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不只是数学读后感1000字
《我不只是数学》是特级教师华应龙的数学著作,富有哲理,富有激情,也富有创意与个性。本书本书收录了华应龙2009年以来影响最大的11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中笃行及课后明辨三部分内容,清晰地展现了华应龙老师的授课思路。18位专家的深度点评,可以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学习到华老师“化错教学”的精髓。从整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华老师从数学教学到数学教育的执着追求。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数学还是比较枯燥的,在我的心里数学和语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科,数学重在启迪发展人的智慧思维,想教语文的情感抒发才显得不那么人文。于是在我的固有思维中数学教学只需教会学生认知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看了华老师的书我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的。
一、数学课中也必须有人文情怀:华老师书中第四页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只满足于帮助学生学会一定的数学知识,只能说你是一个教书匠;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你就是一个智者,因为你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言行,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文化熏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那么,即使你是一个小学教师,即使你身处偏辟的地区,你也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只教知识是教书匠,教学生数学思维你是智者,教学生数学文化你是真正的大师。所以再也不能把数学教学教的枯燥无味了,要必须在数学教学中注入人文情怀,这样才能使数学形象生动起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改变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华老师在讲“连乘的计算方法”这一节时,课本73页华老师这样说“一个人的爱心×你×我×他……”,给数学课注入了人文情怀,引导学生把爱给身边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这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相吻合。
二、数学课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并服务于学生的生活:牛教授在昨天的培训中说孩子觉得学习数学没用,只有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平时的生活实践中,数学才有意义。课本280页“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华老师用一个专题说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华老师不仅说数学课要来源于生活,华老师的课也体现了这种思想,比如华老师在讲“认识分数”这课时,举生活中分苹果分蛋糕这样的案例,因为这两个例子生活中常遇到,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平时上课我也注意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做的还不够,还需要更关注这个问题。
总之,读了华老师《我不只是数学》这本书,对我影响深刻,颠覆了我对数学的认识,我要把华老师数学教学思想融入中平时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感谢学校给我推荐这本书。
第二篇:读后感《童心不只是天堂》
《童心不只是天堂》——读后感
《童心不只是天堂》是一本用朴实的语言来讲述以孩子为本,以心育心的关于心里健康的书籍,在书中让很多家长都了解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家长正确有序的处理孩子们在成长中的问题。当父母遇到种种困惑时,书中都会有应对的策略。这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让我们不仅能够知其然,更能够知其所以然。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工作之余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去阅读大部头著作,然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又要求每个人不断更新、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于是有空时我都会翻翻这本书——《童心不只是天堂》,它像是一份“教育快餐”——章章可读,节节独立,可任意点击需要的主题。
作者张晓东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心理辅导老师,也是中国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还是中国心理测量委员会认证心理测量师,她了解了很多成功和问题儿童背后的不同教育方法,所以,本书最具吸引力的特色就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书中列举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做人教育,健康个性品格的形成,人际交往,情绪疏导,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当孩子出现学习障碍、情感饥渴、注意缺失、感知失调等情况时的应对策略,本书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阐述,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
孩子撒谎了怎么办?家长让孩子撒谎怎么办?在《童心不只是天堂》上看到过有关的案例分析,于是赶紧翻阅寻找。书上分析说:“绝大多数的父母希望孩子诚实,但往往,绝大多数孩子说谎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对不愿应酬的事情,父母就告诉孩子:‘要是那个人打来电话,你就说我不在家。’父母答应孩子去游乐园,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兑现,许空诺,言而无信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总是高大而又值得信任的榜样形象,父母经常表现出的不诚实的言行,成为孩子说谎的最肥沃的土壤。”子不教父之过。
书上的分析言而有理,它还提到了如何改掉孩子说谎的毛病的方法,上面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不给孩子说谎的机会。任何行为都是在初始时最容易矫正。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说谎时会感到极度不安,即使侥幸蒙混过去了,也会十分担心。如果这时不去及时制止,孩子就会习以为常,撒谎成性。”
(1)家长要经常检查自己
(2)不给孩子说谎的机会
(3)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可取
(4)帮助孩子区分想象和真实
(5)奖励诚实的行为
虽然书中的好方法我还没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我相信这本书会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让我了解小孩的世界。希望各位老师有机会看看这本书,会受很多启发的。
这本书中的种种个案不但显示出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孩子的爱,《童心不只是天堂》这本书每个孩子的生活背景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但作者能从他们中间找到共同点,用爱和教育来灌溉他们,让他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三篇: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读后感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读后感
趁着星期天的这点时间,我看了几篇文章。其中,最使我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是《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文章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动物园玩儿。一路上孩子活蹦乱跳的,很快他们父子两个就到打了目的地,在排队的时候,父亲却对孩子说:“快要入门的时候,你要蹲下来走路。”这是因为孩子的身高超过了一米,要买半票,父亲为了省钱就说了那句话。孩子还小,似乎不知道爸爸要干什么。就按照了爸爸的说法去做。在入门的时候,孩子蹲下身子、学着唐老鸭的样子走了过去。工作人员没有看出来,孩子边摇摇摆摆地走进了动物园。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父亲为了自己的利益,让自己的孩子做了平生第一次违法的事,最可恨的是在孩子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做的,难道你没有想过,孩子蹲下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跟重要的尊严和诚信。如果孩子长大后也像你一样为了利益,可以不讲诚信。那该是多可怕的事情啊!你眉心自问一下自己:你是否个还做了榜样,是否正确的教给孩子怎样做人。否则你没资格当孩子的父亲。
有句俗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做为家长,应该时时刻刻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大人们经常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就像文章得那位父亲的行为,我们想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诚实守信的。还有一些家长长教育孩子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可是却有许多家长嫌弃自己年迈的父母,抛弃他们,让他们四处流浪,有家不能回。有这样的父母给我们做这样的榜样,即使想做好恐怕也不能够吧!所以,当你们教育我们的时候,要看看自己有没有给我们起到带头作用。
而我们当遇到父母言行不一的时候要像17岁亚里士多德一样,跟随柏拉图20余年,他对老师很崇敬的师徒两个也是还朋友。然而在追求真理时,亚里士多德却能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批评老师的错误观点。他说的一句话至今还流传:“吾爱吾师,吾更爱整理!”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父母有让我们蹲下身作选票时,我们要对他们的行为作出严厉的批评。
第四篇:刘德华:我不只是个演员
刘德华:我不只是个演员
周星星同学最“有”厘头的一句话,是他在《喜剧之王》里说的:“我是一个演员。”相信很多明星在发迹之前,在还被人喊作“死跑龙套的”之时,都会说这句话来给自己长脸和打气。刘德华显然也有着同样惨烈的体验,在晋身天皇巨星后还念念不忘,由己及人,说:“我也是由新人一路走过来的,当中有过不少辛酸,我很明白,一个有志在电影业发展的新人,他们最需要的是机会。”
如果刘德华的话到此为止,那不过是一句忆苦思甜的平常话;实际上他后面还有话,充分说明他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演员——“既然我在不影响自己生活之下,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为电影业制造更多优秀之星,何乐而不为?”这里的“他们”是指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6名年轻导演。这些年轻导演最不缺的是才华和激情(这是垂垂老矣的香港电影界所最缺乏的),最缺乏的是资金和平台(这是香港电影老板所最不缺的,但是资金已不轻易用于投资电影,平台只是给有票房号召力的大腕搭建),本来可以给行将就木的香港电影注入新血,却总是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只能在小角落里玩“过家家”——直到刘德华的出现。
一年前,刘德华创立的映艺娱乐有限公司开始启动“亚洲新星导演”计划,斥资300万美元,给华人地区一些苦无资金的年轻导演拍片。刘德华在外拼命赚钱,在自己公司就慷慨散财,对各导演的要求还出人意表地低:“为了给予新导演最大的发挥空间,我不会对影片的选材、演员等方面进行任何干涉,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所有我们投资拍摄的影片都是剧情片,不能让观众太闷。”在实际操作中,各导演只要负责把电影拍好,其他的产业工作如宣传、发行一概由公司负责。有了这样好的创作空间,成绩也渐渐出来了,现在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其中的一部《疯狂的石头》。
刘德华为什么要投资电影?要赚钱吗?显然不是,要赚钱的话,还不如老老实实多接几部戏或多开几场演唱会。他的目的在于培育新人。他说:“电影业不景气,我知道很多幕后工作人员没工开,也有很多新导演,他们没有任何机会。既然我有能力,便来试一下为大家提供一个开工就业的机会,也给一些新导演一个发挥的机会,否则可能两年、三年后,这些导演便会消失,再有才华但因为无投资老板,无人找他们开戏,结果要转行。”因为这样,做亏本生意也在所不惜。不仅有心,而且出力,十分可贵。
曾有记者问金庸:“你会不会成立一个基金会,奖励那些武侠小说写得好的年轻人?”已是亿万富豪的金老先生回答:“不会,当年我辛辛苦苦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又有谁给过我一分钱呢?”一个人身上有10块钱,却1分钱也不愿意出;而另一个人身上只有2块钱,却奉献出1块钱出来。境界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在商言商,刘德华比不上金庸的是生意投资和商业眼光。刘德华做了十六年的电影公司老板(先是天幕,后是映艺),几乎年年都在赔钱,投拍的口碑最好的是陈果《香港制造》,也没怎么赚钱,他仍是乐此不疲,为培育电影新人、促进电影复兴而不遗余力。现在的香港电影,是亟需救亡图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非得在刘德华前面加上一个词的话,我认为是:“伟大”。
详细报道,可参看《南方都市报》
生于1981年,未婚男青年,金庸迷,痴爱古典文学,热爱创作,曾担任大学文学社社长,开展若干文学活动,卓有成效,在大学报刊、省市报刊上发表文章五十多篇,近十万字,曾在大学毕业前自编个人文集《踏莎行:纸上的大学岁月》,反响良好,代表作是《梦谶》
《数字图腾的今生前世》《江湖》等。开有博客
第五篇:《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读《我就是数学》有感
翟慧华
“我就是数学”是数学名师华应龙说的话,当时听到这句话,我感觉此人一定非常霸气,甚至于狂妄。但是读了这本书,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华老师原来是一个非常随和、幽默、有个性的人。他凭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把自己的课堂经营得生动、有趣、富有个性,他用自己独有的魅力,牢牢抓住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他的课学生听了不愿意下课?这是何等的魔力!
看了华老师的教育随笔,在脑海中就会涌现一个鲜活的形象,一个就是“数学”的人。华老师的这本书从“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这几个方面写的,尽管是几块碎片,但是写得很精致,折射出华老师充满教育才智的光芒。
一个看似非常普通人人皆知的话题,华老师能把他演绎的深刻,一个大家熟视无睹不以为然的细节,华老师也能反思出独到的见解。他的文笔清新流畅,里面甚至有一点诙谐,让人读后感到亲切、舒服,更多的是心悦诚服。他既有数学名师的缜密、严谨,又有语文名师的浪漫才情,如此这般的独特,成就了他数学教学的独树一帜。
细细品味华应龙老师的教育随笔,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我认为有好多自己学习的地方:
一、做个有心人
华老师有一双慧眼,别人不经意的事情,华老师也能悟出深刻的道理,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从擦黑板开始”,华老师认为擦黑板是他的习惯,在擦黑板的过程中获益良多,他在擦黑板的过程中,快速地温课,思考板书的位置;擦黑板还是对学生的尊重,擦黑板还是一种精神,从上擦到下,从左擦到右,折射出的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神。
老师如此擦黑板,华老师应该是第一人,我们老师平时擦黑板也不会思考这么多,这么如此的一件小事,我看出了华老师在生活小事中的智慧。
二、深刻的思考
华老师的“下课啦”这篇文章我百读不厌,每次在听评课时,领导最爱强调的事情就是千万别拖堂,下课啦,老师再讲也没有用。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往往忘了领导的忠告,一遍遍地犯这样的错误,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自己没有深刻思考其中的利弊,且看华老师的精辟话语:何必费力不讨好,好心做错事呢?下课铃一响,学生的心已经飞到了室外,老师还在讲,有几个学生真正在听呢!我们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教学内容放在仅仅40分钟的一节课上呢?《儿童给成人的忠告》的第一句就是:“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下课后,学生要放松紧绷的神经,呼吸新鲜空气„„而这一切,得在区区600秒钟内完成。按时下课,既是满足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是遵守教学法规的需要,同时也是尊重下一节课任课教师的需要。华老师的思考如此深刻,给我们也起了表率作用,试问,我们为什么就不敢提出来让学生监督呢!关键是我们对自己就没有信心呀!
类似这样的文章有好多,由小见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华老师非凡的智慧。
三、深厚的文学造诣
华老师的文章,文笔清新、细腻、流畅,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美,读之如饮甘醇,渐入佳境,华老师对一些名言佳句、诗词,也是顺手拈来,用得恰到好处。在他的文章中还有辩证的哲学思想,更加折射出华老师智慧的光辉,不管哪一种类型的文章,华老师总能把它写得有滋有味,让人叹服。理性的思维和文笔的优美合二为一,华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篇篇读后余味悠长的美文。
看了华老师的这本书,给我不少的反思和震撼,也看到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名师不愧为名师,他的博学多识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与名师相比,感觉自己犹如井底之蛙,只是呆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看到的只是头顶上四角的天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勤于思考,把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及时记录下来。做一个用心的老师。