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物同道杂文随笔
静默的大地,是如此的深沉、睿智、灵性,也是如此的豁达、淡定、从容,它蕴藏着事物变迁的力量,涵盖着世界变化的规律!
每个人都是灵光的藏体,没有绝对的谁比谁聪明,只要善于留意,发现,思考,运用。就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智慧,显现出独一无二的光彩!
有段时间,看电视剧上了瘾,断断续续的竟然看了好几部。虽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我也是受益匪浅。生活是个大舞台,别人的故事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有时候稍微止步与审视,说不定会有不少的收获与启迪。
由于个人爱好,很少看情感剧,不过也有例外,就《绝爱》一剧,差不多看了两遍,这其中也看了少部分电子版的原著。此剧发人深思,让人油然叹惜:“纵然情比海深,恩比天高,但情感的归宿,也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劫中劫》一剧中,一个心灵手巧裁缝师傅,总是在主人公遇到难题,思路堵塞找不到出口时,每次都是就着他缝制的衣服,在看似轻描淡写中,和着他几句不经意的说衣言外话:“做事情就像缝衣服,只要手里有了衣服的某一片,就会有方向性的促使你拼接出它的完整!”总能使主人公顷刻间拔云见日、茅塞顿开。我虽不确定这是“大道至简”,还是“万物至理”。但有一点还是信服的:“只要用心体会,大自然的一山一水,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有可能成为指引我们越过心灵盲区的灵火。”
“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这是《潜行者》一剧中,一个经济大师所遵循的做事方针,一集集下来,所有思路都以这一宗旨展开。而“最小的负数最大,并由此推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是其中他对逃跑路线的推测依据。当时看到这段时,很是惊奇,数学上的一小定理,竟有这样的解释并被如此应用,感觉真是开了眼,也不由的感概:“只要你足够聪慧,善于变通,就会发现所有纷繁复杂的现象都有其运行的规律,而这些大大小小的规律都可以相融相通,从而使一切事物变得简化而轻松。”
记忆的大道坑坑洼洼,那些美好的过往被我们轻放心头,随风而至。而伴随美好滋生的那些痛那些悔,被我们使劲的压在心底,封死在心灵深处,成为生命中不敢也不愿触碰的深渊。如果终生不给自身一次面对和释放它的机会,将会一生受其所折磨,被其所奴役,从而很大程度上,会使心灵扭曲而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这是《心理罪》一剧中,所表达和警示的心理健康方面所面临的难题。一生中,我们缺少的恰是自身剖白的勇气和一颗敞开的心胸,从而,不能很好的修复与驱逐,那些侵染心灵的阴影与污垢,不能很好的沐浴温暖灿烂的阳光!
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如若心情烦躁,就好好的整理自己的房间,当房间归整的整洁明亮时,心情也随之敞亮起来。虽没有在这种状态中,刻意的去试过,但我却丝毫不怀疑它的真实。
这事,说来也还正巧,也让我有意识的体会了一把。好久没有收拾的房间,爱人都提出了几次抗议,并不止一次的抱怨:我看谁家也比我家干净,看着都堵得慌,弄得我都不想回家了。他的唠叨,一开始我都没听进去,也没当回事,还反击若看不下去,为啥不自己动手?后来,自己确实也看不下去了,也觉得是他说的那么回事,才痛下决心大整理,大清除。
用了二天的时间,先外后内,先归整,再打并,最后擦拭表尘。随着房间的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整洁,越来越明亮,心情果真也莫名的越来越好。
这让我想到,宇宙任何事物间,都是相互对应、对等、相互反馈的。收拾凌乱的屋子,犹如在擦拭心灵上的蒙尘,驱散着心中的阴霾。有时也会想,万物的本真应该都是美好的、共性的,心绪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易感、易敏、易亲近,都只是心灵在潜意识中,对那种原味心性的回归与交融……
就连大自然一年中,也会大规模小规模的清污数次,也会层次分明的先粗后精,先犷后雅。风会胡乱的扬起风帆,把尘埃从这边赶到那边;雨会自动的移步其后,冲刷掉马虎的风留下的满地尘迹;而雪,这个白衣天使,在她悠悠然的曼妙雅舞中,彻底地还给了大地一片明亮与洁净。
对自然的多有关注与思索,来自于我以往的一段工作。才明白,人类在自然中,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存在,与万物为邻相拥并存,同是维护自然源源绵长的一份子,生来与离去也如同万物一样,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使命。恩格斯虽把人类“意识”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人类就能随意凌驾万物之上,就能脱离万物之规律、自然之法则的羁绊与束缚。
四季永恒更替,万物随季而长,不论那季的偷懒与缺失,都会留有缺憾与损伤。就如我们熟知的拔苗助长。只能春夏秋冬顺季而生,顺势而行,万物是,人亦是。
我们熟知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等;”这些名言金句,就很好的诠释了,人类与万物的相互映射,人类与万物同命运、共运道的互为映照与无声契合。
我们是大地母亲的孩子,也都是天地的子孙,与万物同栖母亲怀抱,在这个大家庭中,同命运,共呼吸,不该有仰视与俯视,而应是平等与和谐。这样,自会在无意识中,疏通与万物灵魂的交织,悟得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哲意!自会在懂得“万物为师”中,悟得与明了“万物同道”的哲思!
第二篇:万物有时杂文随笔
北方的春天,有些不公平。
迟到,早退。常常还没触碰到它的衣角,就已倏忽不见。
我只好恨恨盯着电脑屏幕,看别人晒春天。
室内一株山茶花,开了,败了,也不见春天来,我突然可怜它开得虚弱又草率。
还是多肉好,一年四季不大变脸,比如我那盆第二代观音莲。
第一代已经被我养死了。还好家人有先见之明,将第一代滋长的新桠移了盆。
马路陡然敞亮,一时说不出哪里不对,原是道旁树折了枝干,剩下光秃秃一根桩子。鸟雀呼鸣却未减少,甚而更盛,比起冬日终归不同。
昨日看公众号植物星球讲梨、李、桃、樱、梅、杏、海棠如何分辨,我耐着性子读了一部分,简而言之,即:
杏花白里透红,花萼后翻;桃花腮红,初长的叶子如燕尾;梨花雪白成簇开,花药是红或紫;李花也白,比梨花小,成簇,有点小碎花的感觉。
花是常见花,然而不曾一一都见。比如李花,杏花,垂丝海棠。即便上个春天,再上个春天打过照面,也未可知。它不认识我,我不认识它。我满目绚烂,东一瞥西一瞧:花——花——花——!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花盲。
区分植物是很麻烦的事,什么科什么属,明明它们都长的差不多。
中午路过一棵树,一抬眼,粉粉嫩嫩,竟缀满繁花。我日日在看,没瞧出半点端倪,怎么今日乍现?同事说,昨天就开了呢。
我突然有点怀疑人生。
门口的玉兰就中规中矩多了,它的花苞一日大过一日,尽在眼底。
今日春分,方知万物皆有时。
令我怀疑人生的那树花开
第三篇:世间万物,皆是遇见杂文随笔
如若不知前方 就守心自暖
“世间万物,皆是遇见。”
前段时间,我写在《如若不知前方,就守心自暖》这本书扉页的寄语给了老友马俊翔。也是那个时候把微信签名改成了这句话。
2018,这一年我二十五岁……这一年我到成都接近3年。“遇见。”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神奇的词语。遇见的所有事情我都无法逃避,也无从选择。
于是有了最近无数次的频繁发出、删除朋友圈,有了无数次的心乱、失眠。于是也就有了这篇随笔的千千万万心绪。
行遍世间路,于千万人中遇见。我想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都是一种偿还。所有的遇见,皆有因缘。
记得去年年末的几月,那段时间我很低迷,心乱如麻。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我清楚知道那种无奈来源于,我清醒的知道所有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以及我想要改变的所有现状,却又无力改变的无奈与纠结感。
而近来几天糟糕的是,我仿佛回到了2015年。那段一个人熬过自愈抑郁的时间,除了无奈,许许多多的是我内心的惶恐与不安、自卑与畏惧。把自己陷在泥潭,无法自拔!又回到了那种漩涡的感觉不好,真的很不好!
但经历总逼着人成长,岁月蹉跎留下的痕迹你都必须一一勇敢面对。那些几年前的事,你以为伤好了,你就忘了。然而并不是这样的,当你必须把这些事摆出来一一面对的时候,你还是那么不堪一击的脆弱。不知怎么了?那时候20岁一身孤勇自己承担,现在25却畏手畏脚。
我自以为这两年不管再坚持不下去的日子都选择这样的坚定不移,是因为岁月磨平了我的棱角,是经历让我沉淀的温婉。能安稳过完余生有何不可?哪怕我知道现在生活里的所有都不是我想要的模样,也能控制自己安稳过好看似平静简单的生活。现在看来,这一切说穿了我选择的安稳都是我那可怜兮兮的自卑散落了一地。
这些年我拼命的在找寻生活的安全感,也拼命的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拼尽全力的帮助他帮助自己。却始终没有让他从那个一蹶不振的人变成更强的能撑起宽厚臂膀保护身边所有人的他,而我始终没有找到我追寻的生活的安全感,始终没有我想要的“家”。
或许是现在遇到的人,让我乱了分寸。或许是今年25岁的我开始恐慌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而这些,我清晰明白,理智战胜情感。我不是18岁,那个最好的我,我不能纠结与无奈,我没有资格折腾。
能怎么办呢?如若不知前方,就守心自暖!
第四篇:在探寻万物理论的过程中终于失去了你杂文随笔
史蒂芬·霍金的去世在微博热门话题从热门到火爆也不过几个小时,那个困于轮椅的男人最终还是挣脱束缚,走向了星辰大海。
《万物理论》改编自霍金前任妻子简·王尔德的回忆录,记录着在剑桥大学相遇相爱到后期相伴以及最后的和平分手。
对,简最后对霍金说:“我爱过你,我尽力了。”
?在酒会上,霍金和简一眼就看到了彼此,眼神对视,冥冥之中也就互相牵绊着了吧。
霍金喜欢诗歌,简在剑桥攻读的就是诗歌,霍金说:“宇宙和诗的距离并不遥远,宇宙本身就是一首诗。”霍金喜欢简。
简喜欢霍金,喜欢霍金在诉说宇宙时眼睛里散发的光芒,喜欢霍金说的:“宇宙和诗的距离并不遥远,宇宙本身就是一首诗。”
在之后的剑桥舞会上,霍金带着简坐旋转木马,在安静的夜里看星空,在灯光簇拥下相拥、舞蹈、亲吻。就算是一人信仰神一人是无神论者,就算是一文一理的约束差距,霍金的浪漫,简的温雅,两人坠入爱河。
刚刚陷入热恋的两人,噩耗已经悄然无声的降临在两人之间。霍金逐渐出现手指和脚步不灵活的现象,直到他在快走中狠狠摔倒在马路上,头颅撞上水泥马路,弹起,又狠狠再次撞击,霍金的眼睛睁大的看着镜头。平静甚至冷静的镜头叙述着霍金噩梦的开始,让看者再坚韧的心也不能克制住泪水。
是运动神经元的病,医生也是接近冷静的缓缓道出,这是一种渐进式的神经系统紊乱,它破坏大脑中控制重要肌肉活动的细胞,比如说话、走路、呼吸、吞咽……肌肉要活动的信号被破坏,最后控制随意运动的能力丧失。唯有大脑不受影响,只是到最后没有人会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医生:“你最多还有两年时间。”
霍金陷入绝望,他蜷缩在宿舍之中,听着瓦格纳的音乐,也许没有什么是有意义的。简来找他,他不开门的选择躲避,他撩开禁闭的窗帘,外面是阳光明媚,欢声笑语,他也只能暗中望着因为他而四处奔走的简。
他不是不相信爱情,他也许是不相信自己。
但简告诉霍金:“我希望我们在一起白头到老,而如果不是很长久,那么有多长算多长。”霍金和简的结婚重新给予霍金新的生活意义。他开始去做更多应该做的事情。
电影使用平静甚至是冷静的镜头诉说所有的不幸,不管是霍金摔倒在剑桥校园内,还是霍金得知病情后冷静独自坐在浴缸里凝望自己的手。他的抑制,他的暴躁,他的开心,他的无能为力,都没有办法表达出来,他的灵魂被压抑在了这个躯壳里。
婚后,简为他放弃了在诗歌方面的事业,专注照顾霍金和他们的孩子。除了三个孩子,还有完全生活不能自己解决的。这边在帮霍金穿衣服,另一半孩子在哇哇大哭,哄完孩子之后有看着举着毛衣穿不上也脱不下的霍金,简的心里也是无尽苦楚。
特别是看到每次孩子们和霍金玩耍后狼狈不堪的家,独留简一人打理。她是一个向往诗歌的女子,她有天真烂漫的理想,她理想的诗意与生活的狼狈,让她苦不堪言。
简遇到了教会的音乐家,她枯燥甚至让她疲累的生活已经把她击溃,音乐家能给予简拥抱,能给予简正常的生活,就算是平凡的。
不能说简变心了,不爱霍金了,也许霍金是她的软肋,她对霍金已经超过了爱情,也许更像一种责任。
但她克制,隐忍,她与霍金在精神上无法分离,她在霍金无法说话之后,义无反顾的帮助霍金,制作了一个能让霍金“重新说话”的26个字母板。
现实打败了理想,现实也被理想击倒。
分开的最后,霍金使用冰冷的机器说出:“你说过你会跟我一直在一起的。”
简说:“我爱过你,我尽力了。”
被生活拖累到筋疲力尽,就此结束吧。
两人相拥而哭,泣不成声。
这段感情,不是在你盛名时爱你,我坚持过,但是我接受不了一辈子都这样……疲惫的爱你。
这部电影的感情描写很细腻,没有谁对谁错,简的放弃,我们会为霍金与她的爱情难过,那段在剑桥河边转圈相拥的岁月看者不忘,当事人也不会忘记。
这部电影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都有一个简为霍金擦眼镜的情景,我虽然无法清晰解读两次的含义,但两次的爱意义一定是不同的,也许是爱情与超越爱情的友谊。
最后不想用自己粗鄙的语言结束,借用霍金的语句作为结尾:
第五篇:晚安杂文随笔
武汉久违的连夜雨 让我回归于幼年时的习惯
随手翻起一本搁置很久的书 慢慢翻看
脱离电子产物的时光 原来也过的飞快
我愿意与自己对话 以各种方式
看过去的划线与注解 “嘲笑”当时自己的心境
当时的感受开始慢慢浸透此刻的灵魂
突然想起在很久以前的多个夜晚
下雨时钟爱起身拉开窗帘 看透彻夜空的闪电
听雨声敲击在屋檐的滴答声 以静默 陪伴
书籍就像一面镜子 它一直在那 投射出不同时期的自己 传达的价值观不@知不觉在变 当时觉得晦涩难懂的文字 在阅历不断加深时慢慢显化真意 又或者是当下的真意 热爱每一个时期的自己
当感觉快要迷失方向的时候就要开始快点与自己对话了习惯在晚睡的夜里提醒我 不要丢失童真 即使看的透彻也要继续往前走 每一个人都在往前 马不停蹄 像大家都渴望找到灵魂伴侣一样 即使不知道它是否存在 也仍然积极寻找 这可以看作一种勃勃的生命力量 有所追求的好事 脱下外表光鲜的皮 是否还能够认清二十多岁的自己的内心呢?被越来越多的事物所束缚 每天又有太多人来动摇自己的世界观 要怎么使它健全且不动摇 很难但需要坚持做到。
越来越少的软件可以单纯的书写,或许不久要回归带着墨香的笔记本了把,打下这段文字时窗外有撕裂的哭声与雨声相承,听不出来男女,不知道什么情况,持续了好久打断思路,准备去冲一杯速溶咖啡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