也才移过来不久,在向阳的山坡地里,些许荠荠菜的嫩芽儿开始慢慢地拱破黄土层,鲜活的钻出地面,等到一场绵绵春雨过后,一丛丛肥厚翠绿的荠荠菜便会被我挑回家,交给妻子,让做出来,每次都津津有味地享受一回久违的香美菜味。
妻子一丝不苟地将荠荠菜的黄叶择净,放到水淘洗几遍。等锅里的水开后,就放进去淖,约摸五、六分钟,捞出来切碎装进盘子,先给菜上面撒合适调合面、盐末,再给上面覆上些红辣椒丝、蒜泥、姜末,等到锅里的菜油烧好后,趁热浇泼在菜上,顿时那香气丝丝溅起,馥郁的味道弥漫整个灶房,让人如醉如痴。“这个菜要酸味浓点”,妻子边说边加进适量香醋,又点晴般放进味精,那盘荠荠菜霎时仿佛有了生命的活力,瞬间引动着我的味蕾,我迫不及待地美美的夹起,轻轻一咬,一种酸中略带甜香盈满口中,一种感激也随之油然而生。正值午时,太阳的光晕从窗口射进,照在灶台上,几分氤氲的橘色烟气,飘逸在妻子身旁,看着她的几缕银丝在阳光下闪着亮光,一股苦涩之情会让我怀念起好久以前的那种酸味道。
想起以前的事,心里面总萦绕着那个“穷”字。和妻子刚刚结婚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即使粗茶淡饭也没有调料佐拌,也买不起蔬菜。妻子便把在娘家学的腌菜技术发挥出来。记得妻子从娘家拿回一个大瓮缸,洗净凉干后,和家里的面缸、米缸一同放在窑洞后边的架板上,然后把洗好的菜置入瓮缸中,给里边倒入凉冷的面汤,捂严,使其发酵。有时候遇到气温太低,她会把瓮缸搬到太阳底下晒晒,待汤呈乳白色,上面飘浮起一层薄薄的、象雾一样的悬盖物,一股浓酸香味漫漫开始散发出来,浆水菜也就制做好了。
当时制做酸菜的菜源主要是去地里、沟坎采挖野菜。春天地里的荠荠菜,树上的杨槐花,秋天田垄的萝卜缨子,场畔的蔓菁叶子,都会被妻子腌渍在缸里。最让我留恋的是夏天时妻子用野芹菜腌渍酸菜,那种味儿最好吃。我曾经和她一起去过村南边的深沟里捞野芹菜。沟里有条溪水,自东向西缓缓而流,顺着溪水流过的河畔两边,生长着野芹菜,那清清的、甜甜的溪水,就滋润着那一丛一丛的野芹菜绿油油、嫩旺旺的,我俩很快地把水汪汪的野芹菜掐满了一大笼,妻子顺手用溪水淘洗干净,让我提回家,就把它腌制成最佳的酸菜。
妻子制做出的酸菜清脱芬香,味道独持,吃时大多是凉调。一般菜腌制好时,从缸里直接捞出,跺碎,放点盐就可以吃。冬季吃玉米稀粥时如果就着酸菜,那才是最好的美餐。那时她还常常喜欢把打好的玉米面搅团先凉在案板上,再切成小块块,接着用酸菜煎成汤,给汤里面放几根小葱叶,调入仅有的一点辣椒后,把搅团再倒进去,和汤汤烩成一锅吃,她给父亲、我弟和我一人勺一碗后,她自己却要给我奶奶端着碗喂,等喂完了她才能吃。我曾经感到那种饭特别好吃,会一口气吃上两大碗,还把碗里的汤都一股脑喝净,喝完汤,就仿佛想把所有的心酸都咽下肚子里去。
如今,条件好了,吃菜也方便很多,妻子好几年再也没有腌渍过酸菜,我却时时会想起窑洞后边放的那三个瓮缸,咂摸咂摸嘴唇回味起那放不下的酸菜味,就像梦幻一样,其实那就是妻子尽情地从苦涩中淘洗出来的梦,一个香甜的梦。
提起甜味,就想到妻子做的甜米糕,那是她最拿手的菜肴。我不太钟情吃甜食,但她却喜欢,每次吃甜米糕,她就好像陶醉在幸福的甜蜜中。逢年过节,我家饭桌上必有甜米糕,正月里浇上糖汁搅匀热吃,端午时加些蜂蜜蘸着凉吃,吃着吃着,心里倍感无限的舒爽。妻子做甜米糕时,好多回我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她把淘好的江米先在水里浸泡一小会,按一碗米三碗水的简单比例,把水加进锅里烧开后,倒入江米,接着文火慢煮,看稀稠情况,有时还需再滴点水,等到白白的江米发的绵绵粘粘,锅盖一揭开,浓郁的味儿直扑鼻子,她会把去了核的泡泡红枣放进去,慢慢的搅动,直到米枣交融,红白相间,色泽鲜润,绵粘软甜,看的人禁不住会馋涎欲滴,最后,妻子还要把煮好的米糕装进盘子放在笼上去再蒸一小会儿,随着最后一道工序的结束,就可以吃了,她把那晶莹的蜂蜜一倒在米糕上,顷刻间,但见那蒸好的甜米糕,就化作成一幅流动的美图!白米挟裹着红枣,红枣缠绵着白米,就象一对恋人,让人羡慕着他们的爱恋情意。每次看着妻子和儿子享用,我也抵不住诱惑,吃上几口,甜与香在口中顿时交织着,香使甜不那么热烈,甜使香不那么粗犷,二者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丝丝缕缕,柔软润滑,那甜蜜味道渐渐抵达我的心间。
现在生活好了,想吃甜米糕,妻子就可以随时去做,可在前几年想吃,却往往只是一种奢望。儿子小的时候,有一次看见别人的孩子在家吃甜米糕,就回来让妻子也做,但我们家既没有米也没有枣,妻子便把自家地里长的玉米磨成糁子,给母亲要了包“甜酒曲”,先把糁糁浸泡后上笼蒸好,尔后给里边拌匀一定比例的酒曲,封严在盆里,使其发酵,当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酒气味儿时,农家醪糟就酿成了。妻子向锅里舀勺凉水,再加进些醪糟,这时儿子就高兴的给妈妈烧起锅。那时候烧的是麦秸草,风箱一拉,“扑闪扑闪”直窜火,一会儿整个窑洞烟熏火燎,儿子的脸上却留下道道汗水冲的柴灰印痕,但他看见妈妈又向滚开的醪糟里倒进了一个打糊的鸡蛋,那蛋絮霎时飘逸起来,他脸上也绽放出开心的笑容,妻子给碗里又加了一点点仅有的白糖,看那醪糟色泽如乳,汁甜香醇,把儿子喝的清心爽身。这件事也深深地镶嵌在儿子的心里,现在他一想起这件事,心里万分激动。
想起苦,那是我曾经最恨的一种味道,而这种苦味来自于我第一次糊里糊涂吃了苦瓜。清贫的年代,吃的东西不仅很少,而且做饭烧的东西也是那么的奇缺。有一年暑假,家里实在没什么能烧火做饭,妻子便让我和她带着儿子一块去附近的嵯峨山上拾柴禾。大山里面非常地美丽,只见山峰苍翠,山坡碧绿,溪水宛若琴弦,淙淙作响,云雾像条飘动的云带,缠在山腰。山雀在林间啾啾叫个不停,像在合奏一首乐曲。两个儿子先在柔软的开满山花的青草上尽情地打滚嬉闹,还把逮住的蚂蚱装进自编的小竹笼子,后又懂事的把一根根干柴拣给我。我和妻子把柴禾一边拣,一边捆,不一会儿,她的脚上就打起了血泡,长刺的柴草划破了她的手指,尖利的山风吹裂了她的脸颊,等到日头从东山后面绕到了西山,我们把弯曲的腰伸直,把满脸的汗水擦干,妻子从口袋里掏出几块玉米面饼子,递给我和儿子,我们一起坐在一块青石上,看着天上飘柔的白云,听着溪水哗哗地流淌,悠闲地吃起来。吃完了,爬到河边喝一肚子溪水,嘴一抹,感到格外惬意,身上有了力气,把柴禾装上架子车,我在前面拉着,她们在后边推着,满足地往回走。
回家路过一户农家的小菜园时,看见菜园狠劲地扯着一种长蔓,悄然地开出几朵黄色的喇叭花,结着几个满身绿色,满脸疙瘩的小瓜,我不认识它,儿子以为是新品种黄瓜,便顺手摘了几个。回家后,妻子把它切片凉拌,谁知那味道太奇葩,吃在嘴里苦涩难耐,无论妻子把它在水里浸润,还是用盐腌制,那苦的味道仍然桀骜不驯,那苦的味道好像和当时的日子纽带在了一起,联系在了一起,怎么都除不尽!后来才知道那东西叫苦瓜,可以涤热、明目、清心,现在无论它怎么好吃,在我心中都没有一席之地,我永远不想再吃苦瓜,因为我不再想撩拨起那段苦楚的思绪。
“辛,辣也”,书中解释如此,我一直喜欢领略辣椒的辛泼与霸气,可能与我热烈刚猛的豪爽性格有关。在辣味中,我最爱吃妻子擀臊子面时煎的那个臊子汤,她煎汤一般用红萝卜、豆腐,还有葱、姜等,主要汤料还是红辣椒,煎汤前,她把萝卜切成红红的小方块,把豆腐切成白白的小菱形,给锅里倒进菜油烧熟后,先放进葱丝和姜末,等火稍凉,再从罐罐里勺几勺子鲜艳艳的辣椒面倒入,慢火下烹上几分钟,随着辣椒香味的弥漫,又倒进萝卜、豆腐一起炒熟后,撒入调料,加水烧开,直到那香辣味儿从锅盖缝里飘出来,就象在勾人的魂,一心只等那臊子面擀好后,想美美的吃上一顿。
这时只见妻子以娴熟的技艺开始擀面。眼见她把和好的面反复复揉搓得又光又亮后,簇拥成一个圆团,拿起擀面杖,随着面坯滚动旋转和擀面杖均匀的挤压,面团逐渐的伸长、扩展,不一会儿功夫,就擀了一案板又薄又大的面出来。那擀面杖在案板上“叮当叮当”的有节奏的滚动声,妻子那银光闪闪的手镯发出悦耳动听的碰撞声,还有那锅里“吱吱吱”叫着的冒气声,汇成一股和谐的声韵,在屋间荡漾。接着,妻子一手扶着压面的擀杖,一手执刀沿擀杖滚动循环来回犁切。那灵巧的动作,那轻盈的身姿,那微微出汗的红扑扑的喜嗞嗞的面容,都会让人发出许多美丽遐想。这擀面过程亦如谱写一首优美的农家诗篇,蕴含了无穷的情味在里面。最后,把煮熟的细面捞在碗中,浇上汤,洒上香菜,面少汤宽,臊子鲜香,辣油浮面,吃的人入口筋爽,十分惬意。曾经两个儿子把妈妈擀的面条用筷子挑得高高的,比试看谁的面长面筯。儿子仰着脖子,把细面一头咽进喉咙,另一头却还沉在碗底,中间长长的面条硬是拉扯不断,一不小心,把辣椒汤汁溅进了眼睛里,辣的眼泪直流,还哭闹了一阵。至今那嬉戏的情景经常在我眼前浮现。
吃着汤浓香辣的臊子面,我还忘不了妻子做的一个辣味汤—葱丝姜辣汤,这个汤可以说具有食疗功能,喝了它,能益脾胃,散风邪。它的做法很简单,把水烧开,把葱丝、姜片和辣子角统统下入,熬上五分钟,喝时可以加点盐,味道就比较辛香、爽适、可口了。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浑身直发冷,吃药、打针都没有效果。妻子把炕烧热把被子捂严,让我发汗。随后做了一锅葱丝姜辣汤,帮我催汗,我连喝了三碗,直喝得酣畅淋漓,立时觉得身上轻松许多,感冒竟也慢慢地好了。经过那次喝葱丝姜辣汤,我胃口大开了,瘦弱的身体也从此逐渐胖起来。
时光在指尖悄然滑过,我和妻子在风雨中走过来,吃着她做的那幽香、质感而纯朴的饭菜,体味了人生的酸辣苦酸。前几天整理书籍,偶尔翻出儿子初一时写的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文中写到:“我的妈妈是一位善良纯朴的妈妈。她虽然不爱说话,但她为我们家付出好多。她虽然对我学习没有指导过什么,但我很爱吃妈妈做的饭。祝愿妈妈您身体健康!”,我也借儿子的话,祝她一生平安快乐!很庆幸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位妻子,给我家的温暖和关怀,感恩岁月的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