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诗歌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如梦令·坐古画舱中
浊酒顿伤几许,舱外谁家歌女?
应是恨别离,强挽穿心哀曲。
秋雨,秋雨,掀起愁思万缕。
如梦令·春之殇(二首)
一
池柳垂枝风醉,红瘦绿肥冷香褪。
往事意悠悠,湖水如眸空对。
思味,思味,一缕愁肠心碎。
二
姹紫嫣红吹地,逝水东流无计。
谁解个中愁,看尽落花自去。
无语,无语,尝尽去年今意。
如梦令·乡思
残月疏影萧瑟
镜水远天乡客
幽梦折入墨
凉风秋蝉声侧
凄色 凄色
双鲤北去忐忑
如梦令·泛舟见怪
才渡十年书海,便恶学生百态。
男女较衣着,放肆手机恋爱。
奇怪,奇怪,不畏青春倦怠。
如梦令·雨后初晴
绿水青山雨散,碧草残红微颤。
横水欲遮拦,笑语银玲一串。
河岸,河岸,鹂语数声心乱。
梦语,残雪萤光(如梦令)
昨夜寒霜怀入
梦里佳人曾顾
虽是南柯一梦
回忆仍需留露
无趣,无趣
只是虚假幻构
第二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篇一: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高考诗歌精读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古诗鉴赏
1222 110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篇二:《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整体把握全词的主旨。
2、反复诵读,提高诗词欣赏能力。
3、感悟词人早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后改为“如梦令”。因唐庄宗《忆仙姿》
词中“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之句而得名。词牌是词的曲调名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
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
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
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
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
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
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2、背景资料: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中
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此
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有消尽昨晚
尽情饮酒的醉意。写出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试问”表明女主人公明知故问,表现了女主人公活泼的性格;一个“却”字,写出了侍女的回答很不经意。一问
一答,形式新颖别致,语言浅近自然,充满情趣。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用叠句形式把女
主人公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绿肥红瘦”,采用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叶子更绿,花儿凋零。造语新奇,奇巧
无比,实为千古绝唱。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词中所表达的两个人的不同心情?
明确:这首小令虽然只是寥寥三十三字,却十分生动地表达了两个人物的不
同的心情。词人妙用对话,顿使闺中情趣盎然:女主人公设问,恳切认真;待女
回答,淡漠无情;女主人公再驳,凄婉痴绝。
五、教师小结: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有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时她根
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地更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由此看出,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
物。
《如梦令》: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曲折的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
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如梦令
昨夜风起雨不急(风急)——无忧;饮酒过量晨醉意(酒醉)——无虑;
关注海棠花儿落(问花)——情趣;绿肥红瘦仆未知(肥瘦)——急切。————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篇三:诗词13如梦令
诗词1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实战演练一(2011年中考试题)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项是______(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答案: 7.酣睡(沉睡)
8.B
实战演练二
7.诗句“绿肥红瘦”中“绿”和“红”分别是指。(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春末夏初雨疏风骤、海棠依旧的景色特点。
B.“浓睡不消残酒”写出了诗人第二天早上酒还没全醒。
C.这首词构思精巧、语言精练地写出了诗人和卷帘人对话的内容。
D.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爱春惜花、对美好事物和年华逝去的怜惜之情。
答案:7.叶(绿叶)
花(红花)8.A
实战演练三
7.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是(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浓睡不消残酒”是说一夜沉睡,早晨酒意仍没有全然消退。
B.“试问卷帘人”句表达了欲知花事却又不敢直面残花的怯意。
C.“绿肥红瘦”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说话人对海棠的关切。
D.小令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来抒发作者的伤春之情。
答案:7.(2分)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8.(2分)C
第三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最终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教学目标】
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2、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
3、领悟表现手法,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南宋词风格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的时期既有经历南渡的悲歌慷慨,又有极婉约之致的浅吟低唱。李清照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前期清新自然,后期沉痛感伤。靖康巨变,使无数爱国志士发出慷慨激昂的歌声。岳飞的名作《满江红》,气吞山河,光照日月,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陆游词前期回响着“从军乐”,后期则满蕴着“爱国泪”。其词或激昂,或飘逸,或绵密,具有多种风貌。姜夔词于“婉约”、“豪放”之外,以“清空骚雅”别立一宗。其写丧乱的作品句句沉着,回肠荡气;咏物之作,更是寄慨遥深,隐约幽微。
2、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皆有成就,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⑵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板书: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朗读本次,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昨天一夜暴风骤雨。深睡了一夜觉,醒来还残留着一点醉意。问卷帘子的侍女,外面有什么变化,她说海棠花依旧绽放。我说,你知道吗?知道吗?那海棠应当是绿叶繁茂,红花萎谢。)
三、理解词意内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所: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案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呢?“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四、朗读与总结。
1、从词的内容看,这首词当是李清照什么时期的作品?有怎样的情感?
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2、比较这首词和韩偓《懒起》,为什么李词比韩诗更给人以意趣横生之感?
懒起(节选)唐 韩偓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黑夜至白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增加了情节,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而韩偓的词也写到春雨后的海棠,也写到词人对海棠的关切,虽然含蓄,却比不上李词的意趣横生。
3、这首词写出来后曾轰动京城,文人们特别欣赏“绿肥红瘦”一句,传说吏部侍郎之子赵明诚为之相思。试赏析此句。
“绿肥红瘦”一句,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4、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板书)
五、作业:背诵本词。附:板书设计
如梦令 李清照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教学反思:
第四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翻译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第五篇: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上))_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