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的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1:2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的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的读后感》。

第一篇:《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的读后感

读了《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觉得挺有深意的,这本书是世界著名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细细品读文本,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克里希那穆提说:“在学校里我们始终要坚持一种培养完整人的生活方式。”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提倡:“做人第一,学习第二。”克里希那穆提讲到:“我们的教育主要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正在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机械。无论是在科学、哲学、商业方面,还是在我们夺取的其数值上,我们的心都在沿着狭窄的轨道运行。”因此,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我们不但变得机械,而且残暴。完整的教育“善—悠闲—恐惧—知识—责任—学习。”这是我对克里希那穆提的最初印象。不禁感叹,相见恨晚。现在的我们都试图扭转学生受教育只是为了一份工作的局面。但是我们在唏嘘之余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跟着老师走,那也只能变得更为机械、残暴。看看我们的自然,看看我们的家园,正在被我们亲手毁灭。一种完整的人的教育不能单单带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应该在他们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更为完整的成长空间。

师生合作发展,构建一个不以老师主观设计而是以大家共同发展为目的的“发展型”班级。在这个平台上,没有特定的目标,只有自由。让那份朴素的善在自由中绽放。我们不走老路,只走新路,走自己的路。人本位就是克里希那穆提所倡导的善。他说:“善只会在自由中绽放。只能在行动中表达。善没有对立面。只要有任何形式的暴力或者斗争,善就不存在。经过计算的,或有意或无意的都不是善。”我觉得作为班主任,善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的宽厚,更是对于生命成长历程的尊重。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设计我们的教育行为,更不能凭借着自己的主观去刻意设计班级或者学生的发展路径。我们要做的是还成长以自由、还成长以晴天。在学生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路陪伴,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不认为以一种主观的判断来施爱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因为主观的东西太感性,有些甚至没有依据,但爱是正确的。真正的爱学生,就应该向对待孩子学走路一样。只要孩子没有出现涉及安全的事情出现,就让他去跌倒。这是自然赋予孩子的特权,自己跌倒,自己快乐地站立,他们享受这个过程。但在教育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以爱为名去扶持。这样孩子虽然没有感觉任何的不快,但是他们却失去了贴近自然的机会。连最基本的走路都会很长时间才能学会。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更是如此。我们陪伴着他们,但我们又不能碍着他们。我觉得以一个合伙人的身份出现比较合适。我们是一伙的,你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我们是一路的,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你在进步,我也在进步。我做的比你好,你明里暗里地向我学习,你做的比我好,我低头向你学习。

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也许老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优越感,老师和学生都在学习。我们的内心没有功利化指标化的纷扰,一个没有分数概念的班级,一个没有恐惧的班级,一个和谐并快速发展的班级。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就是消除学生心中的恐惧。而这个工作不是班主任自己能做的。他需要让放手,让学生在这个平地上实践,再跌倒中自然地去体会。只有自己真正体验过自己曾将惧怕过的东西并最终走出来,人才没有恐惧。当一个人能谈面对恐惧的时候,它已经被放下了。渐渐地孩子们会认识到,人生在于分享,分享的越多,自己收获的也就越多。而学习也一样,你成就了一个天才,同时也就成就了你自己。学习为人,不为己。这就是责任。带着责任去生活,去感悟。无论做什么都是高效的。因为你快乐,快乐是搞笑的前提。一个人,为了一群人;而一群人也会为了一个人。这些都是知识之外的收获。

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向自己坦诚,认清自己内心的恐惧,我们不是圣人,我们都有自己的恐惧。怕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等等。正视它,放下它。向自己内心坦诚,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真实的老师。明确自己的本位,我们与学生之间没有教育与被教育的必然关系,虽然我们的工作赋予了我们这个职责。但我们必须放下它,与学生一起成长。

第二篇:《心灵捕手》——解放心灵之旅

《心灵捕手》――解放心灵之旅

小红脸蛋儿吞吞 发布于: 2009-12-14 18:1

3罗宾·威廉斯饰演的心理学教授帮助马特·达蒙饰演一个数学天才青年进行的一场心灵的释放与找寻。这孩子本不过是有种很常见的心理问题――孤独,正所谓对症下药,在一个钟头谁都没有开口的情况下,老罗宾逐渐通过接连几次的接触的交流中,发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所在。这场心理战并没有惊悚片那样刺激,但绝对让看的人心情舒畅。

他为什么孤独?被本该爱得人遗弃之后他心理出现了防卫心理,想与人亲近的同时他又害怕失去,所以在他人离开之前他先离开,这样他会觉得是自己放了谁,而不是被遗弃。这种不能敞开心扉对待别人造成了他的孤独,永远不会去爱就也永远得不到爱。这在他生活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工作、爱情――他不去做最应该去的工作、更不敢去接受一个爱他的人。

孤独的人不敢去选择,他一方面主动选择在他人离开之前主动离开,同时也不敢做自己真正想去的做的事情看似矛盾,但是先离开不过是小小的满足(被动的主动),最症结的问题在于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真正主动)。因为不敢做自己想做的,在遇到有人爱需要他去主动爱的时候,他因为害怕失去所以会去选择离开。就像影片中他告诉女人说我不爱你一样,其实是不敢爱,唯有说自己不爱,以说不爱这种主动代替他不敢爱这个事实。(我自己都说蒙了)

我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但是我以前就是这样的想法这样的人。后来我看明白一些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要勇敢,要相信自己。勇敢去爱,不要怕失去,至少该去尝试,否则一定不会得到啊;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值得爱,相信自己也能爱。

其实这种情况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主动去做。主动去做听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可说的,但仔细探究一下主动去做还有这样的情况:真正的主动和被动的主动。不知道你迷糊没,但是就是有这样的情况的,你看看这个小子不就是这样嘛。不敢主动去爱去追求,他所做的那些选择不过是不敢做真正自己想要的一种生活退缩和躲避而已。所以关键问题在于:“I know who I am,I am proud of what I do,that is conscious choice ,I didn't fuck up.”

解决了根本问题,其他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心理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能看清自己并不容易。在这一次心灵的旅行中,终于能找到出口,我的感觉是就像久居暗室,一下子出门看到阳光也许会刺眼,而且很疼,但是当你继续,你就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和煦了。无论如何这是一件好事,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真正的自己。知道我是谁,做主动的选择,勇敢的去做!

回到电影中,两人几次的面对面都将找寻的进程向前推进一步,我是被感染了的,那一场“不是你的错”的马特戴蒙的崩溃和解说棒球比赛两人激动的你一言我一语让我印象深刻。当老罗宾说他和他妻子的时候,我在他眼里看到了幸福、满足和不后悔!

让我们都能对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不后悔的人生是一场大爱和真正的自由!

女人和兄弟

第三篇:解放幼稚的心灵

解放幼稚的心灵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以及精神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社会,教育给青少年带来的心理变化影响,成为社会的热点。这部《心灵捕手》电影就是一部描写青年人走过青春影霸,解除封闭自守,解放心灵的好片子。

影片中的主人公威尔是一位拥有足以令人感到羡慕嫉妒恨的普通人,不过他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和对树立的敏感大脑,是个罕见的天才。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数学教授,在系里的公告栏下写一道难题,难倒了所有聪明而出色的学生,但这道难题却被一个年轻的清洁工轻易解开。这个绝顶聪明的年轻人名叫威尔,他叛逆不羁,打架滋事,险些坐牢。数学教授保释了他,并向法官求情,想让威尔能跟自己一起研究数学,但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治疗的多个心理专家,都被这个智商极高的毛头小伙子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经无可救药了。数学教授没办法,只好求助于他原本看不上的大学同学桑恩。这孩子本不过是有种很常见的心理问题——孤独,桑恩逐渐通过接连几次的接触的交流中,发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所在。

他为什么孤独?被本该爱的人遗弃之后他心里出现了防卫心理,想与人亲近的同时他又害怕失去,所以在他人离开之前他先离开,这样他会觉得是自己放了谁,而不是被遗弃。这种不能敞开心扉对待别人造成他的孤独,永远不会去爱就也永远得不到爱。这在他生活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工作,爱情——他不去做最应该去的工作,更不敢去接受一个爱他的人。而且他也不见得清楚,什么是他应有的生活。他不知道如何走出自己,遇到心仪的女孩,也不知道怎么相处。他在别人面前摆出一副什么都无所谓。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许像威尔一样那么有天赋,却有脆弱的心灵的人很少,不过有像威尔这种心理的人很多。很多事其实并不是那些人看到的那个样子。很多人会把他们想的怎么怎么坚强,怎么怎么厉害,觉得他们很能干,很强,所以他们没有办法也只能掩饰自己的脆弱,自己的孤独,自己的寂寞,不让他们发现,不让他们知道,认为既然他们那样认为,那就那样吧。所以那些人永远不知道他们的心其实很脆弱的,很需要别人的疼爱,别人的关心。。

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给别人一种自己什么都强,很厉害,很坚强的感觉的,别人就觉得我很厉害。跑步,别人也觉得我很能跑,说我 跑步应该很厉害的(虽然每次800米测试我都是永远的刚好及格)。以前我每次都会说:其实我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厉害啦。不过每次他们都不会相信的,就这样我也就慢慢地学会不说话了,他们怎么想就他们想去吧,因为即使我说了,别人也不会相信的。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其实我都会受伤,会对自己很失望,觉得自己很无能。但是事实毕竟是事实,所以我也没有办法,只有笑笑了。

爱情也是一样,就像影片中的威尔一样我也可能会有一段让人羡慕的,自己会感到幸福,快乐的爱情,不过都是因为自己的不敢,本该享受的幸福就没有了。不敢爱,更不敢说出自己的爱,就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只是因为自己觉得不可能,觉得不会有结局,不可能走到一块儿。所以只要坦白自己爱他本该就能留住的爱情,只是因为自己的漫不经心,最后成为一段让人伤心的,又让人觉得回味无穷的回忆。不过有时候真的很希望有人真正的疼自己,爱自己,关心自己,而且也只有在这样人的面前我们才会抛开自己所有的面具,能放心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倾诉其实一切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个样子。

伪装,伪装自己很坚强,每天嘻嘻哈哈的,笑得更是没心没肺,给人感觉自

己没关系的,过得很好。但是自己真的没关系吗?!答案其实并不未然,自己其实有关系,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为什么非得要这么做?答案是,我们很怕,很怕别人看不起我们,觉得如果不那样会很丢脸。不过有时候承认自己并不是没关系,承认自己受伤了,并不丢脸的。有时候应该认认真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还有自己的感情,不再让自己的心那么累,不再让自己觉得那么孤独,那么寂寞反而会更好吧。

也许我们应该勇敢地敞开自己的心大声地告诉自己——该放弃伪装,抛弃面具,好好的,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感情是时候了!

人文学院 广电1002班塔吉古丽.图尔荪

第四篇:《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唤醒——成就美丽人生

唤醒——成就美丽人生。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既缺乏教学经验,又缺少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我想好好学习一下。可是在我面前,是未知的路,我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向走。这时候,非常有幸,我读到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它凝聚了彭老师的众多心血,也唤醒了我。

在写作序时,彭老师曾经写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曾经有过梦想,都具有一种向上向善、发展自我的天性。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或是身处消极的环境,让我们忘却了当初的梦想,结果成为了平平凡凡的普通人。而当梦想之火重新点燃,将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使蕴藏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不错的,也许,一种人生的改变,往往会起源于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一堂课的唤醒。唤醒,将会成就美丽人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感而发。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有所发展,就一定要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一定要把课堂里的“学会”变成“会学”,教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满堂灌。青少年时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大。如果,老师写的字很好看的话,也许学生也会写的漂亮点。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另外,学生各有所长,我们要用不一样的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能对差生带有偏见,在发展其特长的同时,慢慢将其引导,提高其智力,这样,学生将树立起自己的自信,也会变得喜欢这个老师,进而会“爱屋及乌”地喜欢上老师上的课。能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

其次,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呢?这是我迫切想要知道的。概括来说,就是“爱教”、“会教”。虽然说,现在的我离这个目标还有很远,但是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每一天都在进步,“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爱教”,就是喜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是,也许有很多人其实刚开始并不是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做不到选你爱的,那就爱你选的。有三种类型的教师,分别是生存型教师——无奈的生涯,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而我想做第三种。教师的职业是具有美感的,有对象之美,学科之美和过程之美。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师才会更加成长,也许他们也会督促和教会教师某些道理。

“会教”,就是善于教学生,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实施教育性教学——弘人性之美。具体来说,要挖掘教材,抓凭借点;寓于训练,抓融合点;结合背景,抓拓展点;为人师表,抓默化点,“润物细无声”。又可以实施创造性教学——展现智慧之美。要动之以情,激活学生;运用迁移,激活知识;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或者可以实施反思性教学——体尝发展之美。在课前反思,能够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在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更是反思教学的好处。我时常对我的学生说,要善于反思自己,学会自省。只有自己从本心认识到错误了,才有可能会改正错误,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师,学会反思,我便会进步,教得更好,学生也会因此受到良好的影响。作为父母的子女,学会反思,我将更加懂得感恩,从而孝顺父母,做个知恩图报的孩子。作为同事,学会反思,我将更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与同事之间的相处也将更加和睦。当一件事情发生后,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思,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比如说,你在路上不小心把钱包丢了,也许你会埋怨运气不好,可是,真的是运气不好吗?为什么别人就好好的呢?经过反思后,转化为正能量,才能真正作为一名发展中的教师,潜能无限!

最后,要用美德占领孩子的心灵。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守住诚信,学会懂得感恩”。真诚,永远是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相处的敲门砖。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学生要诚信,其一,自己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性格培养性格,以人格培养人格”。其二,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注重引导,当学生听进去你的教导了,你才算成功了。其三,发现失信,正确处理。其四,制定规则,严格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而这,也是众多教师从事这么多年教学的经验所得。

学会感恩,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身教胜于言传”。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创造感恩机会,教育孩子及时感恩。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孝敬父母,莫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二是积善行德。

总之,想要当好一名教师,教育好学生,“任重而道远”。但,不要停下脚下的路,即使前方如“愚公移山”,可是总会到达终点。平凡的岗位,我希望能铸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第五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不知从何时起,父母们、老师们提起教育来往往与孩子的分数挂钩,与孩子的智商挂钩,“德、智、体、美、劳”中只剩下了一个“智”字,于是高分你能者出现了,有地无德者出现了,于是我国留学于国外地人高才生会因为嫉妒去开枪行凶。我们国内的大学毕业生考公务员身体不合格竟会持刀伤人……是心理素质问题么?是性格问题吗?我认为答案很简单,他们的老师和家长忽略了道德习惯的培养。而道德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我从书上看到有些人嘲笑英国人吝啬,事例是有个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吃苹果,连苹果核都吃掉了,事后一问那个英国人才知道原来公共汽车上没有果皮箱,人家吃完苹果没处丢核,只好吃下去,我很敬佩这个人,因为他从小受到这样的教养;不能随地乱丢东西,他就一直那样做,即使条件不充足他也不会改变习惯。还有些书刊上介绍美国的学生经常带着糖果,下课后会说笑间吃几块糖,但都很自然地把糖纸放到口袋中或书包里,从没有人扔到地上。而我们这些号称“文明三古国”里的中国人呢?我亲眼见过许多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站在车站等车时吃些糖果,随手将纸扔到地上,她们身边就有垃圾筒;也曾亲眼见过一些孩子打骂长辈,他的父母就站在一边无动于衷。这样的人即使他上最好的学校得最高的分数他也不会成功,因为他缺乏最基本的道德习惯。基本的道德习惯包括什么呢?它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言行一致、关心同情他人、热爱劳动、有责任心、吃苦耐劳、勤俭朴素、不浪费、文明礼貌等等。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而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作为基础,做事不会礼仪,那不管他是什么性格,做出事情来都会很不合适。中国自古以来是以讲道德著称的,经历了“五四”新旧文化交替,经历了1949年不同社会体制的变换,经历了“大年浩劫”对一切古旧文化的否定,使得很多人茫然,失去了方向,而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又太注重物质文明,使得精神文明被忽略了,道德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如今,看到关鸿羽所著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把德育放到了首位,而且用了极大的篇幅来描述道德习惯的培养,使我们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培养道德习惯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重视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

认认真真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著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完后不由得感到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并非这本书有多重,而是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让我深深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美德有两类——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育产生和发展,道德的美德由习惯而来。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人们有很多真知灼见: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正如书的封面上的一行小字——“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 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啊!小事决定成功,如若家长和老师还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孩子智育的发展,想必要培养一个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难事!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有一位诺贝尔获奖者被人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从幼儿园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可见幼儿园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幼儿教师是一个人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教育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本书我们知道了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自然的。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要把它转化成良好的习惯,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磨练,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为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锐的,而且孩子往往具有“向师性”,他们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书中也提到了教师须达到的几点要求,在此写下以提醒自己:

1、以德育德

2、以才培才(以学促学)

3、以趣激趣

4、以情动情

5、以意炼意

6、以性养性

7、以行导行 读过此书,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每个孩子来到幼儿园时都是一张白纸,教师在纸上落下的每一笔都很重要,它关系到纸上将来会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抑或是胡乱涂鸦的废纸,为了使幼儿离开幼儿园时都会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教师就应慎重地落下每一笔,所以在平时我们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良好的修养,给孩子起到一个好的模范作用,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上是我读过此书的一些个人感受。

学习陶行知先生一心为农民群众,一心振兴农村教育的思想,这与当前深入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它要求我们在履行一个人民教师职责过程中,要十分注重提高自已的师德修养,严谨治学,认真教书育人,为农村、为农民实现小康作出不懈努力。

一、树立正确的师德修养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高自已的师德修养。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的成长,甚至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几年来的教书生涯中,在师德修养方面,我一直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个农村教师必须树立的师德观。我觉得,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体现在教师的育人方而。也就是说,教师要围绕“教学生如何做人”为中心,注重为人师表,重视言传身教。在教育学生时,注重教会农村孩子如何做人,学会关心人,学会生活,促进他们的德行现代化,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竞争与合作精神,艰苦创业与自尊自强精神。

二、坚持做到“人师”与“经师”合一

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将教师概括为“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人师即为人之师,教人为人之道。而只有真才实学之师才能成为授人之道的“经师”。现在的乡村学校中,有极少数老师存在治学不严的问题。倡导严谨的学风,是教师应有的一种治学态度。真正的学者应是用心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在工作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使学生努力做一个有德之人、有为之人、诚信之人。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中,我感到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很难,难在教师自己的人生观层次要比较高,特别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好学生做一个有用之才,教师的职任更重,压力更大。

三、严谨治学不断强化自身师德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而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作论文,搞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等。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我觉得,一个优秀乡村教师,只有不断地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有渊博的学识,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传道授业。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提高师德修养,强化自身师德素质,有一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的过程。我觉得,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这是师德建设最基本的层次,是师德修养的低层次,也是每一位称职教师必须达到的境界。而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合作创新是师德建设的高层次。在目前,农村教师的师德修养要根据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做到“与时俱进”,营造好学上进、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风气和氛围,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一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深信,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倘使个个乡村教师的心都经过了农民甘苦化,我深信他们必定能够叫中国个个乡村变为天堂,变做乐园。”在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终将变成现实。

下载《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的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1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是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著写的,读完整本书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抓好学习习惯培养去年因为生孩子,所以接了初一年级13和14班,现在接手快一年了,觉得好习惯的培养,从小抓起最容易。于是我就在学校图书室寻找关......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记得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美德有两类——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学产生和发展,道德的美德由习惯而体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是由教育专家、著名青年学者林格撰写的一本有关养成教育的专著,主要包括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这个假期里,我结合《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认真回顾以往,总结规......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不久前,我认真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众多人的思想久远而深刻影响的一本好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著作为我们......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1 假期拜读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程红兵的《好教师就是好教育》一书。本书凝结了著名教育家、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卓越的管理智慧、课程能力和教育......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 双龙中学阳海燕 暑假读了《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这本书,看到题目,觉得挺有意思的,好的教育就这么简单吗?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还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